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夸父追日教学案例

夸父追日教学案例

战情人 点赞 分享
夸父追日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夸父追日教学案例(通用2篇)

夸父追日教学案例 篇1

  在教学《夸父追日》这一课时,学生在边读边写感受。我看到一位学生写到:如果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世界就糟了。看到这里我忽然受到启发,是啊,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赞美夸父勇敢的追求光明,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夸父追日呢?

  学生们开始交流各自的心得了。

  生:“喉咙干的直冒烟”看出夸父很累,追赶太阳很不容易。

  生:夸父喜欢光明,追求光明。

  ……

  师:追赶太阳这么艰难,夸父放弃了吗?你怎么看夸父?

  生:我认为夸父很勇敢,不怕困难。

  生:夸父很有耐心,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各抒己见,但是我发现那个同学一直没有站起来,是感觉自己写的不好,还是没有勇气?于是我故意叫他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

  生:如果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那就糟了。

  紧接着,很多头转向他,目光里有些惊讶,既而是一阵窃窃私语。学生开始从不同的方面思考了。

  师:有道理。想一下,如果真的象夸父想的那样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生:没有黑暗,人们休息不好。

  生:植物干死,没有水喝,会十分炎热

  生:地球上会没有生命。

  ……

  师:现在你们怎么看夸父追日呢?

  课堂里出现了小小的骚动,孩子们已经开始争论起来,我故意给他们时间辩论。过了一会我示意安静,大家发表不同的见解。

  生:夸父有点自私,他只想到自己喜欢太阳,没想其他的情况。

  生:夸父自不量力。

  生:夸夫永远也追不到太阳,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生:但是夸父那么有毅力。

  生:如果我们都能向夸父一样勇往直前,什么都会成功。

  ……

  听到课堂里出现了这些不同的声音,我不由的笑了。最后我简单的做了小结:夸父为了自己的目标,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追求,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但是我们确定的目标应该是正确的,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小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课堂上就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使他们的思想产生碰撞,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发出同一个声音。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夸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毕竟现在和过去的时代背景大大不同了。看的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这节课里就体现了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学生对课文人物有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评价。教师并没有墨守陈规,统一对人物的看法,而是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对于合理的,教师都给予了肯定。对于不合理的,教师给予了讨论。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进行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仅仅揣摩编者的意图。

夸父追日教学案例 篇2

  一、课前背古诗《游子吟》

  二、课前谈话,古文导入

  师: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你知道有哪些神话故事?

  生:女娲补天

  生:盘古开天

  生:精卫填海

  (还有不少同学举手想发言)

  师:看样子我们班同学平时读到的课外书还是挺多的。那你们知道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生:神奇

  生:神奇

  生:神奇

  师: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夸父追日》(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课题。)

  师: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夸父追日

  师:(相机指导“夸”的读音为第一声)夸父追日

  生:(绝大多数读错的同学更正了读音)夸父追日

  师:你们知道这个神话故事从哪里来的吗?

  生:故事书上

  生:神话故事书上

  师:看来你们都不是很清楚,那老师来告诉你们吧!拿起铅笔,在题目的下面写上(教师板书《山海经》)

  师:想知道这个故事在《山海经》中是怎么说的吗?

  生:想!

  课件出示《夸父追日》的古文。

  师:谁能读?(指名学生读)

  教师范读课文(是否有这一环节,印象不深)

  师:这可是五六年级才能学到的古文,你们想读吗?我们全体起立,一起读。

  师:读的很好,把掌声送给自己。

  师:知道这篇古文的意思吗?打开语文书,自己自由地读课文。

  师:谁知道“邓林”是什么?

  生:“邓林”指桃林。

  师:“道渴而死”是什么意思呢?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道路上口渴而死。

  师:谁能把这段古文的意思说一说?

  师:看样子有点难,那先自己练说

  指名发言

  反思:

  古今对照,这样的导入很有新意。似乎在学生的面前设下一个难题,可是这个难题通过本课的阅读是完全能完成的。于是在学生的心中就树立了学习古文的兴趣,为以后高年级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神奇:一个如此冗长的故事,只要这么简单的一段文字就能表述清楚。经由古文导入的铺垫,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愉悦的竞争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高。

  对于此次的古文导入在细节上本人存在以下疑惑:

  1.基础知识的介绍不到位。

  既然在课堂上出现了《山海经》,是否需要对《山海经》进行简单的说明,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如:《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里面有许多关于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神话故事。

  2.教师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在还没有学习本课的词语的前提下,就对古文进行翻译,是否有点不顾学生的学习起点?不过幸好该班学生基础较好,平时课外书的阅读量比较大。不过从“道渴而死”的解释中不难发现全班的基础要达到教师预设的要求还是有少许困难的。

  3.古文引用的另一作用没有的到发挥。

  其实这段古文可以成为学生练习概括文章大意的线索,学生在多次的练习中既锻炼了概括的能力,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对古文的理解,为以后古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可是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指名两个学生对古文进行翻译,没有很好地体现概括课文的这一能力的锻炼上。

  以上就是本人在听课时对本环节的一点思考,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限制,其中所发表的言论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错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夸父追日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