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薄凉之人 点赞 分享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7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

  课题 10、葡萄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过程与方法 以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为切入点,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情感与方法     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感悟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抓重点词句品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与学法 教法:课件展示,引导点拔。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读议结合 教学准备    cai课件或挂图。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一、声像引路、激趣揭题     1、cai出示:吐鲁番盆地录像        2、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3、是啊!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地方呀!它就是我国新疆吐鲁番的一个十分有名的地方——葡萄沟。 4、cai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认识这三个地名间的关系。 通过声像引路,让学生初步了解葡萄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明课题。   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后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赞叹之情。 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学习课文。 三、合作探究,理解内容。 1、围绕文章最后一段质疑,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学生带这问题自读、自悟把关键词句做上记号。 3、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   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4、全班交流,师适当点拨,并适时指导朗读。    (1)第1自然段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型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引导学生从带点词语中体会,葡萄沟不仅水果品种多,而且从五月到十月,月月都有水果,所以说真是个好地方。 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2)第2自然段    ①学生自读,边读边体会,把自己喜欢的子画上记号,多读几遍,再美美地读给小伙伴。 ②小组内互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展示交流,师生共评,在评价中理解句子。 a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明读,课件展示画面,从带点词中体会葡萄茂密的枝叶很多,很美。       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评价,让学生把语文字转化成画面,让学生在读、议、想、评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想象、理解、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b、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指名读,课件展示画面,抓带点的词体会葡萄颜色多品种多,而且结得丰硕。 c、师引:     葡萄真诱人啊!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课件出示—“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指明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出示课文插图   小结:葡萄沟不仅葡萄多,景色美,而且那里的老乡又是那么热情好客,我们不禁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朗读是理解的深入,是情感的升华,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激发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进一步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深化激情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3)第3自然段      师:虽然我们不能够亲自到葡萄沟去,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但是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维吾尔族老乡亲手制作的葡萄干。     生:尝一尝、说一说、夸一夸。     师:出示新鲜的葡萄和葡萄干,你想知道什么?     生:葡萄是怎样做成葡萄干的? 生:默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师:课件出示阴房。     引导学生说一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师补充资料: 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凉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就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办法凉制葡萄干,     亲自品尝,让学生感受葡萄沟的葡萄。     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读、看、说中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简短的补充资料让学生领略到葡萄沟不仅有闻名中外的葡萄,而且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进一步激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自然条件,只有我们中国吐鲁番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的葡萄干 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学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交流后,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2、课外了解自己的家乡,并介绍   在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由衷地赞叹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揭示文章中心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教后反思

  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一是葡萄沟盛产水果。二是景色美丽、独特。三是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特别好客。

  课前我精心的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分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赏录像                               

  2、找位置;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让孩子感知其他地理位置,来品出哪里产水果的珍贵。

  3、赏美景:通过图片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4、品美句: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自主学习或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以学生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结束后,是全班集体交流。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 “一大串”学生能结合图片,体会“又多又好”。

  5、尝美味:在学生讲到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时,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招待客人,让学生品尝葡萄干,这样做使学生不仅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演中感受到葡萄沟不仅葡萄美,而且人更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朗读教学令我比较满意,学生朗读多、形式多,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从读中悟情,很多孩子甚至可以背诵。

  但课结束后,我觉得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动手写一写,事后想想,可以加好多种形式的小练笔,比如“请学生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赞美一下葡萄沟或者可以让学生学着文本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特产”。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2

  一, 学习目标:

  1, 会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 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 学习重点: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识字教学

  三,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上网查询去葡萄沟的路线

  四,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 教学时间:3月16日(周五),19日(周一)

  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课:

  中国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好地方——(板书)葡萄沟!

  二, 初读感知:

  1,《葡萄沟》讲了些什么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估计有学生会说到想去葡萄沟看看葡萄,尝尝葡萄)

  3,网上即刻查询地图,了解葡萄沟地理位置,再设想去葡萄沟的路线,讨论什么时候去最好.等生有了想主动学习的乐趣,再进一步读课文.

  三, 识字教学

  1, 谁有把握可以一个字不错地读完全篇课文

  2, 让同学勾画学习生字,准备小组竞赛读,若错一个扣组上的星星.

  3, 课件出示词条认读生字.查找地图识字

  4, 板书多音字认读:好地方,好客,干活,葡萄干,分开,水分,钉子,钉着

  四, 朗读感悟

  1, 和同桌一块思考说说理由: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 画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3, 和同学比赛朗读有关句子,段落,看谁能读出表现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引导读出喜爱葡萄沟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 文对照,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观察第二幅插图,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描写图上的内容的

  2, 默读第二自然段,通过仔细看图,你对哪个词语或者句子有了理解 (如:茂密的枝叶 凉棚 热情好客 葡萄种得多,结得多,收获多)

  二, 读第三自然段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①有的……有的……说明葡萄多,处理葡萄的方法不同……②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③葡萄沟的葡萄好,制成的葡萄干也好)

  三,小结拓展

  1, 口头填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最好的葡萄干)更因为那里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2, 说说你最喜欢葡萄沟的什么

  四, 写字教学

  五, 积累词语及句子:哪些词句让你喜欢上葡萄沟的 抄在你的摘抄本上吧!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3

  今天上了葡萄沟的第一课时。经过上次师徒开课《小鹿的玫瑰花》,师傅向我提出平时的课要尽量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上。因此在设计《葡萄沟》的时候,我也力图能够让课上得扎实、朴实,把文本中的各个语言点敲实、挖透。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落实了语言文字教学:

  1、对于课题的挖掘。先出示“葡萄”两个字,让学生认读,指导轻读音。让学生观察这两字的相同点。题目中,“沟”是需要掌握并书写的生字,因此我让学生组词,还在课件中打出“勾”、“钩”让学生组词区分。

  2、字词教学,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交*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效率,又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在读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读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词。随后,在课文教学中再对于出现的生词进行随文教学,希望通过反复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在文本中学习字词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3、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待学生反复朗读段落后,出示课后的“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让学生看着填空题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我发现,学生在前面的不断有感情朗读段落之后,很快便能够看着提示背诵了,这是不是也无形中渗透了“熟读成诵”的学习方法呢?

  但是,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可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例如:

  1、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比较像。有一个学生说到“钓”,我当时急着出现“钩”,便把上纠正了。后来想想,那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还算班里非常好的学生,她都说成了“钓”,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那么,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当时,虽然课件上没有打出“钓”字,但是既然学生混淆了,还是应该抓住这个生成点,在黑板上写一写。

  2、在教学“五光十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我问了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当时学生的反映是楞了一下,有个别学生说不能。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觉得老师这样问,应该答案是否定的吧。他们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经过师傅的提点,我也恍然大悟。其实“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可以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颜色的词语也可以用,只是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贴切,因为它还写出葡萄的光泽。这两个词只能说哪个更适合,而不能说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回想一下,课堂上其实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可以用的。当时我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再通过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课堂上也不用绕很大一个弯路了。这样,也能够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有时候同时可以用多个词语,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个最贴切。

  3、在随文学习“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时,我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图,把这三个地名打在地图上。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再齐读一遍,那么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看来,要让课堂上得扎实,光有预设还不够,还要随着学生,随时生成。这样的功夫,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4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为了上好这堂课,切实让学生喜欢教材、被教材所感染,尽量做到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时时走下讲台和孩子们共同学习,一起交流,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在课文开始的时候让学生赏美景,通过播放新疆的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以及各个季度水果丰收的场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去葡萄沟游览了一番,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在游览一番后,让学生自学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并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本文的教学中我着重抓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教学的课时目标不明显,将一二课时的内容糅合在一堂课中,以致目标不能很好达成,文本解析不够透彻。在本堂课中,老师说的太多,以致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少了一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多留时间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展示热情。

  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力求问题设计的简洁。让课堂教学思路能够更加清晰明了,问题设计更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

  优点之处:

  因此,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去葡萄沟里看看,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通过老师的感情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沟里细细地看个够。

  (3)再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进行感情朗读,在葡萄园里真切感受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并再创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民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

  (5)最后,对葡萄干这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学生较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在葡萄沟办一座葡萄干加工厂,请学生来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6)在课文快结束时,再一次带学生入境:观看录象,通过感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民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达到第三种境界,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面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改进措施: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地学,旁观者似地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6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遗憾的是我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的读书,到达第三种境界,稍显粗糙、匆忙了点。

  2、在课堂上没有更充分地应对全体。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读、说、写等潜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注意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有读书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而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此外,在把握课堂机制上,课堂每一环节再紧凑方面尚需努力。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7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学习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想的方法,比如,我首先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在识字环节,我利用本课的特点,在学习一些表示地方名称的词语时,我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到这些地方的位置,然后,再仔细观察生字的特点,进行识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

  在理解词语方面,抓住重要词语体会文本。如,对文中出现的难理解的词语如“五光十色”,我采用结合图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五光十色的含义,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说出词组——五光十色的( ),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义,同时,还学习了如何运用,通过课堂的观察来看,大多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对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时,我通过观看录象,带学生入境。再现老乡是如何用香甜的水果,优美的舞蹈招待客人的,并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跳舞,如同身林其境,感受老乡的热情和葡萄沟的美好。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不足之处,课后交流时,老师们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如,五光十色的阳光的处理问题、葡萄运到城市卖的问题,都说明老师的教学机智、教学储备有待提高,今后还需努力。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8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

  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的叙述:1.葡萄沟盛产水果;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民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4.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民族人民的喜爱之情。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一、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视频、品尝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明确新疆的地理位置。再提出去新疆玩一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借助多媒体努力营造气氛,表现吐鲁番风土人情的画面的介入带孩子们走进了遥远而神奇的新疆,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这块神秘的土地,了解葡萄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以歌曲的形式导入,引出课题,并学习了生字“沟”。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了他们的探知欲望。

  2、整堂课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学习方法多样,课堂纪律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

  3、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五光十色”一词的处理比较好,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会,感受葡萄颜色的美。

  4、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让识字成为了一种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不足之处

  在讲解葡萄沟的样子时问的问题有些琐碎重复,提问问题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缺乏自主感悟,经常是老师刚问完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答案就说出来了,有点说课文的感觉,没有把读课文体现出来。另外,课上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不能做到水到渠成,层层递进。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处理词语上,力求把会认的和会写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上整体感受会认和会写的字。这样做的话,一方面,让生字始终存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字词,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添姿加彩。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9

  【摘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很难将课文里的诗情画意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时的现代教育手段就成为首选的教辅手段。新编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要求通过“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的熏陶来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教学案例,《葡萄沟》。

  一、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不仅仅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知识的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因此,为了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学为本,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不断创新。现以《葡萄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葡萄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案例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

  (播放录像:秋天,葡萄沟的葡萄成熟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挂着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关极了。人们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制成葡萄干。维吾尔族老乡用最大最甜的葡萄招待客人们。)

  学生: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葡萄沟。

  老师:葡萄沟在哪里?

  学生: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

  老师:谁能从地图上找到吐鲁番?

  (大屏幕上出示地图,学生找出吐鲁番)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去课文中欣赏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

  (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老师:请同学们谈谈对葡萄沟的总体印象。

  学生:葡萄沟出产水果,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

  学生:那里的葡萄最受人们喜爱。

  学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老师:我们现在就去葡萄园看一看。

  (点击课件)  老师:葡萄种在哪里?

  学生: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老师:这是什么?

  (点击课件:让学生看见梯田开在山坡上,一层一层的,上面种满了葡萄)

  学生:梯田。

  老师: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

  学生:我们看到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老师:在这样的凉棚下感觉怎样?

  学生:凉快,舒服。

  老师:请同学们读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大屏幕上显示上面这句话)

  老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葡萄很大、很多。

  学生:还知道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老师: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或别的词,感觉怎样?

  (点击课件:各色的葡萄在阳光照耀下反射着光芒)

  学生:“五光十色”这个词讲葡萄颜色多,有光泽。句子用这个词更合适。

  老师: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什么?

  学生:葡萄沟的葡萄真多、真美、真想吃。

  老师:这儿的葡萄又多又美,这里的老乡怎样呢?

  学生:这里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又好客。

  学生:我喜欢这里。

  学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老师:同学们,优美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伴着这动听的音乐,带着我们对葡萄沟的喜爱,一起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老师:这么多的葡萄收下来后怎么办呢?

  学生: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老师:什么是“阴房”?请看大屏幕,看后说一说。

  学生:“阴房”修在山坡上,四壁有小孔,里面有木架子和挂钩,钩子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

  老师:葡萄干怎样制成的呢?

  学生:挂钩上葡萄的水分慢慢被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老师:葡萄干的颜色、味道如何呢?请大家边吃边观察。

  (教师发葡萄干)

  学生:葡萄干的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老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学生:葡萄沟真是好地方。

  教师总结:(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同学们,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和甜美的葡萄,亲自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同时希望你们把查阅的各类资料相互交流,办一次板报,组织一次演讲,好吗? 

  三、教学反思

  1、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⑴ 播放录像,配上优美动听的新疆音乐,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用假想旅游的方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葡萄沟,畅游葡萄沟,尽情欣赏葡萄沟的景色,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喜爱那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通过欣赏葡萄沟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声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感知课文的整体美,为学生领悟课文铺路架桥。

  ⑵ 在大屏幕上显示地图,用动画技术突出吐鲁番的位置,将干巴巴的讲解变为多感官刺激,使抽象变具体,使静止变活动,使教材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样的。此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运用动画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使他们通过直观的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知课文内容。

  四、查阅资料,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教材提倡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阅读,以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改革。为了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前及课后,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搜集资料,在课上、课下相互交流,以此扩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五、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等优势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语文教师传授知识提供了技术保障。只要语文教师能以新的理念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合适的教辅材料,制作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语文阅读教学将会获得最佳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⑴ 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02     (12) 

  ⑵ 蔡冠群 信息化教育创新培养[j] 教育技术研究 2004 (6) 

  ⑶ 顾菁 巧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j] 上海电教 2004 (12)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0

  案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幅精美的图画,你们想看到它吗?只要你们能把屏幕上的词语都读准确,就能看到它后面的图画了。

  学生读词,展示画面。

  2.看到这幅画,你想说什么?

  生:这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

  生:她们在摘葡萄。

  生:她们脸上体现着丰收的喜悦。

  师:关于新疆你还知道什么?

  生:那儿的羊肉串很有名,很好吃。

  生:那儿的人们能歌善舞。

  生:她们的小辫很多很长。

  ……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新疆,走进葡萄沟。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2自然段。

  1.自由读文,如果哪一句写得好,打动了你的心,就把它画下来。

  生自由读,画句子。

  2.指名汇报:说出为什么喜欢?

  生:我喜欢“茂密的枝叶……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展示课件动画)因为这一句写出了枝叶像凉棚,比喻的恰当。

  师:茂密的枝叶体现在哪儿?展开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生:体现在展开的叶子像凉棚。

  生:展开说明绿叶大、绿叶密。

  生:说明枝叶的茂盛……

  3.过渡语:这是夏天的时候,那到了秋季,葡萄长得又是怎样呢?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葡萄长得很大,从“一大串”看出来的。

  生:葡萄长得多,“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暗红的”看出来的。(课件演示)

  生:葡萄长得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五光十色什么意思?谁能用“五光十色”说句话?(课件演示)

  指导朗读

  1.你们喜欢这句吗?还想读吗?指名读。

  2.老师觉得你们都很有实力,读得火热,我也被你们感染了,也想读这句,你们愿意吗?

  师范读。

  3.咱班的同学谁的声音最甜美,再读一读?

  指名读。

  师:我觉得你朗读的比布谷鸟的歌声还动听。

  师:谁想挑战他,再读一读。

  教学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中我不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导入时,通过课件中的新疆图片,先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葡萄沟盛产葡萄的特点,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为自己主动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是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情感和本班学生已能自主读文,比较读文的特点,设计了这个问题:“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打动了你的心,就读……”目的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在自由的环境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先让学生在屏幕上观察茂密的枝叶,然后在凉棚的下面出示了闪动的新疆的孩子在乘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地把语言文字与其代表的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从而快速准确地理解了词语。

  由于我所教的孩子是农村的,只见过紫色和青色的葡萄,没有见过红的、白的、暏红的,无法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美,我又利用了课件演示不同色彩的大串的葡萄,以动画的形式相继出示,这样解决了教学难点。经过讨论、叙述后理解了“五光十色”并能说句话,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进行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指导朗读中,我的激励性评价突出了重点,如“能不能把你的理解展现在脸上和声音上读给同桌听”……通过评价读文情况并展现自评、互评,有得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即:比较、反馈、倾听的能力。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1

  《葡萄沟》这篇课文围绕着“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个中心句展开描写,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又多又好,景色美丽,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结构非常清晰。

  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紧接着让学生说说葡萄沟哪些地方好?并找出相应的段落。在学习这些段落时,主要抓住重点句子,重点词语感悟,再通过朗读再次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也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深刻体会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那里有勤劳、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2

  《葡萄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案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

  (出示:秋天,葡萄沟的葡萄成熟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挂着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关极了。人们把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制成葡萄干。维吾尔族老乡用最大最甜的葡萄招待客人们。)

  生: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葡萄沟。

  师:葡萄沟在哪里?

  生: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

  师:谁能从地图上找到吐鲁番?

  (出示地图,学生找出吐鲁番)

  师:接下来我们要去课文中欣赏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

  (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谈谈对葡萄沟的总体印象。

  生:葡萄沟出产水果,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

  生:那里的葡萄最受人们喜爱。

  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师:我们现在就去葡萄园看一看。

  师:葡萄种在哪里?

  生: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师:这是什么?

  (看图:让学生看见梯田开在山坡上,一层一层的,上面种满了葡萄)

  生:梯田。

  师: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再看图)

  生:我们看到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师:在这样的凉棚下感觉怎样?

  生:凉快,舒服。

  师:请同学们读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出示句子这句话)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葡萄很大、很多。

  生:还知道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或别的词,感觉怎样?

  生:“五光十色”这个词讲葡萄颜色多,有光泽。句子用这个词更合适。

  师:读了刚才的句子,你想说什么?

  生:葡萄沟的葡萄真多、真美、真想吃。

  师:这儿的葡萄又多又美,这里的老乡怎样呢?

  生:这里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又好客。

  生:我喜欢这里。

  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同学们,优美动听的新疆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伴着这动听的音乐,带着我们对葡萄沟的喜爱,一起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这么多的葡萄收下来后怎么办呢?

  生: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师:什么是“阴房”?请看段落,看后说一说。

  生:“阴房”修在山坡上,四壁有小孔,里面有木架子和挂钩,钩子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

  师:葡萄干怎样制成的呢?

  生:挂钩上葡萄的水分慢慢被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师:葡萄干的颜色、味道如何呢?请大家边吃边观察。

  (教师发葡萄干)

  生:葡萄干的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生:葡萄沟真是好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们,葡萄沟的确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和甜美的葡萄,亲自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同时希望你们把查阅的各类资料相互交流,办一次板报,组织一次演讲,好吗?

  教学反思

  1、情景交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⑴ 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用假想旅游的方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葡萄沟,畅游葡萄沟,尽情欣赏葡萄沟的景色,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喜爱那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通过欣赏葡萄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做到目观其形、耳闻其声,感知课文的整体美,为学生领悟课文铺路架桥。

  ⑵ 出示句子让学生反复读,将干巴巴的讲解变为多感官刺激,使抽象变具体,使静止变活动,使教材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2、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又是怎样的。此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运用挂图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情感,使他们通过直观的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知课文内容。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3

  《葡萄沟》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和学生们一同走进了葡萄沟,进一步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因此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的开始,我创设了以导游的形式带领大家去参观葡萄沟的情景。学生以小导游汇报时,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我始终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学习成果。读是个性行的行为,所以我就跟着学生的跳跃性思维随时调整引导思路,并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课时目标。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适时板书。这样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表达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我抓住了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和五光十色;老乡的热情好客、准会、最甜和吃个够等词语进行体会和朗读。通过读“凉棚、一串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字词的美妙,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那里有勤劳、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学了本课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可是要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是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本课的教学通过读让学生体会到葡萄的多,也通过读体会到了葡萄沟人的人情美。通过读品味到作品语言的准确与精美。但是,本课读的还是比较少,对重点句子的品读少。在字词的教学上只是让学生把重点的词语找了出来,但是我没有深入的讲解,所以导致学生对文章感悟和体会的不够,还要注重重点句的朗读体会和感悟。在教学当中不太感放手去让学生大胆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于教学上还不够灵活!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一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干也很有名。本课重点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而展开,使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对那里产生喜爱之情。

  新疆对对于生活在宁波地区的学生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他们想知道:“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荫房是什么样子的?”,“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诸多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即使是,那也必将是枯燥和无趣的。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首先布置了课前参与的内容,请学生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葡萄沟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朗读课文,并认真思考大家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同时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料,如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从网上下载,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并把查找来的信息进行整理,让这些信息最有效的为自己在课上参加研讨时服务。这样的课前参与,不仅为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而且学生带着探索的头脑走进课堂,更能促进课上的学习。

  我从以下几步实施了课堂教学:

  1、赏美景:

  在这节课上,先让学生通过录像去葡萄沟游览一番,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葡萄沟水果多、景色美、人热情,葡萄干有名。

  2、品美句:

  在游览一番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研讨。由各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研究(一起读读,一起交流自学成果),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了全员参与,又做到了视学生为学习发展的主体,为每个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是全班的集体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在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

  3、画美色:

  在学生从美句中了解到葡萄沟的葡萄多,而且是五光十色的,在想象出还有哪些颜色后用自己的画笔画一画葡萄的颜色。

  4、尝美味:

  在学生讲到葡萄沟的葡萄干特别有名时,让学生品尝我事先准备好的葡萄干,这样做,学生不仅品尝到了葡萄干的美味,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5、悟美情:

  前面的每一个步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的美,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热爱之情。

  最后,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我布置了课后延伸的内容,请学生为维吾尔族老乡推销葡萄干,请学生在课后把自己学完《葡萄沟》一课的感受和体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现,或朗读课文,或背诵段落,或画一画,等等,使课内知识进一步拓展,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不足之处:

  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觉得自己设计了一幅最美丽的宏图,这一次也不例外。可上好了课,却总是发现考虑欠妥当的地方很多,以使课堂教学中出现可好多遗憾之处。例如:在小组交流之后,本应该让多个小组派同学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对于“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再按顺序逐个进一步了解具体好在哪里。可我却在一个同学汇报急急冲冲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不但使小组交流流于形式,更影响了我下面环节的教学。如:学生一下子从第一个内容跳到了最后一个内容。在加上所教班级的学生发言不是那么好,我一着急使整个教学程序出现了混乱。本来,想的好好的让学生多朗读,并做到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语,再从读中悟情。结果是词语没有理解好,当然更没有读好。

  《葡萄沟》教学反思

  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重视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有限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领略美的,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语文课如何使学生得到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我的感悟是从 “读”入手。

  一、从读入手,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朱光潜:“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如可让学生读读全文进行整体感受,数遍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葡萄沟的印象,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然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好在什么样地方?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结合理解“凉棚、五光十色”等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感受到葡萄成熟前和成熟时都是那么美;当有的学生提出他喜欢的句子“……准会让你吃个够。”时,全体学生读读此句后,提问:那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从“准”一字就会快体会到葡萄的多,也很自然体会到了葡萄沟人的人情美。(若学生体会不到,让学生反复读读此句话再理解)通过反复的读品味到作品语言的准确与精美。

  二、从读入手,品味文章的思想美

  思想是作品的灵魂。语文教材很多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凝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点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是学生认识生活的源泉,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强大手段。通过读“凉棚、一串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字词的美妙,感受到葡萄沟的景美;通过读,让学生看到葡萄沟的人比葡萄更美,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了人情的美,让他们在思想的森林中呼吸,使学生起率真的生命激qing,思想得以升华,人格将得以崇高。

  《葡萄沟》教学反思

  提问──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恰当的提问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反之,它会成为一种负担。

  在《葡萄沟》这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葡萄沟里的葡萄的与众不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葡萄沟的葡萄长得怎样?记得我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是这样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葡萄沟的葡萄的?同样是一个问题,第一种提法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意见,加以说明,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第二种提法呆板,学生只能从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方式,是不是能够启发思维,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另外,提出的问题还要注意具体,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真的做到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备课时,要多下功夫,在实践中多积累一些经验。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4

  下面是关于《葡萄沟》教学反思,欢迎参考!

  《葡萄沟》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葡萄沟的第一课时。经过上次师徒开课《小鹿的玫瑰花》,师傅向我提出平时的课要尽量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上。因此在设计《葡萄沟》的时候,我也力图能够让课上得扎实、朴实,把文本中的各个语言点敲实、挖透。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落实了语言文字教学:

  1、对于课题的挖掘。先出示“葡萄”两个字,让学生认读,指导轻读音。让学生观察这两字的相同点。题目中,“沟”是需要掌握并书写的生字,因此我让学生组词,还在课件中打出“勾”、“钩”让学生组词区分。

  2、字词教学,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交*教学的方法,既重视课堂效率,又重视课堂教学的情景性。在读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读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词。随后,在课文教学中再对于出现的生词进行随文教学,希望通过反复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同时在文本中学习字词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意义。

  3、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待学生反复朗读段落后,出示课后的“按课文内容填空”一题,让学生看着填空题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我发现,学生在前面的不断有感情朗读段落之后,很快便能够看着提示背诵了,这是不是也无形中渗透了“熟读成诵”的学习方法呢?

  但是,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可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例如:

  1、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我问学生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比较像。有一个学生说到“钓”,我当时急着出现“钩”,便把上纠正了。后来想想,那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还算班里非常好的学生,她都说成了“钓”,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那么,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当时,虽然课件上没有打出“钓”字,但是既然学生混淆了,还是应该抓住这个生成点,在黑板上写一写。

  2、在教学“五光十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我问了一个问题,“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当时学生的反映是楞了一下,有个别学生说不能。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可能是觉得老师这样问,应该答案是否定的吧。他们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经过师傅的提点,我也恍然大悟。其实“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可以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颜色的词语也可以用,只是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贴切,因为它还写出葡萄的光泽。这两个词只能说哪个更适合,而不能说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回想一下,课堂上其实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可以用的。当时我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感觉一下,再通过图片的观察,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课堂上也不用绕很大一个弯路了。这样,也能够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有时候同时可以用多个词语,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个最贴切。

  3、在随文学习“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时,我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图,把这三个地名打在地图上。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再齐读一遍,那么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看来,要让课堂上得扎实,光有预设还不够,还要随着学生,随时生成。这样的功夫,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5

  《葡萄沟》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二篇文章,这组课文主要是让孩子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我把朗读做为了本节课的目标,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内容易理解,不要做琐碎的分析讲解,以说每个自然段意思为统领最后落脚到文章的中心句的“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在理解重点句子上,我采用了配图理解,加上老师的引导,孩子们读的基本可以。特别是描写葡萄颜色美的句子孩子们基本背诵了下来。但我觉得给孩子朗读时间还是不够,老师语言不够精炼和有力,所以整节课前松后紧,草草收尾。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觉得一节课其实是老师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功考验,也是对学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展示。功在平时,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应扎扎实实的去做。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6

  案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一幅精美的图画,你们想看到它吗?只要你们能把屏幕上的词语都读准确,就能看到它后面的图画了。

  学生读词,展示画面。

  2.看到这幅画,你想说什么?

  生:这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姑娘。

  生:她们在摘葡萄。

  生:她们脸上体现着丰收的喜悦。

  师:关于新疆你还知道什么?

  生:那儿的羊肉串很有名,很好吃。

  生:那儿的人们能歌善舞。

  生:她们的小辫很多很长。

  ……

  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新疆,走进葡萄沟。板书课题《葡萄沟》。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1-2自然段。

  1.自由读文,如果哪一句写得好,打动了你的心,就把它画下来。

  生自由读,画句子。

  2.指名汇报:说出为什么喜欢?

  生:我喜欢“茂密的枝叶……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展示课件动画)因为这一句写出了枝叶像凉棚,比喻的恰当。

  师:茂密的枝叶体现在哪儿?展开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生:体现在展开的叶子像凉棚。

  生:展开说明绿叶大、绿叶密。

  生:说明枝叶的茂盛……

  3.过渡语:这是夏天的时候,那到了秋季,葡萄长得又是怎样呢?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葡萄长得很大,从“一大串”看出来的。

  生:葡萄长得多,“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暗红的”看出来的。(课件演示)

  生:葡萄长得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师:五光十色什么意思?谁能用“五光十色”说句话?(课件演示)

  指导朗读

  1.你们喜欢这句吗?还想读吗?指名读。

  2.老师觉得你们都很有实力,读得火热,我也被你们感染了,也想读这句,你们愿意吗?

  师范读。

  3.咱班的同学谁的声音最甜美,再读一读?

  指名读。

  师:我觉得你朗读的比布谷鸟的歌声还动听。

  师:谁想挑战他,再读一读。

  教学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中我不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导入时,通过课件中的新疆图片,先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葡萄沟盛产葡萄的特点,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为自己主动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是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情感和本班学生已能自主读文,比较读文的特点,设计了这个问题:“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打动了你的心,就读……”目的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在自由的环境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先让学生在屏幕上观察茂密的枝叶,然后在凉棚的下面出示了闪动的新疆的孩子在乘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地把语言文字与其代表的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从而快速准确地理解了词语。

  由于我所教的孩子是农村的,只见过紫色和青色的葡萄,没有见过红的、白的、暏红的,无法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美,我又利用了课件演示不同色彩的大串的葡萄,以动画的形式相继出示,这样解决了教学难点。经过讨论、叙述后理解了“五光十色”并能说句话,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进行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指导朗读中,我的激励性评价突出了重点,如“能不能把你的理解展现在脸上和声音上读给同桌听”……通过评价读文情况并展现自评、互评,有得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即:比较、反馈、倾听的能力。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7

  《葡萄沟》是一篇介绍我们祖国一个美丽地方的文章,此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文中先整体介绍了葡萄沟的特点,然后从葡萄的枝叶、葡萄、老乡、阴房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读过之后,令人陶醉,令人向往,是一篇符合儿童心理的游记式的文章。为此,在教学此篇文章时,我采用了 “导——游——读——说”式的情境教学,通过牵引、点拨,让学生带着向往祖国秀丽山河的激情进入情境,自由游历文中,积极主动学习课文。

  一、猜谜导入,激趣揭题

  上课伊始,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谜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以谜语开场引入“葡萄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而识字教学又是相对比较枯燥的。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本节课,我采用了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方式,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接着采用“表演动作识字、编字谜猜字谜识字、摘葡萄识字”等多种识字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最后,我还设计了“小小书法家”这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指导学生写字,在优美的古筝曲伴奏下,学生享受着写字的乐趣,尽情展示着自己的书写才能。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1、创设旅游的情境。伴随着一曲具有新疆风情的音乐,我利用动画课件,为学生“请”来了一位美丽的新疆姑娘作导游,让学生一边欣赏课件展示的与课文革内容相关的美丽图片,一边听导游深情的讲述,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同学们仿佛真的来到美丽、神奇的葡萄沟,见到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园,触摸到那一串串沉甸甸的“五光十色”的葡萄,吃够了热情的维吾尔老乡摘下的最甜的葡萄,还走进山坡上的阴房,随意地品尝那些已经变成和正在变成的葡萄干当学生完全被陶醉时,我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交谈: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脱口而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体会一下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有的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有的学生读出了赞美的语气,还有的读出了兴奋的语气。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并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葡萄沟好的句子,通过读来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表达喜爱、赞美之情。并通过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当小导游,把自己体会到的说给小伙伴听,也可以把相关的句子美美的读给小伙伴听。学生能能自己选择旅游地点,把体会复述出来,还能得到小伙伴的掌声,老师的鼓励,学生的表达热情增加。这也是自我尝试、自我感悟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探究的乐趣中又持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由朗读的过程,学生游历于文中自读、自悟。

  三、重视文本,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有两幅插图。在教学中,我能重视对文章插图的充分利用,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或是理解关键词。如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新疆姑娘、小伙子摘完葡萄,满载而归的画面。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框里的葡萄和人们的表情,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大丰收,人们喜悦的心情;又如第二幅插图则是老乡招待客人的画面,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热情的老乡对客人说的话和客人品尝过葡萄后发自内心的赞叹。虽是模拟情境,同学们却十分投入、认真,合作得非常默契,仿佛身临其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角色”,此时,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了。其中还穿插朗读训练和德育的渗透,浑然一体。

  四、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能过比较、指导朗读、背诵等方式,鼓励学生积累运用。如给“五光十色”换一个词、用“热情好客”来夸夸老乡、照样子说出类似“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这样的词等,这些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挖掘文本资源,拓宽写话训练。新疆的葡萄又多又美,收下的葡萄除了吃,制作葡萄干,还有一大部分要运到城市去卖。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内容,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美羊羊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为热情好客的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帮助他们宣传五光十色的葡萄,希望能在城市里买个好价钱。由于之前刚学过《卡罗尔和他的小猫》,孩子们对写广告有兴趣,因此能比较有创意地为老乡设计有关葡萄的广告。孩子们在评选“最佳广告设计师”的活动中用心地写下自己设计的广告。“巧用文本,有效练笔”这一课题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体现。

  不过,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堂教学密度太大,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最后的两个教学环节,如写字指导不够细,拓展练习“为老乡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本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由于时间不够,学生写好的广告没有更多的时间展示。

  总之,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在语文课堂上,需要老师用她丰富无比的情趣、点到即来的才识、娓娓动听的语言去点燃他们内心世界情感的火苗;她能为学生精心设置情境,在窄小的教室里构筑一个个想象的王国,带领学生插上翅膀,飞出课堂,“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语)而语文老师就是他们探索路上的导航者,在语文的世界里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葡萄沟》教学设计与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