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下雪的早晨

下雪的早晨

说的甜蜜 点赞 分享
下雪的早晨

微信扫码分享

下雪的早晨(精选16篇)

下雪的早晨 篇1

  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瑞雪图,(师板书课题)请孩子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雪的?【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他先写了下雪前天气骤然变冷,再写了下雪时雪下的很大,夜里山村很安静,只听到雪降落的沙沙声。最后写了下雪后,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的世界。人们也在雪地上欢快的玩耍着,那欢乐声、嬉闹声、把树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板书:                    下雪前——天气骤变

  下雪时——夜静雪大

  下雪后——景美人乐

  二、作者先写了下雪前天气骤变,再写了下雪时夜静雪大,最后写了下雪后景美人乐。按照时间顺序生动细腻的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这三部分中你最喜欢那一部分?自己先大声读一读,然后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理由。

  1、【我最喜欢描写下雪后景色的第四自然段,我特别喜欢这里:推开门一看,……粉装玉砌的世界。因为从这句话里我感受到了雪下得很大,仿佛看到世界变的雪白雪白的】从他的朗读里,我听出来了,雪下得真大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落在了山上,落进了谷里,落在了树枝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洁白的一片。谁还愿意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

  指名读。

  2、在他的朗读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带着这些感受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3、这是作者他从远处给我们描绘了雪后的世界是洁白无暇,粉装玉砌的。你还喜欢那些句子?【我还喜欢这里:看近处……雪球儿。因为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雪下的很大,树上都开满了朵朵梨花。】

  4、从他的朗读中我听到了雪下的很大,树木都披上了银色的时装。现在请孩子们欣赏两幅图片,并思考为什么有的树是银条,有的树却是雪球儿呢?【(生)汇报。】

  5、看来雪姑娘在不时的变换自己的舞步,象个淘气的孩子让人难以预测,可无论它怎么变都逃不脱孩子们锐利的眼睛。这是什么样的银条?【汇报】

  6、我听出来银条儿的样子是毛茸茸亮晶晶的。师引读:“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读“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是什么样的雪球儿?【汇报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引读现在我们把这句连起来读一读。【(生)读】

  7、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雪下的很大,转眼之间,树木既像穿上了银白的衣服,又像开满了朵朵梨花。在这里作者他从近处生动细腻的给我们勾勒出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你还喜欢那一句?【汇报:一阵风吹来……】猜猜风他是想来干什么?【(生)汇报】

  8、风吹着口哨来了,他和雪姑娘做着这么多游戏,他们玩的开心吗?【(生)开心】

  刚才我从他的朗读里听到了一点开心,和欢快,谁愿意再来读一读?【(生)读】

  9、在这一自然段中,在作者生动细腻的笔下,远处的山川、河流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近处的村庄洁白无暇,树枝上挂满了银条和雪球儿,这构成了一幅静态的美丽雪景图。可这时淘气的风吹着口哨来了,树枝立刻像少女一样舞动着娇嫩的身躯,这一幅静止的图画就动了起来。让我们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走进文中再去感受一下这童话般的世界【齐读】

  10、这么迷人的雪景,顽皮的孩子们在干什么?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能读给我们听听吗?【(生)汇报】你们还想干什么?【汇报:唱歌、跳舞、尝尝雪的味道】

  11、原来你们玩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你们的欢乐声、嬉闹声,把树上的雪都给震落下来了。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字里,去感受一下大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生)读】

  12、让我们把4、5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次走进文中去欣赏一下美丽的北国风光。【(生)读4、5段】

  13、听了孩子们的朗读,雪后的美景再次出现在我眼前,我仿佛看到了晶莹剔透的世界,听到了耳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其实今冬的雪,还有深刻的含义。在当时的中国,我国遭受了严重的灾情,……就在这一年的冬天,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难怪峻青发自内心的赞叹,读—— 生(齐):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14、我站在田间,纵目四眺,无数的人群,在这银光闪闪的雪野上忙碌着,我的心里充满了兴奋的喜悦,我仿佛从苍茫无际银光闪闪的瑞雪上面,看到了浩瀚无边金光灿烂的收成我的心里充满了兴奋的喜悦,不由赞叹道: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15、这场雪给我们带来了美景和欢乐。这一场雪,给农民带来的丰收的赞叹。大家不由自主地说: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16、此时此刻,他的心中还是一场怎样的雪? 生1:丰收的雪。生2:希望的雪。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你们已经深刻地理解了瑞雪的含义。下课。

下雪的早晨 篇2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作者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因而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站在作者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 初读课文

  1、 听教师范读(配乐),初步感受课文。

  要求:认真听,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眼中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中体会冬日清晨雪景的宁静以及美丽。)

  3、师: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进行交流。)

  4、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要注意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5、师:就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冬日清晨,就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作者的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夏天里。

  6、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让学生在闭眼想象中身临其境。)

  7、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8、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9、教师播放课件(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10、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鼓励学生尽情的说,指导口头表达。)

  11、指导朗读。

  师:在夏天中有那么多游戏可以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去,夏天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快乐的乐园,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12、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同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13、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1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15、进行习作指导。

  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16、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提醒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17、进行背诵比赛。

  (1) 交流:你觉得怎样记忆,才能很快得将这首诗歌记住?

  (抓住一定的顺序。)

  (2) 和小组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一下,比比看,谁最快最准确地背过。

  (3) 同学推荐同学在班级中进行有感情的背诵(配乐)。

  18、 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问题,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19、 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如:我学到了在写儿歌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生动……)

  [作业超市](任选一项作业带回家。)

  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1、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2、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3、 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的写下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七、教学后记:

下雪的早晨 篇3

  预习提示: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像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预习时注意: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了什么?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近艾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对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简单生平;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等)

  二、初读感悟

  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听完后,谈谈你有怎样的感觉。

  (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 (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3.(出示画面)看,这个孩子从晨光里向我们走来了。

  大家再来自由读读描写孩子的诗句,请你静静地读,慢慢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

  4.(小结情景),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评价朗读)

  5.(出示四句话,师读)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

  你能替诗人接着这句话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说吗?(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6.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天真 活泼)

  7.(播放课件音乐)谁来把第2小节连起来读读,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个孩子的可爱形象?

  8.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猜测这个孩子是谁,揣摩诗人情感。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介绍背景:这首诗写于1956年,当时艾青在事业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顺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压抑。他多渴望拥有自由自在,纯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飘飞的雪花,他想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纯真、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时,以简练的语言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入,更确切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学习第三小节

  1.语言描述:雪还下着,诗人还沉思着――虽然我们很久没有到树林里去了,虽然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着他,但我一直都记得他那鲜花一样的小脸和很轻很轻的歌声,想着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

  2.齐读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再次与诗人的心灵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体验充满感情地朗读、背诵,对外抒发。)

  四、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1.(放音乐指导美读全文)指名读。

  (过渡)大家都读懂了诗人的心,你们愿意来抒发诗人的情吗?请把这份情感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吧。让我们再来朗读全诗。(学生自主选择)

  2.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

  3.指名背诵

  五、创设情境,即兴创编

  1.大家背诵得多投入啊。(示意看课件)在这个冬日的早晨,看着雪花飘落着,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模仿诗人,把你想到的事情创编成诗歌,抒发你的感情吧!(发散思维,即兴创编。激发创作欲望,唤起美好情感)

  2.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哪位小诗人愿意朗诵自己的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课堂检测

  1、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2、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课外作业

  1、 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2、 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地写下你的想法。

下雪的早晨 篇4

  之二

  佚名

  教学要点:

  1、 朗诵诗歌,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的经历。

  2、 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这首诗描写的意境。

  教学过程 :

  一、 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 读诗。

  1、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正字音。

  2、 学生自由读。要求:流畅。

  3、 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议。

  4、 全班齐读。

  三、 品诗,再读诗。

  1、 学习第一小节。

  (1) 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诗人在第一小节写了什么?

  (2)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第一小节?(轻、美)

  (3) 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2、 学习第二、三小节。

  (1) 老师读第二、三小节。同学们思考: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它发生在什么季节?

  (2) 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3)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

  (4) 指名读第二、三小节。说说作者在诗中透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两小节。

  (5) 自己再读这两小节。

  (6) 同桌互读,互评。

  (7) 全班齐读。

  四、 背诵全诗。

下雪的早晨 篇5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及说明

  9月23日,我们大桥中心学校举行了“教学能手”竞赛第二轮: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说明。我们要设计的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十二单元“风雪”中的课文《下雪的早晨》。课文是艾青的一首诗,共三节。

  拿到教材,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我们开始写教学设计。我在动笔之前,将艾青的这篇大作读了有四五遍。也许是我的语感不够好,所以读第一遍第二遍的时候我还没有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我极力要透过诗作,寻找作者的思想。我想一篇文章,思想就是灵魂。尽管读了四五遍,我还是不敢说我的“脉”拿得那么准,甚至到写完交了“作业”时心里还没有底。

  也许是我想多了,我在想着作者是不是有什么更深的意蕴。

  《下雪的早晨》一诗共三节,第一节五行,描述早晨雪落无声,万籁俱静的景象。第二节笔峰一转,写作者想起夏天,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怎样地去捕树上的知了。第三节又写作者猜想那个孩子此时可能在做什么。第二节第三节共二十行余行,占很大的篇幅。

  研读教材,显然重点在第二三节。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最容易产生的疑问是什么?显然会集中在“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更深入一些:“那个孩子有什么样特别的地方令作者难忘?”我想是因为孩子的快乐、童趣影响感染了作者。这也是孩子们理解课文的难点。要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特点:联想和想象。

  课后生字有两个,都是要求会读会认会写的。因为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所以生字教学不作为重点。

  这样想着,我便开始动笔写起来。首先是单元教材分析,把握整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及知识结构。这一单元主题是“风雪”,除《下雪的早晨》外,收录了“瑞雪图”(写景壮物),阅读文章《深山风雪路》(写事)、《雪》(知识介绍)、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会写生字“院”“竿”,读准字音,弄清字形,明白字意,组词;学习、积累词语“透过”“洁白”“一刻不停”“仰起”“此刻”“或许”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珍惜时光、珍爱生活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想到那个孩子,明确作者的用意。教学准备,课文背景图片。

  没有考虑到课堂容量太大,我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写完之后,我才发现一课时根本完成不了,应该做两课时。

  几大步骤我写在草稿纸上:导入,初读,细品(想象),总结(学习写法),拓展(实践,图、相搜集,或美好的童年图片展/手抄报)。按部就班,写下去。

  导入,激趣。我设计引导学生回忆下雪天的事,说雪地里的回忆,导入到课文。这是我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即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系生活,并引入课题。

  初读课文,先读准字音,再说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在这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互帮互助,开展合作学习,并提出质疑。如果孩子们能提出“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那个孩子?”“那个孩子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更深入一些:“那个孩子有什么样特别的地方令作者难忘?”,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与第三个设计环节悄然衔接起来,用阅读的方法从课文中找答案。边读边思。

  细品课文,想象画面。第一节,看图,听读想象。强化朗读,理解“静”,文中用了两个“多么静”,指导读出静的感觉,轻读,慢读。第二节,着重解决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那个小孩,由此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夏天那个小孩,想象情境画面。感受小孩的活泼可爱,天真无邪,通过朗读体会小孩的可爱之处。让孩子们心灵受到震憾,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记忆深刻。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以强化、加深感悟。第三节,作者由联想到想象,再次强调那个孩子给作者的印象深刻。在这一节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时光的宝贵,生活的美好,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这个环节可能会费很多时间,但是非常必要的。

  总结课文的环节,主要是学习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联想与想象。

  拓展的环节,我想主要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设计“美好的童年”图片展或手抄报展,展示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体会生活的美好、时光易逝等。

  设计写完,我的设计说明也写完了。但在我中间休息的时候,我又研读了几遍教材,发现有两个句子,学生可能会指出有语病:一是“太阳刚刚上升”中“上升”不恰当;“在寻找知了的声音”“声音”怎么能寻找?还有两处,不知是不是容易产生歧义的两个句子:“结了蚂蚱、……” 棍子上“结”蚂蚱?“在寻找知了的声音……”后面为什么用省略号,是省略了孩子的活动,还是孩子爬上树摔下来了?也许是我的知识水平有限?也许是平时自己教学设计太潦草了?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赛,我认为真的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力,但应该务实,认真地做下去,肯定有成效。

  四年级上册《下雪的早晨 》说课反思

  《下雪的早晨》这首诗是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全诗分为三个小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我的思绪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这首诗我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意思,学习两个生字,把课文读通、读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 能用各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诗句的意思。

  3、 理解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自主选择

  引导选择,让学生个性飞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如: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场景?找一找,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有意而巧妙的引导学生选择,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联系生活、服务于生活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果说雪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话,那夏天对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我让学生回忆夏天,说说夏天,在他们脑中再现夏天的有关信息,再结合课文读,从而把文本和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变外部给予为内化生成。

  三、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交流“我们经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在夏天时想着冬天,你们在类似的经历吗?”在交流中,同学们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下雪的早晨 篇6

  课题 18 下雪的早晨 课的类型 新授 日期   主备人 程平 自我参与程度90% 预设目标 1、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作小诗,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 学习生字,注意“抛”的结构和笔顺。 3、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4、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2、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作小诗,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作小诗,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艾青资料、乡村雪景图、配乐 教学过程:(修改内容用红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生字,注意“抛”的结构和笔顺。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体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听读诗歌,体会意境。             三、朗读品味,感悟意境。                                                             四、总结全文。               1、出示雪景图,课前谈话:你见过雪吗? 2、教师描绘情景: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播放《乡村雪景图》:雪花纷纷飘飞 3、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有关“雪”的诗句; 4、说说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你会想到什么。 1、大诗人艾青曾写过许多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朴素凝练的诗歌,请同学们听一听他的《下雪的早晨》,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抓住重点词: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作者想起夏天树林里捉知了的小孩等。)   1、思考: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2、正音,说说诗中的小孩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 (抓住:赤着脚,脸像一朵鲜花,嘴里哼着歌,一手拿竹竿,一手提蚂蚱、金甲虫、蜻蜓,正在寻找知了。) 3、生字:“蚱、抛”,注意“抛”的笔顺。 4、这首诗该怎样朗读。 5、引导学生领悟朗读方法。 (1)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2)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调读?为什么?(第二节是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想到了夏天的树林,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应该读轻快、活泼一点,因为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灿烂,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一些……) (3)哪个同学愿意上台表演朗读第三节? (4)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写的是“下雪的早晨”,所以也要读得轻柔一点……)   1、再次播放《乡村雪景图》,配以背景音乐。 2、同学们读得令人陶醉,能说说你从诗歌当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吗?(内心的喜悦,对小孩的关爱,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学生交流         让学生观看并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生交流             听后交流汇报           自由读     指名读           学习生字   小组讨论:这首诗该怎样朗读?交流汇报     学生根据理解,再朗读第一节。         生个别朗读                 学生闭眼感受     回忆学过的有关描写雪的诗句,例《江雪》               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或配乐范读)。           小组讨论:这首诗该怎样朗读?交流汇报                         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通过交流,想象激发兴趣,培养表达和想象能力。   联系旧知,拓展新知。     渲染情境 再现情景,激发情思,激发求知欲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语文最本质的属性工具性。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意境。       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         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最要紧的是透过诗句唤起诗情,走进诗境,学习、积累诗的语言。重朗读而“不求甚解”,便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领悟诗的意境;熟读成诵,是促使学生语言内化的最佳途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2、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作小诗,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体现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自由创作,走进意境。 三、作业设计。 简要讲述上节课内容。   1、读了诗歌,你会想到什么呢? 2、人们常在冬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畅言,如:下雨时想着天晴的事,住在城里想着乡村的美丽等。) 3、你能模仿课文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吗? 如有困难,可先学老师仿写的诗: “雨下着,下着,淅淅沥沥, 雨下着,下着,迷迷茫茫。 绵绵的雨丝,洒在屋顶, 斜斜的细线,笼着村庄, 整个世界,多么轻柔,多么美妙。   看着雨丝在飘洒, 我想得很远,很远。 我想起原野绿草如茵, 一群孩子,撒腿欢奔, 老鹰、金鱼、蜈蚣、飞燕…… 穿梭在碧野蓝天。 这一切呀, 我仍清清楚楚记在心间。” 4、评价学生作品   ★背诵全文 ★★★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齐读第三节       配乐齐读全诗       朗读课文。         学生尝试练习     。               学生交流           生交流               交流优秀作品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在充分地听、说、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练一练笔,体验写诗的乐趣,   目标达成度 未达成 相应措施 参考资料 艾青(1910.3.27—)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喜悦和期盼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   课题 18 下雪的早晨 课的类型 新授 日期   主备人 程平 自我参与程度90% 预设目标 1、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作小诗,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 学习生字,注意“抛”的结构和笔顺。 3、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4、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2、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作小诗,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作小诗,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艾青资料、乡村雪景图、配乐 教学过程:(修改内容用红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生字,注意“抛”的结构和笔顺。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体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听读诗歌,体会意境。             三、朗读品味,感悟意境。                                                             四、总结全文。               1、出示雪景图,课前谈话:你见过雪吗? 2、教师描绘情景: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播放《乡村雪景图》:雪花纷纷飘飞 3、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有关“雪”的诗句; 4、说说面对纷纷扬扬的雪花,你会想到什么。 1、大诗人艾青曾写过许多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朴素凝练的诗歌,请同学们听一听他的《下雪的早晨》,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抓住重点词: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作者想起夏天树林里捉知了的小孩等。)   1、思考: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2、正音,说说诗中的小孩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 (抓住:赤着脚,脸像一朵鲜花,嘴里哼着歌,一手拿竹竿,一手提蚂蚱、金甲虫、蜻蜓,正在寻找知了。) 3、生字:“蚱、抛”,注意“抛”的笔顺。 4、这首诗该怎样朗读。 5、引导学生领悟朗读方法。 (1)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2)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调读?为什么?(第二节是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想到了夏天的树林,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应该读轻快、活泼一点,因为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灿烂,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一些……) (3)哪个同学愿意上台表演朗读第三节? (4)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写的是“下雪的早晨”,所以也要读得轻柔一点……)   1、再次播放《乡村雪景图》,配以背景音乐。 2、同学们读得令人陶醉,能说说你从诗歌当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吗?(内心的喜悦,对小孩的关爱,期盼儿童永远快乐、永远幸福。)       学生交流         让学生观看并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生交流             听后交流汇报           自由读     指名读           学习生字   小组讨论:这首诗该怎样朗读?交流汇报     学生根据理解,再朗读第一节。         生个别朗读                 学生闭眼感受     回忆学过的有关描写雪的诗句,例《江雪》               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朗读(或配乐范读)。           小组讨论:这首诗该怎样朗读?交流汇报                         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通过交流,想象激发兴趣,培养表达和想象能力。   联系旧知,拓展新知。     渲染情境 再现情景,激发情思,激发求知欲望。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语文最本质的属性工具性。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也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意境。       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         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最要紧的是透过诗句唤起诗情,走进诗境,学习、积累诗的语言。重朗读而“不求甚解”,便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领悟诗的意境;熟读成诵,是促使学生语言内化的最佳途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2、 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尝试写作小诗,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体现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自由创作,走进意境。 三、作业设计。 简要讲述上节课内容。   1、读了诗歌,你会想到什么呢? 2、人们常在冬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畅言,如:下雨时想着天晴的事,住在城里想着乡村的美丽等。) 3、你能模仿课文把这些感受写下来吗? 如有困难,可先学老师仿写的诗: “雨下着,下着,淅淅沥沥, 雨下着,下着,迷迷茫茫。 绵绵的雨丝,洒在屋顶, 斜斜的细线,笼着村庄, 整个世界,多么轻柔,多么美妙。   看着雨丝在飘洒, 我想得很远,很远。 我想起原野绿草如茵, 一群孩子,撒腿欢奔, 老鹰、金鱼、蜈蚣、飞燕…… 穿梭在碧野蓝天。 这一切呀, 我仍清清楚楚记在心间。” 4、评价学生作品   ★背诵全文 ★★★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齐读第三节       配乐齐读全诗       朗读课文。         学生尝试练习     。               学生交流           生交流               交流优秀作品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在充分地听、说、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练一练笔,体验写诗的乐趣,   目标达成度 未达成 相应措施 参考资料 艾青(1910.3.27—)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喜悦和期盼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  

下雪的早晨 篇7

  【阅读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材分析】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容易使读者引发想像力和诱发思索。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寓意却很深刻。小孩是这首诗歌的主要意象,诗人通过对他的可爱形象的回忆描画,将自己的美好情感熔铸于其中。

  【一、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静看雪景时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练习背诵诗歌。

  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诗歌象征手法的浅显认识;

  3、道德情感目标: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情操。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感悟――走进诗境――感悟诗情――抒发情感”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感悟

  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作为激发学生学诗的突破口,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雪,对《下雪的早晨》这个题目充满兴趣。教师范读,使学生从范读中对本诗的韵律美、音乐美、意境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由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初步感悟。

  第二步: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通过老师指导学生想象洁白的大雪情景,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出这个早晨宁静之美。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启发学生尽情想像在“这样的早晨,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借此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想像,然后再通过自由朗读2、3小节,看看诗人的思绪飞到了哪里。

  3.引导学生解读意象,体会孩子的天真可爱。利用感情朗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的天真可爱,产生喜爱憧憬之心。

  第三步: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在学生读懂了作者的内心后,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背诵下来。

  【三、学情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对学习与雪有关的文章会比较感兴趣。本文为诗歌,本班学生朗读水平不太高,所以这节课要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入情入境地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艾青,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艾青改名的故事以及他的诗歌特点,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读课题)

  二、听读诗歌,想象意境

  1、请同学们关上书,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朗读这首《下雪的早晨》,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听后交流汇报。(抓住: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夏天树林里小孩捉知了等情景。)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你们喜欢这个下雪的早晨吗?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这样的一个早晨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大雪洁白、环境安静。)

  3.这洁白的雪,想像一下,还盖满了哪里?在书上写,再读出来。

  4.引导学生领悟朗读方法。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的美,多么的静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美好吧。(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教师指导本节朗读的技巧)

  ◆◆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3.诗中说“他在寻找知了的声音……”他在干什么?

  (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并请学生表演)

  4.他的另一只小手上还提了什么东西?只有这几种小昆虫吗?想像继写。

  5.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这一节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孩子可爱,游戏有趣,应该读轻快、活泼一点。)

  ◆◆学习第三小节

  1.诗人在下雪的早晨,看着飘飞的雪花,他还想起小孩子什么事?请一个同学读出来。

  2.你认为这个小孩是谁呢?

  3.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诗人很渴望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人也希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四、抒发情感,美读背诵

  1.指名美读。

  2.指导背诵,个别背诵。

  五、课堂小结:珍惜童年

  六、作业

  1、没背熟的同学,课后继续背。

  2、积累两首关于雪的古诗,抄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早晨    大雪洁白    世界安静

  联想    夏日林中    男孩趣事

  早晨    看着飞雪    想念男孩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期盼、向往之情

  时间:2010年9月30日      地点:四(3)班教室         学生:本人所教学生

  2010-9-26撰

  艾青——笔名的由来

  他在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x”,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 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而海澄有又意为青色,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下雪的早晨》课后反思

  一、开课

  以作者改名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富有新鲜感,再以立于是窗前的模拟动作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我认为如此设计开课环节,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课堂与生活的融合感。

  二、授课。

  第一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朗读技巧为后文的学习作方法铺垫。在第一节中,通过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雪落无声,雪下不停,雪覆盖的范围广,以及环境的宁静。在此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课堂生成来处理有关“静”的几个同义词的应用及选择。

  第二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走近童年生活,感受小孩子的天真、可爱、活泼等,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在此过程中用表演抓知了的过程和续写小男孩还收获了什么战利品的方法来解读文本。以动作表演来活跃课堂气氛,让所有的学生在行动上与思想上全员全程参与;以续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培养由口头表面上升为书面表达的能力。

  第三节以略讲的方式引出话题——小男孩是谁?答案是开放式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再引出童年生活的有趣,让童年生活过得充实,雁过无痕地告诉学生一个人生哲理:当一天天变老,坐在轮椅上慢慢地摇的时候才有回忆的内容,、所以每一个人应当活在当下,珍惜当下。

  不足之处:

  1、本人的话语太多,不精炼。

  2、本人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这是因为语速过快而没有时间去正音而导致的。

  3、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好,还没有当堂消化我给的朗读技巧。

  4、忽视了学生个人朗读的机会,大多是用各种齐读的方式来代替。这主要是从气氛与音量上来考虑。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嫌。

  5、书写不工整。

  由于能力限制,以上只是本人对这一节比较粗糙的介绍与反思。现在请各位老师本着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态度不吝赐教,本人定会洗耳恭听。

下雪的早晨 篇8

  一、谈话引入:

  师:雪,是大自然最壮美的景观。它牵动了多少诗人的情怀,引出了多少优美的诗篇。诗人艾青把对生活的思考融进了《下雪的早晨》中。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这首诗,什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生:洁白的雪让大地变得很美。

  师:哦,你感受到了冰雪的魅力。

  生:我喜欢夏天树林里的那个孩子。

  生:我觉得那个孩子十分顽皮。

  师:冯老师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放进了朗读中,请你静静聆听,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配乐范读)

  生:我感受到这个下雪的早晨十分宁静,作者想得很远很远。

  生:我喜欢上了那个夏天的树林,景色优美,还有活泼的孩子在玩耍。

  生:我听出冯老师的朗读里有淡淡的忧伤。

  师:你是会用心聆听的孩子,你感受到了冯老师的感受。除了这些外,阅读这首诗时,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作者为什么由冬天的雪写到了夏天的树林?

  生:树林里的孩子到底是谁?

  师: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你们就会明白这个孩子是谁了。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一步阅读这首诗。

  二、学习诗歌第一节:

  1、师:为什么作者由冬天写到夏天?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一个怎样的下雪的早晨。请你好好读读第一节,在诗歌旁边记录下你独特的感受。(生自读勾画)

  2、师:这是一个怎样的下雪的早晨?

  生:这是一个宁静的下雪的早晨。

  师:(板书“宁静”)你从哪里感受到宁静?

  生: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

  师:这样宁静的早晨,只有雪花伴着人们的梦。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这个宁静的早晨吧。(男生读)

  师:这个早晨真是静极了,只听到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女生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你还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下雪的早晨?

  生: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

  师:你从哪里读出了美丽?

  生:“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变得粉妆玉砌,远远望去,山川、河流、房屋,像铺上了厚厚的白毯子,很美很美。

  师:你能把这样的感受放进诗句里,再读读吗?(指名读)

  师:在大自然众多的儿女中,雪以她洁白晶莹的美貌、装点山河的神奇本领,赢得无数人的赞美。让我们一起走进下雪的早晨,去感受冰雪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看课件)

  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把你那一瞬间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听。

  师: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谁来说说?

  生:我看到一片银白,白茫茫的雪盖满了大地,我很想到雪地上痛快地打个滚。

  生:我看到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鹅毛、像白色的蒲公英,又像飞舞着的玉蝴蝶。

  师:你也深深地爱上了雪是吗?

  生:我看到房屋戴上了白帽、树林披上了白袍、大地盖上了白毯,我仿佛来到了童话王国。

  师:好一派迷人的北国风光啊!“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这简单的两行诗包含着诗人最浓烈的爱!我们来深情地赞颂雪吧!(齐读第三四行)

  师:有一种情感需要文字来书写,有一种感受需要朗读来表达。一起来读读第一节,读出这个下雪的早晨的美丽与宁静。(齐读第一节)

下雪的早晨 篇9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灵感,创编诗歌,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3.道德情感目标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感悟――入诗境、悟诗情――抒发诗情――即兴创编”的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畅谈感受

  1.先听教师描述,再观看雪的图片,学生畅谈感受。

  2.揭示课题:《下雪的早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渲染情境,再现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中,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思,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这是个怎样的早晨?”,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学生反馈。

  3.指导朗读“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在这雪花飘飞的早晨,诗人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

  2.学生反馈情况。

  3.(出示夏天树林的图片)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会做些什么?

  4.出示描写小孩的诗句,让学生自由读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孩?”“你从哪里感受了”。让学生自由畅谈。

  6.指导朗读“一个小孩,赤着脚……”。

  7.全班朗读 “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

  8.想象:“此时此刻,这个小男孩会在哪里呢?”

  9.“诗人觉得小孩会在哪里呢?,全班朗读第三小节。

  [诗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最要紧的是透过诗句唤起诗情,走进诗境,学习、积累诗的语言。重朗读而“不求甚解”,便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领悟诗的意境;熟读成诵,是促使学生语言内化的最佳途径。]

  三、品读诗歌,升华情感

  1.想象:你认为这个小男孩是谁呢?

  2.为什么诗人会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四、自由创作,走进意境

  我们常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这种经历吗?请你把想象的事情写下来。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在充分地听、说、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练一练笔,体验写诗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诗歌,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忆

  雪花飘飞——夏天的树林(小孩)

  安静                 天真

  洁白                 活泼

  美丽                 可爱

  喜悦和期盼

下雪的早晨 篇10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作者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因而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站在作者角度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教师范读(配乐),初步感受课文。

  要求:认真听,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眼中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中体会冬日清晨雪景的宁静以及美丽。)

  3、师: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进行交流。)

  4、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要注意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5、师:就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冬日清晨,就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作者的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夏天里。

  6、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让学生在闭眼想象中身临其境。)

  7、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8、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9、教师播放课件(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10、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鼓励学生尽情的说,指导口头表达。)

  11、指导朗读。

  师:在夏天中有那么多游戏可以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去,夏天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快乐的乐园,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12、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同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13、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1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15、进行习作指导。

  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16、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提醒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17、进行背诵比赛。

  (1)交流:你觉得怎样记忆,才能很快得将这首诗歌记住?

  (抓住一定的顺序。)

  (2)和小组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一下,比比看,谁最快最准确地背过。

  (3)同学推荐同学在班级中进行有感情的背诵(配乐)。

  18、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问题,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19、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如:我学到了在写儿歌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生动……)

  [作业](任选一项作业带回家。)

  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1、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2、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3、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的写下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下雪的早晨 篇11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自己的想法顺利地表达出来。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文中内容和关键词语了解文中大概内容。有了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能很熟练地利用工具书预习课文。

  【教材分析】《下雪的早晨》是北师大版第七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诗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我”的思绪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很远: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设计理念】

  这首诗意象单纯,主体是一个小孩子林中捉知了,天真烂漫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个回忆又由飘飞的雪花和宁静的早晨等现实性形象组成。所以我必须想办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诗的意境。为了让学生读好我提了两个要求,让学生每读一次就有一次的进步,并且教学生两个小办法,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把诗读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巩固生字,会读两个多音字;

  2、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仿写诗歌,再创意境。

  (二)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良好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经历。

  【教学难点】慢慢地、轻轻地读,体会这首诗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

  你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2、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

  1、范读

  2、生自由读,要求:自由读,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检查生字

  指名读、同位相互读、师生合作读

  三、品读课文,读出诗的意境

  1、再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个下雪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下雪的早晨很            。

  3、指导朗读

  出示方法一:慢慢地读、静静地读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4、默读课文,要求:思考作者想到了什么并用笔划出来。

  5、指名说

  6、师读诗生想象,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指导朗读

  出示方法二:边读边想象画面

  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8、质疑

  四、自由创作,再创诗境

  1、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仿写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下雪的早晨》

  2、自读“语文天地”中的《雪》去了解一下有关雪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想到了

  树林

  小孩

  ……

下雪的早晨 篇12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诗歌这种体裁的课文容易接受。读通顺,掌握生字词速度较快。但是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以读代讲”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多种朗读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设想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cai:《雪绒花》的音乐,雪花纷纷扬扬飘洒树林。

  五、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想说点什么吗?(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人们喜爱雪,赞美雪,但每一个人对雪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读中领悟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cai 课文朗读)

  1.你听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诗人在下雪的早晨想起了一个小孩;下雪的早晨,整个世界很安静……)

  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至两遍,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交流,课文该怎样朗读。

  3.教师:谁来说一说,第一节该怎样读,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第一小节,应该用轻柔的语调,语速较慢。因为诗人写道:“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学生根据理解,朗读第一节。

  4.教师:第二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可以自己揣摩,也可以与前后伙伴交流,讨论。

  汇报。(作者想起另一个小孩;作者想到了夏天的树林;作者还记得这个小孩手上提的东西……)

  教师:这一小节该怎样朗读?(轻快、活泼一点)为什么?(夏天的树林是充满生机的,太阳出来了,多么温暖,所以应该欢快一点;这个小孩有一双发亮的眼睛,他应该很活泼,所以读来应轻快点……)

  指名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5.教师:请同学们找到小伙伴来共同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可以下座位寻找朗读伙伴。上台表演朗读。

  教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呢?(因为书上写了“很轻很轻的歌声”,作者正在想着这个小孩,语速要放慢;这一节是写的“下雪的早晨”,所以要轻柔一点……)

  齐读最后一节。

  6.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学习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cai音乐作为背景)

  (三)品味感悟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在下雪的早晨,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小孩呢?你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ai:《雪绒花》的音乐作为背景,雪花纷纷扬扬飘洒。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站在飘着雪花的树林,就让我们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诗歌描写的情景。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作业设计:

  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七、教学反思

  诗歌一向就受我班上学生的欢迎,生字词不多,学习起来感觉没有多大的压力。

下雪的早晨 篇13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展开想像,领悟诗所描写的情境。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雪景图,课前谈话:你见到雪吗?

  2、学生闭眼感受,教师描绘情景: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3、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4、导入:看看作者在这个下雪茄的早晨想起了什么情景。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监察院词,试着联系业务上下文理解。

  2、全班交流:字词质疑,共同讨论解疑。

  3、全班交流:对哪些诗句无法理解。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一部分

  1、轻声试读第一部分,试着读出感情

  2、指名汇报朗读,并说说你是怎么朗读的,说出自己的朗读体会。

  3、指名读第一节

  指读——评议——再指读——再评议

  4、指导齐读

  5、引导讨论:通过朗读,这个下雪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洁白、静)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银装素裹的世界……)

  6、指导背诵,当堂背诵。

  四、课堂延伸

  1、仿第一节写写“雨下着,下着……”,描述雨景图。

  2、课堂交流,笔下的十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把你写的雨景诗朗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引读第一节,复习导入

  1、师导生读,这是一个下雪的早晨,雪下着,下着……

  2、过渡:在这个宁静的下雪早晨,作者浮想联翩,翻开课本,学习下文。

  二、以读促思,学习第2、3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

  2、课堂讨论:作者从飘飞的雪花想到了什么?

  3、引导齐读,描写小孩的句子:“一个小孩,赤着脚……”

  4、师引导,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当初这个男孩此时此刻会在哪呢?

  5、全班展开想像,描绘此刻男孩的情景。

  6、齐读第三节。

  三、品读诗歌,升华情感

  1、讨论: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世界?

  2、师小结:诗人在下雪天想到了夏天树林里小孩子天真活泼玩耍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小孩的关爱和期盼之婧。

  3、闭眼听录音范读此诗,想像诗境。

  4、音乐声中原有关雪景的侍作朗读。

  四、作业:

  1、背诵整首诗歌。

  2、预习下一课。

  板书:

  下着……下着……

  雪花飘飞:盖满了……盖满了……

  多么……多么……

  想起

  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子 (脚、脸、嘴、手、头、眼……)

下雪的早晨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新字,学写10个生字。

  2、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朗诵)。

  3、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联想与想象。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朗诵)。

  2、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联想与想象。

  教学难点: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朗诵)。

  学习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

  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3、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 胶东半岛 骤然 彤云密布 簌簌 万籁俱寂 咯吱 嗬 眺望 粉妆玉砌 投掷

  4、给生字扩词。

  5、比较形近字。

  瑞 端;眺 挑 逃 桃;掷 郑

  6、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7、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8、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

  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9、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10、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1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1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13、自读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14、“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15、揣摩,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雪大夜静)

  16、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7、思考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     ),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    );先写静,再写(    );先写(   ),再写近处。

  瑞雪图

  下雪前

  下雪时

  下雪后:先写景物 再写人

  先写色彩  再写形态

  先写静态  再写动态

  先写远处  再写近处

  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读。

  18、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19、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断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20、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2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2、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下雪的早晨 篇15

  教学课题:四年语文第十二单元《下雪的早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

  生: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生:认真读文,指名回答

  三、品读感悟

  1、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生: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并画一画

  2、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生:学生进行交流并汇报:轻、快

  3、读一读

  生: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4、指名有感情的朗读2.3节。

  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并指名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5、播放课件:

  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

  生:欣赏,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学生相互交流

  6、指导朗读

  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小组互读,指名读)

  7、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生:根据理解课文回答

  四、自由拓展

  1、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生:想一想,有条理的回答

  2、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生:自我总结(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下雪的早晨 篇16

  《下雪的早晨》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我的思绪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下雪的早晨》优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雪的早晨》优选教案模板一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背诵有关“雪”的诗句。

  2、板书课题,谈话引导读好课题。

  二、初读诗歌 想象意境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朗读这首《下雪的早晨》(配上《初雪》音乐),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听后交流汇报。(预设: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夏天树林里小孩捉知了等情景。)

  3、指名分节试读,老师点评、学生互评。

  三、走进诗境 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那这是一个怎样的下雪的早晨?请你们自由地读读第一小节,在诗歌旁记录你独特的感受。

  2、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这样的一个早晨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中感受到的?请学生交流。(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大雪洁白、环境安静、美丽。)

  3、师创设语境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领悟朗读方法。语境①读一、二行(齐读,女生读);语境②读三、四、五行(齐读、男生读);语境③齐读整个第一节。

  ◆◆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画面,走近小男孩

  1、在这样一个早晨,我想得很远很远,想起那片夏天的树林和树林里的小孩子,那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子?请你们默读第二小节,拿起笔简单地写一写,勾画勾画,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

  语句一:一个小孩,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

  ①你有这种光着脚在外面到处走来走去的经历吗?

  ②带着感受,读出这种自由自在。

  语句二:他的脸像一朵鲜花,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

  ①指名读 ②赛读

  语句三:他的另一只小手,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一根很长的狗尾草,结了蚂蚱、金甲虫和蜻蜓。

  ①他的另一只小手上还提了什么东西?只有这几种小昆虫吗?

  ②想象小男孩捉这些小虫子时的神态、动作以及捉到后的心情,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连起来说一说。

  ③指导朗读。

  2、联系古诗《所见》想象夏天树林里小孩天真活泼玩耍的情境画面。

  3、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小孩,齐读句子。

  4、刚才大家通过朗读和想像,对这个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第三小节,结合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1.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很清,诗人在下雪的早晨,看着飘飞的雪花,他还想起小孩子什么事?请一个同学读。

  2.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起夏天的那片树林和夏天的那个小孩?先同桌之间交流,再全班讨论。

  3、师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4、再次走进那个小孩子的内心世界,齐读描写小孩的语句。

  四、齐读课文 回归整体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五、美读背诵 抒发情感

  1、积累优美语句。

  2、以诗歌第一节为例,师引导背诵,感受诗歌的特点。

  六、走进意境 自由创作

  仿照诗歌第一节写一写。

  七、作业(第1题必做,2、3题任选一题)

  1、背诵诗歌。

  2、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请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像,画一幅画。

  3、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雪的早晨》优选教案模板二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时,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感受。

  对学生的想法,教师予以肯定。

  2.那么,作者看到的雪景又是什么样的呢?

  师范读诗歌第一小节。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冬日雪天的美丽与安静。

  3.深入导入:在如此美丽的下雪的早晨,作者又想到什么呢?

  二、初读诗歌,想象意境

  1.听教师范读(配乐),初步感受课文,学生小声跟读。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体会雪景的美丽及下雪早晨的安静氛围。找出作者想到的内容。

  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进行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听同学读课文,评一评,说一说。读第一小节语调轻柔,语速较慢;第二小节读出孩子活泼的语气;第三小节再次轻柔慢读,体现出宁静的下雪的早晨。

  4.学生再读,小组内赛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美丽的意境。

  三、细细品读,感受意境

  1.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像。

  2.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3.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4.指导朗读。

  师:美好的童年,可爱的伙伴,多美好的回忆啊!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5.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的和进步的同学。

  教师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6.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指名学生汇报。

  总结:作者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四、指导熟读成诵

  1.学生配乐朗读。

  2.进行朗诵比赛。

  小组内背诵----指名班上朗诵

  3.指导背诵方法。

  作者先写雪景,然后写了记忆中的小男孩的活动,按这样的顺序来背就会很快的记下来。

  4.尝试背诵,并互相展示。

  五、模仿课文,创造意境

  1.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

  2.指导学生模仿课文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指导:可以仿照课文先些雪景,再写想起的内容。

  3.互相交流,互相评析。

  4.交流优秀习作。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将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家长看。

  课堂练习:

  1.填空练习。

  ( )的雪 ( )的雪

  我想起( ),想起( )。

  2.仿写课文。

  作业安排:

  1.背诵诗歌。

  2.将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家长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雪的早晨》评课稿

  罗老师上的《下雪的早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开课新颖,引人入胜

  罗老师一开课就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背诵有关“雪”的诗句,再课件出示雪花纷飞的图片,配上轻音乐,并用诗话的语言进行解说,同时让学生朗诵关于雪的其他诗句,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让学生尽快进入诗歌的情境之中。

  二、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无论是初读感悟,还是听老师范读后谈感受,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此外,初读后,让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诗歌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以读为本,读中揣摩体会

  新修订的小学教学大纲认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发展语言的最经常的一种重要手段。罗老师在这堂课中借助多种形式,如:默读、个别读、分小组读、齐读……有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初读,有深入领会诗歌意境的细读,也有体会情感后的美读……请学生以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读中感受了语言美和韵律美,读中感悟了诗情,加深了对诗歌的意境和形象理解和体验。

  四、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在第1小节中,罗老师启发学生想像飘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引生入境。读第2小节时想像孩子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爱。并想象自己进入夏天的树林会怎么玩耍?激起感情的共鸣,体会孩子的快乐。读第3小节时,请他们想像这个孩子是谁?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罗老师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

  此外,我认为这堂课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教师的过渡语言设计精妙,让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课件制作精美,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尊重个体体验。

  当然,这堂课在宁静中还有一份激情,整节课流淌着诗意,真的是很美很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下雪的早晨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