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微信扫码分享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通用13篇)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1

  作者:林华强    转贴自:福建省厦门市吕岭小学    点击数:68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作者:林华强/孙… 文章来源:福建省厦门市吕岭小学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事、物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深刻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感受出作品中的真、善、美,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从中得到教育。《荷花》是一篇能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的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作者欣赏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作者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荷花》一课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文章的内容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审美的能力。

  一、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对语文教学来讲,学生为教师的讲授所陶醉就是感染。语文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感染的情境,教之生情,授之生趣,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感染力,充满激情地进行教学,就容易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和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教师就可以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这对于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具有重要的作用。

  1、以读引情,呼唤美的情感。

  情感性是美育的首要特性,在美育中,人的情感一旦被激发起来、活跃起来,就不仅会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唤起一种新的力量,使他“如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朱墨处而为其染”,而且会使受教者留下持久深刻的印象。表情朗读是一种高层次的朗读,它具有移情的作用,能激发美感。这样,朗读者进行朗读,听者听别人朗读,都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在指导学生美读之前,教师尝试着在古筝的配乐下进行了优美的、富有感情的范读,通过自如的声音、生动的语气、抑扬顿挫、轻重徐疾、长短升降的音调节律,使作者的感情运动直接冲击学生的感觉和知觉,让学生循声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更激发了学生想要把课文读好、学好的强烈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将朗读贯穿始终,以读助教,诵读不仅要求读出声、韵、情,还要反复吟诵,才能入境、察情。教师范读后,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多读几遍,再同桌读、指名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在读到“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时,学生摇头晃脑,声音高低起伏,可谓是声情并茂,进入了身临其境的境界,使执教者也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师生共同得到美的享受。

  2、电教展示,创设美的情境。

  电教媒体最能展现光、色、形、声的丰富变化与组合,对于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去收集有关荷花的图片、诗歌、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或者到公园去看荷花、拍荷花、画荷花。在学习课文前,学生们利用投影仪充分交流了有关荷花的资料。为了渲染清净悠远的氛围,教师接着放入一盘古筝演奏的《高山流水》的音乐磁带,随着清脆、幽雅的乐声响起,伴着教师那舒缓、沉静的朗读声音,把荷花随风摇曳的各种姿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师生都沉浸在淡淡的荷花清香中,得到欣赏后的满足感。见学生的情绪被大大调动起来,教师立即在屏幕上展示荷花图,荷花图中的荷花是静止的,但教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利用自己的手工特长,用白色、黄色、绿色的卡纸制作了一朵白荷花,洁白的花瓣中间有一个可爱的莲蓬,通过几根细线,还能控制花瓣的开合。在投影仪中,演示了含苞欲放的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慢慢的展开两三片花瓣,接着全部展开,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纸荷花的开放使学生惊讶不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须教师开口,学生们便纷纷拿出自己拍的、画的荷花与教师竞赛,边展示边读课文,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学生带入一个美的学习情景中。这就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境美,产生了强烈的效应。

  二、品味词句,体验语言文字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是隐性的,是包含在语言文字叙述之中的,是美的内容与美的语言的辨证统一。因此,《荷花》教学中审美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基础上,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内涵,语言的和谐、回环及多样统一,从而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帮助理解、想像白荷花的样子,学生双手合拢、手背拱起,表示“有的还是花骨朵”;双手微微分开,表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双手完全分开,表示“有的花瓣而完全展开了”。文中的“冒”用得很好,刚开始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去体会,教师采用读悟法让学生朗读体会“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景象美,一个学生在朗读时把“冒”字重读了一下,教师抓住这一发现询问学生:你为什么强调“冒”字?学生思索片刻答道:这个“冒”字让我觉得荷花是活的,它从水里慢慢钻出了水面。这时教师再让学生试试把“冒”换成“钻”、“长”、“伸”、“露”,比较一下哪个词好?为什么?有的学生说:“钻”出来的东西总是要削尖了脑袋,如果用这个“钻”的话,显得白荷花一点也不美丽。有的学生说:什么东西都在长,用“长”字太普通了,白荷花是高高地长在荷叶之间,用“冒”好。有的学生说:我觉得“伸”字是从侧面伸出来的,可是,白荷花是笔直地长在那里。有的学生说,“露”是因为荷叶太少才会露出来的,但上文说荷叶挨挨挤挤很多,不可能是露。通过词语比较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冒”的妙处。

  又如在教学“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时,教师引导学生闭上双眼,在心中想象荷花池中的美景,荷花是怎样舞蹈的?再让学生戴着荷花头饰,随着音乐自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完全融合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觉得自己就是这荷花中的一朵,在充满情趣和兴致的学习中,体验课文语言文字之美,领悟课文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合一的意境美。

  三、填补空白,展开想象,创造形象美。

  学生的美育主要是形式美的教育,但美育除了进行形式美的教育,还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途径。《荷花》一课具有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用形象化的语言去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唤起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审美需要,调动积极性的联想与丰富的想象,“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文中的情感和美的内涵,这样,学生眼前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字里行间就会出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并受到审美形象的深深的感染,从而得到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怎样地冒出来?除了课文中说的荷花的几种样子,荷花还有什么样子的?”并进行想象写话。因为学生看到的荷花只是荷花池的一角,而通过想象形成的画面会更丰满、更生动。学习结束前,请学生听音乐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可能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想象,使学生仿佛自己就在入神地看荷花,仿佛自己感受到了荷花、荷叶在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对人的感染,人也被吸引进去,成为其中一员。正是有了这种感受,学生们纷纷抒发自己对荷花的赞美。有的说到:荷花,你真美呀!我多想搬到荷花池边住,这样就可以天天欣赏你了。有的学生说道:荷花姐姐,我是一只蝴蝶,在天空中飞累了,想在你的荷叶上躺下好好休息休息。荷花微笑着说,我有你们这些可爱的邻居真开心……

  想象能够弥补学生生活空间狭窄的缺陷,丰富事物的内涵,赋予形象极大的审美价值,创造出形象生动、情真意切的艺术世界。《荷花》一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通过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沉潜于荷花所呈现的审美世界中,深刻领悟并获得无比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指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可能和谐。”实施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每个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将审美活动推向更高级的阶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2

  一、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3

  一、说大纲

  《边城》《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属于现代文阅读单元。这两课都是小说,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这两篇课文从知识角度说,都着力表现一种人性之美。从思想教育角度来说,有利于让学生返朴归真,由《边城》感受上世纪初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的风情和善良的心灵。从《荷花淀》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一代妇女的崇高思想觉悟和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沈从文和孙犁的语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点。值得让学生反复体会摹仿。

  二、说教材

  这两篇课文写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情感,一种是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高尚情操。

  《边城》是一部爱情悲剧,表现湘西苗族人民纯朴的心灵。《荷花淀》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妇女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作品。

  这两课的语文都十分优美,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有诗情画意。可作诗体小说,值得学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这两课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

  《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对作者的介绍,观看凤凰县城的优美景色。

  《荷花淀》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白洋淀的视频资料。

  从课堂活动上考虑,教《边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荷花淀》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提纲。让学生去分析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可以就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翠翠为什么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把水生嫂和翠翠进行比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进行比较。

  教学程序可以有如下考虑:

  1、用视频资料进行铺垫;

  2、作者介绍;

  3、分角色朗读;

  4、概括段意;

  5、讨论语言特色;

  6、讨论主题。

  四、说学法

  鼓励学生查资料,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反复阅读体会语言精妙优美。

  课堂上配合教师概括段意,讨论主旨。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作者中按照“先总述,后分述”的方式描写白荷花的各种矫美姿态的。

  4、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荷花》。

  你们看到过荷花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再去看一看那美丽的荷花,你们想去吗?

  那咱们就一起走吧。

  看到这美丽的荷花,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同学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作者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作者这么急切地来到荷池边,他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呢?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把自己认为最美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美在哪儿?(指名读说)

  *[课件出示全段内容]

  a. 冒的理解。

  b. 荷花的各种姿势的理解。

  (读后要学生练一练: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你读真美,你是怎样做到的?

  这位同学读得真美,你发现他有什么窍门吗?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更体现出荷花的美?

  [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你们能将这个“冒”字表现出来吗?

  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

  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吗?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课文第二段,自己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并将它们贴到黑板上好吗?

  (学生画剪荷花、荷叶,并贴荷花、荷叶。贴的时候,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画剪的荷花。

  我们是                    的荷花,我们                  。

  我们画的是一朵              的荷花,它                 。)

  (在贴的过程中,再让学生评一评,荷叶应贴得紧一些,并贴在荷花下面,荷花要有高有低,以此来加深理解“挨挨挤挤”、“冒”的意思。)

  师指着荷池: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实在太了不起了,作者手下描绘的荷池竟被同学们搬到黑板上来了。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引读。)

  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那了不起的画家。同学们,为我们今后会有更大的成就鼓鼓掌,好吗?(生齐鼓掌)

  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可以加上一些动作,看看那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刚才,这些荷花的姿势可真是太美了,你们想来夸一夸他们吗?

  (荷花也要注意礼貌用语)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

  今天,我们就夸到这儿吧,如果还有什么想夸的话,课后可以写下来寄给荷花,好吗?

  第二课时(略)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慰情。)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休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卖)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宇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二三个词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齐读课文: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第 三 课 时

  (学习生字)

  一、指导识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形近字的区别:裳和常、蜻和晴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庐阳教育论坛    点击数:96

  《荷花》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一. 导入新课。

  1.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

  2. 学生齐读课文。

  二. 复习阅读。

  1. 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 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

  (“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

  例句:

  (1) 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 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

  (3) 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

  (4) 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

  三. 教补充教材。

  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

  ( 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

  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 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 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

  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 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

  (教师板书两句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

  (2) 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

  (3) 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

  (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

  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

  板书:

  我爱( ),

  我爱( ),

  我更爱( )。

  例句:

  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

  (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

  (4)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

  说话训练: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

  (学生自拟题目)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

  3.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4.能简单复述儿歌。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荷花(风荷丽日)

  2.课件-照片:池塘里的鱼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课件:(动态)荷花

  1、荷花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让幼儿欣赏动态的美丽荷花)

  2、想一想,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小虾,小鱼)

  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讲述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荷花开》

  出示图片:池塘里的鱼、虾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

  (小鱼、小虾)

  教师:池塘里有小鱼,小虾还有风儿和荷花。

  2、这几张图片上的内容可以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演示荷花图片:

  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呢?(荷花)

  三、启发幼儿通过动作辅助,理解儿歌内容。

  1、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教师带领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动作表演。

  3、幼儿集体朗诵。

  四、幼儿跟随音乐,在儿歌表演中,自然结束。

  附儿歌:

  池塘里,

  暖暖的风儿吹过来,

  细细的小雨落下来,

  小鱼儿、小虾儿游过来,

  红色的大伞,

  一朵一朵打开来!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8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学习作者描写荷花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与荷花有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及各部分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学着本文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那你们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准,句子读通顺。(教师纠正)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

  (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谁来说说课文的每部分各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段)总写“我”家的荷花。

  第二部分(2—7段)分别写了藕秧子、荷花、荷叶的特点。

  第三部分(8—9段)荷花枯萎,回归泥土。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的8个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褐、缝”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缝”字时应注意什么?

  3、师范写“褐、缝”字。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

  (1)“藕秧子”是什么?(比我们常吃的藕要瘦得多,节间也长,颜色黄褐)

  (2)描写种藕动作的词语有哪些?(铺、盘、倒)

  (3)通过对种藕的方法的描写,可以看出什么呢?(提示:作者对荷花的熟悉与喜爱)

  2、学习第3、4自然段,看看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1)大家知道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吗?师范读第3、4自然段,并出示荷花的图片。

  (2)看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荷花么?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吧。

  (3)讨论交流

  ①“过个把星期,缸里就有小荷叶嘴冒出来。”你认为这个“冒”字用得好不好?可以换成“长”字么?为什么?(好,不可以换成“长”,因为“冒”字突出了荷叶生机勃勃的特点,而“长”字则不能突出这个特点)

  生齐读3、4自然段

  ②师:哪些句子是写作者看到的?哪些是写作者闻到的?哪些又是写作者发现的呢?(小组讨论)

  生汇报结果

  看到:小荷叶嘴冒出来,荷叶长大了,冒出花骨朵,荷花开了,小莲蓬。

  闻到:清香清香。

  发现:荷花早上开放,晚上合拢。

  (4)指导朗读、背诵。

  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

  (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3、学习第5-7自然段。

  (1)你们观察过荷叶吗?知道荷叶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跟随作者去了解一下吧!大声齐读5-7自然段。

  “雨停了,荷叶面上的雨水水银似的摇晃。一阵大风,荷叶倾侧,雨水流泻下来。”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荷叶什么特点?(不沾水)

  (2)荷叶还有什么特点呢?出示课件,生齐读第7自然段。(做荷叶粥、荷叶粉蒸肉)

  4、葵花的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藕秧子、荷花,还是荷叶,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荷花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种藕秧子,再写荷花开了,最后写荷叶。

  出示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按荷花的生长顺序写的,先写种藕秧子,接着写荷花,最后写荷叶。

  2、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荷花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荷花的外形与变化。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板书设计

  7、荷花

  藕秧子:瘦得多,节间长,黄褐色。

  花朵:清香,早上开放,晚上合拢。

  荷叶:不沾水,做荷叶粥、荷叶粉蒸肉。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9

  《荷花》是第一组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以及沉浸在荷花盛开的景色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大自然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感情,从体味优美的语言中来感受荷花的美,来感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欣赏,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在学生情感调动起来以后,我播放录音课文,让学生注意认真听里面的朗读语气及停顿。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模仿去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插图想象荷花的美丽,重点指导能够紧抓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感受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课文学完后,我认真回顾了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有收获更有不足:

  我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因为我深深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尤其是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自己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能把学生引入情境,激起他们感情的共鸣,然后让学生陶醉在对文中优美语言的想象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比如,我在教学文中的第四段时,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微风吹来,我和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的美丽的画面,我从学生陶醉的表情中,仿佛看到了他们想象的.优美画面。他们的脑海中也一定留下了一池荷花和我陶醉其中的美好画面。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看荷花”时,我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美美地读懂文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课文,了解课文。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对假如我是一朵荷花,我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说的不够好,没有拓展开学生的思路,这也是下一步我需要加强的地方。另外,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我总感觉学生有拉长音的现象,但是通过多遍纠正,就是不能达到我想要的理想的效果,这需要我在今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的练习。最后,我总感觉上课的时间不够用,这就需要我在下一步的教学中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多下功夫,争取通过课堂教学效率。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10

  一、教学内容

  《荷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课文。本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文章按观看荷花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性强,分别写了作者的所闻、所见、所感。

  二、学生分析

  小学三年级儿童思维还是以形象性思维占主要成分,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过渡期,已逐渐能不靠图片和具体对象之类的出示和帮助,能凭借词来逐步展开想象。

  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初步具备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具备基础的Word操作技能。

  三、设计思想

  1.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表演法、指导自学、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

  2.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承担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3.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 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进行学习活动。我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在读中感受荷花的美;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因此,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我让学生反复读,使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落实语文双基教学的基础上,我还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让学生上网欣赏荷花图片,体现信息技术服务于语文教学。

  5.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运用电教媒体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电教媒体所创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察、想象以及赏析词句的能力。

  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给学生创设更广泛的空间,让学生在大量欣赏荷花美景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准生字,理解“挨挨挤挤”、“莲蓬”、“饱胀”、“破裂”等词语。(第一课时先认读生字,第二课时才进行写字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图画,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继续培养上网浏览、查询、筛选资料、Word操作以及制作电子读书卡片等信息技术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上网广泛浏览、欣赏荷花图片,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创设情景,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

  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想象。

  六、教学或活动过程设计

  1.教学准备阶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荷花、蜻蜓、小鱼头饰各一。

  2.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描述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活动时间

  (大约)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欣赏激趣导入1分钟

  1、课件出示荷花的图片

  2、板书课题

  3、欣赏图片

  4、齐读课题让学生直观感知美丽的荷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课文插图指导看图3分钟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观察图画,发表意见培养学生仔细、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感知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6分钟1、把全文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5、把生字词读给你旁边的伙伴听

  6、带着你不懂的问题向你的伙伴们请教,你可以离开座位向班上的任一位同学或老师请教。

  总:在课堂上巡视指导自由朗读课文,互相听读生字词,自找伙伴释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与合作精神,互助互学,整体感知全文。

  7、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好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8、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同学们小组合作,细细地读一读二、三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你的同伴听,一些词语、句子还可以在小组里演一演。

  板书:美如画

  (生上台画荷花、荷叶)

  9、出示课件演示一池美丽的荷花

  10、组织学生上网搜索荷花的图片

  11、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师配上动作动情范读第四自然段

  12、学生思考、练读

  13、学生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汇报喜欢的句子

  14、观看课件,看完后配上动作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15、上网浏览、欣赏荷花图片

  16、学生练习读第四自然段,上台演读,分角色扮演,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告诉荷花什么?如果你是其中一种动物,你打算怎么对荷花说?在读、画、想、演中,加深学生对荷花的印象,深化学生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的快乐从课本延伸到想象,从课堂飞向网络。

  回归整体2分钟 齐读全文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在读中流露情感,抒发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外拓展1分钟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画一画美丽的荷花

  2、制作读书卡片,可以是一两幅荷花图片,再加上自己的一两句关于描写荷花的美或抒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的话语

  3、继续上网搜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如荷花的种类、用途、栽培等)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展现学生的个性。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11

  一、教材内容说明: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思路与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板书:

  叶 挨挨挤挤

  荷花{ 半开

  花 { 全开

  含苞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12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 )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平,的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习生字新词,练习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习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1、出示荷花图。设问:小朋友,你们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呢?

  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破裂 姿势 翩翩起舞 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 ,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我们学习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习第一自然。

  (1)齐读这一段话。思考:这一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说明荷花的香气很诱人?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习单元学习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习提示)

  练习:(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 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5)看起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形态各异,那么,这三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设问:课文只是写了荷花吗?如果我们这样的图你认为好看吗?还应该画上什么?课文中有没有写到,课文是如何来描写荷叶的呢?

  (6)学习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 ),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 ),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篇13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当,引人入胜。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在引导学生通过“冒”字,体会荷花竞相开放的蓬勃生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按)首先从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中的“挨挨挤挤”一词初步感悟荷花向上“冒出”的生命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悟这段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此基础上(按),向学生展示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挺立

  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按)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按停)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看)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按停)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按)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挖掘《荷花》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