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战情人 点赞 分享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精选13篇)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1

  作者:朱维山

  一、阅读课文段落,完成后面练习。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    )我的小辫子,(    )地说  谢谢你啦 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 老爷爷 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 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    )说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根据课文填空。

  2.补上缺的标点。

  3.写出这段话说明的道理。   

  二、写你生活中一次印象深刻的谈话,注意写出人的神态、动作、语言。

  学习小结:

  爬天都峰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山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不再犹豫,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妹妹。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思考.练习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填空,读一读,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我(      )向峰顶爬去。

  (2)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

  4.抄写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2

  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来做,这就迫使教师要认真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要认真去思考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爬天都峰》优秀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设计思路:

  从内容上看,本课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据课标、教材内容和三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描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就是本篇课文的重、难点和学习思路。在刚进入课文的学习后,就用课件出示这两个研究问题。新课标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专题研究法”。这样一方面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究中心的兴趣,有利于促进主体性发展。另一方面虽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但只有在“研究问题”的定向中,“鸟”才能在茫茫的天空中不失“飞”的方向,“鱼”才能在浩瀚的大海中找到“跃”的目标。

  设计理念:

  1、 众所周知,多媒体的最大特点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与创造空间,我把学生搜集发到“作业天地”的资料整理后做成课件,运用到课堂上。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一个课件。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六张图文是“第二自然段”、“天都峰简介”、“第一次对话”、“勇攀天都峰”、“第二次对话”、“爸爸说的话”。点击图文,我们可以看到超级链接而成的介绍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这种框架式结构,便于根据学情灵活运用。

  2、小学语文姓“小”名“语”,这种提法明确了小学语文必须以小学生为本,以语文教学的性质为根基。在阅读教学中,词句的理解,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尤其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根据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的实际,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为了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着重指导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这一环节重在扶。为了引导学生想象老爷爷是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课件出示类似的思考题,这一环节重在放。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是想让学生在逐步适应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读”占阅读鳌头,教给学习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我着眼于读书的训练。读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有感情朗读,即叶老说的“美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在读的过程、评价中,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和谐共振的局面。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勇攀天都峰。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画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最后,让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一齐朗读课文。这样通过听读、画读、赏读来指导学生读书活动,学生必定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启发合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可以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设计了这样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既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教法、学法

  从读中理解,画中理解,演中体会,议中体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教师通过导、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

  “情景教学法” ,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体会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中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能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炼资料,复习导入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学要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和校内外沟通。通过查找、阅读资料来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量。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时要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查到资料,还要进一步整理查找到的资料。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又与语文学科强调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能够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查找、阅读、整理资料中得到切实的锻炼,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生收集背景资料过程中,会得到许多与天都峰相关的信息,然后与他人交流。其实,学生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自主学习过程。

  课前,我让学生交流,说说:你收集到什么资料?上课伊始,我就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观看介绍天都峰的文字,引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使学生懂得根据要求分类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读画演议,培养能力

  1、整体把握。“请大家自由地投入地把课文读一遍,然后着重研究师生筛选出的两个问题,”这一设计遵循课标“从整体把握”的原则,旨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2、以线串珠。以两个“研究问题”为线,根据学生情况相机进行各个段落的教学。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

  3、“读”占鳌头。崔峦说过:一定要把课文读对读通读顺读好,这是学习课文基础,也是理解内容前提。“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读,力求让学生读而不厌,读得有成就感。

  4、图文相映。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想、画、诵”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先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要求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课文中的描写天都峰高陡的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在预习本上,用最准确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接着学生作画,请两个同学板画。然后结合第2自然段的内容,交流、评价学生画的天都峰简笔画。最后小结齐读第2节。采用了简笔画辅助理解,从字的世界走向了画的世界,又从画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围中,完成了字画转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添了课堂里的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时,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学生体验到“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情趣。

  4、角色表演。第一次对话或第二次对话采用表演的方式学习。通过演读,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内化活用文本语言,并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共鸣,达到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5、议论风生。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的有关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第二个专题的学习,我主要抓住了课文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展开教学。首先,我向学生提供了理解这句话的方法:理解重点词意;理解整个句意;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了方法,再用“吐泡泡的方式”提出问题?学生肯定会问:“怎样理解‘真有意思’‘汲取’的意思?” “‘汲取’的力量是什么呢?‘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爱因斯但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趋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一是在空白处发挥学生的想象。如老爷爷是怎样受小女孩的鼓舞爬上天都峰的,就是根据小女孩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展开的类比想象。二是在理解了重点内容以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练说:“‘我’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假如你是老爷爷或者是小女孩,想一想,你怎样劝导我爬天都峰?”诸如此类,不一一举例。

  四、布置作业

  说板书

  大家都知道板书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 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

  设计本课板书时,我以学生板演的天都峰简笔画为背景,在山体上板书了“高”、“陡”两字以彰显天都峰的险峻。随着山势,在山脚、山腰和山顶由下到上分别板书了“(仰)望”、“奋力”、“终于” ,以体现爬山前、爬山时、登顶后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落,使文路、教路、学路融为一体。在金字塔形的山底下,用红色字体板书“汲取力量”四字,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总之板书力求体现师生双边活动,做到图文并,充分发挥板书应有的效用。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汲取他人长处和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知道了天都峰的高和险,那么文中的“我们”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老师搜集了些有关天都峰的图片,下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

  (多媒体播放天都峰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有什么特点?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屏幕上的图和文字,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a、 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

  b、陡: “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2、学习3-5自然段。

  那么,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顶的除了我和爸爸,还有谁?那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你怎么知道他也是来爬天都峰的?

  (1)课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2)思考: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样”。)

  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小结: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纪这么小,老爷爷年纪那么大,却都来爬。我们是互相惊叹,互相钦佩。表现了这一老一少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

  读出两个人之间互相羡慕、佩服的语气。

  (一个 “也”字,在文中并不显眼,但通过点拔,进行挖掘,使学生感觉到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3、学习第6-7自然段。

  受老爷爷的影响,我开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样爬的?

  (1)课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      )向峰顶爬去。

  a、“奋力”是什么意思?

  b、课文是怎样来描写我“奋力”爬山的?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手脚并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爬?

  (2)我们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奋力向上爬,结果怎样?

  a、“终于”是什么意思?

  b、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心情?

  c、谁能再用“终于”造个句子?

  (3)拓展,启发想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假设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爷爷,在爬山途中,你会怎样去鼓励对方?

  爬上峰顶,“我”和老爷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又会有哪些感觉?

  4、学习8-10自然段。

  (1)出示“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a.分角色读。

  b.讨论:“我”谢“老爷爷”什么?“老爷爷”又谢“我”什么?

  c.“居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d.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2)出示“爸爸”的话,说说其中的含义。

  (三)、课堂小结,领悟道理。

  1、谈谈你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2、师总结:战胜困难,要有勇气和信心;与人相处,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四)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4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精神.

  2.训练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认识生字,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初读课文,查字典自学生字.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例:教师问:"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

  2.指名让学生回答.自学生字,词的步骤是:

  (1)读:自读课文.

  (2)画:画出文中生字,词.

  (3)查: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中查找所学的生字.

  (4)找:根据词义,从字典中找出难解字的字义.

  (5)填表:按表格中的要求分析生字.

  让学生按上述步骤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中有些字是属于多音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如:假ji4,似sh@,都d&.

  讲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在词语中选择正确读音的方法,作强化练习.

  例:

  天都峰 d& 暑假 sh( 似乎 s@

  du# zh( sh@

  还可以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让学生区别同一个字由于读音不同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相同.

  例:

  都 d&( ) 假 ji4( ) 似 s@( )

  d#u ( ) ji3( ) sh@( )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5个生字,教师可以采用填表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字形结构,进行强化训练.

  如:按下面表格中的要求给生字分类.

  3.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1)查字典理解字义识记.

  "暑"上下结构,上面是"日",下面是"者",查字典"暑"是热的意思."日"指太阳下面的,"者"字通常指人.人站在太阳下晒着当然就很热了.这样让学生通过理解字义,而进一步牢记生字.

  (2)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比如:

  犹( ) 豫( ) 辫( )

  优( ) 像( ) 瓣( )

  乎( ) 于( )

  呼( ) 干(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鼓"字为例,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是"鼓舞".这是一个重点词,课后练习4中明确要求用"鼓舞"一词造句.要会造句首先要理解词义.但学生对着个词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在弄清字义的基础上,理解词义."鼓"本身是乐器名,字典中有敲鼓的意思,有引申为发动使人振作起来的意思.这样学生从字面便可理解"鼓舞"一词的意思是使人振作,奋发的意思.

  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带有鼓舞一词的句子.读后让学生将鼓舞一词的意思代入句中,并用自己的话口述这句话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再比如:"居然"一词,通过查字典学生知道了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联系课文内容是老爷爷对"我"说:"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里为什么用"居然"一词呢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上文:"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这个外貌的描写表明老爷爷的年纪很大了,本以为自己不可能登上天都峰,但在"我"的勇气鼓舞下,他竟然爬上了天都峰,这实属意外.因此文中恰到好处地用上了"居然"一词.

  教师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对词语的领悟能力.

  (2)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终于——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汲取——吸取.

  犹豫——拿不定主意.

  (四)指名读生字,词,强化练习.

  (五)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识记情况.

  (六)作业.

  1.让学生用以字组词,以词带句的方法,联系书写强化记忆.

  例:暑 暑假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熟读课文,巩固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二)训练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的思想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 "教师用浅显的问话,激发学生的情趣.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座高耸的山峰.然后问:"谁爬过天都峰 "自然地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在学生回答了教师的上述问题后,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展开质疑.比如:

  (2)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谁爬天都峰

  (3)他们爬上去了吗

  (4)天都峰有多高

  (5)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6)天都峰是什么样儿的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是写谁爬天都峰 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指名按指定段落读课文.

  读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个同学读的是爬天都峰之前的事 哪个同学读的是爬天都峰之中 哪个同学读的是爬天都峰之后

  上述三个问题意使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经过讨论,学生明确了1~5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6~7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中;8~9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即结果.这样学生便对课文的篇章结构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接着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生质疑的问题展开教学.

  (三)抓重点词语读句解疑.

  在了解了文章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1.天都峰是什么样的

  教师结合这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并且让学生从有关句子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天都峰特点的词.学生经过讨论,很快会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找出"高"字,作为最能代表天都峰特点的词.

  2.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

  找出最能代表天都峰特点的词语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出重点句,"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形体动作的演示,进一步深入领会句子的意思,同时也把句子的意思通过形体动作表述出来,加深理解.

  接着,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读本段内容.让学生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天都峰高 从中体会"在云彩上面","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词句的意思.

  3.朗读强化理解.

  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读句子,悟句中情感.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天都峰的高.这时,教师可用幻灯出示重点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让学生通过个人读,集体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形式朗读句子,加深理解.

  4.小结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1)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思考,是分几步学习,领会天都峰特点的

  (2)教师带领学生小结学法:

  ①找句中一个词概括天都峰的特点.

  ②说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③读文体会意境.

  (3)简单概括为:一找;二说;三读.

  (四)抓重点句理解内容.

  依据上述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句,理解文章内容.

  1.从哪儿看出天都峰陡 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重点句,并用幻灯出示: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在这句话中"笔陡"是笔直而陡峭的意思,从哪儿看出来呢

  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一个"挂"字形象而逼真地写出了天都峰的陡.怎样让学生体会"挂"的具体形象,增加感性认识呢 教师这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三种线条,让学生通过理解进行判断:

  哪种线条最突出表现"挂"字 这时可让学生出示手中的反馈牌,表示赞成与否.并说明同意第二种线条的理由:①和③有坡度,是从侧面看石级,而第二种是从正面远看,像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天梯,所以第二种最能突出"挂"字的含义.

  (五)学习3,4,5自然段.

  1.播放介绍天都峰的录像.从这段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做引导谈话:"我们亲眼看到了天都峰.啊!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我'能爬上去吗 "教师用疑问导入下一段的学习.

  2.指名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了解下一步学习的内容.

  3.教师用两种语气将本段中"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各读一遍后,让学生判断,哪种语气能读出对话所表达的情感 这时可让学生出示反馈牌,以示回答,并陈述理由.接着,教师再用正确的语气读一遍,让学生思考文中这一老一小的对话中,含着怎样的感情

  第1句:老爷爷说:"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

  第2句:小妹妹说:"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明白其中的意思.即: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明做朗读练习.

  4.幻灯出示填空练习.

  (1)小妹妹你________也来爬天都峰

  (2)老爷爷您________也来爬天都峰

  5.让学生口头回答填空,检查学生是否读懂句意.

  6.填空练习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把句中敬佩的感情读出来.

  (六)谈话导入,学习第5自然段.

  结合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讨论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由此导入第5自然段的学习.

  1.幻灯出示句子练习.

  (1)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这个练习,意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结合人物的心理,把他们这一老一小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表示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想一想两句话中的"我"分别指谁 说什么样的话才恰当,等等.

  比如:第1句话: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真该向你学习呀!或我们一起爬吧!

  第2句话: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和您比赛,看谁先爬上天都峰!

  这时教师可因势引导带领学生引用课文内容,齐读课文: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那么,他们这一老一小到底是怎么爬的呢

  2.幻灯出示填空练习: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天都峰爬去.

  (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2)学生填出"奋力"后,讨论什么是奋力 让学生知道奋力的本意是充分鼓起劲来,在课文中是指努力向上攀登.

  (3)让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我"怎么努力向上攀登

  (4)指名回答,并读原句.读后让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读得好 这段话该怎样读

  (5)让学生自读练习后指名读,检查学习效果.

  (七)谈话导入下一段的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前一段内容的学习,我们解决了哪个问题 (怎么爬)那么他们爬的结果怎样呢 这时学生会按课文内容回答:"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并且"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2.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1)老爷爷说:"谢谢你啦,小妹妹.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2)小妹妹说:"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3.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要理解这个"勇气"应让学生联系两个人的第一次对话.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是怎么也爬不上天都峰的.老爷爷话中有"居然"一词,意思是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原来没有想到的.但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也是情理中的事.因为老爷爷是在小妹妹的精神鼓舞下,决心攀登天都峰的,而且终于爬上了峰顶.所以他说:"要不是你的精神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因此,他向"我"道谢.而"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到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的鼓舞,所以"我"也向老爷爷道谢.

  经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加动作,以姿势助说话,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让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

  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6.指名让学生登台表演.

  (八)让学生齐读爸爸说的话.

  爸爸的这番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要让学生从中弄懂两个问题:

  1."真有意思"指什么事有意思

  2."汲取力量"这种力量指什么

  理解第一个问题,要让学生联系上文,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

  解决第二个问题,教师可采用选择判断的方法.首先出示两种答案:

  (1)爬天都峰的力气.

  (2)奋发向上的勇气.

  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判断并说明理由.

  3,再次让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结合课后练习3,4两题,训练学生用词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准确运用词语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词语,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或齐读,检查复习情况.

  2.指名让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终于 纪念 鼓舞

  (二)训练学生说通说明一句话.

  1.指名读第3题,让学生明确这题有几点要求.

  ①读句子;②用带点词说话.

  2.指名读句子,找出带点词"比"和"一会儿……一会儿……".

  3.弄清词义.

  "比"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这时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弄清"比"字在句中的意思是当"比较"讲,而且应带领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比"字在其他方面的意思,为拓宽学生造句的思路作铺垫.

  "比"字在字典中有五种解释:①比较;②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③两个数相比较,前项和后项的关系;④比方,模拟,做比喻;⑤靠近,挨着.

  4.弄清词的性质:

  (1)再指名读第1句话: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

  (2)理解词的性质.

  在这句话中作者把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与自己的爷爷作比较,说明面前这位老爷爷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这里"比"是作为动词"比较"出现的.

  (3)列出句式,这时候教师可针对原句列出句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通一句话.

  例:谁(什么)比谁(什么)________.

  小红的个子比我高.

  (4)再让学生根据字典中的字义,发散思维,扩展思路练习说话.

  例:他用手比着一个端枪的姿势瞄准我.

  5.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1)指名读句子.

  (2)弄清词的性质.

  "一会儿……一会儿……"这组连接词语表示动作现象的变化,有先有后,但无主次之分.句中"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写出了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克服种种困难的情景."攀着铁链"和"手脚并用"这些动作虽有先后,但无主次之分.

  (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

  这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造句的素材,可采用填空方法提示练习.

  例:我在家里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

  花丛中的蝴蝶一会儿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

  (4)学生独立练习说话,让学生评议.

  6.指名读第4题的题目要求:

  (1)让学生读词语,并从中找出带点的词语.

  (2)指名让学生解释"终于"这个词的词义.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终于"一词的句子,并指名朗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句话中"爬呀爬"说明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而"终于"是奋力向上攀登的结果,而且还能表现出作者经过努力之后爬上天都峰顶的快慰心情.通过分析这句话让学生明确用"终于"一词造句需具备前提条件.

  (4)出示句式.

  谁(在什么情况下)终于 怎样 .

  谁终于怎样完成了什么(任务,工作).

  (5)让学生练习说话.

  7.小结用词造句的方法:

  (1)弄清词义和性质.

  (2)读原句悟用法.

  (3)按照句式练说话.

  8.练习用"纪念"一词造句.

  (1)根据上述方法,让学生自觉通过查字典讲词义及性质.

  (2)指名读原句,明确句式.

  "纪念"一词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使用.

  例:①谁 把什么 送给谁 做 纪念.

  ②为了纪念谁(什么日子)谁做什么.

  (3)造句举例:

  ①小明要搬家了,他送给我一只鹦鹉做纪念.

  ②为了纪念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我们在清明节那天去烈士陵园扫墓.

  9.练习用"鼓舞"一词造句.

  通过查字典学生明确"鼓舞"一词是使人振作奋发的意思,但造句中容易与"鼓励"一词混淆.这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运用词义造句."鼓舞"和"鼓励"是近义词,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使人振作奋发的意思.但使用范围有所不同,"鼓励"多用于用语言激励人上进发奋,而"鼓舞"则多用于精神,品格,思想等对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用选词填空练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使用范围.

  鼓舞 鼓励

  ①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精神时刻( )着我前进.

  ②妈妈经常( )我,好好学习.

  (2)让学生口头练习造句,同学评议.

  10.让学生当堂完成书面造句练习.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5

  《爬天都峰》是一篇精读课文,写了“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本文隐藏着很深的哲理,体会老少二人对话的深意。

  本文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

  (1)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突出了本单元训练重点。《爬天都峰》一文,如同一首诗、一副画,包蕴着丰富的情愫。“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就是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自主读,动情读、入境读中反复吟咏。针对本课儿童语言较多,内涵丰富这一特点,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商议上课时多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第二自然段教学,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再用画一画,评一评,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感悟。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我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表演读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 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 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

  二、检查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 口+可 爪+巴 尸+古

  大+田 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较组词

  陡──徒 莲──链 峰──锋 辫──瓣

  钓──钩 耍──要 装──妆 冒──昌

  拢──扰

  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

  三、检查初读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

  2、课文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四、理解最后一句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

  1、探究为什么爬?

  ⑴ 假日游览黄山。

  ⑵ 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 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 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 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 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六、引导思考 对话朗读。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 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谢的原因。

  七、总结收获

  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习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7

  一、复习生字,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

  2、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直奔课题,导入新课。

  1、写作者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设计意图: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出示天都峰的图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三、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讨论体会:为什么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

  (设计意图: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指导朗读: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边读书边勾画。

  指名说全班交流: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比较句子,体会“终于”一词。

  ①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比较句子,从“终于”这个词体会登山的`艰难,登上后的喜悦心情。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c、出示:“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四、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出示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3、齐读爸爸的话。

  反馈练习:

  阅读课文6、7段,回答问题:

  1、这两段写了( )( )( )爬上天都峰,其中重点写了( )。

  2、这两段话中,用了攀着、手脚并用、爬呀爬、 终于这些词语,既突出了爬山的( ),又表现了他们不怕( ),勇于( )的精神。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请划出来。

  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师:这两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我和爸爸爬天都峰

  2、师:天都峰是怎样一座山?高不高?好不好爬?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3、师:天都峰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朗读第二自然。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天都峰:高——云彩上面

  陡——石级笔陡

  铁链似乎是从天下挂下来

  4、师:小朋友看到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他害不害怕?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我爬得上去吗?

  真叫人发颤

  四、学习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师:这五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

  2、师:前面说了,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什么人?(提示:一位老爷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老爷爷对我说了什么?

  (提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5、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6、老爷爷怎么回答?

  (提示:对,咱们一起爬吧!)

  7、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

  五、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师:这三个自然段说的是我和爸爸、老爷爷爬上峰顶后的对话。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

  (提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4、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5、师: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6、师:“居然”是什么意思?

  (提示:“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想不到。)

  师: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

  7、师: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

  8、师: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提示:“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

  9、师: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

  10、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

  (提示: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1、师:“汲取”是什么意思?

  (提示:“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12、师:爸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天都峰》,现在再播放一遍《爬天都峰》,请同学们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爬天都峰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作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时间顺序: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9

  一.揭题,勾画心中的天都峰

  1.师: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一起随着课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峰,看看我们能有什么收获?

  现在,我们来到 了天都峰脚下,站在天都峰脚下 ,我看到—(引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勾画心中的天都峰,点评交流

  师:你们觉得这位小姑娘用语言描绘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生:(答)

  师:一个挂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答)

  师:为什么作者要在这儿写天都峰的高和险呢?

  (小组讨论)

  师小结: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气和力量。

  3.看书观察天都峰

  师:你们看书上这幅图,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我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好,谁试着读一读第2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天都峰比云彩高,而且笔陡笔陡,爬天都峰难呀,难于上青天,我站在天都峰脚下会想些什么呢?

  生:(答)

  师:是呀,很多游客都和这个小姑娘一样,抬头望着天都峰,害怕了,犹豫了。

  师:能爬上天都峰的,都是勇士呀!这个小姑娘有没有爬 上天都峰呢?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是什么力量让她勇敢地爬上天都峰顶?我们来看课文。

  二.深入读.议.理解我和爷爷爬上峰顶的过程

  1.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最后,用笔把小姑娘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生自学)

  2.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1.)生:读找出的句子。

  (2.)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姑娘在爬山的过程中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

  (3.)请用上“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       ),一会儿(      ),”来说一说你想到的动作。

  (4.)仿照这句话来说一句话。

  (5.)就这样,,爬呀爬,小姑娘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 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7自然段。

  3.想象说话:

  师:那么老爷爷又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说)

  师:“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大家觉得老师读的和课文中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没有“终于”二字。

  师: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7自然段,读完之后,同桌交流一下体会。

  (学生谈体会)

  师:那你能通过读把你的体会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三.启发想象,回顾前文,理解我和老爷爷是互相鼓舞,爬上天都峰的。

  1.师:站在天都峰顶,我,老爷爷,爸爸说了些什么?

  (指名说→分角色读)

  2.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提问题)

  3.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4.汇报,交流

  (1)师:交流前,让我们再回到前面,小姑娘来到山脚下时,看见那高陡的天都峰,心里是什么感觉?是什么力量使她有勇气要爬上去?

  生:(答)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

  师: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那么老爷爷呢?看到“我”这样一位小姑娘也来爬天都峰,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当时他们的对话。

  (2)出示对话,指导朗读,强调“也”字,从中体会到什么?

  (3)师在爬山途中,当他们觉得累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象一下,他们又会怎么互相鼓励呢?

  (学生想象回答)

  师:对,他们始终在互相鼓励。所以,他们要互相道谢,让我们再来读读他们互相道谢的话。(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看,这一老一小谢得多真诚,所以爸爸要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现在你明白爸爸说的话的意思 了吗?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四.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让每个游客坚定爬天都峰的决心。

  (学生说感受)

  3.小结:听了你们的话,我想这些游客一定会像小姑娘一样不再犹豫,一定也会爬上天都峰的。愿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战胜学习,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最终攀上科学的高峰!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10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自制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交流收获和问题

  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

  1、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5、交流:

  6、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11

  《爬天都峰》一文教学,我用了三课时。印象最深,效果最好的是第三课时。前面两课时教学,我从生字词语教学到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初步领悟文义,做得很慢。第三课时我下载运用了两个课件,一个是动画版的朗读课件,另一个是着重于帮助理解文章的教学课件。

  上课伊始,学生因为是本学期第一次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异常兴奋,纪律不是很好。我马上打开朗读课件,把声音放大些,让他们的讲话声音被课件里优美的朗读盖住。学生渐渐安静下来,比较投入地欣赏朗读与画面。接下来,我让学生翻开书,试着和朗读声一起进入课文,轻声跟读。他们渐渐地把感情融入更多了。

  在朗读课文后,我打开了另外一个课件,引导学生们看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读有关的词句:“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着重让他们读出感叹词,并带形体表演朗读。接着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上的天都峰是什么样,用自己的词汇一起形容感受到的天都峰的高耸入云,阶梯陡峭。

  然后我问学生:“如果你站在山脚下,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再进入课文和作者的感受比较一下是否一样?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自然就进入了状态,和作者有同感了。“真叫人发颤”“我爬得上去吗”引导学生读好问句与感叹句,就能让他们体会出作者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接着我问:“‘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是谁在说话?”引导学生进入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深入学习后面几个自然段,让学生读出问句的语气,说出问号包含的疑问。“你这么小,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年纪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天都峰?”表面上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

  后面的教学就围绕怎么爬山以及“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顶进行讨论。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就能体会到爬山的艰难和“我们”上山后的喜悦。正因为有历尽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所以在“我”和老爷爷的交谈中都流露出对对方的鼓励的感激之情。由此,学生们领悟到:人与人的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这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本课教学虽然是承前教学,但因为有课件的加入,使得教学生动了许多。学生若是能与课文文本接触更近,效果会出奇地好。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篇13

  今天上课分别在两个班讲了《爬天都峰》这一课。开课时以《黄山奇石》一课为导入,本计划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回忆着背一下,结果两班学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学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学生回忆起当时的金鸡叫天都了。接着以爬的前后为线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理解。在找自然段时,三班学生先讲学生们说前两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过程,我当时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很赞同,然后我们就这样进行了练习朗读及指导,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的对话和动作,说明他俩在比,这一点学生体会得较好,边想象了当时的情况边述说,不少学生都觉得这两个人很有意思大笑起来。到第二节在一班讲课时,学生在找时说一到五是爬山前,六七是爬山过程,并也说了理由,我觉得也算对,也赞许了,当时心里很矛盾:两个班讲的不一样,但两种答案我也不知到底哪个最准,觉得似乎都有理,就两种都同意了吧,反正也不影响学生体会文意。学生在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时我让他们作动作并想象,学生读得有的都出了汗,接着让他们对比想象爷爷爬时的样子。有的学生就开玩笑似的说,爷爷也很奋力像老猴子一样……惹得我和其余学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几个说一说,但却和学生一样笑得肚子疼,这时候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了,过了一会儿我忍住笑说:“看来同学们都认为老爷爷也很努力,所以他们爬呀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然后进行读七八九段,学生就学会了对比。

  在一班指导读六七自然段时,有个学生提出来个问题“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台阶还有扶的铁链吗?”当时我就鼓励说:“她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她真动脑子!”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下,通过看天都峰的高等,学生知道因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动,大都是像猴子一样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了解到课堂必须有一个主要目标把这个目标记在心里,让学生每上一节课就有一些收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爬天都峰》读写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