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巫婆的猫 点赞 分享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精选13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议论文的格式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

  3、能背诵课文。

  4、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以往学习的记叙文所不同的文章——议论文。(教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议论文与记叙文有什么不同吗?老师相信同学们打开课本后认真读一读就会明白的。

  师:同学们,你们需要多少时间来读课文?(学生说3分钟、5分钟、10分钟,最后统一为10分钟)(这时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是读方面,通过练习朗读要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长句要会破句;二是生字方面,要做到四会,会读、会写、会默、会理解,待会老师要来默写。)

  生:读课文。

  (教师巡回检查,特别注意上官志浪、范文杰等)。

  时间到,让学生停下。

  师:10分钟时间已经到了,有多少同学愿意来读一读。(举手的人只有十几个)没关系,我们练习得不多,能读的人先来试一试好吗?

  生:读课文。

  (读完后学生评价)

  生:我觉得崔玲刚才读的时候太紧张了,所以速度太快了,但是她读得很流利。

  生:她刚才读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读得不是太好,她把句子读破了。

  师:崔玲,你能否找一位同学和你比一比,看看你是不是比他读得好。

  生:我找符莉莎。

  生:读课文。

  读完后齐声鼓掌。

  师:从大家的掌声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都觉得符莉莎读得不错。那你们现在愿意跟着符莉莎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吗?

  生:愿意。(齐读课文)

  师:不错,同学们课文读得都不错,下次要争取自己站起来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能否用一段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勤奋为什么重要呢?

  (只有两个人举手)

  师;看来老师这处要求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没关系。同学们,其实议论文有一定的写法:摆出观点——举例证明——深化观点。那么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是观点?是什么观点?具体事例是什么?什么地方又是深化观点?

  (马上又多了五、六位同学)

  师:有好几位同学已知道了,我们就先请他们来说一说。

  生:学生按照议论文的写法复述课文。

  (能大概地把课文复述出来了,但是太简单。)

  师:你们对他刚才的回答满意吗?他刚才的回答是不是能充分说明老师提的问题?

  (好几位学生提出来觉得太简单,特别是举例证明部分太简单。)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说才好?事例部分能不能证明观点,也就是说明“勤奋的重要性”?老师先请一位同学来把事例部分复述一遍。

  生:复述事例部分。(还不错)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的事例部分复述得怎么样?能不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生:都认为这位学生事例部分复述得很详细,能证明勤奋的重要性。

  师:那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完整地说一说勤奋的重要性,行了吗?

  (明显地比刚才又多了五六位)

  生:再一次复述课文。

  师:你自我感觉一下,你今天讲得怎么样?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2

  一、导入新课,明确主题。

  1、理解题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叫什么呀?

  生:《说勤奋》……

  师: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讲道理的文章,那么讲的是什么道理呢?

  生:讲的是“勤奋”的道理!

  生:讲的是做什么事都要十分勤奋的道理!

  师:回答正确,加10分。其实,读了课文的第一、四自然段后,你们的回答会更加具体!

  2、直奔主题。

  师:请两位同学分别读1、4段,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道理?

  生:(2生读书,师帮助正音,特别指出“梁”“社”音)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的道理?不看书说出来就更好了!

  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生:我们要牢记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也就是“有所作为”。

  生:每个人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汗水和心血。(师:“汗水和心血”就是指……生:勤奋)

  师:好,回答得真棒!这可都是大家认真读书的功劳哦!

  二、研读事例,论证主题。

  (一)、抛出疑问。

  师:同学们,读到这儿,我想:要是课文只有这两个自然段,行不行?

  生:不行,这样写,我们觉得太简单了。

  生:当然不行,应该要举些例子来谈谈,读者就明白为什么要“勤奋”了。

  师:你是说,不光要讲道理,还需要摆事实。

  (二)、练读“事实”。

  师:课文里谈了两位名人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故事,是哪两位?课前预习过的同学一定知道!

  生:一位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

  师:不光说出了谁,还说出他是什么朝代干什么的,预习比较充分!

  生:还有一位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

  师:对了,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勤奋的吗?生:想!

  师:把书读好了,你们也就知道了!课文的2、3自然段里有这几个生字,认识的请举手!

  (媒体出示:“枕、稍、末、校、惯、渡、基、础”8个生字)

  生:(读略)

  师:现在自由去读课文的2、3自然段,做到正确、流畅。

  (三)、选学一例:

  a、精读第二段:

  师: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大家边听边用笔划出:司马光“勤奋”的词语和句子!(生读略)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注意:用读来交流!(也就是用自己的感觉读出他的“勤奋”)

  生:小时候,每当……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媒体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却”字(师点“却”)表示前后做法不一样,司马光不一样在何处?读时注意一下“却”,体会体会!(再读)要“躲”起来干嘛?(师点“躲”)别说,读!(再读)听出“勤奋”来了!

  (媒体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到滚瓜烂熟为止。)

  师:继续交流!

  生:为了抓紧时间,他用……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媒体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听说过“警棍”“警察”,还没听过“警枕”呢!(师点“警枕”)“警枕”有什么用?(生读出来)有了这么个“警枕”,他睡得多吗?可见……(他很勤奋)读出来啊!(生再读)

  (媒体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原来是这么个勤奋的人,难怪他会编成著名的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而且一编就是19年。

  b、精读第三段:

  师:刚才,我们采用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学习了第2自然段,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第3自然段。

  生(学生自主圈划,练习朗读。)

  师:现在请交流一下。

  生:“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我感觉到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媒体出示: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把这种理解用读展示出来就更好!从开头读到“名列前茅”。

  (媒体出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生(读略)

  师:还有想交流的吗?

  生:“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师:你读的时候注意了“远渡重洋”和“高难度”,你是想读出……(生:读出童第周不怕苦,不怕难的工作和学习精神),谁再来读一遍!

  (媒体出示:“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对比出理。

  师:读到这儿,让我们把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做个比较,看看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什么?相同之处又是什么?

  生:不同之处是司马光从小很聪明,童第周从小学习成绩很差。(师:怎么知道的?生:一年级学过《司马光砸缸》的)

  师:那么,相同之处呢?

  生:相同之处是他们最后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生:是他们都很勤奋。

  师:假如让你们给两位名人各送上一句合适的名言,你觉得送什么好?

  生:我送给司马光的名言是: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生:我想把这句名言送给童第周: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回归主题

  师:确实是这样,不管什么样的人(天资聪颖的也好,基础较差的也罢),只要勤奋,就能取得最大的进步。再来齐读一下第1、4自然段,你的印象会更深!

  生(齐读略)。

  师:今天大家读书很努力,并通过“读书”弄懂了“勤奋”的道理,表现一流!

  三、扩展名言,深化主题。

  师:课文中提到了华罗庚,华罗庚就是凭着“勤奋”才成为著名数学家的,还提到了他说的关于“勤奋”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与“勤奋”有关的名言呢?

  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生(停顿,师提供部分名言)

  (媒体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贤文》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四、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师:课文里两次出现了“终于”这个词语,找出来读读体会体会!

  生(读句子略)

  师:你会用上“终于”这个词语来说说某个人很“勤奋”吗?

  生(说句子略)

  师:课后再去搜集“勤奋”的故事读读好吗?下课……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3

  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

  二、细读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读后交流,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细读第2自然段。

  ⑴同学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从这个故事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看出司马光小时候就聪明过人)

  ⑵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用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抓住“19年时间”可见时间长,“著名”、“巨著”可见不同一般,可向学生简介《资治通鉴》,进一步更了解成就之大。

  司马光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容易吗?从哪个词可看出来?(指出“终于”一词说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花费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怎样读好这一句?

  ⑶自读课文讨论:司马光勤奋表现在哪些地方?

  交流:a.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b.长大后用“警枕”的自励自勉。

  ⑷出示: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你较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抓住:“每当”、“却”、“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词体会司马光的惜时,读书次数多、时间长、程度深,以及对比手法更突出了司马光的勤奋)

  如何读好这一句?自由练读,读给同桌听,推荐读,注重评议。

  ⑸文中“警枕”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⑹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天资聪颖过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⑺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3、细读第3自然段。

  文章除了写司马光勤奋的事例外,还写到了童第周。

  ⑴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童第周与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哪些词可看出来?(起步晚,基础差,抓住“17岁才进中学”、“学习成绩很差”)

  ⑵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⑶“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付出艰辛的劳动)

  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简介“青蛙卵剥离手术”体会“高难度”。

  ⑸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会取得成功?

  交流:抓住“毫不气馁,奋起直追”、“天刚亮……就”、“睡觉前……总要……还”等词句体会,怎样读好这些句子?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⑹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来理解“勤能补拙”,用划出。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勤奋”的名言?(多搜集)

  ⑺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⑻指导背诵第3自然段。

  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算暴自弃权。作者通过一古一今两个人的典型事例再一次证明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成功者的成功无一不是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结果。

  除了司马光、童第周外,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事例?(推荐读课外书)

  4、细读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⑵齐读最后一句话,(抓住“只有……才能……才能”体会勤奋的意义)

  根据第三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司马光只有( ),才能( )。童第周只有( ),才能( )。

  ⑶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⑷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作业 :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滚瓜烂熟 史学巨著 毫不气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背诵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板书设计 :

  13、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勤奋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桥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4

  一,全体学生参与课堂

  一开始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学生都能正确回顾,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的主旨,初步体会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学习和长大后用"警枕"提醒自己努力分不开的,通过研读词句明白"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学第三小节,讨论交流后明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学生提高读,划,议,说,听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课文说理的方法.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更是让全体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了学习!

  二,读中品味.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默读,更有创新地引读.给学生一片充分朗读的天地,我的课堂更真实!

  三,说中明理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中我尝试多让学生自己说,把精彩留给他们,还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在学习司马光的事例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 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词句入手,潜心体会,真正领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在学习童第周的故事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个学生都能割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几句.事实证明我的设想是正确的,开放有度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应该说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确手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但由于本身素养问题,课堂教学中仍有遗憾:板书中出现了别字,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理解方法的引导.我会再接再厉!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4

  语文是一们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苏教版小语第七册《说勤奋》一课,以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位人物的事例说明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并且告诫人们“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学习这篇课文,对指导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勤奋”的美好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接受课文的观点,以受到深刻的教育。

  一、         感悟中铭记

  在教学中,注意在教学生学习课文语言的同时,让学生记住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话,明白人生真谛,激发学习的原动力。

  《说勤奋》的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一句话:“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让学生记住这句话,并付之实践,将会受益终生。在教学中,能用“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与书上的第三句话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懂得,“勤奋”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学生理解之后,鼓励学生以“自勉”的形式进行摘记。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用整颗心在书写。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摘记自勉,以“我要记”、“我有用”代替了“要我抄”的任务,将一粒粒“成功的花种”播在学生的心田。

  二、         朗读中内化

  《说勤奋》的第二、三自然段,讲的是司马光和童第周因“勤奋”而取得“成就”的事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将表现他们勤奋努力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再读一读。然后启发学生:你觉得这些句子该怎么读?在读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到,“司马光真用功呀!”“童第周真有志气!”等等学生深有感触,从心底里自然流露出对两位人物“勤奋”努力的佩服之情。

  三、         阅读中延伸

  语文的外延与整个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阅读课外书,是拓展与延伸语文学习渠道的重要方面。学习了《说勤奋》这一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名人故事丛书”,让学生去读一读有关司马光、童第周的其它故事,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后,进入全方位的体味,从自我探索中实现教育的延续。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6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说勤奋》。

  说教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比力少见的一篇分析原理的议论文。文章起首开门见山提出作者的看法: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然后通过古今两个详细的事例报告学生:只有一生勤劳,才气有所作为,才气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孝敬。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凭据摆出看法,举例证明,点题作结的大要布局我把课文分成三部门。

  第一部门(第一自然段):扣题立论,作者以问句开篇,引出中央论点: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接着夸大指出,古今中外的每一个乐成者都是依凭勤劳得到乐成的。

  第二部门(第二、三自然段):举例证明。作者例举了一古一今的两个典范事例来证明开头所摆出的看法。

  第三部门(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这一部门紧承上文,夸大本日仍旧不克不及忘记“勤劳”二字,只有一生勤劳,才气有所作为,有所孝敬。

  我计划两课时对本文举行教学,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计划。基于以上的了解,针对新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联合学生的年事特点,我订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1)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劳成才的故事,明白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的原理。

  3)教诲学生从小要勤劳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本身应有的孝敬。

  4)交换课外搜集到的名流乐成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诲或开导。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说理性很强,通过具体事例来论证所提出的论点,因此,我把文章2、3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并把理解“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词句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教育学生从古今中外的名人身上体会他们的勤奋,从而让他们明白只有勤奋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说教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为了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目标理念,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组合,使学生做凭借了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所以本节课的主要模式为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本课是《说勤奋》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多的了解。因此,本课的教学开展紧紧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论点,构建学习板块,系统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学法

  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已经转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我教学生用“读”“思”“议”“悟”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大致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上节所学

  桥梁好不气馁滚瓜烂熟急起直追

  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在第一课时中我已经教学了生字词,因此在这里设计了检查词语朗读情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明确中心,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作者是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你能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吗?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艰辛的劳动)

  (3)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更加具体,通过“古今中外”“每一个”“都是”说明了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

  三、研读事例,学习第二段

  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探究司马光的事例

  司马光是什么人?

  著名的史学家,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出示: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体会“19年”的艰辛艰难。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出时间之久。)

  司马光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呢?他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自小就非常聪明。(从小时候砸缸可以看出)

  勤奋好学。

  出示句子: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从每当、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长大之后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在这里要理解“警枕”就是报警的枕头,放一段司马光警枕的故事。司马光使用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抓紧时间,读书写作。最后归结到“勤奋”二字。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稍微一动、继续”等几个词语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小结:从司马光的事例中我们知道,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他想要获得成功也不能离开勤奋二字。

  (在这部分教学时我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出示名人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再通过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就算是再聪明的人,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勤奋”二字,再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名人的崇敬之情。)

  四、学法迁移,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这一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解决问题)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是什么意思呢?基础差,与司马光不同的是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却完成了生物学界中高难度的的饿青蛙卵剥离手术。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就算是基础差的人,只要你勤奋,一样可以获得成功,童第周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教师相机出示名言警句:

  天才就是勤奋。——歌德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

  4、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语文教材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这里自学问题的设计也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总结全文,谈谈感受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

  简单说明一下议论文的结构,然后点出最后一小节的作用:点题作结。通过朗读感悟: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搜集的有关勤劳的小故事。

  2)你知道哪些与勤劳有关的针言故事?3)给文章再添加一个事例,你以为写什么比力好?为什么?

  (这里的计划重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联合造就他们的语文素养。课程总目的提出“学会利用常用的课文东西书,开端具备搜集和处置处罚的本领。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老师可凭据教学必要,计划出与教学目的有关的作业。教学之前,我部署学生归去网络有关“名流乐成故事”笔墨资料。学生网络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从差另外角度论证了有关“勤劳是通往抱负地步的桥梁”的原理,为更好地明白课文内容奠基了底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 对话课题——解读文体

  1.出示成语: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

  2.对话课题:

  (1)板书:勤奋。举例说说你对“勤奋”的理解。

  (2)板书:说。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说”是一种文体,有讨论、议论、论述、论说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

  二、 对话字词——解读大意

  1.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

  (1)一类生字词:枕头、稍微、期末、校园、习惯、远渡重洋、基础、社会。

  (2)二类生字词:资治通鉴、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剥离、良训。

  2.自由交流理解的生字词。

  3.指名逐节朗读,说说每节的大意。

  板书:桥梁是勤奋;司马光勤奋;童第周勤奋;一生要勤奋。

  (通过板书,凸显课文的中心——“勤奋”。)

  三、 对话第1节——解读观点

  1.自读自悟:读了第1节,你明白了什么?

  2.师生对话。

  (1)“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个句式可以怎么说?

  (这是一个比喻句,也是一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既关注语言内容,也关注语言形式。)

  (2)“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各是什么意思?彼此有什么联系?

  (3)出示补充材料一,朗读。

  “成功之花,人们只羡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风雨。”——冰心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4)读了第1节后,你有什么感受?

  3.齐读第1节。

  4.师述过渡:勤奋是不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不是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读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四、 对话第2节——解读司马光

  1.交流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司马光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北宋大臣,史学家。《资治通鉴》: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小时候砸缸救人。)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司马光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小时候:“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

  引读: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2)长大后:“更加”、“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继续读书写作”、“警枕”、“19年”。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头枕着“警枕”睡觉是怎样的情景。)

  4.读了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5.引读: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五、 对话第3节——解读童第周

  1.交流有关童第周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童第周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在比利时留学,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童第周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读书”、“睡觉前——回顾”、“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

  (2)出示补充材料二,默读。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3)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

  4.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取得优异成绩。创立“优选法”、“统筹法”。)

  (2)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3)举自己或别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5.引读: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六、 对话第4节——深化观点

  1.指名朗读。

  2.观点争辩:有人说,如今,我们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了,“勤奋”二字可以不提了。你认为呢?

  3.出示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请联系文中司马光、童第周的具体事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齐读。

  七、 对话作者——解读结构

  1.自读自悟全文:作者是怎样来一层一层“谈勤奋”的?

  2.师生对话。

  首先,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接着,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

  最后,深化观点——要不忘勤奋,要一生勤奋。

  3.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是靠勤奋成才的,这两个事例不是有些重复吗?

  司马光:古代的,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童第周:现代的,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选择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练笔:现在,请你再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说说“勤奋”。

  八、 诵读名言

  出示补充材料三,诵读。

  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3.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在掌握了所读东西的记忆特征后,就惟有勤奋二字了。——茅以升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6.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教材简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课文以“勤奋”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篇课文观点鲜明,说理透辟,语言凝练,行文简洁,是篇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理念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小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是有一定的难度。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意境画面,它长于说理,巧于论证。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缺乏情趣,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致不高。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凸显以下三个设计理念:

  1.扣住“勤奋”,层层对话。“勤奋”是本课的中心论点,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围绕“勤奋”,分别写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司马光勤奋成才;童第周勤奋成才;不忘勤奋、一生勤奋。

  教学中,要扣住“勤奋”这一核心话题,引导学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勤奋的注脚,读懂勤奋的内涵。引导学生与文本、文本中的人物、文本外的经历,展开层层对话,使“勤奋”这个中心论点,不只停留于文本之中、概念之中,而成为一种感性的体验、实在的行动。在引导学生与“勤奋”的不断对话过程之中,将“文”与“道”自然地契合在一起。

  2.解读“事例”,感性对话。课文中所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的事例,说理深刻,令人信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事例、人物之中,感性而细致地解读司马光、童第周的“勤奋”。要引导学生品味诸如“躲在”、“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警枕”、“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等词句,设身处地、切己体察来感悟“勤奋”二字的内涵,与这两个人作一次感性的对话。

  3.引入“生活”,延伸对话。阅读这篇课文,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之中,不断地向自己追问:我是这样吗?我会怎么做?我有这样的经历吗?……特别是要能在对话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相似生活经历,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引入课堂,并加注在文本解读中,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引入生活的延伸性对话,能让文本解读得更饱胀,能让学生体验得更深刻。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0

  昆山市一中心小学 周建新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根据语文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笔者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定位在: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的这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作为一种探索,旨在抛砖引玉。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比较句子

  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④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看录像。哪一样东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⑤先学文,再看录像,再者结合谈感想,进一步凸现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唯一性,通过讨论感悟作者选材精心;天资好的人,通过努力能成才;基础差的,只要不气馁,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归纳两段的段意。

  4、齐读第四段。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看录像:这一段录像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凿壁借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与勤奋有关?

  ⑩积累语言,化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2、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3、如果这篇课文再增加一个勤奋成才的事例,你认为选什么为好?为什么?你能帮作者写一个事例吗?

  ⑾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第一范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教时设计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第二个事例,采用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勤奋)

  此文转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9

  之一

  执教: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 王鸿艳

  简评:武进区卜弋中心小学 万小强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七册13课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重点难点: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1)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要大胆、独特。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讨个中原因,对于学生深刻领悟勤奋的巨大作用,无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自学问题的设计很有讲究,要有一定的内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层次递进,要有广阔的拓展空间,要有足够的思考强度,值得反复推敲,精心设计。]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可以记录课堂上随机产生的佳词妙句。注重这种积累,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学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课上完了,学生系统地整理学习的收获,将思考、感悟、情感形诸文字,是学习过程的延伸,是学习效果的深化,是语文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附、板书: 13说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写《资治通鉴》 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勤

  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 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勤能 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奋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0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导行上。根据语文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笔者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定位在: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的这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作为一种探索,旨在抛砖引玉。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一)复习词语

  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

  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

  (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比较句子

  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

  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

  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划好之后,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④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能不能把司马光刻苦、勤奋的精神通过你的朗读感染给大家?

  讨论:哪些地方说明司马光很勤奋?

  什么叫“警枕”?(用书上的语句回答)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警枕的作用?

  看录像。哪一样东西最能引起你的注意?为什么?

  ⑤先学文,再看录像,再者结合谈感想,进一步凸现司马光的勤奋。

  指导背诵: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小时候怎么勤奋,再写长大以后,更加勤奋,最后写取得的成果)

  ⑥注意学法指导,理清顺序,帮助记忆。

  3、第三自然段

  认真默读一遍,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⑧抓住这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

  “拙”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是指什么呢?童第周是如何“勤能补拙”的呢?

  指导背诵: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段话记住。

  小组讨论:司马光与童第周相比,哪些地方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⑨这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开放性问题,答案没有唯一性,通过讨论感悟作者选材精心;天资好的人,通过努力能成才;基础差的,只要不气馁,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归纳两段的段意。

  4、齐读第四段。

  三、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看录像:这一段录像你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凿壁借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与勤奋有关?

  ⑩积累语言,化消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2、学习几句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选一两句你喜欢的,读一读。

  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等明日。

  ——孙中山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有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富兰克林

  天才就是勤奋。

  ——歌德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

  ——海德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家因斯坦

  3、如果这篇课文再增加一个勤奋成才的事例,你认为选什么为好?为什么?你能帮作者写一个事例吗?

  ⑾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

  设计意图: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教时设计紧扣“勤奋”两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在教学两个具体事例的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其中,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努力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能力,提高素养。

  第二个事例,采用质疑探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最后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1

  做阅读题时,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慎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说勤奋》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勤奋》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勤奋好(hào hǎo)学。每篇课文他都读到gǔn guā làn shú[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用了20xx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因而也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chà chā),但他háo bù qì něi [ ],jí qǐ zhí zhuī[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míng liè qián máo [ ]。后来,他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wéi wèi),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勤奋》阅读题:

  1. 在文中( )里正确的音节下面划上横线。

  2. 在[ ]里填上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语说一段话。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他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2)、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改成陈述句:

  4.短文围绕“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一中心,举了哪两个事例?请你简要归纳出来。

  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读了短文后,请你写一句劝勉勤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勤奋好(hào hǎo)学。每篇课文他都读到gǔn guā làn shú[ 滚瓜烂熟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用了20xx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因而也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chà chā),但他háo bù qì něi [ 毫不气馁 ],jí qǐ zhí zhuī[ 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míng liè qián máo [ 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wéi wèi),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说勤奋》参考答案:

  1. 在文中( )里正确的音节下面划上横线。

  答: hào, chàchóng, wéi

  2. 在[ ]里填上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语说一段话。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他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改成“把”字句:他终于把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编成了.

  改成“被”字句:《资治通鉴》终于被他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

  (2)、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改成陈述句: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4.短文围绕“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一中心,举了哪两个事例?请你简要归纳出来。

  答: 1.司马光编写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

  2. 生物学家童第周17岁才进到中学,到后来成为欧洲生物学界的名人

  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笨鸟先飞,这就是勤能补拙最好的诠释,我相信人勤快并不会吃亏,只有不做,做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6.读了短文后,请你写一句劝勉勤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答: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6.读了短文后,请你写一句劝勉勤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答: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勤能...

  6.读了短文后,请你写一句劝勉勤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答: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笨鸟先飞,这就是勤能补拙最好的诠释,我相信人勤快并不会吃亏,只有不做,做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他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改成“把”字句:他终于把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编成了.

  改成“被”字句:《资治通鉴》终于被他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

  (2)、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改成陈述句: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4.短文围绕“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一中心,举了哪两个事例?请你简要归纳出来。

  答: 1.司马光编写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

  2. 生物学家童第周17岁才进到中学,到后来成为欧洲生物学界的名人

  1. 在文中( )里正确的音节下面划上横线。

  答: hào, chàchóng, wéi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2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说勤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说勤奋》教学反思

  《说勤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6课,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训练要求,我对这节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在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全体学生参与课堂

  在上课时一开始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学生都能正确回顾,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的主旨,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接着组织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结合司马光的具体事例,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细细咀嚼,理解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采用学习的迁移,自主开展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样讨论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样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样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领悟“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

  二、读中品味。

  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讲绝对代替不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其魅力依旧光彩照人,也正因为有了它,语文才具备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质。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齐读、默读、个人读等等。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之间走一个来回。

  三、以问导学,说中明理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支撑着语文素养这座大厦。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被点燃的火把。课堂中我尝试多让学生自己说,把精彩留给他们,还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园地。在学习司马光的事例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哪些汗水和心血?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词句入手,潜心体会,真正领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在学习童第周的故事时,设计了以下问题:(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2)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几句。事实证明我的设想是正确的,开放有度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四、由“课本”向“课本外”延伸

  说成语,读名句,写事例,帮助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联系起来,运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读中学写、写中促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创。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知道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迹,懂得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和成功的桥梁,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由于我的水平有限,课堂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我觉得自己对学生进行语言理解方法的引导还不够,教学语言也不够精彩。另外我总感觉课堂上学生读的不够理想,可能是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描写得不是很优美,所以学生的朗读就没有那么投入,同时学到最后我让学生起来交流相关名人名言时,由于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得不够理想,所以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后来只好我说了两句。看来我以后在课前准备方面要做得更全面一些,,针对以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及他人优秀经验,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大胆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篇13

  一、朗读“勤奋”、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读题)

  2、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勤奋,为什么这样读?

  指读,这句话告诉我们?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理想境界   桥梁(图)

  齐读(朗读就要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现在把“勤奋”放在这句话中,该怎么读?

  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指读,你强调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个词语?

  (分别强调勤奋、一生、只有)读书时就要通过强调词语,表达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二、引导对话,感悟“勤奋”

  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中去读,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a、司马光的事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用“ ——” 画出有关句子  

  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编写《资治通鉴》)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谁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

  (提示:你强调了“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你强调了“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你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你强调了“却”,为什么?

  句中“却”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这里把司马光和哥哥、弟弟进行比较,哥哥、弟弟读书只读“一会儿”,司马光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句话前后意思发生了(转折), “却”表示前后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

  哥哥、弟弟和许多孩子一样以“玩”为乐,司马光想到的读书,以“读书”为乐。(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

  齐读

  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读时,他强调了“警枕”

  点拨:我们平时睡觉时用什么枕头?司马光什么做的枕头?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

  3、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你强调“19年”,为什么?(时间长,19年中有没有休息?勤奋不仅在小时侯、长大后,还要持之以恒。强调“终于”,说编写《资治通鉴》不容易。

  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b、童第周的事例

  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三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讨论:从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先读句子,再说你的理解。

  (1)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不怕困难、奋发努力)

  (2)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他总是……(起早贪黑)

  引读:

  当西北风在吼叫时,童第周不是躲在被窝里,而是天刚亮……

  当大雪纷飞时,童第周不是被困难吓倒,而是天刚亮……

  从这两句,你感受到童第周的(顽强的意志)

  (3)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讲究方法)

  (4)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长时间的努力)

  (5)后来他远渡重洋……(留学时不怕困难、勇于尝试)

  正如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拙”在文中指童第周的什么?“勤”就是说童第周在学习成绩差面前……“勤”就是说他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勤”就是说他还十分注意……“勤”就是说他在比利时留学时勇于尝试,完成了……所以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师:童第周在解放以后,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还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 即使到了晚年,他和美国教授合作研究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所以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c、比较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想一想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你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我们再来比较二三两个自然段的开头:

  投影4: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有以下三点:

  (1)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司马光从小聪慧,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3)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不管你是聪明也好,笨也好,要想获得成功,都要靠勤奋。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也只有靠勤奋二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奋的优良传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你知道哪些?(头悬梁、锥刺骨,像凿壁偷光,像闻鸡起舞,像囊萤映雪……)

  投影6:名人名言:

  数学家华罗庚说: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成功==百分之的灵感+百分之九九的勤奋

  默读全文,想一想,读到这儿,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对司马光、童第周说什么?拿出自己的笔用简洁的语言写写自己心中的感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说勤奋》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