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困爱之城 点赞 分享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精选16篇)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课堂是个缤纷的世界,是令人难以预料的,有时稍不留神,就会令咱老师十分尴尬,处理不当时可能会影响孩子情绪。记得那天我上《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

  时,就又遇上了:

  学生:老师,“挂前川”什么意思?

  这问题很好,但怎么说好呢?____是简单的告诉他们:山前像挂着一条河?还是……

  “啊呀,这瀑布怎么一下子变成山上的一条河啦?!”

  我把挂图横过来一放,吸铁石还没放稳,学生就高叫起来!

  “是呀,你看,这就是李白的想法呀!”

  学生:老师,我发现原来李白是这么聪明!

  学生:老师,我觉得不能光说是李白的聪明,应该是想象力丰富!

  “我也这样觉得!!!”学生们纷纷议论。

  ……

  学生:老师,我现在发现,这首诗我以前会背与现在背不一样。

  老师:是吗?

  学生:以前,我是多读多读会背的。今天我在背的时候,感觉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条白白的瀑布,真像是仙女倒下的水……

  “我也是!”“我也是!”教室里又一阵骚动……

  哦,教学,——需要机智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2

  作者:田兆坤    转贴自:泾县童疃二小    点击数:72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七

  作者:田兆坤   文章出处:泾县童疃二小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描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习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习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习,最主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习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习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习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 指名读全诗。

  (2) 同学评议。

  (3) 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 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 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 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 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 全班交流评议。

  (4) 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 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 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描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综合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习,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平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习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读中体会美

  唐诗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学的精华。它短小、精悍、工整,兼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因此,在本设计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把诗文读流利、通顺、有感情。让学生感知读、深究读,品味读和赛读,让学生读出味儿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诗文的语言美和诗中所描绘的香炉峰和庐山瀑布的意境美。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画中亲历美

  在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的基础上,把自己脑海中的庐山瀑布画出来,即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画成一幅色彩明丽的优美画面。通过画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每一个学生的画面可能不一样,学生通过画面的交流,相互促进,对庐山的美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溶合的综合性学习方式。

  三、说中体会美

  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与精神共同建构、生成、发展的过程。在本设计中,借助说把情感引向深入。在说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的表达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心在体验庐山的美,体验文章表达的精彩,使他们深深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壮观的景象之中。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3

  作者:杨继贵    转贴自:重庆巫溪城厢小学    点击数:201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五

  作者:杨继贵   文章出处:重庆巫溪城厢小学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词。

  2、根据注释理解诗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4、激发学生搜集、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产生联想,想象香炉峰紫烟缭绕的奇妙景象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

  教具准备:有关瀑布的录相  标有节奏和重音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请孩子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他的哪些诗篇?

  2、指名背诵。

  3、我们班的孩子真是聪明能干啊!今天,我和你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写景抒怀的名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注意生字“庐”和“瀑”的读音及字形。

  4、课题中的“望”是什么意思?从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是站在远处观赏庐山瀑布的。)那么,瀑布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去欣赏那飞花碎玉,气势磅礴的美景吧!(播放录相)

  5、看了刚才的录相,你最想说一句怎样的话来表达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诗仙李白观赏了庐山瀑布后也是心潮澎湃,挥毫写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质疑释疑。

  1、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读音,点拨字形。

  3、请放声朗读全诗,借助注释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同桌相互讨论。

  4、集体交流疑难之处,讨论释疑。

  5、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学懂了哪句诗,来汇报一下。(相机指导学生板画)

  6、感受三千尺的高:一米﹦3尺,3000尺﹦1000米<br>假若一层楼高4米,那么三千尺相当于多少层楼房的高度?

  7、小组学习,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的语言来说一说。

  8、吟诵着诗句,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品味吟诵,升华情感。

  1、自由朗读全诗,试着划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强调:你是怎样理解的就怎样标。

  2、屏幕显示标有节奏及重音的诗句,试着轻声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想象,真正做到“读出声、读形、读出情、读出神。”)

  3、教师范读。

  4、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5、小声背诵。

  6、男女生比赛背诵。

  四、拓宽思维,积累运用。

  1、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他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你们还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

  五、课外延伸,积累古诗。

  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是个古诗爱好者吗?你想成为一个“腹有诗书自华”的人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去搜集李白的诗篇,让自己在下周的“李白诗歌大荟萃”主题队会中,大显身手吧!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三、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交流学法,准备自学。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三)、学生自学古诗。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 照:照耀 (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想像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感悟诗情,理解古诗意思,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背诵《登鹳雀楼》。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望庐山瀑布》。认识“庐”字。

  去过庐山吗?出示课件,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

  2、还学过李白的那些诗?解题:庐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赞誉。本文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隐居在这儿,所做的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

  二、学习古诗

  1、出读古诗,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3)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4)开火车、巩固生字。(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2、再现庐山美景,欣赏配乐朗读。

  3、谁愿意试读?纠正字音。

  4、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讲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男女对读、小组读、齐读。

  5、感悟诗境

  (1)品读一、二两行诗。

  A、结合书上注释理解“香炉”“遥”“挂”。

  B、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紫色的云霞。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川之间。)

  C、“挂”字?好在哪里?边读边看课件体会。(“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景象。谁将这巨物“挂”起来呢?所以这个“挂”字也包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D、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2)品读三、四行诗。

  A、说说诗句意思。

  B、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C、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D、重点理解“飞”“直下”,为什么用了“飞”字?好在哪里?(把瀑布奔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写出山之高,之陡峭,又可见水流之急。)

  E、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高吗?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6、体会诗人情感。

  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

  人的感情。(生谈感受)

  带着你们这种感受,请你们放声朗读吧。(配乐,师适时指导)

  三、小练笔:

  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四、小结:

  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紫烟

  瀑布 前川

  见感 飞流 三千尺 雄伟壮观

  银河 落九天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1.认识4个生字,会写“炉“、“银”、“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挂图、课件、录音机。

  学生:预习课文、读《静夜思》(李白)、搜集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复习李白《静夜思》和《赠汪伦》。(课件《静夜思》和《赠汪伦》)

  导语:这是大诗人李白写的诗,谁会背呢?今天,我们又学习一首李白写瀑布的诗。

  2.师引述:我国唐代有个诗人叫李白。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叫《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齐读题、释题。释题后问: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李白作诗时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庐山风景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过渡语: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3.出示生字卡(庐、瀑、炉、疑、银、烟、流)谁会拼?(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同桌互读互查)

  4.让学生观察范字(银、烟、流),交流识字写字的经验。

  5.有重点地指导识记(“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板书生字)

  6.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7.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课件《望庐山瀑布》)

  8.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课件注释)

  9.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师巡回指导。

  10.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中想像: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师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你最想说什么呢?

  5.感情朗读:(课件《望庐山瀑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古诗。通过听录音读、跟读、范读、赛读、评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熟读成诵,情境背诗

  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小组背,表演背,齐背(配音古筝,师引述望庐山瀑布)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李白写的古诗,读或背给同桌听。

  课件:早发白帝城

  六、小结

  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我们再来欣赏那磅礴的气势。

  七、布置作业

  1.抄生字“银、烟、流”每个写一行。

  2.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七、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见:香炉紫烟瀑布挂前川

  听:飞流直下三千尺对祖国山河热爱

  感:落九天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7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让学生在“读、想、悟、背”的综合阅读活动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解读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蕴,品味古诗的物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特色】

  充分自主读悟,有效地互动合作,积极地探究。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提升情感,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想象,景、情一体解读。以“读→想→悟→背”学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滚动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庐、瀑、炉”3个生字。

  2、朗读、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幅自制的庐山瀑布图、有文字的资料、教师创写的几首诗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针对本班实际情况,为学生加油、鼓劲,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引旧入新

  1、谈话激发学生背诵二年级时已学过的一首古诗《夜宿山寺》:

  ⑴ 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⑵ 说说此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

  (高)

  ⑶ 你认为李白写的诗有什么特点?

  (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过渡引入:

  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的风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写景诗《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3、读课题:

  学习生字“庐、瀑、炉”,并辨别“庐”与“炉”。

  4、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 学生回忆讨论。

  ⑵ 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板书“读、想、悟、背”。

  三、读读诗

  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

  1、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2、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师生同读。

  四、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自主探究释疑:

  ⑴ 独自在诗中找出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弄明白后,再把记号改成“ ”笑脸,让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⑵ 借助注释、字典和相关资料自主释疑。

  2、合作探究:

  ⑴ 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

  ① 说说哪些词句你读懂了。

  ② 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决。

  ③ 感受诗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⑵ 全班交流:

  ① 质疑问难。提出在小组内还没弄明白的地方,大家来帮助解决。

  ②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③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结合诗文画面说。

  ④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总结全文。(略。边总结边板书)

  4、鼓励学生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5、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五、背诵诗

  1、指导感情背诵。

  2、自由试背。

  3、师生齐背诵这首诗。

  (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看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

  各位小诗人,我们已经来到庐山脚下,请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吧。

  (齐背诵)

  4、我们再用歌声来赞颂庐山瀑布的壮美吧。

  (师弹奏,生齐唱)

  六、延伸拓展

  1、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同学们,学了这首诗,你们一定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奉献给大家,让老师和同学们与你同分享创作的愉悦。小诗人,小画家们快快行动吧!

  2、展示老师创写的几首小诗:(起一个鼓舞、抛砖引玉的作用吧。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都能写,我也能写)

  学完了这一课,老师写下了这么几首小诗,和大家交流交流,请同学们与我同享写诗的快乐吧。

  【板书设计】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伟壮观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另附教师创写的小诗】

  花 校园 花坛

  迎春花开报春来, 旭日东升照校园, 红花黄花紫色花,

  荷花高洁尘不染。 学童求知上学来。 小草铁树白玉兰,

  八月桂花十里香, 书声琅琅歌声扬, 棕竹含笑紫丁香,

  腊梅怒放傲雪霜。 尊师爱生互敬爱。 园丁耕耘在花坛。

  松柏 春 春天

  北风狂呼啸, 春暖回大地, 春天多美好,

  隆冬雪花飘。 鸭子水中戏。 花儿在欢笑。

  风雪重重恶, 小草探出头, 蝴蝶花间舞,

  松柏挺直腰。 花儿笑如意。 鸟儿在歌唱。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诗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

  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那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欣赏意境,感受美景时,我设法让学生联系《瀑布》,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与铺垫。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她们想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她们想象发出的巨大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冲到潭下,溅起一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找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感受得深,理解得透。在学完这首古诗以后,我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他感受到的瀑布应该是怎样的一幅情景,许多学生都能各抒己见,讲古诗的意境表达得恰到好处。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9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0

  《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望庐山瀑布》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古诗给我们展现了庐山瀑布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片断:

  一、导入新课。

  (播放庐山风光片)

  [学生观看时,窃窃私语,被庐山的优美景致所吸引]

  师:你们觉得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清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教学反思: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我在教学开始播放视频展示庐山的美,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观看的时候表现得十分专注,可见他们已经被庐山的美景深深吸引,为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为浓厚。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是提出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转载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11

  教学目标:

  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 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拓展训练

  背两首古诗

  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培养自学能力与语言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疆土辽阔,风景优美。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配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还记得叶圣陶爷爷的诗篇《瀑布》吗?(齐诵)叶圣陶先生笔下的瀑布幽美轻灵,有如一位行吟诗人的咏唱,而唐代大诗人李白眼中的瀑布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感受诗人诗中的美丽景象。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这是一首赞美瀑布的古诗,请大家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

  二、理解题目,了解诗人。

  1、唐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支烂灿的奇葩,它以其用词精炼、音韵和谐、意境深远赢得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喜爱。在几百首唐诗中有写情的,有写景的,有描绘优美意境的,有抒发气势磅礴的。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庐山”是我国的名山,它在哪儿?(在我国的江西省九江市南部 “庐山”它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我国的著名风景区。)生字“庐”,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因为“广”字的下面是窗户的“户”,就好像是广阔的天宇之下有一个“窗户”,“庐”就是指简陋的茅屋。比如:茅庐、草庐、三顾茅庐。)“庐”和下文的“炉”怎样区别? 在庐山的西北部有一道瀑布,“瀑布”的“瀑”字与水有关,离不开水字旁,注意不要把最后一部分写成“水”字。

  4、作者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学生互相交流资料,了解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李白的一生,是“济苍生”、“安社稷”、报效祖国的一生,又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不知疲倦地寻求大自然之美的一生。李白喜欢喝酒,“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是集“诗仙”、“酒仙”于一身的奇才。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地再读一读下面的诗句。

  2、指名试读,教师范读、指导朗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四、品读诗读,理解诗意。

  1、读了这首诗,你们读懂了什么?看到了哪些景象?(太阳、香炉、紫烟、瀑布、流水)(“日”是指太阳,“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讨论交流:

  (1)诗中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为什么会产生紫烟呢?(由于瀑布飞泻,水汽蒸腾而上,在太阳光的映照下变成了紫色的烟雾。)

  (2)词语:生火 生炉子 升旗 升起 学生反复读这两组词语,小组讨论“生”和“升”两个字意义上的异同。

  (3)、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同时,也只有大自然能挂起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其中不正隐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由衷赞美吗?)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就像挂在前面山峰间的一条大河。)这是作者从远处来观看瀑布,从大处着笔,概写所望到的全景。

  2、此时作者站在哪儿观看瀑布 ?请大家再次读诗句。从哪些字词知道的?(诗中的“望”、“遥”)是的,因为瀑布高大,从远处看才能观其全貌。

  3、瀑布如此雄壮瑰丽,你们感觉到了它的磅礴气势了吗?从哪里感觉到了这种气势呢?请大家再次回到诗句中,默读诗句 。“飞”字突出了水流速度怎样? “直”说明了山势怎样?(陡峭) “三千尺米”,说明了什么?真的有三千米吗?(夸张手法)

  4、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于是诗人有感而发……(齐读)“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组交流:

  (1)为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用“疑“不用“像“?(引导学生回忆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银河”、“九天”各指的是什么?(晴朗的夜空,天上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色的大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5、下面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诗歌,边读边读想象画面。师生齐诵,再现诗中的壮观景象。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同学们,在这极具壮观的瀑布前,诗人会想些什么?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2、同学们,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呢?(心旷神怡、心情澎湃、激情飞扬、思潮翻滚)瀑布如此雄壮瑰丽,作者托而出口,一气呵成这首诗歌。请同学们深情地再读读古诗。我们刚刚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的情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同学们,“诗仙”李白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有九百多首,你知道哪些呢?(课件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秋浦歌》、《望天门山》等)

  4、师总结:

  [反思]:古人曰:“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这堂课中有十多处的朗读,以“朗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提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理解诗句的基础,特别是古词诗的朗读更为重要,要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流畅,还要注重体现它的节奏、韵律。在朗读中,还要尽量地让学生把眼、口、耳、脑等感官调动起来,调动得越多,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也就容易掌握其重点、突破其难点。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13

  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做个成功的小诗人——《望庐山瀑布》教学案例

  一、背景

  在《语文课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对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一条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这一目标,我们体会到在低年级古诗的教学要尽量避免逐字逐句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开展想象,理解诗意,领悟内蕴。而且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它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学习习惯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还特别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体图片,声效启迪,背景音乐为学生创设美的情景,引导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语感,领悟古诗中所蕴涵的意味。的确,通过教师一次次的引导及指导,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领悟,学生正一步步地走进“诗”意,使他们达到身临其境的妙感。

  二、情境描述

  片段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出示李白图像,教师问:你知道他是谁吗?你知道他的哪些情况?(板书:李白)

  生1: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生2:李白,字太白,被称为“诗仙”。

  生3:李白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我知道《静夜思》就是他写的。

  2、教师乘机问:他们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能背一背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背诵了《静夜思》、《朝发白帝城》、《赠汪伦》、《望天门山》。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教师便创设了学生喜爱的说话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学生与李白及李白的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并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后续学习中。)

  片段二、揭题、解题。

  承上过渡,今天学习李白的一首诗,出示课题。

  问:谁来读课题?想想该怎么读?

  生1:望庐山瀑布。(读得很快。)

  生2:望/庐山瀑布

  问:为什么这样读?

  相机讲解“望”的意思,知道“庐山”是地名。

  问:什么是瀑布?谁见过瀑布?(举手的学生极少,一脸茫然。)

  生1:瀑布就是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

  生2:我们这里有个“百丈飞瀑”,我看到那里的瀑布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很大,发出很响的“哗哗”声,站在下面很凉爽。

  (“瀑布”一词对学生来讲非常陌生,但意想不到的是生2碰巧到过王院乡的“百丈飞瀑”,她把她看到的、听到的及亲身感受讲得非常贴切,于是教师相机出示了庐山风景区的瀑布,让学生欣赏瀑布,使他们在脑海形成了抽象的瀑布形象,让学生与古诗中描写的对象走近一步。)

  片段三、第一次指导读古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

  2、指名请两位同学试读。

  男生1——初读古诗,读得并不熟练,甚至读得有些支离破碎。

  女生2——读得较为流畅,但没有明显停顿和重音。

  3、放录音,比较读,仔细听有哪些停顿和重音。

  4、小黑板出示古诗,指导学生划分如何停顿。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师一句一句地边范读边划分,第二句划好之后,学生马上就领悟了老师的意图,很顺利地就划分好了三、四两句该停顿的地方,并且根据往常念古诗的经验,学生们马上象模象样的、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经过教师的这一点拨,语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片段四、扶放结合,理解诗意。

  (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是有情感地朗读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对每句诗中的重、难点进行了适当的指导。)

  师:这首诗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

  生1:老师,第一句中香炉在太阳的照射下真的生出了紫色的烟雾了吗?

  师:哦,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香炉并不是指烧香的炉子,而是一座山峰的名字,因为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现在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能清楚地讲出第一句诗的意思。)

  生2:这条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长吗?(他的提问使一小部分的同学笑了起来。)

  师:我看到有同学在笑,我想问一下,你为什么笑?

  生3:因为不是指真正的三千尺,而是指瀑布很长。

  师:是的,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瀑布的长。这么长的瀑布从山上流下来,速度怎样?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

  生:速度快,从飞流直下可以看出。

  师:听,瀑布从山上流下来了。

  (课件出示瀑布图并播放瀑布“飞流直下”时发出的巨响,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声势浩大。)

  生:“前川”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学生都摇摇头)

  师:大家想哪些东西可以“挂”?

  生:图画。

  师:这里是指什么挂在山前?(看图)

  生:瀑布。

  师:是的,那这里的“川”就指河川。

  (课件出示庐山瀑布,教师让学生看图一边解释诗句的意思。通过这样图文结合的讲解,使问题变得简单化了。)

  生:银河和九天是什么意思?

  班长马上举手说:“银河”是天上的一条河,它把牛郎和织女分开了;“九天”是指天有九层,它是最高的一层。

  (听完回答,老师对她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进行了肯定和表扬。)

  师:整句话怎么理解?(没有学生举手)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有谁知道这里把-----------比作了-------------。

  生:把瀑布比作银河。(思考了半分钟后,学生举手了。)

  师:那“疑”该解释为什么?

  生:好象。

  (通过教师的层层点拨,学生马上理解了诗的意思。并且学会了这首诗中的一句比喻句。)

  最后,教师在学生已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次指导学生朗读。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征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像紧密结合着,脱离了一定的表像,学生就很难理解词义,也很难入情。如若空洞地读文,便难以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在这一片段教学中,教师通过出示庐山瀑布图,听瀑布的巨响,为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提出了模拟的体验,在教师这种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更上一层楼了。)

  片段五、配乐朗读及背诵。

  师: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后,让我们再来欣赏庐山的美丽风光。

  (课件出示庐山的风景及播放以古筝为主的背景音乐,老师深情讲述古诗的全意:抬头仰望,一轮红日正洒着金光,光芒柔和地照射在青翠的香炉峰上,点点金光和笼罩在峰顶的云雾交融起来。于是峰顶像升腾起一缕缕紫色的云烟。呀!一阵水声传来,循声走去,只见一道从天而降的大水帘出现在香炉峰前,水流从高高的峰顶一路咆哮而下,落入深潭中,使人疑心是九天的银河从九天落入人间。”)

  讲述完后,教师又在古典的背景音乐中范读了古诗,

  师:欣赏了庐山的瀑布,听完了老师的讲述,让我们也在音乐声中,像李白一样站在瀑布前一起来吟诵这首古诗吧!

  学生全体起立,在音乐声中“小诗人”们投入地朗诵,他们完全融入到了“诗”境中。

  (文章是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画面与具体生动实在形象及生活体验挂起钩来,增强语言文字的形象感。通过设计配乐朗读及背诵这一片段,带领学生进入古诗情境,得到了精神的愉悦,让学生在读中生情,悟中激qing,真切,扎实地在诗境中走个来回,并且通过指名吟诵,集体吟诵,让每位学生都有了“小诗人”的成就感。)

  片段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李白是唐朝的诗人,他用短短的28个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出来了,真是功力不凡。现在作家叶圣陶先生也与了一首现代小诗《瀑布》,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也许同学们还沉浸在刚才的诗境中,他们立即充满激qing地诵读起来,“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学生们朗读起来领悟起来都显得轻松多了。

  (语文课堂应体现开放性,注意与课外语文资源的适度综合,这样的教学使课内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有效达到了积淀语言素材的目的。)

  三、小结

  在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成的,开放式的教学,并且它还要求教师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文本和生活。

  真正地阅读课堂教学,就是要求老师要巧妙地引导,要善于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再通过朗读外化表达,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使整堂课都充满着激qing。

  这些目标及要求,我觉得在这篇《望庐山瀑布》教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堂课听下来,不仅没让人感到空洞、枯燥,而是让人觉得学得充实,学得有味,它让人在读中生情,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做个成功的小诗人——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14

  之三

  作者:福建省永安市北门小学 陈丽蓉

  教学过程 :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 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15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采用方法:教学中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的诗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观察: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导学过程: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

  教师指导朗读。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及时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川”、“瀑”、“炉”容易错,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或幻灯形式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互读诗句,争取背诵。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把自己当成诗人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拓展作业: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的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学习后找时间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3、把自己喜欢的诗配上画。

  补充资料:

  (一) 词语解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 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4. 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 银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处。

  (二)  相关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本诗大概是他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庐山峰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篇16

  一、谈课题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2、师述:是啊,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并指导生字)

  3、谁来读课题。

  4、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5、一起读。

  二、知诗人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世人又称为“诗仙”。)

  三、读

  1、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2、请一组中的四个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再读。

  3、我们读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停顿呢?再读(自己练一练)

  4、咱们全班一起读。

  四、解

  1、别看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它可为我们描绘了不少的景物,请大家用笔在书上圈一圈。

  2、短短的一首诗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难怪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展示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让张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哪些画面?

  (1)、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从哪儿知道的?

  你们读了这一句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谁能联系这句诗,说说你所看到的?

  说得真精彩,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男生齐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说的太好了,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吗?还有谁想读。

  喜欢这句话吗?女生齐读。

  3、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真是雄伟壮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五、品

  读着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美景,也体会到李白用词的巧妙,你最欣赏哪个词?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这两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在民间传说中它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时传说地狱十八层,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第九层,是最高处。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多很高。文中有个词也是这样的用法。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这样的词句?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难怪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4、师:现在,咱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吟诵一下这首诗。

  六、想

  1、师: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美妙的景象?( 放瀑布的录像)

  2、此刻你就是诗仙李白,站在了这美景面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只是在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吗?他还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热爱祖国河山)

  4、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来读一读。 一组读一行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齐读

  带上感情起立读(配乐)

  七、延伸

  1、庐山瀑布的确令人神往,许多诗人都对它钟爱有佳,你们平时积累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的《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 “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也美,我想唱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八、深化拓展,选择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庐山瀑布的美景画下来,然后再为你的画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上《望庐山瀑布》有感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