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精选13篇)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1

  时间:2005年3月29日上午八点三十五分

  地点:溧阳市新昌中心小学三(2)班

  上课学生人数:43人

  一、激疑导学

  师:(实物投影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请你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读得通顺,但没有什么感情。)

  又请三位学生读,情况一样不妙。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刚刚几位同学读得不太好吗?

  生思考,有一位举手。

  王成成:我想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师:你们理解这诗歌的意思吗?

  生:不理解。

  生:有一点点懂。

  师:是呀,要朗读好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除了多练习,多琢磨朗读技巧,恐怕首先得深刻地理解它才行。你们说是吗?

  生:是。(回答大声)

  师: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呀,课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李广射虎》是一种特殊的题材,就做文包诗。(板书)什么叫文包诗呢?你们看看这三个字,也许能猜出来。

  生:文包诗的意思就是文章里面包含着一首诗。

  师:你们明白了没?其实,所有的文包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诗的意思蕴涵在文章里面。你们能找找这首诗的意思在文章的哪里吗?

  生:在第2、3两自然段。

  师:是的,而且巧的很,这两段合起来正好的一个小——?

  生:故事。

  二、激趣引探。

  师: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这个故事,我们也就明白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怎么才算理解了这个故事呢?在古代,人们知道一个故事,一般是从“说书人”的口中知道的,所谓“说书人“,是指一种职业,也指专门从事给别人说故事的人,一般说的是整本故事书。说书人讲故事很好听,他们能即将故事说得非常有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有趣,让人听后深有体会。你想听吗?

  生:想呀!

  师:那你一边听,一边想想你从我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做到吗?可以用笔做做必要的简单的记录。现在开始了。

  师:我拿一个塑料的磁带盒子往桌子上一拍,(告诉学生,这是惊堂木,惊堂木一拍,就表示请安静,故事即刻开讲。)再一拍。话说——

  (我学着说书的在讲台前绘声绘色地讲了开去。学生听得入迷了。等我讲完,有两位学生开始带头鼓掌,其余学生马上也鼓起掌来了。)

  点评:这里以说书人的角色,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的2、3两段。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目标的暗示:即像说书人一样将这个故事说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其实,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够将这两段朗读好。但是,这样的寓目标于无形之中,让兴趣增浓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生动活泼。

  三、精读感悟。

  师:你从我的讲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请整理一下,一分钟后交流。

  生:动笔整理。

  生:我从你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李广的神勇无比、力大无穷。

  师:(惊喜地)哦,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生:我从“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这句中体会到的。

  师:请你读一读。注意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完再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得还不错。)我从中体会到,箭扎得很深,肯定要很大很大的力气才能做到。

  (附:第一课时,我受到黄达愿的橡皮泥和小的塑料大刀。在教绳子“扎”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两样东西用得着。便将它们从口袋里掏出来,然后把刀插进了橡皮泥的深处,于是学生自然轻松明了扎的动作和程度。)

  师:还有谁来读一读。

  生:(喊了两位,后半句都没有读好,问题出在句中的停顿上。)

  师:点拨——在怎么拔后面停顿一下将会读得更好。

  (示范后,请同学自己练习。)

  生:读得很好。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利广力量很大。这不光是你读得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文章写得好。如果这句话变成这样,你读读看,感觉如何?(出示句子: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将士们拔不出来。)

  生:我感觉没有原文的那种气势了。

  生:我觉得没有原文好,因为如果这样说,让人感觉不到将士们为了拔箭是用尽了办法和力量的。

  师:比较得好!的确文章是用了“任……怎么也……”这个句式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让人觉得坚定。你也用它来说句话。

  生:今天的家作真是多,任我们怎么写也写不完。

  师:说出了作业多,很好。不过有一点不能说谎。今天家作不多吧?!

  生:这首诗很难懂,任我们怎么读也读不明白。

  师:道出了这首诗很难懂。刚才同学们造的这两个句子,让人觉得表达很坚定。现在将你造的句子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和提提建议。

  生:练说。

  师:请再次齐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齐读了一遍。

  师:请接着发表高见和体会。

  生:我体会到声音很大。

  师:哦?哪里感受到的?

  生:读“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你们也觉得声音很大,是吗?(生都点头)好请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声音的大小。

  生再次朗读。

  生:我觉得声音并不大。因为是“沙沙”的声音。

  师:你们一起模仿一下沙沙声。

  教室里发出了一阵沙沙声。这种声音不是很大。

  师:声音不大呀,刚才为什么你们都感觉到声音很大呢?你们可以将这段的前两句读连起来读读看。

  生读完,觉得当时周围很安静。虽然是巡逻,但是肯定不会有多大的声音的。

  师:你们体会得很好。是呀,当时,环境安静。你来读一读吧。

  生:(个人和集体读都读得很好,已经入当时的情境了。)

  师:请继续。

  生:我觉得李广听到沙沙声,以为是老虎时,显得很慌张了。读“猛然间,李光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我从连忙这个词语体会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也来体会体会呢?有道理吗?

  生:我觉得不是慌张,而是如果不连忙射的话,老虎可能会走的。

  生;老虎也有可能会朝他们扑过来的。

  师:那,这样说来,还是说明李广慌张吗?

  生:不是,应该是沉着,要是一般人,给老虎吓的手都发抖了。

  生:是呀,我觉得是他动作迅速,能够抓住机会,不愧是一位神勇的将军。

  师:确实神勇,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还能动作迅速,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一连串的动作是那样熟练,令人佩服。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将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生练习。

  生:(两位依次读,接着是齐读,学生读出了夜的静谧,情况的危急,李广的神勇,读得很好。)

  师:那,现在同学们都理解这个故事了吧。你想和老师一样将这个故事说一说吗?(多数学生说想。)你们肯定行,只要稍加练习,肯定能说得很好,争取超过我。

  生很起劲地练说。

  生:象模象样地说了起来。

  一共有两位同学上讲台讲,他们都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随后,为了给每位同学都有说的机会,就请同学们回家后讲家人听。

  师:你们不仅读懂了故事,而且说得这样好,我想,现在这首诗也懂了,是吗?那么现在请你读,能读好了吗?

  生:(读得很好。)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

  师:下课。

  点评:这里还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结束教学,用意是二,一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理解,就是反馈作用,二是为了激起学生投入地学习“说书“,其实就是练习有感情地诵读。

  总评:以“说书”的形式激发兴趣,以“说书”的形式促进诵读,这样的实践是故事语文的思想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2

  师板书课题:李广射虎

  学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们对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个题目起得不对。课文中明明写的是李广射石头不是射老虎,为什么课题要起“李广射虎”?我觉得有问题。

  生:我也觉得有问题。题目应该是李广射石才符合课文内容。

  师:嗯,我觉得你们说得有一定道理。这课题似乎有问题。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细读课文,找找原因吧!想想为什么作者会起这个令人疑惑的课题呢?

  (老师给时间让学生放开读书,并在书中找依据。学生开始仔细读课文,有的深情并茂的读,有的用笔在课文中画。有的则转身与后面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师巡视其中,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师:刚才,我在转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做得都不错,不但能仔细读课文,在书上找依据,更可贵的是能用笔在旁边简单写出理由。现在,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生:经过我刚才的读课文,我发现作者没有起错题目。课文中说了:李广是在夜晚巡逻时,发现早间影影绰绰,以为是老虎才射的,他并不知道那是石头。

  生:我觉得他说得不够完整。课文中还说了,那里常有猛虎出没,我想李广肯定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射的。

  生:我觉得作者其题目起得很好。我觉得除了他们说的以外,我认为这样起题目更加能体现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因为在第二自然段里就提到了李将军“神勇无比”。

  生:我认为题目起得好。因为如果把题目改成“李广射石”的话,不仅不能体现李广的神勇无比,反而让人觉得李广脑子出问题了。(同学们大笑起来)

  师:你们分析得真好,说得很有道理。看来你们读书读得真仔细,而且很有自己的见解。更可贵的是能有理有据地说话,让人信服。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吧。

  李广本意是为了射虎,不是射石。而这射虎又是在一种特殊的条件下完成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课文吧!

  (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李广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射“虎”的?

  生:当时光线很暗,因为是在夜晚巡逻时发生的,所以李广一定看不清楚。

  生:当时还刮着风,草丛里发出声音,像是有东西。容易让人判断有什么东西潜伏在里面。

  生:还因为传闻那里常有猛虎出没,因此会让人以为那就是老虎。

  师:这三位同学都各自说出其中的一个原因,我们综合起来便不难看出:李广射虎是在“光线差,风吹草动,此处常有猛虎出没的传闻”,这三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做出了判断——草丛里有老虎。所以李广才拈弓搭箭射了那一箭,他并非要射石头。因此,我们的课题能不能改成“李广射石“呢?

  生:不能!改了就不能表现李广的神勇无比了。

  师(追问):那一箭射出后,情况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看后面的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读描写白羽箭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师:白羽箭射进了石头里,怎么拔也拔不出来。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羽箭的力量很大。

  生:石头都很硬了,这白羽箭更厉害,它都钻进去了石头里了,还拔都拔不出来。

  生:我从这个句子看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如果他不神勇,白羽箭也不会深深扎进石头都拔不出来。

  师:你们分析和感悟得真好。不但能直观地感受到白羽箭的力量大,更能结合课文感悟到李广将军的神勇,很了不起!(师竖起大拇指,学生兴奋地为自己鼓掌)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课文都理解了吗?还有没有觉得疑惑的地方呢?

  (大部分学生高兴地说:“没有不懂的了!”,个别学生仔细看着课文。一生举手。)

  生:老师,课文中还有一处,我不大明白。这篇课是文包诗,诗是唐代的卢纶写的,可诗的内容却是记录的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的事情。他们都不是一个朝代的。我搞不清是怎么回事。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细心,逻辑性也很!老师为他骄傲!(走上前,握握孩子的手,竖起大拇指。)

  师:对于朝代这个问题,由于我们的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还比较窄,所以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麻烦。现在这样吧,老师给你们指路,你们去找答案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新华字典》,在字典“总目录”处找到“附录”,在附录下的目录里有一个“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看看后面的页数并翻到那里。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很积极地开始翻看字典里的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师:找一找西汉时期

  生:西汉时期是在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3年这段时间。

  师:是的。李广出生日期不详了,但老师知道他死于公元前119年。

  (板书:李广?——前119年)再找找唐代吧?

  生:始于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灭亡。

  师:不错。卢纶约出生于公元737年,死于公元799年。

  (板书:卢纶737——799)这样一看,我们可以算算,他们俩相差了多少年呢?

  (学生开始拿笔出来计算。)

  生:老师,我算出来了。他们之间整整相差了八百多年呢。李广比卢纶大了八百多岁。

  (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师:是啊,他们相差了八百多年。为什么卢纶会这么清楚这件事呢?而且还为他专门做了这首诗?

  (学生沉思片刻。)

  生:我想可能是李广将军射虎的事情太有名了,被一代代传下来了。

  生:我想是因为有历史书,书上记的有事情经过,卢纶读到了,觉得很了不起才为他写的吧。

  生:我觉得可能是李广将军射虎的这件事情太特别了,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李广将军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他接受世传弓法,射得一手好箭。他治兵有方,宽严适度,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在历代的边疆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他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他为“飞将军”。古诗更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学生鼓掌,不时有同学发出赞叹:“太厉害了!”、“李广将军真让人佩服呀!”……)

  师:是啊,李广将军真令人佩服!他的神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每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或读过文中这首《塞下曲》的人,都会由衷地为他赞叹,被他的神勇折服。那么,让我们再次品读一下这篇文章,去感受李广将军的神勇吧!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感受李广的神勇无比,体验语言文字的精妙。)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3

  一、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李广射虎》是新课标苏教版第六册的第八课。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关于“飞将军”的传奇,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了帮助。本文先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述情境,帮助理解诗意。

  本课安排两课时的时间。第一课时主要是介绍背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学习生字新词。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考虑,教学重难点为: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体会诗句大意。

  二、教学目标的拟定

  为体现新课标理念,结合课文内容和本班学生的知识现状,拟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围绕诗句,精读课文,体会李广的神勇;理解文中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中体会;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对李广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应为教学目标服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中品悟”的方法,在必要时运用小组讨论、教师讲解、情境铺路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并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得到发展。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

  第二课时从复习激趣开始,接着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品味诗句,然后再次朗读、升华情感,最后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具体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上课伊始,在齐读课题之后。我这样复习过渡: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     ,人们称他为     (生答)。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这时课件出示《塞下曲》,并引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这首诗。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首先过渡: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二)精读体会第三自然段

  先请大家小组内读课文3自然段,思考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并用“   ”划出来。

  接下来教师用语言并借助课件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屏幕显示黑夜)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此时引导读中感悟:你能读出害怕的感受吗?

  然后再过渡: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最后联系诗句:你们发现了吗?这第3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课件出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朗读后结合课文说诗句的意思。

  三、用同样的方法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首先课件出示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体会)

  接着启发想像:这真是出人意料啊!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说话,体会李广的力量惊人。

  最后联系诗句。

  三、动画设境,感情朗读

  1.首先用语言激发情感: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欣赏动画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课内引导学生读古诗——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课外作业安排两项,可以任选一项: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4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李广射虎)。

  2、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几个难读的生字词。

  3、出示:

  卢纶巡逻惊呆警惕白羽箭四处搜寻神勇无比石棱拈弓搭箭影影绰绰

  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

  4、谁能把卢纶写的《塞下曲》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

  出示《塞下曲》指名二三人读(相机表扬:你读的很正确,你读的也很流利)

  5、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就写了当年李广射虎的事情。

  ⑴李广是什么人?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请四个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寻找答案。

  ⑵读后交流:谁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板书:神勇无比

  6、卢纶为什么要写《塞下曲》?怎样理解这首诗?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让我们边读、边想、边议,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首先,让我们一起回到从前,看一看李广射虎的经过。

  教师配乐背述§3,创设一种情境。

  2、同学们知道老师刚才讲的故事内容,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让我们自由朗读§3,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然后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以下几点:(学生说出一点,即要求他读出相关的句子,可根据情况多读两遍。如:齐读)

  谁先来和全班同学交流?

  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时间:一天夜晚,月色朦胧

  地点:一片松林

  ⑵知道了李广为什么要射虎?(以为有虎)

  *

  ①可引导问:为什么以为这儿有虎?a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b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c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②读相关的句子,出示重点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③教师适时小结:李广神勇无比、机警、不慌张、沉着、动作迅速、反应快、善于射击

  ④出示“弓”,谁来做一回李广,来试试拉弓?让学生模仿李广的动作,体会拉弓射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箭的速度快、李广臂力过人)读这句话,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

  ①学生也可能忽略李广射虎的动作,出示重点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②你觉得李广怎么样?

  ③出示“弓”,谁来做一回李广,来试试拉弓?让学生感受拉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体会李广的神勇。

  ④“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箭的速度快、李广臂力过人)读这句话,红笔标出“‘嗖’的一声”)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李广射箭时的动作。自己先试一试!谁来读一读?

  ⑶理解了《塞下曲》的一、二两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可引导:什么时间?为什么要“夜引弓”?(也可读“夜引弓”的句子,然后小结李广的神勇无比)

  ⑷读一二两句诗,你能联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交流互说

  指名说

  ⑸“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愤,多么神勇的将军,谁来朗读§3,把这两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举手的一起读

  4、学习§4。

  ⑴李广将军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指图),可“平明寻白羽”,却“没入石棱中”。刚才同学们学习§3,采用了边读、边想、边议的方法,理解了《塞下曲》一二两句的意思,现在读一读§4,很快就理解三四句的意思了。

  ⑵学生自由读§4

  ⑶交流:

  读懂三、四句的同学请举手,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你还有什么收获?①理解了“平明”的意思

  ②紧扣李广的神勇无比回答:李广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学生也许会说“大家很惊讶”,可问:为什么惊呆了?(联系:李广臂力过人、武艺高强))

  ⑷理解“石棱”:石头的棱角,是石头最坚硬的地方。

  ⑸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从这句话,你觉得李广怎么样?

  指导朗读:读出惊讶和佩服。指名读分组读

  5、再读古诗《塞下曲》和§3、4,加深理解。

  ⑴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学习§3、4,不但理解了《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还指导了李广不愧是以为神勇无比的将军。

  ⑵你们佩服李广吗?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塞下曲》,你能根据老师添加的朗读符号

  ⑶你能再读一读§3、4,体会诗的意境,读出李广的神勇无比、读出你对他的佩服吗?自由读分两大组读

  6、⑴读到这里,你们是否明白卢纶为什么要学这首《塞下曲》?(赞扬李广的神勇无比)

  ⑵对!“李广射虎”这件事反映出李广的神勇无比,《塞下曲》也描写了李广的神勇无比,课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对李广神勇无比的肯定,请每个同学迅速默读课文,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⑶交流:板书:飞将军。是呀,“飞将军”这个词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李广”?学生简介“李广”

  ⑷小结:看来多读书,好处真不少。让我们在优美的古曲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巩固。

  1、现在,你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塞下曲》的意思吗?

  2、指导背诵《塞下曲》。

  ⑴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⑵出示:塞下曲

  林暗(  ),

  将军(  )。

  平明(  ),

  没在(  )。

  四、作业。

  1、抄写习字册上的《塞下曲》。

  2、把《塞下曲》描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5

  一、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重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二、文本解析

  1、作者我了解

  李广,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汉文帝时,参加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为郎武骑常诗。景帝,武帝时任陇西,北地等郡太守,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为卫尉,后任右北平太守,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称为“飞将军”,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被杀,他一生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

  2、题目我解读

  李广是我国西汉时的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从文题看仿佛很容易想象出课文的内容,可当你看了课文就会明白,“射虎”其实是射石,用“李广射虎”为题,不仅提示了射石的原因,也从侧面衬托了将军的机警何勇武。

  3、教你一写法

  按顺序写

  写作文时,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把事情叙述得更清楚,更有条理,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本文在第三自然段中有描写李广射虎的经过,先交代射虎的时间——一天夜晚,射虎的地点——一片松林,射虎的步骤——发现老虎,拈弓搭箭,拉开硬功,射出了箭.最后第四自然段交代射虎的结果.

  4、写作特点

  气氛渲染.形象刻画,相得益彰.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松树林里,当天天色已晚,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声响,深山密林向来是猛虎潜藏之地,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其中有虎,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下文“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表现了将军警惕性之高,他连忙拈弓搭箭,运气拉弓,动作敏捷有力,反映了将军从容镇定自容,刻画了将军武艺超群的形象。

  寓感情与叙事中

  本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汉朝名将李广射虎的故事,赞美了“飞将军”李广高超的武艺,作者的这种赞美之情在故事的叙述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烘托手法的运用

  李广射箭的力量有多大,不直接写他的弓有多重,手臂有多粗,而是写射箭进巨石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让你去想象李广射箭用了多大的力量,当然这里面也不乏夸张的部分。

  5、中心思想

  本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也问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与神勇无比。

  三、重点筛选

  1、生字(读准音,认清形,会书写,会组词)

  唐   卢   组   期   逻   惕   搭   猎   呆   扎

  2 、形近字辨析

  卢户    组租祖     期欺    惕踢剔    猎猪    呆呈

  3、多音字

  扎---(zha)扎根    (za)扎辫儿    (zha)挣扎

  塞---(sai)边塞     (sai)耳塞       (se)闭塞

  4、重点词语解释

  边境:靠近边界的地方。

  惊呆:由于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导致思想的停止。

  巡逻:巡查警戒。

  运足力气:把力气贯注到身体某一部分。

  神勇无比:形容人非常勇猛,没有人能比得上。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5、近反义词

  (1)近义词:边境---边疆,边界             搜寻---搜查

  (2)反义词:警惕---麻痹

  6、句段赏析

  (1)诗句含义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有石棱中。

  ————第一句意思是在幽暗的深林里,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第二句意思是将军在夜色中发现老虎,拉弓射箭;第三句意思是第二天黎明去寻找粘有自己羽毛的箭(其实是去寻找老虎);第四句意思是(没有发现老虎)却发现箭深深地插进了坚硬的石头中。

  (2)文段的含义

  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变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常有"这一带不止一次发现过老虎,这就与上文"沙沙"的声音呼应起来,说明李广并不是无端的怀疑;“搜寻”又开启了下文,为“发现”张目,表现了李广作为一位军人警惕性很搞的素质。

  听!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石头!

  -------这里用两个感叹号,又用“惊呆了”来形容大家惊讶的程度,这一方面表现大家对原先是老虎的估计落空了,更重要的是为下文作铺垫,因为要射中一块石头并不难,而要把箭“深深地扎进石头里”却难之又难。

  (3)语段分析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主旨的揭示,也是点睛之笔。武将射箭,无论是射死的靶子,还是射活的动物,这都是他们分内的事,本不足为奇。传说中不是也有过“百步穿杨”的故事吗?如果这篇课文写李广射中的只是一只老虎,可能就没有太多的吸引力。然而课文的题目是“射虎”,课文的结尾却告诉我们射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石头。这似乎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不会嘲笑李广的能力,反而佩服他的高超武艺。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够将箭深深地射进石头中去的。有这样高超武艺的将军镇守边关,足以让敌人胆寒。

  7 疑难问题

  (1)李广是谁?古往今来射虎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偏偏要写李广,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么?

  (2)李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射虎的?结果如何?有没有特别扣人心弦的情节?他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区别?

  四、拓展联想

  (1)李广的随从看到深深扎进石棱的白羽箭,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

  (2)小组学习

  找出课文中带引号的句子,探究一下这里的引号在用法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课文中所出现的引号的用法大致有:

  a这位“夜引弓”的将军~~~~~~~(引用古诗中出现的词)

  b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引用人们对李广特别的称呼)

  c 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嗖”的一声~~~~(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

  (3)搜集卢纶的其他诗作读读背背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1、今日名言

  2、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课题导入

  导入:(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看黑板,认识李广么?从古至今以来射虎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偏偏要写李广,他有萨姆与众不同的地方么?那里逛是在什么情况下射虎的?结果如何?他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区别?这么多的问题围绕着我们,像中的答案么?那就一起来学习吧!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全班齐读,整体感悟,谈收获。

  3、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自读课文2~3遍(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多音字。划出文中好的词语和句子(读准音,人清形,会书写,会组词,找出形近字,多音字,近反义词)

  (3)学习词语,积累词汇

  (4)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1)字,词部分展示(板演讲解);带读生字,词

  提醒读音,生字组词,积累近反义词,多音字,重点词语解释。

  5、当堂反馈,达标测评。

  完成字词部分

  第二课时

  1、今日名言

  2、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复习导入:回顾生字,词,复述课文。

  3、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熟读课文,能按顺序说出李广射虎的经过及结果。

  (2)背诵古诗《塞下曲》及理解故古诗的大意。

  (3)理解“猛然间~~~~拉开硬弓~~~~”

  这一句是些李广怎样射虎的,有哪些动词,这些动词可不可以调换他们的顺序?为什么?

  (4)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这里用两个感叹号,又用“惊呆了”来形容大家惊讶的程度,这一方面表现大家对原先是老虎的估计落空了,更重要的是为下文作铺垫,因为要射中一块石头并不难,而要把箭“深深地扎进石头里”却难之又难。

  4、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动词的描写。

  (2)抓重点词句分析,品读感悟,重点李广射虎的过程。

  (3)合作完成扩展内容:形式多样(个人展示,小组展示,师生互背)

  5、当堂反馈,达标测评。

  (1)李广射的是真正的老虎么?其实是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赞扬了李广的什么精神?

  (2)讨论“快乐导航”中的相关内容。

  第三课时

  1、今日名言

  2、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背诵古诗《塞下曲》

  谈感受:认识了李广,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形象。

  3、展示提升,穿插巩固。

  (1)古诗及句子的品读感受

  (2)搜集有关卢纶的其他诗作读读背背

  4、当堂反馈,达标测评。

  完善“快乐导航”中的相关内容。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6

  《李广射虎》是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的课文。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课文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文包诗”,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怎样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学好这篇有一定理解难度的课文呢?我重点作了以下尝试:

  一、落实学法的指导。

  阅读教学要通过一次次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达到解读文本,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的目的。其中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要使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习得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渐学会学习。

  在学生原来学习“文包诗”的过程中,已初步领悟和掌握了“诗文对照、读懂诗意”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李广射虎》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读自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回顾,自我发现、自我总结归纳得出新的学习方法: “理解关键词”,从而形成了文包诗这类课文规律性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诗文对照、理解关键词、读懂诗意。

  二、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李广射虎》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诗文对照自读自悟,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学生交流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或读、或讲、或演、或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多种方式反馈自己的学习所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尽量只是适时地点拨,对文中重点的部分在点评的过程中重锤重敲,如引导学生领悟李广“引弓”时的一连串的动作,努力体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三、作业的个性化设计。

  作业布置,老师提供了必做作业:(1)生字描红(2)默写《塞下曲》,(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兴趣,自己想一想你还想做什么作业?有的说要收集李广英勇善战的故事读一读,有的说要找卢伦其他的诗读一读,有的说要收集名将的故事……,老师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作业做一做,这样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拓展延伸了文本的学习资源。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7

  教学内容  语文   学科   第 6 册第 三 单元课题: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9/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积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成语,与《塞下曲》相关的古诗。 3、通过朗读、想象,体会“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的。 4、体会本文人物动作描写的准确传神。 5、初步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 6、继续指导和训练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体会“飞将军”李广的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的。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引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大意,知道“文包诗”的特点。 4、指导和训练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 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介绍课文背景知识。 1.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谁来读读课题?  请四个组长汇报一下小组同学预习的情况。表扬、提醒。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相信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李广是西汉著名将领,汉之飞将军)。表扬:预习很认真。 3.你知道“飞将军”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吗?语文补充习题上就有答案,我们来读一读。 提醒学生:语文补充习题上有很多和课文有关的知识,在预习的时候可以先看一看。 4.李广不但十分勇猛,而且还很有谋略,很有胆量。想再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李广的故事吗?讲李广“百骑智斗敌千骑”的故事。 5.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的是李广的什么故事?——“李广射虎”的故事。唐朝诗人卢纶将这个故事写成了《塞下曲》这首边塞诗。 板书:边塞诗   正音。对比“堵塞” 让学生查一下字典:塞的两种读音。完成多音字组词练习。 那什么是边塞诗呢?请同学们同样读一读补充习题上的介绍。 6.指导读好《塞下曲》。 指导读好“惊风”,两个后鼻音;读好“没”字,多音字;读好“棱”字,不读“凌”。   二、初读课文。 1.过渡:我们知道,这第八课有一首诗,又有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就是解释这首诗的意思的,像这样的课文,叫做“文包诗”(板书)。 2.我们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就来读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  学生自由朗读。 3.指导读好以下词语的读音:镇守边境将军将领神勇无比朦胧搜寻影影绰绰蒙蒙亮扎进拈弓搭箭特别是“蒙蒙亮”,要指导与“蒙古”“蒙蔽”对比。“扎进“要与“包扎”对比。指导学生查词典,并立即完成多音字组词练习。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跟读,并注意听他读得对不对。 5.齐读课文。 6.组织交流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特别是“拈弓搭箭”的“拈”是指用两三个指头夹取东西(以动作模仿来理解和加深印象)指导学生查字典。 理解下列重点的词语。 石棱:石头的棱角,是石头最硬的地方。 朦胧:月光不明。 疾风:猛烈的风。 插入对“疾”字的理解。(1)疾病。(2)痛苦。(3)痛恨。(4)急速、猛烈。 “疾风”的“疾”应该选哪一项?(4) 方法指导:要正确选择带点字的解释,一定要根据词语的意思。 巡逻:巡查警戒。 搜寻:搜查。 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反应。警觉。 影影绰绰:隐隐约约,不真切。 7.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都读准确了,交流:李广射的是什么?巨石。他怎么会把老虎当巨石的呢?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以在书上划一划。 讨论交流:师指导学生交流,板书,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自己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在树林里巡逻,把巨石当成了老虎,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射入石棱中去了。或者:本文主要讲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将军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巨石中去的故事。 7.指导诗文对照:仔细读读古诗,再对照一下课文,诗的前两句是课文哪一段具体介绍的?诗的后两句呢? (前两句是第三段,后两句是第四段) 这就是“文包诗“的特点,文章就是根据古诗来编写的。 三、作业练习  1.习字册作业点评。  2.完成一课一练的一二题。  3.当场交流第一题。 四、回家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再读课文,准确流利。 3、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8 李广射虎 塞下曲边塞诗 时间:一天夜里 地点:树林里 人物:李广 事情:巡逻射虎(巨石) 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课后札记: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7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二

  作者:顾晓红   文章出处:练小博客 

  一、复习导入。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

  师: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诗——《塞下曲》,你还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哪些词语你还不理解呢?

  2、  生交流,师相机板画。师:这首诗里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读吗?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诗中的哪些小问号,你能解决了?

  (2)生自读课文,尝试解决小问号。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满满的样子,看来你们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师读完了这个小故事后,对“夜引弓”还不理解,你们能帮帮我吗?

  a “将军夜引弓”中的小问号

  1、  你从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导学生:我是从“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机板书:拉弓猛射)

  2、(将军是怎样引弓的?)你具体从那些词语中理解的。

  从中体会你到了什么?(李广射虎威武,神勇无比)

  2、  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老师做了一张简易的弓和箭,谁来表演一下。

  4、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5、说说你的体会。(射箭不容易,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过渡:这只是一把简易的弓箭,小朋友拉开它都觉得费劲,要拉开李广将军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气。

  6、那请小朋友读读这两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李广力气大,神勇无比)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

  这些句子中,除了李广气力大,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的?

  (猛然间   连忙)看出李广非常机敏,神勇,果断。

  7、指导朗读。师:体会了这么多,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师:对于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生评

  指名再读,师:这就是将军夜引弓。

  8、(将军为什么要引弓呢?)(将军为什么认为有老虎呢?)(板书:以为有虎)引出“林暗草惊风”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沙沙的声音。”说说你的理解

  9、师: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林暗草惊风),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将军夜引弓)。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过度:李广将军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寻白羽”,却“没在石棱中”这些词语,你又是从哪理解的呢?

  b“平明寻白羽”中的小问号

  “没在石棱中”中的小问号 讨论。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板书:清晨)“石棱”实物教学

  2、师:第二天清晨,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猎物,

  (相机板书: 寻找猎物)

  相机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仅仅惊叹射中了巨石吗?

  大家惊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进石头里……相机板书: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石头里,没在石棱中。

  3、从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你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4、指导朗读:白羽箭深深地扎进石头里怎么也拔不出来,不光将士们的惊讶,我们也惊呆了,你能读出这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

  三、朗读背诵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学习§3、4,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还知道了李广不愧是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

  师:你们佩服李广吗?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读一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你能再读一读课文的§3、4,体会诗的意境,读出李广的神勇无比、读出你对他的佩服吗?

  (一二两大组读§3    三四两大组读§4)

  3、师:《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着古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师相机插话,这就是“林暗草惊风”……

  4、练习背诵古诗。

  (1)       自由练背。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

  (2)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

  (3)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一起来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我们课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一首。这里面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呢?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神勇无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9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指导边读边想边体会,培养语感和问题意识。

  4、知道《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从故事中感受他的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预习

  (1)朗读课文数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在课文中划出生字新词,标上拼音,朗读数遍。

  (3)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好。

  (4)试着查寻李广这个人物的生平资料。

  2、制作本课的基本网页,第二课时尝试着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

  3、词句卡片:塞  塞下曲  惊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拈弓搭箭 

  影影绰绰

  4、黑板旁画好两个田字格。

  五、准备好“弓箭”:铅丝作弓,教鞭作箭。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 (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 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

  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多媒体出示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自由读读这首诗 [注意多音字没(m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

  (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没、石棱)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咨询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第一次出示有拼音,第二次去掉拼音)

  lu  lun   leng  luo  chuo  nian  sou  zha                           

  卢  纶   棱   逻   绰    拈    嗖   扎

  tang  sai  jing  ju  ti   sou  da  ying  lie  dai

  唐    塞  惊  据  惕  搜   搭   硬   猎  呆

  (1)自读——指名读――领读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鼓励刚才提问的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

  (1)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可反复几次,重点要把诗句中的“暗”和“惊”的意思读出来,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即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

  (3)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1)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3)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4)多媒体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旁边附上相应的图片)(“影影绰绰”和“拈弓搭箭”设计为点击时出现红色下划线,并在它的右上角出现“?”)

  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着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绰绰: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体会李广的胆大和射箭技术高明)

  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胆大艺高)

  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广的多谋沉稳)

  3、指导读好第一二句诗,最后完整的朗读古诗。

  四、写字指导

  1、再一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搜  塞

  (1)多媒体演示“搜”的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并与“叟”“嗖”“馊”比较。

  (2)多媒体演示“塞”的笔划,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指导。

  3、学生描红

  五、课外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从网上查找李广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故事,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在网络环境下上课)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板书: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

  2、自主站出当众背诵古诗,要背出题目、作者、朝代和诗句。

  3、出示古诗,集体朗读。

  二、学习“清晨寻箭”一部分

  1、师引: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句诗的内容,那么,后两句诗又讲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最后一段,然后同桌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师生评价,然后再指名说。

  3、师:刚才大家把第二天发生的事说清楚了,现在谁能把这段话读好,读出感情来?

  朗读――评价――朗读

  4、媒体出示“箭没石棱”的图画,问: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将士,你会说什么?

  (板书:力大无穷)

  5、指导感情朗读后两句诗。(要读出惊讶、钦佩的语气)

  6、引导学生归纳李广的性格:同学们,通过李广射虎这个古诗,我们知道李广是一个胆大艺高、力大无穷的将领,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

  (板书:神勇无比)指名读好这个词——集体读好这个词

  7、指导深入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李广这种神勇无比的英雄气概。

  三、在网络环境下拓展延伸

  1、学生鼠标点击“诗配动画”按钮,看动画读诗,并与课文内容相对照,要能够发现动画与课文内容的矛盾之处。

  引导质疑:课文中写李广的随从去寻箭,而动画中却写李广亲自去寻箭,这不是矛盾了吗?

  师引:到底是第二天李广去寻箭还是他的随从去寻箭,古诗中也没有写清楚,所以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课后请你思考,你赞成哪一种说法,并说明理由。这就作为一个课后作业。

  2、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另外,你对李广这个人,还想了解些什么?

  引导质疑:人们为什么称李广为“飞将军”?还有哪些故事写李广的神勇无比?

  3、学生鼠标点击“李广小传”,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阅读文本,读后四人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读后的收获,最后推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

  4、学生鼠标点击“古诗《出塞》”,诗文结合,在读、看、想中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然后自由发言,也可背背《出塞》一诗。

  四、小节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国西汉时期的这位民族将领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请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写在计算机的留言板上。

  五、课后作业

  1、抄写古诗

  2、讨论课上留下的问题:第二天寻箭是李广亲自去好还是让随从去好,还是一同去好,并说说理由。(在语文综合活动中将组织一次辩论会)

  板书设计:

  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

  神勇无比

  力大无穷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重难点:

  1、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说说《塞下曲》这着古诗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泰安人。善于骑射。汉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凶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

  预设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5、自主探究

  (1)自学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  神勇无比   边境   朦胧   巡逻   疾风  警惕   搜寻  影影绰绰

  猎物  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二、互动学习

  1、范读课文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2)范读《塞下曲》。

  (3)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延展学习

  1、总结。

  2、教师出题目检测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齐读课题)

  2、出示《塞下曲》

  (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

  (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3、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4、梳理问题,整合目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飞将军”)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5、自主探究

  二、互动学习

  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2、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

  (2)读中感悟第三段。

  a、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容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了“沙沙”、“沙沙”的声音。师:假如这里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

  b、读中感悟。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没有……搜寻)

  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理解字意: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弓:架起箭。

  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师: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仍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板书:箭法超人)

  c、联系诗句。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第三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

  a、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呢?老师读了第4自然段后就有一个感受:用个成语来说,叫“出人意料”,你也会有这种感受吗?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b、读中感悟。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指名读)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因为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所以大家都惊呆了!

  师:这真是出人意料啊!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板书:力量惊人)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呢的惊讶之情。读出对李广高超武艺的惊讶、敬佩之情。

  c、联系诗句。

  师:这一段描写的情景就是《塞下曲》中的哪句诗?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结合这一段,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指导“平明”“没”“棱”。

  3、读好古诗、欣赏动画,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发现李广((结合板书生答。)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

  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吗,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延展学习

  1、总结: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出示跟老师读。学习《出塞》。

  2、教师出题检测:

  纯净的(        )   心爱的(        )   漂亮的(        )

  优美的(        )   宽敞的(        )   幸福的(        )

  板书设计:

  8  李广射虎

  胆量过人

  “飞将军”      神勇无比        力量惊人

  箭法超人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11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可是,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疑难问题时,总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可是在教学《李广射虎》一课时,就发生了这么一个小插曲,它不但没防碍我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造成尴尬的场面,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

  那是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李广射虎》最后一课时时,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话音刚落,学生们小手林立,争着回答。

  平时最活跃的徐莉说:“我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影影绰绰的意思,就是摸模糊糊,不真切。”

  “朗读高手”林芳仙说;“我学会了《塞下曲》这首诗,”并很有感情地朗读起来:“林暗鸟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她的朗读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小大人”扬明游说:“我知道了李广射虎的故事。”接着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班长罗中一说:“我真崇拜李广,他是那样的神勇,武艺高强,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疆,百姓们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不同的感受,说得都很好,我正想结束课文时,平时做事最细心的陈育精站了起来,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我有不同的想法。”我心想不知他有什么希奇古怪的想法。可我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便点了点头说:“是吗?说说看。”他接着说:“李广虽然机警神勇,警惕性高,但我觉得他太莽撞了,也太不负责任了。”同学们都向他投去惊异的目光,我也一楞。随后问:“为什么?”只见他振振有词地说:“因为他在没有看清楚前方草丛中蹲着的是不是老虎时,就把箭射了出去,你想如果草丛中蹲着的是一个狩猎的人呢?那他这一箭不是误伤人命了吗?这就是莽撞的行为。”“何以见得?”我故做不明白问。他说:“从‘月光朦胧’、‘影影绰绰’这两个词中就可以看出他看不清楚。”他自信地看了我一眼,我表示赞同地点了点头。他接着又说:“既然箭已射了出去,就应该及时到现场查看,可到了第二天他的随从才去现场查看,这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试想如果真的误射到人,第二天才发现,那人还有救吗?”

  听了他的一番见解,俨然像一个办案人员在分析案情。我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这时学生们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甚至激动得站了起来,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着陈育精的想法合不合理。此时,我想这是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大好机会。于是我便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陈育精的想法合不合理,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这时,一只只小手又如小树林似的举了起来,有的说:“我觉得陈育精的说法不成立,因为书上明明说箭是射入石头中的。”

  立刻有人反驳:“那是第二天才知道的,我觉得陈育精的想法很有道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嘛。”

  就这样,学生们你来我往的,无形中分成了两派,展开了辩论。当我听着学生们的辩论时,简直个个是字正词严啊!

  最后还是学习委员谭会叶的话最有说服力:“我觉得李广的确是个机智神勇的将军,他那样做是和当时的局势有关系的,他一心只想除掉老虎,免得祸害百姓,所幸的是他并没有误伤到人。陈育精的想法也提醒我们,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谨慎,免得出错。”

  谭会叶的话又一次使我感到震惊,同时感到一阵欣喜,因为她在肯定李广的同时,又能看到人的不同侧面,这不正体现了“思想大于形象”这一道理吗?我向谭会叶竖起了大母子,并带头鼓起了掌。又大力表扬了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陈育精,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他得意地笑了,那表情不亚于拿破伦发现新大陆是的欣喜。

  最后,课文在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声中结束了。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12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划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

  (指名朗读)

  生: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是:“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你们仔细读读这段话,你能感受到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生:我觉得有点恐怖。

  师:从哪里感受到?

  生:那天是夜晚,而且月色朦胧。说明当时月光模糊,不明亮,看出去都是漆黑漆黑的,很恐怖。

  生:我感到有点阴森。因为有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是什么让你感到阴森?

  生:疾风和“沙沙”的声音。当时风吹得很大,很猛烈,“沙沙”的声音好像草丛里藏着什么怪兽一样。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朗读)

  生:我看到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前面的野草被风吹得不停的晃动。

  生:风从我的耳边刮过,我听到“沙沙”的声音,好像有怪兽在叫。

  生:我好像看到前面草丛里蹲着一只老虎。

  生:我好像看到前面有一只野兽,但是又看不大清楚。

  师: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营造一下当时的气氛?

  (指名一生读)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不是很好)

  怎样才能把当时幽暗的环境营造出来?

  生:我觉得声音要轻一点才有感觉

  生:要把“疾风”、“沙沙”这些词语读重些,让人听了心里害怕。

  (继续指导朗读)

  教后反思:读课文,要通过多重感官来帮助理解。我让学生说、品、想、看、听、读等方法来学习这段文字,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后文中又有“警惕”、“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些词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法来体会词语再进行朗读指导,也有不错的收获。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李广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射虎?为什么要射虎?最后射中了吗?结果怎样?……)师评价:同学们,质疑问难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我们读书更有目的,读后的收获会更大。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出示古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2)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多音字没(m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学生难懂的词句:塞下曲、草惊风、引、平明、没、石棱)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读书、思考、讨论、利用工具、咨询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

  卢纶棱逻绰拈嗖扎边境声音拈弓搭唐塞惊据惕搜搭硬猎呆

  (1)自读——指名读――领读注意“塞,惊,音,搜,硬,猎,拈,棱,纶”等字音。

  (2)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勾画不理解的词语,讨论交流。

  (1)朦胧:月光不明。

  (2)疾风:猛烈的风。

  (3)巡逻:巡查警戒。

  (4)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5)搜寻:到处寻找。

  (6)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鼓励刚才提问的同学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点拨: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塞下曲:指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1)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可反复几次,重点要把诗句中的“暗”和“惊”的意思读出来,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即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3)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1)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3)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4)让学生读:“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影影绰绰”和“拈弓搭箭”圈出来。)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拈弓搭箭”的意思:左手握着弓,右手把箭架在弓上。影影绰绰:指模模糊糊看不清楚。)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体会李广的胆大和射箭技术高明)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胆大艺高)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李广的多谋沉稳)

  3、指导读好第一二句诗,再解读三四句,进一步了解“将军夜引弓”的结果,最后完整的朗读古诗。

  4、感知全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诗。

  第二段(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飞将军”李广。

  第三段(第3至4自然段):具体介绍《塞下曲》这首诗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大家对古诗文的理解很不错,今后也可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古诗改写成一段话。

  (五)、写字指导

  1、再一次出示生字,读一读,说一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要引起注意的。

  2、指导写字:搜塞

  3、(1)演示“搜”的笔顺,教师板书指导,并与“叟”“嗖”“馊”比较。

  (2)演示“塞”的笔划,教师板书指导。

  4、 学生描红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查找李广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故事,下一节课上交流。

  设计思路

  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创设了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为学生理解古诗提供了过程方法与帮助。在教学中要完成三类目标,一是基础知识,二是情感与技能培养,三是学习方法。主要通过认读、互读、组词、听写,掌握生字新词。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人物形象、场景形象,用自己的朗读传递出来,读到入情入境的地步。教学中还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探究能力,同时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塞下曲》。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体会李广将军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

  4、指导边读边想边体会,培养语感和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1、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朗读指导,要读出语调和感情,培养语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体会的习惯,学会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1、预习

  (1)朗读课文数遍,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在课文中划出生字新词,标上拼音,朗读数遍。

  (3)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好。

  (4)试着查寻李广这个人物的生平资料。

  2、词句卡片:塞塞下曲惊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拈弓搭箭影影绰绰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生字新词时,方法单一,过于机械,不利于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应重点强调,多放手学生自学。课堂中会情不自禁代替学生解决问题,以讲代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备课对学情分析不足,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要改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李广射虎》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