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颜值担当 点赞 分享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精选17篇)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1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稿

  秦淮第二实验小学  张颖

  一、说教材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写水稻田的杂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险了。第二部分(3-5)写喷雾器大夫及时赶到帮助小稻秧收拾杂草。最后,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小稻秧脱险了。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2.在对课文语言文字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三、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景,读演感悟

  情境的创设意在中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读读、演演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二)小组合作,启迪智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各小组合作表演时,教师鼓励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共同完成表演任务。当然,合作是建立在主体参与的基础上的,它不是一种顺从,更不是一种依赖,而是一种成员之间的相互接纳,相互认同,相互启发和相互鼓励。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复习揭题

  ●教师请学生回忆课文,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大意,并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分段,板书段意。这一环节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读演感悟,品读课文

  1.学习1-2自然段:遇险

  2.学习3-5自然段:脱险

  ●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发挥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不断地创造新的自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体会杂草的“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小稻秧的柔弱无助,喷雾器大夫的正义凛然。

  (三)升华体验,综合实践

  ●这一环节给学生留下了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学生思维,同时在表演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角色的独特体验。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激烈  争吵  气势汹汹  不由分说  蛮不讲理  一拥而上

  脸色蜡黄  警觉  收拾     纷纷倒下 (指名读,齐读)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两大部分内容?(指名说)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后来又是怎样脱险的?板书:遇险、脱险)

  3、同学们,童话剧《小稻秧脱险记》来我们班招收小演员了,你们想参加吗?我们先来了解要求(课件出示):

  (1)了解课文内容和文中的每一个角色。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神态。

  二、朗读课文,相机理解

  (一)学习遇险部分

  1、小组合作读1-2自然段,一人读旁白,一人读小稻秧的话,其余同学读杂草的话。要求:(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你当导演来提醒小演员们表演时应注意哪些词语?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学生自读)

  2、交流:(1)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

  (2)小稻秧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3)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3、在感情朗读训练和小组表演中理解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二)学习脱险部分

  1、过渡:小稻秧这时真是太危险了,哪后来又是怎样脱险的呢?

  2、小组合作学习3到5小节,练习朗读课文。

  3、指一小组朗读课文,相互帮助,相互提高朗读水平。

  4、教师相机引导理解重点词句:

  (1)(课件出示):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说:“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警觉”:a、警觉是什么意思,你们理解吗?

  b、这个词语的意思很难说清楚,谁能把警觉的意思表演出来?(表演这节第1、第2句话)

  c、(课件出示):想一想,然后补充完成句子。

  a、一只老鼠从洞里探出脑袋 ,它警觉                          

  b、老母鸡领着孩子在草地上散步,突然对面来了一只猫,老母鸡警觉                                         

  (2)“收拾”:收拾是什么意思?如果不会,读读课文的最后两节后回答。你怎么懂得?

  (3)指导朗读有气无力说的话。理解省略号在这儿的作用,你能不能在杂草有气无力说的话中间再加上一个省略号,并读出语气来呢?(在“我们”后也可加省略号)杂草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不一会儿,杂草纷纷倒了下去。

  (4)“纷纷”:纷纷倒下理解了吗?(一个接一个地)请懂得的同学站起来,老师读课文,你们做动作。(如果学生一齐坐下,要纠正)

  7、小稻秧是怎样脱险的?

  三、复述课文,加进动作

  1、提出复述要求。

  谁能够不看书把这个童话故事讲出来呢?现在请同学们先准备一下。注意:(1)复述时要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讲出来,其它内容可以用自己的话说;(2)复述时可以适当加进自己的动作。

  2、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3、指名学生分节复述课文。

  四、表演实践,深入体会

  1、这篇童话故事生动有趣,非常适合进行课本剧表演,接下来请同学们组成六人一个小组,进行练习。一人读旁白,一人做小稻秧,一人做喷雾器大夫,其他的人做杂草,要注意,旁白尽量少一点。小组合作表演:

  (1)根据每个组员的特点,扮演适合的角色。

  (2)练习台词、对白和动作

  2、指名小组表演。

  五、拓展延伸

  在以后成长的路上,小稻秧们会一帆风顺吗?他们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又会怎样脱险呢?课后请大家想一想,编一个小故事《小稻秧再次脱险记》。

  附:板书设计:

  18、小稻秧脱险记

  遇险:蛮不讲理  当场病倒

  脱险:下个不停  纷纷倒下

  《小稻秧脱险记》教后反思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童话,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的危害,语言活泼生动,各个角色形象鲜明,充满了情趣。特别是有个性的角色对话,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素,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运用语言的兴趣。学习这样的一篇课文,要打破语文教学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使语文教学活起来,不仅抓住字词来扎扎实实学习,而且对角色的性格特点作出评价,最后引导学生来演一演,使教学中贯穿着丰富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学生接受学习为学生主动参与;变以教师的“指导”为主为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变以学生“听读”为主为学生积极思维为主;变师生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元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推敲,相互评价。

  二、以读为主,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采用多种形式,将练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收拾”和“警觉”两个词语的练习让学生学会了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使评价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2

  拿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随手翻看,不经意间翻到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词语教学实录片段,于永正老师通过和学生们一起表演课本片段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让我深受启发。

  我在词语教学时的通常做法是让学生先初读识记字词,再反复诵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当学生仍然不能准确理解词义时,就引导学生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理解,或者让他们用这个词造句。但这样的词语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要么用“气势汹汹”来解释“气势汹汹”,要么搬出《字词句》《词典》来硬生生念出词语的意思,常常一知半解。而于永正老师的这种词语教学,注重了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不仅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容易理解词语,而且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效果自然比生硬地“解释词语”好得多。

  我依葫芦画瓢:

  师:读到这里,“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的意思,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生笑)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

  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该干什么?

  生:他们应该上前抢营养。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3

  一、反思整体设计

  优点:

  1、学生质疑,走近文本。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遇险”时,我让学生先说自己上节课遇到的不懂的词,学生纷纷说出了“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蛮不讲理”等词,学生在提出疑问的过程中触摸了文本,与文本的距离近了。

  2、扮演解词,走进文本。

  用扮演角色表演的方式理解词语,解决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使学生真正进入了文本,用心体会课文,用身体表演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朗读,再造文本。

  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后,我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将学生置于朗读的情境中,朗读中,学生不仅感受了语言,感悟了文本,相信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小稻秧脱险记》。

  缺点:

  1、德育渗透,不够到位。

  德育目标中第二个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我觉得这一目标的实现较难,尽管自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但我觉得较空洞。

  二、反思教学过程

  优点:

  导入环节能较好地与第一课时衔接,适时激励学生又能引导学生较好地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精读环节问题设计较精炼,能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问题。顺学而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结环节检测题很好地与本课教学重点对应,课后作业设计模式也受学生欢迎。

  缺点:

  导入环节的激励语不一定对所有学生都有效。改进的方法我想需要自身素质的提高,如果能经常语出惊人,妙语连珠,我想学生定会喜欢你的语文课,因为那时你已是一位充满魅力的语文老师。

  精读环节有热闹的嫌疑,整个过程“动”的设计较多,有的学生可能因此当成看热闹而非真正的进入文本学习感悟。这就需要教师练就火眼金睛,及时发现问题,还需有教育机智,及时解决问题,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自己修炼自身。

  三、反思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的运用

  优点:

  1、另辟解词蹊径,感受词语意思。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词语的理解是重点。课文中有一词“警觉”,课前备课时我已注意到这一词语,并想: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呢?讲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苍白,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的年龄水平理解这一词语有一定的难度。反复斟酌后,我让学生表演“警觉的抬头”的动作,而且还设计了一个问题,采访表演者:“如果你是杂草,此时你警觉的抬头,内心是何想法或者是什么心情?”通过一演一说,让学生感受“警觉”的意思。

  2、丰富评价语言,及时有效评价。

  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之前我曾收集过课堂评价语,并运用到本课的教学中,也许雒老师从我的教学设计中很难发现这一策略,但我确实这么做了,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合理使用媒体,有效促进教学。

  我认为制作的课件有使用价值,并且出示的时机也较合适。

  缺点:

  1、评价语虽丰富了,但还缺少自己的风格,有待自己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媒体课件制作不够精美。自己的制作水平较低,有待提高。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4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课文有趣,学生很是喜欢。

  在教学本课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读读、评评、演演、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并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句子。在本文中人物的刻画不同,朗读的语气是不同的,如野蛮的杂草气势汹汹的话、喷雾器大夫洪亮的声音、有气无力的杂草的话语。在开展指名读、齐读、同桌之间练习朗读,让同学们在交流时进行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朗读的技巧。其次,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分四人一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再让学生推荐一两个小组代表上台表演。这样不但生动再现了课文描述的情节,还进一步地让朗读与适度表演结合到一起,进一步地深化了课文朗读的层次,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尤其是杂草的纷纷倒下和小稻秧获救后的喜悦心情学生都演得淋漓尽致。台下的观众更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就在这样轻松、愉快、自然的情境下又一次深入到文本。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5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2010年11月的一次片区教研活动中,我根据所任学科,设计、制作了《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参加了活动。因为是异地教学,我提前一节课走进教室与学生进行接触,想了解下学情,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在班主任组织好纪律后,我很亲切地做自我介绍。可能因为换了张新面孔,这些孩子很活跃,叽叽喳喳介绍自己与同桌,有几个积极点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保留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我只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不做过多的教学流程讲解,学生很认真地一遍又一遍地变换不同的方式朗读。

  很快,40分钟过去了,我带着学生去教研活动室做课。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开始上课了。课堂上,我用极具亲和力的课堂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从鼓励学生质疑,到课堂角色的扮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天真淳朴的原生态表演,不时引得听课教师的阵阵笑声。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设计让学生自己感悟出学科学、爱科学的重要性,但是我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一再强调“喷雾器大夫”的重要性,却忘记了真正的大夫应该是“喷雾器大夫”“肚子里”的除草剂,几个学生说了半天都没有说到这个点上,我有点着急了,就拿着喷雾器贴画,给学生讲解除草剂的作用,至此学生才明白是科学家发明了除草剂,进一步明白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道理。本该是一节比较完整的课,却因为自己在设计时的一点疏忽影响了整体的效果。

  课后,参与教研活动的几位老师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评价。区教研室的宋君青老师针对我课堂教学中的那个疏忽给出了中肯的建议,真是受益匪浅。教师一定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才能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一次教研活动,对于我的专业成长是一次促进。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这篇文章通过表演形式让学生理解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就谈谈我教这节课的优点:这节课我注重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开放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我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完成的。如“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的表演,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

  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一些有目的、有意识的内容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理解杂草对小稻秧的态度时,让一些学生朗读、表演,这样不仅让学生轻松而深刻地懂得了杂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态度、不同处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让学生理解词语“警觉”和读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时候,通过让学生站起来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一起讨论、表演、朗读,思维更活跃了,感受更真切,这样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同时我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

  设想都是美好的,但这节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间太多,后面用时间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

  2、在课堂上我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不能及时有效地对阅读表演做出准确的评价。

  3、让学生表演时太零散了,没有化零为整,应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表演,不注意文本前后的联贯性。

  总之,我将再接再励,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一、反思整体设计

  优点:

  1、学生质疑,走近文本。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遇险”时,我让学生先说自己上节课遇到的不懂的词,学生纷纷说出了“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蛮不讲理”等词,学生在提出疑问的过程中触摸了文本,与文本的距离近了。

  2、扮演解词,走进文本。

  用扮演角色表演的方式理解词语,解决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使学生真正进入了文本,用心体会课文,用身体表演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朗读,再造文本。

  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后,我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将学生置于朗读的情境中,朗读中,学生不仅感受了语言,感悟了文本,相信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小稻秧脱险记》。

  缺点:

  1、德育渗透,不够到位。

  德育目标中第二个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我觉得这一目标的实现较难,尽管自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但我觉得较空洞。

  二、反思教学过程

  优点:

  导入环节能较好地与第一课时衔接,适时激励学生又能引导学生较好地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精读环节问题设计较精炼,能从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问题。顺学而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结环节检测题很好地与本课教学重点对应,课后作业设计模式也受学生欢迎。

  缺点:

  导入环节的激励语不一定对所有学生都有效。改进的方法我想需要自身素质的提高,如果能经常语出惊人,妙语连珠,我想学生定会喜欢你的语文课,因为那时你已是一位充满魅力的语文老师。

  精读环节有热闹的嫌疑,整个过程“动”的设计较多,有的学生可能因此当成看热闹而非真正的进入文本学习感悟。这就需要教师练就火眼金睛,及时发现问题,还需有教育机智,及时解决问题,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自己修炼自身。

  三、反思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的运用

  优点:

  1、另辟解词蹊径,感受词语意思。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词语的理解是重点。课文中有一词“警觉”,课前备课时我已注意到这一词语,并想: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词语呢?讲解词语的意思,有些苍白,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的年龄水平理解这一词语有一定的难度。反复斟酌后,我让学生表演“警觉的抬头”的动作,而且还设计了一个问题,采访表演者:“如果你是杂草,此时你警觉的抬头,内心是何想法或者是什么心情?”通过一演一说,让学生感受“警觉”的意思。

  2、丰富评价语言,及时有效评价。

  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之前我曾收集过课堂评价语,并运用到本课的教学中,也许雒老师从我的教学设计中很难发现这一策略,但我确实这么做了,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合理使用媒体,有效促进教学。

  我认为制作的课件有使用价值,并且出示的时机也较合适。

  缺点:

  1、评价语虽丰富了,但还缺少自己的风格,有待自己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媒体课件制作不够精美。自己的制作水平较低,有待提高。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6

  拿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随手翻看,不经意间翻到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词语教学实录片段,于永正老师通过和学生们一起表演课本片段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让我深受启发。

  我在词语教学时的通常做法是让学生先初读识记字词,再反复诵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当学生仍然不能准确理解词义时,就引导学生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理解,或者让他们用这个词造句。但这样的词语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要么用“气势汹汹”来解释“气势汹汹”,要么搬出《字词句》《词典》来硬生生念出词语的意思,常常一知半解。而于永正老师的这种词语教学,注重了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不仅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容易理解词语,而且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效果自然比生硬地“解释词语”好得多。

  我依葫芦画瓢: 

  师:读到这里,“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的意思,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生笑)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

  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该干什么?

  生:他们应该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小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同学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是“不由分说”。(生笑)

  效果甚佳。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7

  这学期,我在课堂上探索了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有了一定的效果,将学习的自主权下放给学生,孩子们一下就“活”起来了。我在教学中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了自由选择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注重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以学定教。在学习词语时,对于能基本掌握字音的学生,他们能选择读一读词语;对于字音掌握较好的学生,他们能选择教读词语,全班在跟读时又对词语得以巩固;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照顾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又活跃了学习气氛,大家在主动地学习、互助中自然地掌握了本课词语,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可见,同一个教学内容,只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从孩子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这样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8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因此,课堂伊始,通过猜谜语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由谜语导入课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理解本课词语时,重在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与生活体验来理解。特别是“团团围住、气势汹汹、一拥而上、不由分说、蛮不讲理”等词语,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积极质疑,自由感悟,表达独特感受。好问者必定善学。首先让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文。因此,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遇险”和“脱险”,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懂词语,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真正感受课堂不是以老师为主体,他们不一定只有从老师那里才能获得想要的知识。

  当然,对这节课的不足我也深有体会:

  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太多,后面用时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

  2、通过表演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忽视对“激烈”一词的理解,同时没有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

  3、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没能让评价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润物细无声——由《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引发开去

  《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这是一则科普童话,讲了一群蛮不讲理的杂草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当场就病倒了,后来喷雾器大夫前来帮忙,使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几年前也曾教过这篇课文,那时也着实研究过一番,今天再来上这篇课文,难道照搬老路?还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呢?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注重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做人。

  文中有句话是这样写的: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师:如果你是这群杂草,你会怎么想呢?

  生: 喷雾器大夫,饶了我们吧,我们下次再也不欺负小稻秧了。

  师:你很有危险意识,将来无论做什么事,你都会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

  生:哎呀,都怪我们蛮不讲理,跟小稻秧抢营养,现在我们是罪有应得啊。

  师:你做事情,很会自我反省,将来领导一定会赏识你的。

  师:文中的人物角色,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生:(不假思索)我最喜欢喷雾器大夫,因为它乐于助人。

  师: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喷雾器大夫一样,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

  生:我最喜欢小稻秧,因为他们很可爱。

  师:帮助弱小者,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小结:生动有趣而又有启发性的课堂评价语不仅能够让语文课堂鲜活,充满张力,而且能够很好的点拨孩子的思维,启迪他们的心灵。

  二、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品格。

  课文大笔墨写了小稻秧与杂草、杂草与喷雾器的对话。处理这些内容,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比较浓,喜欢读这些文字,并且读得很有感情。我抓住时机,对人物品格进行了感悟。

  师:读了杂草和小稻秧的对话,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杂草?

  生:我觉得这群杂草很凶,把小稻秧团团围住,还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叫出来!”

  生: 我觉得这群杂草蛮不讲理,小稻秧不给他们营养,他们就去抢。

  生:我觉得这群杂草像强盗一样,很恐怖。

  ……

  师:你想对杂草说点什么?

  生:杂草,你们这么欺负小稻秧,肯定会遭到报应的。

  生:小稻秧是农民伯伯辛苦种植出来的,你们怎么可以跟他们抢营养呢?

  三、仿写童话故事,增添学习情趣。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写作形式,而且看过的故事也很多,自己提笔创作一篇童话故事,不是也很有趣吗?于是我把这个作业要求布置下去,没想到孩子们挺会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思考、让你大笑、让你回味。

  孩子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因势利导,我相信一颗颗小种子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不是吗?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反思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故事的主角是小稻秧、杂草、喷雾器大夫。 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应该也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小稻秧到底遇到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通过学文,了解除草剂、喷雾器能够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同时,也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单纯幼稚的,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当我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是生动而且富有童趣,相信学生会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如果单纯让孩子们去读课文再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那样做就显得很肤浅。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跟孩子一起去品读文字,深入文本中,跟小稻秧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入情入境,孩子们会不会学得更有兴致,感受更深刻,而课堂也会更加富有情趣。指导学生精读要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抓住关键词语来把握课文内容,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人物对话,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表现出来。细读文本,文中有很多的关键词语:“一群”、“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抢”、“有气无力”、“纷纷倒下”、“挺了挺身子”……写的栩栩如生。这些词语,如果单凭学生读,教师讲来理解就降低了理解文本和感受文本的程度。所以,我想一定要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所以,我按照文章的两部分内容来设计课的流程。第一部分:“遇险”。第二部分“脱险”。我想,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表演肯定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应该设计一个环节能够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情景,并能根据文本规范学生的表演,让他们很快就知道如何才能把握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表演的更好。于是就从:“招聘演员”开始。

  这一环节是在第一课时小组比赛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我选的是每一小组读的最好的学生。一是第一课时已经通过小组比赛给孩子们充分的练习朗读的机会;二是这一边读课文相当于范读,主要是把课文完整的成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尽量避免读的不流利。

  第一幕“遇险”,从招聘演员开始,首先出示招聘的条件:读懂课文;有声有色的读好对话;能熟练的记住台词并表达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想:怎样读好对话?那就是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来表达?那就是他能够过理解再来表达。在招聘演员的过程中,让不来应聘的孩子当评委,这样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参与进来,避免一部分学生失去兴趣。在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也是难理解的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来理解评价。但是在评价的过程中有几个词语是漏掉的,因为孩子们没发现,这是应该体现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这方面作为教室,我还要认真的反思。

  第二部分“脱险”我的实际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第一幕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希望孩子们能通过朗读,讲故事,或者其他的更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但是,孩子们选择的方式只有朗读和表演。这也与平时的语文课的引导有关系。既然课堂学生做主,那就尊重孩子们的选择。于是读读、议议、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学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评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达到对词语理解的目的。可以看出孩子很高的积极性,当演完第二幕的时候,一再要求把全文完整的表演一次,遗憾的是我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没有让孩子们进尽兴。后来想,应该让孩子们把全文呈现。这样才能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课堂的完整性就更能体现。

  最后,把学生带出文本,体会科普童话的含义。

  总结:首先必须准确的把握教材。其次,对学生的学情有所了解,抓住孩子的特点设计课的形式一定要引发孩子的兴趣。第三遵循自主有效的课堂。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课堂的自主有效。应该是尊重孩子们课堂的兴趣,而不是被自己的课堂设计所限制。遵循设计,超脱设计。真正的创造,自主、民主、科学的课堂。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9

  (一)师:接下来我们进行演一演活动,请同学们推选4名同学分别扮演小稻秧、杂草、喷雾器、作者。

  生:我选吴一琨演喷雾器。

  师:为什么?

  生:因为课本上说“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那么喷雾器得选个个子高的。

  师:呵,你会根据课文所说给同学们量身定角色了。

  生2:让当杂草,杂草要蛮不讲理。(该生平时有些霸道)

  生3:让女生演小稻秧。

  终于选定了四个主角,表演开始了,课堂上不时爆发出掌声和笑声。

  (二)演完之后评议:

  生:喷雾器演得很好,他的声音很响亮,可以说是声若洪钟,很有正义感。

  师:你很会用词,用你所积累的词语“声若洪钟”代替了课文中的“响亮”一词。

  生:老师,演得不对!不能只选4个人,杂草应该选很多,不然,怎么“团团围住、一拥而上?”

  师:你有一双慧眼,在用词中发现了表演的问题。

  生:小稻秧的“挺了挺身子”没表现出来!

  师:如果让你演,你会怎样演?(生挺立,扭动几下身躯做舞蹈状)为什么这样演?

  生:这里应该体现出小稻秧的高兴。

  评议后又进行了第二遍表演,杂草们的表演应该说很到位。那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很有敬业精神哟,演到纷纷倒下时,他们竟然真的都躺到了地上!

  (三)这遍刚结束,又有人质疑:

  生:不对!应该是“一棵杂草警觉”,这时不能所有的杂草都说话,一个演杂草的发言就行。

  生:是“纷纷倒下”,杂草怎么一下子都倒下去了?最好一个接一个地倒下去。

  只好进行了第三遍表演。各位主角们在吸取了大家评议的经验后,进行了惟妙惟肖地表演,小稻秧们在结尾时还用欢快轻松的小舞蹈来体现了自己的愉悦之情。表演终于在大家的掌声里结束。

  (四)结合刚才的情境体验,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此时,学生摇头晃脑,进入了阅读。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10

  《小稻秧脱险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我在教学时主要把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即历险和脱险。

  一、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在第一部分——历险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也是难理解的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采用了“读读、议议、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体会、再表演,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评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达到对词语理解的目的,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

  二、边读边演,让表演发挥促进作用。

  在第二部分——脱险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演,通过动作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如“警觉、一边……一边……、有气无力、纷纷”等,学生们一边表演,一边朗读课文,让他们在自己不断的体验中学习,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件乐事。

  三、方法指导,让技巧发挥引领作用。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有机渗透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一个是表演法,在整篇课文中都有运用。在教学“收拾”一词时,让学生读读下文,从而读懂它的意思,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法。又给学生重新创设语境辨析词意,得出不同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明白同一个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意也会有它的差异。更好地为学生能正确运用这一方法奠定基础。

  文中的“纷纷、激烈”两个词是需要造句练习的,我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联系生活,轻松完成造句练习。特别是“纷纷”一词,我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给学生做好充分的铺垫,造句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11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我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时,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些内容让学生动起来。比如在理解杂草对小稻秧的态度时,我让一些学生上来表演,其余学生做导演,这不仅让学生轻松而深刻的懂得了杂草和小稻秧的不同态度、不同处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表演能力。在让学生理解词语“警觉”和读懂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通过了示范表演、会的站起来表演、同桌互演、上台表演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讨论、表演、朗读,思维更活跃了,感受更真切,学习效果当然更好了。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者巧妙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只要“意会”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在教学词语时,常常将“教参”或词典上的解释一字不漏地抄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以便在考试时不丢分。这样做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实际效果也不好。强调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只有教师导得得法,学生才能悟得真切。

  上完这堂课,我的最深感受是学生会读书,喜欢读书,关键在于引导。首先让孩子们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去读文,探究性的阅读。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情绪,在读、说、演、评等方法,加深内心感受和体验,培养语感。在表演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感情投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12

  今天,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小稻秧脱险记》。这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一、积极质疑,自由感悟,表达独特感受。

  在教学时,我将本课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1、整体感知;2、读通;3、读好。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带着问题读书,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读书、表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理解词语,这些都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学生画出的不明白的地方,使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难点,也的确是本课需要理解的重点,这些词语与理解课文密切相关。在教学时,我没有单方面的向学生灌输词语的意思,也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字典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表演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他们都通过生动表演,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这些词语,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了出来。

  二、以读为主,读演结合,让评价发挥指导作用。

  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仍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的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这样“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的过程中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采用多种形式,将练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本课中,“激烈”和“纷纷”是要求造句的两个词语。我将造句练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学生都从生活中找到了合适用这些词语的场景,轻松的完成了造句练习。

  设想都是美好的,在这节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使评价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13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张扬个性、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审美情趣;看样让我们的第一范文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下面是执教科学童话《小稻秧脱险记》的片段及反思。

  片段: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童话中的三个主要角色:杂草、小稻秧、喷雾器大夫,现在,我们做个民意调查:这三个角色,你最喜欢谁?为什么?(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选择,大都说不喜欢杂草。)

  师:我就是杂草。(戴杂草头饰)。看了这个调查,我心里很不服气,居然有这么多人不喜欢我?哼!你们凭什么不喜欢我?(学生笑)

  生:你对小稻秧太凶了,你还抢小稻秧的营养。

  师:我怎么不觉得啊?我怎么抢他们的营养了啊?你们没有充足的理由是说服不了我的。想要说服我吗?建议你们认真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内容。

  生自读课文。

  师:找到办法了吗?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说服我:可以和好朋友通过生动的朗读来让我明白我做错了什么;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把这两段的情景表演出来说服我;也可以直接和我辩论,说清不喜欢我的原因。先准备一下吧。(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好朋友一起准备朗读、表演、辩论。)

  学生朗读、交流、表演,师生共同评议,并相机朗读课文中描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语句,在表演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的意思。

  师:听了你们生动地朗读,看了你们精彩地表演,我终于明白了:杂草这样欺负人,简直就是强盗,怪不得大家都不喜欢它!我被你们说服了,老师再也不愿做霸道的杂草了(摘去头饰)。那么,在气势汹汹的杂草欺负下,小稻秧怎么了?

  生: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师:多可怜的小稻秧啊!谁来救救它?谁来救救它?

  生(纷纷举手):我来救它!我来救它!

  师:啊,原来是喷雾器大夫来了。(给学生戴上头饰)你为什么要救小稻秧啊?说说理由。

  生:小稻秧受杂草的欺负,太可怜了;杂草这样欺负小稻秧,太坏了,我要惩罚它!

  师:太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喷雾器大夫是怎样的人?

  生:他很勇敢!他是个助人为乐的人!他看到别人受欺负,就打抱不平。

  师:喷雾器大夫,大家都夸奖你呢!我也很敬佩你,因为我觉得你是个勇敢正义的英雄!同学们,像这样的英雄事迹,我们要大加宣传,让大家都来学习。我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宣传员。为了更好地宣传,我建议大家先好好地学习课文的第3~5自然段,再和同学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准备,好吗?

  (学生各自朗读后,自由组合准备,之后交流、复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相机有感情朗读喷雾器大夫和杂草的话。)

  师:你们的宣传太好了,我要给你们“优秀★★★”!(生热烈鼓掌。)你们都是传播快乐的小天使!愿意把快乐带给其他人吗?那就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喜欢的人听,好吗?

  生:(生开心地笑)愿意!好。

  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谓激发兴趣,在心理学上指的是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当好“导演”,为学生搭设“表演”的舞台,诱发学生“入境”,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了两个学习情境:①尝试说服杂草;②做个出色的宣传员。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尝试,全新的挑战,全新的体验。这两个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尝试的欲望,所以,学生学习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学生自己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所以一下子就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了。

  中低年级的学生最爱游戏性的学习方式,活动化、交际化的课堂学习是最适合他们的了。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讨论、表演、朗读,思维更活跃了,感受更真切,学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做喜欢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做。在快乐的情绪中,学习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了。

  2.自主学习,尊重个性体验。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节课上,我创设学习情境后,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时间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学生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和同学一起研究、讨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可以说,可以读,可以演,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向信息交流的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探讨、争论、交流,学生蕴藏的智慧得到充分的挖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真情流露”中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的学习是轻松快乐的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所以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还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3.体验成功,强化学习积极性。有人曾这样说过:一个人之所以很愿意从事某一方面的事情,往往与其成功的经历有关。儿童做某一件事,获得成功,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儿童就越来越积极地投入到这方面的事情中,从而其能力发展得越来越快。这节课上学生获得了两次成功的体验:成功地说服了教师(即“杂草”),成功地获得了教师的赞扬。这样的成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就会更加乐意勤奋地学习。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在他们眼里,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读和写,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新的探索,新的考验,更是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的美好经历,毫无疑问,这样的经历是学生难忘的,是快乐的,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不断进取精神。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就是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的过程,应该就是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应该就是学生享受学习成功带来快乐的过程,因而我们的第一范文应该就是一个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14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在理解课题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记”是什么意思?本以为孩子们会说不出,可料不到孩子们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说这个“记”就是“记下来”的意思,我们还知道有《木偶奇遇记》、《西游记》、《吹牛大王历险记》、《昆虫记》……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以演促读,采用“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这种读演结合的方法,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相互评价,说出表演的感受,从中体会、感悟,在“读、演、评、再读”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表演到位了,课文内容和关键词语也自然都理解了。个人觉得用这种方式理解效果比较好,也不需要再去理性地解释了!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15

  在这次评教评学中我讲了《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讲完课后,结合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和各位老师的意见,我对教学进行了认真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一面是: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教者巧妙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只要“意会”一下就行,不一定要“言传”。基于此我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解释什么叫“有气无力”时,尽量让学生往生活方面寻找,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有的学生说到了体育课长跑后累极了的样子,这个就比较形象了。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自己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我在教学中做到了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我改变了以往的“你真棒,你真行!”。而尽量评学生的情感方面。如:“听了你的发言,我仿佛已经看到可恶的杂草就站在面前了。”这样在整节课上学生总是那么兴奋。

  当然,对这节课的不足我也深有体会:

  1、时间把握不当,前面用时太多,后面用时太少,前松后紧,以致于后面的内容急匆匆的赶了下来。

  2、插图没有很好的利用,图片与文本应融合在一起,但却被我孤立的割开了。

  3、导学案使用不够灵活,应注意与文本前后的联贯性。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16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很适合儿童阅读和欣赏.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进入三年级阶段,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参与度也与日俱增.具体体现在朗读训练中,以前总是由学生读,教师加以点评.现在学生在正确把握与理解课文的前提下,对于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自己的体会.我将这篇文章看作是增加学生自信心,提高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励学生自我欣赏,并自我改进的一个好机会.

  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组内自行决定分工.基本上由三个角色(小稻秧,杂查,喷雾剂大夫)一个旁白组成.而且每人的"工作量"也基本均衡.不会在小组合作中出现"无所事事"或是"包打天下"的人出现.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每个人都尽力想把自己的角色演好,真正把时间都用到了读书中去,不像以往那样往往在分工或一些琐事上花费很多时间,而真正用来读书的却只有一小部分.

  在大组交流过程中,由于有了充分准备,而且每个小组成员在读时也已经互相提过意见,所以当在全班范围交流时,基本上起来表演的学生水平都比以往个人独立发言时高.在此基础上,我先要求同学说说他们的切身感受,可以是围绕说说自己觉得成功的地方,也可以说说自己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是评论他人的,要求说一条缺点之前必须先说一条优点.这样就有效地组织他们仔细倾听,实事求是地分析,并且取长补短的作风.

  总的来说,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活泼,真实"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发言水平,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由此可以带来一系列的"副产品".如陈怡雯在日记中说道"听卢云清嗓子变调是一种享受,是那么有趣而又夸张,却又把'喷雾剂大夫'给演活了.还组织意犹未尽的同学写了一篇童话"续集"——《小稻秧再次历险》来写写小稻秧后来在生长过程中再次遇到的危险和困难,让学生模仿与积累语言,其中不乏佳作.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篇17

  《小稻秧脱险记》这篇充满童趣的科普童话,以它生动的语言,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同样也吸引着我。整篇课文充满童趣,将科学常识寓于童话故事中。有趣的情节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小稻秧、杂草、和喷雾器大夫。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遇险”、“脱险”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写水稻田的杂草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险了。第二部分(3-5)写喷雾器大夫及时赶到帮助小稻秧收拾杂草。最后,杂草纷纷倒了下去,小稻秧脱险了。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这学期,我执教了这一课,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的感受颇深,现将有关片段与反思记录如下。我摈弃了烦琐分析的套路,在“强化诵读,注重感悟”方面做了一些大胆探索。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现将教学实录与反思记录如下。               教学实录

  一、直接导入

  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认识了三个人物,是谁呢?同时我们还知道了是杂草让小稻秧遇上了危险,是喷雾器大夫帮助小稻秧脱离危险。

  板书:遇险、脱险

  2.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小稻秧脱险记。

  过渡:杂草和小稻秧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精读1、2自然段。

  朗读课文1、2自然段,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写到老师发给你们的纸张上。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一定要动笔画。看看谁读得最认真,声音最响亮。好,赶紧开始读吧!

  1.读1、2自然段,划写不理解的字词。

  2.黏贴不理解的词语。

  3.课件展示(齐读词语)

  师述:每个词读两遍,打横的读。

  这些词,有的需要老师帮助,有的自己读课文就可以理解了。请大家认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些词语。

  4.读完课文,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生:我明白了“气势汹汹”的意思,它是形容讲话的声音很大,态度很坏。

  师评:你真不简单,不用老师教,自己通过读课文就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有谁读懂了哪些词语?

  生:我明白了“蛮不讲理”的意思,它是形容不讲道理,很野蛮。

  师评:你说得真不错。看来,同学们能通过自己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真好,现在老师希望大家找同桌读书,看看划出的词语是不是又明白了一些,读时尽量做到正确,流利。如果能有感情就更好了!开始读吧!

  4.再读2自然段

  师:通过找同桌读书,我们划出的词语是不是有明白了许多。

  生:“一拥而上”指一下子围上去,并且朝一个目标攻击。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

  生:“不由分说”指不让人辩解,解释。

  师:你读得很投入。

  生:“激烈”是指争吵的声音很大声,很剧烈。

  师:那请你用“激烈”说一句话。

  生:他们在激烈的争吵着那本书是谁的?

  师:你说得真好,老师就喜欢你这样用于积极发言的同学。“激烈”这个词还可以用来形容战场上的战斗,谁再来说一句?

  生:在解放战争时,国名党和共产党之间展开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师:开来同学们是理解了这些词语,对词语的理解我们不仅可以求助于有字词典,读课文还可以通过身边的无字词典。今天,我们就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那就是表演。

  5.表演读1、2自然段

  请都读懂的同学举手,没有懂的同学请看我们的表演!请你们当好小评委,看看哪位小评委最合适,最优秀。

  师问:稻田里杂草多吗?

  生:多。

  师述:对,稻田里是一群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应该怎么办?

  小稻秧:你们要干什么?

  杂草: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停,杂草说这句话时,语气应该怎样?

  生:嚷道,气势汹汹,声音要大要很凶,要瞪起眼睛,要双手叉腰。

  师:对,这样就更像一颗气势汹汹的杂草了,杂草们,再演一遍。

  杂草:快把营养交出来。

  小稻秧:我们刚搬到稻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师述:好弱小的小稻秧,这时杂草应该干什么啊?

  生:他们应该上前抢营养。

  师:应该怎么抢?

  生:一拥而上,拼命地抢。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抢。

  师述:请脸色蜡黄,垂头丧气的小稻秧们先休息下,请杂草们先站成一排,小评委们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小稻秧的脸色蜡黄,当场病倒表演的不够好,要表演出当时他们的疲惫,倒下去的感觉。

  师:你观察的真认真。

  生:小稻秧要读出他的娇气。

  师:那你试着来读读小稻秧的娇气。

  生:我们刚搬到稻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师:这些评委都当得不错,都是合格、优秀的评委。请小稻秧先下去休息。我们再来看刚才杂草们厉害不厉害?凶不凶?(这就叫“气势汹汹”)杂草们野蛮不野蛮?讲理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说话了吗?(没有)对,没有,这就叫(不由分说)。这群杂草主要是为了抢小稻秧的什么?(板书:抢营养)。

  6.理解了这些词语,我相信你们更能读好1、2自然段。同学们可不要错过这个机会,你可以站起来一边读一边表演,请大家把书放下,人坐直,看看谁腰挺得最直。

  师:你们表演得很精彩,也读得很有感情,杂草与小稻秧动口又动手。这样的争吵可真是激烈啊!

  三、精读3、4、5自然段

  过渡:小稻秧此时真是太危险了。突然,小稻秧的救星喷雾器大夫来了。他是怎样帮助小稻秧脱离危险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动画。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的呢?请(课件)

  1.大家默读第三小节,要求读好后,与同桌交流一下,该怎样读好它们的对话。注意体会人物对话提示语中的某些词语。读出相应的语气来。看谁读得最认真,最喜欢思考问题。

  2.师述:同学们肯定有许多学习体会,谁来说说该怎样读好杂草的话?想好的同学可以举手。

  生:要用奇怪的语气来读。

  师:那请你用“奇怪”的语气来读读这两句话。(课件展示)

  生读: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下雨呢?

  杂草问:“你是谁?”

  师述:对,这是一棵警觉地杂草。

  3.“警觉”是什么意思?

  生:“警觉”就是灵敏的意思。

  生:“警觉”就是有防备心理,警惕的意思。课文中就是指杂草感觉到不对劲,然后抬头看看(表演出动作)。

  师:对,看来这位同学不仅会查有字词典,还会了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4.师:那我们一齐带着“奇怪”的语气来读读杂草说的话。

  5.那怎样读好喷雾器大夫的话呢?

  生:读喷雾器大夫的话要大声、响亮。

  师:那你来读读喷雾器大夫的这两句话。

  生读: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课件)

  师:你真是位勇敢的喷雾器大夫,请问你是用什么来收拾杂草的呢?(板书:除草剂)

  喷雾器大夫是充满正义感的,所以读得时候要声音响亮,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来齐读喷雾器大夫所说的两句话。

  6.齐读喷雾器大夫的话。

  7.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一起来表演读第3自然段,女生读杂草的话,男生读喷雾器大夫的话,旁白部分大家一起读(课件展示第3自然段)

  8.师述:被喷雾器大夫收拾的杂草会怎样呢?请你们发挥想象来说说。(看课件)

  (有的已经倒到田地上去死了,有的还有一些力气,在风中摇摆,看来你的抵抗能力很强,请喷雾器大夫再喷洒写除草剂)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有气无力)

  9.理解词语一定要联系课文来理解,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课件展示)

  生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有完,在喷洒两遍你都不会完。谁来说说应该如何读好这句话?都没了?

  生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评:老师感觉听到了你的喘气声,谁再来读这句话?

  生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就像看到了这些杂草的有气无力。

  10.齐读这两句话

  师述:声音很低,听到了喘气声,总算完了,看来我们的除草剂还挺管用的。

  11.请大家坐好,看哪个同学腰挺得直。“纷纷”是什么意思?明白吗?(一个接一个)

  什么时候用出现“纷纷”的场面,请谁用“纷纷”来说一句话?(考试结束时,同学们交考卷。上课举手发言时。搞捐款活动时。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请全体同学起立,现在老师来读这句话,同学们来表演,“纷纷”这个词,记住是一个接一个。

  12.师读,学生表演。

  13.师述:通过刚才的表演,这些词都懂了,现在再读,就会读得更好。下面我们找一个读书最好的同学来读杂草的话,其他同学读旁白部分。(课件展示)

  记住旁白读得好也会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你们的任务也很重,一定要认真读。

  14.齐读第4自然段。

  15.杂草被喷雾器大夫收拾光了,小稻秧们高兴吗?(高兴)

  看!多神气!多高兴。营养了,小稻秧脱险了,你们高兴吗?(高兴)让我们一齐带着高兴地心情读第5自然段。(课件展示)

  16.想想,这时高兴的小稻秧会说些什么呢?

  师评: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精彩。

  他应该真正感谢的是谁呢?(是除草剂。是喷雾器大夫。)

  还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吗?(是科学)为什么?是科学研发创造了这些农业化学用品。

  四、总结全文

  从表面来看,是除草剂消灭了杂草,其实战胜杂草的是科学的力量。所以我们每位同学从小都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通过科学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五、作业设计

  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如果碰到农业方面的知识,可要多查查资料。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为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在有兴趣时会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奋,使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营养,并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都调动起来,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并且由于兴趣具有指向性、情感性和动作性,能够引起高度的注意,激起饱满的热情,产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所以对其他非智力活动也具有积极影响。这种实验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所谓激发兴趣,在心理学上指的是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当好导演,为学生搭设“表演”的舞台,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因而在本课中我努力创设了两个学习的情景:1、尝试说服杂草;2、做个出色的宣传员。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尝试,全新的挑战,全新的体验。从没做过的事情学生就爱去试试。这两个情景的创设使他们产生尝试的欲望,所以,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了。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也是难理解的词“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等,采用了“读读、议议、演演、评评、再读读”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体会、再表演,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然后在评的过程中借助情境去启发学生,达到对词语理解的目的,最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文中的“纷纷、激烈”两个词是需要造句练习的,我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联系生活,轻松完成造句练习。特别是“纷纷”一词,我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给学生做好充分的铺垫,造句练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交流朗读、表演情况,师生共同评议,并相机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中描写小稻秧和杂草的语句,在表演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的意思。在本课的学习中,他们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讨论、表演、朗读,思维更活跃了,感受更真切,学习效果当然更好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稻秧脱险记》说课、教案及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