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评析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评析

红尘戏语 点赞 分享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评析

杨 平(执教)张 庆(点评)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河与青草》,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河与青草也赶到了我们教室。(教师出示手偶,一手扮小河,一手扮青草)
师:(演小河)大家好,我是小河,认识大家非常高兴。(演青草,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小河、小草齐)听说同学们学习了我们的故事,知道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课文能读流利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
【点评:以手偶表演激发阅读情趣。在 杨 老师的课堂里,“小河”、“青草”也成了可爱的小精灵。让两个手偶跟小朋友直接对话,一下子就把儿童带入了神奇的童话世界。】
(生读课文,师彩色粉笔画简笔画)
师:(指简笔画)这篇课文写得多美,在一条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听,它们在说悄悄话呢。想知道它们说了什么吗?请同学们读一读 3~5 节就知道了。
(生自读课文)
【点评:以简笔画激发阅读情趣。色彩鲜明的简笔画,能激发儿童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师:你听到了吗?听懂了吗?能读得让每一位小朋友都听懂吗?请小朋友四人为一组,读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听。
(分组读课文)
师:小草说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二节?
生: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师:瞧,这水多清!水清是什么样子?
生:一眼能看到底。
生:能看到河底的小鱼。
师:真清呀!谁能读出这种感受?
(指名读)
师:你听懂了吗?
生:我听懂了,小草在夸小河呢!
师:有人夸过你吗?怎么夸的?
生:没有。
师:老师夸奖你,你真谦虚!能学小草夸夸小河吗?(生读这句话)
【点评: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情趣。唤起儿童相似的生活经验,不仅能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会感到课文中的故事更亲切,更有趣。】
师:小河听你这么一说多高兴,它会怎么说?
生:(读第 3 节)这要感谢你呀!是你把河岸的泥土紧紧抱住,要不,我早就变成浑浊的泥水了。
师:抱得再紧点。(生再读那句话)
师:知道“浑浊”是什么意思吗?见过浑浊的河水吗?
生:见过,黄黄的。
生:有点黑,可脏了。
师:老师这儿有一瓶清水,一些泥土,谁能把水变浑浊?(生把泥土倒进水里)瞧,泥土落进水里,水变得很浑浊。
【点评:以演示激发阅读情趣。儿童不理解的词,老师通常是讲解一下,但远不如当堂演示来得直观、生动、有趣。】
师:小河有了小草才这么清,它该怎么感谢小草呢?谁能读出感谢的语气?
(指名读)
师:小草夸过小河,小河又该夸小草了,它是怎么夸的?
生:(读第 3 节)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师:喜爱后面的标点你认识吗?
生:这是感叹号。(师板书“!”)
师:这个感叹号太瘦了,谁能把喜爱的语气读出来,我就把它画得胖一点。
(指名再读这句话,读出了喜爱的语气,老师夸奖后,把感叹号描胖了一些)
【点评:描胖感叹号激发阅读情趣。教学是艺术,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 杨 老师用描胖感叹号的办法启发儿童读出喜爱的语气,既具体形象,又生动有趣,真是于细微处见匠心。】
师:小河这么夸小草,小草心里还不跟吃了蜜一样甜,它怎么说?
生:(读第 4 节)这也要感谢你呀,是你给了我充足的水分,要不,我早就干枯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小河与青草》(第二课时)教学评析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