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酒醒梦一场 点赞 分享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通用12篇)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3.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扣字导入,激发情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菩萨兵》。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生字。其中“藏”这个字特别难写,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联系课文,由“藏” 字你能想到哪些词语?“藏民”就是藏族的人民,为什么还会称藏民为“藏胞”呢?课文中谁把藏民称为“藏胞”?

  3.藏胞又把朱总司令带领的红军称为——(生再齐读课题)《菩萨兵》。藏胞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出示第9自然段,生齐读)

  【设计意图:先复习“藏”的字形,再组词,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什么把藏民称为“藏胞”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朱总司令对藏民的浓浓情意;读藏胞们说的话,让学生体验到藏民对红军的感激,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在课堂上弥漫开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精读课文,深化情感

  (一)合作探究

  1.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朱德司令和红军是菩萨兵的词语和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用心体会,可以写下批注。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点拨。

  (二)交流展示,精讲点拨                                       

  1.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语句,点拨引导:

  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⑴“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把原句换成“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会受不了的”,表达效果一样吗?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从朱总司令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⑶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朱德司令对藏胞的担心和关爱吗?(指名读,齐读)

  出示:“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⑴谁来读这句话,你从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想想朱德司令担心什么?

  ⑶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司令?学生回答后指名朗读。

  ⑷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胞一见就跑呢?谁能联系上文来说说。

  ⑸教师过渡:怪不得翻译回来对朱德同志说——师引读第4自然段。(出示第4自然段)谁再来读读翻译对朱总司令说的话?(指名读)

  ①如果你是藏胞,你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跑吗?

  ②你们能结合自己看过的电影电视设想一下,藏胞都吃了反动军队哪些苦头?

  ③同学们,这里的“乌云”是指谁呀?为什么说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呢?

  ⑹听了翻译说的话,朱总司令这样说说——(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乌云”的内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又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想象藏胞们吃的苦头,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能有效地化解难点。】

  出示:“不能让藏胞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⑴指名读。

  ⑵“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为什么?

  ⑶“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⑷“种子”表面上是指什么?实质上指什么?“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也就是说什么呢?红军在这里播下了种子,红军还想让藏胞们知道什么呢?

  ⑸师引读:

  因为藏胞躲进了深山,所以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女生接读)

  为了不让藏胞来年挨饿,所以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男生接读)

  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同胞和亲人,所以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全班接读)

  出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⑴“热火朝天”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他们帮助藏胞干了些什么呀?你觉得朱德和红军怎么样?

  ⑵写话练习:联系自己的生活想象一下,他们是怎么春耕的?(出示:朱德带领红军战士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他们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⑶指导读出红军的干劲来。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2

  佚名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3

  师:你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请再读一读书,准备3分钟后的交流。

  生读,师走下去了解情况。

  交流。

  生;反动军队很坏。

  生: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

  生:朱总司令很着急。

  生:……(略)

  师:谁能将这件事情连起来说一遍。

  生:(略)

  ■二、

  师:就是这样一件事,藏胞们就在心目中就觉得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就像——?(学生不是很明确,师指题目)

  生:菩萨兵。

  师:你知道菩萨是什么吗?你见过什么菩萨?

  生:见过观音菩萨。

  生:送子观音。

  师:也是观音菩萨。

  生;财神菩萨。

  ……

  师:虽然菩萨长得各不相同,但是既然都被人们称做菩萨,他们肯定有一些共同点,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都是神仙。(众笑)

  师:既然是神仙,本事怎样?

  生:神通广大

  生:是好人。

  师:是好神仙。(众笑)他们好在哪里呢?

  生:他们都帮老百姓,心肠很好。

  生:他们是——?

  生:(插话)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神仙。

  师:说得太好了。但是,大家知道,红军战士经常打仗,冲锋陷阵,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可是怎么和以慈悲为怀的菩萨联系起来了呢?

  生:一时语塞。

  ■三、

  师:到底为什么呢?请读读课文,哪里地方让你感动了?

  生:自读课文。

  交流

  生:我读出了感激之情,我从最后一段读出的。你读读看(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生:读得一般。

  师:他们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是怎么说的?

  生:(读课文最后两节)。出示课文最后两段。

  生:我从“悄悄”一词中我体会到藏胞回来是因为不相信,但是又有些相信,想探个究竟。

  生:我从“尽心尽力”中感觉到红军比菩萨的心肠还要好。

  师:哦,比菩萨的心肠还要慈悲?

  生:因为第一段写到红军来藏民居住地区是准备休整的,但是现在不但没有休整,还要帮助藏民春耕,尽心尽力地做,就是用尽力气地干活,这难道不是比菩萨的心肠还要好吗?

  生:是的,菩萨帮助人,只是用他们的神通广大帮助人们,他们有神仙的本事,帮助人们不要用尽力气。

  生:他们本来就很疲劳,没有休息好,还要那样用尽干活。

  师:他们帮助人们似乎没有红军他们这样吃力,毕竟是神仙么。但是红军不同,他们本来就很累,是的,这个事情发生在长征途中。要知道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是什么吗?

  生:是什么?老师。

  师:请看《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专门写红军长征的歌曲。

  师:请看下面两首歌的歌词,你看到红军遇到什么困难了?(出示)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飞越大渡河

  水湍急,山峭耸,

  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

  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

  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

  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

  勇士万代留英名。

  生:我看到红军遇到过草地时没有粮食,天气寒冷,只能吃野菜。

  师:这样艰苦的事情很多很多,甚至有红军饿死,冻死。

  生:我看到红军飞越大渡河时非常危险,遇到“豺狼”。

  师:这里的“豺狼”是专门杀害红军的国民党。

  生;我觉得红军遇到了很多敌人,最后战胜了。

  师:是的,红军经常会遇到敌人的“围剿”,有时候突然会遇到敌人在地面上的袭击,至于空中,时常会有敌人的轰炸机,被害的红军非常的多。

  师:同学们,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危险、困难绝对不止这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看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看看,我会再班级图书角准备一些。

  师:现在我们还是来回到课文。通过这些歌词的描写我们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的危险和困难,还有死亡。现在到了藏族地区,本想——(休整),但是现在却——?

  生:尽心尽力地帮助藏胞们春耕。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红军不容易,他们很了不起。

  生:我觉得朱总司令和他手下的战士心肠真的很好。他们真是很辛苦。

  生:我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说明红军很好,。

  师:哦?

  生:翻译去找藏族同胞的时候,他们见到翻译就跑,可是翻译说他们糊涂的时候,朱总司令还说怨不得他们。

  师:藏胞们虽然不知道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苦,但是,他们却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所有的红军为他们春耕。藏胞们看到红军把院子——(生:打扫地干干净净,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藏胞中的一员。你可以做藏胞里面的爷爷、奶奶、小孩子,请来说说你心里的想法?

  生:他们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生:我相信红军是好人。

  生:他们感到红军与反动军队是完全不一样的军队,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生:没想到,天地下还有这样好的军队,这样好的菩萨。

  生:要不是我亲眼所见,我还真不敢相信红军会帮我们春耕。

  ……

  师:正因为红军的行动让藏胞们感动了,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所以藏胞们才会说——

  生:(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现在请你读读这一句‘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兵、菩萨一样的司令呀!’读完你想说——?

  生:我觉得这样不行,因为司令大,排在前面好!

  师:你说的是什么大?

  生:权大,是司令。

  师:哦?

  生:我也觉得不行,但是不是说他权力大,而是他在藏族同胞心目中他很好。因为司令也帮他们种地。放在前面是尊敬他。

  生:我觉得不行,因为战士们尽心尽力地春耕,首先要感谢司令,因为如果朱总司令没有开那个动员会,战士们不会拖着疲劳的身体那么卖出力地干。

  师:是的,论觉悟,朱司令确实比普通战士高,论职位,朱总司令也是高的,放在前面还是有用意的,你们说得很好,有一点提醒,最主要是因为朱总司令在春耕这件事情上让藏胞们很感激。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生:读。

  师:读完这段,在读课题。

  生:菩萨兵。

  师:刚才我们说藏胞要首先感谢的是朱总司令,那么我们的课题为何不改为菩萨司令就行了呀!

  生;不好吧?

  师:为什么?

  生;说不出来。

  生:我觉得帮助藏胞春耕的人,主要是红军战士。

  生:是的,是的,我觉得藏胞要谢谢所有的红军。

  ……

  师:看来,课文题目还是应该起——

  生:菩萨兵

  师:下课!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设计与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菩萨兵》。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3、师:“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

  4、师:那么,什么样的兵能称之为“菩萨兵”呢?着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

  二、复习词句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  春耕  糊涂  怨不得  糟蹋  挨饿  露面  不饶人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    平平展展

  2、指导写“藏”。

  3、检查长句子朗读。

  出示:

  ①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4、师: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点击鼠标,“躲进”、“返回”两个词红色显示)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是复习词、句的朗读情况,一方面也为引出下面的教学而服务。)

  5、生提问。

  6、根据预设,将学生的提问提炼为以下两个:

  出示两个问题:

  ①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②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三、学文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1、朱德总司令很急(急坏了)。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第2、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

  (1)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围绕以下问题朗读、感悟

  a、“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

  b、藏胞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c、从朱德总司令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德担心藏胞的身体,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了解“节气”。

  b、理解朱德总司令“急”是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2、指导朗读第2到5自然段。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课文的2到5自然段,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在写,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a、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b、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从你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设计意图: 阅读要学生如同亲临其境,就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激活相似见闻,展开类比联想。因此,我在此处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忆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说说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苦头。相信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引导下,能真切感受到反动军队的可怕,由此能把藏胞的害怕也体会的很到位。)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a、引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b、师:在这么多耕种者中,你仿佛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红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c、学生想象说话。引出“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d、朗读体会红军战士的心声。

  e、师述:同学们,这不仅是红军战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朱总司令的真情号召呀,听!(课件播放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朗读。)

  f、朗读朱德同志在春耕动员会上的讲话。

  g、引导学生理解浅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h、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i、师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 在此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藏胞激动的心情。)

  j、师述: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k、师动情述说,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探讨: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引导学生分两层体会:

  1、从朱德和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及打扫院子、整治土地体会。

  2、出示“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通过此句体会。

  a、出示长征的背景资料: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跨经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b、抓住“休整”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朱德和红军战士本该做些什么?现在却在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目的是由“长征”这一背景和朱德、红军战士本该休整一段时间这一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菩萨似的心肠。)

  c、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做到这一切呢?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歌,课件播放,歌词如下: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人民好比土地。

  我们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设计意图:电教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得当,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在画面、声音的渲染下,读好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d、歌中,把共产党人比作什么?把人民比作什么?由此理解深层次的“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e、师总结:这“种子”,指红军的形象、红军的精神。那么,红军的形象和精神到底有没有在藏民心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呢?

  f、出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师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故事中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拜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

  (设计意图:对藏族人民的习俗,学生基本没有了解,因此,通过展示藏民伏地膜拜的照片,讲解藏民对菩萨、对佛的崇拜,进一步感受藏民对朱德、对红军战士的崇敬只情。)

  g、师述: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的,这是他们的由衷之言,让我们好好地在读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四、拓展写话: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写信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5

  今天教学《菩萨兵》第二课时,在导入新课后,我就组织学生围绕“藏民为何称朱德为‘菩萨一样的司令’,称红军战士为‘菩萨一样兵’”?这一话题学习课文。本课按照“先自读自悟,再划一划做批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补充”这一程序进行教学,力争在活动中让学生时时有事做,人人有话说。在交流过程中,师生相互补充,最后真切感受到红军战士对藏民的爱护及关心。下面就对本课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一、自读自悟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没有提出更多的要求。学生在接受了任务后,有的大声读课文,有的默读,形式不限。我想这时的统一形式是多余的。

  二、划一划做批注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边读边做批注的习惯还未形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引领,不断强化。我立即提醒学生读书要带笔,不是常说“不动笔墨不读”吗?学生都拿起笔,有的还拿起尺子做记号。

  我在课桌间巡视,发现有些学生只找到了一两句,看来读得还不够深入。于是,我让学生小组讨论。

  三、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提出一些要求:要求小组组长要进行分工,安排要有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小组成员对别人的见解可以补充,但对同句子的理解不要重复。最好与别人说得不一样。这样就免得有些学生浪费时间,效率才会提高。

  四、交流

  (一)第五小组张缪凯同学首先抓住“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来汇报:“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朱德总司令不想让藏胞来年挨饿,所以他很急。”这时,我引导他们理解“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这句话。姜蒋琪补充:“说明朱德总司令善解人意。”“为何这么说呢?”姜蒋琪抓住“怨不得”一词来说明。我引导学生说出朱德总司令心地善良,心胸宽广,能体谅老百姓。

  (二)第一小组缪鹏飞抓住“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体会到:朱德总司令不想让藏胞来年挨饿,想尽快让他们出来。这一句话是重点句,也是一句双关句,是教学的难点。这更深层的意思学生难以理解,但也不易讲明白。我让学生先质疑。这时学生没有疑问,看来学生还没有真正思考。

  于是,我引导学生理解了“尽心尽力”一词并造句。

  “这件事,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帮助你。”(我太感谢你了,这句话让我心里暖暖的。)

  “老师让我尽心尽力地把字写好。”(不错,那你的字进步了吗?学生答:没有。师:没有要继续努力。)

  “我们要尽心尽力地做事,不要半途而废。”(真不错。做事就应该尽心尽力)

  接下来,我让学生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讨论后,徐惠玉发言:“红军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会像种子一样播撒在藏胞的心里。”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理解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好人,善良的人,爱帮助老百姓、不抢老百姓的粮食的人,尊敬老百姓的人……”最后,我作了总结:这是我们红军的优良传统,朱德总司令是要让这一传统在这里发扬光大并传播下去。(师生齐读)

  (三)第二小组由丁凯华汇报:“从‘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这句话我感受到藏胞在山里没有吃的,山里还很凉,还有蛇等,他们不安全。”我引导他们理解到:朱总司令对他们很关心,心里很着急。

  接下来指导读,读出朱总司令心里的急。我先让丁凯华读,读得很不错。我让其他学生说说丁凯华同学注意了哪些词,在我的帮助下找出“这么、还在、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呀”让学生做上记号。最后一起读,再次感受朱总司令心里的急。

  总结:到这里为止,一共讲了朱总司令心里的“两急”,表明朱德是“菩萨一样的司令。”

  接下来,我再让学生思考,哪些句子说明朱德带领的兵是“菩萨一样的兵”呢?

  (四)缪鹏飞作汇报:“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为了理解“热火朝天”,理解红军是一心为民的人民子弟兵。我组织学生想象红军热火朝天干的场面。

  虽然是农村的孩子,但平时对劳动的场面看得还比较少。在我的提示之下,学生想到了红军挥动钉耙使劲松土,挥动锄头除草。有一群人在喊着号子合力一起拉犁。他们都忙得大汗淋漓,甚至有人光着臂膀。他们不管有多累,有多苦,都一直干个不停。通过想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那热闹而又繁忙的景象,感受到红军与人民是真正的一家人。学生理解了“热火朝天”一词,也真正理解了“菩萨一样的兵”的含义。

  最后,引读“当他们看到红军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土地整治得平平展展的时候,全都流下了感激的泪水。”那些藏胞能不感动吗?我们能不感动吗?到这里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讲解也是多余的。我带领学生又回到最后一节,回到题目:朱总司令和他的红军战士像菩萨那样善良,像菩萨那样帮助了他们,像菩萨那样大慈大悲。我在黑板上写上“爱民如子,军民一家亲”作为本课的结束。

  【反思】

  本课作为简约课堂的一次实践,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在本课,我采用“先自读自悟,再划一划做批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补充”这一程序进行教学。正体现了“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教学理念,解放了教师,也松绑了学生。教者需要做的是,对教材的熟悉,能了然于胸;对课堂的驾驭,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对课堂的调控,过程井然有序。

  小组学习的形式不是流于形式,不是为形式而形式。让小组组长学会调控,学会组织。让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内动力,从而让课堂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推进。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我还注意培养学生带笔读书的习惯,让这一好的习惯能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帮助;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身边的生活,想象红军的劳动场面,为了解红军,理解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6

  《菩萨兵》这篇课文讲了一个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感人故事。因为是学习对象三年级学生,所以他们对这段历史不是太多的了解,所以我课前让同学们从《新补充读本》及自己身边的书中去找出相应的文章来读,让他们了解长征。就本课而言我想从下面几个问题入手:(也是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1、 什么是菩萨兵?对于“菩萨”,地处农村的孩子们还是了解的,但“菩萨兵”,不仅是孩子们,我也是第一次读到。所以有必要讲清楚。其实就是有菩萨心肠的士兵。可问:谁是菩萨兵?是谁称之为“菩萨兵”的?这样就能直接引入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的引入课文可谓是逆入法。2、被称之为“菩萨兵”的红军究竟为藏民做了什么事呢?(重点分析)

  这是教学的重点,是对整篇文章探究的目的所在。先说“寻找藏胞”,藏胞们见了红军为什么要躲进深山里呢?引领孩子们读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一句,特别是“乌云”一词,要重点理解。这又与历史有关,教师可适当增加材料来补充说明。同时也提醒大家,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反动军队惹的祸。没有他们的横行霸道,就没有藏民的躲,就没有红军的寻找。红军恨他们,老百姓也恨他们,他们能有好下场吗?(这是个人阅读感受,可不强加于学生。)寻找的结果是什么?是寻找未果。为什么呢?进一步去读,去思,不难发现这是反动军队对老百姓的糟蹋之深!再说“帮助春耕”,抓住朱总的“这也怨不得他们”“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等来体会。引导学生领悟:朱德总司令要求红军把藏族同胞当亲人一样看待。而且他也亲自出马,“带领”大家干。这是何等的高尚风格。3、结果如何?

  红军的努力结果如何呢?藏胞们回来了,充满感激。细读慢品即可。

  4、延伸

  本课文笔简练,内容生动,可以发挥想像的地方很多,我想放在文末,既可把握教学节奏,又能很好地升华主题:当藏在山上的藏民看到部队在为他们种地时,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分小组交流,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回答。

  5、备注。

  本课详加推敲的地方很多。如“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藏胞们躲进山里,他们又是怎么会“得知”红军为什么春耕的消息的?……只要我们引领孩子们细读慢品,只要我们老师心中有算,相信站在高处的你必能听到同学们精彩的发言。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7

  【目标预设】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一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

  【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胞、耕、藏、段、区、播”,理解新词“同胞、糊涂、动员、尽心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听说过长征吗?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与大家说一说。

  2、(补充红军长征资料)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的战士们空着肚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后有国民党追兵,上有飞机大炮的轰炸,但他们靠着坚强不屈的精神走过了到处是沼泽的茫茫大草地,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军队,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很苦,一直受地主,国民党的军队的剥削,欺压,但红军纪律严明,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3、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4、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5、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听录音读课文。

  2、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思考提出的问题。

  3、检查自学

  (1)出示:藏族同胞糊涂

  a指名读准字音

  b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有多个民族?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所以说藏族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胞是月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同胞?住在中国台湾的——台湾同胞,海外的的——海外侨胞,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心在何方,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骨肉相连,血脉相通。

  c本课指藏族同胞糊涂,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他们糊涂呢?

  这一段中还有两个生字:段(一段……)区(半包围结构)

  (2)出示:朱德春耕动员

  a先说一说你了解的朱德。看图,再看文字介绍,你看到了怎样的朱德?(他是一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建立赫赫战功的大元帅,还是一位平易近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司令。)

  b耕这个字的左边是耒字部,用这样的农具在井字形的农田里劳作。

  c“动员”本周一升旗仪式上,周老师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你还知道在哪些情况下进行动员?找一找在春耕前朱德总司令的动员,读一读。(出示第6自然段)

  (3)出示: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a听了朱德同志有力的号召,战士们又是怎样做的?

  b读词,“尽心尽力”是什么意思?

  c找一找“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在哪一句中?

  d完成填空的院子

  的土地

  听同学读,发现用上“干干净净平平展展”这样的叠词效果更好。还有哪些这样的词?

  e这一切又是谁干的?读:红军尽心尽力干干净净平平展展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选择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看词语)

  (四)写字

  最难写的是藏——横长高高写上面,撇点略短分两边,横平撇长要摆正,里面藏有一个“臣”,斜勾主笔拉拉长,撇尖点短相呼应。

  (五)教师小结:

  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学内容】菩萨兵第一课时(三年级语文)

  【教材简解】

  接触这个标题就让人产生一种新奇感,我们听说过步兵、炮兵,还没有听说过菩萨兵的。菩萨和兵是怎么联系到一块的?菩萨兵是指什么样的兵?为什么叫菩萨兵?同学们看到课题一定会提出许多问题。这给人留下一个悬念。

  这个题目是有些古怪,但它讲述的故事却很感人。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一样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关心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亲人的崇高宗旨。“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这是藏胞由衷发出的赞叹。这既点题,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8

  本学期第九周我们三年级语文组进行了同体异构课的教学活动。由于我是 一位年轻的老师,所以这次活动基本上我是立足于向同年级组的同事们学习的位置。

  这次的活动对我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从每一节的听课中,我都能学习到一些教学技巧和对文本内容的领悟,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自己的听课笔记做几点分析:

  (本年级的一位优秀教师的《菩萨兵》1、2课时)

  一、导入

  1、复习本学期以来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著名人物,请学生回忆都有哪些人?

  坚强不屈的桑兰,才高八斗的王勃,神勇无比的李广。

  2、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如:菩萨兵指谁?

  为什么称为菩萨兵?

  4、通过预习,我们可以解答“菩萨兵指谁”?

  藏族同胞称朱德带领的红军为菩萨兵。

  5、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通过今天学习让我们找到答案。

  二、新授生字词

  1、本课有很多多音字 。打开《语文补充习题》,做第7课第一大题。

  请学生起身核对答案,将错误的订正好,齐读一遍。

  2、黑板上出示“种、挨”两个字,明确多音字的读法和用法。

  3、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长征途中。

  4、什么叫“长征”?打开《语文补充习题》,请学生自由大声朗读第7课第六大题。

  5、介绍朱德总司令。

  6、出媒体出示生词:

  臧民   地区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种

  7、在黑板上半数“藏”、“播”,注意笔画较多,学生在书后练习描红处描一遍。

  8、做《语文练习册》第7课第三大题。指名读两个竖排,再全班齐读。

  三、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指名学生分别朗读9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全文,并思考问题:

  本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          )(          )(          )这几个词表示了事情发展的具体时间。

  3、默读课文,认真思考,每个时段发生了什么事?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生边读师边指导:边读边找出重点段落,再圈出关键词句,可以用来概括。)

  再打开《语文补充习题》看着第五大题进行系统概括。(注:暂不动笔)

  4、请学生逐题回答,最后请一位学生将五题连贯起来重复一遍,最后师出示答案,全班齐读。

  四、具体分析,体会感情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圈下“早就”。

  2、藏族同胞不敢露面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藏族同胞吃尽了苦头”。

  3、仔细听老师读两句话,自己体会哪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藏族同胞吃了苦头。

  藏族同胞吃尽了苦头。

  4、藏族同胞可能吃了哪些苦头?

  5、你体会到了,此时藏胞们的的感情是怎样的?害怕。

  6、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藏胞怕?

  7、此时,朱德总司令的心情如何?

  “急坏了”。什么叫“急坏了”?可着急了。急的程度深。

  (二)分析第二至九自然段

  1、默读2~9自然段,体会朱总司令急什么?划出文中相关语段。

  一急:“这么多天了,······啊!”(先指名学生回答朗读。再肯定答案,全班齐读。)

  二急:“这也怨不得他们,······抢种上。”(方法同上。)

  2、用机子的语言概括朱德同志的两急急什么?

  一急:藏胞身体受不了。

  二急:怕耽误了春耕。

  3、从朱总司令的两个急,你体会到了朱总司令是什么样的人?

  朱总司令是个十分关心、爱护藏胞的人。

  4、做《语补》第四大题(一)

  5、再读一读“一急”和“二急”。你从“二急”中还读出了什么?

  他不仅关心、爱护藏胞,他还很理解藏胞。(哪个词看出“怨不得”?)

  6、二急后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找句子)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结果······”从这句看出什么?

  “尽心尽力”、“种自己的地”、“种好”看出什么?

  (关心、爱护藏胞当作自己的亲人。)

  请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再请个别学生读,师点评,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7、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嘛?

  请学生读:“开完会,······起来。”

  “热火朝天”——真的是尽心尽力,把藏胞的地当作自己的地。

  请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再请个别学生读,师点评,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8、播下的是什么“种子”?(粮食的种子)

  还可以是什么种子?(关心、爱护藏胞的精神成为了一颗种子,重在了藏胞的心中,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请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再请个别学生读,师点评,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9、用几个词夸夸朱德?(秋毫无犯、关心爱护)

  10、能不能真的开花结果?将红军铭记在心。

  11、划出文中藏胞感情发生变化了的句子。

  “唉,一定是乌云······真糊涂哇!”这是一句什么句?用“乌云“比喻了什么?

  请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再请个别学生读,师点评,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情感发生变化后的神态是“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行动是“悄悄地返回了家园”;语言是“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2、藏胞的感情发生变化是因为什么?

  红军关心、爱护藏胞的感情感动了他们。

  13、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朱德和他所带领的红军像菩萨一样关心、爱护藏胞,对他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表达了藏胞发自内心的感激、信任与赞美。

  14、饱含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5、总结:正是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队伍对藏胞们的关心爱护,藏胞们对红军的感激、信任与赞美,,体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整整两节课,完成了《菩萨兵》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处在一种听课的角度,我先前没能体悟出一些教学常规的细节。听课笔记还只处于一种死板教条的记录模式。按照这样的教学过程,我在自己班上也开了两节连上的公开课,其效果却不理想。我很气馁,不知道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明明是遵循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教学过程,怎么效果却有这么大的差别?

  对此,我寻求了办公室其它老师的帮助。在与她们的亲切交谈中,我获益颇多: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掌握如何分析教材。一篇课文的解析,不仅仅在于阅读文本和参看《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中一些细节分析,同时要找准阅读课文的角度,理清课文的线索。从实际出发,仔细体会三年级的认知水平,找准教学角度。学习一篇课文,不是含糊不清的东抓一块,西抓一块,学习语文是系统的,有条理的。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自己摸清线索了。一篇课文的脉络,对是否能讲好一节课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抓牢线索,“顺藤摸瓜”式的讲授效果会使得学生学得明白,教师授得轻松!

  其次,是课堂上的教学常规一定要抓牢!虽然公开课,每一位教师都力求完美,精力主要集中在“授业解惑”,但是一节课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教学常规问题。例如:读写姿势不符合规范,个别学生思想不集中,学生在某一个问题上的思考方向过分偏离轨道······因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传道”问题。一些最基本的学习习惯,学生没有做好,教师也要附上一定的责任。在平时的读写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视自己的读写姿势,无论是课上、课间,老师都应履行监督职责,做到及时提醒更正。在课堂上,老师尽量有规律地上好每一节课文(虽然不同的语文课文有不同的教法,但是总体教学习惯尽可能始终如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学生依照规律学习,教师依照规律授课,将良好的态势发展下去,行成一个班级的学习特色。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在于“读”。我虽深知这句话,但是在自己的教学中,我没能始终如一的贯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书在语文学习上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读?这次再翻看听课笔记,就不单单是停留于教学内容,而是找出了指导朗读的规律——初读课文,逐步分析,在分析时精读相关语句。可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分析读得好不好,指导后再指名一位学生读。指名学生分析,最后教师作出肯定,全班齐读。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不足:之前的很多次朗读,我都指导得不精细,往往是泛泛而读,读完也就丢弃一边。这样,表面上是在课堂读书了,但实际的读书效果却达不到,味同嚼腊。学生在课堂上有时表现出好动和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教师也应立即将学生的思维拉回课堂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一次高效的课堂教学。

  我会遵照着这次同体异构课所学习到的教学经验,改进不足,充实自我,争取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9

  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2.真正理解“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句话的含义

  设计理念:

  本课的课题很值得关注,首先它是重点,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它是难点,“菩萨兵”一词平日少见,也许师生均是第一次接触。读懂课文,应从读懂课题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紧扣课题,抓住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一句话“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在精读感悟朱德总司令和战士们的言行时突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体会朗读,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设计思路:

  1.反复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中体会感情。

  这篇课文重点刻画了朱德总司令的形象,朱德总司令的思想、情感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体会到朱德总司令在不同的场合所说的话中表达的特定的思想和情感,这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设身处地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况下,朱德总司令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感情。

  课文是将故事放在长征这一大背景下来写的,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一些情况,比如,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途中他们经历了哪些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等等。通过介绍,使学生对红军产生怀念之情,敬仰之心,进而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更好地来体会红军的菩萨心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菩萨兵)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谁能将这件事情连起来说一说?

  3.就是这样一件事,在藏胞们心目中就觉得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们像——菩萨兵

  课文中有句话就跟课题是相对应的,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用横线画下来。

  4.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齐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是能否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一环节就是从复习旧知开始,紧扣课题,从整体入手,抓住“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这一情感主线,以开展下面的教学。)

  二、紧扣末句,理解全文

  1.过渡:我们知道,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为什么藏胞们会说出这样的话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这是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朱总司令的担心和着急)

  b.朱总司令担心着急什么呢?

  (朱总司令急藏胞们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c、指导朗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2)“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a.读这句话,交流感受。(“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

  b.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a.指名读,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

  b.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里的”种子”指什么?(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c.指导朗读

  (4)引读第七自然段——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5)小结:从朱德同志的这三句话和战士们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真是——生读: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设计意图:文章中朱总司令说的这三句话含义深刻,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由面到点,对有关句子进行深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探究句义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个环节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找句子,看看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如何;第二步是,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提高语感能力,感受朱总司令和红军的菩萨心肠。)

  3.同学们,这个事情发生在长征途中。要知道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是什么吗?

  (1)请看下面的歌词,你看到红军遇到什么困难了?(出示)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学生交流)

  (2)同学们,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危险、困难绝对不止这么多,课后我们可以去看看电视连续剧《长征》,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看看,我会在班级图书角准备一些。

  (3)现在我们还是来回到课文。通过这歌词的描写我们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的危险和困难,甚至还有死亡。现在到了藏族地区,本想——(休整),但是现在却——尽心尽力地帮助藏胞们春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怪不得藏胞们要说——(出示句子,读“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设计意图:目的是由“长征”这一背景和朱德、红军战士本该休整一段时间这一特定的时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菩萨似的心肠。)

  4.假如你就是藏胞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对红军说出一番怎样的感激的话语呢?假如你是红军又会对藏胞说什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表演,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的资源。维果茨基说过“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意识。”在此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藏胞激动的心情。)

  5.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再次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师动情述说,引导学生分别带着感激、激动、敬佩的心情读好句子“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三、总结全文

  1.为什么藏胞们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联系前面第一自然段,想象藏胞们以前吃了反动军的哪些苦头,再与现在的红军做比较)

  2.师总结:藏族同胞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是因为他们发现红军与反动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红军为他们耕种土地、打扫院子,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所以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红军,称红军是——“菩萨兵”(齐读课题)

  教材简解: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是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学习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一、自学探究

  a级目标:

  1.自由轻声认真读课文,把生字音节标注在生字上,边画边读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改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

  3、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组内交流)

  (1)我会读:

  藏民  春耕   动员    平平展展

  同胞  糊涂   感激    尽心尽力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将生字描红一遍)

  (3)将词语写在小字本上。

  (4)我会辨字组词。

  抱(  )  湖(   )  涂(   )  绕(   )

  胞(  )  糊(   )  途(   )  饶(   )

  4、初步理解字词,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查资料等)理解下列词语。

  菩萨:                      藏族:

  糟蹋:                      长征:

  尽心尽力:

  翻译:

  5、你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说一说)

  b级目标

  细读课文,思考:

  1、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讲了什么?

  3、“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道出了总司令的一“急”:长期呆在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这么”、“还在”、“怎么……呢”体现了朱总司令的                        。

  4、“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呀!”进一步表现朱总司令对藏胞的              。

  5、当翻译回来报告说“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我们就跑,真糊涂哇!”“乌云遮住了眼睛”说明以前藏胞受                     ,就像乌云遮住了眼睛,看不清真像。而朱总司令对他们这样的做法表现出深深的体谅:“                    

  ”

  6、“现在已经是春耕了,节气不饶人,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道出了朱总司令的二“急”:节气不饶人,拍耽误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从而体现总司令                                。

  7、“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句话的含义是: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     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        的。

  8、用“尽心尽力”造句。

  9、“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表达了藏族同胞对红军的        与       。

  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小组学习与交流展示

  1、小组汇报交流

  我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需要帮助。

  2、全班展示质疑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朗读课文。

  c级目标

  1、复述课文。

  3、收集有关朱总司令的资料,了解他的事迹。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深情,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因此,理解当时情况下,红军的想法与做法将会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的教材简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情感与态度三个纬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格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打算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向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的历程,随后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并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指导.

  我指导学生先自学生字,然后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在此基础上读通全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我先引导学生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适当正音,特别提醒学生"菩萨","糟蹋","糊涂"中的第二个字都念轻声,"挨"(ái)在课文中读第二声.指导学生读好比较难读的句子.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各种读书形式指导读好重点段落,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学习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说说记忆的方法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考虑到学生"翻译"的"译"右边部分易加一撇,因此我借助媒体出示并范红右边部分.我准备留五分钟给学生当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打算分"复习导入,朗读感悟,深入学文,总结课文"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随后紧扣课文的最后一句,理解课题中的"菩萨",并质疑,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这个问题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朗读感悟,深入学文.

  本课有9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藏族同胞听说又有部队开进自己居住区,便躲进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生自读的情况下,我引导学生想像藏胞们吃尽的苦头,使藏胞一见红军就跑,躲得情景印入学生的脑海,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本节的最后一句话,突出朱总司令的"急".

  接着课文重点描写朱总司令的着急与担心,以及他带领红军帮助藏民春耕的事.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我打算分三个步骤进行.

  1.紧扣朱德司令的话,引导体会他对藏民的关心.

  课文的2~5小节同过对话的形式写了朱德总司令的着急与担心.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5小节,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相信凭着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初步感知朱德司令担心藏胞在深山里会受不了,担心春耕被耽误.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边读边找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词句,多读读,多品品,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再次交流.当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反问句想象藏民在深山中的生活,紧扣"这么","还在","怎么受得了呢"朗读体会由于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朱德担心藏胞受不了.接着紧扣感叹句,引导学生揣摩朱德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体会朱德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从而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司令的着急与担心.当学生交流到第五小节时,我先抓住"怨不得",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朱德司令表现出的深深的体谅.接着紧扣"节气不饶人","赶紧","抢"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朱德司令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此时,我引导学生说说朱德是个什么样的司令,继而发问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民一见到就躲进深山呢 再次让学生联系上文交流藏民躲的原因,从而过渡引出翻译的话:"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乌云遮住眼睛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藏胞是因为不了解红军,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队才会躲进深山.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出翻译的无奈.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朱德司令的两段话后,我紧扣课题小结: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关心藏民疾苦,就像菩萨一样有着救苦救难的心肠.让红军像菩萨一样的为民着想的形象深入学生的脑海.

  2.抓住红军帮助藏胞春耕一事,进一步体会红军对藏胞的关爱.

  课文的6~7小节写了朱德带领红军帮助藏民春耕,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藏民.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朱德是这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试着体会人物的感情,揣摩人物的心情.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抓住"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等词句,指导学生读好朱德司令的第三段话,体会朱德对藏胞的关心和爱护.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进一步体会朱德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藏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要让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藏胞的心中开花结果.随后我紧扣"热火朝天",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并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像,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红军为民着想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高大,丰满.

  3.深华感情.

  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朱德司令的三段话,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像菩萨一样,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民疾苦,是一支人民的军队.让红军菩萨一样的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课文的8~9小节写了春耕行动深深感动了藏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想象藏胞为何会流下感激的泪水,体会藏胞对红军的感激,然后引导学生紧扣:"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藏胞返回家园后和红军相见时的感人情景,并进行说话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出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说说对"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藏胞对红军的感激与信任之情.

  三,总结课文.

  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总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称他们为菩萨兵.引导学生回读课题,使学生对"菩萨兵"一题有更深的理解,随后再读课题,让学生把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深深印入脑海.

  四,布置作业:

  课后,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藏胞们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一番怎样的话语呢 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菩萨兵

  朱德 急 受不了 春耕

  (红军) (动员) (帮助)

  关爱

  藏胞 躲 返回 感动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篇12

  课题

  菩萨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复述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个性化设计或课堂随记

  揭示课题

  1、学习《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我们认识了“朱德” ,而朱德所带的军队,被人们称之为“菩萨兵”(板书课题)

  菩萨是传说中善良、慈悲、救苦救难而又无所不能的神。那么,请同学们猜猜看,“菩萨兵”是什么意思?

  菩萨兵是一个了不起的美称。让我们带着称赞、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课题----《菩萨兵》

  2、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什么是“菩萨兵”?为什么称朱德所带的军队为“菩萨兵”?

  初读交流

  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检查长句子朗读。出示:

  ①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②    几天以后,藏族同胞得知这一消息,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5、这两句话都是讲谁的?是啊,都是讲藏胞的,但一句是说他们躲进深山,一句是说他们返回家园 。同学们,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6、根据预设,出示两个问题:

  ①    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样的?

  ②    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过度: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跟老师先来研究一下第一个问题呢?

  细读理解

  品读感悟

  一.探讨:藏胞们躲进了深山,朱德总司令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1.朱德总司令很急。朱德急到什么程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急坏了)。

  他急什么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请你们自己读读2—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相机出示:

  (1)“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怎么受得了呢”是什么意思?换个说法怎么说?

  藏胞们在山里为什么会受不了?(估计学生能说到山里很冷,很潮湿,身体受不了,山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会饿着肚子;山里有野兽出没,可能会受到伤害等)

  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

  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3.出示:“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气节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朱德总司令急什么?(因为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之所急)

  4、  指导朗读2—5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二.探讨: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后来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1.为什么开始时藏胞要躲进深山?

  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我们来回忆一下,你从看过的电视电影作品中,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

  2.后来为什么又悄悄地返回家园呢?

  引出:开完会,朱总司令就带领大家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师:在这么多耕种者中,你仿佛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名红军战士,此时此刻,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想象说话:“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朗读体会红军战士的心声。

  师:同学们,这不仅是红军战士的心声,同时也是朱总司令的真情号召呀,听!-------播放录音。

  学生齐读朱总司令的话。

  想象说话:如果你是一位藏民,当你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师:是啊,所以藏族同胞们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当他们回到自己家园时,还看到了什么?

  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师: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拓展升华

  归纳总结

  一.藏胞们为什么称朱德和红军为“菩萨兵”?

  庙里的菩萨是什么样的?(善良、慈祥)

  藏民们大多是信佛教的,菩萨在佛教中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

  藏民们把红军比作他们所崇敬的菩萨,这是对红军们最高的评价,藏民们说这句话时肯定是非常激动,这是他们由衷的话语,让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二、布置作业(课后迁移)

  三、音乐欣赏

  第二课时

  个性化设计或课堂随记

  复习导入

  明确内容

  一、复习 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二、复习词句

  1、检查字词读音。

  出示:藏民  春耕  糊涂  怨不得  糟蹋  挨饿  露面  不饶人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    平平展展

  用“尽心尽力”说一句话。

  2、指导写“藏”。

  三、指导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说说难写字的笔顺。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巩固梳理

  迁移应用

  一、读句子,填空。

  1、“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这里的“种子”表面上是指                  ,

  实际上指红军                              。

  2、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说朱德和他所领导的红军队伍                         。

  这句话表达了藏民对红军的              之情。

  3、“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藏胞一见到红军就跑,是因为他们认为红军和   

  一样,都会        。

  归纳总结

  拓展实践

  拓展写话:同学们,一晃到了秋天,收割时,藏族同胞想表达对红军的感激之情,请你们代藏胞们给朱德和那些红军战士写封信。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用写信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作业设计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7、菩萨兵

  朱德:担心  体谅

  藏民:害怕  感激

  课后反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菩萨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