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拱手江河 点赞 分享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精选13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

  【课业设计】

  一、我会选

  清澈(chè zhé)  喘气(zhuǎn chuǎi)  湛蓝(shèn zhàn)

  卷走(juàn juǎn)  裸露(guǒ luǒ)    雨水奇多(qí jī)

  二、我会填

  郁郁( )( )  清( )见( ) ( )( )深远

  清( )甜( )  各( )各( ) ( )有( )有

  三、我能把加黑的词换个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

  1、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

  2、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

  3、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

  【能力迁移】

  一、照样子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例:山民们喝泉水,山民们牙齿都很白

  因为山民们喝泉水,所以牙齿都很白。

  1、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大雨之后,洪水暴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锋利的斧头”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它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都没有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都没有了。

  3、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奥赛】

  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根据调查情况为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提供建议。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2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展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景象和洪水来临后的变化课件。在学生观看完后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我看到了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郁郁葱葱。”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我看到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发洪水了,小村庄里的房子、大树都被洪水冲走了。”“我还发现就连斧头也被洪水冲走了,洪水退去的时候,小村庄不见了。”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你现在心里怎么想?”学生踊跃回答:“太可惜了,那么美的一个村庄竟然会在一场暴风雨中消失,小村庄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我感到很难过,又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村庄怎么那么经不住洪水的侵袭呢?”趁学生心有疑问之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那就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细读课文,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了什么?”我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把课文读上几遍。学生置身于自我思索、不断发现的情境之中,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也就凭着自己的能力迎刃而解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讲授,先听课文或看课文视频——再说说你听懂或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自渎课文,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再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把这段意思画出来(树林减少,裸露土地扩大,树桩遍地皆是,树林成了房子,家具、工具柴烟)不出所料,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一会儿,便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简笔画很好的体现了人们无知地肆意砍伐,破坏生态环境和无节制地浪费自然资源。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创作的意图和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画得十分生动,讲得十分精神,但你们认为为这段该怎么读呢?

  康诗琪:“老师,应该读出那种十分气愤的语气。”

  师:为什么这么气愤?

  康:你想,那么多的绿树被这些人天天砍,月月破,做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工具和房子,太气愤了!

  师:那你就用气愤的语气读读吧!

  康面带愤怒地朗读。

  胡平:老师,我给她提个建议,好吗?

  师:喔,想不到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说吧。

  胡:我认为应该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等词读得特别重些,而且我认为也可以读出惋惜的语气。

  师:为什么?

  胡:你想,这些人破树修房子、做家具不说,他们还修得那么多,家具是要有尽有,工具是多种多样,这得要破多少树呀!还住的、用的就行了,干吗还要破这么多的树,真是太浪费太可惜!

  师生一片掌声。

  师:你就读一读。

  胡满脸惋惜之色,边读边摇着头。

  刚读完:“咚“的一下,一只手高高举起,这不是“批判大王”冯钦渝么?(平时他最爱鸡蛋里挑骨头,批评别人的观点,所以落了个“批判大王”的名号。)

  我微笑着说:“又有什么更高明的东西吗?”

  冯:老师:我认为读这段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

  顿时,我和全班同学吃了一惊,“又在出风头!”不知从哪个角落冒出这么一句。

  冯(脸色并没红):你想山坡上那么多树苗,如果只是挡风挡沙,防什么山洪,岂不是浪费。现在人们把它们修成了一栋栋漂亮的房子,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美观适当的家具,人们的生活不是理幸福了吗?那心情当然应该高兴呀!

  一席妙语,令大家暗自心服。不觉为他叫好。

  “冯钦渝,人们靠树虽然获得了美满的生活,但后来为什么全村都被洪水淹没、冲走了呢?”只见一个娇小的姑娘站了起来,原来是谭梦竹。

  师:喔,确实。

  谭又说道:我认为破是可以用的,但不能破多了,可以边破边栽树吗。

  师:冯钦渝同学是站在村民们的角度去理解的,认为他们因幸福生活而高兴,这是合情合理的,谭梦竹提的建议更是高明,又利用了树木,又保护了资源,真是两全其美。既然你们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且是那么富有创意,就按自己的理解、体会去读吧!

  话音刚落,教室一下子沸腾了,有的面带怒容,语气充满了愤恨;有的语调低沉,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有的洋洋自得,为树林换来的幸福生活而陶醉……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张扬,珍视他们在阅读实践中的“多元化”和“独特体验”。而这些需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和谐地进行,正是教师放心、放手、放权,充分信赖每位学生,才能让他们主动脉积极地去发现和探究,去用心感悟和品味。教师“甘做平等中的首席”,不失时机地点拨和启发,激励和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潜能和智慧,去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去实现朗读的多元化,以读促悟,以悟助读。因此,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就显得水到渠成、轻松自然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趣。

  二、在阅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4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我尝试用以下四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师简短的导入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自学探究阶段。在激趣引题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中的小村庄说说画画,学生非常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中了。接着就课文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了:1)“一切”是什么?2)小村庄为什么消失了?

  第二步:解疑引导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让学生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基本上把问题解决了。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我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深入探究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一大乐趣。通过探究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学会了联系其他知识展开想象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按这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基本上体现出探究的意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5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编排的课文的第三篇。课文以叙述的语调,优美而富于变化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小村庄早先美丽的村貌,后来由于人们随意地砍树,导致了村庄的消失。文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些词语画面感强,读来琅琅上口,是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而在描写人们随意地砍树中,作者又用上了两个谁家,一个拎字,三个变成,这些关键词语以及排比的句式很好地揭示了小村庄变化、消失的原因。课堂上我们要引领学生细细地品味,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涵。

  二、说设计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获得思想启迪,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分析和课标对第二年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的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认读“郁郁葱葱”等10个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村庄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培养环保意识,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我班学生学习的特点,我预设教学的重点为: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村庄的变化以及原因,对环保的主题能有所感染。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教学前的准备

  学生方面:课前我布置了预习,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方面:依据教学的要求制作课件。

  (课前预习是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说教学的流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版块的教学:

  课题质疑,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聚焦”美丽,引出话题——探究原因,深入话题——拓展写话,领悟内涵

  下面,我将着重说一说,教学中是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分三步展开。

  1、请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默读的能力,带着问题读文,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2、反馈交流。

  (1)词语认读(出示)自由读,把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指名读;齐读

  (2)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或认错?指导书写生字“湛”

  (3)再说说你已学懂了哪个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词语教学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以上三个步骤,由感知到理解,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概括。教师随机板书美丽——消失这两个关键词,再想想其中变化的原因,补上板书:不断砍树最后请学生依据板书用一句话概括,教师小结学法。(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也是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得当,使学生得法)

  第三板块:聚焦美丽深入话题

  (1)填空:(第一段共有2句话,第2句话中,用了4个的词语,描写了村庄的美丽,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

  (2)选择一个词语,说说村庄的美丽,请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理解了词义,在读中,又培养了语感,增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3)师生合作读,引导质疑,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还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早先”这个词,说说你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把话题引向深入。

  第四板块:围绕变化,探究原因

  教师谈话导入主题并出示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之所以选择这个重点句为契入点,是因为这个句子揭示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饱一已之私,才毁去了这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而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我们的

  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得知识的增量,围绕着这个重点句,我设计以下几个步骤的教学。

  (1)读句子,说说感受,读出你的理解(这是对学生个性体验的珍视)

  (2)再次轻声读课文2——3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村民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预设句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首先请学生轻声读句子,哪些字眼跳入你的眼睛?你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说说自已的看法,教师更要以自己激情的评价,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探究的欲望,在教师的评价中,指导学生抓住“拎”,两个“谁家”“谁家”

  读出人们砍树时的随心所欲与不假思索,再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加强理解增强感受。

  预设句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①出示句子,指名说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关注在“一栋栋、各式各样等词上,但这还不够,三个“变成”以排比的句式,突出了树被砍得多,消失得快。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个句子,朗读感悟。为此我设计师生合作读。两次引读,语速由慢到快,引导学生体会。

  ②想象说话:山坡上的一棵棵大树倒下了,村子里的多了。

  (通过想象写话,学生表达出个性化的理解,也拓宽了思维的宽度。)

  ③回读: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生齐读句子,师小结存疑:人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还有什么情况是人们没有想到或忽视的吗?

  (以此问题为主线索,进一步探究领悟人们随意砍树付出的沉重代价,激起学生新的阅读期待)

  预设句3: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①请学生读句子,畅谈体会,读出你的感受

  ②再默读课文1—3段,找一找变化的原因。生回读句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回读句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学生通过读,更深地领悟到导致灾难的元凶正是人类自己。)

  ③创设情境,激情引读:十年过去了,人们家中添置了新的家具,但……;五十年过去了,人们凭借锋利的斧头,住进了高楼,用上了时髦的家电,但……;一百年过去了,贪得无厌的人们啊,你给子孙留下些什么呢?(学生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通过这层层推进的引读,同步辅以多媒体把“不断”这两个词用红色的字体不断变大。看似时间越推越远了,实质是让学生感悟到森林遭受的破坏也日趋严重,环保迫在眉睫,虽然没有用语言点破,可学生已能从层次递进的朗读中领悟到这一点,这也为下一环节的写话激起了表达的需要)

  第五版块:拓展写话,领悟内涵

  当学生还沉浸在三次引读激起的沉思中,音乐响起,同步出示荒漠中裸露着的一根根的树根,以此为背景,请学生想象写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话后的省略号还代表着什么变化呢?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在音乐的渲染中,在发人深省的画面下,学生蕴集的情感得以喷发,通过写话学生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中,更领悟到文本的内涵,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较到的体现与落实)

  七、说教学板书:

  板书是文本的浓缩,也是课堂上教学重点的体现,因此本课时的板书设计是:

  不断

  美丽————消失

  砍树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既要从语言文字去揣摩,又应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这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关键词句,自主探究,以读为主。使学生既得到学习语言的增量,又受到思维的启迪,情感的熏陶,而这正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6

  一: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座座高楼挺拔而起、使用一次性卫生筷等都被人们认为这是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但我国森林的覆盖率很低。1949年时为7.5%。1991年为13.4%,现在约为13.94%,与全球平均水平31.4%相差还是很大的,要是再不珍惜森林的话,中国的国土将有一半的地区有变为沙漠的危险。由此看来我国的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目前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保护自我利益基础上,尚未上升到一种理性的自觉的层次。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是人们目前所缺少的,这对社会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0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精读课文就是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由此可以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从小善待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下面就是笔者设计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的教学案例

  二、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分三部分;

  (一)、课前准备性学习

  1、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了解乱砍伐树木的危害性。

  3、带领学生留心观察社会上乱砍树木,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师生互动

  1、复习检查。

  师: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

  生:……        2、再读课文。

  师: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3、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生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2)、联系上下文解疑。

  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

  生: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

  ……

  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

  学生交流。

  师:课件演示。“美丽的村庄”,

  师:指导朗读第一段。

  师: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

  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师:出示练习,思考:谁家想做(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

  生:练习,读课文相关部分。

  4、前后联系,探理激qing:

  (1)师创设情景。师边说述边演示课件:(这里,是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先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来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5、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

  (三)课外延申,参与环保:

  选做其中的一件事:

  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或者写一条警示话,向人们呼吁:热爱大自然、善待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

  三、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过渡了“我要学”。笔者始终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让他们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收集资料办墙报和写警示语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对课文内涵的深度开掘。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文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而激励学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

  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1、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⑵ 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⑶ 质疑问难。

  2、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⑵ 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3、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⑴ 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⑵ 学生朗读,质疑。

  ⑶ 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4、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⑴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⑵ 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

  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8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懂得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段.

  课件出示早先小村庄的图片:看到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将学生反馈的有助于下文教学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自由地将这篇文章读一读,找出文中描写这场面的语句.

  3,请多生汇报.

  4,显示语句:"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5,齐读.

  6,你感觉到: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小村庄.

  7,左,右,齐分别读这一段.

  8,老师当记者,生演居民,进行采访:在这样美丽的小村庄里住着,你感觉如何

  9,交流.

  (二)学习最后两段.

  1,一年年,一代代,日子就这么如行云流水般消逝了,现在让我们再跟着作者一起,将镜头切入到几十年后的这个小村庄,(出示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也用了几个这样的句子来写这几个场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出示课文最后两段中的句子.a,(男生,女生分开来)"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b,(齐)"什么都没有了."

  4,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喘气的大雨,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看到这番场面,孩子们,你们的心情如何

  5,多生体会读.(边读边指点读)

  6,带上你们的心理感受,一起来读.

  (三)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1,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和你们一样沉重.为什么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会什么都没有了呢 我们到哪里找原因

  2,(课文中)是的,到课文中去找寻我们的答案,这也是一种阅读方法.现在请同学自由地,放声地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你认为哪句最能说明问题,请用"——"划记起来,反复地读一读,待会我们一起再来交流.

  2,交流.

  3,出示句子.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a,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句子中的"谁"换成 "我",读:

  "我家想盖房,我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

  "我家想造犁,我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

  "我家想____,我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

  b,听出了什么

  c,是啊,正是这样,任何人都可以拎起斧头去砍一棵棵的树,所以山坡上出现了——(生接)裸露的土地.这一次就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代替大家的心情吧.

  d,齐读.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a,找到了这个句子的同学一起来读.

  b,请自由地将这个句子读一读,同桌间讨论讨论,来完成屏幕上的这个句子.(出示)

  "因为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所以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整个村子也消失在洪水之中了."

  (3)分组朗读这句话.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及相关图片)是啊,由于人们不加节制地滥砍滥伐,才导致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房子没有了-——(学生说)(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心情沉重地读.

  三,拓展延伸.

  此时此刻,看到被洪水冲走的这一切,你又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运用"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句式训练.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 洪水卷走了

  随意砍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9

  师:真高兴看到精神的你,想跟大家聊聊,你喜欢漂亮的衣裙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美味的蛋糕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我这个美丽的老师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美丽的风景吗?

  生:喜欢。

  师:哦,你喜欢甜美的声音吗?

  生:喜欢。

  师:是的,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我们对美的追求和无限遐想;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我们一起去看看。

  (多媒体出示美丽的小村庄)

  师:好,告诉我,你喜欢这个小村庄吗?你说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村庄上有很多美丽的油菜花。

  生: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那个水很清。

  生: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因为这个小村庄的人都很幸福。

  师:哦,你也来说一说。

  生:我喜欢这个小村庄,因为这个小村庄的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

  师:哦,郁郁葱葱的森林,你看得真仔细啊,是啊,我跟你们一样也喜欢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但我更喜欢听到你们响亮甜美的读书声。

  (播放课件:配乐第一自然段)

  师:好!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谁给我们读一读?好你来——

  (一生站起来读这段话)

  师:读得不错。

  师:再请个同学,李汶泽

  (生读这段话。)

  师:很好。听到大家的朗读老师也陶醉其中了。现在我请你再看这段话,你除了发现小村庄特别的美,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山谷中早先有个美丽的小村庄,你还有什么发现?除了小村庄特别美,你还有什么发现?

  师:一个、两个,黄书涵你来。

  生:那里的空气清新甜润。

  师:还有呢,黄歆雨。

  生:天空湛蓝深远。

  师:除了这个小村庄的美,还有哪些发现吗?你看看,山谷中,早先有个美丽的小村庄。农洁妍。

  生: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

  师:还有吗?农滢橙。

  生:村前河水清澈见底。

  师:那还有呢,跟老师读第一句话:“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生跟读第一句话)

  师:早先有过是什么意思?

  生:早先有过,就是以前有过。

  师:早先有过,现在这个小村庄还在不在?

  生:不在。

  师:那你想啊,这么美丽的小村庄现在不在了,你想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什么样子吗?

  生:想。

  (课件出示现在的小村庄图片)

  师:看看现在的小村庄,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知道的?黄柳非。

  生:为什么以前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

  师:啊,对了,怎么变成这样子啊,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觉得怎么样,看这个图片,黄崇琮。

  生:变化太大了。

  师:变化太大了,你的心情呢?

  生:很伤心。

  师:很伤心,还有呢?黄洁仪。

  生:早先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现在出现很多裸露的土地。

  师:哦,你觉得奇怪吗?

  生:奇怪。

  师:你想知道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请读题目。

  (生齐读课题)

  师:好,现在就请你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美丽的小村庄变成了这个样子,是谁造成的啊?

  (生自由读文,师提示学生要自由读文)

  师:哎,我们班的同学特团结,读着读着慢慢地就变成齐读了。哎,不错,那你想为什么小村庄变成这样子?

  师:好,覃欣慰。

  生: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雨才停下来,结果怎么呀?小村庄,谁接着往下说?好,黄洁仪。

  生:因为人们把山上的树木都砍下来。

  师:啊,才会怎么样呀,是人们把树林中的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才会造成今天的这样子。你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人们把树木砍下来,如果不砍的话树木可以抵挡洪水,这个小村庄就不会变成今天这样子。

  师:啊,那也就是说是村民自己把自己的小村庄给毁了。是啊!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师:接下来,请你

  “为什么说是小村庄的人们造成这场灾难?为什么说是村民自己毁掉小村庄?请你分成四人小组,找出你们认为是村民自己毁掉自己村庄的理由的句子或词语用横线画出来”

  (生分组学习,师巡视、参与学生学习活动)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把他们交流的意见汇报汇报,把你们小组的理由给我们说一说,黄昱瑜。

  生:我们小组画的是:“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还有“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师:哦,那个小组画得跟他们一样的,请举手(各组举手示意认同该小组意见)

  师:好!小组画得跟他们一样的请举手,意见跟他们一样的理由?啊,都一样,还有吗?除了这两个地方,你还有什么理由?哪个组?黄书涵。

  生:我们小组前两句和黄昱瑜的小组画得一样,不过,第三句我们画的是“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小组是这样认为的:村民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砍掉了树木,所以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

  师:这也是理由之一,是么?啊,哪个小组跟他们意见一样的举手,这个理由啊,你认为黄书涵这个小组的理由充分不充分?

  生:充分。

  师:充分,那么这句要不要画?

  生:要画。

  师:请你补上(生补画这句话),哦,还有小组要补充吗?黄歆雨,请你——

  生:前两句跟黄昱瑜一样,还有一句要补上的“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你为什么要画这一句,你的理由是什么啊?

  生:因为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砍伐树。

  师:啊,一直在砍树,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

  生:“不断”。

  师:啊,“不断”,还有呢,针对时间是哪个词?

  生:“一年年,一代代”。

  师:“一年年,一代代”说明小村庄的人们一直在什么啊?

  生:砍树。

  师:在这里我要表扬三(一)班的同学,你们真会学习,跟老师也跟同学想到一块去了。好,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眼睛看一看黑板,谁来读这句话?黄崇琮。

  (黄崇琮读该句子)

  师:周璇询,你也来读一读

  (周璇询读该句子)。

  师:刚才各小组都画了这句,请你告诉我你们的理由是什么,是村民自己毁掉自己的村庄的理由是什么,你怎么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呢?好,农梦婕。

  生:“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那谁砍啊?

  生:村民。

  师:啊,去砍这个树;这个“谁家”指的是谁啊?

  生:村民。

  师:谁去都可以,哪一家去都可以,有没有谁制止他们啊?

  生:没有。

  师:啊,没有,就拎起斧头,还有“拎”呢?隆屹。

  生:说明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树木。

  师:他们很高兴根本不在乎,他们不会心疼,是吗?黄书涵,你也来补充

  生:他们拎起斧头认真的很轻松地到山上去,不在乎以后的日子怎么样。

  师:啊,你做做“拎”是怎么样子的(生在座位上模拟“拎”动作)。

  师:啊,这说明他们根本不在乎——

  生:以后的日子怎么样的。

  师:他们没有想到,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的什么——

  生:后果。

  师:后果。好,李冠德,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后山坡上出现了什么?

  生:裸露的土地。

  师:“裸露”是什么意思?

  生:树木被砍断了。

  师:树木被砍断了,是吗?啊,好,“裸露”呢也就是山坡上没有了什么?

  生:没有了树木。

  师:没有了树木,好,黄柳非。

  生:“裸露”的意思就是没有东西遮盖。

  师:没有什么的遮盖?

  生:没有树木的遮盖。

  师:好,没有树木的遮盖,那你对村民的这种行为,你是怎么样的感受?

  师:刚才你告诉老师是伤心(板书;伤心),那么现在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你的心情是怎么样子的?

  师:好,你说

  生:气愤。

  师:气愤,还有呢,

  生:愤怒。

  师:愤怒,还有呢?卢琼俏。

  生:生气。

  师:生气,好!那大家读这一句话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

  生:生气。

  师:谁来读?黄柳非。

  (生读“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师:你觉得她读得怎么样?农洁仪

  生:她读得很流利,不过她没有读出生气的样子。

  师:啊,生气的样子,如果把生气的语气读出来就更好了,是吗?但是你的心里面(怎么想),老师知道。谁再来?(一生举手)

  师:你能读吗?那你来试试读好吗?

  生:好,齐读!

  师:好,预备起

  (生齐读这句话)

  师:我可以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大家非常的——

  生:(异口同声:气愤!)

  师:这句你应该怎么读?农梦婕。

  (课件出示另一句话:“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生:很伤心。

  师:用伤心语气,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黄番。

  生:难过。

  师:除了伤心、难过,还可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黄崇琮。

  生:很惋惜。

  师:很惋惜,那我们试着来读好吗?“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起。

  (生齐读)

  师:后面这句话你为什么把声音降下来呢,你觉得怎么样,你说——

  生:伤心。

  师:伤心,所以你把语调怎样啊,降下来了。

  生:我伤心。

  师:那请你看一下,这么美丽的小村庄,树木被一棵一棵怎样——

  生:砍下来

  师:砍下来,对了;那你想,你又应该怎么样啊?

  生:伤心。

  师:非常非常伤心,那么除此之外,我们会觉得怎么样啊?

  生:气愤!

  师:那么,读这句话时候也可以用气愤的语气来读一读;那么,在这些话里你还可以找出村民毁掉小村庄的理由在哪里?

  生:树木被一棵一棵砍下来地砍下来。

  师: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地砍下来,就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你还有什么理由?黄荣洲。

  生:“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通过这句我能感觉到他们不在乎以后会怎么样。

  师:他们根本不在乎以后会怎么样,没有想到砍树的怎么样?

  生:后果。

  师:对,他们就觉得有这些应有尽有的家具,他们生活过得怎么样啊?

  生:过得还都不错。

  师:过得还好,那么请问“一年年,一代代”是多长时间?文艺霖。

  生:“一年年,一代代”的意思是过了很多年,很多代。

  师:啊,过了很多代谁还在砍树,他们一直都没有想到这后果是吗?那么请想象一下“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地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造成了什么后果,空气怎么样啊?山前的小河怎么了?湛蓝的天空布满了什么?请你想象一下,黄昱瑜。

  生:山上没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村前的小河污染很大,天空布满了乌云,空气由清新变成了很臭。

  师:啊,很臭,不再怎么样啊?不再清新甜润了,是啊,山上的树木被一棵一棵地砍下来以后,那你想想小河不再清澈见底,空气不再清新甜润;那你想象一下,肥沃的土地,满地的油菜花怎么样啊?

  生:再也没有了!

  师:再也没有了,这样的小村庄你觉得怎么样啊?(擦“庄”字里的“土”字)

  生:很不好。

  师:很不好,可是这些村民还是没有想到,好,请你再读这句话,可以用伤心的,也可以用气愤的,都可以。“一年年,一代代”预备齐——

  (生齐读“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师:读得我的心都疼了。好,再看看这两句

  (课件出示“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不错。”)

  师:请哪位同学来读这两句,韦柳江

  (生读这两句话)

  师:好,还记得吗?刚才黄书涵这个小组,把这个“还“字在这里说得非常准确,谁再来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还”字?黄柳非。

  生:村民把树木砍断。

  生:说明他们为了眼前的生活都一直在砍树,不管砍树的后果。

  师:啊,不管砍树的后果,那村民没有想到这些后果,最终,灾难终于怎么样?

  生:终于降临了!

  (课件出示句子:“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师:好,谁来读?(生举手)

  师:请第四小组同学来读一读,举手的同学特别多。

  (第四小组学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来评一评他们小组读得怎么样?黄洁仪

  生:他们读得很流利,把气愤的语气读出来。

  师:好,你说,黄凯云,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师:把怎么样的感情读出来了?

  生:很生气的感情。

  师:那想请问,在这个句子里,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这一回我请没有举过手的同学,好吗,我希望看到你的小手,覃醒禾,什么是“大雨没喘气儿”?

  生:一连下了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师: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

  生: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这样的问题你也知道,为什么不举手啊,其实老师知道你肯定知道。那谁再来?我希望你自信的小手,唐天祥,你来说好吗?没关系的我知道你懂

  生:一连下了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没关系的,我知道你懂,你读对了。

  师;好,我们再掌声鼓励他一下,好吗?你知道了,能不能自信地读一读。

  (生再读“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这句话。)

  师:好。比刚才有进步。黄思纯,你也来读一读

  (生读: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师:好,那“咆哮”,昨天晚上老师让你查字典了,请你告诉我“咆哮”是什么意思?黄荣洲。

  生:气势如雷。

  师:气势如雷。你说,昨晚你查了,是什么意思?“咆哮”——

  生:江河奔腾或人暴怒叫喊。

  师:这里的“咆哮”是谁?

  生:洪水。

  生:是谁在“咆哮”?

  生:洪水。

  师:来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渲染洪水“咆哮”情境)

  师:这是什么样的洪水?

  生:“咆哮”。

  师:为什么洪水这样咆哮,这样肆虐?为什么?黄柳非。

  生:因为小村庄的人不爱护自然界的树木,随便地乱砍乱伐。

  师:你说得好!你也来说一说为什么洪水这么肆虐?

  生:那是因为那些人乱砍乱伐树木不爱护树木。

  师:黄屹夫。

  生:这是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遭到了报应。

  师:啊,遭到了报应,所以洪水怎么样啊?

  生:肆虐了。

  师:好,你说——

  生:因为村民乱砍树,所以现在没有树木来抵挡洪水了

  师:啊,没有树木来抵挡洪水,说得真好!

  生:因为他们乱砍乱伐的时候,他们不在乎树木。

  师:现在老师告诉同学们的是,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黄昱瑜。

  生:我想对他们说在裸露的土地上种上树木。

  师:真好,你也说一说。

  生:把树木种上以后就不要再乱砍乱伐了。

  师:你说——

  生:让他们把裸露的土地都种上树木,让空气不再被污染,让空气清新甜润,让天空湛蓝深远。

  师:很好,你说。

  生:我想对他们说不要再乱砍乱伐,要不然下次就不会这么幸运地活下来了。

  师:韦柳江

  生:让他们不再砍树。

  师:啊,不再砍树,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啊?

  生:(异口同声地):种树。

  师:对了,应该种树!同学们啊,不仅小村庄的人们意识到种树的重要,我们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了,你们看一看:

  (课件出示文字:你知道吗,在市政府的关心下,我们百色今年的植树造林落到了实处。从从前的植树造“零”到现今的“挂牌树”。由从前提出的“一个人种十棵树”到“十个人种好一棵树”的可喜变化。)

  师:在西北,在沙漠化的西北,人们已停止使用地下水,他们计划在2010年来到的时候,所有的农村都停止使用地下水;到2020年,所有西北部沙漠的农村,都会饮用纯净的水;那你说说,我们有没有信心让美丽的小村庄回来啊,有没有?

  生:有!

  师:对,很有信心让美丽的小村庄再回来!

  师:有信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得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

  师:好,现在请看这个字(师范写“葱“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师:你有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生:只有大家用心去种树,才会变得葱葱郁郁。

  师:只有大家用心去种树,树木才会变得葱葱郁郁;是啊,我相信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会怎么样啊?

  生:重新回来。

  (师重写“村庄”这两个字)

  师:那作为同学,我们以我们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植树造林的心愿。好大家读一读:

  (课件显示、生齐读:“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师:请你说一句话,向社会上的叔叔阿姨发出我们的呼吁。黄洁仪

  生:让我们植树造林吧!

  师:让我们植树造林吧!你的呢,黄柳非。

  生:造林就是造福我们每个人。

  师:造林就是造福我们每个人,说得真好。李冠德。

  生:植树造林,功在当代。给我们的家园更好的未来。

  师:很好,让我们全班一起把这篇课文再读一读,我们相信这个小村庄能回来!

  准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预备齐——

  (生齐读全文)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教学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三)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空白点的确立。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空白点:

  多处设置空白,主要体现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中。学生自由研读,提出问题等。

  教学内容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村庄中,人们靠着手中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盖成房子、造成工具和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揭示了村庄里人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创新教学程序,重视读中感悟,诵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创设问题情境(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村庄的画面,创设情境,学生欣赏感悟,同时设问质疑。

  2.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山谷中,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这里住着几十户人家,靠着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用斧头砍下树木,盖成房子,造成各种工具,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课件出示)你觉得这个小村庄怎么样?(板书)那么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学习2-4节)

  (一)学习第二节

  1.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指名读,质疑。

  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你找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2.自由研读,分析理解

  (1)设计问题:从哪个句子中知道村里人砍树的?(留空白,尊重学生的选择,有观点后讨论,学生可以从关键词、句多角度分析,解决本课教学重点,同时渗透环保教育)(空白点、重点、德育点)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2)质疑

  指名再读,其他人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空白点)

  (尊重学生选择,留空白,请学生在读的基础,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读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a.理解“谁”

  b.理解“拎”(换词方法)

  c.理解“裸露”(出示图片对比理解)

  d.小结:

  (板书:随意砍树)

  (3)指导朗读

  (4)句子训练

  (课件出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 ),谁家( )……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

  (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补充句子,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生活经验相合)(创新点、留空白)

  这里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5)小结

  (二)学习第三节

  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停止砍树了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2)理解“不断砍树”

  (板书:不断砍树)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此处作者省略意味深长,说明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在这设置空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过度采伐是如何形成的。)(空白点、德育点)

  (3)句子训练

  应有尽有家具和各种各样的工具都会是什么呢?排比句子练习

  (空白点、创新点)

  (4)理解“柴烟”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柴烟是指木柴燃烧后所产生的气体。

  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来后干什么了?这里指树木被人们砍下来,用来生火做饭、取暖。

  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涵──环境保护。)(德育点)

  (5)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节

  过渡:我们虽然生气、我们虽然难过,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1)理解“不错”

  (2)出示句子

  引读第四节

  (3)情境再现(课件)

  (4)谈感受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

  (四)学习第五节

  (1)出示句子

  引读最后一节(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指导朗读

  三、巩固与创新运用

  1.小结

  板书:保护环境

  2.情境再现

  出示98年洪水的图片和各种污染环境的图片

  3.谈感受

  任选其一,想一想,先和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

  1.我想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

  2.所有地球村的村民们,我奉劝你们──

  3.让我放飞想象的翅膀将美丽的村庄、咆哮的洪水细细描述给你听!

  (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着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出“森林、郁郁葱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小村庄的前后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是因为破坏了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2.听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

  3.再听一遍,注意朗读中生字的读音,并轻声跟读。(再播放课文朗读)

  二.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词语

  1.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词语(出示:犁、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盖房、砍树、裸露、一栋栋、柴烟、没喘气儿、黎明、咆哮)领读、指名读、齐读

  2.联系上下文解释:犁、没喘气儿、咆哮、湛蓝等词语的意思。(“犁”用课件出示)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就是那个小村庄,这是个怎样的小村庄啊?(出示图片)并板书:美丽

  2.小村庄到底有多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村庄的美丽?请你找一找。(出示句子: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3.多美的小村庄呀!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吧!(指名读、齐读)

  4.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a看到了,树,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郁郁葱葱(成片的森林树叶绿、树干粗壮,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b闻到了,空气,清新甜润:花儿的香味,果子的甜味;

  c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河水丁丁冬冬,鱼儿在水中欢跳;

  5.是呀,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吗?(出示第一自然段课文)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导入:生活在这样一个村庄里真是幸福啊!要是这个小村庄能一直这样下去该有多好啊!可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出示图画)

  2.你看,村庄怎么了?(出示:什么都没有了!)

  出示说话练习:(请你看着图来说一说吧!)

  一个雨季,暴雨下了五天五夜,(           )没有了。

  (           )没有了。

  (           )没有了。

  (           )没有了。

  3.你现在的心情还跟刚才的一样吗?你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

  过渡:国家环保局对这件事非常关注,今天,他们专门派出研究员来调查了。今天的研究员就是我们全班同学了,课文就是第一手资料,希望你们仔细读读课文,边读找出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讨论。

  学生边读边找。

  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2.想象说话。

  谁家想盖房,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谁家想(  ),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谁家想(  ),就(                   )。

  ……

  3.听了以上同学所说的,你有何感想?

  4.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是呀,砍树对小村庄的人们来说是多么轻松、多么随便,多么习以为常啊!

  ●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理解“裸露”。

  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光秃秃的一片,土地上没有什么遮盖着,这就是裸露。)

  ●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1.裸露的土地为什么会不断扩大?

  2.体会“一年年、一代代”。

  3.小村庄的人们不仅一年砍,两年砍,而且年年砍;不仅一代人砍,两代人砍,而且代代人砍,因而导致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4.省略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说明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严重)

  5.指名读,齐读。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1.那么,这些被砍下的树木都到哪里去了?

  是呀,(靠着锋利的斧头,树木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变成了   ,于是,人们就有了  ,有了  ,有了  ,有了   )看上去似乎什么都有了。(板书:什么都有了)人们因此感到更加幸福、开心。

  2.指导朗读句子。(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

  2.解释“大雨没喘气”及“雨水奇多”。

  3.你还关注了哪个词?(咆哮)这里指什么呢?(水流的奔腾轰鸣)

  4.请看第二幅图,所以小村庄怎么了?(出示图及最后一段话)

  六.再学习第5自然段

  1.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2.这里的“什么”是指什么呢?(房子、工具、家具……)

  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于是,一栋栋房子没有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没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没有了;甚至连整个的小村庄都没有了。(看板书一一擦去。并添上:什么都没有了。)

  3.指导朗读。

  同学们,这么美丽的一个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七.总结拓展

  1.学到这儿,你知道了让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的原因是什么吗?(乱砍树木、破坏生态平衡)

  2.想想办法,如何才能让这个小村庄又变回来呢?想好计策,咱们下节课再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2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上课,在导入课文之后,我出示小村庄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言:“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看到了村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了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接着我让孩子们把刚刚小朋友讲到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并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让这段话变得优美生动。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村庄的美丽。

  以 “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教学“犁”时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犁”,并通过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这样的安排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一环节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课文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山谷中曾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里用了十分优美的语句来描写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问道:“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读出喜爱的感情。

  第五自然段(结尾段)讲到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先让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接着问:“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锋利的斧头不见了,美丽的小村庄不见了,人们的家园不见了……我再引导他们感受实际生活中小村庄的消失多么令人痛心。这样,在朗读时,学生惋惜的感情自然流露,人人情真意切,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美丽的村庄怎么会不见了呢?引出二至四自然段的学习。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篇13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告诉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篇课文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已经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往往关心的是小村庄的人们是怎么逃生的,他们最后又到了哪里,偏离课文蕴含的道理。

  设计理念:阅读自悟、讨论交流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艘即将远航的船,那么教师就是把握航向的船长,而学生是实实在在的水手,他们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掌握本课的17个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前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锋利的斧头”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请找出这几处来,出声读一读。

  (1)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

  (2)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3)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锋利的斧头”和这座小村庄的消亡有什么关系呢?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画出村里的人家靠着锋利的斧头做了什么?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造成的结果呢?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村里的人家靠着锋利的斧头做了什么?

  (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2、出示句子:造成的结果呢?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村里的人家任意砍伐树木,作为柴火。大量的树木就是这样消失的。)

  3、造成的结果呢?

  (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抓住“减少”、“扩大”两个词,请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指导读出语气。

  四、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联系上下文说说意思。

  (人类通过用锋利的斧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所获得的一切都将失去,甚至连人类自己也将灭亡。)

  五、总结。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对任何自然资源的滥用,都是一种毁灭。人类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为理念,我们要保护绿色家园。)

  2、交流查找的有关绿色家园的资料或图片。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洪水卷走

  锋利的斧头                不断扩大

  裸露的土地区性               出现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我从“锋利的斧头”入手,娓娓道来小村庄面貌改变的过程及小村庄最后的命运。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小村庄的人们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冲毁的惨状,并通过读把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