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冰灯》教学反思

《冰灯》教学反思

红尘戏语 点赞 分享
《冰灯》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冰灯》教学反思(通用4篇)

《冰灯》教学反思 篇1

  冰灯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是学生很容易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分段这个教学环节上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处理第三段,也就是爸爸为我制作冰灯的这一部分时,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不容易,也就是要孩子在书中勾画出相应的句子并且说出自己的体会。往往老师会这样问:“从哪些地方看出了父亲做灯的不容易?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了?”能否不要这样的问法呢,这个做阅读题是没有两样的。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默读这一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学生说感受到了父亲做灯很辛苦,我就问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就分别找到了时间很早、天气冷等等。还有学生说我体会到了父亲很关心我,有人也说我也很关心父亲,这样,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教学的重点也能得到体现。所以,要拒绝像做题一样的满堂问,设置一个重点问题提供给学生慢慢体会。

  《冰灯》教学反思

  我一直在苦恼,现在的孩子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孩子对学习经常没有什么兴趣,我们教师不得不绞尽脑汁来想很多的策略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过有一次在一节语文上孩子的表现,让我有了新的一些收获。

  那是一篇叫做《冰灯》的课文,课文中提到小军的爸爸用钱给小军买了一个很美的玻璃灯,作者也很喜欢透明的等,就让爸爸做一个,家里没有玻璃,爸爸为了做这个灯,就冻了一块冰,在除夕早上起来,磨冰块,做冰灯。为了让孩子感悟爸爸的爱,但是为了让孩子有思考,讨论的余地,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哪个冰灯更美一些?

  有学生回答我:"老师我觉得小军的灯更美,因为它是玻璃做的,而'我'的灯是爸爸做的,还是用冰做得,怎么可能做得好看呢?"

  这时候,很多学生愣了一下,大家对这种想法都有点意外,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多人开始思索,有人马上去读课文。

  我咋一听也觉得学生是不是没有理解课文中得含义呢,我很想引导他理解这层含义,可是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尊重一下学生的看法,让学生再读一读,和同学讨论一下,再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一场小小的争论呢?新课程不是很注重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吗?我也尊重一下学生。学生经过读、讨论,开始发言。

  一学生:"老师我还是觉得'我'的冰灯更美,因为那是爸爸忍受着寒冷,在除夕早上做的……这是包含着爸爸对我深深的爱的冰灯,所以……"然后学生还读了书中的词句来说明。大家也很赞同他的看法。因势利导,我就让他们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读得特别认真。读完后,那个我让另一方的同学来发表他的意见。

  一学生说:"老师,你们都说那个冰灯含着爸爸对'我'的爱,那小军的玻璃灯不也包含着他的爸爸对他的爱。"我和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我也一下子意识到了这一点,对呀!我让他继续说说他的看法:"小军的爸爸给小军买的冰灯不也是爸爸跑到镇里买的,这也是爱的表现,另外,他爸爸买的冰灯比较贵,要花很多钱,而这些钱不也是爸爸辛苦挣来的,和'我'的爸爸辛苦地做冰灯不是一样的吗?"

  我真佩服孩子这种独特的想法,真佩服他那样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同学们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也表示赞同,当然其他孩子也针锋相对,认为'我'的爸爸的爱更美什么的,但是在争论中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也毫不放过一次次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发表各自的意见,朗读,效果很好。

  在另外一篇课文中,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学习《电话的发明》的时候,课文中出现一句话"……他们的实验又失败了……",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个孩子发现了这句话中有个"又"字,马上提出:"老师,课文只讲到他们做的一次实验,为什么这里还用'又'呢?"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注意到,备课的时候也没有在意,而其他孩子对这个问题很疑惑,很有兴趣,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再读课文,再来回答这个问题。本来这篇课文没有什么味道,孩子不是很爱读,来这么一个问题,孩子们马上来了兴趣,很多孩子认真读起课文,寻找原因。经过这么一读,他们找到了了用"又"的原因,同时他们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兴趣似乎也提高了很多,接下来的学习中好像都不放过课文中的每个字眼。

  以上两个的小环节中,我发现,其实孩子的心理特点就是这样,对很对自己不明白的事物都很有兴趣,只要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抓住这个特点,抓住孩子每一次的灵感的闪现,抛弃原来固化的模式和你原来的打算,让孩子自发的对学习中的疑惑或一些不同看法激发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孩子自己带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这样不就是所谓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吗?作为老师,我想要特别注意尊重孩子的想法,设置有时还得鼓励;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灵光的闪现,要捕捉住那一瞬间,因为有时候那些能够激发兴趣的"光"就是一闪而过的;老师更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让孩子用兴趣引导学习;老师还得要有热情,我发现如果老师能够像孩子一样,兴奋地、热情地对待这些瞬间,孩子也对因为你地投入而更加投入。

  《冰灯》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月围绕“品词析句”这个主题以《冰灯》一课为教例进行教学研究。课前和本教研组的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多次探讨,教学设计也根据试讲情况进行了反复修改。充分的前期准备,使我对教材的解读更深入,教学设计也日趋完善,更使我对“品词析句”这个研究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有了新的收获: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通过齐读、引读、指名等多种朗读形式读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学,读中悟。

  2、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引导学生体会对大军玻璃灯笼的羡慕这部分文字时,先通过读文、绘图先展示出大军玻璃灯笼的漂亮,在通过角色体验“假如你就是作者,你看到大军漂亮的玻璃灯笼,你会怎样想?”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作者对大军玻璃灯笼的羡慕和向往。

  3、学生的感悟来自于他品读文字的真实内心体验。紧扣文本,多途径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品读,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词语,抓具体句子。如对“习俗”一词采用了拆字法进行理解,对“打磨”一词采用了动作表演方式进行理解,“称赞”一词采用了近义词的方式进行理解。在感悟“冰太凉,父亲每磨一阵就得停下来,用衣角擦擦手,把手放在棉衣里暖一会儿”这句时,通过语言创设情景,三次引读,层层深入理解父亲的艰难,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水到渠成。

  4、语文来源于生活,就应该回到生活中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文本的感悟,学生就会感悟得更深刻,就会和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在感悟父亲打磨冰块的艰难这一段时,及时地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冬天用冷水洗手的经历,想一想当时自己的感觉,就会更深刻的体会到父亲当时的感受,再读这段话,就会感同身受,入情入境了。

  5、注重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最后的拓展朗读“父爱如山,深沉而凝重;父爱如灯,照亮一生。”既是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揭示,也旨加强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暴露出自身的一些不足,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完善。如:

  1、教学中教师的牵制较多,不敢充分地放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彰显不够。在感悟父亲磨冰的艰难,对“我”深切地关爱这一部分时,虽然给与了学生自主读书,勾画品读的时间,但在汇报过程中,却是由教师引领感悟,“抱”得过多。若能由学生自主发现,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更能让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地对话。

  2、对词语地理解的准确性一定要到位。为帮助学生理解“菱形”这个词语,我采用了绘图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画成了六边性。

《冰灯》教学反思 篇2

  《冰灯》教学反思

  《冰灯》这篇课文,讲的是小军的爸爸用钱给小军买了一个很美的玻璃灯,作者也很喜欢透明的灯,就让爸爸做一个,家里没有玻璃,爸爸为了做这个灯,就冻了一块冰,在除夕早上起来,磨冰块,做冰灯。为了让孩子感悟爸爸的爱,但是为了让孩子有思考,讨论的余地,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大军和“我”哪个的灯更美一些?

  有学生回答我:"老师我觉得小军的灯更美,因为它是玻璃做的,而'我'的灯是爸爸做的,还是用冰做的,怎么可能做得好看呢?"

  这时候,很多学生愣了一下,大家对这种想法都有点意外,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多人开始思索,有人马上去读课文。

  我咋一听也觉得学生是不是没有理解课文中的含义呢?我很想引导他理解这层含义,可是转念一想,为什么不尊重一下学生的看法,让学生再读一读,和同学讨论一下,再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一场小小的争论呢?新课程不是很注重学生的独特的见解吗?我也尊重一下学生。就让学生读课文、讨论,开始发言。

  一学生:“老师我还是觉得‘我’的冰灯更美,因为那是爸爸忍受着寒冷,在除夕早上做的……这是包含着爸爸对我深深的爱的冰灯,所以……”然后学生还读了书中的词句来说明。大家也很赞同他的看法。因势利导,我就让他们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很浓,读得特别认真。读完后,那个我让另一方的同学来发表他的意见。

  一学生说:“老师,你们都说那个冰灯含着爸爸对‘我’的爱,那小军的玻璃灯不也包含着他的爸爸对他的爱。”我和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我也一下子意识到了这一点,对呀!我让他继续说说他的看法:“小军的爸爸给小军买的冰灯不也是爸爸跑到县城里买的,这也是爱的表现,另外,他爸爸买的冰灯比较贵,要花很多钱,而这些钱不也是爸爸辛苦挣来的,和‘我’的爸爸辛苦地做冰灯不是一样的吗?”

  一学生回答:“其实每个人的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我觉得‘我’爸爸对我是特别的爱。爸爸没有钱给我买灯笼,他完全可以拒绝我的要求,也可以做一个纸灯笼来应付我,但爸爸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寒冷的大年三十的早上,冒着严寒为我打磨冰灯,来满足我的愿望,爸爸的这种特别的爱,让我很感动。”

  一学生马上接着说:“我同意他的说法,别人都说世界上最深的是大海,最高的是高山,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到这个爸爸的爱比大海还深,比高山还高。”

  我真佩服孩子这种独特的想法,真佩服他那样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其实我们现在的孩子思想是很有见地的,只要我们能激起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每节课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同学们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也表示赞同,当然其他孩子也针锋相对,认为'我'的爸爸的爱更美什么的,但是在争论中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也毫不放过一次次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发表各自的意见,朗读,效果很好。

  执教反思

  《冰灯》这节教学结束了,我还沉浸在课文那浓浓的亲情中,沉浸在课堂上学生那活跃的思维中。如今的孩子,享受着亲人的爱已习以为常。感受别人的爱却很迟钝。真诚回报亲人的为数不多。本节课,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感悟和拓展。擦亮了学生读爱的心灵之眼。有的学生下课还围着我说:“老师今早我还感到爱。出门时她让我系围巾,怕我冻着。”

  尤其是“洗脚日记”这一课外延伸,还有颇多趣事、乐事、感人事。一个学生学写道:我给爸爸洗脚,以为爸爸的脚很臭,结果,爸爸的脚不香也不臭。又一个学生写到。妈妈说:养女儿真好,还能给妈妈洗脚。我感到给妈妈洗脚,她很幸福,我很快乐。

  班级有一个学生的父亲是聋哑人,只*装车挣钱。这个孩子写道:爸爸的脚上有土又有泥,还有水泡,我一点点洗着,一块块撮着,爸爸哭了,我也哭了,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再不让爸爸干这么重的活。

  也许我执教的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但我觉得让学生有情可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也算是有所收益了。

《冰灯》教学反思 篇3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营造情感浸润的课堂。

  【教材分析】

  《冰灯》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深沉、博大的爱以及孩子对父母的理解和爱戴。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通,没有太多的抒情,但是从字里行间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情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学生需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家长很轻易地买到,所以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故事感觉会比较遥远,对父亲的爱体会比较肤浅,因此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感情融于课文内容,更容易体会父子之间的情谊,懂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关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乐趣”“享受”“继续”“后悔”“称赞”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边批注的良好学习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理解父亲的心情,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小作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围绕冰灯写了一件什么事?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生词。

  2、读后指名反馈。

  三、合作学习、掌握生字。

  四、学习1-4段,了解事情原因。

  1、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父亲做灯?

  2、指名反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对大军的灯笼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羡慕心情。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认读生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要父亲做灯,用“因为——所以——”说话。

  3、父亲做灯辛不辛苦,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板书:冰灯。

  二、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研读父亲对孩子的爱

  1、父亲做冰灯辛不辛苦,读出有关语句“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⑴“沙沙”指的是什么声音,你能说出表示声音的词语吗?

  ⑵父亲做冰灯起得早不早,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读一读。(很暗的光线)

  ⑶比较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

  父亲起码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⑷指导读父亲做冰灯非常冷的句子。

  2、“父亲的手碰着了我的手,他的手真凉啊!”

  3、父亲做冰灯这样辛苦,这样冷,为什么还要帮孩子做冰灯,你想说点什么?

  ▲研读“父与子对话的语句”

  1、默读课文6-9段,用“—”划出父亲说的话,用“~”划出孩子的语言,想想读了他们的话,你体会到什么?作简单批注。

  2、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3、汇报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你体会到什么?

  4、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

  5、师生合作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研读“我”对父亲的理解和爱戴。

  (一)找出儿子前后心理变化的语句。

  (二)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

  1、“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你以前做了一件什么事,让你后悔。

  2、生汇报“我”后悔的原因。

  (三)理解最后一段

  1、“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特别在哪里?

  2、“小伙伴们都称赞我的冰灯”,小伙伴是怎么称赞我的冰灯的呢?

  3、“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怎样。

  4、“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它指的是什么?你体会到什么?

  5、指导读好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想对文中父亲说什么?对作者说什么?

  2、说说父母爱我们的事儿。

  四、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一写读《冰灯》有感。(写片断即可)

  【板书设计】

  冰灯

  做冰灯

  父子

  理解爱戴

  【教学反思】

  当我第一次读《冰灯》时,我就深深被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所感动。父亲忍受彻骨的寒冷起早为儿子做冰灯,儿子理解、心疼父亲。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词藻,没有描摹激情的话语,没有大段大段的抒发感情,只用白描手法将父子之间的深情,自自然然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如何让学生理解父子情深,在教学中我是通过品词析句、玩味语言,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实实在在地领悟。

  一、品味词语方法多样

  1、创设情境,理解词语

  “继续”一词在本文中要求学生会写会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我创设了这样情境:我先认真地看书,让学生说老师在干什么,忽然,老师的手机响了,我接手机,接完手机后,我再看书。要求学生运用“继续”说一段话,把刚才老师创设的情境说清楚,说明白。然后向学生说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运用“继续”一词。某人开始做某件事,中间因其它的原因,暂且放下这件事,后来又接着做这件事,就可以用“继续”一词。最后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写谁继续做什么事。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仅帮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词语,而且培养了学生说话,写片段的能力。

  2、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我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后悔”的。

  师:后悔是什么意思?你们以前做过让你后悔的事吗?如果有,请你告诉我们好吗?

  生:有一次,我为了试一试我的小斧子锋不锋利,我用斧子砍我家的桃树,结果桃树被砍死了,爸爸责备我怎么把树砍死了呢?我当时很后悔,不该用斧子砍桃树。

  师:那文中写作者后悔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是作者让父亲为他做灯笼,父亲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起早冒着彻骨的寒冷为“我”做冰灯,“我”非常心疼父亲,所以“我”后悔让父亲为“我”做灯笼。

  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深刻地理解了“后悔”,我想这得益于在理解词语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理解词语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感悟句子形式多样

  1、比较句子

  文章第五自然段有这样一句:父亲正在离炕很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教学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和“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这一句进行比较,两句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比较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明白父亲为什么离炕很远地地方打磨冰呢?是因为孩子睡在炕上,父亲生怕吵醒孩子,耽误孩子休息,通过“很远”一词,我们能体会到那浓浓的父爱。

  2、动作表演

  片段:当我看见父亲又一次把手放进棉袄时,我急忙喊他:“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吧。”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喊”,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在上学路上,你看到你的好朋友小红,离你有一段距离,你想和他一起上学校,你怎么喊他呢?谁来试试?文中“喊”前面加了一个什么词呢?“急忙”说明喊的速度快,谁来急忙喊一喊。当“我”看到父亲做冰灯,非常寒冷,我为什么急忙喊呢?透过急忙一词,你能体会到什么呢?(“急忙”一词,说明“我”非常心疼父亲,生怕父亲冻着,想让父亲快点儿来到被窝里来暖暖手。)

  以上片段,我是抓住重点词“急忙喊”“赶快”师生进行表演,玩味语言,这样学生水道渠成地体验到浓浓父子情,学生情趣盎然,印象深刻。

  这堂课,我就是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品词嚼句,玩味语言,体验那浓浓的“爱”,当然,这堂课也有缺憾,在时间把握上有所偏颇,后来拓展延伸部分:说说父母关心我们的事,没时间交流了。

《冰灯》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

  2、 激发学生去用心感受自己父母的爱,从而用实际行动去爱自己的父母。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冰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12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记述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种深切的爱。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在执教的第一课时时,扫除了字、词障碍,并对课文进行了初步感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1——7自然段。这节实录是第二课时,重点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立足课文8——11自然段,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使学生的心灵经受洗礼,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分析:

  宁安市是黑龙江省的一个小镇,这里有着北国特有的物产及人文景观。我所执教的班级有63名学生,作为课改的第一批孩子,他们有思维活跃、自信心及表现力强的特点。《冰灯》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恰逢岁末年初,正值隆冬。北国的孩子爱冰雪,冰雪铸就了一代代北方人粗旷、豪放、纯朴的性格。做为冰城雪乡的孩子,对冰灯的感受更是亲切,加上这篇课文浓浓的亲情及北方特点,学生乐于品味,利于达到“三维”目标。

  教学实录:

  一、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作者看到大军有漂亮的玻璃灯,也让他爸给他做一个。

  生2:我知道爸爸很爱他。给他做了一个最漂亮的冰灯。

  二、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师: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更大的收获。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  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读,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我看到爸爸给我做冰灯的时候和爸爸的对话部分,我最感动。

  师:能把这部分最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生:能

  师:请你自己找同学说说听了你的朗读有什么感受。

  生:选付贵彬

  生:张帆,你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这句我听出了你关心爸爸。就是你读的“我不冷,  小心冻着,要过年了”不像爸爸的语气。爸爸的声音再粗点,就更好了。

  生:谢谢你付贵彬

  师:付贵彬评得真好,爸爸的声音是要再成熟和深沉些,表现出父亲疼爱儿子那种亲切的感情。

  生:对,我就是这么想的,没说出来。

  师:张帆,那请你再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说说,还有哪个部分让你最感动。

  生:我最感动的是第10自然段。“我的鼻子发酸”我觉得小作者后悔得都要哭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要哭的感觉吗?

  生:我试试吧。(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读的不错。你们选择这部分,我也很受感动,我也想读读,行吗?

  生:行!

  师:听老师朗读8——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读)

  生:老师我想给你评一评。

  师:可以

  生:老师你读得真好。第一句“我再也睡不着了”。“再”字重读得很好。

  生:老师,你读的“我鼻子发酸”这一句听得我都要哭了,非常感人。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这就是有感情朗读,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听众,就是朗读的高境界。听了这部分。你能提出什么  问题?(众生举手)先把你的问题说给小组同学听,让大家试着回答。

  (生交流问题,并解答)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最感兴趣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生: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看到父亲做冰灯,小作者为什么后悔了?”

  师:大家想听听他们小组的回答吗?

  生:想

  生1:因为他看到父亲暖手,知道冰很凉,心疼爸爸了。所以后悔了。

  生2:爸爸“用力磨”做冰灯很费劲,所以后悔了。

  生3:作者后悔的是我要是不要透亮的灯,爸爸就不用挨冻给我做冰灯了。

  师:你们回答的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爸爸那么早就起来,我还睡着呢,所以后悔不应该让爸爸早起。

  生:爸爸那么冻手,还不到我的被里暖手,我更后悔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其实,作者后悔就是看到了爸爸做冰灯很不容易,体会到了爸爸那种深沉而伟大的爱。你还从哪  能看出爸爸爱孩子。

  生1:作者要灯,他爸就答应了,是因为爸爸爱他。

  生2:他爸爸明知没钱给儿子买灯,却答应了儿子。还给他做了个透亮的冰灯。

  生3:爸爸起来了,却让儿子再睡一会儿。

  生4:爸爸把棉被按下去也是爱儿子。

  生5:“冰灯融化了,却留在我的心里”其实留下的就是爸爸对他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了解了父亲的爱,让我们再在小组中深情的读读这一部分。

  二、 拓展延伸

  师: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点点滴滴都有着父母的爱,想想你的爸爸妈  妈对你有没有像课文中这样感人的事。先和小组同学说说。

  师:谁和大家说说你感到的父爱。

  生1:我看到小饭桌有溜肉段,和爸爸说我想吃,那天中午我爸爸就给我做了溜肉段,那是他打电话问别人学着做的。   我知道,那盘溜肉段就是爸爸的爱。

  生2:我的小车子扎了,我爸修了一晚上,第2天,我又骑上小车子了。这也是爸爸的爱。

  生3:我叔叔家买了一台游戏机。我去玩,给弄坏了。我以为爸爸能打我呢。结果他没打我,帮叔叔修理好了游戏机,   还给我买了一个新的游戏机,那就是爸爸的爱。

  师:他们说得老师都感动了。爸爸是如此地疼爱我们,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对爸爸的呢?

  生:小作者也爱爸爸。

  师:从哪能看出来呢?

  生1:他让爸爸到被里暖手。

  生2:他后悔就是爱爸爸。

  生3:他说把冰灯留在心里,也是记住爸爸的爱。

  师:大家看得真明白,说得也很清楚。那么你想怎么对待爸爸妈妈呢?

  生1: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回报爸爸妈妈。

  师:不错,可有点远,现在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生1: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洗碗、擦桌子,扫地。

  生:到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们礼物。

  师: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你洗过脚吗?

  生:洗过。

  师:今天,让你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能洗吗?

  生:能。

  师:那好,今天的作业,就是给爸爸或妈妈洗脚,并且写成一篇日记。看谁做得好。看谁写得好。

  三、 结束

  让我们带着真挚的情感,再把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表达子女对父母的爱。

  执教反思

  《冰灯》这节教学结束了,我还沉浸在课文那浓浓的亲情中,沉浸在课堂上学生那活跃的思维中。如今的孩子,享受着亲人的爱已习以为常。感受别人的爱却很迟钝。真诚回报亲人的为数不多。本节课,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感悟和拓展。擦亮了学生读爱的心灵之眼。有的学生下课还围着我说:“老师今早我还感到爱。出门时她让我系围巾,怕我冻着。”

  尤其是“洗脚日记”这一课外延伸,还有颇多趣事、乐事、感人事。一个学生学写道:我给爸爸洗脚,以为爸爸的脚很臭,结果,爸爸的脚不香也不臭。又一个学生写到。妈妈说:养女儿真好,还能给妈妈洗脚。我感到给妈妈洗脚,她很幸福,我很快乐。

  班级有一个学生的父亲是聋哑人,只*装车挣钱。这个孩子写道:爸爸的脚上有土又有泥,还有水泡,我一点点洗着,一块块撮着,爸爸哭了,我也哭了,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再不让爸爸干这么重的活。

  也许我执教的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但我觉得让学生有情可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也算是有所收益了。

  实录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上讲:“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听完张老师执教的《冰灯》这一课,我深深地被感动着。我被这篇优美的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深所感动。被张老师为孩子搭建的平台所感动,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所感动。张老师在本节课中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激励的作用。引导着孩子和书本一次次地对话,在充分的对话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张老师趁热打铁,又将话题引入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们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感人的事,这也是张老师把学语文延伸到家里,延伸到学生的情感中的一种巧妙的做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爱自己的父母,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使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冰灯是北方的孩子非常熟悉的事物,在熟悉的事物中,孩子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得到了净化。同时,张老师还特别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冰灯》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