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挑衅炫耀 点赞 分享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已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已的小伙伴们看。

  如此设计思考拓展,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去想,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性地应用语言;第二个拓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6~8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课前一分钟

  我们班同学平时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会说天( )地( )的成语吗?(交流)

  出示:翻天覆地、开天辟地、欢天喜地、顶天立地、昏天黑地,改天换地

  齐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开天辟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

  齐读题目。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二、精读指导

  (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昏天黑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四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这四个词语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学生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板书:开天辟地)(自由读)

  2.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指读

  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劈的,怎么凿的?揭示猛劈猛凿。(点红两个“猛”)狠狠地劈,狠狠地凿。谁再来读(比较有力量)

  谁再来(恩,你自由了,你可以看到天地了。)

  3.从这里,你想到盘古怎么样?

  (1)向往光明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新世界的决心。

  (2)力量大

  同学们,盘古是个大神,力量大不大。(大)

  “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体会盘古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这也是盘古能够开天辟地的条件。

  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生齐读)(很有气势)

  4.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了。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读过了有什么感觉?(轻的东西往上飘,重的东西往下落,天地就形成了,太奇怪了。)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5.师引导学生比较。轻而清,重而浊

  老师读上半句,请大家注意听。老师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等下你读的时候,把下半句相应的词语也强调一下。(师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突出了“轻、清、上升、天”等词语)

  (指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将“重、浊、下降、地”等词语读重音)

  6.同学们,这句话越读越有味道!为什么呢?再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对偶,许多对应的反义词,近义词)

  对偶:字数相等,内容相对 你能找找其他地方有没有对偶句了?(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头顶天,脚踏地。)

  反义词:你说说有哪些?(清对浊,轻对重,上升对下降,天对地)

  老师读上排的词语,你们读下排与它们相反或相对应的词语。(师生合作对句)

  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

  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放在上下半句里,读起来特别有味道。来,我们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句话。

  7.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缓缓和慢慢)

  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 (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

  缓缓和慢慢既然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那么能不能将句子这样改: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缓缓下降,变成了地。你觉得这样改好吗? (不好!感觉读起来重复了!)

  是啊,重复了,读起来感觉就不好了。同学们你们再读读这两个词语,能不能从中感受到一些什么?(感受到作者写文章很注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还感觉到天地分开真的很不容易。盘古很艰辛!我感觉到天地形成的时间太漫长了。)

  是啊,大家感受得真好,这些感受我们都是从文字中来的,你看,学语文可真有意思啊。

  8.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天和地分开后(出示顶天立地的图)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在中间。他就是盘古。(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指读)

  盘古顶天立地了多长时间(一万八千年 几千万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他?(坚定不移)

  盘古为了人们有一个光明世界,坚定不移的顶天立地了几千万年。

  2.同学们,天高的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这时盘古也倒下了。指读第六自然段。

  听了朗读,有没有什么地方特别让你感动?

  “精疲力竭”(引导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

  “含着微笑倒下去” (引导体会盘古高尚的思想,伟大的献身精神)他胜利了,成功地把宇宙分开了;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死的无怨无悔。

  齐读。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呀!面对死亡,盘古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那么乐观。

  (四)学习七自然段

  1.出示第七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除了把天和地分开之外,盘古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尊敬?自读第七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那么他的身躯化成了什么?(指读)(点红9个“变成了”)

  发现这句话是这一节的总起, 后面做了具体介绍。

  懂得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

  再读想说什么?(伟大)

  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同学们,能从这里的某一句或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你觉得盘古伟大吗?(生答)

  齐读

  下面请你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上句,请你回答下句。

  2.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因为:(教师引读)

  3.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啊,想象多丰富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4.背诵第七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1.“就这样”,承接上文。“这样”指上文讲述的盘古所做的一切。

  2.理解第八自然段照应全文。

  三、总结全文

  1.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后,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讲给身边的人听

  五、板书设计

  12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向往光明

  顶天立地 坚定不移

  化生万物 造福人类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句式的好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想象写话,学习作者抓住相似特征进行想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字里行间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师生共同叙述故事的开头

  2、知道“混沌一团”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吗?

  传说中,天和地搅在一起,浑然一体的状态就叫混沌一团。

  就在这混沌的世界中,有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大神叫盘古(板书:盘古),他醒来后要——开天辟地。

  3、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二、学习“开天辟地”部分

  1、默读课文。

  师讲解:神话中总是充满着神奇而丰富的想象。读神话,就要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将故事中的画面再现在头脑中。请同学们读这段话(出示句子),在头脑中展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2、生读书想像。

  3、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讲述,穿插讲解: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凿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凿”)

  “凿”是干什么的? (打孔的工具)

  “斧”是干什么的?

  做动作——用力凿和砍,学生做动作,体会开天辟地的不容易。

  你们再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生再度深入想象。

  4、一边读一边想象,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盘古那伟岸的身躯,仿佛看到了他力劈巨石的模样,感受到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和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5、评价: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

  6、过渡:“大鸡蛋”破碎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投影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

  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

  这些意思相对的词语放在上下半句里,读起来特别有味道。

  老师读上排,你们读下排,体会下这样写的好处?(师生合作对句)

  这样的对称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再读体会对称句式的韵律美。

  三、学习“顶天立地”部分

  1、出示三至五自然段。

  3、这些句子合在一块儿讲了什么?

  4、自读这些句子,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读好这些句子。

  5、指名读。

  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

  一万八千年,他一天天长高,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长了6570000丈,

  一万八千年,他只保持着一个动作,那就是头顶天,脚踏地。

  一万八千年,他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也许他很累,那沉重的天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

  也许他很渴,他多么想喝口水啊,但是他——

  也许他很孤独,整个世界只有他孤军奋战,但是他——

  一万八千年,他忍受是磨难,忍受着孤独,他所做的一切就只为着一个目的——开天辟地。

  指导读好第五自然段: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是何等的不易啊!,那“巍峨”仅仅是形容他那高大的身躯吗?不,那更是盘古矢志不移的精神!读第五自然段。

  四、学习“改天换地”部分

  出示:第六自然段。

  细读,你们读懂了什么?

  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啊!他知道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面对死亡,他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

  2、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引读

  他将整个身躯献了出来,使我们拥有了一个多么丰富而美丽的新世界啊。

  请大家看着这美好的世界,再听老师读读这个自然段。师配音乐画面读。你们看到这样美好的世界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出体会。(板书:献身精神)

  让我们把对美好世界的喜爱、对盘古的崇敬与怀念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吧!自由读。

  齐读。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出示)

  3、老师在读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有个发现,考考你们是不是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出示:课件

  你发现了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生自由完成写话练习。

  指名学生交流。

  五、总结

  老师在词典中查到“开天辟地”的意思,是这样说的: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近义词:史无前例

  在我们生活中刚刚出现了一些开天辟地的大事情,你知道吗?

  你们看,这个神话故事演变到今天,我们又赋予了她新的内涵。

  六、课外作业

  1、将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找几个其它的神话故事读一读,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板书:

  盘古

  开天辟地

  勇于献身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8

  杨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抓住关键理解句子,掌握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指导个性化阅读。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悟盘古勇敢、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概括你心目中的盘古形象。(勇敢、无私……)

  二、引导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盘古的勇敢?自由读,划出有关句子。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句指导:

  ①“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一片混沌,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

  三、引导阅读和背诵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上,去抚摸盘古的汗毛;我想把头枕在宽阔的平原上,去倾听……”学生模仿句式,作拓展练习。

  五、作业。搜集中华民族堪称开天辟地的伟绩,准备在班内交流。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交流课前部分资料,以“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为题,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我国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

  4.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解释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5.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标出小节号,把课文读通顺。

  (3)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读词语

  (2)分小节读课文,随机进行字音及断句的指导。

  (3)交流已理解的词语。

  (4)同桌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1.在盘古还未开天地前,天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1小节。

  (抓住“混沌一团”,“大鸡蛋”两个词让学生想象天地合一,宇宙一片黑暗的情景)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认真默读第2到5小节,感受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1)交流。

  (从“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等处体会到盘古身躯的高大及力量的无穷;从“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等词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及创造新世界的决心,同时体会开天辟地的艰难,从“也跟着长高”、“一万八千年”等处体会到盘古意志的坚定,形象的高大。)

  (2)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人通过你的读了解盘古的伟大吗?

  (3)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子中有反义词,分别是轻而清——重而浊,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天——地等,这样大家能一眼看出天与地的变化,形象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3.过渡句,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就在临死前,盘古还化生出了世间万生物。

  4.老师很喜欢这一段,尤其是读到“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临死”这几个词时就特别感动,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为什么感动呢?

  (盘古面对死亡显得那样乐观、无畏、坦荡。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世间万物,多么伟大的心灵呀!)

  5.让我们怀着这种感动齐读全文。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学生读课文,回顾所学内容。

  二、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三、拓展文本,创编诗歌

  1.盘古开天地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从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板书:丰富的想象

  2.仿写诗句

  我想把手抚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我想——,

  这样就能——。

  四、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搜集神话故事,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神话的精彩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6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 朗读感悟课文。

  2、 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课件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2、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8

  一、教材简说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以“疑”促读,以“读”释疑,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阅读实践中,通过“设疑——读文——领悟——释疑——积累——运用”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学习表达方法,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从课文中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五、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六、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

  生:(齐)记得!

  师:好,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

  出示: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生: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火神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之后,他又顶天立地几千万年,使天和地与日俱增。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变化万端,化成了万物。从此,改天换地,宇宙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点评:开篇用8个成语复习课文内容,既回顾了神话故事的情节,又积累了语言,收一石二鸟之效】

  师:不错,成语用上了,内容也说得完整清楚。但是给你提个意见,在你这段话前面加上“传说”两个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生:知道,“传说”就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代人告诉一代人的故事。

  生:“传说”故事是人们想像出来的故事,不是真事情。

  师:对。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像出这么个故事,并且能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呢?

  让我们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点评:适时扣住“传说”二字设疑,使文本的学习指向深邃悠远的传统文化背景】

  师:瞧瞧,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生:(齐)第二自然段。

  师:是的。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生读书想像)

  师:读完了?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一看,周围混沌一片,“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随手拿起身边的板斧和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鸡蛋破碎了。

  师:哦,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们知道“凿”和“斧”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简单画画。

  (生画“凿”和“斧”)

  师:“凿”是干什么的?

  生:戳穿东西,打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

  生:可以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师:把“持”和“握”换个位置行不行?左手握斧,右手持凿?

  生:不行。“持”是拿住。要稳:“握”是紧紧地抓在手掌里面、拳头里面,斧子很重的,握住了才能有力量地劈过去。

  师:很好。你们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的。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师:看见什么了?

  生1:我看见盘古威风凛凛,左一凿,右一劈,巨石裂了,掉下来,摔得粉碎。

  生2:我看见盘古双手不停地挥舞着凿和斧,拼命地砍呀,凿呀,劈呀,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师:把你们的镜头再推近一些,要特写镜头!再读读这一句。

  (生再读)

  生1:我看到盘古简直是一个巨人,他猛劈猛凿,用尽浑身力气,手臂上的血管几乎要爆裂了。

  生2:我看到他全身大汗淋漓,头发全湿透了。

  生3: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射出坚定的光芒,好像在说:不把天地劈开我决不罢休!

  生4:我看到他胸部隆起的肌肉,一鼓一鼓的。

  生5:我看到他一边劈一边张开大嘴,“啊呀呀”地吼叫,像非洲狮子的吼声!

  师:你们看清楚盘古勇武的形象了,你们感受到开天辟地的雄浑之势了,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气势磅礴)

  师:真好,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现在你认识盘古了吗?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生1:盘古是个力大无穷的神。

  生2:是个勇猛的神。

  生3:是个很有气魄的神。

  生4:是个痛恨黑暗的神。

  【点评:穿透文字,呈现画面,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方法。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了解师:盘古开天辟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读这句话,发现了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1: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

  生2:不止两对,还有“上升”和“下沉”,“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读读这句话,把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读出来。

  (生读)

  师:这样的句式相反相成,很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画出来,读出来。

  生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生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生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生4:“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生5:“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

  师:一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生齐读)

  师:他们合在一块儿说的什么?

  生:说的是盘古顶天立地,不让天地合拢。

  师:(引读)“他知道——

  生:(齐)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再读读。

  生1:盘古开天辟地,用尽了力气,终于精疲力竭,倒下了。

  生2:盘古还在天地之间顶了几千万年,他是倒下来的,说明力气耗尽了。

  师:你们只读懂了“倒下了”三个字,再读。

  生l:盘古是“含着微笑”倒下的,他临死时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的事业完成了,人间再也不会混沌一团了。

  师:好。你读懂了,“含着微笑”四个字,再读。

  (学生再读,未有新发现)

  师: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生:(恍然大悟地)不行!盘古不是因为没有了力气倒下的,而是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要做的事情终于成功了,才倒下的。

  师: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生:他就会继续撑下去,即使没有什么力气了。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百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万年!

  师: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生:(齐)才“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现在你对盘古有了新的认识吗?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神。

  生2:他是一个造福人间的神。

  生3: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

  生4:他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神。

  【点评:对仗的六句话,主要通过诵读感受,教师只用一句话小结句式的特点,惜墨如金:蕴含人物灵魂的一句话,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挖掘浅显词语的深刻意蕴,不惜浓墨重彩。处理得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9

  《开天辟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又化出世间万物。故事赞扬了盘古开创天地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课文8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1、概述开天辟地前宇宙的样子——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2、具体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盘古醒来后,用板斧和凿子,猛砍猛凿,使天地分开;3、盘古开天辟地以后的情况——盘古像巨人,撑在天地间,不让天地合拢,盘古死后身躯化成世间万物,赞扬盘古一生所做的贡献。

  教学过程中,注重字、词、句推敲,语段理解以及文章的写作特色,之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我觉得教学《开天辟地》,进行语文课外活动很有必要。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学生读故事、听故事,然后再把有关的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这样做,能巧妙地运用语文课外资源,拓展了学生视野,是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映。这样做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把听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复述是要花一番思考和组织的功夫的。这样做也让学生再一次认识了神话的本质,并相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了要为人民造福的道理。

  课程内容学过后对课后作业中的背诵,平时只是一布置就了事,没什么背诵指导,加之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指定背诵的课文学生大多数靠机械记忆完成的。容易遗忘,从长远看,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要做对学生负责,做教学上的有心人,对学生进行背诵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我觉得有三点可取之处:1、让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建立记忆网络,明确四个背诵的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2、师生互动,找出8个“完成了”来帮助记忆,启发学生学会导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3、让学生尝试背诵,发现薄弱环节,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再次背诵的时候,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总之,课堂教学除了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外,还要拓展学生视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0

  适时的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快速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开天辟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一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朱娟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1、抓住文本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在教学盘古顶天蹬地这一段时,书上用“不知过了多少年”描写出盘古始终坚持着顶天蹬地。于是朱娟老师采取层层递近的接读方式,引领学生一次次地深入感受,在这一次次的描述和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就无须太多的分析和讲解,朗读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和韵味,它能让我们拉进与人物的距离,与之同喜、同忧!此时的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验到盘古开天地的勇敢、坚强和悲壮感,对盘古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2、指导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语言素养。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朱娟老师提取了其中的近义和反义词的语言的知识点,让学生比较,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用词的丰富性。另外,第四段有个拓展说话的环节,配乐朗读之后,朱娟老师马上问学生:这样的变化仅仅只有这些么?学生说:不是的。于是老师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呢!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地关注到省略号上,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盘古被省略的其他部位的变化还有哪些?因为有了前面偏正短语的积累,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根据句式进行说话,拓展文本内容!

  这样的想象说话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让语言材料运转起来,从中理解了内容,增长了智慧,吸收了文本的语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了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

  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于是在课堂上,朱娟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盘古说的话,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二

  《开天辟地》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如何开天辟地,感受盘古的雄伟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他如何化生万物,体会巨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我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逐段讲述的。导入课题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天地是怎么来的?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其实古代的人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于是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于求知欲特别旺盛,好奇心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充满新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一个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阅读—交流体会—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如:“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教学第三段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经过。引导学生把世间事物美好的特点,跟盘古美好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体会盘古把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人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后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不足的地方:1、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

  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7

  作者:杨海霞     

  今天听了刘俊老师上的《开天辟地》一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教师非常有激情,有激情的老师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其次,刘俊老师在整堂课中都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导入的设计非常的巧妙,从神话故事引入盘古开地。刘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盘古在你心中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并说说为什么”,这个问题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让学生从这个问题出发把握住了课文的关键,体会到了文章的感情色彩。在这节课上,刘俊老师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敢说,敢问,能大胆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在字词的理解上如果能多出示一些实物或图来帮助学生理解陌生的词就更好了,如“凿子”等。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简析】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写成了这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佳佳,也问过奶奶同样的问题: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开天辟地》(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

  4、快速浏览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5、学生汇报交流。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一)、学习第一部分

  1、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混沌”“孕育”意思?并说说发现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板书:天地混沌)

  过渡:所以,想要追求光明的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图你知道了吗?

  2、让我们再来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吧。有声的朗读是一种表达,无声的朗读有助于思考,现在就请同学们静静的读课文的2、3 、4 自然段,有选择的画一画、想一想,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找到相关的句子?并写一写自己感受?

  3、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

  4、哪些词语能天线提地的不同呢?

  5、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6、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哦,多神奇呀!这句话在描绘天地变化时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天地是怎么分开的)

  7、3对反义词形象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字数相等/琅琅上口)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句子,在下面的学习中自己要留意。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对仗的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齐读

  过渡: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盘古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去了呢?(指名回答)为什么?

  8、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找答案

  9、天和地分开以后有什么变化吗?

  10、讲解“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

  11、那天地之间究竟有多高呢?

  天每天升高一丈,也就是十尺,也就是约3.3米,地每天加厚一丈,也是约3.3米,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盘古每天长高多少?大约6.6米。

  这样经过了——(18000年),一年365天,18000年就等于6570000天,盘古共长了约433620000米。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从这个数字中你能体会盘古是个怎样的大神吗?这是一位          的大神(意志坚定、矢志不移、有毅力、有决心……)

  学生一起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

  出示:一百年过去了 ,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一万年过去了      ,盘古还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1800万年过去了     ,盘古依旧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齐读第四自然段)

  12、学生汇报:板书:顶天立地

  13、盘古有这种坚定的意志,为的是让天地不再合拢,真正为的就是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我们已经不能再用言语来形容了,就让我们读出心中的这份情感吧。

  齐读3、4两小节。

  小结:同学们认真的读书,已经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读出了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盘古来,你们真是会读书。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过渡: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时的盘古怎样了呢?死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1、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度第五自然段。

  2、汇报: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雨露甘霖。

  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3、作者在这一部分发挥自己奇特的想像,把自然界的万物与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联系起来,同学们看这种想像合理吗?

  4、(齐答)合理。

  5、谁能说说为什么合理?

  6、因为作者想像时抓住了自然万物与盘古身体各部分的相似性,比如,盘古的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是因为都是有光亮的;血脉变成河流都是流动的;还有因为汗毛很多,所以变成了大地上许多花草树木。

  7、这位同学回答的有根有据,那么请同学们发挥我们的想像力,你看盘古的身体还可以变成些什么?

  生1:盘古的眼泪可以变成飞流的瀑布。

  生2:盘古的眉毛可以变成雨后的彩虹。

  生3:他的心脏可以变成一个大油田。

  生4:他的指甲可以变成海底的珊瑚。

  8、同学们的想像丰富而恰当,足可以与作者的描写媲美,给课文的内容作了精彩的补充。

  9、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所有这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用盘古的       变成了           这个句式同桌互相说一说,改一改。

  交流

  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世间,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请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个小节,把你要对盘古说的话简要地写在书旁。

  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但读得好,说得也好!各人有各人的感受。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轻松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盘古,这是一位            大神,填空。(伟大、不会欺侮人的、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勇于牺牲)

  10、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总结。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应该这样,把你读到的内容和想到的联系起来,读出文字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

  (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

  2、“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

  如: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

  3、再次朗读题目,祝愿同学们也学习盘古的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成人以后也能开天辟地,干一番大事业。

  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在我们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这样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八仙过海》……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用我们这堂课上的方法学一学,你一定会读到许多新的信息,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好吗?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盘古对光明的向往,以及他开天辟地的决心。

  3、感悟中心句的作用及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神话故事中盘古的这位人物形象。

  难点:中心句的作用及对偶修辞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同学们,你们肯定读过许多的神话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你曾经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如果能用一个四字词语说说故事的名字更好。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哪吒闹海、八仙过海、女娲补天…….)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一、导入,直奔课题

  谈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板书课题,生书空)。读课题。“辟”组词

  二、整体感知

  课文主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畅。

  1、我看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你,来,试试看!

  出示词语:a、混沌一团黑乎乎

  (混沌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请教词典老师,我们看看词典上对混沌是怎么解释的,选词,1、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开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2、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你认为哪一个更适合课文中的理解?有心的同学肯定已经感受到这两词是写什么的?

  b、猛劈猛凿巍峨长柱子

  巍峨都是什么部首?都以山为部首的字,让人感觉——(再读读这几个词,你知道这几个词语是描写谁的?通过这几个词语,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

  c、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加厚一丈重新合拢

  (“上升”和“下沉”是一对反义词,冉冉和慢慢呢?这两个词都表示动作很慢,你还能说一个这样的词吗?(徐徐、缓缓)?一丈有多长?一丈大约3.3米,和咱们教室的高度差不多。书上说天地什么不会“重新合拢”?中间力量在支撑?你们发现了吗?这几个词语其实描写了一种变化,一种什么的变化?自己再读读看。——天地分开后的变化)

  齐读:带着你的初步理解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语。——点击□

  2、点击: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吗?用笔画下来。

  交流: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出示)

  3、这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中心句(板书),而这个中心又出现在了哪?(结尾,中心句在结尾,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板书:总结全文)。中心句相当文章的命脉,有许多文章会出现,我们要善于发现。——让我们一起读读中心句。

  三、细细品读。

  5、学习贵在质疑,你能围绕中心句中“开辟天地”这个关键词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1、盘古是怎么开辟天地的?2、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的?3、宇宙后来是什么样子?)

  6、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文走进课文,走近盘古。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呢?或者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的呢?——板书:宇宙原样。到书上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交流:黑暗混沌,像个大鸡蛋。

  这是一个什么句?把比作,这个形象的比喻让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混沌一团、黑乎乎的环境里,你是什么感觉?盘古的心情肯定和你一样,他多么渴望光明啊!板书:渴望光明——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原来宇宙的恶劣环境。

  7、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是怎么开辟天地的?默读课文,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2—5)

  8、对,2—5都是些盘古怎么开辟天地(板书),创造新宇宙的。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着重写了什么?(宇宙的变化,盘古让天和地分开)

  他是怎么做的?请你找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

  9、出示: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

  (1)盘古为什么要猛劈猛凿?(要把宇宙分开,很用力把很硬的东西分开)两个猛你看出了什么?(用力大,)盘古是神,不是人,神的力量是——力大无穷。

  (2)你能把这种力量融入你的朗读吗?请男生一起读好这个词。

  (3)我看到了,你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自己就是盘古,请问盘古大神,此时正在猛劈猛凿宇宙的你,在想些什么呢?(看来你已下定了决心,——板书决心坚定,带着这份决心读好这个句子。评价:1、我感到了盘古已经使出了浑身的力气。2、决心是多么坚定啊!一起读)

  10、老师: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这两句话中有两个清,意思一样吗?(第一个是重量小,第二个是什么意思,组词,对我们用组词就能非常清晰地了解词语的意思)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个词吗?

  (2)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对偶)

  (3)火眼金睛,一下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看看有几组反义词?除了反义词,还有什么词?(近义词),缓缓和慢慢这对近义词告诉我们什么?谁来把天地分开的缓慢过程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写得一目了然。女生轻盈活泼,请女生读上半句,男生个个都是大力士,请男生读下半句。评价:男女生配合读,把对偶的修辞手法也表现得更明显了,其实,在这段文字中,还有一个句子也是对偶句,你们发现了吗?(点击)请一二两组读上半句,三四两组齐读下半句。合作读两个对偶句

  (5)天是轻而清,地是重而浊啊,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混在一起,用书上的一个词语叫“混沌”。同学们,看来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6)盘古用斧子和凿子,猛劈猛凿后,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就可以用一个成语“开天辟地”来形容(指着课题)

  (7)前所未有的壮举,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盘古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个成语。

  11、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藏着一个成语,用心读一读,你想到了哪个成语?(顶天立地)看来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矗立在你心中,谁来读好这段话。——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请用笔把这个成语写在这段的旁边。

  12、顶天立地的男儿一站又是多少年?在这一万八千年中,天和地发生了哪些变化?盘古的身体呢?

  请问这位盘古先生,你一站就是一万八千年,你累吗?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还是就放弃吧。(如果放弃了就前功尽弃了。所有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坚定的志向,丝毫不放弃,这就叫——矢志不移(评价:你道出了盘古盘古的心声你走进了盘古的心中)

  四、总结全文:

  13、(深情的)同学们,为了天地不再合拢,为了光明天长地久,盘古这位力大无穷的巨人用自己的身躯完成了心中美好的愿望。

  14、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课题。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不仅开辟了天地,还化生了万物(贴),他的身躯又化生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作业:描红。

  《开天辟地》教后思考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整个世界”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现将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阅读课文把握结构

  在第二课时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了是盘古开辟了天地,那么他是用什么来开辟天地的,你能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在揭示答案的同时又指出了课文的中心句,也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同时也把握了这节课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了解课文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抓住“裂开一条缝”“咔嚓”“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立,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立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旁白: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让学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盘古“精疲力竭”“微笑着倒下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盘古微笑着倒下了?让学生思考,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在教学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想象是根据所想象事物与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的,不是瞎想的”,这样不仅让学生方便记忆课文内容,而且由此让学生想象盘古身体的某个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学生对盘古其他身体部位的想象非常精彩,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想象,更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体会盘古为了人类而自我牺牲、献身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盘古的身体化作了万物。再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什么?以此揭示盘古奉献的品质。

  四、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己读、指名读、找同学评价比读,引导学生感受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积聚多少能量,当他爆发时会怎么样,让学生最后通过齐读这种方式,将盘古的神力鲜明呈现出来。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4

  执教:吴宁萍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

  生:(齐)记得!

  师:好,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

  出示: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生: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火神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之后,他又顶天立地几千万年,使天和地与日俱增。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变化万端,化成了万物。从此,改天换地,宇宙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点评:开篇用8个成语复习课文内容,既回顾了神话故事的情节,又积累了语言,收一石二鸟之效】

  师:不错,成语用上了,内容也说得完整清楚。但是给你提个意见,在你这段话前面加上“传说”两个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生:知道,“传说”就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代人告诉一代人的故事。

  生:“传说”故事是人们想像出来的故事,不是真事情。

  师:对。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像出这么个故事,并且能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呢?

  让我们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点评:适时扣住“传说”二字设疑,使文本的学习指向深邃悠远的传统文化背景】

  师:瞧瞧,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生:(齐)第二自然段。

  师:是的。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生读书想像)

  师:读完了?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一看,周围混沌一片,“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随手拿起身边的板斧和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鸡蛋破碎了。

  师:哦,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们知道“凿”和“斧”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简单画画。

  (生画“凿”和“斧”)

  师:“凿”是干什么的?

  生:戳穿东西,打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

  生:可以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师:把“持”和“握”换个位置行不行?左手握斧,右手持凿?

  生:不行。“持”是拿住。要稳:“握”是紧紧地抓在手掌里面、拳头里面,斧子很重的,握住了才能有力量地劈过去。

  师:很好。你们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的。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师:看见什么了?

  生1:我看见盘古威风凛凛,左一凿,右一劈,巨石裂了,掉下来,摔得粉碎。

  生2:我看见盘古双手不停地挥舞着凿和斧,拼命地砍呀,凿呀,劈呀,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师:把你们的镜头再推近一些,要特写镜头!再读读这一句。

  (生再读)

  生1:我看到盘古简直是一个巨人,他猛劈猛凿,用尽浑身力气,手臂上的血管几乎要爆裂了。

  生2:我看到他全身大汗淋漓,头发全湿透了。

  生3: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射出坚定的光芒,好像在说:不把天地劈开我决不罢休!

  生4:我看到他胸部隆起的肌肉,一鼓一鼓的。

  生5:我看到他一边劈一边张开大嘴,“啊呀呀”地吼叫,像非洲狮子的吼声!

  师:你们看清楚盘古勇武的形象了,你们感受到开天辟地的雄浑之势了,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气势磅礴)

  师:真好,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现在你认识盘古了吗?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生1:盘古是个力大无穷的神。

  生2:是个勇猛的神。

  生3:是个很有气魄的神。

  生4:是个痛恨黑暗的神。

  【点评:穿透文字,呈现画面,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方法。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了解开天辟地过程——看到动态画面——看到特写镜头——初步感知内在精神的几个学习阶段,层层深入,值得回味】

  师:盘古开天辟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读这句话,发现了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1: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

  生2:不止两对,还有“上升”和“下沉”,“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读读这句话,把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读出来。

  (生读)

  师:这样的句式相反相成,很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画出来,读出来。

  生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生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生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生4:“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生5:“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

  师:一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生齐读)

  师:他们合在一块儿说的什么?

  生:说的是盘古顶天立地,不让天地合拢。

  师:(引读)“他知道——

  生:(齐)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再读读。

  生1:盘古开天辟地,用尽了力气,终于精疲力竭,倒下了。

  生2:盘古还在天地之间顶了几千万年,他是倒下来的,说明力气耗尽了。

  师:你们只读懂了“倒下了”三个字,再读。

  生l:盘古是“含着微笑”倒下的,他临死时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的事业完成了,人间再也不会混沌一团了。

  师:好。你读懂了,“含着微笑”四个字,再读。

  (学生再读,未有新发现)

  师: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生:(恍然大悟地)不行!盘古不是因为没有了力气倒下的,而是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要做的事情终于成功了,才倒下的。

  师: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生:他就会继续撑下去,即使没有什么力气了。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百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万年!

  师: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生:(齐)才“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现在你对盘古有了新的认识吗?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神。

  生2:他是一个造福人间的神。

  生3: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

  生4:他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神。

  【点评:对仗的六句话,主要通过诵读感受,教师只用一句话小结句式的特点,惜墨如金:蕴含人物灵魂的一句话,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挖掘浅显词语的深刻意蕴,不惜浓墨重彩。处理得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师: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生:(齐)风和云;

  师:发出的声音变成了——

  生:(齐)轰隆的雷霆;

  师:左眼变成了——

  生:(齐)光芒万丈的太阳;

  师:右眼变成了——

  生:(齐)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隆起的肌肉变成——

  生:(齐)三山五岳;

  师:流淌的血液变成了——

  生:(齐)奔腾的江河;

  师:筋脉变成了——

  生:(齐)纵横交错的大道;

  师:皮肤变成了——

  生:(齐)万顷良田;

  师: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

  生:(齐)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师:以后你们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都可以想一想,这山,这水,这风,这云,这日月雷电,都是盘古身体的哪一部分变的,你还可能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盘古真是个伟大的神啊!

  生:我会想盘古是个最最有奉献精神的神。

  生:我想用一句诗来赞颂盘古大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最后一段,记住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

  (齐读)

  【点评:教师很自然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复习背诵,并教会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还记得我们开头提到的问题吗?古代劳动人民在那荒蛮的时代,为什么会想像出这样的神话呢?

  生1:也许他们的日子很苦,希望有个像盘古这样的大英雄来解救他们吧。

  生2:也许他们常常想,天地是怎么有的呢?就想出这么个故事来了。

  生3:可能他们发现山河日月都很像我们身体的一个部分,就觉得那一定是个巨人变的。

  师:你们提出了有趣的设想,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找找“古代神话的由来”,你会有新的发现。此外,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天地诞生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读读,对比着研究研究。

  【点评:与开头呼应,把问题的解决指向了课外,把更多的阅读放在了课外,把对比研读的方法伸向了课外】

  【反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也是一个人物故事。

  因为它是一个以人物(盘古)为核心的故事,所以教师把对人物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来处理。其处理方法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第一个层次是想像人物形象,这是“表”,但通向“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穿透语言文字,在脑海中浮现生动画面,感知人物形象,这里在阅读实践中教给了学生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第二个层次是感悟人物精神,分三步完成:从“开天辟地”感悟盘古的勇武气魄,从“顶天立地”感悟盘古的鞠躬尽瘁精神,从“改天换地”感悟盘古的伟大奉献。如此渐进渐深,一个外有伟岸形象,内有伟大灵魂的大神盘古就从文本的阅读中呼之欲出了。一篇浅显的故事在课堂上讲得就很有分量。

  同时,《开天辟地》也是一个神话故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神话故事的人文底蕴不适合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头、结尾适度地安排了设疑、猜想两个环节,达到朦胧感知,激发兴趣,开放探究空间的效果即止,“度”的把握是恰当的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涌。

  3、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开天辟地

  生齐读课题。(生如果读不到位教师范读。要求读出力量感。)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2、出示词语:混沌一团 开天辟地 化生万物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三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几句连贯的话,用上以上这三个词语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要求:简洁,明了。)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能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你们还记得是哪一句吗?(指明回答,如果人多就齐答。)

  3、过渡:这就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屏显:一、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让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一幕幕重现在我们眼前。

  二、新授

  1、第一幕:昏天黑地

  a、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名读。注意“混沌”一词的读音。

  (评价语:读对了:你真小心,连特别容易读错的一个字都注意了。你能把这个词语再读一次吗?读错了:这位同学有一个词语没读准确,谁听出来了,能帮他指正吗?)

  出示词语:混沌。知道在课文中什么意思吗?(天和地搅在一起。)

  b、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天地间的第一个人——大神盘古。(师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天地尚未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这里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没有鸟叫,没有虫鸣,没有山川,没有河流,甚至,也没有时间。四周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睁开眼睛,此时的盘古,你有什么感受?

  2、第二幕:开天辟地

  a、是啊,盘古也这么想。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一幕:开天辟地。这个叫盘古的大神,在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巨蛋里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引读:“一天……变成了地。”

  读了这一段文字,我们的老祖总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预设:1、力大无穷。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猛劈猛凿,巨石崩裂。

  2、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这一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难体会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一丝微光”为切入点,展开想象,对光明的迫切和无限向往,给予了他无穷的动力。(板书:追求光明)

  b、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读,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的?(急切的、敬佩的、渴望的……)

  c、是啊,盘古凭着一股冲破枷锁,奔向光明的意念,用他的神力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此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观察这两句句子,有什么特点?(字数相等,句式相近,意思相对。)轻而清对重而浊,冉冉上升对慢慢下沉,天对地,这种句子就叫作对仗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3、第三幕:顶天立地

  a、电光火石间,天和地分开了,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不由地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是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三幕。(板书:顶天立地)(出示三至五自然段)引读:天和地分开后,……重新合拢。

  情境朗读:

  (1)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他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几百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2)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几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3)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b、师生对话。万八千岁,一万八千年啊。盘古盘古,你撑在天地之间这么长时间,你不累吗?(累。)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你都撑了一万八千年了,休息一会都不行么?(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前功尽弃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即使我是巨人,一次已经使我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力气再来一次呀。)相机板书:坚持不懈

  c、出示第六小节。 齐读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疑问么?出示词语:“精疲力竭”。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是啊,此时的盘古,经过漫长岁月的苦苦支撑,精神已经极度疲乏,力气也用尽了,他心力交瘁地倒下了。可是此刻的盘古,没有感到痛苦,反而……(含着微笑倒下了。)他为什么含笑倒下,这微笑中包含着什么?这是怎样的微笑呀?

  预设:1、因为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光明。这是幸福的微笑。

  2、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死而无憾,这是坦然无畏的笑,是英勇乐观的笑。

  4、第四幕:改天换地

  a、引读: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舍不得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

  1、句子都差不多,出现了9次变成了。(很多变成了,反映出盘古把自己身体所有的部分都奉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2、很多形容词,准确写出了时间万物的特点。

  3、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等句子也是对仗句。

  4、万顷良田后面变成了省略号。

  b、光芒万丈、皎洁明媚、奔腾这样一些词语多准确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啊,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对这个新世界依然无限眷恋,于是他把自己的生命幻化成了世间万物,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发挥你的想象,照着书上的句子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c、齐读最后一小节。

  d、这两段文字是我国典籍中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最早记载,你能对照课文的描写读懂它吗?

  三、合作探究

  a、同学们,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学完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编造出来的。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又表达了他们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

  c、你看,这就是想象,古代劳动人们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象出来出了这一则则奇妙的故事,看来人们探索宇宙,探索天地的脚步很早就开始了。

  课后,请你们完成两个作业:

  1、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对仗的句子。

  2、读读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神话,并写下你的感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