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一梦入混沌 点赞 分享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精选17篇)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

  《练习3》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陆秀英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目,包括按笔顺写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读一读、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汉字各3个。

  1)、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2)、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3、照样子修改病句。

  4、熟记8条成语。

  5、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

  6、练习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陷”、“遮”、“傻”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那里。

  (5)重点指导:“陷”的第七笔是一左短“横”,第八笔是“横折”,第九笔是一右短“横”;“遮”的第五笔是一左短“竖”,第六笔是一右短“竖”,第七是一短“横”。

  3、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自由认读这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认读。

  (3)出示“反犬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中,哪些字是“反犬旁”

  3、指导学生学习其他的偏旁,方法同上。

  4、练习。

  (1)学生各自在自己的书上分别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同时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

  (2)教师巡回指导。

  5、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及黑板上学生填写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的同学,指出问题并进行纠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的试读6个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集体读,教师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这3个词。

  (5)小结:今后我们在学习时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揣摩、分辨,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

  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请学生个别读。

  (2)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忙忙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3)教师范读,让学生想象这两个句子所要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以前所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练习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进一步加强加深体会。

  4、反馈。

  检查学生的情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例句。

  (2)出示第一句病句。

  (3)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下面的病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评议第二句。

  (2)同法评议第三句。

  (3)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学生进行订正。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3个句子。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2、谈话揭示课题。

  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习去跟别人商量。

  3、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4、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5、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6、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7、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8、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己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1、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2、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的。

  3、启发学生出题,想一想平时自己还遇到过哪些与课本上相似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

  4、选两组公开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5、小结:我们平时遇到难事时,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些。

  二、教学第八题(略)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2

  《练习4》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7道题目,包括按笔顺写字、巩固汉语拼音中有关相近韵母的读音与写法、读一读几组有对仗关系的词语、读一读带有象声词的两句话,并仿写两句话,要用上表示声音的词、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搜”、“塞”、“藏”写正确,写端正。

  2、读一读,注意带点字韵母的写法。

  3、读一读对仗关系的词语。

  4、读一读,再写两句话,用上表示声音的词。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

  7、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要求照练习中的提示的笔顺写字。

  2。指导

  (1)让学生认读“搜”、“塞”、“藏”3个字。

  (2)从字形结构来看,这3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3)这3个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什么地方值得大家注意?

  3。练习

  (1)按笔顺规则,一个字一个字地边说笔顺边书空。

  (2)打开《习字册》每个字练写练写两遍。

  4、反馈。

  (1)指名三个同学板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看,注意看他们有没有做到把字写得正确,端正。

  (2)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字,进行表扬评点。

  (3)指出全班在书写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进行纠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通过读,注意带点字韵母的写法。

  2、指导。

  (1)指名拼读第一组“龙虾”的“虾”与“应该”的“该‘的韵母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用同样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四组。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中注意带点字韵母的写法。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注意词语间有什么关系。例如:明对暗。

  (3)齐读、指名读,让学生意识到词语间的对仗关系。

  2、练习

  好对黑对宽对

  表扬对谦虚对鸟语对山清对

  3、反馈

  (1)指名板演。

  淡对密对楼对

  翠竹对对莺飞

  对芙蓉大海对

  (2)生自己试着说一两个词语间有对仗关系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讲解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找出每句中表示声音的词。

  (2)教师用语言描绘一些生活情境,然后问学生这时候应该用上什么象声词。比如:

  ①下暴雨了,雨点落在地上发出了怎样的响声?

  ②你敲门时,会发出怎样的响声?

  ③水龙头被拧开后,水流出来,会发出怎样的响声?

  3.练习。

  (1)让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哪些响声?这些响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2)在本子上写两句话,用上表示声音的词。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要求,想想它告诉我们些什么。

  (2)复习有关礼貌用语。(如:“请”、“谢谢”等)

  2.指导。

  (1)解题:什么叫约请?(预先说定邀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三(1)中队将举办一次对全校开放的主题队会,准备由中队长约请教音乐的顾老师辅导同学们排练文艺节目]

  (3)假如你是中队长,见到顾老师应该怎么说?

  ○指导学生看图,弄清顾老师正在干什么?中队长正在干什么?(约请顾老师辅导他们排练开主题队会的文艺节目)

  ○假如你是中队长,我是顾老师正在弹钢琴,你会怎样约请我?

  中队长:顾老师,您好!打扰您了!我们三(1)中队将举办一次主题队会,想请您抽空去辅导一下我们排练文艺节目,好吗?

  顾老师:好!我安排一下,明天下午放学就去辅导你们,行吗?(顾老师面带笑容满口答应)

  中队长:行,谢谢顾老师!

  3.练习。

  (1)同座进行演练,一个演中队长,一个演顾老师。

  (2)选一对同座到讲台前表演,大家评议。

  (可根据内容表达是否正确,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等方面去评议)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应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好吗?

  二、教学第七题(略)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3

  《练习2》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 能区别并正确读出前后鼻韵母,能给多音字“冲、宁、担、背”按读音组词;能写出“盼头、精心”的近义词;能区别“建”与“键”的字形、字义和用法。

  2、 能仿照例子把句子写具体;能给课文有关人物说的话加上冒号和引号。

  3、 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学生比较上下两行注音的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异同。

  2、让学生先上下行对应一组一组地练习拼读,体会前后鼻音的不同读法,再分上下行归类拼读,强化前后鼻韵母的不同。

  3、把词语打乱,让学生独立辨析,正确读出。

  二、教学第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三、教学第三题

  参考答案:奔头、希望用心、细心

  四、教学第四题

  1、读一读。

  2、抄一抄。

  3、另行组词、造句。

  五、教学第五题

  1、复习有关冒号、引号的知识,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

  2、独立完成。

  3、校对纠正。

  六、教学第六题

  1、学习例句,说说第一、二句有什么不同。

  2、学习后两句,说说可以在哪些地方加上修饰语。

  3、练习。

  七、教学第七题

  1、读一读各句。

  2、想一想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

  3、排一排。

  4、再次读一读。

  5、交流、反馈。

  八、完成作业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4

  《练习8》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材分析:

  训练内容:这个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按笔顺写字。

  2、多音字组词。

  3、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4、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明日歌》

  7、口语交际训练、演小话剧。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惜、靠、戴”这几个字。

  2、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

  3、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4、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明日歌》,并在读背中懂得惜时的道理。

  7、通过话剧表演,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8、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点。

  (1)指名认读“惜、靠、戴”三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练习书写。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

  (5)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靠、戴”两个字。

  3、练习。及时反馈。

  4、展示写的好的字。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这一题应该怎么样练习。

  2、指导。

  指导读各字的两个音节。重点指导读准前鼻音和平翘舌音。

  3、练习。

  (1)学生练习口头组词。

  (2)选择最有把握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选择学生组成的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巩固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二、课堂作业 :

  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例句。仔细比较上下句的异同。

  “去乡下”是回答出“我”去哪儿看望王伯伯。

  “管理桃园”是回答出“我”去哪里看望干什么的王伯伯。

  (2)指明读例句,体会怎样把句子说具体。

  3、练习。

  (1)学生在课本上练习把句子写具体。(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要求把写好的句子读一读。

  4、反馈。

  指明读好的句子。(教师评价并帮助修改)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三、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让学生尝试表演。

  4、反馈。

  二、教学第八题(略)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5

  《练习7》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按笔顺书写、形近字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把句子补充完整、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胀”、“贼”、“舅”3个字。

  (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字的笔顺,指名说说关键偏旁“长、戎、臼”并练习。

  (3)练习按笔顺书写。

  (4)反馈写字情况,表扬写得正确的同学,帮助写得错误的同学。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着一题应这样练习。

  2、指导。

  (1)指导分别读一读这三组形近字,注意读正确。

  (2)分组引导边读边比较音、形、义的异同。

  3、练习

  (1)学生分组练习口头组词,根据组词,进一步引导区别三组字的异同,特别是“形、型”的区别。

  (2)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组的词语。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两句话所在的课文,背一背有关的句段。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同座位再交流填写的情况。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图景,领悟所填词的意思。

  (4)让学生谈一谈读句子时脑海中所浮现的画面。

  (5)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作业 

  1、用三组形近字分别组词。

  2、抄写填好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2、指导

  3、练习

  学生自己练习口述地(2)(3)(3)句的答案。

  4、反馈

  指名说说,每句话补充的内容,表扬说的正确、说的与众不同、说的有创意的同学。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要求。

  2、指导

  (1)读一读例句,想一想例句有什么毛病?

  (2)说一说词序混乱的毛病,应怎么样改?

  3、练习

  (1)让学生用读、想、调的方法练习修改第(1)(2)(3)句。

  (2)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逐题汇报修改的情况,并将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做一个对比,体会改后的句子的正确,反复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2)同座位互相修改。

  (3)将正确的句子在本子上抄写一遍。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镀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习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难理解的成语,教师给于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复习小写字母的写法。

  2.初步学习近义词。

  3.整理成句子,再给句子加标点。

  4.练习写好带偏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5.朗读并背诵诗歌。

  6.熟记4个成语。

  7.转述老师通知大家的一段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④说一说“亲爱”一词的近义词(敬爱)。

  (3)出示:他使劲把门推了一下。

  ①自己读句子。

  ②同座位互说句子的意思。

  ③说说“使劲”一词的近义词。

  3.练习。

  根据原词的意思写出近义词。

  4.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

  (2)出示卡片,巩固近义词。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2)教师进一步说明题目的两点要求。

  2.指导。

  (1)朗读复习《标点符号歌》。

  (2)出示一组单句。

  小鸟在前面带路。

  ①读句子。

  ②说说这句讲“谁”“干什么”。

  ③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应说成是什么?

  (3)出示题中第一组词语:

  月牙一样的小河有一条村子的前面

  ①各自小声读词语。

  ②找出“什么地方”(村子的前面)“怎么样”(“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③说说整理成的句子。

  ④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气练习加标点。

  (4)出示题中第二组词语:

  要盖新的房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①请一学生读词语。

  ②找出“谁”(蚕姑娘)“干什么”(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

  ③读一读整理成的句子。

  ④加上标点。

  3.练习。

  (1)分组读整理好的句子。

  (2)学生“开火车”读,读出陈述语气。

  (3)学生练写,把整理好的句子写下来,并加上标点。

  4.反馈。

  (1)教师提醒学生打全标点,指出存在问题(如抄错字)。

  (2)教师相机展示优秀作业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复习范字,读准字音,练习组词。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

  (2)说说“铁、钻、饺”3个字的部首和结构特点。

  (3)指导书写金字旁的字:铁一钻。

  ①幻灯出示:铁一钻,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把“铁”的“韦”旁写得略窄一些,右半部分宽一些,把“钻”写为左右各半。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铁一钻”。

  ③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生字。

  ④教师示范仿影,临写生字。

  ⑤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仿影、临写生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饺”。注意提醒学生“卞”部与右半部等长,这个字是左窄右宽。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和临写,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凝神练字。

  4.反馈。

  教师相机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适当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指名读。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诵。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练习要求(一读二背)。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插图,领悟人和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大家都要爱护美好的大自然。

  (5)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注意帮学生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自”是平舌音,“哪”“能”都是鼻音)。

  (2)指名朗读(着重读好三个反问句,强调它们都表示肯定的语气)。

  (3)“开火车”接读。

  (4)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香蕉。

  2.教师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一、审题

  指出言语交际的话题:我爱吃的水果。同学们,下面我们以香蕉为例,来说一说,写一写。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什么词来说呢?(弯弯的、两头翘)

  弯弯的香蕉像什么呢?(像小船、像月牙、像镰刀……)

  香蕉是什么颜色呢?

  (2)你知道哪些表示黄颜色的词?(橙黄、橘黄、金黄……)

  (3)你能用哪个词形容你桌上的这支香蕉?

  (4)句子练习。

  我手中的香蕉是——。

  我手中的香蕉穿着——色的外衣。

  2.指导说话。

  (1)说香蕉的形状、颜色:

  ①谁能把两个部分连起来说一说呢?

  ②你可以先说颜色,也可以先说形状。

  ③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带来的香蕉。

  (2)说吃香蕉的过程。

  ①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你们禁不住都想吃了。

  ②指导剥皮:先把顶端掰开,然后撕下香蕉皮。

  ③观察练说果肉的颜色和气味。

  ④品尝练说香蕉吃到嘴里的感觉。

  ⑤将吃香蕉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注意要加上剥香蕉的动作。

  三、练习

  1.把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等内容连起来练说。

  2.指导学生说一句赞美香蕉的话。(如:“香蕉真香啊!”“我真喜欢吃香蕉!”)

  3.你们能把刚刚说的内容写下来吗?下面我们就来试着写一写。

  4.创设情境,练习交际对话。(卖者介绍清楚香蕉的形状、颜色等特点,买者讲说品尝香蕉后的感受)

  5.指导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6.让学生选自己最爱吃的水果,仿照上面的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

  1、 能区别并正确读出前后鼻韵母,能给多音字“冲、宁、担、背”按读音组词;能写出“盼头、精心”的近义词;能区别“建”与“键”的字形、字义和用法。

  2、 能仿照例子把句子写具体;能给课文有关人物说的话加上冒号和引号。

  3、 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学生比较上下两行注音的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异同。

  2、让学生先上下行对应一组一组地练习拼读,体会前后鼻音的不同读法,再分上下行归类拼读,强化前后鼻韵母的不同。

  3、把词语打乱,让学生独立辨析,正确读出。

  二、教学第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三、教学第三题

  参考答案:奔头、希望用心、细心

  四、教学第四题

  1、读一读。

  2、抄一抄。

  3、另行组词、造句。

  五、教学第五题

  1、复习有关冒号、引号的知识,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

  2、独立完成。

  3、校对纠正。

  六、教学第六题

  1、学习例句,说说第一、二句有什么不同。

  2、学习后两句,说说可以在哪些地方加上修饰语。

  3、练习。

  七、教学第七题

  1、读一读各句。

  2、想一想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

  3、排一排。

  4、再次读一读。

  5、交流、反馈。

  八、完成作业 

  ◆[2004-01-10]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0

  【教学要求】:

  1、认真读短文,找出其中表示颜色的词,并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在此基础上学会简单的运用。

  2、照样子,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熟背八条成语和古诗《清明》。

  4、分组讨论“关于春游的建议“,并推荐代表发言。

  5、学写毛笔字:笔画“撇折”。

  【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现状及教学实际情况机动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学生各自尝试读懂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在学生明白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各自认真地读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想这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并找出文中表示色彩的词,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点、评议。

  (3)读一读这些表示色彩的词,试着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教师进行指点。

  3、练习

  (1)同桌相互讨论,试着说出几个类似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读第二篇短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一段话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在印象中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②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个季节里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

  ③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色彩的词,并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4、反馈

  (1)教师巡视学生,对个别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

  (2)发现好的练习,放在屏幕上让大家观摩学习。

  (3)请同学完整地读一读短文,体会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给文章带来的美。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

  老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老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字。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写字。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①指名读题。

  ②讨论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

  ②老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大体上能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背诵。

  ②指名背诵。

  2、背诵古诗《清明》

  (1)审题。

  ①指名读题目要求。

  ②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在清明时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指导。

  ①学生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或问问同学。

  ②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④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没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会怎么回答呢?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⑤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村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3)练习

  ①学生自读、自背。

  ②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关于春游的建议)

  1、审题

  (1)指名读读题目要求。

  (2)师生共同讨论题目要求。

  (3)师生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题目中的三个问题:这次春游去哪里?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每人在小组里要谈自己的建议。

  (3)小组里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

  3、练习

  ①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②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4、反馈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

  谈话,弄懂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①仔细观察“东”和“会”,这两个字中都有撇折,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东”中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处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处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3、指导书写“东”和“会”。

  4、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注意安静,可行当播放一些轻音乐。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1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熟记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教学重点:

  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本题中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后半部分是这个故事

  要告诉人们的意思,而且往往还有深层次的意义)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尝试在空白处填上最恰当的歇后语。(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看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连贯表达意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

  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 认识四种标点符号及它们的用法。

  3. 读句子,在一定语境中进行句式的初步训练。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古诗。

  6. 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7.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主要板书安排:练习2

  作业设计:连线,读背训练、写字、说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 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3. 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d  f  b  n

  w   m   g   s   f   b   n   z   q

  (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q( ) d( ) m( )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标点符号歌》。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讲解。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开火车”练习朗读。

  4. 反馈,检查朗读。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学习第一组句子。

  a. 出示三个句子。

  b. 指名读。把句子中的“渐渐”去掉,在朗读时与原句比较,体会“渐渐”的意思。

  c.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气是不是一下子就凉了?高粱是不是一下子就熟了?天色是不是猛得一下子就黑了?进一步体会“渐渐”的含义。

  d. 再读原句,让学生具体感受“渐渐”一般用来表示事物的逐渐变化,这个变化需要一定时间。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 出示句子,自由读。

  b. 指名读第一行两个句子,思考: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c. 指名读第二行,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d. 再指名读这一句,“又”要读重音,表示强调。

  e. 学生自读第三行句子,边读边思考:这句话中的两个意思哪个更重要?

  f. 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不但……而且……”,初步体会递进句式表达的意思。

  3. 练习。

  反馈练读,在读中体会三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由练读。

  (4) 理解成语发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背。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齐背。

  (2) 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 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练习。

  (1) 指名认读。

  (2) 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是注意点。

  (3) 指导,范写。

  (4) 学生练习,师巡视。

  3. 反馈。

  (1) 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

  (2) 指出存在的不足。

  二.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谜面,要求学生边读边看图,边猜。

  (2) 揭示谜底。

  (3) 教师范读。

  (4) 学生自由练读。

  3. 练习。

  (1) 同桌互读。

  (2) 指名读。

  (3) 反复练读。

  4. 反馈。

  (1) 指名试背。

  (2) 集体背。

  (3) 指名背。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1) 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

  (2) 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 指导说话。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3) 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样子。

  三.练习

  1. 学生同位练说。

  2. 指名说。

  3. 评议、补充。

  4. 指名说。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理念:

  让学生建立事物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养成在生活环境中用学过的词语结合自己身边的环境生成语句的练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使用语文。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讨论,指导学生把学语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词典》大家看过没?今天我们也开展一次。大家想不想参加啊?有没有信心?(学生齐声说有)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

  教师读题,指生回答。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4)学生再次朗读句子,体会词语的意境。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读懂并理解句子。

  (2)学生要看清楚几个词之间的区别,再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的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5)学生分组读句子,品味。

  (6)小结:今天我们所接触的练习主要是准确使用词语,对于同音词或近义词的区别,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辨析:从不同义项来看,从范围的大小来看,从词义的轻重来看,从词义所处的语境看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好的理解和使用词语。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类似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开展趣味问答,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指生上台来出题,大家答。

  (4)师生评议。

  4、小结

  5、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再搜集一些同音词,留着课间大家再搞一次智力提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并说说每小节各写了什么?

  (第一节讲“我”给予后不期望回报;第二节讲“我”乐意做装扮湖水的堤岸和点缀山岭的青草;第三节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要从诗中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边的充实、美丽。)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学生读句子并观察句子的抄写特点。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及每个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哈尔威、履行”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评价,表扬写的好的同学,鼓励写的不太好的同学。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学生观察课本中的两个字“行”“剧”。

  4、教师指导,范写并讲解要点。

  5、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6、反馈。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大家知道什么叫采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哪里我们常看到?

  2、学生回答。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采访?

  二、读课文中的讨论要求

  学习采访的要注意点哪几点,指导学生在文中归纳。

  1、要有目的性。

  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内容。

  过渡: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采访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我们在以后的采访中就一定得注意了,下面我们就来准备一下,请大家自由确定人选,进行一次采访。

  三、自组小组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

  (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

  (4)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练习采访。

  (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

  (6)评议。

  四、教师小结:

  再次归纳采访的注意事项,a、要有目的性。b、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c、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d、记录重要内容。

  板书设计:

  学  要有目的性。

  会  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采  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访  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后记: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2

  之一

  作者: 百元老人

  教学目标 :

  1、--了解秋天的景色。

  2、--能区分前后鼻音的读法,读准带有这些韵母的音节;初步学会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能把排列错乱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3、--能仔细看图,辨别图中画错的地方。

  4、--能正确的朗读练习中的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区分前后鼻音的读法,读准带有这些韵母的音节。

  2、--初步学会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

  3、--能把排列错乱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4、--能正确的朗读练习中的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过程 :

  一、--第1题。复习巩固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读法,要求读准词语中,带有这些韵母的音节。

  1、--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2、--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词语,评议、正音。

  二、--第2题。

  1、--读题后,告诉学生,这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填上说明“怎么样”的词语。

  2、--举例:的田野,让学生想一想学过的课文中是怎样形容田野的。

  3、--让学生口头回答。

  4、--书面填写。

  5、--校对,改错。

  三、--第3题。

  1、--让学生练习整理词语,连成句子。

  2、--分别以“什么东西怎么样”“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这样连词成句。

  四、--第4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自由朗读,带拼音的词多读几遍,再看看插图,想想诗歌写了些什么。

  3、--指名朗读,评议、正音。

  4、--指名说说诗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集体讨论。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仔细看图,辨别图中画错的地方。

  2、--能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

  一、--第5题。

  1、--读题,明确题意。问: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张画那个季节的画?让学生明白这是一张画秋天的画,画了不是秋天的东西就是错的。

  2、--根据图中的事物,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提问,让学生一边仔细看图,一边思考识别。

  3、--划错的地方,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说是错的。

  4、--说一说如果让你画一张秋天的画,你准备画什么。

  二、--第六题。

  1、--问:你的家乡在哪里?要求回答是什么省什么市什么县。

  2、--指名回答:“你为什么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从家乡的美丽景色和丰饶的物产来回答。

  3、--写下来。

  4、--反馈、评议。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3

  【教材分析】

  拼音练习: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读背训练:读出韵味,有感情,并背诵。写字训练: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训练: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要求】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

  (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m( ) q( ) d( )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4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1、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

  2、初步学会缩写句子,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理解长句子的意思;能变换句子中附加成分的位置,改写句子;能修改搭配不当的句子。

  3、会使用书名号,能给句子加上书名号。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练习第一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回忆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每一大组填写一行,进行竞赛。

  ○集体讨论。

  2、练习第二题。

  ○读题,明确“适当的”词都是起修饰、形容作用的。

  ○自行填写。

  ○指名说说自己填的词,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3、练习第三题。

  ○回忆。我们本单元学的“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是怎样的?

  ○用上述句式先口头练习。

  ○指名回答,集体纠正。

  4、练习第四题。

  ○读题,明确要求。

  (1)读例句,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修改后句子的意思有没有变?强调了什么?(地点)

  ○集体讨论第一句。

  ○自己独立改写第二、三句。

  ○集体讨论,订正。

  第二句:在公园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追逐玩耍。

  第三句:在千岛湖上,我们乘坐汽艇游览。

  5、完成课堂作业 :第1——4题。

  第二课时

  1、练习第五题。

  ○复习第五课中有书名号的句子,说说哪些词语上要用书名号。

  ○自己给句子加书名号。

  “少年报、儿童时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宿新市徐公店”这几个词要加书名号。

  2、练习第六题。

  ○请你做小医生,给他们找找毛病在哪儿?并给他们治疗。

  ○反馈

  3、练习第七题。

  ○自由读短文,思考短文后面的问题。

  ○集体讨论思考题。

  (1)小院的景色是迷人的,文中第二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

  (2)抬头可见的是快要成熟的葡萄。“一串串”“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写出了多。

  从“鹅毛般的、纷纷扬扬、给万物披上了银装”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

  ○齐读短文。

  4、完成课堂作业 :第5——7题。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要求:

  1 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认识一些繁体字,了解一些汉字演变的情况。

  3理解了运用学过的成语,能根据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

  4给多义词按不同的词义分别造句。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早春》

  7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2的1——3项练习。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

  二、教学第二题

  1电脑显示教学内容:

  本次钢笔描红练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2朗读诗句,注意每个字的字型。

  3提出难写的字。

  4讨论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师示范。

  5学生描红,提出要求

  6反馈交流:

  (1)展示优秀作业 ,评点好在那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二题:

  1复习学过的繁体字试读

  2从以往学习繁体字的实践中,你发现汉字的简化有什么规律?

  3小结

  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子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子和繁体字进行对照,比较,认读。

  6你认读这些繁体字有什么窍门?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简化规律识记繁体字。

  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以达到熟练。

  四、教学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审题

  3学生逐条读题,读懂画线部分给出的意思。

  4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提取响应的成语,再小组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5指名板演。

  6小结点拨方法:根据意思写词语,可从给出的意思中圈画关键字词,以化作成语中的词素。

  五、作业 :

  1做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上节课所学繁体字。

  二、明确课时任务

  完成第4——6题练习

  三、教学第四题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出示例题,学生反复朗读。讨论:本次造句和平常有什么不同?

  3学生朗读例句,体会“分外”一词在两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4教师点拨。

  5学生认读“骄傲”“结实”的不同意思,弄清使用对象与情境。

  6口头造句,小组交流,再指名说。

  7学生书面造句,完成后作适当反馈。

  四、教学第五题

  1复习旧知背诵学过的成语歌。

  2学习新知

  (1)多种形式,准确认读。

  (2)多种渠道。,理解词义。

  哪些成语是你早就会了?说说它们的意思。

  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你认为哪些成语的意思还不大明白,提出来。

  (3)边读边想,注意联系。

  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时,还发现了什么?

  (4)反复吟诵,感受意境。

  (5)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五、教学第六题

  1复习旧知,背诵学过的与春天有关的古诗。

  2学习古诗《早春》

  (1)简要介绍

  (2)准确认读,自由试读,指名朗读。

  (3)读懂诗意

  (4)反复吟诵,想象画面。

  (5)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 审题

  (1)揭示课题,板书:口语交际:我打算这样布置房间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学生绘制布置房间的草图。

  把自己的设想有顺序地说出来。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制布置房间的草图。

  3练习

  (1)学生将自己的设想有顺序地自由试说.

  (2)指名一中等生说,并引导学生对照要求评价说的情况.

  (3)分组练说.

  (4)每组派代表到台上赛说,看谁设想得新颖,说得精彩,不足之处本组成员可以纠正、补充。

  (5)教师对学生的评说进行平点。

  (6)让学生把所说的写下来。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6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进一步理解和积累本单元的词语。

  2、训练正确地进行多种病因修改;体会排比、比喻、拟人句子的作用,积累佳句,有余力的模仿样句写句子。

  3、读懂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划准中心句,能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并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

  完成第1、2、4、5(1)(2)题,继续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

  准确修改病句,归纳说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并完成1——3题,掌握积累好词语的知识要求。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讲清目标

  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积累好词语”的训练要求,理解积累本单元更多的词语。

  二、看拼音写汉字

  1、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

  2、反馈订正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完成书中练习中的4个词

  2、补充下列解释:

  1)青绿色的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2)招引朋友、同伴。

  四、照样子写词语。

  家家户户AABB:

  活动活动ABAB:

  闪闪亮AAB:

  金亮亮ABB:

  五、修改病句。

  1、小黑板出示:

  缺主语病句修改

  1)从这件小事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读了《一件小事》使我提高了认识。

  搭配不当的病句修改

  1)联欢会上的音乐歌舞真好听。

  2)天黑了,风雨越刮越猛。

  3)小河两岸荡着醉人的桂花香。

  4)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的。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6)《养花》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关联词语使用错位的病句修改

  7)由于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8)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

  9)尽管刮风下雨,民警总是站在马路上,指挥来往的车辆。

  2、出示题目——各自阅读思考试改——四人小组议论,找出一类病因及修改办法——个人修改订正。

  2、独立完成作业 本上第3题,修改病句。

  3、交流讲评:说病因,讲修改办法及修改病句的结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完成4——4题。

  2、积累佳句,划出中心句,进行说理训练。

  教学过程 

  一、单元听写

  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

  1、比较下列句子的异同: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春风吹拂着你。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

  两组句子的一、二句,句子意思都一样,但都是第一句生动,读起来感到亲切。把春风比作慈爱的母亲的手,那多亲切。把书上开满了花,写成花儿像人一样,赶趟儿的争相开放,又生动又有意思。

  自由读思考——同桌议论——全班交流——齐读课文中样句。

  2、比较下面的句子与课文第四大段的异同。

  春天是美丽的,充满着活力。你看春天万物苏醒,小草泛青,花儿开放。春天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积极向前的力量。

  相同:思想内容一致。

  不同:课本中春天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很生动很形象,也很容易懂,句子写得很美。课文中第四段读起来有劲,越读越想读。

  自读——互议——交流——齐读——小结

  (教师简略讲述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句式)

  三、阅读短文

  1、阅读短文,在文中划出“惊叹不已”、“前俯后仰”、“津津有味”、“悠闲自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第二次阅读,划出中心句,校对说理。

  3、指名读短文,思考第3小题。

  出示说话训练的借用句式和词汇:

  之所以……是因为……既……又……只有……才……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学说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 本

  五、补充练习

  1、《教学参考书》63-66页

  2、模仿第4题写句子:

  1)夏天的太阳像。

  2)西北风像。

  3)满天的星星。

  4)当烈日炎炎的时候,树木为我们;当我们;当工厂喧嚣的噪音向城市袭来时,树木为我们,绿叶你真是。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篇17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的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5)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类似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及每个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哈尔威、履行”邓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

  1、要有目的性。

  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

  (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

  (4)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练习采访。

  (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

  (6)评议。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写毛笔字,能写得美观、大方。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5、反馈。

  教学后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