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教案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捞铁牛》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捞铁牛》教案(精选21篇)

《捞铁牛》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默读、朗读课文,读懂并复述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办法,体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2、认字12个,写字8个。

  3、理解“笨重、议论纷纷、沉没、出”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拴、浮、绷、拔、拖”等动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楚怀丙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民族,历史上像张衡、李春、李时珍等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为数不少,为世界人们所称赞,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工程家,他就是一千年前的宋代和尚怀丙。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捞铁牛。(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都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要捞铁牛?结果怎么样?)

  3、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知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书中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这篇课文又几个自然段?讲了谁的什么事?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可抓住中心进行分段)

  三、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1、学习它的第一部分。

  (1)、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的1——2自然段给大家朗读一遍呢?

  (2)、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铁牛有哪些作用呢?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捞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

  (3)、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时,谁主动请缨了?他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5)、“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们送回来。”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既然对捞铁牛已经胸有成竹为什么还说我试试看?(可见他很谦虚)

  (6)、那这位和尚到底是怎样捞铁牛的呢?

  2、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听录音3——5自然段。边听边思考:和尚是怎样捞铁牛的?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在仔细的读读第三自然段。

  (3)、第一个准备工作是什么?谁能用关键的四个字概括一下?(潜水摸牛)接着第二个准备工作是?概括为?(装沙行船)第三个是?(并船搭架)第四个是?(牛船相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相继板书出四个重要的准备过程)

  (3)、我们想一想,这四个准备工作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这四个准备工作之间是承接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4)、既然他们之间是承接关系,就有一定的先后顺序,那么谁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

  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来说一说准备工作的过程呢?

  (5)、从这个四个步骤中,你觉得这个和尚的准备工作做的怎么样?(细致、周密、有条不紊)

  (6)/准备工作做好了以后,那和尚是怎么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点出关键性动词。(铲、浮、绷、拔、离开、划、拖)

  (7)、谁能用这些动词复述一下捞铁牛的过程呢?

  小结:铁牛之所以能顺利地打捞成功,跟前面那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可见做好一件事情之前,必须有周密的准备和安排。

  (8)、一只铁牛打捞上来了,那其余其余七只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9)、那作者为什么不依依详细介绍其他七只铁牛的打捞经过呢?可见作者在写打捞铁牛的过程中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10)、铁牛打捞上来了,你觉得这个打捞铁牛的办法怎么样?(绝妙)在古代那你能想出比他更绝妙的打捞办法吗?可见这个和尚才智过人。

  (11)、那你知道他在打捞铁牛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吗?(水的浮力)在一千年的古代,人们都知道运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了,古代人真聪明。

  (12)你知道这位打捞铁牛的英雄是谁吗?

  3、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这个和尚名叫?是?“出色”是什么意思?你们怎么评价怀丙和尚出色的表现呢?

  三、总结:

  水冲走了铁牛(不好的一面),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好的一面),在这个过程中,怀丙和尚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变害为利为人们做出了大的事情,做了好的事情。像怀丙和尚的人,我们古代就有很多,我们光佩服他们还不行,还要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五、拓展延伸:

  1、用教具做实验,演示捞铁牛的经过。

  2、想一想,在现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铁牛。

《捞铁牛》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

  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①摸清地点;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③并排拴紧搭架;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总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水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捞的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淤,注意读音、字形,右边不要写成“冬”。

  2.理解词义。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地方在黄河中游,所以叫河中府。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

  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自学课文,理解文章层次

  1.轻声朗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1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2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3自然段:和尚做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第4自然段:和尚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拨起铁牛。

  第5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回岸边。

  第6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七只铁牛。

  第7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

  (五)分析课文

  1.(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捞铁牛》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捞铁牛》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几项准备工作;

  2、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了解怀丙和尚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3.认识浮力,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二、教学重点:怀丙和尚捞铁牛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把铁牛捞上岸的经过。

  三、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 捞铁牛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

  1、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1)、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用“ ▲”标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的词语。

  (2)、用自已的话说说事情的原因。另外你还读懂了什么。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反问句。

  (4)、用“~”画出怀丙和尚说的话。

  (5)、谁能说说捞铁牛有什么困难?和尚对这件事怎么看?你能把和尚说的这句话读出不同的语气吗?

  通过上面课文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是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的?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读课文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收获?这段写什么?

  1、怀丙和尚为什么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2、怀丙和尚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整件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演示多媒体(四项准备工作动画片)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画面,初步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2)检查提问:这段主要写什么?(捞铁牛前做的准备工作)

  2.精读课文

  (1)出示第三段课文的(多媒体)

  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数数这段有几句?

  (2)划出每句重点词,想想每句说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多媒体

  (1)讲读第一句

  ①出示第一句话,并给“潜、摸”作上重点记号(多媒体出示)

  ②多媒体演示“潜水摸牛”动画过程。

  ③小结、归纳,多媒体出示“潜水摸牛”字样。

  (2)对于第2、3、4句的教学方法同上,其中“装满”、“结实”、“很粗”、“紧紧”这些词作注重记号,先后打出“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牛架相栓”多媒体演示字样。

  四件事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用直线连起来。

  (3)出示练习: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序号。

  第一步 潜水摸牛

  第一步 备船装沙

  第三步 并船搭架

  第四步 牛架相栓

  (4)齐读课文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3.演示打捞铁牛动画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第4、5、6段课文(多媒体出示)

  要求: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分小组议一议。

  2、检查自学情况(分小组汇报)

  3、师进一步 (1)为什么船会上浮?(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船身变化。

  (2)为什么绳子越绷越紧?(演示动画片)提醒学生注意绳索、铁牛。

  (3)为什么能把铁牛拔起?这与前面的准备工作有没有关系?

  (4)为什么不把铁牛“载”上岸,而要“拖”上岸?(演示动画片)

  (5)从拔铁牛到拖铁牛,这都是靠什么呢?(水的浮力)

  4、演示(多媒体出示)

  (1)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先让水手们   ,接着 ,最后   (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捞牛的三个步骤)。

  (2)出示(多媒体)

  船越(    ),装的沙就越(    ),船的重量就越(    ),船身就下沉的越(    ),离铁牛的距离也就越(    );铲去黄沙,船身渐渐上(    ),离铁牛的距离越来越(    ),所以绳子越绷越(    ),因此,铁牛被(    )出了淤泥;最后又将铁牛顺水拖回,这些都是利用了水的(    )(    )。怀丙和尚不愧是(    )(    )(    )工程家。

  6、师小结:

  (1)读完了课文,我们知道:怀丙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原来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它们送回来。

  (2)你觉得怀丙和尚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话呢?(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3)如果是你,你用什么办法打捞铁牛呢?

  (2) 你从哪些地方觉得怀丙和尚是“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怀丙和尚将八只大铁牛捞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捞铁牛利用了水的哪一有利因素?

  3、学习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观察自然课中的一次小实验,按照“先……然后……再……又……”这样的顺序练习写一段短文,注意写清实验的过程。

  3、回忆自已亲自做过的一次小制作活动,注意想想制作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制作后自已有哪些收获,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捞   铁  牛

  ︱

  黄河 发大水—冲走—铁牛

  怀丙找“牛”—准备工作—第一步 潜水摸牛

  第一步 备船装沙

  第三步 并船搭架

  第四步 牛架相栓

  拴“牛” 出色的工程家

  捞“牛”经过 铲沙拔“牛”

  划浆拖“牛”

  送回

《捞铁牛》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 、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 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 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 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 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 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 (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

  第三课时  (略)

  (主要安排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内容)

《捞铁牛》教案 篇6

  教学重点: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河中府铁牛》激趣引入

  1.刚才我们在课件中看到的铁牛,是宋朝时候河中府城外用来拴浮桥用的,一共有八只。你知道吗在这些铁牛身上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2.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请小声读课文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怀丙为是么要捞铁牛?自读、思考。  

  2.课堂反馈:(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洪水冲到河底的淤泥里。)

  3.“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这里的“也”能不能换成“都”?为什么?(不能,因为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冲走了铁牛,这是两件事,如果用都就只讲铁牛被冲走一件事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二部分后回答。

  2.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3.“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冲回来。”这里的“还”可不可以换作“要”?为什么?(不能。因为“还”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作用。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冲走铁牛的是水,把铁牛送回来也是水,用“还”就很自然,如果用“要”就没有这种继续的意思。)

  3.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四.学习第三部分

  1.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项?请默读第三段,用横线划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2.反馈:①四项准备工作是: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② 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是:先、然后、再、又

  3.四项准备工作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怀丙做事是多么有条理呀!由此可见我们无论说话做事都应该有条理。)

  4.怀丙这些准备工作是针对什么做的?你体会到什么?(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做的。体会到整个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慎密。)

  5.你能用上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四个词,具体说说这四项准备工作吗?

  课件分步演示——准备工作

  6.师小结:怀丙准备工作做得周密细致,设计科学合理。那他又是怎样捞铁牛的呢?

  五.学习第四部分

  课件演示——捞牛过程(注意观看铁牛位置的变化)

  1.刚才在看课件的时候你注意到铁牛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吗?(上拔)是什么力量使铁牛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呢?(水的浮力)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部分,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思考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词标出来。(泥沙渐少,船身上浮;绳子绑紧,铁牛上拔。)

  2.汇报交流以上问题。

  3.学生齐读第四部分,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泥沙与船身、绳子与铁牛之间的关系。

  4.师小结。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要注意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想借水的浮力把铁牛送到岸边,节省人力。)

  课件演示——拖牛到岸边

  5.师小结:铲沙拔牛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怀丙不仅具有聪明的才智,还具有出色的操作能力。

  6.学生进行排序联系。(课件展示填空题)

  7.怀丙把第一只铁牛顺利拉上岸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几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六.总结全文

  1.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

  (①怀丙遇事肯动脑筋,善于思考,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2.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再读第四部分,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七.拓展

  1.我国历史上像怀丙一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八.板书设计

  摸清位置

  准备捞牛      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            粗绳拴牛       

  铲沙                       聪明才智

  捞铁牛     捞牛过程     划桨

  ↓           上岸                                                         

  全部送回

《捞铁牛》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 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

  7、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费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

  (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①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②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④将铁牛拖回岸。⑤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 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六、朗读课文。

《捞铁牛》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宋朝、议论纷纷、和尚、船舱、沉没、绳子”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捞铁牛》,板书课题。

  “捞”:东西掉到哪里用“捞”这个词呢?

  2、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谁捞的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自学生字新词

  1、音形难点:潜、陷、尚、论(多音字)

  2、组词语

  宋(     )    拴(     )    陷(     )    论(     )

  送(     )    栓(     )    滔(     )    轮(     )

  绳(     )    绑(     )    铲(     )    拖(     )

  蝇(     )    梆(     )    产(     )    施(     )

  3、理解词义

  宋朝:朝代名。由赵匡胤建立。

  河中府:地方的名字。因这个地方位于黄河中游而得名。

  淤泥:河流、湖泊、池塘等沉积的泥沙。

  浮桥:在并排的船上铺上木板造成的桥。本课浮桥的不同点是两头各拴在四只大铁牛上。

  议论纷纷:许多人在议论,各说各的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发表看法。纷纷,言论多而杂乱。

  熟悉:知道得清楚。

  水性:水的性能,也指游泳的本领。本课指了解这段河的深浅和水流速度,并且游泳本领又很高。

  潜水:隐藏在水面以下活动。

  水手:在船上负责舱面工作的普通船员。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即向上浮动的力量。

  工程家:能够独立完成某一工程的设计以及指导施工的专门人才。本课指怀丙和尚是机械和水利工程的专家。

  和尚:出家到寺庙里修行的男教徒。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小声自读课文。

  2、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铁牛陷入淤泥。

  第二自然段:一个和尚主动提出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三自然段:和尚做了准备工作。

  第四自然段:请水手铲泥沙到河里拔起铁牛。

  第五自然段:水手们划船把铁牛拖上岸边。

  第六自然段:和尚用同样方法捞起其余的铁牛。

  第七自然段:和尚名叫怀丙。

  四、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捞铁牛经过,包括准备工作,打捞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思考:

  1、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板书:怀丙)

  2、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板书:出色)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被水冲走)

  ---------------------------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追问:从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反复读怀丙所说的话。(板书:叫水送回)

  过渡: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我们先来看准备工作部分,看看他那些地方做的出色。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摸清地点,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并排栓紧搭架,两头拴牢。)

  3、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答:分几步做的?

  3、哪些地方出色?船靠什么向上浮?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板书:打捞)

  4、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呢?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第二只铁牛的过程。

  小结:和尚叫水把铁牛送回来了,其实是和尚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六、小结

  1、和尚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是因为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水)

  2、是水冲走了铁牛,又是水把铁牛送了回来,怀丙想出这么出色的办法就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才智变害为利,像怀丙这样的工程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一个有用的、聪明的人才。

  七、总结全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交流其它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

《捞铁牛》教案 篇9

  第十七课 捞铁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课文重点段落的内容,能复述怀丙捞铁牛的步骤、过程。

  教学重、难点:目标1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捞铁牛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对课题质疑

  2.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指名读课文,余生画出生字新词,读完评点。

  2.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介绍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生字的字型记忆、书写

  3.理解词义:陷、潜、绷、淤泥、笨重、出色、浮桥

  4.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义。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要捞铁牛?课文什么地方说明了原因?

  2.学习1、2 自然段,分析捞铁牛的原因

  (1)大水冲走铁牛

  (2)笨重的铁牛陷入淤泥里

  (3)重修浮桥需要铁牛

  3有感情地朗读怀丙和尚说的话(自信而不外露地),明白这样读的原因。

  4.学生质疑:什么叫“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怀丙和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课后的阅读说说

  2.指名读课文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了解怀丙和尚如何捞铁牛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准备捞铁牛

  1.默读课文,思考:为了捞铁牛,怀丙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分几步?用竖线将它们划分开来。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1)(2)(3)(4)

  3.想想:怀丙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准备?结合课文第四自然段说说。

  4.试着给每一步的准备工作加小标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准备工作的不同层次,抓住重点词语。

  6.试着复述“准备工作”

  三、学习第三部分:捞铁牛

  1.根据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小组学习第三部分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捞铁牛的几个步骤

  (2)给捞铁牛的步骤加小标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复述课文

  四、课文小结

  1.怀丙和尚为什么能捞起铁牛?原因有哪些?

  2.这说明了什么 ?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解答。

  3.再读课文开头怀丙的话,谈谈体会。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捞铁牛》教案 篇10

  一. 文章概述:

  这篇课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二. 文章结构: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捞铁牛这件事的起因。第一自然段写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第二自然段写重修浮桥需要把铁牛找回来;在人们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有个和尚说他能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第三自然段写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第四自然段写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第五自然段概括地交代“用同样的办法”把另外的几只铁牛都拖了回来。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这个和尚名叫怀丙,赞扬他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

  三. 分析讲解

  1. 生字:

  (1)字形:在学习本课生字时同学们要注意下面这些字的字形。

  悉:上边是米字加一撇,下面是心,此外它的读音也要注意,应读“xī”,不读“xì”。组成词语:悉心、熟悉。

  浮:注意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旁,表示与水有关,组成词语:浮力、漂浮、浮水、浮游等。右边也读(fú)孚,是起表音作用的。

  此外下面这些字要注意运用形旁与它们的形近字相区分。如:拴——栓、洪——哄、跨——挎、绑——帮、桨——奖

  (2)字音

  本课有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潜(qián)到水底、陷(xiàn)在河底

  (3)词语解释:

  浮桥:用并列的船或筏,上面铺木板而成的桥,因浮在水面而得名。

  议论纷纷:人们对事、对人的好坏是非发表各自的看法。

  水性:指游水的技能;也指江河湖海的深浅、流速快慢等特点。课文中指后者。

  潜:隐在水面下活动。

  绷:把绳子拴得紧紧的。

  出色:格外好,超过一般的。

  2. 理解课文

  ○1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黄河附近的河中府城外有一座浮桥,它是两岸居民的交通要道。河两岸有八只拴桥的大铁牛,一次黄河发大水,冲了浮桥,也冲走了这八只大铁牛,铁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需重修浮桥,就必须捞回八只大铁牛。可是,你知道每只铁牛有多重吗?(七八万斤,大约是30只大象的重量,可见要捞回铁牛非常难。) 可见,要捞回铁牛很不容易。人们在议论纷纷,如果你在他们中间,你们会说什么呢?

  这时,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说出了他的看法,请你把怀丙的话读一读。

  “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那么和尚是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为了捞铁牛,怀丙让人做了哪几步准备。

  我们来一起看看怀丙做的这些准备。

  请同学们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2体会捞铁牛的过程。

  怀丙是怎样指挥水手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怀丙让水手做了哪几件事?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体会和尚的出色。

  铁牛终于被捞上来了,可见捞铁牛是件不容易的事。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感受?

  相信同学们都对和尚能够捞起铁牛很佩服。他之所以能够捞起铁牛与他所做的周密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请同学把第3、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结合第4自然段的内容,想想和尚是靠什么捞起铁牛的?

  这时,岸上的人们又会说些什么?文中是怎样评价他的?

  要让你来捞铁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捞铁牛》教案 篇11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 本上。

《捞铁牛》教案 篇12

  《捞铁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令我十分兴奋的环节。

  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课件演示边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我用吊车。”“我用直升飞机拉。”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如:建造水上房屋,让水上汽车在水上行驶……“几十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有热闹起来,太美妙了!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很激动,也想了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学生一提问我生怕浪费了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涉及到质疑问题总是放不开,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我想教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不指责、批评他们,而是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充分享受参与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捞铁牛》教案 篇13

  教学要点:讨论学习课文,理解怀丙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过程 :

  1、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齐读第四段,请给"出色"、"工程家"标上"……"

  3、"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特别好的设计,主持各项工程的专家。

  4、请小声读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哪些方面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5、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设想出色(叫水送回)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6、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一段后答,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起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7、可是,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请默读第二段,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8、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指着灯片上的图说吗?--学生说。

  9、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不行吗?你体会到什么?--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0、请小声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先请同学讲,然后课件演示。

  11、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12、检查落实后,师生分读,想一想: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讨论。--因果重叠(不要求理性掌握,只是感情认识),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齐读,注意体会联系,强调变化。

  1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4、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15、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6、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知道吗?

  17、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齐读第四段,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18、学到这儿,你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了吗?

  19、请用"出色"、"熟悉"各说一句话,写在作业 本上。

《捞铁牛》教案 篇14

  设计一

  (第4,5,6自然段的教学实录)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就提出了问题: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 现在我们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默读课文,思考:哪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生:第4. 5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师:好.这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两个问题.(出示投影)

  思考题:

  1. 第四自然段后三句话是什么关系

  2. 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生读思考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在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讨论.老师看哪些同学学得认真.

  (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谁先说一说后三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先说1,2句的关系,再说2,3句的关系.

  生:我认为这几句话是因果关系.因为水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了,船里的泥沙减少了,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所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了上来.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好,那和尚是利用什么力量把铁牛拔出来的

  生:利用水的浮力,(板书:利用水的浮力)

  师:谁还记得老师提的第2个思考题:

  生: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

  师:好,谁来回答

  生甲:因为铁牛太沉了,水手们根本没有办法把它拉上船.

  生乙:即使拉上了船,也会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地边.

  生丙:对!我同意赵刚的意见.书上已经写到"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这说明把铁牛放在水中拖回来,已经很费力了.

  师:它能抓住课文的语句分析,这种方法非常好,值得同学们学习.

  生:和尚还在利用水的浮力.因为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一些力气.

  师:这几位同学分析得特别好.和尚这时还在利用水的浮力,你们看和尚是多么聪明啊

  师:谁来读第6自然段.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

  (生读第6自然段)

  师:谁来回答

  生:我认为还是把沙子铲入黄河,利用水的浮力拔出铁牛,然后

  拖到岸边捞起来的办法.

  师:现在,同学们是不是知道和尚用什么办法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

  生:(齐答)得用水的浮力.

  师:你们真聪明.

  师:(小结)现在同学们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解决了同学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我们在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并且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课文写打捞过程虽然没有使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但表达也很清楚,做到了言之有序.现在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生:想.

  师:在观看时,请同学们注意打捞过程的顺序,一会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放录像).

  (天津市实验小学刘军执教)

  设 计 二

  一,通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第4.5.6自然段的内容.

  2,画出描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重点词句,想想这些词句的意思.

  三,观察,以说促读

  1,老师利用复合投景,分解演示把铁牛从河底向上技的过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河中的两只大船,大船之间的架子,拴住铁牛的绳子,泥沙减少,船身上浮.

  2,学生演示,利用复合投影分解把铁牛从河底向上拔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尽量用书上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注意讲清步骤,用准词语.

  三,精读,理清句序

  1,投影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学生填空: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泥都( )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 ),船身慢慢地向上( ),( )铁牛的绳子越( )越( ).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 ).

  2,师生共同归纳段四句话的意思,教师板书

  准备好 铲泥沙子 绷紧强 向上拔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1)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船身上浮) 河底的铁牛为什么能向上拔(水的浮力)

  (2)这四句话的顺序能不能调整(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四,品读,充分感悟

  1,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演示,利用复合投影,讲述把铁牛向岸拖.老师板书:[拖上岸].

  2,再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想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铁牛笨重].

  3,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这样的办法"指的是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教板板书:[水的浮力].

  五,深读,回归整体

  1,自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用关联词语填空.

  ( )船上泥沙铲光了,( )船身慢慢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 )越绷越紧,沉到河底的铁牛( )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2,讨论:课题中的"捞"字能否换成"拔","拖" (水中捞铁牛,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胆和智慧)

《捞铁牛》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 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 作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被水冲走

  潜水找牛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

  并船搭架

  拴牛连架

  打捞铁牛     铲沙 划桨 拖上岸

《捞铁牛》教案 篇16

  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而不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捞铁牛》时,我就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这一目标,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着通过覆盖式投影片按顺序分步演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体会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进而总结出:写文章应做到“言之有序”。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捞铁牛》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 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

  7、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费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

  (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①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②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④将铁牛拖回岸。⑤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 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六、朗读课文。

《捞铁牛》教案 篇18

  (本教案第二课时参阅了重庆李向红老师的部分内容)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自读本单元的导读部分。通过读这部分,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本组的训练重点: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习这组课文的方法:要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

  2、明确了本组的训练重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板书),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捞)?围绕‘捞’字,同学们想弄懂《捞铁牛》一课中的哪些问题?学生动脑筋思考后,各抒己见,提出以下问题:“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等。教师梳理,并归纳为四个问题:1.谁捞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用什么办法捞铁牛、结果怎样?4.这件事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提出来的,也是我们这课学习的目标。下面,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

  3、请同学们自已读课文,读后找出和“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用什么办法捞铁牛?”“捞铁牛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对应的段落,并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给这几个问题排序。(指名同学到黑板上为这几个问题排序,明确事情发展顺序的意义。)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同桌齐读两遍,交流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然后在本上抄写一遍。

  5、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资料或同桌讨论解决,再不能解决作上记号。

  6、同学们到黑板上自由默写生词。个别容易写错的,老师及时纠正(如:淤、舱等)。

  7、给生字组两个新词写在课堂本上。

  8、布置作业:搜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浮力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

  第二课时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捞铁牛》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具体叙述了宋朝的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将沉于河底中的八只大铁牛捞起拖回岸边的经过。)

  2、指挥捞铁牛的怀丙和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边读书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画出这句话。

  3、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给“出色”、“工程”、“专家”标上“△△△”

  4、“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

  5、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从文章的哪些方面能看出怀丙是出色的工程专家? --先自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

  6、同学们发表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设想出色(叫水送回) 准备工作出色(准备工作) 操作出色(捞起铁牛)

  7、八只大铁牛被水冲进了黄河。而怀丙却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请同学们自读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8、指名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9、可是,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的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每只铁牛重26.1吨,最重的有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先进的起重设备,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怀丙为此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指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把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如“先”)。读后,指名学生说出怀丙和尚为此做了几项准备工作?同桌齐读后共同讨论,各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四步(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意思接近即可。

  10、怀丙不做这些准备工作行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 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 并船搭架:(1)、保持平衡(举划船的经历说明),(2)浮力大且一致(接触面积大浮力大)。 粗绳拴牛:保证牢固。 --准备工作周密细致,设计科学,不愧是出色的工程家。

  11、准备工作做好了,怀丙是怎样指挥大家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边读边画出文章中表示捞牛动作的词,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进行换词指导:“铲”与“撒、掀”、“拔”与“提、拽”等的不同。

  12、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抽读"和尚……向上拔。"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指导理解这种因果关系)。

  13、观看课件,理解“铲沙拔牛”的经过。

  14、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

  1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真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 --聪明的才智,出色的操作(小结)。

  16、男女分段展开朗读比赛。体会怀丙的聪明才智。

  17、就这样,怀丙把八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一千多年前,怀丙就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 ①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18、其实,我国历史上像怀丙那样运用“水的浮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卓越人物有许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呢?(《曹冲称象》,上一册积累运用上的《挑水过桥》等)我们为他们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注意读出对怀丙敬佩、赞叹的语气。

  19、讨论: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其他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吗?要是现在呢?

  20、布置作业:

  (1)填空:课后第二题。

  (2)小试验:

  找一大盆作黄河,泡沫塑料做小船,砝码当铁牛,准备好绳子和沙子回家做这项实验后,写出实验经过。

《捞铁牛》教案 篇19

  教材分析

  本文讲的是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学情分析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初步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简要地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重点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2)继续深入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个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捞铁牛的,体会他的出色,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学习怀丙和尚认真分析、深入研究、运用自然界自身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教具准备

  做“捞铁牛”实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说说故事,其实也是在训练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捞铁牛的困难,为体会怀丙的出色做铺垫。

  1、教师导读:为什么捞铁牛?请同学们读文,找一找。

  指名反馈课文的相关内容:“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3、大家读相关语句。

  4、教师:洪水退了,马上要修浮桥,可是铁牛容易捞吗?(不容易)你们从哪感受捞铁牛的不易?

  5、学生自由读文,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预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易打捞;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6、教师:洪水退后,马上要修浮桥,人们议论什么呢?请你们开动脑筋,想象人们议论的内容。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营造“议论纷纷”的氛围。

  8、教师打断学生的议论,模仿和尚的神态语气,大声说:“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

  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并提问:“当人们听了和尚这话时,会有什么反应?”

  9、学生想象当时情景,现场表演人们听了和尚的话后的反应。(从现场表演中,让学生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及打捞铁牛的不易。)

  10、生齐读和尚的话:“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师板书)

  11、指导体会“还”字的作用。

  (二)读文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过程

  1、过渡: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怀丙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呢?接下来,我们看看怀丙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读有关段落【3、4自然段】

  3、为了打捞铁牛,怀丙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并用数字标出重点词。

  4、指名反馈,补充完善。

  【1】摸清地点;【2】备船装沙;【3】拴船搭架;【4】两头拴牢。

  5、再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第三段的四句话,体会这段的有序。

  6、引导学生讨论:怀丙做的这四项准备工作和成功打捞有什么关系?

  7、集体交流中体会准备的必要,体会怀丙的出色。

  8、感情朗读准备部分,表达出对怀丙的赞叹和敬佩之情。

  (三)学习打捞部分

  1、导读打捞部分:思考打捞过程是分几步做的?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打捞铁牛的过程。

  打捞步骤:【1】铲沙入河;【2】沙少、船浮、拔牛;【3】拖牛上岸

  3、生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用简笔画绘制出打捞前的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

  5、教师巡视、指导。

  6、抽生上台绘制。

  7、师生共同评议、完善。

  8、看图复述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1】同桌互说【2】指名复述(小组为单位)【3】师生共评。

  9、说说和尚怎样打捞第二只铁牛的?

  10、学生再深入课文,是否还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自读、自悟,彼此交流解惑)

  三、实践探究

  1、实验准备工作:(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淤泥。(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3)用一根小棒,表示木架,拴住两个大盒子(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4)用一根小绳子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住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小组演示打捞过程

  3、同学之间交流演示经验、体会。

  4、创造性思维训练:同学们,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打捞铁牛呢?

  四、课堂总结

  1、师提问:怀丙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么对待的?他是怎样运用自然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2、学习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教师小结:怀丙和尚在当时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送回来,不愧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怀丙学习,遇到事情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回去将做的小实验按事情先后顺序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捞铁牛

  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

  运用自然规律

  水把铁牛冲走—————————————————————叫水送回来

  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的心中就有种抵触情绪,因为这篇课文较枯燥难懂,虽然已执教过两次,但我仍想不出好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及我的教学兴趣。这次我想能否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替代枯燥的讲解。因而课前,我认真翻阅捞铁牛的相关资料,当我看到画捞铁牛的示意图时,灵机一动,何不让画图来代替枯燥的讲解?

  上课时,当讲到本文重点捞铁牛的准备工程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读,理清顺序,再抽生上台演示。学生一听画画,兴趣很浓,纷纷举手。我抽了班上的小画家明明来画打捞的准备过程。当他画完后,便全班评价,张港说:“整体画得不错,但船的位置不对,不是分开,应并排拴紧。”就这样,经过同学们的加工补充,更好地完善了打捞铁牛的准备过程。同样我用这种方法又画出了打捞铁牛的过程。

  由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生兴趣浓厚。我我又趁机说:“谁能当解说员,看图把怀丙捞铁牛的过程说出来呢?”学生一听,纷纷举手上台说,还真说得不错。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工具来做实验,学生们更来劲了,便做便交流经验。可想而知,在此基础上,总结文章中心就容易多了。

  一节课的时间就这样很快过去了,学生学得愉快,我也教得轻松。看来课堂上只有学生成为主人,老师才不会觉得教累。

《捞铁牛》教案 篇20

  《捞铁牛》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为了让学生对“笨重”一词有准确、具体的认识,教师向学生介绍收集来的关于铁牛的资料。学生明白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这么大”、“这么重”、“真大呀!”

  生:这么重的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

  师:是啊!这么重的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我们讨论这个问题。

  (经过讨论,同学纷纷举手回答)

  生:从插图看,铁牛不仅大还挺圆,所以洪水一冲,它就容易滚动。

  生:铁牛在岸上,岸边到河里有坡度,铁牛向下移动就更方便了。

  生:我们小组认为:课文上写“铁牛是拴住浮桥的”,那发大水时,水猛烈冲击浮桥,浮桥就会使劲拉动铁牛,就把铁牛给拉下水了。

  师:回答得太好了,你们组深入到课文中,加上自己思考、推断、想象,终于找到答案。

  师:课文讲怀丙和尚怎样捞铁牛,大家想不想做个实验呢?

  生:想!

  (课前布置: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槽,倒上大半槽水,水中放一对密封的、从侧面挖去了一块的易拉罐,再用皮筋捆扎在一起,用四根铅笔搭成架子,跨在两只 “船”上;架子上拴一根细绳,另一头系住一块小石头,石头沉在水槽底部,两只易拉罐里装了不少沙子。实验开始,让学生用勺子将水舀走,绳子随之绷紧,拉动小石块慢慢离开槽底,沙减少得越多,石块就上升得越高。学生兴致勃勃地做着实验。)

  师:在实验中除了弄懂怀丙使用水的浮力将铁牛捞起来的原来,还体会到什么?

  生:搭架子不仅要跨在两只船之间,而且要正好位于船的中间部分,这样可以使船不倾斜。

  生:架子的支撑点要固定,防止用力时滑动。

  生:绑住架子与铁牛之间的绳子应该绑紧。

  生:铲走沙子的时候应该均匀地铲,以保证船的平衡。

  ……

  同学们明白怀丙所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意思了吧。可见铁牛能成功捞起来靠的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师:同学们想想,还有别的办法吗?

  (全班立即热闹起来,让小组相互交流、探讨,发挥集体智慧。教室气氛活跃,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的才智。)

  生:用直升飞机吊起来。

  生:可以用一艘船,上面装一台起重机,直接把铁牛吊到船上就行了。

  生:可以把船里的泥沙换成人,开始人都站在船上,铁牛绑好后,再弄几只小船,停在大船旁边,到时候人全部下到小船,这样大船慢慢往上浮。

  生:老师,这个办法要动用很多人。我们小组想把船上的泥沙换成水。先在船上装水,捞铁牛时,再将水抽到黄河里去。

  师:你们小组为什么要用黄河水呢?

  生:黄河本来泥水太厚,怀丙和尚每捞一只铁牛,要用两大船的沙,那不就使河底的泥水更多吗?会使水变得浑浊。

  师:回答得太好了!还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

  生:老师,我们可以再增加两只船和一台起重机,先把沙装在集装箱里,放在大船上,等绑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用装卸吊车把一个箱一个箱的沙吊在另一只大船上。用同样的办法来回几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这样既省人力,又不会对黄河有害处。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次讨论每个同学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不同的方法与怀丙捞起了八只铁牛。

  案例分析:

  一、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花。”怎样使学生的创新火花燃烧起来呢?先要引发并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主动地发现并探索问题。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弟子要“每事问”,倡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而我们以住的应试教育,常常把充满好奇心、求知欲,什么都要问、都想知道的儿童,教成什么都不敢问,只想知道怎样拿高分的“乖学生”。新课标倡导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一)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为了让学生对“笨重”有更准确、具体的认识,学生收集资料,从中引起学生的疑问:“既然有这么重,铁牛怎么会被洪水冲呢?”这样的质疑说明学生有发现,问有价值,达到了新课标中的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还要引发并鼓励他们敢于质疑、驳问的勇气和精神。

  (二)探索疑问,解决问题。

  学而有问,只是获得真知的开始。经过思考、钻研、探索,解决了疑难困惑,把认识、思考引向深入、广泛,才是阅读、学习的目的。所以探索和解决问题时就要从“想办法→想别的办法→想更好的办法”的过程。课文中怀丙和尚是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进一步启发和鼓励学生,想想有更好的办法?学生经过评析哪一种办法更有实效性,哪一种不够完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的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

  二、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精神。

  (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贵有思,有所思才能有所学,有所学必然有所思。“思”与“学”是循环往复、互补俱进的。我们在学生的阅读学习中,就要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教程中重视引导并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和交流,这样不仅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而且提前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拓展其思维空间。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新课标一再地要求学生对感兴趣者发表自己的意见,又提倡有创意的阅读。在课堂中同学们对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十分感兴趣,这一切表明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可以培养发展的,创新精神是可以激发的。

《捞铁牛》教案 篇21

  今天我执教了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捞铁牛》一课。这篇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所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和具体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船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的原因和先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从而懂得打捞过程中对水的浮力的利用。为了使以后的教学能扬长避短,特对本节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取得优点

  1、在突出重点部分,也就是捞铁牛的准备工作部分,学生理解、掌握较好,学会了抓住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准备工作的第三步,并船搭架,学生不易理解,我有效地利用课件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并船搭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准备工作。很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2、做到对学生适时地鼓励,在课上曲伟、郭海丰同学胆子小,不敢回答问题,在我的鼓励下,能勇敢的回答问题,我想经过这节课的锻炼,对他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二、存在不足

  1、还不能准确的把握课堂时间,在难点的突破上,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由于学生年龄小,不懂得浮力的知识,这段时间用的少,有些操之过急,过于牵强,因此学生感悟说得少。尤其是运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时,如果多找几个同学说一说,然后教师在适时地帮学生一把,就会很好的突破难点。

  2、我对教学课件虽然知道适时出现,但演示还不够熟练,还需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学会自己制作课件,才会得心应手。

  3、同学们课堂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的调动,这与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比较抽象、枯燥,不能很好的投入到文本中分不开的。

  三、改进措施

  1、我需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

  2、平时抽时间学习课件制作,争取早日能自己制作课件。

  3、以后不断研究说理性文章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

  以上为我教学这一课的粗浅感受,还很不全面,还需各位领导、老师给予点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捞铁牛》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