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红尘戏语 点赞 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精选14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x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x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x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2.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白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30课《文成公主进藏》

  3.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认读生字生词。

  ③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字词

  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简言之,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⑶理清层次

  师:课文的题目是《文成公主进藏》,谁能说说哪些部分具体写文成公主进藏?(从第5自然段到13自然段,写文成公主进藏。)

  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x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

  或:答应求婚──进藏途中──做出贡献

  第一段(1-4):讲述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

  第二段(5-13):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

  第三段(14):点明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三、朗读课文,交流自悟

  1.简要讲述“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事件。

  2.朗读自悟第二部分

  ⑴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

  (四件事。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她找了一段树干搭了一座桥;在沼泽地上撒了一把羊毛,就走过去了;遇见恶乌鸦,以为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头房子纪念他;把乃巴山背走;遇见神鸟天鹅这件事。)

  ⑵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样讲呢?

  (生: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x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生:我想这样说:文成公主向x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x藏,和松赞干布结成了夫妻。)

  师:说得好!一个运用故事中的话来总结,一个概括几件小事来总结,都是好方法。

  ⑶句子解析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

  (这是极富有神奇色彩的描述。事实上,有河水那么宽的树干吗?一段树干搭在河上怎能走马行车?课文中这类带有传奇色彩的描写还很多,比如,沼泽地上撒羊毛,因公主无心梳妆树木也有的稀、有的密,移走乃巴山等,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这样的句子,读出故事的神奇与美好。)

  ⑷读文质疑。

  如: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3.朗读自悟第一部分

  ⑴文成公主进藏前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⑵句子解析。

  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她姑娘戴的都是绢花。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吐蕃使臣为什么从佩戴花的不同就断定戴鲜花的是文成公主呢?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这个姑娘戴鲜花,正是与其他姑娘的区别所在,因为从蜜蜂追花的情景来分析,只有一人戴着鲜花,文成公主也只有一个;从“鲜花”中,他看到的是尊贵和高雅,戴鲜花对公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另外,恐怕“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也暗示了真假公主之意吧。从中看出使者的敏锐观察能力和超人的智慧。)

  ⑶读文质疑。

  如: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⒋朗读自悟第三部分

  ⑴师: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段,能用一句话说说它的意思吗?

  这件事仅仅是对x藏有好处吗?再读读第一句话。

  (文成公主为x藏和内地的关系及x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⑵齐读

  四、总结全文

  1.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①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②皇帝疼爱的女儿。(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③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④非常重感情。(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⑤给x藏带来了许多好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2.中心:《文成公主进藏》这篇民间故事,表现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x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3.师: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历史意义?(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安宁。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1.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其他民间故事

  2.课下自读《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

  六、板书设计

  30文成公主进藏

  答应求婚──进藏途中──做出贡献

  民族团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2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 拉萨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 青稞 沼泽地

  豌豆 首领 松赞干布 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 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 遇见神鸟 背走乃巴山 )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 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二、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 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 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四、板书设计: 文成公主进藏

  五、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探讨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围绕着“我眼中的文成公主”对课文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由于《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激活思维,了解本文作为一篇又传奇色彩的故事具有的夸张地写作手法是本节课的授课重点。让学生能多角度地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培养学生发散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很积极的。但个别学生纠缠于现实和书本的情景中,没有真正投入到文本中发出了“为什么不飞鸽传书以确定松赞干布又没有死?”这样脱离古代情境的问题说明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还应首先介绍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带领学生走进唐代。这样学生真正投入到情境中,课程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一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一贡献。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一贡献。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探究阅读,体会故事的“动人”,初步培养探究、推理的能力。

  3、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体会故事的“动人”,感受文成公主的自我牺牲精神。

  [课前准备]投影片,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初读理解,感知“动人”

  今天,我们一起用心来感受一位伟大的女性——文成公主。

  齐读课题。

  我们要去感受她,了解她,那该怎么做呢?(认真读课文,读了一遍就举手,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选择性检查:

  1、读一句你觉得最难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2、读一句你觉得最重要的句子,说说为什么?

  3、读一句你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好在哪?

  4、读一句你不理解的句子,说说哪里不懂?

  二、建立专题,感受“动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呀?(动人)

  三、研读专题,探究“动人”

  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这故事的动人呢?请再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用序号标出。划好地请先去读一读,体会它的动人。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1、2、3、4、)

  请自己选择一动人之处进行研究。

  (自读理解—体会想象—交流体会—朗读展示)

  板书:乐意远嫁他乡历尽千辛万苦受到热情欢迎

  (勤劳建设西藏)

  四、推理扩充,想象“动人”

  本文重点只是讲了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她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多年,和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西藏,肯定还发生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请根据课本提供和你自己掌握的信息,推想一个动人的场面,并用笔写下来。

  五、升华拓展,感悟“动人”

  1、这个故事动人,我们也想象了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

  (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

  ——诺贝尔和平奖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文成公主的“动人”吧,再读课文。

  2、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5

  (一)★基础题

  我能读准字音。

  可恶(wù   è)   宝藏(cáng zàng)    便(pián biàn)宜

  树干(gān gàn)  头发(fà    fā)     肥(féi huí)壮

  我知道应填哪个关联词语。

  即使……也……     如果……就……

  a.(       )松赞干布去世了,我(       )要去看看。

  b.(       )松赞干布去世了,我(       )不去了。

  (二)★★提高题

  请你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哎呀  松赞干布已经死了  你还去干什么  乌鸦说

  我能完成下列各题。

  1.松赞干布是            的年轻将领,文成公主是          朝皇帝的女儿。

  2.文成公主从京城带上                          等种子和各种                   技术,还有许多                                               ,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3.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了        件事儿,它们分别是                            

  。

  4.松赞干布在       隆重地迎接          的文成公主,和她结成了夫妻。

  (三)★★★拓展题

  把这个故事简要的写下来____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6

  一、读下面的文段,给加点字注音。

  唐朝(    )的时候,吐蕃(    )的首领松赞干布派大臣(    )到唐朝去求婚。使臣凭借智慧,求婚成功。 文成公主从京城带上青稞、豌(   )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   )子和各种(    )耕种技术进藏了。他们跨过大河,走过沼(    泽,翻过高山,终于来到西藏,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    )成了夫妻。

  二、我会填。

  一条条( )    一座座(  )一程程( )

  一片片( )    一匹匹(  )一段段( )

  三、文成公主进藏经过   、   、等几个地方。

  四、请你填一填动词,并背背这几句诗。

  (   )过一道道河,(   )出一扇扇石碾,(   )过一条条江

  (   )出一叠叠纸张(   )一座座山, (   )出一瓶瓶美酒,

  (   )过一个个岗,(   )出一件件衣裳

  五、你能补着写一写吗?

  1、在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文成公主。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

  2、过沼泽地时,文成公主    ,所以,路纳的牛羊 。

  3、听到松赞干布死了的消息,文成公主 ,她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不理会,因此, 。

  4、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文成公主就    。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文成公主的脚印。

  六、用加点字仿写句子。

  1、唐朝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

  ① 这个城市,连一条小路都这么干净,不用说,   

  ② 都这么  ,不用说,   

  2、文成公主想:即使松赞干布真的去世了,我也要去看看!

  即使  ,也  。

  七、修改下面病句。

  1、王宇与李晶进了教室,老师对他说“去办公室,把粉笔拿来”。

  2、桂林的漓江、北京的故宫是名胜古迹。

  3、南京和北京是我国的七大古都。  

  4、大家完成了并记录下今天的作业。

  八、阅读训练营。

  文成公主出发去吐蕃了。她从京城带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等种子和各种耕种技术□还有许多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了□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来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1、请在文中的方框中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3、3、用“/”把第二段分成两层,并写出每一层意。

  4、4、从这两段文字的描写,可以看出文成公主是一个  的人,也表现了藏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    和 之情。

  5、为什么从文成公主进藏起,西藏才有了更大的发展?   

  九、阅读拓展。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在近40年中,她缓和了吐蕃与唐朝的紧张关系,加快了双方友好交往的步伐;密切了双方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唐与吐蕃在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交流。文成公主对吐蕃的贡献,至今还受到藏族人民的敬佩。他们是这样赞颂她的: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三千八白种粮食,带到咱们藏土。藏地从此开始,种上了各种粮谷。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把五千五百名工匠,带到咱们藏土。给西藏地区工艺,打开了发展门户。

  远从汉族地区,来了王后公主。带来了五千五百牲畜。给藏地洁白乳酪,打下了丰产基础。”

  1、  诗中写到文成公主都为西藏带去了什么?

  。

  2、  从这首诗中你能看出西藏人民对文成公主的爱戴吗?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一是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遇途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并能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交流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语句;

  2、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做好记号。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词语集锦

  大臣      使臣     松赞干布     求婚

  吐蕃      路纳     乃巴山      达尤龙真

  绢花      青稞      豌豆         沼泽地

  2、理清课文的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1到4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

  最后一个自然段呢?

  (引导学生炼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板书:求婚  进藏   贡献)

  (2)你能简要说说文成公主进藏中发生了几件事吗?请快速浏览课文这一部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搭桥过桥   撒羊毛    遇到恶乌鸦 、神鸟   背走乃巴山   指名板书)

  小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

  (3)学习倒数第2自然段。

  “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体会“终于”的蕴涵。(力尽了千辛万苦、不容易)

  师:如果把这部分的内容简要地讲述,你想怎么讲呢?

  a、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河,翻过一座座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b、文成公主向西藏出发,一路上,她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走乃巴山,终于来到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

  (4)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1)文成公主进藏带了哪些东西?

  带了农作物的种子:青稞、豌豆、油菜、小麦、荞麦……

  带了能工巧匠:铁匠、木匠、石匠等;

  (2)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完成表格

  遇到哪些困难 怎样克服  

  检查,板书:

  ①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找了一段树干搭成一座桥。

  ②遇到一片沼泽地——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

  ③遇见一只乌鸦谎说松赞干布死了——修了一座石屋写血书纪念。

  ④乃巴山挡住了去路——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3)遇到了这些困难时,文成公主是怎么想的?是怎样克服的?

  (4)文成公主克服了这么多艰难险阻,她心中的信念是什么?讨论交流

  4.画龙点睛

  师:文成公主进藏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往来,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五、把故事简要地与同桌交流一下,抽学生复述。

  六、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文成公主进西藏》教学反思 :

  1、本课教学中,教师放手还不够,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这篇课文主要写文成公主进西藏时的动人故事。文章语言清新明快,情节动人,深受学生喜欢,通过读文学生感受到文成公主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懂得要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但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学生学习时需要足够地背景材料,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文成公主伟大的品质。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8

  说教材:《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这组单元以故事为主题,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这篇课文属于民间故事。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出入。反映了百姓对公主的崇拜与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公主进藏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进藏的经过,最后讲了进藏的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基于文章的特点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7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感受故事的魅力。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感受故事的传奇与美妙。

  新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限制新风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第二学段目标中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和突出这个重点,我准备从以下两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听读故事,感受魅力

  1、老师讲述《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尽量做到讲得生动具体,让学生感到我喜欢这个故事,并且要让他们觉得我也要向老师一样讲故事。

  讲这个故事是因为:一是这个故事与《文成公主进藏》相类似,两个故事都是讲联姻,都是对双方有好处的事,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二是为下一个环节让学生讲述故事作个铺垫。

  2、问:老师讲得怎么样?总结出讲故事的注意点(课件出示):讲故事就得讲清楚,讲明白,而且要生动,要是能做到有声有色更好。

  3、(课件出示)历史意义:昭君出塞后,一直劝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不发动战争,因此六十年无战争。她促进了民族团结,给国家带来了安定,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安宁。

  4、还有一位公主,她的远嫁使百姓幸福安宁以外,还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她把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所有的百姓都很崇拜她。

  5、接下来我们再读一篇这个故事的秭妹篇《文成公主进藏》。

  1)、默读文章,有趣吗?学生可能会说太神奇了,文成公主真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太有趣了,没想到文成公主进藏前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等。

  2)、激发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后,再推荐学生读《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课件出示)。

  3)、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对比阅读概括出民间故事中有5件神奇的事:

  搭木桥撒  遇乌鸦 见天鹅 背乃巴

  这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要编出这些神奇的故事来,那是因为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

  意图:因为故事内容很浅显,学生一看就能懂。所以设计这一环意在让学生从更多的故事中去感受故事的魅力,并通过与历史故事的对比阅读使学生分清历史与民间故事是不一样的,民间故事是以历史为基础,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而历史却不同。

  二、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这么神奇的故事想不想讲给你的朋友或家人听?意在激发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和欲望。

  1、首先得理清文脉:

  进藏原因

  进藏过程

  进藏功绩

  2、回忆讲故事的要点:有条理,讲清楚流畅,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要重点讲途中的几件小事。

  3、集体合作讲述故事。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让一个人把这么长的故事讲下来有点难度,于是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先合作讲一部分。然后派代表合作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如果有时间的话,就让一个孩子把所有的故事串连下来,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

  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在复述的过程中内化并积累语言。

  二、 拓展故事,培养兴趣

  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和《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猎人海利布》等民间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9

  【教材解析】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片略读课文。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藏部分,清晰进藏的过程,读出故事的神奇。

  2、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魅力。

  3、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4、学完课文,可请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民间传说故事,推荐读不同版本的“文成公主进藏”故事或其他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唐朝,为了边塞安定和平,不再连年征战,朝廷采用和亲的政策。先后就有19位公主为和亲嫁给吐蕃、契丹、吐谷浑、回讫等边塞小国的国王或王子。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和藏族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文成公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得很广泛。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这个真实的故事增加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在老百姓的眼里,文成公主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生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3、边读边思考,把对文成公主的印象批注在有关句子和段落旁。

  三、围绕“百姓眼中的文成公主”这一话题交流读书感受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交流,但不一定按此顺序):

  1、漂亮又聪明出了名的公主:

  (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得到)

  2、皇帝疼爱的女儿:

  (第二至四自然段可以体会得到)

  3、具有神奇的力量和本领,什么也难不倒她:

  (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4、非常重感情:

  (第十、十一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5、给西藏带来了许多好处:

  (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四、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五、练习设计

  小组同学接龙讲故事,比一比哪一组讲得清楚,流畅。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10

  模仿名师与否的纠结

  拿到赛题前不久刚听过盛老师所执教的这节课。整节课以教给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为主线,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跟她以往的课一样,板块清晰,框架大气,已经深深地烙上盛老师的标记。好吧,我虽只是一介普通教师,可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我的课怎么也要烙上“何氏”的标记吧。

  有“我”与无“我”的纠结

  “何氏”的课?适合403班学生的课?适合401班学生的课?适合602班学生的课?

  在403班试教之后,甚是懊恼,整节课设计四个版块,竟然在下课铃响时只上了不到三个版块!究其原因,应该是403的孩子发言积极,多请了几个孩子复述故事造成的。再到401班试试,又在创编故事这一环节卡壳了。咬咬牙,到602班再试试。整节课,我钻在自己早已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中出不来,满脑子想的是,这里少叫几个同学发言,这里不能超时,这里要把学生的回答引到我设计好的环节里去……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没有留意到学生需要纠正的句式,没有跟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理解的共鸣……课堂上,我只想到“我”。

  三节相同的课,是烙上了“何氏”的烙印,不错,“表演者何氏”。蓦然想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舞台上的主角应是孩子们。

  如何“授人以渔”的纠结

  李老师听了我在602班的试教课后指出:应该有学法的指导。怎么授?明确的?隐含的?想起自己听其他老师课的感受。换位思考,就算现在的我去听四年级的课,我也需要老师明确地告诉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学习。

  就这样,在反复的纠结中,我为这节课搭起了“明确传授学习方法”的框架的楼房,让孩子们自己来设计装修,烙上了405班的烙印。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11

  各位老师:

  早上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

  《文成公主进藏》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唐朝皇帝答应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展现了文成公主智慧、勤劳的形象,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的内容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唐朝、西藏、大臣、求婚”等词语。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文成公主的形象。

  教学的难点则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 激趣导入,在图片中感知故事

  二、 整体朗读,在阅读中了解内容、

  三、 细读文本,在交流中了解形象

  四、 积累运用,初步学会复述课文

  下面我详细介绍课堂教学的过程:

  开课之后,我在课件中出示文成公主进藏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同学们,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图片描绘的是怎样的场面?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入课文,出示课题:这幅图片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间故事,叫做《文成公主进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认识文成公主。在这里,我通过出示图片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主题以及宏大场面再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课文的兴趣。这样就顺利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

  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环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我用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2、读后想一想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环节: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随机进行小结,梳理文章脉络:课文主要写了求婚、考验、出嫁、结婚四个部分。

  第三个环节:随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个部分:课文中还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环节——考验求婚者,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部分,看看唐朝皇帝是怎么考验使者的。随后我引导学生交流:首先请吐蕃的使丞为小马找到母马,然后是请使丞在500个同样穿戴的姑娘中找到文成公主,这个环节就是指导学生复述考验使者这部分内容,为下面初步学会复述课文,解决教学难点做了铺垫和方法指导。

  下面我重点介绍第三板快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引导:考验没有难倒使者,但是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确是艰辛的,文成公主在去西藏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读一读这一个部分。随后让学生根据要求细读第5—12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在学生自学之后展开交流,我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出示以下重点词句,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这些词句:

  1、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文成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成一座桥。

  研读这句话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成公主的勤劳和智慧,并进行朗读练习。

  2、 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了过去。大家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所以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研读这个句子,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以及用夸张手法表现出的文成公主的功绩。

  3、 公主听说松赞干布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她就在达尤龙真修了一座石屋子住了下来,还咬破手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松赞干布。

  “同学们,朗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体会文成公主的动作和心情,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体会文成公主对于松赞干布的情意,虽然还没有见面,但却早已怀有深情厚意,多么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呀。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同学们,把我们的体会融进句子,用朗读来表达文成公主的这份真情厚意。

  4、 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

  一个“背”形象地体现了这个故事的神奇,也把文成公主的勤劳勇敢体现得淋漓尽致,研读的时候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背”字进行感悟:同学们,一个“背”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在以上四个重点句子的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民间故事的神奇与文成公主勤劳、智慧的形象和对西藏人民的不朽功绩。随后进行小结:同学们,一位怎样的公主越来越清晰的展现在你的眼里?学生展开交流,我随机引导并进行小结:多么勤劳、智慧和富有感情的文成公主,更重要的是她为西藏人民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习之后,过渡到第四板块的教学:同学们,多么勤劳、智慧的公主,多么神奇、动人的故事。你能用怎样的方法来记住这个故事并讲给别人听呢?

  在指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首先交流“考验使者”这个部分的复述方法,就是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复述,然后总结归纳“文成公主进藏”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最后请学生练习并简要复述课文。因为在课堂教学的第二个板块已经对复述方法有了指导,并进行了练习,所以学生应该能较好的完成复述,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以上就是我对《文成公主进藏》的说课设计,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12

  1、课文简说: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文成公主入藏发生于盛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当时,大唐周边许多小国甘愿俯首称臣。在青藏高原的吐蕃国国王松赞干布,非常愿意与唐朝交往,以求婚方式以求永好。这次联姻与历史上汉宣帝时昭君出塞一样,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同是两桩比较美满的婚姻,不含有屈辱的和亲关系,因而也就越发体现事情的美好),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吐蕃年轻首领松赞干布爱慕漂亮又聪明的文成公主,派使臣到唐朝求婚,而智慧的使臣顺利通过了唐皇的考验,求亲成功;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一系列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明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文章语言生动,叙述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风格。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一是通过阅读本篇课文,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我们班有18名学生,大多数喜欢读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允婚──进藏──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艺;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进藏部分,清晰进藏的过程,读出故事的神奇。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读书的体会,进一步感受民间故事语言的魅力。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3、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4、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5、 教学设计

  1)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2)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3)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4)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自己练习讲述。

  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5) 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6.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动人,让我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些都是因为谁而动人呢?(文成公主)是的,因为她的什么而动人呢?(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根据已有的资料,(课文和已收集的)再上网或查资料,写一篇以《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文成公主》为题写一篇文章。通过引导点拨,回顾全文的“动人”,让学生领悟到所有的动人都是因为文成公主,因为她的为了人类的和平,民族团结进步的自我牺牲精神。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真正的提升,实现认知的构建。本教学设计就力图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为根本,以“动人”为研读专题,开展研究性阅读,采用板块式设计,从整体感知形成专题、深入研读、推理想象到拓展延伸,从整体入手(初步整体感受)──部分(抓住重点、难点、特点研读)──整体(感受和领悟写法、学法的升华),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另外,通过研究性阅读这一载体,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个性,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收集资料——推理假设——对照验证”等科学方法论的初步形成。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感受藏族人民与文成公主间的深情厚意。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听到这首歌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生说。)

  青藏高原上独特的风光吸引着每一个人。(放图片。)

  (定格布达拉宫)1300多年前,一位深明大义的女子——文成公主,为了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不畏艰辛,长途跋涉了两年多,来到了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给西藏人民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史书真实、简洁地记录了这段历史。那么在藏族百姓心中,文成公主又是如何进藏的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民间故事。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二、初读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语言浅显、通俗,是民间传说。老百姓口头流传下来的故事。)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预设一、词语积累

  吐蕃拉萨路纳乃巴山达尤龙真

  使臣 求婚 绢花青稞沼泽地

  豌豆 首领松赞干布吉祥如意

  读词。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

  预设二、课文第5~13自然段写了公主进藏的经过。

  顺势理出课文思路:求婚—— 进藏——贡献

  预设三、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又遇到了哪些事?

  指名板书(搭桥过桥 过沼泽 遇到恶乌鸦遇见神鸟背走乃巴山)

  小结过渡:藏族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等他们长大后又讲给他们的孩子听,就这样,这故事在藏族百姓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今天,让我们也来说一说这些故事吧。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预设一、容易:文成公主能用树枝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走乃巴山,她可真(神啊。)就像神话故事中的谁一样?板:神

  预设二、不容易:你从文中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倒数第2自然段:“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看路线图、介绍地名)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

  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板:人

  三、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他技术”还有哪些技术?(师补充:她在雪域高原传播汉族文明,使藏族人民学会了医药、历法、种植、纺织等技术,在藏族人民心中,她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无所不能的神圣的观音菩萨,被称为“绿度母”。所以,在人民的心中,她可不是个普通的人,而是个神。(板:神)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内地桥”、“牛羊肥壮”、树木稀疏、公主脚印)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板书设计:文成公主进藏

  神——人——神

  《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这次团体赛,我们学校上的是《文成公主进藏》。首先选课也是好事多磨,因为选择范围太广,竟让大家没了意见,结果我们就去征求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的盛新凤老师,她刚在我们学校上了一堂《青海高原一株柳》,那份高原情结打动着每个人,她建议我们不妨上上《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她一直想上而未上成的课。于是,我们也藉着这份情缘开始了对《文成公主进藏》的磨课。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情节虚构。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的顺序,以进藏的过程为重点。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进藏的过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如何读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读懂老百姓对她的情,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关注,老百姓把身边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联系了起来,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路纳这个地方牛羊长得肥壮,还有乃巴山的脚印——这些无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公主为何会充满神性?这归功于在四十多年间,对西藏做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贡献。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所以整堂课我们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过程展开。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琢磨,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2、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言语实践,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难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说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古文导入,了解历史。

  一、读讲故事,初悟神性。

  二、创编故事,回归人性。

  三、再读故事,升华神性。

  下面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通过一组富有西藏风情的图片欣赏,帮助学生拉进与西藏的距离。从世界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作为背景,出示古文“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夸后世。”这里出示古文,只要学生能猜到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为文成公主所建即可,让学生了解史书中的真实信息,初步渗透史实与民间故事在文体上的不同点。

  第二个环节:初读故事,感受文成公主的“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四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预习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前安排了学生预习,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安排三个环节:第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通过用设计“哪些词让你联想到西藏?”和“哪些词让你联想到古代”这两个问题,把词语教学和检查自学课文内容相结合。第二:运用课题“文成公主进藏”, 理清课文思路,直奔重点。课文分三部分:求婚—进藏—贡献。尽管历史上有五难或六难婚使之说,我们虽觉不舍,但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主要内容——“进藏”上面。第三:梳理进藏过程中的事件,运用几个词来概括一段话,同时安排学生板书,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

  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简要复述故事,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通过组内说一说,个别说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从学生的声音、表情、语言是否流畅等角度,在评价中指导,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增强转换语言的本领。学生在讲“找树干搭桥”“撒羊毛过沼泽”“背乃巴山”时,轻轻点拨三个字“找、撒、背”,一来把握复述故事的基调——“神奇”,二来引出:你认为文成公主进藏是“容易”还是“不容易”的思维碰撞,进藏容易是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是个无所不能的神,而一个不容易则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尝试。填补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动手写一写的过程中,让文成公主回归人性。课文中所描述的是文成公主传说中的进藏过程,其实文成公主真实的进藏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们制造了这样一个悬念后,我们预设了四个小环节:1、回归文本,从课文重点句、重点词(跨过、翻过、终于等词)体会艰辛。

  2、出示进藏路线图,让学生从蜿蜒曲折的行进路线中感受唐蕃古道的崎岖不平,快速出示经过的地名,再次感受进藏的艰辛。

  3、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让学生想象路途中遇到的困难,感受道路的艰辛。

  3、出示历史学家提供的一段文字信息,再加上课前我们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以上三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的想象写话做铺垫。

  4、展开想象,把遇到的困难写具体,让学生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第四个环节主要是对文本的升华,对文本作适度的拓展,体会老百姓对文成公主深深的情。首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从民间故事的字里行间找到已浸润到百姓生活中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如“乃巴山的脚印”“内地桥”等,再一次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其二,补充相应图片资料,如“公主柳、公主柳、公主塑像”等进一步感受藏族百姓对文成公主的深厚感情。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本节课的设计就围绕着进藏展开,一条线索是想象中文成公主进藏的情景,一条是真实的进藏情景,想象与真实两者交融,给学生留下一个既神奇又真实的人物印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篇14

  课程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关于文成公主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实为依托,却又与历史有所出入,反映了百姓对文成公主的崇拜和爱戴。故事首先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原因,接着重点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一系列的故事——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最后点名了文成公主进藏的不朽功绩。

  学情分析:

  学生从民间故事中,了解百姓传诵的文成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如果能自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能简要的讲述故事,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4、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5、宣传《民族团结条例》,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历史

  1、图片欣赏,了解西藏风情。(定格布达拉宫画面,引出古文)。

  2、古文欣赏,了解历史。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课件出示:“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从这段古文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3、揭题并板书:文成公主进藏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布达拉宫图引起学生的关注,然后引出文成公主,并自然地走进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要求:欣赏图片,了解并介绍西藏风情。

  二、初读故事,把握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

  1、知道什么叫民间传说吗?

  2、检查预习情况:通过预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3、复述故事。

  1)同桌合作简单讲故事。(每人讲一件)

  2)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适时评价)

  4、交流:同学们,听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你们觉得她进藏容易吗?

  设计意图: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障碍,培养自学能力。边读边做必要的批注,锻炼有目的阅读、自读自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词语的学习习惯。

  要求:小组合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三、创编故事,体会进藏的艰辛。

  (一)在藏族百姓的心目中,文成公主就是这么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但我们知道,她不是神,而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那么作为一个人,真实的进藏情形又是怎样的不容易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历史学家提供的信息吧。

  1、出示文字: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忍痛辞别了家乡亲人,带着一批能工巧匠,马队驮着农作物的种子、生产工具和各类书籍,行进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唐蕃古道全长3000多公里,其中有100多公里是高寒无人区,一路上气候恶劣,道路艰险,高原上空气稀薄,还会引起强烈的高原反应。文成公主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两年多,终于来到了吐蕃首府——拉萨。

  2、同学们,你们听了刚才的故事,了解到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生交流。)为了帮助大家想象,老师给大家提供几条信息。

  (二)展开想象,根据提示扩段训练。

  1、让我们尽情地发挥我们的想象,选择其中一条信息扩写成一段话好吗?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多么艰辛啊!

  2、学生扩段、交流。

  3、回读课文“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西藏。”

  4、小结:正如你们描绘的那样,文成公主就这样顶着高原恶劣的气候;忍着背井离乡的痛苦;怀着建设西藏和让藏汉人民永远团结的美好心愿,在这条崎岖的唐番古道上跋涉了两年多,在艰辛跋涉的过程中,留下了这个大唐女儿多少思乡的泪啊。这就是真实的文成公主,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又脆弱又坚强的真实的文成公主,她,是一个“人”。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自己认为最神奇的小故事,可以锻炼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读课文,扩充内容。

  四、再读故事,体会文成公主作出的贡献。

  一)读懂文成公主对西藏的贡献。

  既然文成公主是个人,为什么在老百姓口中却成了神了呢?

  1、课文最后一段。“往来更密切了”有多密切?(师补充:在文成公主和亲后200多年间,藏汉两族人民没有发生战争,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宣传《民族团结条例》

  二)读懂人民对公主的情感。

  1、你们能从文中哪些字里行间读懂人民对她有着深厚的情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

  师解说:藏族人民把身边的一切都与公主联系起来,还有这公主柳、公主庙、各种寺庙、唐卡上的公主塑像等等,人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她。有关公主的传说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开遍了整个雪域高原。(配以图片、青藏高原音乐)。

  小结:人们就把这种对公主的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化成这朴素的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也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2、播放录像(如果能下载下来的话可以放放),升华情感。

  文成公主入藏,虽然在史书中只留下了34个字,但却永久地留在人民的心坎里。

  再读:

  “贞观十五年,以文成公主妻弄赞,弄赞率兵至柏海亲迎,归国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新唐书、吐蕃传》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民间故事的神奇和美妙。

  要求:

  用心欣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