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登山》教学设计 4份

《登山》教学设计 4份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登山》教学设计 4份

微信扫码分享

《登山》教学设计 4份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坚强品格。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在简介故事发生的背景中。
  1.初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写了一个“登山”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登山?为什么要登山?
  2.登山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为什么一去一返都要走这条路?课文最后一段话,你怎样理解?
  (二)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三)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概括性的词语,再归纳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
  (四)解答初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想”的问题(答案要点画在课文中)。然后,课堂议论,归并自然段段意,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提醒学生注意:作者为了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总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写。某一个阶段的意思连接得比较紧密,就形成了一个段落。当一个段落过渡到下一个段落时,一般情况下,又可能时间推移了,或地点转换了,或情节发展了,等等。
  第一段(第1自然段):列宁为了躲避搜捕,隐居在普罗宁。
  第二段(第2~18自然段):列宁和巴果茨基为看日出抄近走了一条危险的小路,登上山顶,饱览了日出的壮观景象。
  第三段(第19~28自然段);列宁和巴果茨基看完日出,列宁仍坚持走危险的小路,并且说这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
  根据以上三段段意,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复的词语可以略去)。自己归纳后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归纳,教师评议。
  通读课文注意语言的速度和感情。对话部分,注意人物说的话和作者的叙述语要分明。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课时归纳的课文主要内容。再要求:试用一句表示谁、做了什么的话,把课文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列宁为了看日出,往返走过一条危险的小路,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登山》一课,讲了列宁为了登山看日出,往返走过一条危险的小路,锻炼自己的意志的故事。
  1.课文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什么?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前;地点——普罗宁;人物——列宁,以及列宁隐居普罗宁的原因——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
  “隐居”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隐居”?换成“居住”行不行?为什么?
  “隐居”是隐蔽在偏僻的地方居住,目的是躲避敌人的搜捕。换成“居住”就没有躲避的意思了。
  2.齐读第一段,提问:
  如果不要这一段,直接从第二段说起,可以不可以?为什么?试着读一读,看看。
  (没有这一段不可以:不知道普罗宁是个什么地方,列宁为什么到这里来,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这些都不知道,显得故事很不完整,给读者留下不少疑问。)
  (三)阅读第二段:
  1.指名读(或自由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列宁和巴果茨基登上山看日出,为什么要走近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登山》教学设计 4份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