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困爱之城 点赞 分享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微信扫码分享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精选12篇)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听《花瓣飘香》有感

  王丽华             

  本周四听了王松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听了这节课,我觉得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     三读课题,升华主题

  上课伊始,王老师就让学生齐读课题两遍,然后问学生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学生答道:“是从月季花的花瓣上发出来的。”随后引入教学。这是第一次读课题,学生只能从字面上理解课题的意思。而第二次读题是在学习了课文的3-10自然段以后,此时学生已理解小女孩捧着的不仅仅是一片花瓣,而是对妈妈的一片关爱,一片孝心,在此基础上再读课题,学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体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在学完全文以后,王老师娓娓道来:“虽然我们手中无花,但我们每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对父母的一片孝心,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两遍课题。”每位学生都满含深情地念道:花瓣飘香。至此,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由起初的“片片月季花瓣的香味”到感悟到小女孩对妈妈的一片孝心,再从小女孩的行动中受到心灵的启迪——自己也要向小女孩一样对父母怀有一片孝心,使课文的主题得到了提炼与升华。

  二、     注重写作训练

  在学完课文以后,教师结合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第二天“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花,一盆送给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当“我”把花交给小女孩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而当“我”把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时,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下来。我们知道大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远远强于书面表达能力,而王老师正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说到写,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但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就这节课有一点我想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在学习3-10自然段时,我们是否可以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语言、动作、表情)。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我相信学生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会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会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会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在此基础上再来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2

  《花瓣飘香》这课没有明确说出“我”是什么性别,这篇课文的下面也没有注明这篇文章是谁所写,但反复阅读,让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个男性的决定,也许我的判断是个错误,但我很想用这种错误来教,因为这样能够让顽童变得细腻,特别是让班级中那些调皮的孩子变得细腻。李大钊曾经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即让自己的女儿有点野性,并且还专门撰写文章让男孩子有点柔性,因为这样男孩子、女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创造力的,虽然这个小女孩没有表现出野性,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却展现给我们的应该是这个小女孩的创造力,因为她的做法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这篇文章可以说分为三个非常明显的层次(这不是引导学生分段或者分层):一是“我”的发现;二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三是“我”的感悟。当然核心层次就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

  “我”与“小女孩”的对话,对于女学生来说,她们读读就会受到感动,而对于那些男孩子,还有一些调皮的女孩子来说,这种感动可能会有,但很难保持。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男同学及班级特别调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对话,真正的对话,促使他们有着柔的世界。读“为什么只摘花瓣?”是轻轻,柔柔的;读“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着头、不好意思,是低声的,也是柔的,轻轻的;读“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是低声中带有着女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她尝试摘花是轻轻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的感觉,也是柔柔之中的体会,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轻轻的、美美的,妈妈高兴是微微的;读“你爸爸呢?”是轻柔中的一次感动,是继续对话的细声询问;读“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闪动的泪花,是静静的……我个人想,老师如此艺术的引导感悟,一定能够让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关心的小朋友,在轻柔之中,在静悄之中,流下那感动的泪水,以像“我”一样买上两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价值的一盆是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也能够高兴。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

  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

  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

  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三: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4

  镇江市李家大山小学 ——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花瓣飘香》教学片断及评析

  镇江市李家大山小学 孙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应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进行思想、情感的启迪与感染。在品读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使情感升华,从而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如《花瓣飘香》教学片断:

  师:出示填空: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花瓣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谁填的答案多。(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生(1):这是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从“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看出。

  生(2):这是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从“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看出。

  生(3):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从“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看出。

  生(4):这是一片飘着淡淡花香的花瓣。从“闻起来有淡淡的花香。”以及课题看出。

  师:自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结合刚才的填空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生答略)

  生练说基础上师小结: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服。把鼻子凑上去,深深吸一口,那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晨,花瓣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

  师:(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那小女孩捧着花瓣跑到哪去了呢?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这是一个懂事的女孩。

  师: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1):从“小心”、“捧”、“飞快”感受到了这个小女孩的懂事。

  生(2):“小心”说明小女孩怕摘坏花瓣,妈妈就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3):“捧”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妈妈也看不到好看的花瓣了。

  生(4):“飞快”说明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看到红艳艳的花瓣,摸到像绒布一样的花瓣,闻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让妈妈高兴。

  师:看来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这代表着小女孩的一颗孝心。那现在再来看填空: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

  生(1):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心的花瓣。

  生(2):这是一片表达小女孩对妈妈关心爱护的花瓣。

  师:这是一片与众不同的花瓣,包含着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分层练习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教师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练习,以达到深入探究,加深理解的目的。笔者将这种训练方式巧妙地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分层阅读”,就是教师在深入研究文本,开发文本的基础上,从不同层面挖掘文本中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并加以“提炼”。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之后,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教师用“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这一填空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从语言文字训练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理解了花瓣特点,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只是停留在“部分”上。引导学生通过连贯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花瓣的“形、神”特点,就将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着引导学生抓住“小心”、“捧着”、“飞快”等关键词,品悟小女孩一颗了不起的孝心,在此基础上,再次从理性的高度完成“这是一片_____的花瓣。”填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上了新的台阶,情感得到了升华。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识字读文,是孩童接触知识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孩子首次碰到的难题-----事物由形象忽而转变成了符号概念。而读正是这种“转变”所必不可少的第一程序。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诵读了课文,感受到了花瓣的香美,接着让学生在反复品读第二自然段,深刻体会了小女孩的“孝心”,品悟到了生命真谛!

  (此文章XX年获镇江市第三届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三等奖)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5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 不知所措 惶恐 懂事 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 清晨 惶恐 红艳艳 阳台 花丛 懂事 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 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比较句子:

  "摘花瓣做什么呀?摘花瓣做什么?"

  6、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8、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自然段提问:

  "我"为什么要买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到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作业

  1、朗读全文。

  2、抄写词语。

  板书:

  花瓣飘香

  开花   摘花瓣    送花         买花(“我”)         

  敬重父母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6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 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花瓣飘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

  (师: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瓣”是左中右结构,中间的“瓜”写得要窄点,这样字才不会像个“大胖子”;“飘”的右边是“风”,有“风”花香才能飘得远。)

  师:课前预习了吗?(预习了)喜欢这篇课文吗?(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篇课文,看,老师还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呢!(课件出示画面,月季花的底纹和淡淡的音乐)。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师:听了这首小诗,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师:一片花瓣代表了小女孩的一颗心。(板书:一片花瓣一颗 的心)(手指横线)这道横线邓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填写。你们准备怎么办呢?(读书)真好!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板书)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2—10节,你能不能从文章中读出一颗心来。好!下面请小朋友们边想这个问题,边读书,可以轻声读课文,可以默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你想到的就记在书上。比一比,谁想得多,想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写体会。

  师:读好了吗?已经读好的小朋友,再去读一读,相信你会想得更多,没有读好的小朋友可要抓紧时间哦!

  生:再读书、再写体会。

  (斜体部分,根据上课时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学生说——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扣词扣句,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加深体会,近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一:

  (出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些作者都没有直接写出来,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课件红色显示)

  师: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去琢磨(板书)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把隐藏在它们后面的感情体会出来。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能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爱花呢?

  (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红色显示“舍不得”。)

  指导二:

  (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相机红色显示)

  师:(指2—3名学生说后)小朋友们很会读书,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读出了小女孩有一颗让妈妈高兴的心。

  师: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当小女孩双手捧着花瓣轻轻送给妈妈手中时,那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小女孩的妈妈可能会怎样呢?(指名交流)

  师:也许妈妈此时什么都不说,就是望着小女孩,望着那一片花瓣,抿着嘴不停地微笑,能看到妈妈的微笑,对于小女孩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来,把这种幸福的感觉通过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齐读)

  师: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感人的场面。听了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卡片: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再次出示第2节)小朋友们再读读第2节,再去琢磨琢磨这些关键词,你有什么新的体会。

  指名交流。

  指导二: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师:(出示一组爸爸在南沙站岗保卫祖国的图片)南沙在祖国的最南端,离这儿很远很远。爸爸远离自己的亲人,在祖国的南沙当解放军,日夜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爸爸身在南沙,但心中最牵挂的是妻子和女儿,最牵挂的是妻子的病情。

  师:所以,他常常来信叫女儿要听——不要——

  师:(红色标出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此时此刻,女儿有多少心里话想对爸爸说呀。如果是你,你会对远在南沙的爸爸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师: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再次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读好。

  师:是啊!真是个懂事的小女孩!从我和小女孩的对话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感情来?每句话都要很好地感受。(板书:一段对话一片情)

  学生自由读,指名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轻轻”和比较“摘花瓣做什么呀?” 与“摘花瓣做什么?”的差别,近而体会出我对小女孩怜爱。)(板书:怜爱)

  师:好一段感人至深的对话,从对话中我们体会到小女孩有一颗爱花的心,一颗让妈妈开心的心,一颗让爸爸放心的心,感受到“我”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来,自己去练一练我和小女孩的对话。(自由读——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师:这是一片美丽的小花瓣,幸福的小花瓣,它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引读: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师:一盆送给了小女孩,你能理解吗?(借此表达对小女孩妈妈的问候)

  师:另一盆送给妈妈,你又能理解吗?

  师: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课题,对“飘香”你有了新的理解吗?还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香味吗?

  指名说。(是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就像是花瓣散发的香味一样,感染了“我”。)

  师:读懂了作者的心思,读懂了这天底下最纯真、最动人的爱,就把它深深地藏在心中,来,把这份情感、这份体会用你们深情的朗读飘洒向人间。(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一片小小的花瓣,满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文章学完了,但我们要将这飘香的花瓣永远留在心中。(下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感悟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体会她真挚、纯朴的亲情。

  3、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文字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积淀情感,唤醒孩子们对父母的爱。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7

  背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步步深入,各校都加强了对各学科的专题研究。我们学校本次语文专题研究的主题围绕 “落实‘三主’、倡导‘三自’、构建有效课堂”展开。我作为新教师,上了一节《花瓣飘香》的研究课。本课是一篇反映女儿对母亲真挚情感的文章,想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文字中流淌的情感,必须要一步步把他们带入情景中。于是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情感最终释放出来。

  教学过程: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小姑娘,她是怎样摘花瓣的,你们还记得吗?

  生:她俯下身子,轻轻地摘了一片花瓣,捧在手中飞快地跑走了。

  师:从小姑娘摘花瓣的动作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她很爱花。

  师:小女孩这么爱花,可是她为什么又要摘花瓣呢?这是作者疑惑的事情,于是作者几天后,和小女孩进行了交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10小节。读完后,请你试着用原文中的话告诉老师,她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生: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呢?请你自由读课文,并用笔做上记号。

  交流:

  (1)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生:小女孩认为月季花开得红艳艳的,十分美丽,不能把它全摘了。

  生:小女孩看到月季花像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并且散发着阵阵清香,她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它。

  生:小女孩知道摘别人种的花是不对的。

  师:是啊,她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所以当被我叫住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她会很害怕。

  生:她担心我会责怪她。

  师:是啊,你们说得真好。难怪我认为……

  生齐读: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生:小女孩把花瓣送给妈妈,是为了让病中的妈妈高兴。

  生:当妈妈摸着花瓣,闻着花瓣散发的的清香时,妈妈会高兴,可能会忘记病痛。

  师: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

  生:谢谢你,孩子。我感受到了你的一片孝心。

  生:孩子,你真孝顺啊!

  师:原来,小女孩摘花是为了安慰妈妈,让妈妈高兴,怪不得,我要说……

  生齐读:真是个懂事的还孩子。

  (3)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生:小女孩代替远在南沙的爸爸照顾自己的妈妈。

  生:小女孩很听话,爸爸叫他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就想尽一切办法让妈妈高兴。

  师:从“泪花”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她很想念自己的爸爸。

  生:她为自己能照顾好自己的妈妈而高兴。

  生:她可能也为了自己能按照爸爸的话去做,而且做得很好,感到有点激动。

  师:听到这里,我不禁说道

  生齐读: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8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反思整个教学,因为我注重了情感在此文中的渗透,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所以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很多人重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所以常听人说,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但这“教学的一开始”是从何开始,是一堂课的开始吗?

  在此次教学之前,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去逛逛花店,闻闻花香。教学当天的到校后,我把自己准备好的几朵美丽的玫瑰花放在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杯摆放在了讲台上,只觉得教室顿时因这花的存在有了生气。课前,我早早进教室,站在讲台旁摆弄那几朵花,立刻有许多学生围拢来,“老师,这花真美!”“那我以后经常带花来放在教室里,好不好?”“好的,好的!”“老师,这花香不香?”“你闻闻看呢?”学生立刻你挤我,我挤你地凑了上去,小心翼翼地闻着。“香的!”“很淡的。”……不知不觉铃声响起,孩子们还沉浸在花的幽香之中,满心装满了对它的喜爱。此时揭示课题,进入文章中的学习,可谓是水到渠成。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高尔基也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可见只有品味语言才能真正地揣摩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进行生命的对话。虽然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实践,但学生的自主阅读往往浮在文字表面,如果缺乏教师的引领,以及相互间不同阅读体验的启示,这种浅尝辄止的读书很难进入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阅读文本后,就应该开始设置一个提升阅读水准的环节。

  我请学生自导自演,巧妙地使孩子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兴趣盎然地读书、表达,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以“与小女孩相比自己对妈妈怎么样?”的话题展开去,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谈说之间,逐渐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感受到了母爱的魅力,从而感悟到:爱自己的妈妈不是挂在口头上的空话,而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女孩那样,为妈妈做点什么。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母亲之间的距离,把母爱的种子深深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生动的亲情教育在语文的课堂上活跃。

  《花瓣飘香》(磨课)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选取了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了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抓住体现本文中心的句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在教学设计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悟《懂事》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充分朗读对话的基础上,抓住本文的主题“懂事”画出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学生通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以朗读感受美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读代讲的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中流泪,体会小女孩的真挚淳朴的亲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三.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教学这课时,我注意寻找读写结合点,让学生进行拓展性的练笔。这一课的结尾,写到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去集市买了两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自己母亲的阳台上,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作者送给小女孩花的时候,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当他母亲在阳台上看到了儿子送给她的花,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让学生写想象练笔,并学会运用课文中对话的形式,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怀,深深地感受到人间亲情!学生对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课文的内涵有了新的更为丰富的感悟。在描述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个性思维相互碰撞,个性感悟,个性情感自由放飞,并引发生成出很多有意义的东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题《花瓣飘香》的内涵——这不仅仅是花瓣本身飘出的香味,而是小女孩的美德就像那芬芳的月季花香,漫天飘洒,小女孩的一颗爱心就如同迷人的月季花香,四处传播,感染了我,更会感染更多更多的人。

  这课上完之后,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的日记中有记载自己在家帮父母拖地板的,为辛劳的妈妈做饭做菜的,为妈妈说笑话逗妈妈开心的,还有自觉完成作业不让妈妈操心的......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9

  今天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了,我特意买了几朵玫瑰花,带到学校里。(本来是希望买到月季花,这样更符合课文内容,但花店里没有,只能用玫瑰花代替)当我手捧玫瑰花,刚走到三(1)班教室门口的时候,他们班里的孩子就惊叫起来:“啊,好美的花!”一阵喧哗!我的心开始欢唱:哦,我们班的孩子一定会更加惊喜的!

  笑意刚刚在脸上绽开,一阵风似的,我们般的几个孩子就朝我卷了过来:

  “啊,钱老师,你怎么拿着花呀!”前呼后拥的,我随着他们走进教室,说:“你们猜呢?”

  “是要写作文吧,让我们观察静物,进行描写。”(天哪,竟然用了“静物”这个词。丁林恒语就喜欢用这些很老练的词语。)

  “是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吗?”(是平时很难得到奖励的赵宇立说的,老师奖励表现好的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定论了吧?)

  “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吧?”(聪明,真会揣摩老师的心思,这除了潘子一没有别人了。)

  “我们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有了这花,我们能更加投入,能够沉浸在其中。”(惊叹!陈佳敏一直是我最得力最放心的助手,她总能说到我的心坎上。)

  ……

  他们猜了很多很多。

  我笑着说:“你们猜对了一些,但所有的答案加起来,还是不完全对。的确,这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上好课。但,即使没有花,我们的语文课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啊,但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买呢?而且,你们知道吗,虽然我家里有好几个花瓶,但我还是特意去买了一个新的花瓶,这是因为……”

  我顿了顿,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望着我,等着听我的下文。

  “因为这是我特意要送给你们的礼物!”

  “礼物?!”

  “是的,送给你们的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因为,这个学期来,我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你们都更加认真了,所以,我要用玫瑰花来奖励你们!”

  他们愣了。我小心翼翼地问:“你们喜欢吗?”

  “喜欢!”是非常确定的回答。

  正式开始上课了,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我奖励的是一片我在整理花朵时摘下来的花瓣,孩子们都将花瓣轻轻捧起,放到鼻子前闻了闻,他们,笑得好甜。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作为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有这样一些感慨: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诗意。我的教学不再只是为了完成知识授受的过程,而是充分享受了每一个细节所带来的感动和快乐,花儿改变了心情,花儿催开了课堂上张张灿烂的笑脸,花儿的芳香中,浓浓的师生情谊,也正在飘散,飘散……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智慧。只是几朵小小的花而已,可我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吸得牢牢的,而且,我还把孩子们的心哄得热乎乎的,美滋滋的,多值得哪!他们快乐,我更快乐啊!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幸福。手捧着玫瑰花,我,好象就走在了红地毯上——不是教堂,而是教育的红地毯上,我,感到我的心灵正靠近那神圣的殿堂,一步一步,每一步都踩在希望的云端,所以,即使脚上磨出了泡,即使双腿已经肿胀,脚步却依然能够轻盈而执著。 当我手捧玫瑰花,我……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花瓣瓢香》教后杂思

  《花瓣瓢香》是苏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整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情节简单,但写得情真意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现出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全文以对话为主体,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细小的事情之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拿到课文,我就被这充满诗意的课题吸引住了,带着有些激动的心情读了几遍课文,感觉课文太简单了,只要抓住“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一句,让学生找找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女孩的懂事,然后抓住句子朗读感悟就行了。问问教完的老师,她们也是这样处理的。我似乎吃了一颗定心丸,打定主义明天就这样教吧。

  回到家,阅读了几遍教材分析,又到凤凰语文里去逛一逛,直感觉以前的设计太浅了,只是浮于文字表面,没有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字里行间,走进小女孩的内心。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重新解读文本,调整了教案。

  第二天,当我按重新设计的教案走进课堂组织教学时,发现孩子们的脸上一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课堂上流淌着一种浓浓的爱。孩子们一个个精彩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我也因学生的激动而激动中。教完这篇课文后的几天里,我都感觉心里满满的,一种激动迫使我想写点什么。

  记得我以前上公开课,顾雪梅校长评价我关注学生的感受还不够;黄秀娟在我上完《槐乡五月》时也评价齐读太多,个别读太少。对于这些评价我以前体会还不是很深,也不知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由今天的课堂上的场面,我才皤然感悟:如果没有对文本的研读,对教材的高度把握,课堂上如何能做到来关注学生的感受;如果眼里没有学生,没有和学生平等交流的目光,如何能通过个别读的引导、评价来指导全班同学的朗读和感悟。《花瓣飘香》给我的感悟太多了,给我的快乐太多了。

  这篇课文在教学上的几个我自为得意的设计精彩点如下:

  1、在指导学生感悟小女孩摘花的情景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通过找找描写小女孩懂事的句子,学生找到这句话后出示句子: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自己读,边读边圈点出描写小女孩摘花的词语。

  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词语。

  指名一生读,一生做动作。

  再指名一生读,全班做动作。

  师生谈话。

  师:某某,你为什么那么小心地摘花瓣呢?

  学生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我珍视学生的个别感悟。

  生:因为我只摘一片花瓣,怕弄坏了其它花瓣,影响整朵花的美。

  生:因为上面有露水很美,怕露水滚下来就不太美了。

  生:怕被主人发现。

  师:某某,你为什么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生:我担心被主人发现而挨骂。

  生:我担心走得慢露水干了,妈妈看见了不美了。

  生:我担心妈妈长时间看不见我着急。

  ……

  师:你们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吧。齐读。

  注意轻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师:读到这里,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板书:爱花)

  学生的发言多么精彩,他们的理解有的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个人感悟何尝又不可以呢?看着他们一个个因读懂了小女孩的心思而一脸兴奋的的神情,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暗暗赞叹:这些小家伙真会读书。

  2、在指导学生读懂小女孩介绍爸爸一段话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自由读。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的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这是怎样的泪花?

  生:我看到其他孩子在假期都有爸爸陪着我,而我的爸爸不能陪我。我很想他。

  师:这是思念的泪花。你能带着思念的感情读好这段话吗。

  生:我在介绍时想到我的爸爸虽然是不在身边,但他是为保卫祖国的边疆而去南沙当解放军的,我感到很自豪。

  师:这是自豪的泪花。你能带着自豪的感情读好这段话吗?

  生:爸爸来信叫我听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我做到了,我还学会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呢,身体马上就会好的,我很高兴。

  师:你流的是高兴的泪。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生:我想到爸爸远在南沙,而妈妈又病了,我真担心她的身体。

  生:我想到以前惹妈妈生气了,我很后悔。

  听着这一句句感人的话语,看着一个个眼睛里闪动着泪花的孩子们,我被感动了:孩子们已经完全走进了小女孩的内心,读懂了小女孩的心思。

  珍视孩子的阅读感受,不是我们一直所呼唤吗?教师呀,真该用自己一颗火热的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才会有异彩纷呈的精彩发言。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1

  作者:钱玉琴    转贴自: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小太阳网站    点击数:71

  “语文外延等于生活外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必须从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生活为中心上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契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

  [片段1]【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师:(多媒体示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看了这幅图,你想起来了吗?谁来说说?

  生:“我”家门前有一片月季花。一天清晨,“我”看见一个小姑娘俯下身子,摘了一片花瓣,双手捧着跑远了。

  师:如果那天清晨,你看见小女孩摘了花瓣,你当时会怎么想?你有什么疑问?

  生:我会想这个女孩真奇怪,她摘花瓣干什么呀?

  生:我想知道她为什么不摘下整朵花而只摘花瓣?

  生:我想问问她为什么要摘作者家的月季花瓣?

  生:我想知道她为什么摘了花瓣后要飞快地“逃走”

  师:说得很好,作者和你们一样,也觉得十分好奇,因此他也想寻找答案,机会终于来了,请大家自读第3——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找出答案,用线画出来。找到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生开始自由地读课文,认真地画着,画完后同桌小声讨论起来。)

  [评析]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交流的活动。在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一片段让学生把自己融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索,在质疑问难,读读画画,同桌交流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课堂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片段2]

  师:如果你是那个女孩,此时手里拿着花瓣被作者叫住了,你心里会觉得怎么样?

  生:我会很害怕,不知道他会不会骂我。

  生:我也许会脸红红的,而且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生:我会很紧张,紧张得直冒汗

  生:我不知该把花瓣藏哪儿才好,会很慌张。

  师:大家体会到了小女孩的心情,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那就是(生异口同声地答到“不知所措”)

  师:那么“惶恐”是什么意思?你理解了吗?

  生:我觉得“惶恐”就是很“害怕”。

  生:我觉得“惶恐”就是既紧张又担心。

  生:我觉得“惶恐”就是心里很不安。

  师:相信你现在一定能通过朗读把小女孩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了!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读。然后我们来朗读交流,看谁体会得最好!

  (学生开始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交流。)

  [评析]爱因斯坦曾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的天地是无限的。”这一片段中“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语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想象成为文中的小女孩,设身处地地体会她的心情感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课文的感情色彩。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小太阳网站

  【欢迎浏览第一范文。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地址是www.diyifanwen.com】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篇12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接触以为非常可爱小女孩,还记得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吗?师板书:摘花瓣

  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就通过细细的读课文来走进她、感受她、真正地认识她,好不好啊?

  二、第二自然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1.读一读,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说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课件出示第二段

  2.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学生画出摘花时的动作。

  3.指名汇报。俯在(花前)

  摘 (小心地摘)

  捧着 (双手捧着)

  穿过 (飞快地穿过

  4.自由认真读第二段,体会动词

  5.指名读。大家一边听,一边想,看看你能不能通过她的朗读看到这位小女孩。

  6.指名汇报。

  7.学生摘花,注意动作

  8. 你为什么这么小心呀,轻轻地摘呀

  9. 谁知道她为什么这么轻轻地摘。

  10. 为什么不拿着这一片花瓣呢

  11. 谁再来说一说她为什么这样双手捧着

  12.联系生活谈什么时候用捧着

  13. 小朋友来双手捧一捧。

  13.指名读,读出小女孩对花瓣的珍爱。评价:感受到珍爱了

  14.指名读,再小心一点。评价:能不能再珍爱一些

  15.一起来感受一下,齐读

  16. 小心地摘了一片花瓣,双手捧着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小朋友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飞快地跑?

  摘了这片花瓣要去做什么呢?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为什么小女孩俯在花前摘?

  她摘这个花瓣有什么用?

  为什么要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过渡:课文中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大家都有这个问题对不对?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深入的读一读课文。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在可课文中找到答案的,好不好?

  学习三---五自然段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出示第三到五段,生自由读,

  生汇报

  我知道她为什么只摘花瓣了,因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掉。

  想一想她为什么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下来呢?(板书:舍不得)

  这段有没有告诉我们整朵花很漂亮?

  那我们从课文的其他的内容,看看你能不能从课文中读出这朵花非常的漂亮。自由读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读出花瓣很美

  摸花瓣。有什么感觉?闻一闻

  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告诉我们花很美的。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指名读,读得美一点

  红艳艳的花朵多美呀,还有什么地方也有(带露水的花瓣)真美呀。

  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出示幻灯片,带露水的月季花

  瞧红艳艳的花朵,上面蘸着晶莹的露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看到这么娇美的花朵,小女孩怎么忍心摘下它呢?她多么的爱这朵花呀所以她舍不得摘,谁能把小女孩的这句话再读一读呢?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指名读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感受到你舍不得摘,但是大家注意小女孩在说这话话的时候还有一个什么词呢?指名读

  为什么要不好意思?

  她觉得自己怎么样

  谁再来把这句话读好,让我们感觉到既爱花,又有点内疚。自己练习读一读好不好

  13. 师:为什么只摘花瓣呢?引读,指名2人读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第三段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细心地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字都跟心有关系,那你猜猜看是什么心情呢?

  害怕什么?

  因为心里边害怕,所以当我叫住她的时候,大家看她会怎样做?

  此时此刻她多么的尴尬啊,课文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不知所措)

  齐读。

  同学们就因为她摘了别人家一片花瓣被人家叫住了,她就感到不知所措,感到惶恐,你感觉这位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非常善良。非常诚实)

  是呀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位诚实的善良的小女孩。

  (自由读第三段)

  指名读

  分角色读女生读小女孩的话,男生读我问的话。师评男生感受到你不想打扰这位小女孩,引读女生。评你们读得真好。

  过渡:小朋友这朵花真美呀,她舍不得摘,那她为什么还是摘了呢?她到底摘了这朵花瓣要去做什么呢?请大家读下面几个自然段,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王丽华评王松执教的《花瓣飘香》--王丽华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