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零度碳酸 点赞 分享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通用13篇)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1

  “课美,文美,夕阳真美!”

  这是广西的李薇老师在全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执教《夕阳真美》这篇课文留给笔者的印象。课文用了较华丽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全过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日落西山图。李老师能紧扣教材,结合学情,正确把握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综观整个课堂,生字新词教学既扎实又灵活,美文美读既生动又入情,思想渗透无声然而到位。这是本节课的教学三大特色,这里单讲生字新词的教学,笔者撷取其中的数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与大家共同分享。

  [片段一]

  师:(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词)我想请一行同学开火车大声读一读。

  (生开火车读两遍。)

  师:我发现你们读书很注意读音,这里的平舌音“灿烂”的“灿”,还有很多的后鼻音“壮丽”的“壮”、“涨红”、“光芒”、“傍晚”的“傍”你们都咬得特别准。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把拼音藏起来,等会儿你们看到云朵上的词语,要大声地和它们打招呼,不然它们可要飘走了。   

  (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棒,都会读了!在我们今天所学的生字当中,有一个字是带有新偏旁的,是哪个字? (壮)“壮”字的这个偏旁叫“将字旁”,这是新偏旁,得学会它的叫法,跟老师说,将字旁。

  生:将字旁。

  师:(指导书写“将字旁”)再找找生字表中还有哪个字比较难写? (指导书写“蓝”。)(生

  在书本的“田”字格里书写“壮”、“蓝”两字各一遍。)

  师:写好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改一改,认为他写得漂亮,给他画个五角星,如果认为他写得还不够好,就给他提个建议。(之后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强调要读准生字词。)

  [评析]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此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完成了生字教学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带着拼音认读生字;第二步,去掉拼音再次认读生字;第三步,把生字分散放在课文中多次认读。在指导书写方面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抓住“壮、蓝”两个重点宇进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片段二]

  师:同学们先找一找刚才所提的词所在的句子,我们来仔细读一读。“连绵起伏”所在的句子找到了吗? (生找到并齐读。)什么样的山是连绵起伏的山?

  生:披着夕阳余晖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

  生:她说错了,所有的山都披着夕阳的余晖,要是披着夕阳余晖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那么所有的山不都能叫连绵起伏的山了吗?

  师:是啊,披着夕阳余晖的山不能叫连绵起伏的山。(师板画一座小山。)这样的山能叫连绵起伏的山吗?

  生:不能。

  师:谁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山叫连绵起伏的山。

  (一生站起来一时说不上来。)

  师:你用手势比比看。

  生:(比手势,连续画了几座山。)“连绵起伏的山”意思就是有好几座。

  师:哦,比好几座再多点,看不到头,怎么说?

  生: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用得很好! (出示连绵起伏的群山图)西山一座连着一座,有高有低,层层叠叠,这就叫——      

  生:连绵起伏。

  [评析]

  词语虽然能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李老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先引导学生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紧接着李老师循循善诱,以“一座小山”为切入点,以“手势比划”为方法,结合“连绵起伏的群山图”以及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充分感受“连绵起伏的群山”的样子,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片段三]

  (生找出带有“壮丽”的句子齐读。)

  师:“壮丽”怎么理解?想想李老师披上金色的衣裳能叫壮丽吗?

  生:不能。

  师:披着夕阳余晖的是什么山?

  生:群山。

  师:怎样的群山?

  生:连绵起伏的群山。

  师: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蓝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

  [评析] 

  有些词语是可以“言传”的,但也有很多的词语只能“意会”,“壮丽”一词用:“意会”的方法要比“言传”的效果更佳。李老师在这里先从错误的理解入乎,用 “李老师披上金色的衣裳”作反面例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壮丽不等同于“华丽、美丽”,不是所谓的“小家碧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中“壮丽”一词是用来形容连绵起伏的群山,并配上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蓝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夕阳斜照图,也就可以“意会”到“壮丽”指的是壮观而美丽的“大气之美”,即所谓的“大家闺秀”。

  [片段四]

  师:同学们,大阳把身边的云朵染成了哪些颜色?

  生:黄色、红色、紫色。

  师:只有这几种颜色吗?

  生:不止。

  师:从哪里知道?

  生:因为它们后面有个“省略号”。

  师:既然有那么多的颜色,能不能只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

  生:五颜六色。

  师:还有什么词?

  生:五光十色。

  生:五彩缤纷。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其实还有很多,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接触到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等词语。

  [评析] 

  词语的积累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积累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激发他们积累语言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是其一;让学生再次了解“省略号”的用处,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哪怕是不起眼的标点符号也是意蕴无穷的,这是其二。

  [片段五]

  师:什么叫灿烂?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方法。看看“灿”字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  (生:火、山)想象一下,火山爆发时那种场面是什么样子呀?

  生:很红很红。

  师:对,颜色特别明亮。火山爆发亮闪闪,你说灿烂不灿烂?(灿烂!)课文中说的是灿烂的霞光,我们还会说灿烂的什么?

  生:灿烂的阳光。

  生:灿烂的笑脸。

  生:灿烂的光芒。

  师:说的都是白天的,有没有晚上的?满天的星星能使我们想到什么?

  生:灿烂的星光。

  师:晚上走在大街上,街道两旁到处是——

  生:灿烂的灯光。

  师:反过来说说会不会?(会)“灿烂的灯光”就是——

  生:灯光灿烂。

  师:“灿烂的阳光”就是——

  生:阳光灿烂。

  师:“灿烂的霞光”就是——

  生:霞光灿烂。

  [评析] 

  李老师的匠心独运,预设并生成出了令笔者拍案叫绝的课堂教学!绝妙之一:不忘中华民族造字方法之一——写意,通过拆宇,理解“灿”所要形容的情景。绝妙之二:让学生学习了词语之间的搭配,丰富了语言,增强了语感;并懂得了有些词语间的顺序是可以调换的,感受到汉语言的“变幻无穷”。绝妙之三:以火山、阳光、星光、霞光等一系列事物作类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夕阳西下那种“壮丽”的场面,深刻体会“夕阳无限好”。

  每次看到夕阳西下,笔者不禁触景生情,李老师的课堂真是——

  “课美,文美,夕阳真美!”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2

  “课美,文美,夕阳真美!”

  这是广西的李薇老师在全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执教《夕阳真美》这篇课文留给笔者的印象。课文用了较华丽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全过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日落西山图。李老师能紧扣教材,结合学情,正确把握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综观整个课堂,生字新词教学既扎实又灵活,美文美读既生动又入情,思想渗透无声然而到位。这是本节课的教学三大特色,这里单讲生字新词的教学,笔者撷取其中的数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与大家共同分享。

  [片段一]

  师:(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词)我想请一行同学开火车大声读一读。

  (生开火车读两遍。)

  师:我发现你们读书很注意读音,这里的平舌音“灿烂”的“灿”,还有很多的后鼻音“壮丽”的“壮”、“涨红”、“光芒”、“傍晚”的“傍”你们都咬得特别准。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把拼音藏起来,等会儿你们看到云朵上的词语,要大声地和它们打招呼,不然它们可要飘走了。    

  (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棒,都会读了!在我们今天所学的生字当中,有一个字是带有新偏旁的,是哪个字? (壮)“壮”字的这个偏旁叫“将字旁”,这是新偏旁,得学会它的叫法,跟老师说,将字旁。

  生:将字旁。

  师:(指导书写“将字旁”)再找找生字表中还有哪个字比较难写? (指导书写“蓝”。)(生

  在书本的“田”字格里书写“壮”、“蓝”两字各一遍。)

  师:写好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改一改,认为他写得漂亮,给他画个五角星,如果认为他写得还不够好,就给他提个建议。(之后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强调要读准生字词。)

  [评析]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此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完成了生字教学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带着拼音认读生字;第二步,去掉拼音再次认读生字;第三步,把生字分散放在课文中多次认读。在指导书写方面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抓住“壮、蓝”两个重点宇进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片段二]

  师:同学们先找一找刚才所提的词所在的句子,我们来仔细读一读。“连绵起伏”所在的句子找到了吗? (生找到并齐读。)什么样的山是连绵起伏的山?

  生:披着夕阳余晖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

  生:她说错了,所有的山都披着夕阳的余晖,要是披着夕阳余晖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那么所有的山不都能叫连绵起伏的山了吗?

  师:是啊,披着夕阳余晖的山不能叫连绵起伏的山。(师板画一座小山。)这样的山能叫连绵起伏的山吗?

  生:不能。

  师:谁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山叫连绵起伏的山。

  (一生站起来一时说不上来。)

  师:你用手势比比看。

  生:(比手势,连续画了几座山。)“连绵起伏的山”意思就是有好几座。

  师:哦,比好几座再多点,看不到头,怎么说?

  生:无边无际。

  师:这个词用得很好! (出示连绵起伏的群山图)西山一座连着一座,有高有低,层层叠叠,这就叫——       

  生:连绵起伏。

  [评析] 

  词语虽然能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李老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先引导学生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紧接着李老师循循善诱,以“一座小山”为切入点,以“手势比划”为方法,结合“连绵起伏的群山图”以及教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充分感受“连绵起伏的群山”的样子,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片段三]

  (生找出带有“壮丽”的句子齐读。)

  师:“壮丽”怎么理解?想想李老师披上金色的衣裳能叫壮丽吗?

  生:不能。

  师:披着夕阳余晖的是什么山?

  生:群山。

  师:怎样的群山?

  生:连绵起伏的群山。

  师: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蓝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

  [评析]  

  有些词语是可以“言传”的,但也有很多的词语只能“意会”,“壮丽”一词用:“意会”的方法要比“言传”的效果更佳。李老师在这里先从错误的理解入乎,用“李老师披上金色的衣裳”作反面例子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壮丽不等同于“华丽、美丽”,不是所谓的“小家碧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中“壮丽”一词是用来形容连绵起伏的群山,并配上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蓝天空的映衬下,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显得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学生心中自然而然就会呈现出一幅壮丽的夕阳斜照图,也就可以“意会”到“壮丽”指的是壮观而美丽的“大气之美”,即所谓的“大家闺秀”。

  [片段四]

  师:同学们,大阳把身边的云朵染成了哪些颜色?

  生:黄色、红色、紫色。

  师:只有这几种颜色吗?

  生:不止。

  师:从哪里知道?

  生:因为它们后面有个“省略号”。

  师:既然有那么多的颜色,能不能只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

  生:五颜六色。

  师:还有什么词?

  生:五光十色。

  生:五彩缤纷。

  师:还有吗? (学生沉默。)其实还有很多,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能接触到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等词语。

  [评析]  

  词语的积累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此环节的设计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积累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激发他们积累语言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是其一;让学生再次了解“省略号”的用处,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哪怕是不起眼的标点符号也是意蕴无穷的,这是其二。

  [片段五]

  师:什么叫灿烂?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方法。看看“灿”字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  (生:火、山)想象一下,火山爆发时那种场面是什么样子呀?

  生:很红很红。

  师:对,颜色特别明亮。火山爆发亮闪闪,你说灿烂不灿烂?(灿烂!)课文中说的是灿烂的霞光,我们还会说灿烂的什么?

  生:灿烂的阳光。

  生:灿烂的笑脸。

  生:灿烂的光芒。

  师:说的都是白天的,有没有晚上的?满天的星星能使我们想到什么?

  生:灿烂的星光。

  师:晚上走在大街上,街道两旁到处是——

  生:灿烂的灯光。

  师:反过来说说会不会?(会)“灿烂的灯光”就是——

  生:灯光灿烂。

  师:“灿烂的阳光”就是——

  生:阳光灿烂。

  师:“灿烂的霞光”就是——

  生:霞光灿烂。

  [评析]  

  李老师的匠心独运,预设并生成出了令笔者拍案叫绝的课堂教学!绝妙之一:不忘中华民族造字方法之一——写意,通过拆宇,理解“灿”所要形容的情景。绝妙之二:让学生学习了词语之间的搭配,丰富了语言,增强了语感;并懂得了有些词语间的顺序是可以调换的,感受到汉语言的“变幻无穷”。绝妙之三:以火山、阳光、星光、霞光等一系列事物作类比,让学生再次体会夕阳西下那种“壮丽”的场面,深刻体会“夕阳无限好”。

  每次看到夕阳西下,笔者不禁触景生情,李老师的课堂真是——

  “课美,文美,夕阳真美!”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3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基础的东西,要夯实并不那么容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这一课题的讨论研究也越来越紧迫地呈现在了广大语文教师面前。下面就以《夕阳真美》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的内容要让学生真正参与。

  我们的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不成为一句空话呢?

  加涅大力倡导的教学设计理念就是“为学习设计教学”。因此,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说,要把培养能力的多种训练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不是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把学习与学习者作为焦点,考虑学生如何学得主动、学得精彩、学得有效。

  片段一:师:把书打开,相信小朋友能用自己的本领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生打开课本后自由读)

  师:(出示生字词)瞧!课文中的生字这么多,老师要考考你,能不能准确地叫出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哪些字音要注意?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

  师:哪个小朋友有胆量第一个来读?

  生1:(读第一行)bànɡ mánɡ zhuànɡ zhànɡ ɡènɡ qīnɡ

  傍晚 光芒  壮丽    涨红 更红 轻轻

  生2:这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后鼻音。

  师:读书真动脑筋。第二行谁能读得更好呢?

  生3:(读第二行) lán màn    chén rǎn  cànlàn

  深蓝 慢慢  下沉   染成 灿烂

  生4:我们要把前鼻音读好。

  师:小朋友真是有心人。再一起读一读第三行,相信也能读得很棒!

  生:(齐读) fú pī   yúhuī

  起伏 披着 余晖

  师:(怀疑地)去掉拼音会不会读呢?

  生5:我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一个,其他学生跟读一个)

  师:你真像小老师啊!

  (生纷纷举手,抢着要当小老师)

  师:这么多小朋友争着读,我们来开小火车吧!

  生:(开火车读,都大声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这么多难读的生字都难不倒你们。下面老师还要来检查一下小朋友读课文的情况。

  ……

  以上案例,教师围绕检查初读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朗读生字、识记生字中。教师对教学内容、项目的安排都很到位。具体地说,就是为了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怎样练,练哪些,都进行了精心设置,并将其具体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同时,还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真正参与,使全体学生在短短5分钟内积极投入“练”的活动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提醒、指点,将学习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全班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人。

  二、教学的方法要有助于培养能力。

  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底,是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实实在在的读、看、想、听、议、听、写的具体操作中逐步形成的,靠花架子、走过场是绝对不能奏效的。

  教学中,一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思考,要彻底摒弃那种好像听说读写样样都让学生练了,但却都是虚晃几枪,没有真正到位的华而不实的教法。教学中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提问,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思考、多钻研、多实践,真正把培养语文能力的训练落实在听说读写的行为之中。

  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有着丰富个性、且在能动发展的独特个体,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我们要在日常教学中尊重差异,区别对待,去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利于其成长发展的闪光点,并加以引导、鼓励和培养,为生命的主体性生成发展提供条件。

  片段二:

  师:老师请五个小朋友来读课文中的五个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好。其他小朋友也要仔细听,呆会儿还要请你来评一评。

  (五位学生各读一段)

  师:读得怎么样?

  生1:读得很流利!

  生2:再有感情一些就更好了。

  师:老师觉得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长句子,可小朋友也能把它们读好。比如这一句,(出示句子: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老师还想请一个小朋友来读。

  生3:(有感情地读)

  师:你真不简单!(生争着要读)举手的小朋友这么多呀!老师觉得不举手的小朋友也很愿意读,可能信心不够。没事,就请你试试。(指名一位不举手的学生读。)

  生4:(迟疑地站起,小声地、不熟练地读完了)

  师:别着急,跟着老师再读一遍。

  (生跟读)

  师:这次不是进步了吗?你看,只要多读,就能把书读好。这样的长句子要读好,还要注意停顿……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对一个读不好的孩子循循善诱,并没有因为有一个学生读得不错就马上走过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了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更新,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对不断快速更新、令人眼花缭乱的教法改革新成果,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有选择地引进,有改造地吸收,在实践中创新,使之赋有自身的特色。”

  我始终相信: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应在关注教师“教”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师生在教学中的“生命生成”。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4

  教材解读:

  《夕阳真美》是一篇行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渗透着强烈的美育因素: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清新流畅。第一自然段写傍晚爷爷和奶奶带“我”去看日落;第二自然段写太阳西斜的壮丽景色;第三自然段写夕阳下沉时云朵色彩的变化;第四自然段写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第五自然段写爷爷赞美夕阳真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供学生观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其中二、三、四自然段是本文重点、精彩部分。全文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 

  设计理念:

  以读书训练为“经”、以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为“纬”来组织教学。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读中感悟。通过指导读来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通过指导读来加深儿童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指导读来形成儿童敏锐的语感,努力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评中接受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字音;

  2、课文读得通顺、流利,初步感受傍晚夕阳落山时太阳变化的美;

  3、学习第一自然段;

  4、学习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读通读顺课文;学会写“傍”等生字;明白夕阳指的是傍晚时的太阳,初步感受太阳落山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题

  3.质疑:夕阳落山时是怎么变化的?夕阳美在哪儿?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挑选你认为写得最美的段读给大家听。)

  5.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这时的太阳是怎样的?

  6.交流。

  7.齐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理解“日落”与“傍晚”的关系。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夕阳美在哪儿?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傍芒慢沉涨伏余”   

  2.指名认读

  3.生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组词。

  5.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6.反馈写字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二--五自然段,感受夕阳的美,美读课文;

  2、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段落进行有感情地背诵;

  3、学习生字书写。

  教学重、难点:

  1、找出描写夕阳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段落。

  3、正确书写生字“壮、蓝”。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生字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夕阳真美》。(板书课题)

  2、检查生字词读音。

  3、美读课题

  二、品读感悟二——五自然段

  1、生自读课文,画出夕阳真美的句子。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相应句子的朗读

  a、(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连绵起伏的西山……十分壮丽) 板书:西山美

  理解“连绵起伏”“壮丽”

  指导读好句子,个别读、齐读

  b、(课件出示:夕阳蓝天图)引读,感悟。齐读

  c、(课件出示:它那圆圆的脸……紫色)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儿?(板书:云朵美)

  理解省略号(课件出示:云朵夕阳图)

  指名读句子,生评议,师引导读出云颜色多、美

  指名评议,再读

  d、(课件出示: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遥远的天边)说说这时的夕阳最美的是什么?(霞光)板书:霞光美。

  (课件出示:霞光图)理解“灿烂的霞光”,指名读,齐读

  自由读、指名读句子。

  师范读;学生评议;学生有感情地读;男女生比赛读。

  3、小结,指导背诵课文2——4自然段。

  4、生自选段落,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5、学习第五自然段。

  6、生配乐朗读全文

  三、生字书写指导

  生交流识记方法

  看书中笔顺图自学生字笔顺

  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师范写,并提示

  生口头组词

  生描红,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一同欣赏了夕阳,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能发现生活中更多更美的自然景观!

  2、回家和爸爸妈妈或同学看看夕阳,真正感受一次夕阳的美,回家后把课文美美地背给爸爸妈妈听,同时再观察夕阳还变出了怎样的美丽景象,回到班上告诉同学。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5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30    阅读次数:1234 

  广西柳州市雅儒小学  王  芩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  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

  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

  2.合作复习

  3.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齐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五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1

  2.自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晖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行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爷爷和奶奶去看夕阳,看到了天地间一幅幅壮丽而又神奇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3课——《夕阳真美》。

  2、自由读课文,指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夕阳的美?交流总结。

  <2、3、4,三个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1、梳理2、3、4自然段:

  过渡:是啊!夕阳是个爱美的姑娘,又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夕阳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她不停地变啊变,展示着不同的美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1)自由读2~4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夕阳发生了哪些变化?交流。

  <师相机板书:西斜、下沉、落山>

  2)对呀!这是夕阳位置的变化。谁能用“先……接着……最后”连起来说一说。练习说话。

  3)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瞧,它的脸也在变呢!小朋友读读书,找一找。交流。<收起来刺眼的光芒,涨红了,更红了>

  4)小结:当太阳已经西斜,它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接着它又涨红了脸,慢慢下沉,最后直到西山的背后。课文的2、3、4小节分别向我们描绘了这三幅不同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泛读。要求学生找一找这一自然段写了哪几个景物?

  2)交流。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物?为什么?并带着喜欢的感情读一读。

  <天空:蓝蓝的,广阔无边,看上去令人心旷神怡。

  太阳:收起来刺眼的光芒,让人感到柔和。师:见过夏天中午的太阳吗?那就是刺眼。现在呢,光芒没有了,不刺眼,很柔和。

  西山:连绵起伏很美,现在披上了外衣,更美,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画一画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吧,瞧,它们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这就是——连绵起伏。

  齐读,指名读。

  师:眼前的景色多美呀!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指名回答。文中用了哪个词?理解“壮丽”。>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太阳西斜时,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么壮丽呀!当太阳下沉时,景色又是如何?

  1)指名朗读:师:从刚才小朋友的朗读中,你听懂了什么?

  2)还有指名多颜色,他们都躲到哪儿去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么多颜色都说进去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

  3)指导朗读,这么多的颜色真丰富呀!挤在一起多壮观呀!谁来读?<评议:仿佛有许多颜色,仿佛看到了……>

  谁向他挑战?还有谁想读?觉得读得怎么样?<紫色拖得很长,好像看到了许许多多的颜色躲在背后>

  老师也想来谈谈了。师谈、生评,找学生跟老师比。<各有所长,互相学习>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小朋友们,当我们痴痴地欣赏着绚丽多彩的云朵时,太阳的脸变得……它轻轻地……把……。跟着老师读时,你感受到了什么?<太阳落山了,周围变得越来越静了。>

  2)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的霞光。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习了上面的课文,小朋友们,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放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夕阳真美呀!

  2)小朋友,我们看了夕阳,觉得真美,课文中爷爷看了夕阳后是怎样的表现?爷爷为什么满面红光?你从爷爷的话里还读懂了什么?

  3)爷爷因为高兴而满面红光,爷爷牵着奶奶的手,牵着小孙子的手,多开心,多幸福,多浪漫呀!

  4)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夕阳很美,幸福的生活更美,今天我们欣赏了夕阳的美景,其实大自然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颗爱美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发现我们的世界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有情趣,让我们带着欣赏美、热爱美的情感再来读读课文吧!齐读课文。

  板书

  23、夕阳真美

  西斜                 下沉              落山

  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涨红了            更红了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7

  课前谈话

  早上的太阳叫        中午的太阳叫        晚上的太阳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   (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收起了     涨红了     更红了

  慢慢地     轻轻地     真美呀

  1)指名读

  2)看看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3)齐读

  3、这儿还有一些词语,谁来读

  出示:西斜   深蓝   壮丽

  下沉   云朵   染成

  落山   霞光   灿烂

  1)横着分组读。

  2)齐读

  3)刚才是横着读,现在竖着读,你发现了什么?

  4)用“先、再、最后”把夕阳西斜、下沉、落山连起来说说。(板书:西斜 下沉 落山)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

  1、 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美景?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2、3、4)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斜中的夕阳。自由读读,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夕阳的美?

  2、交流,读句子,师指导读句。

  出示: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3、这段话写的是什么景物?(板书:天   西山)

  4、再读读这段话,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5、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山?这些山一样高吗?谁来用小手比划比划。

  6、(师做动作演示)一座连一座,有的高,有的低,连绵不断,这叫(连绵起伏)

  7、想看看这美景吗?出示连绵起伏西山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8、孩子们这连绵起伏的西山不仅美丽,而且十分壮丽。

  出示: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指名读。

  2)评价朗读。

  3)再指名读。

  4)齐读。

  9、西斜中的夕阳还有哪些地方美?

  10、生随机交流。

  1)你是从颜色上感受到的。

  11、此时的夕阳还收起了刺眼的光茫。刺眼的光芒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

  12、这刺眼的光芒照在孩子们的脸上有什么感受?

  13、太阳已经西斜,此时的太阳刺眼吗?(板书:不刺眼)

  14、西斜中的太阳很美,你能把课文读美吗?齐读第2节。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8

  《夕阳真美》教学反思

  《夕阳真美》是一篇非常美的课文,也是积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较简单,学生知道(时间、人物、事件)就行。第二到四自然段是本文重点,是精彩部分。教学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悟,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如作者按照“太阳西斜 d d慢慢往下沉 d d走到西山的背后”这个顺序来描写夕阳真美。然后我再分段来学习感悟。教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通过画画来理解“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余晖、深蓝、连绵起伏、壮丽”等词语。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问:下沉的太阳变得更美了,你从哪儿看出来?进行交流。第四自然段让学生读,他人点评好在哪儿?抓词语“更红、轻轻地、灿烂、遥远”等词语来反复诵读,从而理解,并让他们再次来画画。第五段抓句子“夕阳真美呀!”,反复诵读,理解爷爷话中的含义。最后让他们再赞一赞夕阳,回到课题,深化课题。

  本课的一大特色,也是较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简笔画来理解词语,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对较陌生的夕阳西下能更直观易懂。 

  夕阳真美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2.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背诵课文。

  5.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6.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

  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1、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上面一课《秋游》,知道了秋天天空和农田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说太阳落山时天空景色很美的。新课文题目――

  2、板书课题:2 夕阳真美(领读两遍)

  3、指4、导看图,5、 解释题意。

  出示图:

  1、图上太阳是什么样、什么颜色?它正朝哪里走?

  2、太阳周围的云有哪些颜色?

  3、太阳下面的山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

  由学生按以上顺序观察画面,认真组织语言,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结图意,5、解题。

  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夕阳”,夕阳映照时天空景色很美。

  6、学课题里的生字。

  夕:xi,“金”字的一半,三笔写成,“夕”就是傍晚。

  美:mei,上下结构,上面是羊字头,下面是“大”,美是漂亮的意思。

  齐读:夕、美。

  6、初读指7、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序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2) 画出不(3)认识不(4) 理解的字词。

  (5) 会读田字格里外的16个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的形体。

  (6)联系上下文,(7)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日落 披 余辉 壮丽 往下沉 身边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壮丽 往下沉 身边 留 傍

  (1)指(2)名(3) 读,(4)指(5) 点学生从平翘舌(6) 音、前后鼻音、边鼻音和误读偏旁等方面分辨加点字的读音。

  (7)了解词语掌握情况,(8) 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壮丽:雄壮和美丽。

  往下沉:朝下面落。

  (9)齐读田字格里外地16个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脉络。

  (1)指(2)名(3) 读第1自然段,(4) 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5)指(6)名(7) 读第2自然段,(8) 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9)指(10)名(11) 读第3自然段,(12) 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13)指(14)名(15) 读第4自然段,(16) 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时侯的景象。

  (17)指(18)名(19) 读第5自然段,(20) 说说这段的主要意思。

  8、精读训练。

  3、指4、名5、朗读。

  6、分自然段学习。

  第一自然段

  (1)指(2)名(3)读。

  (4) “日落”是什么意思?(“日落”就是太阳下山)

  (5)“傍晚”和“日落”有什么关系?

  (6)为什么说“爷爷和奶奶带我去看日落”,(7) 而(8)不(9) 说“我带爷爷和奶奶去看日落”?

  (10)小结:

  (11)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日落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下一节课我们 再学习。

  9、布置作业:读抄词语 

  夕阳  日落  天边

  西斜  红光  身边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板画:山、太阳)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板书:西斜)“西斜” 是什么

  意思?(偏向西边的意思)“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说明了什么?你遇到过

  刺眼的光吗?

  (3)第二句说了什么?(指名读)这时天空什么样?(指名读、齐读)  

  (4)第三句说了什么?(看板书理解“连绵起伏”)西山是什么样?(指名读)

  “余辉”是什么意思?(是太阳还没有收起的光芒)为什么不说“夕阳的余辉照着连绵起伏的西山“而说“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的余辉”?

  (说西山“披着余辉”比较生动)谁能把西山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5)齐读第二段。

  2、第三自然段。

  (1)指(2)名(3) 读。问:这时的太阳有什么变化?(板书:往下沉)比较:

  太阳往下沉。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指名读、齐读)

  (4)这时的太阳是什么样?(指(5) 名(6) 读、示范读、齐读)为什么这句末尾用......

  天空出现美丽的彩霞是哪个词“造成”的?(“染”)(有感情的朗读这段。)

  (7)齐读第三段。

  3、第四段。

  (1)指(2)名(3) 读。(板书:走象西山背后)

  (4)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说明了什么?(说明太阳

  快要落山了)

  (5) 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它轻轻地走向西山背后”?(学生答)

  过渡:太阳看不到了,只看到什么?谁能把它换个说法?(出示:)

  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遥远的天边有一片灿烂的霞光。

  (6)齐读第4自然段。

  上面三个自然段说的是夕阳下山时的美丽景象和它的变化,显示了所有的美景都来自夕阳。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下面我们学习第三部分。

  4、第5自然段。

  (1)指(2)名(3) 读。(板书:夕阳真美)

  (4) 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头说“爷爷满面红光”,(5) 这红光是哪里来的?(是夕阳映照的)(是霞光映照的)你们说的都对!爷爷说“夕阳真美呀”,(6) 表示爷爷什么样的心情?(表示对夕阳的喜爱的心情)谁能把这一句话中所显示出的爷爷的喜悦心情读出来?(指(7) 名(8)读)教师指(9) 出夕阳真美要读得慢而(10)清晰,(11) “真美”两个字要重音轻读,(12) 表示出深挚的爱。

  (13)有感情地齐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掩书认真听。

  2、听录音。

  3、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4、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5、指名全文试背,评议。

  6、同桌二人交替背诵,互相指正。

  7、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包括认识两个偏旁。

  壮:六笔写成。左右结构。左部偏旁称“将字旁”(板书“ ”,领读者两遍),笔顺是“点”、“提”、“竖”;右部是“士”不是“土”。

  身:七笔写成。独体字。第三笔“横折钩”的“横”部要写得短,“折”部要写得长,“钩”部要写得小;第六笔“横”要伸左起笔,右行托第二笔“竖”的底端后至第三笔“折”部中点收笔;第七笔“撇”伸向右上起笔,向左下斜行穿过“折”部中点后向左下撇出,长度加倍。这个字上收下放,长撇起平衡作用。

  美:九笔写成。上下结构。学习新偏旁“羊”字头。写时注意大的一横

  要长。

  留:十笔写成。注意第一笔是“撇”不是“横‘。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夕”、“已”、“余”、“沉”、“披”、“往”

  四、作业练习。

  1、描所学的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皮(   )主(   )   夕( )

  披( ) 往( ) 多(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太阳

  4、用“已经”、“轻轻地”练习说话。

  板书设计:

  23、夕 阳 真 美

  西斜

  往下沉

  走向西山背后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将字旁,能理解“连绵起伏、灿烂、壮丽”等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课文。

  3.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入境品读,感悟夕阳西下的的美。

  2.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夕阳真美》。

  2.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

  逐行出示,指名认读,再齐读。

  第一行:西斜  光芒  余晖   壮丽

  第二行:下沉  慢慢  涨红   染成

  第三行:日落  灿烂  霞光   遥远

  二、导读课文,品味夕阳的美

  (一)从整体上了解太阳自身的位置、脸蛋变化,感受变化中的美。

  先请你大声地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说的是在落山过程中夕阳的位置和脸蛋的变化呀。 读完后和同桌交流。

  交流:第二自然段中,你找到了哪个句子?

  1.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板书:西斜

  2.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板书:下沉

  3.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板书:落山

  过渡:夕阳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一刻也闲不住。看,先是西斜,然后下沉,最后落山了。它的脸蛋也随着变化呢! 其实夕阳西下时,不光自己变漂亮了,还给周围的景物带来了变化。夕阳的美啊就藏在这些变化当中,就藏在文字当中,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夕阳西下的美。

  (二)感受“西斜图”的美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交流: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美?

  1.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1)指名读,交流:美在哪儿?——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2)如果在夏天的中午,我们的眼睛盯着太阳看,会有怎样的感觉啊?这就是一种刺眼的感觉。

  (3)指导朗读: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夕阳的余晖变得很柔和。指名读。齐读。

  2.天空是一片深蓝。

  (1)指名读。

  (2)是啊,这时的天空是一片深蓝。(出示图片)

  (3)指导朗读。

  3.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1)指名读。

  (2)连绵起伏的山谁见过的?出示图片:看,西山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山有的高,有的低,这就是起伏。连绵起伏的西山远远看去是十分壮观的。谁能读好这个词语?指导读。齐读。放到句子中读一读。齐读。

  (3)(出示图片)此时,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在余辉的照耀下,在深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又壮观,又美丽。这就是——壮丽。

  (4)看,太阳、天空和西山组成了一幅壮丽的西斜图。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说:夕阳真美!

  (5)让我们再读读,好好感受感受。齐读。

  4.这么美的西斜图应该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请你看着这画面,抓住这些词语,一边想象一边背诵,相信你一定行的。试试吧!一起来试试。

  (三)感悟“下沉图”的美

  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像画面。

  1.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1)它是怎样下沉的呀?(慢慢地。)

  (2)指导朗读。

  2. 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1)小朋友,你在什么时候涨红过脸啊?(害羞、高兴……)

  太阳的脸涨红了,就像小朋友们的脸蛋一样,红扑扑的,圆圆的,多可爱啊!指名读

  (2)太阳把身边的云染成了哪些颜色?(黄色、红色、紫色)

  只有这几种颜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或许还会有什么颜色呢?

  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吗?读读表示颜色众多的词语。

  出示图片。

  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太阳是一位画家,它把身边的云染得如此美,让人看也看不够,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再让我们读读这段课文,欣赏一下这幅多彩的下沉图吧!

  (四)感悟“落山图”的美

  出示课文,边读边想像。

  1.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

  (1)出示图片:它的脸越来越红。它的脸蛋是有变化的。

  (2)指导朗读。

  2. 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1)出示图片:你看的霞光是怎样的呀?

  (2)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太阳真是个羞答答的小姑娘,红着脸躲到西山背后,却把美丽留给了天空,我们想由衷地赞叹:夕阳真美!练习朗读。

  (四)小结:西斜时,西山变得壮丽;下沉时,云朵变得五彩;落山后,天空变得灿烂,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夕阳给予的。让我们完整地欣赏欣赏一下吧!播放录像。配乐朗读。

  (五)感悟“夕阳红”

  出示课文末一节。

  引读课文。

  交流:爷爷怎么会“满面红光”的?

  三、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出示生字:壮、蓝

  1.认读

  2.借助笔顺图学习书写,描红一遍。

  3.交流记忆和书写方法。教师板书。

  4.临写、讲评、习字。

  四、布置作业。

  1. 用一边想一边背的方法记忆一下夕阳在下沉和落山时的美景。

  2. 怀着一颗爱美的心,用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去欣赏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板书:                         夕阳真美

  西斜     壮丽

  下沉   五彩

  落山  灿烂

  ……

  说课:

  得言·得意·得法——《夕阳真美》教学后记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马天怡

  《夕阳真美》是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美文。课文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云彩、西山等大地万物富有变化的美丽景象。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努力以引导学生在读中“得言”、“得意”和“得法”作为课堂的价值取向。

  1.关注“言”的训练。

  “言”,即辞、文、句、论、叙、体式、章法、结构等言语式样的总称。本文虽然只是一篇写景小文,但是语言生动而又形象。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一些值得寻味的重点字词句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他们通过品读,感悟文字中内含的美——得到“言”的训练。

  我将字词句的训练贯穿课的始终。开课伊始即引导学生认读展示夕阳西下景象的词串,夯实了基础。导读课文时,我依据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将词句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如引导理解“壮丽”一词时,我在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问及“你从哪儿找到了美的感觉”,大部分学生将目光投向第三句——“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然后,西山的壮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夕阳余晖的照耀和深蓝色天空映衬的共同作用。由此,在导读时我按文序进行,先引导学生读懂第一、二句话,感受夕阳余晖的柔和美和天空的色彩美。然后再理解第三句:结合图片理解“连绵起伏”,小手比划着,动态的红色曲线沿着山的轮廓延伸着,“山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边,这就是“连绵;这里既有高高的山峰,又有低低的山谷,这就是起伏。连绵起伏的西山远远看去是十分壮观的。”我再勾连前两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此时,这连绵起伏的西山在余辉的照耀下,在深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又壮观,又美丽。这就是——壮丽。”在口、手、眼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之下,西山的“壮丽”已经不言而喻,“壮丽”的词义也已经不言而喻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反复地打着交道,读中生悟,读中生情,熟读成诵。类似的,在主问题“你从哪儿找到了美的感觉”的启发下,学生立足文本,品味着重点词句,循着“总——分——总”的顺序:先从整体入手追寻夕阳西下的脚步,看着太阳的位置和脸蛋的变化,感受着变化之美;再分段感受夕阳西斜时的壮丽之美,下沉时的多彩之美和落山时的灿烂之美;再回归整体,在录像流动的画面中加深对夕阳美的感受。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寻找夕阳美的同时也内化了文本的“言”。

  此外,我还注重指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表达技巧的神奇效果。这篇课文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夕阳西下的场景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如第三自然段“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并不急于点明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而是在导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着其富有的情趣:太阳如小朋友一般或许是害羞了,或许是正高兴着,也或许是因为下沉运动而涨红了脸。它像一位画家,把身边的云染得五光十色,彩绘了一幅下沉图。同时,我的教学语言也选用与文本语言类似的童趣化的句子,如用“太阳的步子是慢慢的,否则就来不及给身边的云染上很多色彩了”评价“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一句的朗读;又如用“夕阳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一刻也闲不住。看,先是西斜,然后下沉,最后落山了”、“太阳真是个羞答答的小姑娘,红着脸躲到西山背后,却把美丽留给了天空”等语句巧妙小结、自然过渡。

  “言”是语文的主体,也是语文的根本。我们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就是要念好“字、词、句、篇”的“真经”,就是要练好“听、说、读、写、书(写字)”的“真功夫”。

  2.关注“意”的熏陶。

  “意”是指通过语言而得以传达的各种思维、情感、思想、意志和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学中,关注“言”的层面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意”的层面,即通过具体可感的文本中的“言”——抓住文中的一个、两个传神的字眼,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品读、品析、品味,探究其意旨,受到 “意”的熏陶。

  教学《夕阳真美》时我紧扣文眼——“美”字做文章。复习旧知环节“美已生”:学生认读着词串,眼前仿佛就出现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自然过渡到本课时的教学情境中“读着这些词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于是,我们在天地间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导读课文环节“美正浓”:我以“你从哪儿找到了美的感觉”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课文是按事物自身变化的规律来描写夕阳的,我觉得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安排教学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我就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让学生自主读出文中优美的词句加以品味。他们陶醉于课文中,对“夕阳真美”做了多元的解读:夕阳真美,美在太阳自身的位置与脸蛋的变化之中;夕阳真美,美在西斜时柔和的余晖、深蓝的天空和壮丽的西山;夕阳真美,美在下沉时缓慢的步伐、涨红的脸蛋、多彩的云朵;夕阳真美,美在落山时变红的脸儿、轻轻的脚步和灿烂的霞光;夕阳红,映红了爷爷的脸庞,夕阳美,美得令爷爷陶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了“壮丽、连绵起伏”等关键词句,体悟文中人物的心境,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文中的“爷爷、奶奶和我”产生共鸣,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到了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夕阳美。课外延伸环节“美犹存”:音乐声中我展示了七色的彩虹、深秋的枫林、皑皑的雪景等自然风光图,引导学生延续寻美的脚步,怀着一颗爱美的心,去发现、去欣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更多美的事物。

  《夕阳真美》是一篇优美的文,是一幅美丽的画,是一首清新的曲,文、画、曲在不知不觉之中结下了不解之缘——既相映成趣,又相得益彰。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学习的氛围:用虚化的课文插图作为背景图,导读时适时地展示与文本匹配的夕阳图片,播放夕阳 “西斜——下沉——落山”的全过程的影像资料,配上一段的悠扬的乐曲,浓郁的美的感觉呼之欲出。目视文、耳悦声、心醉情,学生充分地享受着文本的语言美、意蕴美,在不知不觉中使文本传递的信息,铭刻于学生内心。

  “情动而辞发”,要理解文本的情感,就要让学生走近文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思其想。“夕阳真美”的赞叹,一次又一次地在课堂上响起,孩子们的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情感一次比一次真挚。

  3.关注“法”的指导。

  “得法于课堂”才能“得益于课外”。语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只是一个例子,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经典的范例,引导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在《夕阳真美》这课的教学中我立足文本,不仅精心地“授之以鱼”,而且还努力地“授之以渔”。

  指导学习如何理解词语。识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其中字义、词义的理解是重中之难。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刺眼、涨红”,动手比划理解“连绵起伏、往下沉”,观察图片理解“灿烂”,前后勾连理解“余晖”等。

  指导学习如何朗读句子。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一个含有省略号的句子:“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为了让学生读出云朵的多彩,我先引导学生抓住“黄色、红色、紫色”和省略号展开想像,说说太阳还会把身边的云染成的哪些颜色,接着让他们用表示颜色多的四字词语概括,出示“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等词语引导积累。最后在欣赏多幅彩霞满天的图片后引导朗读,学生能关注到顿号,但是省略号的处理不得当。于是,我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在听中比较,在评价中感悟到读法:将句尾的“紫色”一词的读音稍稍拖长,就能让听着觉得此时的云朵不止黄、红、紫三色,还有好多好多的色彩。我适时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读此处的省略号,学会读这个句子,加深对夕阳美的感受。

  指导学习如何阅读美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根据“文中有画”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相机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丰富的想像。边听边想促感悟:教学第二、三段时引导学生听同学读课文,想像课文描绘的景象,“想”让学生很快捕捉到了深藏于文字背后的夕阳美;边读边想促表达:指导朗读时我强调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要想像画面,“想”让学生将静态的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在读中自然表达出自身独特的阅读感受;边想边背促记忆,我指导背诵课文时,引导学生借助相应的画面与几个关键词,“想”让学生找到了记忆的支撑点,让他们的背诵积累省时又省力。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体会夕阳的壮丽,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也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指导学习如何书写生字。在教学“壮”的字形时,从构字部件出发用“将军在前,士兵在后”的口诀法指导记忆。为了增强书写的示范性,我摆好“头正、肩平、背挺、足安”的姿势,在实物投影下规范地握着铅笔在纸上写生字,在我直观的横竖撇捺、顿提折收的示范中告诉学生书写的正确姿势、运笔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课堂的实际效果看,远远优于我平时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的示范书写。

  在“言”的训练过程中渗透“意”的熏陶和“法”的指导,在“意”的体验过程中落实 “言”的训练和“法”的运用,在“法”的指导中更好地接受“言”的训练和“意”的熏陶。美文教学要达到既“得意”又不“忘言”,还“得法”的有效统一,是我的追求。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10

  苏教版小语第3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

  组织学生在傍晚到柳堤观察夕阳。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  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的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   (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我们广西也是山水之乡,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     、      ……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5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地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荚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的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6

  题目

  《夕阳真美》教学片断评析     二年级  韦桂娜  、12

  案例内容

  揭题教学片断:

  创设情景,感悟揭题。

  师:每天早晨,通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我们把此时的太阳叫什么?

  生:朝阳。

  师:傍晚时分,太阳从西方缓缓落下,我们通常又把它叫做什么?

  生:夕阳,落日。

  师:夕阳西下给大地万物披上落日的余辉,显得壮观美丽,请同学们听着音乐欣赏夕阳图片。

  此时,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感悟自由说,同时引向课题《夕阳真美》)

  师:谁能读好这个课题?

  学生读课题。

  师:还可以怎样读?

  生:夕阳多美呀!

  夕阳实在太美了!

  夕阳真美!

  夕阳确实美丽!

  反思及评析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课初,教师引出朝阳与夕阳的不同意义,为学生积累和丰富了词汇。再通过配乐图片的出示,创造了与课文相同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悟,这样学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力,领会到语言的魅力。最后,在学生读好课题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多种感悟读,让学生知道怎样读才能更好地把心中所悟表现出来。

  通过课题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题关键字可以查找所有相关资料。

  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12

  教材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二(上)教材第八单元的最后一课《夕阳真美》。

  教材解读:

  《夕阳真美》是一篇行文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

  读课文,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景(夕阳)美,还写出了情美(爷爷奶奶晚年幸福生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美景。第二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夕阳映照下西山的“壮丽”之美。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太阳慢慢往下沉”天空中云朵的“绚丽”之美。随着太阳慢慢往下沉,周围的云被染得五颜六色。第四自然段写“太阳走向西山的背后”,满天霞光的“绮丽”之美。西山的余晖、日旁的彩云、天边的霞光,壮丽、绚丽、绮丽,多么令人陶醉!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夕阳西下的美景写得充满活力,富有情趣。霞光中,爷爷也被照得“满面红光”,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夕阳真美呀!”情由景生,由景生情,情景过渡是那么自然,却又韵味无穷。图中正因为有了“爷爷、奶奶和我”,画面才显得更加和谐、美好。那么,爷爷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了:一是赞美夕阳映照下的美丽景色,二是指爷爷奶奶晚年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日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却很少有人关注它。文中的“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把观察到的“美”印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并能将之转化为优美的文字。我想学了课文后,这也是应该引领学生学习的一点。可以联系前面刚学的《云房子》一课,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要学着用画笔或丰富的词汇记录下自己所感受到的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夕阳的美,感受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的美(西斜—下沉—落山),处理“入境品读,感悟夕阳美”

  设计意图:

  1、在品味美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体会美。并且抓住题眼,反复品读,透彻地抒发美的感受。“抓题眼”是针,过渡语言是线,每个自然段的欣赏是珠,把它们连成一条闪闪发亮的珍珠,发出耀眼的光芒。

  2、教学中宜紧扣课文的题目“夕阳真美”,在导入课文处,学习美文中,总结美文时,反复品读,一次一次再读,学生每读一次,所表达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与作者形成了共鸣,抒发自己的情感。

  3、主要抓住关键词,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借助一些关键词句的品读,以及教师启发学生想象的画面等多种教学方式,变单纯的“师教生学”为“生生互学”、 “生生互补”、“师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就是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横亘在学生面前的抽象事物——“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变得清晰、明朗、美丽了,于是生对余辉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之倍感亲切、喜爱。

  4、在学生充分透彻地读了课文以后,再去欣赏太阳落山的整个过程,那动情的配乐朗诵、绚丽的色彩、灿烂的霞光,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使阅读成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学生开阔了眼界,受到了美的感染,对夕阳美景的心驰神往,又使本课教学成为一次审美的心理体验。

  作业设计:

  1、欣赏文人墨客笔下的夕阳。

  夕阳无限(xiàn)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唐李商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白居易

  课后可以找一找些夕阳的儿歌,读一读,唱一唱。

  2、分小组画出“夕阳真美”组图(三幅),办班级画展。

  3、回家和爸爸妈妈或同学看看夕阳,真正感受一次夕阳的美,回家后把课文美美地背给爸爸妈妈听,同时再观察夕阳还变出了怎样的美丽景象,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2

  听《夕阳真美》一课随感

  今天,到报本中心小学听了程文贤老师的《夕阳真美》这一课,感触颇多。

  一、以“课件”创设情景

  课文如果单纯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难于体验文本形象和情感,如果利用图片、图像、影视直观地展示出来,往往能产生现场体验的奇效。程老师在教学第二节中理解“连绵起伏”时,先让学生手势表演,初步理解这个词后,再给学生看课件,这样更直观、更形象,能收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印象也会更深刻。再如,程老师在教学三四节时,让学生观赏夕阳慢慢下沉及夕阳躲到西山背后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学起课文来也轻松多了。

  二、以“朗读”加深体验

  新课标指出:注重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程老师这堂课中朗读方式多样,有指名读、范读、自由读、轻声读、引读、齐读等,朗读训练到位,一般通过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齐读,一次次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加学生的体验和领悟能力。程老师在朗读中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评价,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不作一定的限制,让学生能自由表达感情。

  三、以“动手”活跃课堂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适时地让学生动一动,画一画,通过亲自动手来加深学生的体验。程老师在这堂课中的几次“小动手”使我感触很深。在理解“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时,让学生画这时的太阳,光芒画得淡些,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这时光芒不再耀眼。在理解“连绵起伏”一词时,让学生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画连绵起伏的西山,通过这一动作,不仅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个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习第三节时,让学生给云朵染色,这一举非常成功,学生轻松感受到了“染”的意思,同时云朵的奇妙变化也让学生兴奋不已。

  四、以“延伸”丰富见识

  通过学课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美景。程老师不仅限于此,还让大家走出课堂,去欣赏大自然中更多的美景,通过画画写写后开个美景展览会,这样,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各发面能力,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教学的优势。

  钱丽英 发表

  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题关键字可以查找所有相关资料。

  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自

  ;id=592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夕阳真美》教学片段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