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

安乐窝 点赞 分享
《我爱故乡的杨梅》

微信扫码分享

《我爱故乡的杨梅》(通用15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1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新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

  三 教学难点

  了解杨梅树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大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2课——(生齐)我爱故乡的杨梅。

  师: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 示本课生字词)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难读,找出来多读几遍。(生练读)

  生:我觉得“吮吸”这个词比较难读,因为“吮”是翘舌音, 容易读错。

  师:我们也请一行的同学来开小火车,轮流读课文。

  师:听完他们的朗读,谁想评一评?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评得很准确。现在,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生选段个别读,师根据生回答板书)

  二 理解词语

  三 质疑

  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作家王鲁彦的作品(出示课题,学生读)师 从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我们把题目改成“我爱杨梅”从感情上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说起描写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作品,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就是这两篇:一是大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另一篇就是作家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了。上小学的时候自然没有什么游子漂泊的沧桑感,所以对那千古名句就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滚瓜烂熟可是激不起一丝情感上的涟漪,而《我爱故乡的杨梅》就不同了,常常是一边读一边嘴里泛着酸滋滋甜津津的味道,书读完后再狠狠地咽上几大口口水,直埋怨自己怎么没有生在那杨梅满枝的江南,甚至这种贪恋杨梅的情结一直到现在还挥散不去,尤其做了老师,十几年教书,看着一届届学生也宛如当年的自己那样吞咽着口水的样子,更是无限感慨: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究竟有怎样神奇的力量呢?你们现在愿意和我一起再来细细品读一下这篇作品吗?

  二 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师:好,现在请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读课文,一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师配乐读课文)

  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的?(板书)

  三 逐段品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自由读课文)

  师: “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

  师: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吗?

  师: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

  生:(齐)春雨。

  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

  师:(简笔画)老师这儿画了几种树叶,哪一种是狭长的?

  (生从众多树叶中指出狭长的叶子)

  师:其它几种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呢?请你也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

  (生边指图边回答,用上扇形、心形、手掌形、椭圆形等词语。)

  师:在这里作者就是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在他眼里,这一棵棵杨梅树多像一个个树娃娃呀!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一下,这些树娃娃在干什么?它们会怎么说,怎么笑呢?

  (师在悠扬美妙的音乐声中,充满感情地读课文,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联想)

  (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张大着嘴巴喝着春天甘甜的雨水,都开心地笑了。

  我看到一群树娃娃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在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

  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伸展开绿色的手臂,伸着懒腰,一截截地往上长。)

  师:我从同学们的想象中感受到这杨梅树在快乐地成长,充满了生命力。让我们一块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生配乐朗读,读得入情入境)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棵棵杨梅树真是可爱呀!杨梅的果子就更可爱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生齐读课文)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形状的?请读句子:(出示两个句子)

  1. 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

  2.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师:读完后大家一定发现了,第一句简单些,第二句具体些。你能比较一下,第二句具体在什么地方吗?

  师:再读读句子,看看从这个词你还可以体会出什么别的东西来?(生再读,体会)

  (还可以体会到这些杨梅果特别可爱,作者特别喜欢它们。)

  师: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

  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它全身长满了小刺。)

  师:请大家读一读具体写小刺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刺的。(生齐读)

  师:对!作者写出了小刺的特点。我们一块儿来读课文:杨梅树结果实了,作者仔细地观察了杨梅果的形状,他看到……(生读第1句),作者不仅看了,而且用手摸了,他发现……(生读第2句),最后,作者还把杨梅果放在嘴里尝了尝,感觉到……(生读第3句,略)

  师:正是因为作者对杨梅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才能这么生动地写出了杨梅的特点。

  3.学习五自然段:

  (幻灯出示杨梅果的图片)

  师:这就是故乡的杨梅果。杨梅果是什么颜色的?

  生:(齐)红色!

  师:作者很熟悉杨梅果,还知道杨梅果成熟前、成熟后颜色的细微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颜色的词。(生默读课文,画词,并在老师的引读下感知“淡红”、“深红”、“黑红”、“鲜红”这四个词。)

  师:用上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杨梅果成熟时颜色的变化,

  师:你们能不能也象这样说一说绿色有哪几种不同程度的

  绿?(生说出“淡绿”、“ 深绿”、“碧绿”、“墨绿”、“草绿”等词)

  师:如果同学们在观察事物的颜色时,也能这么仔细地观察,用上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进行描写,一定能写好作文。

  师:杨梅果的颜色是多么美丽、多么鲜艳呀!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感受它颜色的美丽。(生齐读)

  师:“染满”是怎么一回事呢?

  (用上“染”字说明杨梅的汁水给“我”的嘴唇、舌头染上了颜色,而且这红色能保持很久。)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杨梅的味道,这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

  (未熟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了。)

  “甜津津”的意思吗?

  ( “津”有三点水,“甜津津”的意思是水分多、汁水甜,很好吃。)

  师:你们吃过什么东西,吃起来也是甜津津的?

  (水蜜桃也是甜津津的。

  我吃过西瓜是甜津津的。

  还有梨子也是甜津津的。)

  师:说得不错。那么熟透了的杨梅是“又酸又甜”、“酸中带甜”、还是“甜中带酸”呢?

  师: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多清楚啊!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还接着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一块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清事物的特点。

  四 读写结合,写作练习

  1 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组内说,全班说。)

  2 布置作业 :为一种水果写一段介绍。(形状 颜色 味道)

  五 结束语

  这篇文章是作家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原文可长的很哪,对杨梅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比如,拿它和荔枝对比写,“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还有这样的描写:“人家把它一船一船的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怎么样,是不是口水流出来了,快去找来原文,和课文对照着好好读一读,品一品吧!

  六 小结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2

  关注体验 重视积累  鼓励创造 

  ——人教版第六册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师: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对杨梅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谁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生:我知道杨梅是圆形的,浑身长满了小刺。

  生:我知道杨梅果的颜色是由淡红变成深红,再变成更红,像黑的一样。

  生:我还知道熟透了杨梅是又酸又甜的,我想味道一定很好。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你们想不想亲口尝一尝杨梅的味道呢?

  生:想(兴高采烈地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分给每个小组一盒杨梅果,虽然这些杨梅果经过了加工,没有刚采下来的新鲜,但是我还要请同学们看一看,尝一尝,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课文,比较一下你手中的杨梅与课文中描述的是否一样。

  生:(观察    品尝杨梅果   朗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意见)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老师,杨梅的味道美极了,又酸又甜,真好吃!

  生:我们吃的和书上描写的一样,圆圆的,毛绒绒的小刺,吃到嘴里,舌尖添到小刺,感觉滑溜溜的,真好玩。

  师:从你的语言中,老师可以感觉到你特喜欢这段文字是吗?

  生:是。

  师:那么请你把这段内容读一读好吗?

  生:(读)

  师:你读得真很棒,连老师都被你感动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们想听吗?

  生:想(兴奋地回答)。

  师:(读)

  生:老师,你读地很好,但是我想和你比一比,可以吗?

  师:太好了,老师真的希望你比我读得好。

  生:(读)

  师 :你读得确实棒极了,老师要向你学习。

  生:老师,刚才我们吃的杨梅确实很好吃,但是我想书中描写的杨梅回更好看。

  师:哦?能能说说理由吗?(做惊讶状)

  生:能。我想书中写的杨梅是长在树上,或是刚刚摘下来的,一定新鲜,所以我觉得书中描写的杨梅会更让人喜欢。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既然你们喜欢书中描写的杨梅,那么就请你们再默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一划、抄一抄,愿意背诵的,就练背一背,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生:(默读课文、动笔划、动笔抄写、练背)

  ……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江南的特产“杨梅”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做为阜新人你能不能把你知道的阜新特产也介绍给他人呢?

  生:能。

  师:那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你熟悉的特产,通过各种形式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好吗?

  生:(组内交流)

  师: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型的博览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特产介绍给大家?

  生:我们家乡被称为“煤电之城”地下有丰富的煤矿资源,每年能开采出很多的煤送往全国各地。

  生:我们家乡盛产玛瑙石,能制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有的都已经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了。

  生:我们家乡的三沟酒很有名,我的爷爷很喜欢喝。

  生:我们这里生产高粱、玉米,我说不好,但我用笔画出来了。(火红的高粱地,金黄的玉米……) 

  评析: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得到真实的再现。同时在尊重学生愿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语言积累,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素养。此外,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加强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拓展阅读,用学文中积累的语言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课件导入  :

  (打出杨梅果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

  二、轻声读全文。

  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三、看课件(杨梅树)。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投影片打出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如果你是春雨中的杨梅树,请做一做“舒展”的动作,体会杨梅树的快乐。

  指名感情朗读。

  配乐背诵(或用给音乐片配音的方式试背。)

  教师过渡:看书上插图,你观察到了什么?

  ——杨梅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自学4-6自然段(杨梅果)。

  默读、画批,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出杨梅果惹人喜爱?读读这些句子。

  自学后,小组交流。

  五、全班学习交流。

  1、形状: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读一读。

  补充原文节选再让学生读一读:

  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2、颜色:

  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味道:

  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怎么还可爱呢?

  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

  补充原文一段,再读一读:

  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六、品尝杨梅。

  教师取出备好的杨梅果(取自北方的杨梅罐头),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暂且不要说出自己的感觉。待全班同学都尝过之后,师问:什么滋味?甜不甜?和我们刚刚读到的杨梅果一样吗?

  师:这是北方种植的杨梅(或告诉学生取自超市买的罐头),请你想一想,此时的作者身在异乡,又在病中,望着窗外和故乡一样的绵绵春雨,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

  补充读原文的最后一段:

  唉,唉,故乡的杨梅呵。(用读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七、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

  八、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4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独立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能记住 “贪、腻、唇、腐” 的字形;积累词语“细雨如丝、贪婪、狭长、桂圆、嘴唇、果肉、甜津津、豆腐”;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贪婪”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科文。能按要求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杨梅的句子;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句子摘抄下来,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3.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是怎样写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2.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要求:字音读准,不加字漏字。

  2.检查交流。

  (1)抽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贪婪  吮吸  甘露   桂圆   细腻  果肉  狭长 甜津津  细雨如丝  四季常绿。

  (3)接龙读课文。(师生评议)

  3.理清层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      ),杨梅挂满枝头,样子(     ),遍身(     ),成熟后,刺(     )。开始,杨梅的颜色是(      )随后(      ),最后(      )。没有成熟的杨梅吃在嘴里(      )。成熟了就(      )。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悟。

  1.学习第2节。

  (1)学生自由读。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理由。

  (3)小结:是呀,课文的第2节描写了春雨中的杨梅树。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杨梅树的勃勃生机。(板书:生机勃勃)

  (4)让我们一起用欣喜、喜欢的语气来读读第二节。

  2.学习3—6节。

  (1)端午节过后,杨梅成熟了,杨梅果显得更可爱了。轻声读读3—6节,想想每一节主要写了杨梅哪方面的特点?

  交流,板书:数量、样子、颜色、味道。

  (2)你对杨梅果的什么特点最感兴趣?请你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读一读。

  指名朗读。

  交流,出示相应的课文内容。既然你们那么喜欢书中的描写,那么就请你们再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一抄,背一背。

  形状: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颜色: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3)师:表示颜色的词溜走了,你还会说吗?

  杨梅先是(    )的,随后变成(    ),最后几乎变成(   )的了。它不是真的变(    ),因为太(   )了,所以像(   )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    )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    )的汁水。

  (4)和同桌一起扮演杨梅来介绍杨梅的模样。

  说话训练:我是杨梅,(形状),(小刺)。

  (5)小结:因为作者喜爱杨梅,所以他对杨梅观察得那么仔细,把杨梅写得格外诱人。

  四、拓展训练

  说话训练:你知道自己故乡的特产吗?选择一种特产作个介绍好吗?

  五、复习巩固:

  1.过渡:初步了解了课文,让我们来写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吧。

  2.重点:腻(笔画较多,注意右边没有撇和点)。

  3.学生练写生字。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精练简洁,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通过仿读、比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作者的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感情。从而受到爱的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美好情感。诵读是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之一。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沟通、合作交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得到真实的再现。同时在尊重学生愿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语言积累,丰富了写作素材,提高了语文素养。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5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课后练笔做准备。

  3.在弄清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分段。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理解词语“贪婪、吮吸、伸展。”从而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

  教学难点 

  通过训练引导学生理解第3段,为学生写作做准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用投影片书写课后作业 3。

  3.读下面的一段话,理解带点的词语。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3.用投影片书写第4自然段的前两句话。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析题:

  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

  (“爱”下面用红笔点出。)

  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

  (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

  (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

  (3)回到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回答。(通对对故乡杨梅的描写表达爱家乡的感情。)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杨梅树、杨梅果)

  (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一)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读准生字的音节并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sī lánshǔn

  丝(细雨如丝) 婪(贪婪) 吮(吮吸)

  gān xiáchù

  甘(甘露) 狭(狭长) 触(触到)

  chúnrǎn zhī

  唇(嘴唇) 染(染红) 汁(汁水)

  jīn fǔ

  津(甜津津) 腐(豆腐fu)

  2.重点读音指导。

  吮(shǔn) 汁(zhī) 津(jīn)

  (二)指导理解词义。

  1.生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贪婪——原指不知满足。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2.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

  (1)“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2)“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弄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

  四、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

  五、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

  六、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说每段段意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齐读文题,交待本节课学习任务

  (通过训练理解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练笔打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

  (一)指名读,思考: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二)这一句与文题有什么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一)出示投影课后作业 3,请学生读。这实际就是课文的第2段。

  (二)通过大家讨论理解带点的词语。

  1.“贪婪”“吮吸”表达了杨梅树渴望春天、细雨。

  2.“伸展”“欢笑”体现了杨梅树的枝叶长得茁壮、旺盛。

  (三)通过删读理解作者写杨梅树抓住了杨梅树的特点,枝条四季长绿,叶子狭长。

  1.“ ”画出的词不读。体会写出了杨梅树的什么?

  2.板书“色”“形”了解杨梅树的特点。

  (四)进一步从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故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出那么茁壮,充满生机的杨梅树,以此表露作者对故乡、对杨树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第三段

  (一)读第3段,介绍了杨梅的什么,分别用一个词说明。

  板书:形 色 味

  (二)按形状、颜色、味道三部分进行分析。

  1.读第3自然段知道杨梅树什么时间结果,及过渡段的作用。

  2.读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第4自然段。)

  (1)找到描写其形状的句子。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提问:用对比的方法写其形,你了解了什么?这样的形状就一定可爱吗?

  (2)读后两句体会作用。用删读法体会后回答: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两句通过作者的亲自尝,去感觉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心。引发读者也想去品尝的心愿。

  (3)总结学习杨梅形状的方法。

  先找写外形的句子,然后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最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3.用此方法学习第5、第6自然段。

  (1)读第5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

  (2)填空,理解颜色的变化。

  杨梅先是_______,随后变成_______,最后几乎变成________。

  提问:“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

  (3)写杨梅的味道,写了“由生到熟”、“又酸又甜”“越吃越爱吃”,还举例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

  提问:为什么写小时候贪吃的情景?

  (一提起小时候,自然联想起故乡。因此这段话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爱。)

  五、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

  六、总结板书,指导背诵

  重点指导背诵作者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

  七、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生字字形的记忆、巩固

  板书设计 

  (白淑兰)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6

  12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学会本课新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二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三 教学难点 了解杨梅树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一.初读,感知大意。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2课——(生齐)。师: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本课生字词)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难读,找出来多读几遍。(生练读)生:我觉得“吮吸”这个词比较难读,因为“吮”是翘舌音, 容易读错。师:我们也请一行的同学来开小火车,轮流读课文。师:听完他们的朗读,谁想评一评?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评得很准确。现在,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生选段个别读,师根据生回答板书)二 理解词语三 质疑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 导入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作家王鲁彦的作品(出示课题,学生读)师 从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我们把题目改成“我爱杨梅”从感情上有什么不同?(生答)师 说起描写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作品,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就是这两篇:一是大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另一篇就是作家王鲁彦的了。上小学的时候自然没有什么游子漂泊的沧桑感,所以对那千古名句就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滚瓜烂熟可是激不起一丝情感上的涟漪,而就不同了,常常是一边读一边嘴里泛着酸滋滋甜津津的味道,书读完后再狠狠地咽上几大口口水,直埋怨自己怎么没有生在那杨梅满枝的江南,甚至这种贪恋杨梅的情结一直到现在还挥散不去,尤其做了老师,十几年教书,看着一届届学生也宛如当年的自己那样吞咽着口水的样子,更是无限感慨: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究竟有怎样神奇的力量呢?你们现在愿意和我一起再来细细品读一下这篇作品吗?二 感知全文,了解内容师:好,现在请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读课文,一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师配乐读课文)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的?(板书)三 逐段品读1.学习第二自然段。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自由读课文)师: “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师: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吗?师: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生:(齐)春雨。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师:(简笔画)老师这儿画了几种树叶,哪一种是狭长的?(生从众多树叶中指出狭长的叶子)师:其它几种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呢?请你也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生边指图边回答,用上扇形、心形、手掌形、椭圆形等词语。) 师:在这里作者就是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在他眼里,这一棵棵杨梅树多像一个个树娃娃呀!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一下,这些树娃娃在干什么?它们会怎么说,怎么笑呢?(师在悠扬美妙的音乐声中,充满感情地读课文,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联想)(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张大着嘴巴喝着春天甘甜的雨水,都开心地笑了。我看到一群树娃娃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在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伸展开绿色的手臂,伸着懒腰,一截截地往上长。)师:我从同学们的想象中感受到这杨梅树在快乐地成长,充满了生命力。让我们一块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生配乐朗读,读得入情入境)2.学习第四自然段:师:这一棵棵杨梅树真是可爱呀!杨梅的果子就更可爱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生齐读课文)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形状的?请读句子:(出示两个句子)1. 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2.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师:读完后大家一定发现了,第一句简单些,第二句具体些。你能比较一下,第二句具体在什么地方吗?师:再读读句子,看看从这个词你还可以体会出什么别的东西来?(生再读,体会)(还可以体会到这些杨梅果特别可爱,作者特别喜欢它们。)师: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它全身长满了小刺。)师:请大家读一读具体写小刺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刺的。(生齐读)师:对!作者写出了小刺的特点。我们一块儿来读课文:杨梅树结果实了,作者仔细地观察了杨梅果的形状,他看到……(生读第1句),作者不仅看了,而且用手摸了,他发现……(生读第2句),最后,作者还把杨梅果放在嘴里尝了尝,感觉到……(生读第3句,略)师:正是因为作者对杨梅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才能这么生动地写出了杨梅的特点。3.学习五自然段:(幻灯出示杨梅果的图片)师:这就是故乡的杨梅果。杨梅果是什么颜色的?生:(齐)红色!师:作者很熟悉杨梅果,还知道杨梅果成熟前、成熟后颜色的细微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颜色的词。(生默读课文,画词,并在老师的引读下感知“淡红”、“深红”、“黑红”、“鲜红”这四个词。)师:用上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杨梅果成熟时颜色的变化,师:你们能不能也象这样说一说绿色有哪几种不同程度的绿?(生说出“淡绿”、“ 深绿”、“碧绿”、“墨绿”、“草绿”等词)师:如果同学们在观察事物的颜色时,也能这么仔细地观察,用上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进行描写,一定能写好作文。师:杨梅果的颜色是多么美丽、多么鲜艳呀!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感受它颜色的美丽。(生齐读)师:“染满”是怎么一回事呢? (用上“染”字说明杨梅的汁水给“我”的嘴唇、舌头染上了颜色,而且这红色能保持很久。) 4.学习第六自然段: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杨梅的味道,这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师: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未熟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了。)“甜津津”的意思吗?( “津”有三点水,“甜津津”的意思是水分多、汁水甜,很好吃。)师:你们吃过什么东西,吃起来也是甜津津的?(水蜜桃也是甜津津的。我吃过西瓜是甜津津的。还有梨子也是甜津津的。)师:说得不错。那么熟透了的杨梅是“又酸又甜”、“酸中带甜”、还是“甜中带酸”呢?师: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多清楚啊!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还接着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一块来读一读。(生齐读课文)师: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清事物的特点。四 读写结合,写作练习1 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组内说,全班说。)2 布置作业 :为一种水果写一段介绍。(形状 颜色 味道)五 结束语这篇文章是作家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原文可长的很哪,对杨梅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比如,拿它和荔枝对比写,“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还有这样的描写:“人家把它一船一船的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怎么样,是不是口水流出来了,快去找来原文,和课文对照着好好读一读,品一品吧!六 小结    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7

  一、课文简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抒情的记叙文,文章开篇点明主旨,直接抒发了“我”对故乡杨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接着将强烈的感情融进了对故乡杨梅树生动形象地描述之中,然后着重描写了杨梅的可爱。

  了解杨梅的形、色、味,从中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第二自然段拟人句的意思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关于教法选定

  “教无定法,但必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特点,为了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学效果,我将变式法、直观演示法、朗读指导等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

  变式法:

  先指导学生学习写“果”,着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再由“果”讲到“树”,最后回顾全篇。这种改变课文叙述顺序,直奔重点段落的方法,既突破了重点,以兼顾了全篇。

  直观演示法:

  为了将杨梅生长过程由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形象,增强学生感情体验,在教中,我采用多媒体再现杨梅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轻松地感知杨梅果形、色、味的特点。由于cai集图文音形于一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观与活动,使他们能在具体的声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朗读指导法:

  由于课文词句优美,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词句,领悟作者感情。而且通过朗读还可能加速语言文字内化的过程。

  三、关于学法的选定: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只有学习得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获取自能读书、自我发展的能力。由于这篇课文写杨梅果“形、色、味”的三个段落结构基本相同,我抓住这一特点,设计了“教学法、正向迁移、巩固深化”三个教学环节来重点训练巩固学生掌握“读→找→说”的学法指导。使他们朝着“自能”读书的目标前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体现学法指导的层次性。

  四、教学程序的安排: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如下教学程序:

  (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带着问题进行听读课文:

  问题:文章哪些自然段是写杨梅树?哪些自然段是写杨梅果的?重点写什么?

  这一设计,使学生可借助图像进行图文对照,将文字形象化。从视觉、听觉上体验课文情感,并在轻松的情境中找到问题答案,这样既让学生理清文章记叙顺序,又让学生明确本课的重点。

  (二)渗透学法,突出重点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目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读方方法,使学生脱离老师,逐渐进入自然读书状态,因此,我根据课文段落结构相似特性,安排了一个“读→找→说”的读书方法训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老师总结学法:学习这一段时首先读课文,然后找特点,最后说特点,简单来说就是“读→找→说”,(边说边出示课件:学习方法:读→找→说)这一课件简结明了,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方法。

  2、定向迁移:

  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读→找→说”三步读书法,但要达到熟练程度还需训练,因此学习杨梅果颜色这一段时,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用学法来学习,从而巩固学法。

  a.首先出示学法指导的课件:

  b.强化训练。运用多媒体展示杨梅颜色变化过程,让学生用“先……随后……最后练习说一段话,对于程度高的学生,还可鼓励他给这一课件配音。

  以上步骤,既可以巩固学法,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促进语言内化,而且给课件配音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应用深化

  如果前两段“扶、“半扶半放”的教学落实了,基础打牢了,学生应基本掌握了学法,在此基础上,我再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进行自能读书练习,期望通过这一练习或多或少内化一些读书技能。

  ①直观展示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可爱的杨梅果的样子,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和想说的欲望。

  ②分组讨论

  学生现根据自学提示分组进行讨论

  a.按照学习方法自学第六自然段。

  b.这一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③检验效果

  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效果。

  ④巩固练习

  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作者怎机关报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果”的特点,而且让学生从整体来分析杨梅果各部分的变化特点,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作者写杨梅果各部分变化,都是按“初生­—成长­—成熟”的顺序来写的,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为练笔打下了基础。

  (三)品味语言,解决难点

  体会杨梅树的美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准备运用以下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1、运用多媒体展示杨梅树在春雨滋润下的美景,让学生从直观上体会故乡杨梅树的美,这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美好意境,并通过这一意境唤起学生的审文情趣和欲望。

  2、展示第二自然段的文字片

  ①让学生在读中找出对本段不理解的词语;

  当学生提出如“贪婪、吮吸”等词语时,我将这些词用红色字体显示出来,根据学生讲的顺序,随机显示这些词语,这也是期货媒体难以达到的。

  ②提问:这些词一般是用来描写什么,文中描写什么?让学生了解是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样会形象地描绘出杨梅树在春雨中茁壮成长的样子。

  ③指导朗读全篇,体会感情

  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因此,全课新授完时,再一次指导学生有感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杨梅树和杨梅果写得那么美丽可爱?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这与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平时仔细地观察分不开的。

  (五)提供材料,举一反三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来看,小学生不同于成年人,要使他们学过的东西得到巩固,就要千方百计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练笔是一种好形式,有利于学生巩固学法,进行能力转化。三年级学生因年龄的限制,对家乡特产知之甚少,为此我运用了直观形象法。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言内化型训练,将长沙的一些特产的特点及生长过程资料收集起来,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看。这样做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平时难以全程观察到的变化过程,即运用媒体,延伸了学生观察的时空,在观察基础上让学生选一种特产为经配上文字或解说。为下一节课练笔打下基础。

  爱故乡                         枝:伸展着

  树       

  叶:欢笑着

  我爱杨梅                 形:圆  桂圆大小  小刺

  果     色:淡红→深红→几乎变黑

  味:又酸又甜→甜津津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8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析第二自然段描写杨梅树的词句。

  教学准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知大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2课——(生齐)我爱故乡的杨梅。

  师: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 示本课生字词)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难读,找出来多读几遍。(生练读)

  生:我觉得“吮吸”这个词比较难读,因为“吮”是翘舌音, 容易读错。

  生:“豆腐”的“腐”字在这个词里读轻声,比较容易读错。

  生:我认为“触到”这个词有些难读,“触”是翘舌音,很容易读错。

  (生一边汇报,师一边在这些词下画横线)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都不错。我们把画横线的词语多读几遍(生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师:大家读得不错。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齐)共有六个自然段。

  师:我们也请一行的同学来开小火车,轮流读课文。  

  (当老师请了一行同学时,没有被请到的同学发出了失望的叹气声)

  师:没关系,没被请到的同学先仔细听,如果你觉得哪些自然段你读得比他好,待会儿老师再请你读。

  (生开火车读课文)

  师:听完他们的朗读,谁想评一评?

  生:我认为这一行同学中,阮杨同学朗读得很流利

  生:饶倩同学今天的朗读又流利又大声,进步非常大。

  生:我觉得陈香伶和王妍的朗读还不够流利,有回读的情况,今后要多练习。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评得很准确。现在,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生选段个别读,师根据生回答板书) 

  树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  (4)

  果 色  (5)

  味  (6)

  二.细读,品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四季常绿”这个词,它指的是树木的枝条四季都是绿的。

  生:请问大家,“贪婪”这个词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为什么用来形容杨梅?

  师:你真会提问。“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

  生:“贪婪”的意思是贪心,不知满足。

  师: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吗?

  生:不是的。读了这个词,我就感觉到杨梅树喝饱了春天的甘露,要快快长大。

  师:你想得可真好呀!

  生:请问大家,“甘露”是什么意思?

  生:我能解答这个问题。“甘露”是指甘甜的糖浆。

  师: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

  生:(齐)春雨。

  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

  生:我读懂了“一片片”,通过这个词,说明杨梅树的枝叶长得很茂盛。

  生:我读懂了“狭长”,指又细又长的叶子。

  师:(简笔画)老师这儿画了几种树叶,哪一种是狭长的?

  (生从众多树叶中指出狭长的叶子)

  师:其它几种树叶是什么形状的呢?请你也用一个准确的词语来形容。

  (生边指图边回答,用上了扇形、心形、手掌形、椭圆形等词语。)

  生:“伸展”、“吮吸”、“欢笑”这些词都是用来写人的,为什么课文用来写杨梅树?

  师:问得好!在这里作者就是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在他眼里,这一棵棵杨梅树多像一个个树娃娃呀!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一下,这些树娃娃在干什么?它们会怎么说,怎么笑呢?

  (师在悠扬美妙的音乐声中,充满感情地读课文,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联想)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张大着嘴巴喝着春天甘甜的雨水,都开心地笑了。

  生:我看到一群树娃娃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在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

  生:我看到一个个树娃娃伸展开绿色的手臂,伸着懒腰,一截截地往上长。

  师:我从同学们的想象中感受到这杨梅树在快乐地成长,充满了生命力。让我们一块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生配乐朗读,读得入情入境)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这一棵棵杨梅树真是可爱呀!杨梅的果子就更可爱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生齐读课文)

  师:作者是如何描写杨梅的形状的?请读句子:(出示两个句子)

  1. 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

  2.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师:读完后大家一定发现了,第一句简单些,第二句具体些。你能比较一下,第二句具体在什么地方吗?

  生:第一句只是写杨梅果“生着小刺”,第二句是写“遍

  身生着小刺”,多了“遍身”这个词,说明小刺长满了杨

  生:第一句没有写杨梅果的大小,第二句写了“和桂圆一样大小”,一读就知道杨梅的大小。我觉得写得很具体。

  生:第一句说杨梅“是圆的”,第二句说的是“杨梅圆圆的”强调了杨梅特别圆。

  师:对!再读读句子,看看从这个词你还可以体会出什么别的东西来?(生再读,体会)

  生:我还可以体会到这些杨梅果特别可爱,作者特别喜欢它们。

  师:用了重叠词,不仅写出了杨梅果的形状,还能表现出作者对果子的喜爱之情。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一句话,读出杨梅果的可爱。(生练习朗读)

  师:杨梅果形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它全身长满了小刺。

  师:请大家读一读具体写小刺的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刺的。(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杨梅果身上的小刺和一般的刺有什么不同?

  生:一般的刺我们摸起来总感到粗糙,很扎手。可杨梅果的小刺是软的、平滑细腻的。

  师:对!作者写出了小刺的特点。我们一块儿来读课文:杨梅树结果实了,作者仔细地观察了杨梅果的形状,他看到……(生读第1句),作者不仅看了,而且用手摸了,他发现……(生读第2句),最后,作者还把杨梅果放在嘴里尝了尝,感觉到……(生读第3句,略)

  师:正是因为作者对杨梅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观察,才能这么生动地写出了杨梅的特点。

  第二课时

  3.学习五、六自然段:

  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杨梅树的可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可爱的杨梅果。

  (幻灯出示杨梅果的图片)

  师:这就是故乡的杨梅果。杨梅果是什么颜色的?

  生:(齐)红色!

  师:作者很熟悉杨梅果,还知道杨梅果成熟前、成熟后颜色的细微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颜色的词。(生默读课文,画词,并在老师的引读下感知“淡红”、“深红”、“黑红”、“鲜红”这四个词。)

  师:用上这些词,准确地写出了杨梅果成熟时颜色的变化,

  师:你们能不能也象这样说一说绿色有哪几种不同程度的

  绿?(生说出“淡绿”、“ 深绿”、“碧绿”、“墨绿”、“草绿”等词)

  师:如果同学们在观察事物的颜色时,也能这么仔细地观察,用上这样的词语准确地进行描写,一定能写好作文。

  师:杨梅果的颜色是多么美丽、多么鲜艳呀!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自然段,感受它颜色的美丽。(生齐读)

  生:老师,“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一句中“染满”可以换成“沾满”吗?

  师: “染满”是怎么一回事呢?“染”是本课的生字。古时候的人是这样来染东西的(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把一个大容器装上水(写“ 氵”),加入树叶、花瓣这些有颜色的植物(写“木”),放在火上煮。“九”在这不表示“九天”而是表示很久。这样得出来的汁水就可以用来染布了。白布经过染色,颜色能保持很久。联系这个字的意思想一想,能明白这个问题吗?

  生:我知道了。用上“染”字说明杨梅的汁水给“我”的嘴唇、舌头染上了颜色,而且这红色能保持很久。

  (媒体出示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在这个自然段里,作者用了这样一组词来描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

  (师给关联词加点:先是……然后……最后……)

  师:老师这有几个练习,请大家试着用这几个词说话,喜欢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屏幕出现练习,生自由练说,然后汇报。)

  1.小蝌蚪先是     ,随后     ,最后       。

  2.白荷花开花了,先是     ,随后     ,最后        。

  3.       先是       ,随后        ,最后       。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杨梅的味道,这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请大家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杨梅的味道是怎样的?

  生:未熟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了。

  “甜津津”的意思吗?

  生:“津”有三点水,“甜津津”的意思是水分多、汁水甜,很好吃。

  师:你们吃过什么东西,吃起来也是甜津津的?

  生:水蜜桃也是甜津津的。

  生:我吃过西瓜是甜津津的。

  生:还有梨子也是甜津津的。

  师:说得不错。那么熟透了的杨梅是“又酸又甜”、“酸中带甜”、还是“甜中带酸”呢?

  生:应该是甜中带酸。熟透了的杨梅主要是甜的,但还有一点酸,因为它实在是太甜了,所以就不觉得酸了。

  师:作者把杨梅的味道写得多清楚啊!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还接着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我们一块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清事物的特点。

  5.学习一、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重点段落是4、5、6自然段,作者为什么一定要写1、3自然段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师:在写树和写果的段落之间,有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生齐读: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生:这个自然段把树和果联系起来,从树写到了果,是个过渡段。

  师:不错。看看“挂满”这个词,想象一下,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好象看到了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杨梅果,数也数不清。

  生:我还看到这些杨梅果长得十分饱满,都沉甸甸地挂在

  枝头。

  师:同学们想得真好!作者先写了树,再写了果,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能不能颠倒过来?我们再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生齐读课文)

  生:不能。因为作者是按照树木的生长顺序来写的,所以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教学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时常注意渗透写作技法的传授,将会使学生受益非浅。

  课题换成“我爱杨梅”?为什么一定要加上“故乡的”

  这个词呢?

  生:因为这是作者故乡的杨梅,所以这两个字不能省。

  师:说得有点道理。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自己故乡

  的杨梅写得这么好、这么美?

  生:作者从小在故乡长大,十分熟悉和喜爱杨梅。

  生:杨梅就象他故乡的一位老朋友,伴随着他长大,因此他说起故乡会想起杨梅,看到杨梅也会想起故乡。

  生: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

  师:对呀,作者不但爱故乡的杨梅,更爱自己的故乡。作者在这里写的是杨梅,赞美的是杨梅,就是要通过杨梅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

  (师板书)

  师:作者借的是什么物?(生齐:杨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生齐:热爱故乡的感情。)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块儿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可见,课文的第1、3自然段不仅不能省,而且在全文

  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四.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美丽的故乡广西素有“水果之乡”的美名,你知道我们广西都盛产哪些水果吗?

  (生:有沙田柚、香蕉、马蹄等。)

  师:老师带来了两个沙田柚,我们就来写写它,好吗?

  (把一个剥开了的沙田柚和一个完整的沙田柚,通过投影仪展示到屏幕上)

  师:请一、二组的同学观察沙田柚的外表、形状,三、四、五组的同学观察沙田柚的内部结构以及它的味道,动笔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

  (生仔细进行观察,之后动笔写,师巡堂指导,生写完后,每组派几个代表上讲台汇报,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说明

  生词的教学不应平均用力,本课采用学生自读自评的形式,确定字音教学难点,并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自读,达成目标。

  有效地保护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朗读之后的互相评价,既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也训练学生的听读辨析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地读书,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质疑、解疑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充分的体现。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而生疑,疑而能问,尝试解答”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质疑解疑,交流协作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

  先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本义,再放到句子中进一步感悟,才能真正读懂词句。

  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迁移应用。

  梅果的全身,让我知道了这些小刺特别多。

  此处是教学的难点,我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把杨梅树说成“树娃娃”,这一点拨,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为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利用优美的音乐、深情并茂的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比较”是语感形成的重要手段。只有比较,才能促进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在比较中,学生体会到杨梅果的特点,体会到了叠词的妙用,体会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

  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

  采用引读,目的有二:1.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2.提示作者的观察方法。为指导小练笔做好铺垫。

  师:(板书“甜津津”)看看“津”字的结构,你能想到又进行了一次积累、迁移、运用训练。花不了多少时间,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却有很大的作用。

  运用“字理识字”法教学生字,形象、生动,有效突破字义的难点。

  仍然进行迁移运用训练。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练习的设计有坡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训练。

  顺序不能颠倒。

  生:而且课文是先写春天的杨梅树,再写夏天的杨梅果,也可以说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不能颠倒。

  师:整篇课文都是写作者“爱杨梅”,我们是不是可以把

  “迁移、运用”的教学思想,促使我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给学生“练”的机会。

  只那么“一句”点拨,学生又领悟到写作的一种方法。

  通过想象,“挂满”一词的理解形象多了!

  树   (2)

  我爱故乡的杨梅      (3)

  形  (4)

  果 色  (5)

  味  (6)

  此处教学,精心设问!把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最后回归到有感情地朗读,力求使思想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按课文顺序组织教学,而是另辟蹊径,采用变序法,先教学2、4、5、6自然段,最后抓过渡段,带出第一段,篇末点题,通过讨论、辨析、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水到渠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挤出时间让学生动笔习作,体现精讲多练。

  附:学生作文

  沙田柚是广西的特产,它和小朋友的脑袋一般大小,一头大一头小,样子有点象葫芦。它穿着一件美丽的黄外套,摸起来麻麻的。它的皮很厚,你不用点劲休想把它剥开。当你好不容易剥开它的表皮,你会发现它下面竟是软软的象棉花一样的东西,再撕开它,一个圆球形的果实就出现在你的面前,它由十几片果肉组成,跟我们平常吃的桔子有点像。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每片果肉就象一把小梳子。你不要以为“小梳子”可以直接吃了,一定要剥下“梳子”外面的那层皮。我记得姑姑讲了一个笑话:有一次,她送了一个沙田柚给北京的好朋友,结果,那位阿姨打电话来说,柚子又苦又涩,一点儿也不好吃!姑姑大吃一惊,一问,才知道,阿姨把柚子当成了“大桔子”,连皮一块吃下去,怎么会好吃呢?沙田柚的肉一丝丝紧挨着,洁白透明,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难怪驰名中外呢!

  [课后总评]

  本课的教学,我注重体现以下语文思想: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并以多种读书方式,如个别读、齐读、引读、配乐朗读等,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致,让学生喜欢读,乐意读。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感悟语言文字;接着让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将学生引入课文的情景;最后,也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学生通过感悟课文,再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真正达到受感染、受熏陶、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的效果。

  2、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在教学中,我把本文当成一篇范文,把“写”立为“读”的最终目标,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处处渗透写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了解、感悟和诵读,达到积累的目的,为写作埋下伏笔。在课后练习中,我设置了一个“小练笔”,帮助学生进行迁移,使学生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举一反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写自己熟悉的事物。真正发挥了课文“范文”的作用,也使阅读和写作得以紧密结合。

  3.想象说话、巧破难点。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此,我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设置了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这一教学环节,我先利用优美的音乐、深情并茂的朗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受到感染,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最后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将课文语言内化,学生通过想象理解了拟人的手法,进一步体会到杨梅树、杨梅果的美丽、可爱,这样,难点也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

  4.基础扎实、训练到位。语文课的学习,实际上是语言文字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理解、积累是基础,为此,我运用字理识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学生解词。如在教学“染满”一词时,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在教学“狭长”一词时,学生对该词把握不准,我出示了不同形状的树叶,让学生从中辨析出“狭长的叶子”使学生对这个词有了很形象的认识。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积累词语11个,反义词3对。指导书写“唇”。

  2、知道课文分哪几方面来介绍杨梅,并能找到并读懂有关句子。

  3、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杨梅,借杨梅抒发对故乡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积累词语,反义词3对。指导书写“唇”。

  2、知道课文分哪几方面来介绍杨梅,并能找到并读懂有关句子。

  教学难点:知道课文分哪几方面来介绍杨梅,并能找到并读懂有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45、我爱故乡的杨梅

  2、吃过杨梅吗? 今天的杨梅有些特别它是:故乡的杨梅。

  3、作者的故乡在哪里?(快速读课文)

  4、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出示图片)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写杨梅,更主要的是还流露出对故乡的爱。

  5、学习课文4——6小节。

  过渡: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体现作者爱杨梅的呢?自己来读读课文的4——6小节。

  1、自由读4——6小节。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杨梅的?

  2、分节读4——6小节。板书:形状   颜色   味道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特点读一读,想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分句读懂句子。

  (1)、出示句子: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学习生字“桂”、读词“桂圆”出示图片比较桂圆和杨梅。

  再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别急,成熟的杨梅可不是这样的。

  (2)、出示句子: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3)、出示句子: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自己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杨梅的颜色在变化)

  板书:淡红  深红  黑(出示图片)

  你从哪些词看出杨梅的颜色在发生变化?

  (师生配合读句子,个别读、齐读)

  填空练习:

  (4)、出示句子: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读文中句子。补充板书:黑红(红得发黑)

  指导书写“唇”。

  指导朗读

  (5)、出示句子: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自己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杨梅的味道在变化,)

  怎么变?板书:又酸又甜   甜津津

  熟透的杨梅可好吃了,让人越吃越想吃,作者小时侯贪吃杨梅,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自己读一读,质疑。

  这事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6小节。

  5、小结:作者观察得真仔细啊!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写得清清楚楚,让人口水都要留下来了!

  现在,小组再读4—6节,然后用笔划划好词好句,用上这些好词好句的句子练习说话。

  我爱故乡的杨梅,因为                               。

  二、学习课文第2小节。

  过渡:杨梅那么好吃,那结杨梅的杨梅树又是怎么样的呢?

  1、自由读第2小节,用笔划出你喜欢的描写杨梅树德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1小节,升华情感。

  过渡:无论是杨梅还是杨梅树,都是那么惹人喜爱,难怪作者要饱含深情地说——(生):我爱故乡的杨梅。

  四、拓展训练。

  五、巩固练习。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10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教法建议

  1.这篇文章短小,层次清楚。首先,让学生通读文章,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在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同时,对学生着重进行三方面的能力训练,可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

  ①速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此层次侧重对摄取重要信息能力的训练。

  ②默读课文,复述课文的内容。此层次侧重对学生记忆能力、复述能力的训练。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描写的段落,让头脑的图像更清晰。这个层次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同时也对学生的绘画、描述等综合能力加以训练。

  2.细读课文,抓住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步,重在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透视能力。

  3.细品课文,感悟语言。要让学生深入地读课文,寻找课文中能使自己产生联想的句、段,细品课文,植根于课文中,想于书外。这一步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悟性,因此,不要怕浪费时间,不要怕不着边际,不要给予简单的否定,教师要多给以鼓励,让学生联想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联想的翅膀张开来。

  4.研究课文,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加以评价,看好在哪里;也可以找出自己认为作者的败笔之处,评价败在何处,提出自己的最佳修改方案。这步训练重在学文。

  词语注释

  贪婪:贪图享受,不知道满足。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伸展:本课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甘露:课文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

  细腻:细致光滑。

  细雨如丝:形容雨很细小,像丝一样。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细腻——细微 贪婪——贪心 伸展——舒展 甜津津——甜丝丝

  反义词:喜爱——讨厌 伸展——收缩 细腻——粗糙 柔软——坚硬

  句段赏析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析 “细雨如丝”是春雨的特征。这既告诉我们杨梅树生长的季节和环境,又暗示了此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欢笑”在这里暗示杨梅树在旺盛地生长。这一段作者采用拟人写法,写出了雨中杨梅树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在茁壮成长,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

  课后题解

  2.答:杨梅的形状:“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长着小刺。”杨梅的颜色:杨梅先是淡红色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3.这段话确实写得很美。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体会,从准确用词方面,从拟人写法方面去理解,也可以着重说说哪一个词或哪几个词你认为写得好,为什么好,要说出理由来。

  课文提示

  吃过杨梅吗?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杨梅树的美丽,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强烈的热爱之情。读课文,想想: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故乡的”?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写具体的?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具体呢?

  难句解析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细雨如丝”,这是春雨的特征。既告诉我们杨梅树生长的季节和环境,又暗示了此时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有赞美之意。“贪婪地吮吸”即不知满足地吸收春天的雨水,这是杨梅树枝繁叶茂的重要原因。

  2.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四季常绿”,说明杨梅树是常绿乔木,冬季也不落叶。“在雨雾中欢笑着”,“欢笑”在这里暗示杨梅树在旺盛地生长。这里采用了拟人写法,写出杨梅树的可爱。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杨梅树的美丽可爱。

  第三段(第3至6自然段):讲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写作特点

  作者写家乡的杨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层次清楚,描写细腻。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使文章生动、有趣。

  语言积累

  细雨如丝 贪婪 吮吸 甘露 伸展 细腻 柔软 甜津津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2.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阅读提示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在我国的江南盛产一种水果——杨梅(投影出示杨梅果图)。这是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写杨梅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并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为什么喜爱杨梅?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明确。(因为故乡的杨梅有着它的可爱之处,所以,作者从杨梅树、杨梅果这两方面写出了对杨梅的喜爱。第二自然段写杨梅树,三至六自然段写杨梅果。)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强调“腐”的字形结构。

  (2)区别字形组词:

  汁一汗 狭一峡

  2.词的交流。

  (1)指名读生词。

  (2)引导学生理解。

  细雨如丝:指春雨轻轻的、细细的、象头发丝一样。

  细腻:精细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扩展。本文指杨梅树得到雨水浇灌,枝叶生长迅速。

  贪婪:本文指杨梅树不知满足。

  (3)归类。

  对于词语的理解可按三种方法进行:①先理解单个词,再理解词语。如:细雨如丝、细腻。②先查字典,再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甘露”等。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五、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2)感情读文,要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爱

  过渡:同学们能读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片深情,作者爱故乡,爱杨梅。细雨如丝的季节来了,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勾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理解。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

  (这一段写出了雨中杨梅的可爱。)

  交流第二个问题(重点):

  提问:这一段中描写杨梅树样子的话有几句?(两句)投影出示两个句子,指读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话:

  ①第一句话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杨梅树“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书:贪婪吮吸)

  (春天的甘露是对春雨的比喻,贪婪地吮吸是说杨梅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天的雨水)

  ②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恰当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从表面看是说杨梅树不知满足地吸收着春雨,而实际是在写杨梅树的什么?(长得快、茂盛、生长旺盛……)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非常喜欢杨梅)因此,我们在读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欢快。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话:

  ①文中的第二句话又是怎样写杨梅树样子的?(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板书:伸展枝条

  叶子欢笑

  ②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

  ①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条和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生长着。

  ②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教师引导理解第二句里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形象具体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作者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因此,我们在读句时应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③有感情朗读第二句。

  六、总结、扩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这两个方面来写杨梅的;在理解词语方面,能利用平时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理解。但在今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七、完成作业 

  1.抄写课文中生词1遍。

  2.预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思考:杨梅果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3.预习课后70页练笔:选好一种家乡的特产,先说一说,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杨梅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文章的前两段,作者把雨中的杨梅树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那么杨梅果又有哪些地方惹人喜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学完课文之后,我们进行练笔,把家乡的特产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三、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指名读文,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整体感知)

  (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

  过渡: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

  2.自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重点、难点)

  出示自学提示: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

  交流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找出课文有关的语句。

  (这一段主要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2)这段共几句话?每句话在写什么?

  教师指导理解(这段共3句话,第一句写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第二句写杨梅果的刺随着果实的成熟会变软变平。第三句写舌尖触到杨梅刺的感觉)

  (3)作者是怎样把杨梅形状的特点写具体的?

  (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4)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下面两句话。(投影出示)

  (通过比较,理解第一种写法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

  教师指导:圆圆的杨梅遍身生着小刺,毛茸茸的,非常可爱。而且,舌尖触到小刺时会有一种舒服爽口的感觉,同学们喜不喜欢?想不想把这段带着喜爱之请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教师范读后指名读。

  按自学提示自学第五自然段,自学提示:

  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②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③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1)这一段主要写杨梅颜色的特点。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2)这段共三句,第一句写杨梅果颜色的变化;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杨梅果的颜色,因为太红像黑的;第三句写果肉及汁水的颜色。

  (3)作者为了把杨梅颜色的变化写清楚,抓住了杨梅颜色变化先后顺序的词语(投影出示第一句话,用笔点出“先……随后……最后……”)。

  (4)仿照第一句进行说话练习

  指导:请同学们用这组词语较连贯地说一说苹果由生到熟或太阳升起时颜色的变化。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交流

  教师指导:这一自然段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作者这样写,说明了什么?(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板书:喜欢杨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一段呢?

  ①教师有感情地背诵这一段,并演示复合投影片(3张,能体现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②再指一学生读,另一学生黑板演示:用彩色粉笔涂出杨梅颜色的变化。

  自学第六自然段

  (1)总结四、五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答出(先弄懂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再看看这段共几句话及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的。)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写出了杨梅味道的特点是又酸又甜。(板书:又酸又甜)

  ②这一段共4句话。第一句讲杨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2至4句写“我”小时候由于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这一段中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④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师引导理解(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⑤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3)配乐朗读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

  四、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呢?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板书:按顺序  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引导明确(作者能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另一方面因为作者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指板书),作者只是单单喜爱杨梅吗?(指课题)还对故乡有热爱之情、热爱故乡。)(板书:热爱故乡)

  六、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三至六自然段,1.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作者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2.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七、课堂练笔

  1.指导学生练笔的要求:写一种家乡特产,按一定顺序把特点说清楚。

  2.全班交流:你想写什么?

  3.教师再次明确要求。

  (1)要按一定顺序写出特产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4.小组内练习说。

  5.指名试说,师生共同评议。

  6.学生动笔写。

  八、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写你爱吃的一种水果(如:苹果、草莓、西瓜……),抓住它的形、色、味的特点去描写,要具体,语言要生动、通顺。附《石榴》供参考

  2.模仿课文,写你所喜爱的一种家乡特产。

  附作文一篇供老师们参考

  《我爱北京的豆汁》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11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贪婪、吮吸、甘露、狭长、触到、细雨如丝、甜津津”等词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有谁知道开封的特产都有哪些?前几天,中央电视台来了一个摄制组,要拍一个片子,把开封的这些特产介绍给全国的电视观众。他们听说呀,开封的小学生特别聪明,所以就想考一考大家,就把写解说词的任务分给我们了。想看看你们对家乡了解多少,对家乡的土特产了解多少。这些东西呀,你们回去以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解决。为了让咱们同学把文章写得更好一些,我们先来看一篇别人写的介绍自己家乡土特产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看了作者介绍的杨梅,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感受杨梅果,学习4、5、6自然段

  ①整体感知杨梅果的特点

  ⑴杨梅是一种十分好吃的果子,相信大家都吃过被食品加工厂加工好的杨梅,但是鲜杨梅更好吃,你们想知道鲜杨梅是什么样子的吗?它什么味儿呀?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介绍的是杨梅果?分别介绍了杨梅果的什么?(板书:形状、颜色、味道)

  ⑵文章用了三段介绍了杨梅果的特点,你看过了作者的介绍有什么感受?

  ⑶作者是怎样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的呢?他是怎么写的?让我们一段一段的来看。

  ②、研读4、5、6自然段

  ⑴、第四自然段

  ⅰ、齐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三个特点。朗读)

  (重点:触(碰)、细腻(精细、光滑)、柔软(软))

  ⅱ、齐读,脑子里勾画出杨梅果的形状

  ⑵、第五自然段

  ⅰ、脑子里杨梅果的形状有了,就好像画画用铅笔把画的外形勾了出来。接下来就该是填颜色了,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在这形里面我们都改填哪些颜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重点:颜色深代表成熟,由于太红了就变黑了)(朗读指导)

  ⅱ、齐读,在脑子里把杨梅果的颜色填上。

  ⑶、第六自然段

  ⅰ、谁能来描述描述自己脑子里的杨梅果?

  ⅱ、这么漂亮的果子放在你面前,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想吃)可是现在吃不到,但是文章的作者吃到了,它把杨梅果的味道写了出来,那咱们为了解馋就先看看吧。自由读,

  ⅲ、看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重点:甜津津(甜的有滋味)作者为什么写小时候吃杨梅果的样子?杨梅果什么味道?)(朗读)

  ⅳ、听了作者的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ⅴ、齐读,我们再来品尝品尝着新鲜的杨梅果

  ⑷、小结:作者经过了起形、填色、描述味道这样三步,为我们勾勒除了一个个新鲜杨梅果。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个过程。

  2、认知杨梅树,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杨梅果又好看又好吃,那它是在哪儿长的呀?(树上)你怎么知道的?

  ②、(挂出第二自然段)齐读,思考你觉得这一段话中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朗读)

  (重点:(贪婪:不知满足)、吮吸(吸)、甘露(甜美的露水)、狭长(又窄又长)、丝(小、细微)

  ③、在如丝的细雨中,一颗颗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孕育着那美味的杨梅果,齐读这段话,把你对杨梅树的感情融进去。

  四、总结写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作者是怎么把杨梅树写的这么美,把杨梅果写的这样好的呢?齐读课文。

  3、理出写作顺序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12

  10、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杨梅树的美丽可爱和昂美国的热人喜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仿照第三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

  仿照第三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检查预习情况,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 海南岛的椰子,今天,然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江南的特产——杨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津、婪、腻、腐

  (形)婪、狭、滋、腻、酸、腐

  (义)贪婪—婪,贪爱财物。贪得无厌,不知足。

  狭长—狭,窄,不宽阔。窄而长。

  惹人喜爱—惹,招引,挑逗。

  细腻—腻,光滑,细致。课文中指不粗糙,柔软。

  甘露—甘,甜。蜜甜的汁水。在课文中指春天的雨水。

  吮吸—嘴聚拢吸取东西。

  舒展—不倦缩。

  甜津津—甜丝丝。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评。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故乡的杨梅?

  五、给课文分段说明分段理由。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

  第三段:第三、四、五自然段。

  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有语气的朗读。概括第三短段意。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

  二、理解课文内容,有语气朗读,概括第三段段意。

  1、默读第三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杨梅的?

  2、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哪儿看出杨梅的果实惹人喜爱?用笔划出来。

  3、小组讨论,体会。

  4、集体汇报讨论结果。

  ①形有两个特点:圆、遍身长着小刺。随着成长,刺由坚、硬变成软、平,细腻、柔软。

  ②色:淡红—深红—几乎变成黑的了,杨梅成熟过程颜色的变化,最后,杨梅太红了,咬开后,新鲜红嫩,汁水鲜红。十分诱人。

  ③味:没熟透,又酸又甜,熟透了,甜津津,句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杨梅太好吃了。(牙被酸倒)

  5、有语气的朗读。

  6、给第三段找出重点句,概括这段段落大意。

  说明: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概括了段的主要内容,但要把“它”换成“杨梅”。

  提示:有些重点句不能照搬,需要修改加工。

  7、学习第二段。

  ①默读第二段,体会到什么了?

  (杨梅树在春雨滋润下生机勃勃的样子。杨梅树蓬勃生长,充满生气。拟人化)

  ②有语气的朗读。

  8、齐读第一段。

  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仿写短文,完成课后其他作业 。

  教学过程 :

  一、仿写。

  1、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

  县概括地说,在具体从形、色、味三方面写具体,其中味道描写中,要举一个小例子。

  2、确定自己要写的水果。

  3、老师选择一种水果进行指导。

  4、自己仔细观察后描写,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二、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杨(    )狭(    )状(    )圆(    )

  扬(    )峡(    )壮(    )园(    )

  桂(    )婪(    )味(    )形(    )

  挂(    )禁(    )昧(    )型(    )

  作业 :有语气朗读课文,语练,小片断。

  附板书:            形:圆 小刺

  10、我爱故乡的杨梅  色:淡红 深红 几乎变成黑的

  味:又酸又甜 甜津津(酸)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13

  一、教学设计:

  通过多种形式、不同目的的品读,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体悟,让每一次读都带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步步深入,层层推进,让学生从理解内容到有感情地朗读表现文本。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在深入的品读中,品词品句,走进语言文学,体会感悟文本。

  二、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杨梅及其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对媒体课件、相关材料等

  五、 教学过程:

  (一)、共同交流,走进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著名的乡土写实派作家王鲁彦的作品——《我爱故乡的杨梅》(出示课题)

  师: 从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我们把题目改成“我爱杨梅”有什么不同?

  师: 说起像你们这么大时学过的描写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作品,脑海里会浮现很多篇:比如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比如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我上小学的时候和你们一样没有什么游子漂泊的沧桑感,所以对那千古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滚瓜烂熟可是却激不起一丝情感上的太多涟漪,而《我爱故乡的杨梅》就不同了,常常是一边读一边嘴里泛着酸甜可口的味道,读完后会再狠狠地咽上几口口水,那时真希望自己生在那杨梅满枝的江南,而这种贪恋杨梅的情结一直到现在也挥之不去。而今做了老师,十几年教学,看着一拨拨学生也像当年的自己那样吞咽着口水的样子,更是无限感慨: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究竟有如何神奇的力量呢?愿意和我一起再来细细品读一下这篇作品吗?

  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段只有一句话,但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地点出鲁彦的故乡所在地及他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中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二)、统领全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故乡杨梅的?

  顺序上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呢?

  讨论后,总结:从杨梅树和杨梅果(板书:“杨梅树”和“杨梅果”)两方面来写杨梅的。这样安排是遵循了杨梅的生长过程,让我们 觉得由树的生长到果的成长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先写果实,而后写树木就会让人觉得别扭了。

  (三)、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自学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感受深的内容,标出精彩的地方。

  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教师点播:

  交流问题1:这段主要写了什么?(雨中杨梅树的可爱)

  交流问题2(重点):你觉得这部分哪些地方精彩?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读这部分内容的感受。)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

  投示:

  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

  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吗?

  词典中的“甘露”什么意思?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

  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

  投示:

  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叶在雨雾中生长着。

  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问: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杨梅树的可爱)

  在这句中,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具体形象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他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因此,我们在读这段时应该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有语气地朗读这段。指名读课文,评价。

  过渡:鲁彦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杨梅树的可爱,那么杨梅果又有什么地方惹人喜爱呢?

  指名读3——6自然段,思考:杨梅果那些地方惹人喜爱?(形、色、味)

  读第四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杨梅果形状的句子;圈出品尝时的感受;边读边想象杨梅果可爱的样子。

  投示:

  杨梅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只是遍身生着小刺。

  读句子,讨论:那句更好,好在哪里?

  (作者为了把杨梅的形状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更生动、直观、形象。读过之后,使我们感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一样。

  但是,只是看到杨梅圆圆的体态就足以说明它的可爱吗?作者不仅用眼睛看了,而且还用嘴巴感受到了它那小刺的可爱——

  生读后两句,体会其作用。

  是呀,杨梅形状的可爱,不仅是作者看到的,也是尝出来的。尽管全身布满了小刺,但是并不扎人,而是细腻柔软的——指名有语气地读本段,表达喜爱之情。

  总结学法:(投示)

  1、 先找出描写外形的句子

  2、 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

  3、 通过读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五、六自然段。

  读第五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

  投影填空:

  杨梅先是( ),随后变成(,最后几乎变成。

  指名填空,问:“几乎”是什么意思?

  表面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杨梅逐渐成熟了。)

  作者还写了哪里的颜色?作者是怎样观察到的? (通过品尝发现果肉和果汁的颜色。)

  师:是呀,这样抓住杨梅表面由生到熟的颜色变化,更是由外到内,通过品尝,写出了里面的颜色,真是具体形象,让我们觉得这小东西真是红得可爱。那么就读出对它的喜爱来——自由读、指名读。

  找出描写杨梅味道的句子,投示出来。

  讨论: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概括杨梅果的味道的?(由生到熟)

  那么由生到熟的过程中,它的味道是怎么变化的?(又酸又甜——甜津津)

  杨梅的味道已经概括得很具体了,为什么还要写作者小时候贪吃的情景呢?

  你有什么感受呢?

  师:作者在这一段中为了把杨梅果的特点写具体,用他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这样写让人感到亲切,其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

  那么,就应读出童趣来。指名读本自然段。

  思考:这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那么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与后面的四、五、六自然段内容是什么关系呢?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这个自然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承上启下——过渡,使前后内容衔接自然流畅。)

  指名有感情地读本段,表现出你和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问:你现在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你感受深的是什么?指名说说

  引导总结: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观察。(板书:按顺序抓特点)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杨梅果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观察了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这是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的。那么作者只是爱杨梅吗?(热爱家乡)

  (四)、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是作家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触景生情,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原文很长,且对杨梅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比如,拿它的光色和荔枝对比写,“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还有这样的描写:“人家把它一船一船的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怎么样?是不是口水流出来了,我这里有原文,课后和课文对照着好好品一品吧!

  ( 五)、作业:(二选一)

  1、 写一种水果,要求:抓住它的形、色、味的特点去描写;要具体,语句通顺、生动。(易)

  2、 模仿课文,写你所喜爱的一种家乡特产。(难)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14

  教学片段:

  学习3—6节。

  (1)端午节过后,杨梅成熟了,杨梅果显得更可爱了。轻声读读3—6节,想想每一节主要写了杨梅哪方面的特点?

  交流,板书:数量、样子、颜色、味道。

  学习生字:味

  3、学习课文第3节

  指名读,杨梅的数量怎样?从哪儿看出。(板书:挂满)

  男女生比赛读,比一比谁能读出杨梅的数量多。

  4、学习课文第4节

  (1)枝头上沉甸甸的杨梅果,他们的样子是怎样的?请你在课文第4小节中找找句子,用直线画出。

  出示句子: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学习生字:桂(挂 娃 佳 洼)

  (2)指名朗读

  (3)引读  原来杨梅的形状是——,和——。(板书:圆圆的)遍身还生有——(板书:有小刺)这些小刺会不会扎人呢?

  学习生字:软 (音:翘舌 柔软——坚硬)    滑(平滑——粗糙)书写

  自己轻声读读第4节,然后扮演杨梅介绍一下自己的模样。

  (4)出示说话训练:我是杨梅,(形状),(小刺)。

  5、学习课文第5节

  (1)通过杨梅的自我介绍,我们知道了杨梅的形状和它身上的小刺的变化。其实,杨梅在生长过程中还会变色呢,课文第5节为我们详细作了介绍。谁来读读这小节,读出杨梅变化的经过。

  (2)多媒体演示变化过程。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3)师:表示颜色的词溜走了,你还会说吗?

  杨梅先是(    )的,随后变成(    ),最后几乎变成(   )的了。它不是真的变(    ),因为太(   )了,所以像(   )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    )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    )的汁水。

  (4)学习生字:唇(音)形:第二笔要撇得长一点。

  (5)指名说,齐读。

  6、学习课文第6节

  (1)杨梅的样子小巧玲珑,颜色由浅到深,真是逗人喜爱。那它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2)自由读第6节,指名交流   板书:甜中带酸

  学习生字:酸  “酉”字旁  “酸”共有几笔?

  (3)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疑问吗?

  随机学习生字:  津(音)   饱(抱 雹 苞 胞 炮 泡 跑)

  (4)齐读第6节。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杨梅,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大幅色泽鲜艳的杨梅图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通过观看图片,对于杨梅的形状,身上的小刺,都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在生活中,学生看到的杨梅都是熟透的,所以对颜色的变化不了解。因此我设计了三幅图片,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变成黑的。让学生亲眼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对于味道,很多同学都吃过杨梅,但是把牙酸倒的经历没有。这篇课文要求学生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对于现在的学生是很难的,为了达到目的,我大胆运用了原著,如: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 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使人迷醉呵。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 味呀!唉,唉,故乡的杨梅呵。 

《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15

  教材简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例文,单元主要训练点是学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作者按“爱故乡的杨梅-爱杨梅树-爱杨梅果”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及里地叙述了故乡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九个生字,理解贪婪、吮吸等新词。

  2、学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3、通过感情朗读,感悟故乡杨梅的可爱,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4、拓展阅读,体会作者热爱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课前准备:

  教者:搜集作者生平简介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原文。

  学者:

  1、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自学生字新词,自己不能理解的作好记号。

  2、把每个生字工整地抄写2遍,并扩词。

  3、用“∥“试着把课文分成三段。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课题,话聊杨梅

  1、“江南奇珍、百果之王”,你们知道是指哪种水果?

  2、师生同板书“杨梅”,问:看到“杨梅”两字,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杨梅的生长地及它的树、果方面去聊)

  2、补充板书“我爱故乡”,问:我指谁?把题目“故乡”二字去了,前后对比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随机介绍作者及其文章的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作者王鲁彦,浙江省宁波市人。由于抗战爆发,他背井离乡,到别的城市去生活。他先后到过长沙、武汉、桂林等地。写这篇文章时,作者身在异乡,又在病中,望着窗外和故乡一样的绵绵春雨,想到了家乡杨梅,这杨梅勾起了作者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借物抒情,凭借着这小小的杨梅抒发出心中对故乡的深沉的爱。}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王鲁彦一起,走进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感悟他对故乡深重的热爱之情。

  二、检查预习效果,正音解疑

  1、开火车读自然段

  (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能否读通读顺?(学生课堂练习)

  告诉学生:老师看着你们读,看你们读得怎样。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同学商量,也可以提出来我们一块讨论。

  (2)分自然段读,重点正音析形,析词意,师随机板书生字,指导学生书写

  2、检查学生分段情况

  (1)上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分段的方法

  (2)这篇课文你是怎样分段的?

  三、理清课文条理,学习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为一大段?

  2、分组朗读三大段

  全班齐读第一大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第一组读第二大段,第二三四组读第三大段。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第一大段是总写“我爱故乡的杨梅”(略),第二大段是分写我爱故乡的杨梅树(较详),第三大段是分写我爱故乡的杨梅果(详)}

  (3)小结:按事物几个方面顺序写的文章,我们可以按事物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

  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重点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大段。

  附板书设计:

  杨梅树(较详)

  13、我爱(故乡)的杨梅(总写)

  杨梅果(详写)

  第二课时

  一、逐段学习,品词嚼句,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爱

  1、学习第一大段

  (1) 指名感情朗读,评价。

  (2)第一大段只用了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开门见山)看到这句话,你就会想到作者下面肯定要写什么?

  过渡:作者用自己的笔如何写出自己对故乡杨梅树、杨梅果的喜爱之情?

  2、学习第二大段

  (1)课文第2自然段用了几句话写杨梅树的,你觉最得哪句话写得最美,练一练,通过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

  (2)指名感情朗读第一句、第二句,其他同学眯缝着眼睛,边听,边想像,你似乎看到了什么,随机讲解“贪婪、吮吸、甘露、四季常绿、狭长”等词的意思,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故乡杨梅树的喜爱之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这是一种在写作方法。

  (3)表演读: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全班读第三句。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这样读吗?(先分后总)师:这就是我故乡的杨梅树,这就是我故乡雨中的杨梅树!

  课堂作业一:① 扩句:这就是我故乡的杨梅树。

  ② 缩句: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

  (4)想像画面,练习背诵第二大段。

  3、学习第三大段

  (1)第三大段共有4个自然段,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叫同学们怎么读?(先总后分)

  (2)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惹人喜爱”是什么意思?杨梅果的形状、颜色、滋味是怎样惹人喜爱的呢?

  (3)默读4-6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杨梅果形状、颜色、滋味的句子,用点标出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词语。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

  (4) 小组交流。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读,评评读得如何。

  4、全班学习交流。

  (1)形状的句子:(相机板书:圆圆的  和桂圆一样大小 小刺)

  学生汇报自己对描写杨梅形状句子的理解,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再读一读。

  (2)颜色的句子:(板书:淡红  深红  几乎黑 果肉红嫩 果汁鲜红)

  (用彩笔描画) 作者如果将这些颜色连贯地描写出来然后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其它水果或蔬菜颜色的变化。(比如草莓、桔子、)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滋味的句子:(板书:又酸又甜  甜津津)

  ①课堂作业二:照样子积累词语

  又酸又甜

  甜津津

  ② 读一读,用朗读让听者体会到杨梅甜美的味道。好吃-爱吃-贪吃-发生了一件趣事(谁愿意把这件童年趣事读给大家分享?)

  ③你品尝了杨梅之后,发现哪些地方和作者有同感?

  说给大家听听,分享你的快乐。(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二、齐读全文 拓展阅读 感悟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情

  1、再读课题,你是否有新的体会。

  2、课题如此,其实全方的字里行间也一样都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杨梅的爱之深,情之切,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意齐读整篇课文。

  3、这篇文章是作家在西北生病时看到窗外的绵绵细雨,不禁想到了家乡,思念故乡时写的,原文很长,对杨梅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比如,拿它和荔枝对比写,“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还有这样的描写:“人家把它一船一船的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怎么样,是不是口水流出来了,老师给你们找来原文,和课文对照着好好读一读,品一品吧!

  第三课时(机动)

  一、看板书  理文脉  指导写作

  1、指名看着板书说说作者是怎样介绍他喜爱的杨梅的?全班看板书复述作者的写作顺序(作者先概括地写了爱故乡的杨梅,然后具体地写杨梅树和杨梅果。写杨梅树时采用先分后总,写杨梅果采用先总后分的时的顺序写,作者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等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他最爱的故乡的杨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2、作者的故乡是江南(浙江宁波北仑),那里盛产杨梅。我们的家乡也是江南(江西资溪),我们资溪有什么特产呢?学生边说边展示图片。

  3、说了这么多的特产,你能按照课题的形式说一说吗?(我爱家乡的______)

  4、如果让我们以《我爱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按什么顺序写,为了表达你对家乡的特产的喜爱,你可对这种特产进行仔细地观察,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尝,你还可以像作者那样,把你喜爱的特产当人来写。要不试吧!

  二、选特产 定顺序 练习说话

  重温板书

  杨梅树树

  吮吸甘露

  舒展枝叶

  叶子欢笑

  13、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果

  形状

  颜色

  滋味

  三、课后作业超市

  喜欢写作的你,学着课文的样写一写你最爱的水果。

  喜欢积累的你,摘抄本文的好词好句。

  喜欢画画的你,画出你心中江南的杨梅。

  喜欢朗读的你,可以配乐朗读课文。

  喜欢背诵的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喜欢上网的你,遨游Internet,搜索更多杨梅的资料。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