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通用16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1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

  2、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情导入。

  1、联系实际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到处充满着奇妙的声音。那有谁能够向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平时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生答)

  2、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老师真替你们高兴。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世界上各种美妙的声音你一定会听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声音的第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3、板书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播放音乐,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张开你的小耳朵,用心去倾听这篇优美的文章,看一看你能“听”懂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么美的文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下?那就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注意当好“小老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3)组内互检,合作学习生字。

  用生字卡片组内互检,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4)读词语比赛。

  老师展示生字词,分组进行比赛,教师给予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默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组内交流收获。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并且想像一下你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

  4、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声音是很熟悉的,并且听到过;哪些声音是熟悉的,但是没有听到过。

  5、读课文,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许多熟悉的声音我们却没有听到?然后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没有听见那些熟悉的声音,是因为平常对熟悉的事物觉得习以为常了。

  6、引导学生通过读第七至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耳朵关闭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地去听。通过抓住“寂静、闲暇”等词语,体会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聆听,就会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会给我们解除疲惫、增添乐趣。

  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应该怎样用心去听周围的声音。

  8、用心聆听,体验生活中美妙的声音。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仔细听周围的声音(鸟鸣声、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教师的讲课声、同学们的呼吸声、农家的鸡鸣声、汽车的鸣声等)。

  9、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声音美妙的角度去说。

  10、是呀,这么美妙的声音,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听,我们会听见吗?让学生自由谈,激发学生去关注身边点点滴滴的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

  四、美读课文,升华感情。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有感情的去读一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

  3、师读,学生评价。

  4、学生继续练习有感情地读。

  五、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在自己的生活天地中,都有哪些声音?你喜欢哪些声音?不喜欢哪些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有趣的声音和一些不和谐的噪音两个方面说,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据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的格式,结合生活中的体会,仿写句子。

  六、小结。

  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周围的声音是美妙的。只要我们注意倾听,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  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略)

  板书设计 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3

  三维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丰富的理趣;

  2、引导学生用耳朵“观察”世界,用笔描绘声音,培养学生敏于感知、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领悟文章理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笔描绘所听到的声音

  过程设计:

  听声→品文→悟理→绘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声激趣

  声音游戏:(ppt)播放事先录制好的一些声音,请学生迅速说出听到了什么。在良好的竞赛氛围中引出课题。请学生用特别的方式(眼睛看着同桌,用坚定的、喜悦的、充满激励的语气)读课题(ppt)。

  二、品味语言

  师:是的,你一定会听见的!那么,在生活中,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目的:进一步激趣)那会是一些什么样的声音呢?请把书翻到116面读1—3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后另请生评价。

  师指导读法:不要为读书而读书,这样读不出效果。读书要有情有味。这篇文章用第几人称写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全文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叙述,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仿佛作者在与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如话家常。)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几个好朋友周末郊游,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一路上,她们笑靥如花,脚步如风,谈笑风生,开始了一场关于声音的谈话。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三人一组在假设的情境下再读1—3自然段。点一组学生(三个女生)到讲台上表演读(ppt展示相关图片)。再请学生谈感受。全班用此“情境法”(或曰“游戏法”)练读5—7自然段。

  请三个男生上讲台表演读课文的5—7自然段(ppt展示相关图片)。

  师:三个女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与三个男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征?

  明确:(ppt)三个女孩描绘的一组声音(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三个男孩描绘的一组声音(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在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而不被留意。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声音的文字?为什么?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等方面展开思考。

  明确:(ppt)巧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妙设情境(蚂蚁准备做体操、雪花飘落在孤灯的面颊上)、充满想象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化表面的“无声”为实际的“有声”,让我们领会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佳境界;同时也将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声音写得别有情味。

  三、感悟理趣

  (ppt)问题探究:文章开头为何先从“无声”世界写起,然后才过渡到“有声”世界?

  明确:写“声音”从无声写起,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写法上),同时启发我们世界上一切声响无不在可听之列,用心听就一定听得见(要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哲理上)。

  师:本文是一篇随感式小品文,作者在文中谈了她的很多感悟。老师给大家读9—12自然段(配乐)(ppt),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用笔标记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朗读或默读均可)9—12自然段,在富含哲理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悟。学生交流感悟。

  也请要质疑问理的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相机引发学生思考,如:声音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是否世界上的一切声音我们都该无选择地听呢?(要懂得“过滤”)究竟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什么叫“会听”什么叫“不会听”?什么叫“用心听”?(即从听中学会思考,在听中感悟人生)如果不用心听会怎样?会听的人应该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心)

  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这句话的理解(ppt)。

  (1)从亲人的唠叨声中,我听到了……

  (2)从老师的批评声中,我听到了……(忠言逆耳利于行)

  (3)从绵绵的春雨声中,我听到了……

  (4)从树叶飘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ppt)小结:正面:会听(用心听),在“听”的过程中成长,充实生活,获得很多乐趣;

  反面:不会听(不用心听),“没有感觉”、内心世界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四、描绘声音

  1、听,唐诗里的天籁之音

  (ppt)请欣赏下面一组唐诗,迅速找出诗句中的声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引思:你能不能也说出描绘声音的古诗句?

  2、写,这美妙的'清音

  (ppt)展示杜鹃怒放图、蜻蜓点水图、秋雨淅沥图、飞瀑直下图、花苞绽放图、春笋破土图、野花跳舞图。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描绘其中的声音。

  师示范: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等待。当春风不断加温,杜鹃的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一个个粉红色的咕噜噜地泡泡全冒了出来。

  (ppt)写法提示:观察(用心感受)→想像(设置情境)→表达(运用修辞)

  3、(ppt)播放《森林狂想曲》,请学生根据音乐编故事。

  五、诗意作结(ppt)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字清丽、词句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与读者进行了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文章启发人们,不要关闭自己的耳朵,用心去听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就会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声音是丰富而美妙的。文章写作的目的在于激发人们去关注身边点点滴滴的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课文一开头就列举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等,这些事物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正是我们没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后面部分则告诉大家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那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丰富美妙的声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文章重点应放在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象耳朵已关闭”。难点则是引导学生明白,怎样才能用心去倾听周围世界的各种声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使学生懂得平时要注意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关闭”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怎样才能用心去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的美丽。

  教学建议

  1、本文讲到的声音很多,课前可要求学生去聆听一下自己周围事物的声音,也可以去倾听课文中所提到的风声,雨声,动物的声音,吃饼干的声音,筷子敲杯子、盘子、碗等事物的声音。

  2、当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后,可组织思考讨论: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为什么呢?在学生畅所欲言后全班继续讨论: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但是却从没有听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而得出结论:只要用心去聆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各种声音是美妙的。可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3、由于课文是一篇散文,没有非常具体的情节,因此,不必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探究,指导学生绘声绘色的读一读自己喜爱的部分即可。

  4、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比较多,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认字经验进行识字。在识字过程中要以词为单位进行识记,部分生字可采取与形近字对比的方式,也可以用分析部首的方法进行。

  拓展习题

  一、 比较一下,然后再组成词语。

  秒(  )  闭(  )  拨(  )  脆(  )

  妙(  )  闲(  )  拔(  )  危(  )

  二、仿照课文的句子,你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___________的声音吧?当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兴趣_______  寂静_______  闲暇_______

  四、把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①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①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②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③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

  一、新课导入  :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 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 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①学生放开喉咙自由朗读课文。 ②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③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②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③各小组推进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的观点。  ④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a 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

  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③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声音游戏

  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业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点评:首先,此教案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一上课就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自然会引起自己的生活体验。接下的“自由谈”,教师没有设计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表感想,不会阻碍学生自由思想。最后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这样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将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其次,此教案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以课文朗读为载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初读课文,熟悉内容”——“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跳读课文,品味语言”——“精读课文,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声音游戏”,每一个环节都能使学生获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学过程 很有层次感。另外,此教案还特别注意教学的民主性,教师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郫县教育局教研室 戴伟)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6

  《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胡洪峰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2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9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面颊(   )     喷嚏(   )     聆听(   )     啄米(   )     淘米(   )蒲公英(   )   煮饭(   )   嘈杂(   )   无聊(   )   过滤(   )2.解释下列词语。温柔:摇篮:潜意识:不折不扣:3.按原文填空。当微风                  柳梢,当清风                  明月,当狂风                  巨浪,当台风                  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4.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①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②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③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向上攀登。④通过建高楼大厦,是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理想的空间。5.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林;                   ,                  ;                        ,                  。二、阅读说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聋子,只要你两只耳朵好好地贴在脸侧,打从你初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打喷嚏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响声。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6.如果将“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改为“你就在听,就得听”行不行?为什么?                                                                     7.第一段中的加点词“这些”指代的是什么?                                                                    8.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9.根据第二段内容回答什么是声音,课文在说明声音时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10.这三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写作11.写一个小片断,描摹一下你用心听到的几种声音。  参考答案:一、1.jiá tì  línɡ  zhuó  táo  pú  zhǔ  cāo  liáo  lǜ2.温和柔顺(多指女性)  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下意识  不打任何折扣3.吹过  拂过  扑过  横越4.①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  ②在“注视着”后加“这位模范”  ③将“不管”改为“尽管”  ④删去“通过”5.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星的夜空;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颗草的荒漠。 二、6.不行。运用双重否定有强调作用。7.上面提到的那几种声音。8.反问。增强语势。9.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下定义。10.用心听,就会感到世界的丰富奇妙。 三、11.提示:注意说明文中的描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10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3、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仿写语段,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

  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说明: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小品文,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并品味声音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采取 “以读为本,品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出情感,读中感悟。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快乐,使他们在富有情味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趣;在细腻的品味赏析中,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合作探究当中,学会聆听有声世界。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说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在阅读中欣赏语言,在阅读中学会表达。让学生有一双“自己的眼睛”,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咀嚼课文,作出自己的解释;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从周围世界中发现并汲取,用手中的笔表达感受和体验。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使语文能力、人文精神和多方面的智能潜力得以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赏析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同学们从上课铃声响起到现在,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自由发言。

  师:恩,很棒。看来同学们都很注意地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都善于用自己的耳朵去听。

  (导入新课时,通过感受身边声音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质疑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声音?你能听见的声音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作者写到的声音有: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声等等。其中前三种声音我们都听不到。——用耳朵去听

  ②其他的声音你为什么听不到,而作者却能听见呢?

  前三种的声音太细微,难以察觉,这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声响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作者能听见,他不仅用耳朵听,而且还用心灵去听,于是就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奇妙。----用心灵去听

  (或提问: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 ”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③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三、研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

  1、现在请同学再一次大声的自由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 赏析: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a 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课文的语言美在: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拓展延伸。

  1、活动:你能设计哪些有趣的“声音游戏”,让我们用心灵去听?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2、现在我们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用文字去听。

  ①指导写作: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a.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b.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c.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d.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②学作品展示。

  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其他同学可对所读的文字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教师点评: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③我也写了两段,哪个同学愿意帮我点评一下呢?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学生由感受自然界的声音上升到生活中的声音,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声音。通过描述,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声音的不同之处,就是声音中蕴含着一种亲情,多了一份爱。通过点评,也可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同伴的赞赏。老师的加入使得学生的好胜之心得到满足,也是课堂进入的高潮。)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优美,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加强课文朗读,积累语言,同时细心留意自己身边的生活,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只要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就能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努力使自己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六、作业: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11

  四川省郫县第一中学 周继红

  教学目标 :

  ①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①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②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③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

  一、新课导入  :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 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 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①学生放开喉咙自由朗读课文。 ②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③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②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③各小组推进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的观点。  ④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a 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

  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③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声音游戏

  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业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点评:首先,此教案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一上课就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自然会引起自己的生活体验。接下的“自由谈”,教师没有设计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表感想,不会阻碍学生自由思想。最后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这样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将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其次,此教案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以课文朗读为载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初读课文,熟悉内容”——“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跳读课文,品味语言”——“精读课文,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声音游戏”,每一个环节都能使学生获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学过程 很有层次感。另外,此教案还特别注意教学的民主性,教师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郫县教育局教研室 戴伟)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1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  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略)

  板书设计 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13

  一、读下面句子,给加粗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1.雪花飘落在路边一zhǎn(    )孤灯的面颊(    )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róng(    )化了……

  2.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    )奶粉的声音,爸爸打pēn ti(    )的声音。

  3.“pū(    )!”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    )刻间,它们全逃散(    )了!

  4.小狗忙着kěn(    )骨(    )头,小金鱼用尾巴拨(    )水。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1.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辩、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    )

  2.把玻璃纸柔成一团,然后泠听它缓缓梳展的声音。

  (    )

  3.愉快动听的声音,代给我们快乐,槽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

  (    )

  三、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当________吹过柳梢,当________拂过明月,当________扑过巨浪,当________横越山岭,你总听到写什么吧!(寒风  台风  清风  大风  微风  狂风  轻风)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qián(    )意识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lǜ(    )”。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jí(    )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1.为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qián(    )lǜ(    )jí(    )

  2.解释词语。

  (1)充耳不闻:

  (2)无动于衷:

  3.为什么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

  4.木头人有什么表现?

  5.上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6.把文章最后一句改为陈述句,比较这两者句式有什么不同。

  (二)“声音杀人”之谜

  声音能杀人吗?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上就有过声音杀人的记载。东吴孙坚之子、小霸王孙策在和敌将交手时,大喊一声,敌将吓得坠马而亡。声音不是成了杀人的元凶吗?不过这种声音使人致死的事件是极少的。而真正能使人死于非命的是自然界中听不到的声音——次声。次声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的魔王。

  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的帆船在由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不料20多年后,一艘商船竟然在火地岛岸边发现了这只失踪的帆船。船上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完好如初。船长的航海日记字迹依稀可辨,就连已死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其中一海员的骷髅仍守在舵轮前,在舱口的甲板上有3具骷髅,10个值班人员都在工作岗位保持着工作姿态,6个在舱下休息,在遗骸上还有褴褛的衣服。他们神秘的死亡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不少人对船员的遇难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是死于天火或雷击吗?不是,船上没有任何燃烧的痕迹;是死于海盗之手?不,死难者遗体上看不到死前打斗的迹象;死于饥饿或干渴?也不是,船上储存着足够的淡水和食物。那么,究竟谁是凶手?很长时间一直是个难解的谜。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遇难者死亡之迷。原来,他们死于风暴产生的次声。

  次声,又称亚声或低声,是一种耳听不见的声波。通常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每秒钟振动频率从20赫兹到20000赫兹。高于20000赫兹的称为超声,低于20赫兹的称为次声。

  为什么次声能杀人呢?原来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似(0.01~20赫兹)。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人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烦躁、耳鸣、头痛、失眠、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肝肾功能失调。严重时还会使人四肢麻木,胸部有压迫感。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和颅腺的固有频率与外来次声频率一致时,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内脏振坏而丧命。目前,科学家正在利用次声的性质研制一种神经麻痹武器——次声炸弹。尽管眼下正处于研制阶段,但科学家已经预言,只要次声炸弹一爆炸,转瞬之间,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地面上,所有的人将统统死亡,无一幸免。次声武器可以穿透15米厚的混凝土和坦克钢板,即使躲进防空洞里、坦克中也难逃厄运。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而不摧毁建筑,但它强大的杀伤力会大大超过中子弹。

  1.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

  2.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具体加以说明。

  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直接从第二段写起不是更简洁吗?

  (三)听觉的作用

  我们认识这个物质世界,有时候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用耳朵来听的。

  眼睛是直接经验的主要来源。可是我们同时也得承认,眼睛是最会骗人的。举一个极普通的例子来说,我们觉得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大得多,如果坐上飞机,在高空中用照相机给太阳在早晨和中午各照一个相,就会发现摄的太阳是一样大小的。谁会想到,在这个每天接触到的日常现象中,从古到今,无论是什么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一直受着眼睛的欺骗。这个现象对迷信眼睛的人来说,是一个讽刺。

  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眼睛的作用,只是说明眼睛虽然有非常广阔的活动范围,可是它是有缺点的。我们不要迷信眼睛,小看了耳朵的作用。

  耳朵的活动范围虽然小,可是它的作用也不只是听听讲话,听听音乐。它还有其他的特殊作用。在某种场合,它比眼睛做得更好。恐怕很少有人想到,耳朵不仅是声音的接收器官,而且也是声音发送器官的一部分。器官往往是相辅的。我们的手能够做工作,是*眼睛来监督管理的,失去视觉的人,手就只能在暗中摸索了。我们的嘴巴能够说话,能够唱歌,就是*耳朵去监督管理。一个从小失去听觉的人,他的嘴巴就只能说几声:“噢噢!啊啊!”成为哑巴。

  声音有三要素。第一是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振幅的变化:振幅大,声音就响;振幅小,声音就轻。第二是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频率的变化:频率大,声音就高;频率小,声音就低。第三是音品,指声音本身的特征,决定于声波整个的形状。嘴巴在发声的时候,是*喉头送气的轻重来调节响度,*声带的张弛来调节音调,*口的张合和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来调节音品的。如果我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那就无法知道自己的发音有没有错误,更谈不上控制发声器官来校正这种错误了。因此大多数的哑巴之所以成为哑巴,倒不是因为发声器官出了毛病,而是因为听觉器官出了毛病,以致无法学习语言。可见耳朵不仅是听话的器官,还是讲话的器官呢。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正在发言的人通过一个麦克风和一个听筒来听自己的发言,并且使发出的声音延迟一段时间才回入听筒。这时候由于回来的声音来不及起校验修正的作用,就会使发言人的语言和语调失常。如果延迟的时间相当长,搅乱了发言的监督管理系统,那时候发言人就根本讲不下去了。

  耳朵对于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贡献,也有比眼睛优越的地方。眼睛只能看见物质表面的形状,耳朵却能从声音反映物质的结构情况和形体特征。

  几个人唱同样的歌,许多乐器演奏同样的曲子,即使是响度相同,音调相同,但是这些歌声、乐声还是各有特点,可以凭耳朵一一辨认出来。声音的这一特点就是音品。任何一个发音体,发一个声音都有一个基本频率,但是除了这个“基音”之外,还会同时发出频率两倍、三倍、四倍于基音的几个“倍音”。这些倍音的数目和强弱是随发声体的形状和结构而不同的。因此每一发声体都有它特有的音品。由于音品跟发声体的形状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自然就会反映出发声体的结构情况和形状特征,使我们有可能以耳代目。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门外有熟人走过的时候,我们虽然没有看见这个人,也可以凭脚步声辨别出这个人是谁。这种以耳代目的作用是十分可贵的,我们不但在日常生活上应用它,就是在生产技术上也要应用它。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的。且就日常生活说。

  过去使用银币,辨别银币的真伪,不是看颜色而是听声音,搀铜多的声音特别响亮,而且余音袅袅;搀铅的几乎不能发音。检查陶瓷器的好坏,也是听声音,好的敲起来声音很清脆;开裂的在“秃”的一声响过后就没有余音。西瓜的瓤生在皮里边,眼睛看不见,挑选西瓜就用手指弹一下,声音清脆的表示瓤还生,发声重浊的表示已经熟透。人的肺生在胸腔里,眼睛看不见,医生检查肺部一般都用听诊器来听,有时还用手指轻轻敲击胸部,从声音来推测肺的情况。

  在工矿业生产上,耳朵是安全的保障者,因为它比眼睛更会发现问题。一个车间里几十台机器同时开动,眼睛所能照顾到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要是机器真的出了毛病,首先警觉到的还是耳朵。因为一台机器在安全运转的时候,声音十分平稳,而且有一定的节奏。如果听见哪里的机器节奏不寻常,就可以断定这机器出了毛病。在矿山,巷道里最容易发生的危险是顶板的塌陷。检查顶板是否会发生危险,就是用小锤子对顶板轻轻敲击,像医生检查肺部一样从声音来试探顶板上面看不见的岩层情况。如果发出的声音很清楚,那就表示顶板很好;如果发出的声音很重浊,或是一种嗡嗡声,那就表示顶板岩层已经裂开,有塌陷的危险了。

  在渔业上,渔民大都会从鱼群游动时发出的声音来确定鱼群所在。例如马来半岛渔民,在捕鱼之前,总是派一个听音员潜入水中去侦察鱼群的动向。我国福建的渔民根据多年的经验,更能从鱼的不同叫声来确定鱼的多少和行踪。据说,黄鱼的叫声有“哗啦”“咯咯”“哥罗”三种,前两种叫声表示鱼群既密且厚。如果叫声时高时低,表示它们在向北游去,应该向北去追捕;如果坐渔船里听到前两种声音大,后一种声音小,那就表示鱼在海的底层;如果听见三种声音都大,那就表示鱼群已经浮游在海水的中上层,并结集在一丈见方的范围内,要赶快撒网捕捉了。

  最后我们也必须承认,眼睛和耳朵都只是我们人类跟物质世界相接触而取得感性知识的工具,它们所反映的总是现象、片面的和外部联系的东西。我们要提高认识,还必须通过大脑,把许多现象的、片面的和外部联系的东西加以整理和改造,抓住这里面本质的、全面的和内部联系的东西,成为理性知识。在认识的过程中,眼睛和耳朵的职能只限于提供感觉的材料,至于整理和改造这些感觉材料成为概念和理论,使之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世界,那是属于大脑的事情。这样看来,同样作为感觉材料的供给者的眼睛和耳朵,在认识的深化这个任务上,就不可以说谁不如谁了。

  1.第2段举观察太阳的例子,用来说明什么?

  2.第4段中“我们的嘴巴能够说话,能够唱歌,就*耳朵去监督管理”这一句,说明耳朵不仅是声音的接收器官,而且是________。

  3.第5、6段说明了什么?

  4.人们识别银币一般不看颜色而听声音,这是为什么?

  5.第5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什么作用?

  6.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耳朵有哪些作用?

  7.从文章结尾看,无论眼睛还是耳朵,都应怎样判断感知材料?

  8.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用耳朵来认识、区别事物的经历,试举一二例。

  【参考答案】

  一、1.盏;jiá;融  2.chōng;喷嚏  3.噗;qǐng;sàn

  4.啃;gǔ;bō

  二、1.辩(辨)  2.柔(揉);泠(聆);梳(舒)  3.代(带);槽(嘈)

  三、微风;清风;狂风;台风

  四、(一)1.潜;滤;即  2.(1)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指不想听取别人的意见。(2)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动心,不为感情所动。  3.因为聪明人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是好听的,而且是有益的。  4.对声音没有兴趣,没感觉,对外界一切都无动于衷。  5.对比的方法;突出了声音对人们的意义,只有用心听,用心感受,才可以充实生活,从中得到乐趣。  6.当一个人丧失了接受“世界声音”的能力,就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反问句表达语气更强烈,在上文中更具有讽刺效果;陈述句语气平白,缺少应有的感情色彩。  (二)1.事理说明文。  2.逻辑顺序。文中在说明“次声能够杀人”这个事理时,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  3.作比较。因为人们对中子弹还有些了解,但次声炸弹尚处于研制阶段,人们并不了解它的真正效果,与中子弹比较就能够知道它的威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4.用孙策的故事引起读者的兴趣,使文章生动有趣。直接写起也可以,但效果不如现在的这样引人入胜。(三)1.眼睛有时也会骗人。  2.声音发送器官的一部分  3.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还是讲话器官。  4.颜色上基本一致,但人们可以根据其发声的不同来分辨其中是否含有其他成分。  5.分类别和下定义;使读者对耳朵的功能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确。  6.可以听声音,可以监督嘴巴的发声,还可以从声音中反映物质的结构情况和形体特征。  7.判断感知材料,还必须通过大脑,把许多现象的、片面的和外部联系的东西整理和改造,抓住这里面本质的、全面的和内部联系的东西,成为理性知识,这样才能够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世界。  8.提示:从歌声中判断自己熟知的歌星;敲击一个物体推知其中是实还是空。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点滴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

  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麽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 耳朵已关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知道怎样才能用心倾听周围世界的各种声音。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几种熟悉的声音大录音,两根筷子、一个杯子、盘子、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注意倾听周围的声音,特别是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的声音。

  二、导入新课,自主设疑

  1、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耳朵,你们都用耳朵为你们干什么?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声音的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 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5、 教师梳理问题:你一定会听见的肯定是声音,可会是什么声音呢?请同学们自课课文。

  三、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 教师出示自探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生字表,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都提到那些东西的声音?他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说一说,模仿一下。

  (3)、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解疑合探,整体把握

  1、 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大家一起读一读。

  (3)、交流识记生字或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

  2、 指名学生交流自探问题,评议。

  3、 教师小结。

  五、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互相检查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后再指导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评议。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梳理问题

  1、 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 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除此,你还想知道什么?

  3、 教师梳理问题:

  (1)、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关闭上。

  (2)、课文中提到的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但是却从没有听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4、 教师导入新课:让我们带者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二、自读自悟,自我探究

  1、 教师出示自探要求。

  2、 学生通过读、思、划等方式自我探究。

  3、 教师巡视

  三、交流讨论,解疑合探

  1、 指名生说说对问题(1)的理解,其他生补充,评议。

  2、 读一读相应的语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的小结。

  4、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5、 交流讨论问题(2)。

  6、 有感情地齐读第8~10自然段。

  7、 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筷子等,试着敲一敲,听一听它们的声音。

  8、 教师引导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9、 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10、 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1、 感情朗读课文

  四、质疑再探,升华认识

  1、 学完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

  2、 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3、 教师总结

  五、拓展延伸,自主编题

  1、 在生活中用心倾听各种声音。

  2、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写一个片段描述一种声音。

  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用心去听

  声音多么丰富、多么美妙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描述一种声音的片段。

  三、指导学生填写配套练习。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比较抽象、耐人寻味的文章,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象自己的耳朵已关闭”?教育学生用心倾听周围的世界。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15

  课题:第二十课                                课时安排1课题名称 你一定会听见的no:课型略读教材分析德育点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声音世界”,把自己培养成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创新点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自己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点把握课文主题    理解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学习语言技巧    筛选信息的能力知识点字词   课文的人称   语言技巧   学情分析

  本文运用了平时比较少见的第二人称,学生对此比较陌生。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写作中的人称应根据写作需要来定,并结合课文理解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本文的语言技巧很有特色,值得研究,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品味。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一、导入学习内容:朗读,学习字词           朗读,明确结构          理解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研究品味课文的语言技巧朗读《深山音韵》导入新课   (课外阅读第三册)字词面颊    融化    啄米    喷嚏    嘈杂    过滤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二、朗读整体感知三、明确结构三、赏析品味1、阅读课文,感知下面内容  (1) 你一定会听见什么?  (2)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3)作者为什么建议我们玩几个声音游戏?(4)你认为作者写本文的用意是什么?(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上述内容)答案提示:(1)你一定会听到大自然中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各种声音。(2)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辩、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3)作者希望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的世界,听见自己的心音,从中得到很多乐趣。 (4)作者希望我们能感受到大自然中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从声音世界中得到乐趣,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这是一篇随感,课文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第一部分:(1——8)     展示丰富多彩、奇妙无比的各种声音。 第二部分:(9——12)     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第三部分:(13——20)     提出建议。 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赏析你喜欢的语段,品味优美词语。 (学生自由赏析品味) 1、例:(1)对蒲公英,蚂蚁,小雪花的描写:           拟人化的手法,活泼风趣的语言……     (2)排比段——1、2、3段。无声的声音。5、6、7段.有声的声音。2、运用多种问句。(借此引导学生学习问句的几种形式)一般的提问,设问,反问。(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四、问题研究五、质疑问难六、能力训练七、作业 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跑步”“雪花飘落”——无声实有声(声音就是物体震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从平常所谓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倾听课堂上的声音,把它描绘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到作业本上。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课题:                                课时安排课题名称 新闻两则no:课型教材分析德育点创新点能力点知识点。学情分析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篇16

  教学设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你一定听见的》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小品文。在教授这一课时,我力图贯穿“以读为本,品读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读情感,读出感悟,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快乐,使他们在富有情味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趣;在细腻的品味赏析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技巧,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合作探究当中,品尝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2、诵读课文,品味本文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敏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有声音乐——课间序曲

  创设情境

  课间播放《森林狂想曲》,以放松学生的心情,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

  二、聆听无声声音——课前导入

  激发情趣

  刚才老师为大家送上了一段愉悦动听的《森林狂想曲》,同学们除了听到优美动听的琴声外还听到什么?(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这是我们用耳朵聆听到的有声的声音。下面再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聆听无声的声音。(教师投影玫瑰逐渐开放的过程)问:你听的到玫瑰在诉说什么吗?(阳光多暖和;这春天真美丽……)

  教师归纳:只要你用心聆听,你就一定会听见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桂文亚写的《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文章。

  【设计理念:由聆听有声乐曲到无声的花开声音,与课文所描写的“无声声音”和“有声声音”内容密切联系,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心去聆听声音,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中,便于调动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聆听课文诵读——真情诵读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音标注出来。

  明确: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日常生活的响声。

  请学生谈读后感受和所描写的声音。

  【设计理念:字词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通过检查巩固引起学生的重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理解文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并谈读感受以便整体感知文章,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聆听学习收获——品读质疑

  合作探究

  (一)品读探究(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问题)

  1、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最喜欢的声音朗读出来(学生跳读、精读),并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绘这些有趣的声音。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描写读、品、思、议。并请欣赏同一种声音的同学站起来边朗读边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相互点评补充,充分感受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特色。最后明确描写声音的方法。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个性化品读,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采用“以读为本,品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优美意境中。】

  2、课文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听到更多更美的声音?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讨论后明确:用心听,用心想,学会“过滤”声音,只听“好听”且有益的声音,做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筛选信息,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课文主旨的过程中学会聆听,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质疑探究

  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自己还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并提出,师生合作解决。

  【设计理念: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设计目的意在鼓励学生质疑探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拓展延伸

  感悟生活

  1、声音游戏一:聆听厨房交响曲(多媒体课件播放)

  【设计理念:让学生聆听具体可感的厨房声音,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感受有声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听到的与感受到的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感知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又能使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声音游戏二:聆听自己的笑声

  学生阅读课文13——20段,了解作者给我们提供的几个声音游戏。选择课文最后一段为游戏材料,让学生齐读后明白其内涵。你对世界笑,世界就会对你笑,你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怎么看你。

  游戏过程: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的笑

  (在满堂的笑声中结束本节课)

  【设计理念:师生一起加入游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活起来,提高学生聆听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会乐观的面对生活,体验生活,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三年级上册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