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薄凉之人 点赞 分享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精选14篇)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      

  教学过程: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我在教学本课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关键词语,想象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谷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教学中,再用心品读,细致感悟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通过抓住“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词语,想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这是何等的不易!体会盘古为了创造出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决心。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 。从课堂心里气氛来看,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推进的教学把学生的热情和感情都推向高潮。由开始时的接触、生涩,到后来的深入品读、体验,再到最后的群情沸腾,这是真实的课堂流程,也是学情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学生对盘古的认识也由力大无穷、勇猛无畏,到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再到最后的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等,“巍峨的巨人”这一小结,是直观形象到理性思考的提升,盘古的伟大形象也在学生心中定格。结束时的音乐的渲染,是对盘古献身精神的衬托。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2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课文,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指名读下列词语

  混沌一团  巍峨   开天辟地  冉冉上升  雷霆  合拢  精疲力竭   纵横交错  神力  身躯  化生万物

  3、借助上面的词语,说说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英雄盘古,以自己的神力开辟了这个黑暗混沌的世界,并用自己的身躯苦苦支撑在天地之间。当天地不再合拢时,他才含着微笑倒下了。那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师:天和地还没有分开之前,宇宙到底是怎样子的?(学生发言)

  3、抓住重点词语:混沌一团   大鸡蛋等让学生想像宇宙当时的情景。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小组读,想一下盘古是怎样的一个神?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他的这些特点?(提问学生)

  2、找出文中的盘古开辟天地的动词,并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3、让学生体会到开辟天地的艰难,以及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

  四、齐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1、师:天和地之后,盘古是不是从此高枕无忧呢?他又是怎样做的?(学生自由发表)

  2、从那些语句可感受到盘古的意志坚定呢?盘古在你心中树起了怎样的的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五、分组读第六、七自然段

  1、当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时,盘古已经在天和地之间站了几千万年,这时的盘古已经——学生答:精疲力竭。临死的时候,他面带着微笑,把他的身躯奉献出来,化生出万物。面对他这样的举动,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触, 说给大家听。

  2、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让学生体会盘古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

  3、当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时候,想像一下世间万物的美好。

  六、齐读最后一段

  让学生明白具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在平时的作文中,也可以参照一下课文的写法。

  七、延伸

  说说你们还积累哪些神话故事,把它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八、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神力                        身躯

  混沌一团                  化生万物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3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母亲生育了我们,那你知道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吗?

  生摇头

  师:老师告诉你,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知道这个神话吗?

  生:知道

  师: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上可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

  生齐读题目

  师: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

  生拖着读

  师:这样是读不出力量的,你听我读。范读

  生齐读,很有力量。

  师: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师:同学们,课文读过了吗?还想再读吗?

  生:想

  师:那就捧起书,自由自在,痛痛快快地放声读一读。

  生巡视听学生朗读。

  师:看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读书有这样认真、专注的劲,相信你一定能将这篇课文读好。谁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生读

  师:你真小心,一个很容易读错的词你都读正确了,真不错。(板书:混沌)知道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吗?

  生:搅在一起

  师: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天和地搅在一起。

  师:对,天和地搅在一起那种状态就叫混沌,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混沌一团。(板书:一团)

  谁来接着往下读,读完开天辟地的段落。

  师: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开天辟地。

  再指明读,引导最后一句话的读法,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就要读几遍。(板书:化生万物)

  师: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三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几句连贯的话,用上这三个词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生: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师:恩,说的很清楚,一听就明白了。谁再说说看。

  生:这篇课文说了恨久以前,天地混沌一团,有个叫盘古的大神,他开天辟地(学生说这个词的时候觉得不太顺口)

  师:开天辟地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生:开辟了天地,最后他倒下了,身躯化成了万物。

  师:表达真流畅,同学们,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词语不太顺的话,你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说。

  生:这篇课文说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他开辟了天地,很多年过去了,他精疲力竭,最后倒下了,倒下的时候身体化成了万物。

  师:不但说的很清楚,而且还用上文章的一个成语,精疲力竭,看来你读懂了。

  师:同学们,天地是这样由来的,万物是这样诞生的,你相信吗?

  生:不相信

  生:不相信,因为他说大神睡了一万八千年,这怎么可能呢?

  师:是啊,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也觉得不相信,天每天升高,地在加厚,盘古在长高,什么都在变化。

  师:这样的情景太神奇了,看来神话吸引着你,

  生:我也不相信,最后说盘古化成了万物,这是不可能的。

  师:你看,这就是想象,你看古代劳动人们的想象多丰富啊!(板书:丰富的想象)

  师:同学们,这就是神话,他有丰富的想象,他有太多的不可思议,有太多的神奇,他是古代劳动人们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看来人们探索宇宙,探索天地的脚步很早就开始了。

  师:你们都不相信,那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天辟地这个神话,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

  师:自由读,去感受一下。

  师:谁来把这段话读读。

  师:同学们,想要把这段话读好,你只要把这段话读好(投影)

  介绍凿和斧,斧子见过吗?他是用来劈的,区别字形。

  凿子是古代开山的工具,师用说示意凿子的凿法,一下两下。

  自由练。

  师:谁来左右持凿,右手握斧,谁来用凿子凿,用斧头劈。

  一生读。读的不够好

  师:你的力量还不够,看来你开不了天。谁来再开一次。

  又一生读(有点气势)

  师: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凿的,怎么劈的?揭示猛劈猛凿。狠狠地劈,狠狠地凿。谁来

  一生读(比较有力量)

  师:恩,你自由了,你可以看到天地了。同学们,盘古是个大神,力量大不大。

  生:大

  师: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

  生齐读(很有气势)

  师:同学们,你看,多潇洒啊。挥手之间,天地出现。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读过了有什么感觉?

  生:轻的东西往上飘,重的东西往下落,天地就形成了,太奇怪了。

  师: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师引导学生比较。轻而清,重而浊

  师:你听我读,看还能感受到什么。

  师用声音和手势朗读显示区别

  生:我感觉前面轻飘飘的,地好象有点重。

  师: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天和地分开后(出示顶天立地的图)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天和地分开了。

  生:我看到天地分开后,盘古站在天和地中间。

  生:我看到盘古用手撑在天地之间。

  师: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不由地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是的。(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接着往下读。

  师:天每天升高一丈,一丈多高,大概和我们这层楼差不多高,18000年升多高,用文中一个词来说就是极高,地每天加厚一丈,18000年该有多厚啊,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极厚了,盘古的身体该有多长啊,文中也有个词就是极长了,同学们,极高了,极厚了,极长了,天高的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经历了几千万年也倒下了。

  出示第七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师:想说什么吗?

  生:盘古太伟大了。

  师:是啊,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生: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师:同学们,能从这里的某一句或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你觉得盘古伟大吗?

  生:盘古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甘霖,就连身上没有用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生产的雨露,所有我觉得他伟大。

  生: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太阳是给人温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月亮在晚上的时候,也可以给人指路。

  师:是啊,当你抬头望见月亮的时候,那是盘古的右眼在看着你呢?(音乐)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

  因为:

  教师引读。

  师: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啊,想象多丰富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师:你想到了吗?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生自由完成写话练习。

  师:谁来交流一下。

  指明学生交流。

  师:光芒万丈、皎洁明媚、奔腾这样一些词语多准确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啊,我们下课后将他们积累下来好吗?同学们,或许我们认为自己的想象还不能超越古代劳动人们,但只要你敢想,也许一个个神话就在你的心中、口中诞生了。

  师: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

  师: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作业。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7

  作者:杨海霞     

  今天听了刘俊老师上的《开天辟地》一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教师非常有激情,有激情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其次,刘俊老师在整堂课中都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导入的设计非常的巧妙,从神话故事引入盘古开地。刘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盘古在你心中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并说说为什么”,这个问题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让学生从这个问题出发把握住了课文的关键,体会到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在这节课上,刘俊老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敢说,敢问,能大胆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在字词的理解上如果能多出示一些实物或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陌生的词就更好了,如“凿子”等。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5

  教学要求

  1、  正确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纵横交错"、"开天辟地"等词语。

  2、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3、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1、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  认识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教具准备

  录音带、小黑板(关于这个故事的光碟)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神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揭题

  1、齐读课题

  2、生质疑谁开天劈地?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怎样开天辟地?结果怎样?)

  4、  用词素分析开天辟地什么意思。

  二、检查预习

  1、  生汇报生字、词语的自学情况。

  2、  汇报词语的理解情况。

  3、  汇报预习中的困难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师指导学生解决困难)

  4、  汇报读课文的情况。

  5、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了解故事

  1、生自由读文。

  2、在小组讲述这个故事,看谁讲得最具体。

  3、  指名讲述。

  四、指导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语言积累

  1、课文中讲到的天地以及世间万物的形成,你认为对吗?你能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吗?

  2、"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对美的向往。这篇课文主要是对哪些自然现象的天真的解释呢?(天地的形成和世间万物的形成)

  4、  这个神话是怎么解释天地的形成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轻而清的东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从课文中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5、  师相机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导朗读背诵。

  6、  背诵六、八自然段。

  二、理解"开天辟地"的意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带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知道"开天辟地"意思了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有史以来)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作业

  继续收集神话故事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贤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气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

  4、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查字典(2)指名读,错的纠正(3)学生自主提出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4)当堂描红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

  (3)、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解决第二个问题)(盘古)

  (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3)、这一段有几对反义词,大家能找到吗?

  (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开天辟地的经过)

  (5)、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板书:昏睡——醒坐——劈凿)

  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变化呢?(黑乎乎一片——裂开一条缝——巨石崩裂)

  (6)、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使劲翻身、猛劈猛凿)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7)、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上节课提出的四个问题:谁?为什么?怎样?之后的情况?

  2、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随课件板书回忆)

  3、复习上节课找出的反义词

  二、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过渡: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去了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六自然段)

  1、天地分开后,盘古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课文中哪里给出了答案?大家找出来。(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

  3、(课件出示)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个“就”字去掉行吗?(这个“就”表明盘古从没休息过,开天辟地后就一直站在那了)(板书:站)

  4、盘古就是这样站在那,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那到底是怎样的变化呢?大家把第四、五自然段自由朗读一遍。(学生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板书:变)

  5、说说你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挥,问题的核心在于:时间过了很久盘古都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可见其有决心,有毅力,矢志不移)

  6、那么大家能把他的那种决心读出来吗?(个别朗读,指导朗读)

  7、学习第六自然段

  (1)、盘古为什么是含笑倒下的?

  (2)、让学生模仿盘古,说说他倒下之前的心里话

  从你们的表演中,老师可以看出盘古是多么伟大呀!为了创造出一个新世界,他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直到最后倒下,他也无怨无悔!而且最后,他有没有因为他的倒下而停止了他的贡献?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三、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核心: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什么呢?(课件作题,指导简便记忆)你看,有光芒万丈的太阳,还有皎洁明媚的月亮,多美的一段呀我们来读一读,好不好?(指导朗读背诵,先个人读,后集体读)

  就这样,盘古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世界。

  四、思考题

  1、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出人类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2、我们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很精彩的神话故事,那神话和迷信有什么区别呢?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7

  说教材:

  本课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盘古的大神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界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脉络非常清楚,分四个部分把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开辟天地,化生万物”的过程描写了出来。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讲了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第二部分是三至五自然段,讲的是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第三部分是六到七自然段,讲的是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界万物。第四部分是总结全文。

  全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要求分析与说明:

  〔1〕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神话无穷的魅力,认识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献身精神、创造精神。

  说教学方法

  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展开讨论,自主学习。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情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它会对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自主地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盘古是力大无比的?他顶天踏地几千万年,他累吗?他怎么累法?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临死前为什么脸上带着微笑?”等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思维创造活动中来。

  2,              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

  如通过对“冉冉”和“慢慢”,“上升”和“下沉”“轻”和“重”,“清”和“浊”这一组近义词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天地的不同。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体会盘古的神力。抓住“一万八千年、极高、极厚、极长、长柱子”体会盘古的神力,他的坚强意志,超大力量。

  3,              在朗读中升华情感,在情感中练习朗读。

  《新课标》中也提出中年级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视觉和声音上的冲击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这样一个巍峨,无私,乐观的形象,然后再指导学生朗读,有了情感的体验,学生就能将这样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

  说教学过程:

  一开始,先复习导入。出示课题,让学生齐读。教师提问:是谁开天辟地?他为什么要开天辟地。进而引出第一课时学习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复习朗读。然后提出问题:“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又是怎样化生万物的。”过渡到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在教学课文2—6自然段时,我先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 “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逢,一丝微光透了进来。”抓住“大鸡蛋”等词语指导朗读,让体会盘古的神力。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再次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体会盘古的神力。通过指导学生找反义词的方法,让学生来朗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体会天和地的不同之处。

  课件出示:“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抓住“一万八千年、极高、极厚、极长、长柱子” 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盘古的神力,他的坚强意志,超大力量。第二部分学完的时候,我又指名让学生说说,盘古是个怎样的神?让学生概括出盘古的超凡神力,意志坚定。

  在教学课文7---8自然段时,出示:“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来体会盘古的微笑。在此基础上出示: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指导朗读。抓住优美的词语反复朗读体会,感受这些事物的美好。抓住“就连”进一步体会盘古的无私奉献。然后让学生总结盘古是个无私奉献的神。

  学完全文后,让学生练笔:盘古,我想对你说:————最后,教师概括总结并布置作业作业。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8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9

  1、谈话。

  师:请同学根据以前学过的预习五步法进行预习,注意用上练习三出现的预习所用的符号。

  (学生马上埋头苦干,时不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获得的新东西,很有意境)

  2、全班读课文,找到自己读的还不熟的词句,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采取自由读的形式,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生问题千奇百怪,比如说:书上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间,天地万物都还没有产生,那么盘古身上怎么围着一圈树叶?盘古这么伟大,他在睡着之前干什么?……)

  4、灵机一动,与学生一起讨论神话的特点。

  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问题,我也来提一个问题,盘古一醒来,就发现身边有一把斧子,一把凿子,这是从哪来的?(颇有和学生较劲之意,学生回答令人意外,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借此引出自我探究)

  生:也许他爸爸以前是个木匠,给他留下来的呗!

  生:他的妈妈知道他是要做大事,好心给他准备的。

  生:有位大仙路过,不小心丢下的。

  ……

  我打断他们的猜测,问他们,你们认为这样争下去会有结果吗?(不会)

  那现在我们想想,神话有哪些特点?用一个词来说说。

  5、学生经过思考,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神秘的

  生:不可思议

  生:不存在

  生:想象(将学生的想法赶快写到黑板上)

  从我们自己发现的这些来看,的确没有必要争论不休,是吗?

  学生笑了起来

  考虑一下编者的意图吧!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已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已的小伙伴们看。

  如此设计思考拓展,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去想,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性地应用语言;第二个拓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11

  一、课前交流

  爱读神话吗?老师带来几个神话,认识主角吗?

  二、揭题

  1、师: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齐读课题。

  2、师:读准第三个字,是第三声。写法上注意,左边是 “尸”字头、“口”字底。

  3、师:请人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分开)。

  4、师:开天辟地,需要多大的力气呀。指读课题,齐读。

  三、检查生字词、质疑

  1、代字入词,分别指读。

  2、出示斧子和凿子图片,请你做做猛劈猛凿的动作。

  3、齐读。

  4、师:通过预习,你会填了吗?指名填。齐读。

  出示:就这样,盘古以他的(    )和(    ),开辟了(    ),化生出(    )。

  5、师:这是中心句,概括了全文。你有何想问?

  生:神力是什么?

  生:世间万物是什么?

  师:一会儿会知道。

  生:他是怎样开辟天地的?

  师:问得很有价值。

  生:他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开辟天地?

  师小结并板书: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又是怎样化生万物的?弄清这两个问题,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今天我们就重点看这两个问题。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些部分是写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哪些部分是写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点评:学生提的问题多而杂,教师帮他们进行了筛选整合,选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生:2—6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第7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5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6—7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师:区别在于第6自然段。这段是写什么的?

  生:盘古倒下了。

  师:是呀,意思上和第7自然段联系得更紧密些。

  [点评:面对课堂意外的生成,老师引导学生清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根据文意划分段落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

  1、教学开天辟地

  师:请同学分小节朗读2—5自然段。边听边画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生圈画。

  师:能在你画出的句子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语吗?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猛劈猛凿。

  师:能读读这个词吗?再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生:我觉得他是个追求光明的人。

  师:之前的世界是——

  生:黑暗混沌。

  师:从盘古的动作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力气很大。

  [点评:应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

  师:是个力大无穷的人。能读出他的力大无穷吗?

  生朗读。

  师:引读第2自然段。

  师:带着你的感受,齐读。

  2、教学对仗句

  师:开天辟地后,天地发生了变化。(ppt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指读,男女生合作读。

  师:天地的变化如此巧妙,文章的用词上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反义词。

  生:字数相等。

  师:词义相反或相近,字数相等。它们组在一起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齐读。

  [点评:“对仗”的概念是否该名明确地交给学生?另外对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应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从反复的朗读中充分体会,读出美感,读出体会。]

  师:这种结构的句子,文中还有,谁有慧眼?指读。

  3、教学化生万物

  师:天地分开后,盘古罢休了吗?(ppt出示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齐读。

  师:究竟有什么变化?(ppt出示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指读。

  师:此时你觉得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坚持不懈。

  [点评:教学的主问题是“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明确地把它当做主线贯穿,偏离了主问题。在教学时,可否只问一句“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分别从开天辟地和化生万物两部分要求学生默读、圈画,这样教学的线索会更清晰一些。]

  师:是呀,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年,是一万八千年。就这样,他开辟了天地。齐读此句。

  师:他是怎么化生万物的呢?我们合作读过程。(出示图片,生分列,每列读一个变化)

  生朗读。

  师:他将一切奉献给了世界,自己什么也没得到。老师将这个过程改成了诗,配乐齐读。

  生朗读。

  师:能参考图背下来吗?(分别出示图片和填空形式课文)。

  师:背得越来越流利。能发挥想象,他还化生成了什么吗?

  生:头发化生成草地。

  生:胡须化生成树木。

  师:很高大。

  生:骨头化生成高楼大厦。

  师:想象很奇特。

  生:眉毛化生成人类。

  师:盘古还是个怎样的人?

  生:伟大。

  [点评:学生对盘古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体悟的还不深,在此基础上不读不出感情的。]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无私的人。

  生朗读。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力大无穷的人。

  生朗读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并不是盘古带来的,但今天我们仍要学习他的什么?

  生:精神。

  师:对,伟大无私的精神。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为你们推荐几本神话书,课后可以自己去看看,进一步领略神话的神奇和人物的伟大品质。下课!

  [点评:通过一篇文章告诉学生读神话要注意学习的真正内容,并推荐阅读相关书目,都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板书: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力大

  化生万物?高大

  伟大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12

  执教:吴宁萍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

  生:(齐)记得!

  师:好,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

  出示: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生: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火神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之后,他又顶天立地几千万年,使天和地与日俱增。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变化万端,化成了万物。从此,改天换地,宇宙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点评:开篇用8个成语复习课文内容,既回顾了神话故事的情节,又积累了语言,收一石二鸟之效】

  师:不错,成语用上了,内容也说得完整清楚。但是给你提个意见,在你这段话前面加上“传说”两个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生:知道,“传说”就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代人告诉一代人的故事。

  生:“传说”故事是人们想像出来的故事,不是真事情。

  师:对。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像出这么个故事,并且能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呢?

  让我们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点评:适时扣住“传说”二字设疑,使文本的学习指向深邃悠远的传统文化背景】

  师:瞧瞧,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生:(齐)第二自然段。

  师:是的。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生读书想像)

  师:读完了?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一看,周围混沌一片,“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随手拿起身边的板斧和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鸡蛋破碎了。

  师:哦,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们知道“凿”和“斧”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简单画画。

  (生画“凿”和“斧”)

  师:“凿”是干什么的?

  生:戳穿东西,打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

  生:可以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师:把“持”和“握”换个位置行不行?左手握斧,右手持凿?

  生:不行。“持”是拿住。要稳:“握”是紧紧地抓在手掌里面、拳头里面,斧子很重的,握住了才能有力量地劈过去。

  师:很好。你们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的。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师:看见什么了?

  生1:我看见盘古威风凛凛,左一凿,右一劈,巨石裂了,掉下来,摔得粉碎。

  生2:我看见盘古双手不停地挥舞着凿和斧,拼命地砍呀,凿呀,劈呀,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师:把你们的镜头再推近一些,要特写镜头!再读读这一句。

  (生再读)

  生1:我看到盘古简直是一个巨人,他猛劈猛凿,用尽浑身力气,手臂上的血管几乎要爆裂了。

  生2:我看到他全身大汗淋漓,头发全湿透了。

  生3: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射出坚定的光芒,好像在说:不把天地劈开我决不罢休!

  生4:我看到他胸部隆起的肌肉,一鼓一鼓的。

  生5:我看到他一边劈一边张开大嘴,“啊呀呀”地吼叫,像非洲狮子的吼声!

  师:你们看清楚盘古勇武的形象了,你们感受到开天辟地的雄浑之势了,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气势磅礴)

  师:真好,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现在你认识盘古了吗?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生1:盘古是个力大无穷的神。

  生2:是个勇猛的神。

  生3:是个很有气魄的神。

  生4:是个痛恨黑暗的神。

  【点评:穿透文字,呈现画面,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方法。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了解开天辟地过程——看到动态画面——看到特写镜头——初步感知内在精神的几个学习阶段,层层深入,值得回味】

  师:盘古开天辟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读这句话,发现了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1: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

  生2:不止两对,还有“上升”和“下沉”,“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读读这句话,把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读出来。

  (生读)

  师:这样的句式相反相成,很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画出来,读出来。

  生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生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生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生4:“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生5:“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

  师:一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生齐读)

  师:他们合在一块儿说的什么?

  生:说的是盘古顶天立地,不让天地合拢。

  师:(引读)“他知道——

  生:(齐)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再读读。

  生1:盘古开天辟地,用尽了力气,终于精疲力竭,倒下了。

  生2:盘古还在天地之间顶了几千万年,他是倒下来的,说明力气耗尽了。

  师:你们只读懂了“倒下了”三个字,再读。

  生l:盘古是“含着微笑”倒下的,他临死时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的事业完成了,人间再也不会混沌一团了。

  师:好。你读懂了,“含着微笑”四个字,再读。

  (学生再读,未有新发现)

  师: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生:(恍然大悟地)不行!盘古不是因为没有了力气倒下的,而是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要做的事情终于成功了,才倒下的。

  师: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生:他就会继续撑下去,即使没有什么力气了。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百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万年!

  师: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生:(齐)才“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现在你对盘古有了新的认识吗?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神。

  生2:他是一个造福人间的神。

  生3: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

  生4:他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神。

  【点评:对仗的六句话,主要通过诵读感受,教师只用一句话小结句式的特点,惜墨如金:蕴含人物灵魂的一句话,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挖掘浅显词语的深刻意蕴,不惜浓墨重彩。处理得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师: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生:(齐)风和云;

  师:发出的声音变成了——

  生:(齐)轰隆的雷霆;

  师:左眼变成了——

  生:(齐)光芒万丈的太阳;

  师:右眼变成了——

  生:(齐)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隆起的肌肉变成——

  生:(齐)三山五岳;

  师:流淌的血液变成了——

  生:(齐)奔腾的江河;

  师:筋脉变成了——

  生:(齐)纵横交错的大道;

  师:皮肤变成了——

  生:(齐)万顷良田;

  师: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

  生:(齐)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师:以后你们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都可以想一想,这山,这水,这风,这云,这日月雷电,都是盘古身体的哪一部分变的,你还可能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盘古真是个伟大的神啊!

  生:我会想盘古是个最最有奉献精神的神。

  生:我想用一句诗来赞颂盘古大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最后一段,记住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

  (齐读)

  【点评:教师很自然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复习背诵,并教会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还记得我们开头提到的问题吗?古代劳动人民在那荒蛮的时代,为什么会想像出这样的神话呢?

  生1:也许他们的日子很苦,希望有个像盘古这样的大英雄来解救他们吧。

  生2:也许他们常常想,天地是怎么有的呢?就想出这么个故事来了。

  生3:可能他们发现山河日月都很像我们身体的一个部分,就觉得那一定是个巨人变的。

  师:你们提出了有趣的设想,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找找“古代神话的由来”,你会有新的发现。此外,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天地诞生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读读,对比着研究研究。

  【点评:与开头呼应,把问题的解决指向了课外,把更多的阅读放在了课外,把对比研读的方法伸向了课外】

  【反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也是一个人物故事。

  因为它是一个以人物(盘古)为核心的故事,所以教师把对人物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来处理。其处理方法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第一个层次是想像人物形象,这是“表”,但通向“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穿透语言文字,在脑海中浮现生动画面,感知人物形象,这里在阅读实践中教给了学生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第二个层次是感悟人物精神,分三步完成:从“开天辟地”感悟盘古的勇武气魄,从“顶天立地”感悟盘古的鞠躬尽瘁精神,从“改天换地”感悟盘古的伟大奉献。如此渐进渐深,一个外有伟岸形象,内有伟大灵魂的大神盘古就从文本的阅读中呼之欲出了。一篇浅显的故事在课堂上讲得就很有分量。

  同时,《开天辟地》也是一个神话故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神话故事的人文底蕴不适合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头、结尾适度地安排了设疑、猜想两个环节,达到朦胧感知,激发兴趣,开放探究空间的效果即止,“度”的把握是恰当的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练习4的8个成语,同学们还记得吗?天地

  (每个学生说完后,老师都请他把成语板书在黑板上。)

  1、其实,这四个成语概括了我们整篇课文,可是这样太乱了,谁来给它们重新安排位置。

  张老师读了这篇神话故事后,觉得这个故事太精彩了,就按照这四个部分想把它拍成一部四集电视连续剧,同学们你们能帮帮我吗?怎么帮?(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段落)

  2、同学们,要想拍处好片子,导演是关键,首先,导演要能读懂剧本,要能走进人物内心,让我们一起读剧本,读懂盘古。

  3、学习第一部分:昏天黑地

  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出你的感受。(有趣、惊讶、难受)

  指导朗读

  4、学习第二部分:开天辟地

  师:是的。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生读书想像)

  师:读完了?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随手拿起身边的板斧和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鸡蛋破碎了。

  师:哦,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们知道"凿"和"斧"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简单画画。

  师:"凿"是干什么的?(戳穿东西,打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可以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谁来做做动作,表演一下。

  师:很好。你们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的。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师:看见什么了?

  生1:我看见盘古威风凛凛,左一凿,右一劈,巨石裂了,掉下来,摔得粉碎。

  生2:我看见盘古双手不停地挥舞着凿和斧,拼命地砍呀,凿呀,劈呀,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师:把你们的镜头再推近一些,要特写镜头!再读读这一句。

  (生再读)

  生1:我看到盘古简直是一个巨人,他猛劈猛凿,用尽浑身力气,手臂上的血管几乎要爆裂了。

  生2:我看到他全身大汗淋漓,头发全湿透了。

  生3: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射出坚定的光芒,好像在说:不把天地劈开我决不罢休!

  生4:我看到他胸部隆起的肌肉,一鼓一鼓的。

  生5:我看到他一边劈一边张开大嘴,"啊呀呀"地吼叫,像非洲狮子的吼声!

  师:你们看清楚盘古勇武的形象了,你们感受到开天辟地的雄浑之势了,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气势磅礴)

  师:真好,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现在你认识盘古了吗?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生1:盘古是个力大无穷的神。

  生2:是个勇猛的神。

  生3:是个很有气魄的神。

  生4:是个痛恨黑暗的神。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地”读读这句话,发现了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知道朗读。

  生1: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

  生2:不止两对,还有"上升"和"下沉","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读读这句话,把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读出来。

  (生读)

  5、学习第三部分:顶天立地

  师:这样的句式相反相成,很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画出来,读出来。

  生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生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生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生4:"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生5:"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

  师:一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生齐读)

  师:他们合在一块儿说的什么?

  生:说的是盘古顶天立地,不让天地合拢。

  师:(引读)"他知道--

  生:(齐)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再读读。

  生1:盘古开天辟地,用尽了力气,终于精疲力竭,倒下了。

  生2:盘古还在天地之间顶了几千万年,他是倒下来的,说明力气耗尽了。

  师:你们仅仅读懂了"倒下了"三个字,再读。

  师: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生:(恍然大悟地)不行!盘古不是因为没有了力气倒下的,而是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要做的事情终于成功了,才倒下的。

  师: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生:他就会继续撑下去,即使没有什么力气了。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百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万年!

  师: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生:(齐)才"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现在你对盘古有了新的认识吗?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神。

  生2:他是一个造福人间的神。

  生3: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

  生4:他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神。

  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到剧本的最后一集:改天换地。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生:(齐)风和云;

  师:发出的声音变成了--

  生:(齐)轰隆的雷霆;

  师:左眼变成了--

  生:(齐)光芒万丈的太阳;

  师:右眼变成了--

  生:(齐)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隆起的肌肉变成--

  生:(齐)三山五岳;

  师:流淌的血液变成了--

  生:(齐)奔腾的江河;

  师:筋脉变成了--

  生:(齐)纵横交错的大道;

  师:皮肤变成了--

  生:(齐)万顷良田;

  师: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

  生:(齐)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师:以后你们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都可以想一想,这风和云就是,这雷霆就是,这太阳就是,这月亮就是,这三山五岳就是,这江河就是,这大道就是,这良田就是,这雨露甘霖就是……,这世间万物都是盘古的身躯换来的呀,盘古真是个什么样的神?

  张老师已经被盘古这种伟大的献身精神所感动,请允许我配乐朗诵这一段。

  谁也想来读的?

  盘古的身躯仅仅是这些吗?让我们来补充剧本。

  他的头发变成了……牙齿、骨骼变成了……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世间万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的神,他的名字叫。

  剧本读完了,通过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张老师有理由相信,让你们来做导演,一定能把这部电视连续剧拍的很精彩。

  教学反思:

  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有以下4个词语:

  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

  这4个词语不仅概括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与课文描述的先后顺序完全一致。基于这一发现,我决定将这一内容的教学渗透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八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又通过这八个词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有关语句的描写及内容的理解。同时我决定就将这4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板书,使学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故事发展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上完课后细细总结一下,这样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以下的一些优势:

  1、节省了重复教学的时间。

  课文的教学如果不与这些词语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教学练习的时候,学生还是要花时间去温习课文的内容,并理解词语,从而进行记忆和背诵。这样一结合,就不必再花时间去进行讲解。

  3、借助词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由于这八个词语不仅是文章的关键词语,而且它们的排列按先后顺序,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就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借助这样的板书,引导学生说话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关键词语,运用连词成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记忆及背诵词语。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在时间上没能很好的把握,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太仓促,从而朗读不够。这一课,语句特优美,有对仗,有排比,最好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句式的运用,让他们懂得用这样的句式会使文章更生动更优美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篇14

  教学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习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已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开天辟地》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