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薄凉之人 点赞 分享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7

  江阴市实验小学 傅 红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课文,朗读课文

  2、复习生字词,指名读下列词语

  混沌一团  巍峨   开天辟地  冉冉上升  雷霆  合拢  精疲力竭   纵横交错  神力  身躯  化生万物

  3、借助上面的词语,说说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英雄盘古,以自己的神力开辟了这个黑暗混沌的世界,并用自己的身躯苦苦支撑在天地之间。当天地不再合拢时,他才含着微笑倒下了。那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师:天和地还没有分开之前,宇宙到底是怎样子的?(学生发言)

  3、抓住重点词语:混沌一团   大鸡蛋等让学生想像宇宙当时的情景。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

  1、小组读,想一下盘古是怎样的一个神?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他的这些特点?(提问学生)

  2、找出文中的盘古开辟天地的动词,并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3、让学生体会到开辟天地的艰难,以及体会盘古对光明的向往。

  四、齐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1、师:天和地之后,盘古是不是从此高枕无忧呢?他又是怎样做的?(学生自由发表)

  2、从那些语句可感受到盘古的意志坚定呢?盘古在你心中树起了怎样的的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五、分组读第六、七自然段

  1、当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时,盘古已经在天和地之间站了几千万年,这时的盘古已经——学生答:精疲力竭。临死的时候,他面带着微笑,把他的身躯奉献出来,化生出万物。面对他这样的举动,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触, 说给大家听。

  2、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让学生体会盘古面对死亡毫无畏惧,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

  3、当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时候,想像一下世间万物的美好。

  六、齐读最后一段

  让学生明白具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在平时的作文中,也可以参照一下课文的写法。

  七、延伸

  说说你们还积累哪些神话故事,把它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八、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神力                        身躯

  混沌一团                  化生万物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3

  11月6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大众剧院举行的“江苏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来自盐城、扬州、镇江三位老师的课,刘俊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这篇课文时,有几个方面的处理值得我借鉴: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化成世间万物的故事,歌颂了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刘老师用一课时完成了本文的教学。教学中没有多余的花里胡哨,而是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一、导入激发兴趣。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伊始,刘老师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由女娲造人的神话谈起,讲到了在这之前没有天没有地,自然导入到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二、重视词语教学。教学中,老师将词语的教学穿插在朗读过程中,像“浑沌、巍峨、凿子”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词几乎都是随句而出,随读而出,并在读中解决。小到一个字、一个词,都落实到了实处。在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词语能概括各部分所讲内容,连起来讲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几个成语就是: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刘老师在板书了这几个词后请学生用几句连贯的话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文章的讲了什么。我觉得这一设计很巧妙,既理清了文章脉络,又培养了孩子的整体把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注意教学重点的突破。在这堂课中,教师比较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重视朗读的评价,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盘古的身躯化作时间万物”这部分内容要求背诵,是本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段文字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在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谈感受,找找写了几个“化成了”,分别是什么“化成了”什么?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对其中的内容就比较深刻,更能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人类奉献一切的至高品质。

  四、读写结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语文学科最终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表达,在学生深深地被课文内容所吸引的同时,刘俊老师这样引导学生: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在与文本对话,并把自己的感受带到作品中去,不但练习了表达,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最妙的是,达到了练习的效果,却没有生硬的指导和说教。

  由于本课是一教时完成的,时间上比较紧,所以未能做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id=3064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开天辟地》是苏教版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全文一共八个自然段,脉络清楚,分四部分把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的过程描写了出来。第一部分(1)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第二部分(2~5)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第三部分(6~7)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第四部分(8)总结全文,一句话概括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所谓神话就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开天辟地》是创世纪神话。文章塑造了盘古为民造福的伟大的人物形象。全文处处充满神奇、大胆、奇特的想象,语言优美充满着魅力。课文教多地运用了描写性的词语,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如“光芒万丈的太阳”、“皎洁明媚的月亮”“流淌的血液”等。这些词语想象生动,恰当地写出了世间事物的特点。其次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对偶、排比、比喻等,使得文章生动精彩。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学段目标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创世纪神话中的神大都是勇敢、为民造福的形象。本文的盘古也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时,在学生阅读体验相关语段的过程中逐渐勾勒出文章的精神主线:从开天辟地的艰难到顶天立地的矢志不移,最后到化生万物的无怨无悔,感受到盘古的勇敢和伟大。从而了解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盘古是什么样的人物。

  《新课标》总目标中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神话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想象力丰富。故事中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结合课本进行拓展延伸,发展了学生思维,也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例如:想象混沌一团是什么样的?盘古刚醒来,看到周围黑乎乎的一片会想些什么?盘古撑在天地之间几千年他会想些什么?等等,通过想象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题材,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神奇的特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教学中,重点抓住对偶句和第七自然段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且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句式和语言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具体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中受到感染。

  2.本文是一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学生很容易理解故事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几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分别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是中年级很这样的一个学习要求。可以结合练习4的读读背背的八个词来提示学生,也可以用给画面配音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复述,也可以让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设计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抓重点句段,一步一步进行的教学设计。根据文本神话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以想象为线索,以人物为中心”。通过读、思、练,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神话的神奇,感受文本是怎样通过神奇的想象表现的,感知神奇,感悟神奇,读懂神奇。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课文四部分的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让学生读懂远古人想象世界最初是怎样的。通过课文中形象的比喻,让学生

  明白“像个大鸡蛋”不是大小,而是形状,都是椭圆形的。找到第二小节的黑乎乎一片,知道没有光,宇宙内部是胶着的状态。

  第二部分,抓住这样几个问题。1、盘古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学生能找出盘古昏睡的时间、拥有巨大的神力和常人不同。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补充文章的空白。3、天地是这样分出来的呢?抓住对称的句子,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感受文字的丰富。此环节穿透文字,呈现画面,激发想象,感受深刻。

  第三部分,通过两句话的对比,通过“就”让学生明白,盘古从来没有休息过,开天辟地后就一直站在那了。这样“撑”了几千万年。这时让学生演示一下盘古的动作,并说说盘古此时想些什么,从而体会盘古的矢志不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这样的微笑,学生也许会说是欣慰的笑,是胜利的笑,是幸福的笑,是无怨无悔的笑,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说出他心理的话。此环节对体现盘古美好心灵的重点句子反复挖掘,重点突出。

  第四部分,引导学生读懂,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都是美的事物。此时,让学生说一说,盘古开创了一个这么美的世界,你心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结合练习背诵的要求,这一部分主要是指导背诵。九个变成了,告诉学生背诵的方法,前四个“变成了”是讲人的头部,剩下的都是讲人的身体。通过正反填空背诵记忆。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的翅膀,仿写句子。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更深的层面上读懂盘古的献身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心灵震撼,从而读出那份感动。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滋味,悟出深刻的道理。

  最后对课文进行综合,体会想象的丰富、伟大、美好。并让学生对盘古进行评价。课后练习4,是让学生发现体会对偶句的好处。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子、改句子,体会神话语言的美妙。神话故事还有很多,结合四年级的课外阅读要求,想学生推荐读物。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把读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习即生活,仅仅靠课堂上四十分钟是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让学生把课堂上好的读书方法带进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积累,才是真正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能简化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写作思路,表现作者的写作思想。我们考虑到课文的体裁是深化,全文的脉络又非常清晰,2~5写的是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6~7段写盘古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赞颂了盘古崇高的献身精神,于是我们这样设计了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显现了课文的脉络,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课文的这样内容和教学重点一目了然,对提高文章的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六、作业超市

  设计宗旨:作业应紧扣教材,结合中年段学生的课标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作业类型:基本题和综合题兼具,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

  基本题:字(画出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略)

  词(近、反义词  成语积累)  (略)

  句(了解对仗的语言形式)

  段(背诵精彩段落)

  综合题:复述  想象  主题阅读(略)

  七、课件设计

  课件设计的宗旨是围绕教学目的、内容设计,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必须根据内容和要求,选择恰当的媒体,再现课文内容,加强直观,在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教学课文的第2节时,出示整段,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向往光明的决心。这段中有意思相反的次,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缩短空间距离,使学生了解天地变化,有利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对于第七自然段的指导背诵,我们在填空练习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诵读记忆,加深印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盘古对光明的向往,以及他开天辟地的决心。

  3、感悟中心句的作用及对偶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神话故事中盘古的这位人物形象。

  难点:中心句的作用及对偶修辞的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同学们,你们肯定读过许多的神话故事,谁来告诉大家你曾经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如果能用一个四字词语说说故事的名字更好。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哪吒闹海、八仙过海、女娲补天…….)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一、导入,直奔课题

  谈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板书课题,生书空)。读课题。“辟”组词

  二、整体感知

  课文主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畅。

  1、我看同学们都读得很投入,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你,来,试试看!

  出示词语:a、混沌一团黑乎乎

  (混沌是什么意思?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请教词典老师,我们看看词典上对混沌是怎么解释的,选词,1、古代传说中指天地未分开之前浑然一体的状态。2、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你认为哪一个更适合课文中的理解?有心的同学肯定已经感受到这两词是写什么的?

  b、猛劈猛凿巍峨长柱子

  巍峨都是什么部首?都以山为部首的字,让人感觉——(再读读这几个词,你知道这几个词语是描写谁的?通过这几个词语,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

  c、冉冉上升慢慢下沉加厚一丈重新合拢

  (“上升”和“下沉”是一对反义词,冉冉和慢慢呢?这两个词都表示动作很慢,你还能说一个这样的词吗?(徐徐、缓缓)?一丈有多长?一丈大约3.3米,和咱们教室的高度差不多。书上说天地什么不会“重新合拢”?中间力量在支撑?你们发现了吗?这几个词语其实描写了一种变化,一种什么的变化?自己再读读看。——天地分开后的变化)

  齐读:带着你的初步理解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语。——点击□

  2、点击: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出示: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吗?用笔画下来。

  交流: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出示)

  3、这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中心句(板书),而这个中心又出现在了哪?(结尾,中心句在结尾,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板书:总结全文)。中心句相当文章的命脉,有许多文章会出现,我们要善于发现。——让我们一起读读中心句。

  三、细细品读。

  5、学习贵在质疑,你能围绕中心句中“开辟天地”这个关键词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1、盘古是怎么开辟天地的?2、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的?3、宇宙后来是什么样子?)

  6、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文走进课文,走近盘古。盘古为什么要开辟天地呢?或者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前,宇宙是什么样的呢?——板书:宇宙原样。到书上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交流:黑暗混沌,像个大鸡蛋。

  这是一个什么句?把比作,这个形象的比喻让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混沌一团、黑乎乎的环境里,你是什么感觉?盘古的心情肯定和你一样,他多么渴望光明啊!板书:渴望光明——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原来宇宙的恶劣环境。

  7、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是怎么开辟天地的?默读课文,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2—5)

  8、对,2—5都是些盘古怎么开辟天地(板书),创造新宇宙的。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着重写了什么?(宇宙的变化,盘古让天和地分开)

  他是怎么做的?请你找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

  9、出示: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

  (1)盘古为什么要猛劈猛凿?(要把宇宙分开,很用力把很硬的东西分开)两个猛你看出了什么?(用力大,)盘古是神,不是人,神的力量是——力大无穷。

  (2)你能把这种力量融入你的朗读吗?请男生一起读好这个词。

  (3)我看到了,你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自己就是盘古,请问盘古大神,此时正在猛劈猛凿宇宙的你,在想些什么呢?(看来你已下定了决心,——板书决心坚定,带着这份决心读好这个句子。评价:1、我感到了盘古已经使出了浑身的力气。2、决心是多么坚定啊!一起读)

  10、老师: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1)这两句话中有两个清,意思一样吗?(第一个是重量小,第二个是什么意思,组词,对我们用组词就能非常清晰地了解词语的意思)你能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个词吗?

  (2)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反义词,对偶)

  (3)火眼金睛,一下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看看有几组反义词?除了反义词,还有什么词?(近义词),缓缓和慢慢这对近义词告诉我们什么?谁来把天地分开的缓慢过程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写得一目了然。女生轻盈活泼,请女生读上半句,男生个个都是大力士,请男生读下半句。评价:男女生配合读,把对偶的修辞手法也表现得更明显了,其实,在这段文字中,还有一个句子也是对偶句,你们发现了吗?(点击)请一二两组读上半句,三四两组齐读下半句。合作读两个对偶句

  (5)天是轻而清,地是重而浊啊,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部都—混在一起,用书上的一个词语叫“混沌”。同学们,看来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6)盘古用斧子和凿子,猛劈猛凿后,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就可以用一个成语“开天辟地”来形容(指着课题)

  (7)前所未有的壮举,让我们一起带着对盘古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个成语。

  11、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藏着一个成语,用心读一读,你想到了哪个成语?(顶天立地)看来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矗立在你心中,谁来读好这段话。——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请用笔把这个成语写在这段的旁边。

  12、顶天立地的男儿一站又是多少年?在这一万八千年中,天和地发生了哪些变化?盘古的身体呢?

  请问这位盘古先生,你一站就是一万八千年,你累吗?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还是就放弃吧。(如果放弃了就前功尽弃了。所有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坚定的志向,丝毫不放弃,这就叫——矢志不移(评价:你道出了盘古盘古的心声你走进了盘古的心中)

  四、总结全文:

  13、(深情的)同学们,为了天地不再合拢,为了光明天长地久,盘古这位力大无穷的巨人用自己的身躯完成了心中美好的愿望。

  14、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课题。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不仅开辟了天地,还化生了万物(贴),他的身躯又化生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作业:描红。

  《开天辟地》教后思考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整个世界”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现将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阅读课文把握结构

  在第二课时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了是盘古开辟了天地,那么他是用什么来开辟天地的,你能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在揭示答案的同时又指出了课文的中心句,也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同时也把握了这节课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了解课文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抓住“裂开一条缝”“咔嚓”“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神力,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立,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立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旁白: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让学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盘古“精疲力竭”“微笑着倒下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盘古微笑着倒下了?让学生思考,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结合文本展开想象

  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想象会让你惊叹不已。在教学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想象是根据所想象事物与原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的,不是瞎想的”,这样不仅让学生方便记忆课文内容,而且由此让学生想象盘古身体的某个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学生对盘古其他身体部位的想象非常精彩,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想象,更让学生在想象的同时体会盘古为了人类而自我牺牲、献身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盘古的身体化作了万物。再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什么?以此揭示盘古奉献的品质。

  四、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己读、指名读、找同学评价比读,引导学生感受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盘古积聚多少能量,当他爆发时会怎么样,让学生最后通过齐读这种方式,将盘古的神力鲜明呈现出来。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6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开天辟地》,为了检查大家的复习情况,老师要大家听写几个词语,看大家对课文是否熟悉.

  (1)血液 皮肤

  (2)精疲力竭

  (3)盘古左手持凿,右手握着什么

  (4)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什么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怎么样

  (5)古时候,十尺等于多少

  2,投影出示:血液 皮肤

  精疲力竭

  斧 柱子 合拢 一丈

  对照投影自己批,全对的举手.

  错的交流经验:这次错了没关系,错误乃是正确之母嘛,但最主要的是下次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谁再来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二,精读课文

  过渡:想要追求光明的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 其实课文中已经用一句话总结了,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以后用横线划出来.

  1,出示句子: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界万物.

  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两个信息,再读读,你发现了吗 (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界万物)

  2,是的,就这样,那究竟是就怎样呢 盘古是怎样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是怎样化生出世界万物的呢 (投影出示这两个问题)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两个问题.课文2—7小节里已经告诉我们了.请大家赶快去快速地读一读,2到几小节是说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第几小节开始到7小节告诉我们盘古化生出世界万物.

  3,交流

  (一)学习2—5小节

  过渡:让我们先去研究第一个问题.盘古怎样开天辟地 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2到5小节,边读边思考,把你认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句子或词语用波浪线划出来.

  交流:

  1,随机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喀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终于,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再自己读读,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哪怕对一个词语有体会也可以说出来.("一使劲")

  齐读.

  看到一丝微光了,如果你是盘古,你会想些什么

  盘古也是这么想的: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又做了什么呢

  2,出示: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说说你的感受."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一阵猛劈猛凿"

  3,你怎样来读这句话呢

  4,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盘古啊,你就休息一会吧,好吗 (指名回答)为什么

  5,天和地上怎么变化的呢

  天每天升高一丈,也就是十尺,也就是约3.3米,地每天加厚一丈,也是约3.3米,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盘古每天长高多少 大约6.6米.

  这样经过了——(18000年),一年365天,18000年就等于6570000天,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从这个数字中你能体会盘古是个怎样的大神吗 你想到哪些词语要送给盘古 (意志坚定,矢志不移……)

  盘古每天长大约6.6米,经过了这6570000天,他足足长了约433620000米,用课文中一个词语,这个巨人是怎样的巨人,(巍峨的巨人,小黑板出示)读好这个词语.

  6,盘古有这种坚定的意志,为的是让天地不再合拢,真正为的就是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我们已经不能再用言语来形容了,就让我们读出心中的这份情感吧.

  齐读4,5两小节.

  小结:是的,盘古就是用他的神力和身躯,用他的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开辟了天地.同学们认真的读书,已经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读出了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盘古来,你们真是会读书.

  (二)学习6,7两小节

  过渡: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时的盘古怎样了呢

  1,你读到了哪些句子或词语,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精疲力竭,含着微笑)

  盘古微笑着,他对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因为一个光明的世界诞生了;盘古微笑着,面对死亡,他是那么无所危惧,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啊.这种心情你能读出来吗

  (评价:一个精疲力竭的盘古,一个死而无憾的盘古.)

  2,这位巍峨的巨人倒下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盘古是怎样化生出世界万物的呢 还像刚才一样读书,自己去找答案吧.

  3,交流出示: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雨露甘霖.

  读了这段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

  根据交流投影出示:风和云

  轰隆的雷霆

  光芒万丈的太阳

  铰接明媚的月亮

  三山五岳

  奔腾的江河

  纵横交错的大道

  万顷良田

  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所有这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这风和云——引读课文.投影补充完整该段内容.

  就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人间万象,这是盘古的身躯,是盘古的美好的愿望,是盘古送给世界,送给人类最最美好的礼物,起(伴乐朗读)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轻松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盘古,这是一位 大神,填空.

  (三)总结.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应该这样,把你读到的内容和想到的联系起来,读出文字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在我们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这样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用我们这堂课上的方法学一学,你一定会读到许多新的信息,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好吗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涌。

  3、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开天辟地

  生齐读课题。(生如果读不到位教师范读。要求读出力量感。)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2、出示词语:混沌一团 开天辟地 化生万物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三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几句连贯的话,用上以上这三个词语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要求:简洁,明了。)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能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你们还记得是哪一句吗?(指明回答,如果人多就齐答。)

  3、过渡:这就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屏显:一、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让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一幕幕重现在我们眼前。

  二、新授

  1、第一幕:昏天黑地

  a、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名读。注意“混沌”一词的读音。

  (评价语:读对了:你真小心,连特别容易读错的一个字都注意了。你能把这个词语再读一次吗?读错了:这位同学有一个词语没读准确,谁听出来了,能帮他指正吗?)

  出示词语:混沌。知道在课文中什么意思吗?(天和地搅在一起。)

  b、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天地间的第一个人——大神盘古。(师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天地尚未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这里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没有鸟叫,没有虫鸣,没有山川,没有河流,甚至,也没有时间。四周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睁开眼睛,此时的盘古,你有什么感受?

  2、第二幕:开天辟地

  a、是啊,盘古也这么想。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一幕:开天辟地。这个叫盘古的大神,在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巨蛋里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引读:“一天……变成了地。”

  读了这一段文字,我们的老祖总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预设:1、力大无穷。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猛劈猛凿,巨石崩裂。

  2、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这一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难体会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一丝微光”为切入点,展开想象,对光明的迫切和无限向往,给予了他无穷的动力。(板书:追求光明)

  b、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读,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的?(急切的、敬佩的、渴望的……)

  c、是啊,盘古凭着一股冲破枷锁,奔向光明的意念,用他的神力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此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观察这两句句子,有什么特点?(字数相等,句式相近,意思相对。)轻而清对重而浊,冉冉上升对慢慢下沉,天对地,这种句子就叫作对仗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3、第三幕:顶天立地

  a、电光火石间,天和地分开了,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不由地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是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三幕。(板书:顶天立地)(出示三至五自然段)引读:天和地分开后,……重新合拢。

  情境朗读:

  (1)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他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几百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2)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几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3)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b、师生对话。万八千岁,一万八千年啊。盘古盘古,你撑在天地之间这么长时间,你不累吗?(累。)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你都撑了一万八千年了,休息一会都不行么?(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前功尽弃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即使我是巨人,一次已经使我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力气再来一次呀。)相机板书:坚持不懈

  c、出示第六小节。 齐读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疑问么?出示词语:“精疲力竭”。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是啊,此时的盘古,经过漫长岁月的苦苦支撑,精神已经极度疲乏,力气也用尽了,他心力交瘁地倒下了。可是此刻的盘古,没有感到痛苦,反而……(含着微笑倒下了。)他为什么含笑倒下,这微笑中包含着什么?这是怎样的微笑呀?

  预设:1、因为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光明。这是幸福的微笑。

  2、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死而无憾,这是坦然无畏的笑,是英勇乐观的笑。

  4、第四幕:改天换地

  a、引读: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舍不得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

  1、句子都差不多,出现了9次变成了。(很多变成了,反映出盘古把自己身体所有的部分都奉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2、很多形容词,准确写出了时间万物的特点。

  3、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等句子也是对仗句。

  4、万顷良田后面变成了省略号。

  b、光芒万丈、皎洁明媚、奔腾这样一些词语多准确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啊,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对这个新世界依然无限眷恋,于是他把自己的生命幻化成了世间万物,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发挥你的想象,照着书上的句子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c、齐读最后一小节。

  d、这两段文字是我国典籍中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最早记载,你能对照课文的描写读懂它吗?

  三、合作探究

  a、同学们,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学完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编造出来的。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又表达了他们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

  c、你看,这就是想象,古代劳动人们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象出来出了这一则则奇妙的故事,看来人们探索宇宙,探索天地的脚步很早就开始了。

  课后,请你们完成两个作业:

  1、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对仗的句子。

  2、读读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神话,并写下你的感受。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课前准备: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课前组织学生背诵《大禹治水》、《精卫填海》、《水调歌头中秋》《清平乐六盘山》《重别周尚书》《无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导课

  刚才大家背诵的《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的三个神话传说。今天我们要学的第12课《开天辟地》也是一篇神话传说,请大家齐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一人一个自然段,出现错误互相订正。如果能够帮同桌改正一处错误,自己就加上一分。之后教师抽查文中的重要段落。

  2、同桌读生字词。教师抽查。

  3、在文章中,由一个自然段概括出了整篇文章的内容,你找到他了吗?(生答,齐读,教师板书)

  4、文章中哪些段落讲到了开天辟地,哪些段落讲到了化生万物呢?(生答,师板书)在这篇文章当中,用四个自然段来讲了开辟天地这件事,我们把这四个自然段叫一个意义段。同样,6、7自然段也叫一个意义段。向学生渗透划分段落的知识。

  三、阅读理解

  1、课文是怎样写盘古开辟天地的呢?请你认真读一读文章的2—5自然段,找出描写盘古的句子读一读,谈谈你对盘古的评价。(生读,作笔记,交流。)

  2、盘古大神就这样支撑着九万里长空,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长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以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生读)多了不起呀!盘古用自己的生命改天换地,这我们创造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评价他,你会想到什么。(生答)把我们对盘古大神的感激和崇敬融会到读书中去,你肯定会读的更好。(指名读,填空读。)

  3、其实这一部分内容,也就是我们背诵过的“首生盘古。垂死化身……”(生背)整篇古文你能背下来吗?(生背)

  在这篇文章中,哪些内容是我们课本上没有的?(学生找出来,说一说)你瞧,这段古文用206个字介绍了比课本上500多字还要丰富的内容。

  其实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用8个词来概括,他们是:混沌不分……(生读,背诵),这也是我们课本读背4的内容。(指名背)

  四、我国有四大神话故事是《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教师为大家找到了其中的一篇《夸父逐日》,现在给你5分钟时间,如果你能背过,就给自己加上2分,如果能读熟就加1分.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9

  说教材:

  本课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盘古的大神用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界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脉络非常清楚,分四个部分把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开辟天地,化生万物”的过程描写了出来。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讲了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宇宙的样子。第二部分是三至五自然段,讲的是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第三部分是六到七自然段,讲的是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界万物。第四部分是总结全文。

  全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要求分析与说明:

  〔1〕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神话无穷的魅力,认识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献身精神、创造精神。

  说教学方法

  1,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展开讨论,自主学习。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的心理情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它会对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自主地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盘古是力大无比的?他顶天踏地几千万年,他累吗?他怎么累法?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临死前为什么脸上带着微笑?”等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思维创造活动中来。

  2,              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

  如通过对“冉冉”和“慢慢”,“上升”和“下沉”“轻”和“重”,“清”和“浊”这一组近义词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天地的不同。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体会盘古的神力。抓住“一万八千年、极高、极厚、极长、长柱子”体会盘古的神力,他的坚强意志,超大力量。

  3,              在朗读中升华情感,在情感中练习朗读。

  《新课标》中也提出中年级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视觉和声音上的冲击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这样一个巍峨,无私,乐观的形象,然后再指导学生朗读,有了情感的体验,学生就能将这样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

  说教学过程:

  一开始,先复习导入。出示课题,让学生齐读。教师提问:是谁开天辟地?他为什么要开天辟地。进而引出第一课时学习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复习朗读。然后提出问题:“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又是怎样化生万物的。”过渡到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

  在教学课文2—6自然段时,我先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 “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逢,一丝微光透了进来。”抓住“大鸡蛋”等词语指导朗读,让体会盘古的神力。在此基础上我又出示: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再次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体会盘古的神力。通过指导学生找反义词的方法,让学生来朗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体会天和地的不同之处。

  课件出示:“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抓住“一万八千年、极高、极厚、极长、长柱子” 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盘古的神力,他的坚强意志,超大力量。第二部分学完的时候,我又指名让学生说说,盘古是个怎样的神?让学生概括出盘古的超凡神力,意志坚定。

  在教学课文7---8自然段时,出示:“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指导学生通过讨论来体会盘古的微笑。在此基础上出示: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筋脉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皮肤变成了万顷良田,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指导朗读。抓住优美的词语反复朗读体会,感受这些事物的美好。抓住“就连”进一步体会盘古的无私奉献。然后让学生总结盘古是个无私奉献的神。

  学完全文后,让学生练笔:盘古,我想对你说:————最后,教师概括总结并布置作业作业。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贤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气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

  4、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查字典(2)指名读,错的纠正(3)学生自主提出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4)当堂描红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

  (3)、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解决第二个问题)(盘古)

  (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3)、这一段有几对反义词,大家能找到吗?

  (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开天辟地的经过)

  (5)、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板书:昏睡——醒坐——劈凿)

  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变化呢?(黑乎乎一片——裂开一条缝——巨石崩裂)

  (6)、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使劲翻身、猛劈猛凿)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7)、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上节课提出的四个问题:谁?为什么?怎样?之后的情况?

  2、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随课件板书回忆)

  3、复习上节课找出的反义词

  二、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过渡: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去了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六自然段)

  1、天地分开后,盘古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课文中哪里给出了答案?大家找出来。(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

  3、(课件出示)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个“就”字去掉行吗?(这个“就”表明盘古从没休息过,开天辟地后就一直站在那了)(板书:站)

  4、盘古就是这样站在那,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那到底是怎样的变化呢?大家把第四、五自然段自由朗读一遍。(学生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板书:变)

  5、说说你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挥,问题的核心在于:时间过了很久盘古都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可见其有决心,有毅力,矢志不移)

  6、那么大家能把他的那种决心读出来吗?(个别朗读,指导朗读)

  7、学习第六自然段

  (1)、盘古为什么是含笑倒下的?

  (2)、让学生模仿盘古,说说他倒下之前的心里话

  从你们的表演中,老师可以看出盘古是多么伟大呀!为了创造出一个新世界,他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直到最后倒下,他也无怨无悔!而且最后,他有没有因为他的倒下而停止了他的贡献?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三、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核心: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什么呢?(课件作题,指导简便记忆)你看,有光芒万丈的太阳,还有皎洁明媚的月亮,多美的一段呀我们来读一读,好不好?(指导朗读背诵,先个人读,后集体读)

  就这样,盘古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世界。

  四、思考题

  1、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出人类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2、我们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很精彩的神话故事,那神话和迷信有什么区别呢?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开天辟地》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中国的神话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赞美了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关键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会背诵课文的6.7.8自然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 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盘古怎样开天辟地?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 教具准备: 歌曲《天地之间的歌》、动画、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 1.师生共同欣赏歌曲《天地之间的歌》。 2.师:是啊!从地到天,从天到地,万事万物多么神奇;从地到天,从天到地,天上地下多么壮观!其实,关于天地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天地是怎样形成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板书课题) 二、质疑课题: 1.齐读课题。(读出气势来) 2.看课题提问:(1)、谁开天辟地?(2)、为什么开天辟地? (3)、怎样开天辟地?(4)、结果怎样? 师:让我们把这些问题串起来,提着它一起走进课文。 三、品析交流 : 1、谁开天辟地?(盘古)。 2、为什么开天辟地?也就是说刚开始时天和地是什么样子的? 指生读,结合“混沌一团”去理解,让学生想象当时天地合一、宇宙黑暗的情景。 3、怎样开天辟地?(教师引导盘古先把天地分开,再用身体支撑。) (1)、开辟天地的过程:课件出示:“大神见旁边……‘大鸡蛋’破碎了。” 指导学生抓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体会盘古的神力和艰难。既而抓住三组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沉”来体会天地的不同。 (2)、支撑的过程:教师引读天每天——,地每天——,盘古的身体也跟着——,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的——,地变的——,盘古的身体也——。(据说盘古的身体有九万里长。师用一层楼约3米的高度计算出盘古的身体有30000层楼那么高。)一个——的巨人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巍峨) (3)观看动画。(再次体会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4、结果怎样?(他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 (1)、学生自由朗读这段话。 (2)、抓住盘古身体的九个部位:气、声音、左眼、右眼、肌肉、血液、筋脉、皮肤、汗水、指小组说,教师指导读。 (3)、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5、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6、让学生带着怀念的心情,带着感激的心情读,带着赞美的心情读最后一段话。 四、探究: 1、神话故事是真实的故事吗? 2、古人为什么要编出这样的故事呢? 师: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对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非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它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伟大精神的歌颂。神不存在,但精神我们应该拥有。天地之间,人最伟大,让我们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五、语文实践: 1、把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给他人听。

  2、课外搜集一些有趣的神话故事,班级召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这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它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为把这美好的瞬间定格在学生美好的童年记忆中,我曾反复思考着我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意境营造美。 一曲快乐的《天地之间的歌》,几幅清新活泼的画面,学生充分感受到天地之间是多么神奇!多么壮观!教师一句巧妙的过渡:“其实呀,关于天地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呢!”把学生的思维就牵到了《开天辟地》上。 二、质疑课题寻求美。 只有思考的学生才是最会学习的学生。在有气势地齐读课题后,我让学生质疑课题,此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1)“老师,谁开天辟地?”(2)“为什么要开天辟地?”(3)“怎样开天辟地?”(4)“结果怎样?”我随即表扬同学们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提着它一起走进课文。 三、师生合作感受美。 怎样开天辟地和结果怎样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怎样突破呢?我采用教师声情并茂地渲染气氛和学生的感知交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劈”、“凿”动作的演示,让学生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以及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通过三组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沉”的对比,让学生想象出天地的不同;通过引读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据说盘古的身体有九万里长。课堂上我用楼房的高度:一层约三米,相当三万层楼房那么高)让学生想象一个巍峨的巨人形象;最后通过播放动画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盘古化生世间万物是课后要求背诵部分。我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自由读、指小组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师读学生闭眼想象,当学生睁开眼睛时,看到了一幅美丽的世间图,也就是说盘古他把自己的身体化成美好的世间。学生从中真切体会到一种伟大的献身精神。 四、拓展探究寻求美。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故事,但我不想就故事讲故事。现在不是讲究“大语文观”吗?因而在欣赏完“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神话图片后,我让学生探究:(1)、神话故事是真实的故事吗?(2)、古人为什么要编出这样的故事呢?通过探究学生终于明白: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故事,那是古人对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创造出具有非凡能力的“神”。但它表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伟大精神的歌颂。“神”不存在,但“精神”我们应该拥有。其实真实的天地是是由星体组合成的。 课结束后,有位老师提议:是否可以把后面的几幅神话图片作为导入?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好几遍,但我还是不想就课文讲课文,我想让学生的思维扩展开来。还请大家探讨。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2

  一、课前交流

  爱读神话吗?老师带来几个神话,认识主角吗?

  二、揭题

  1、师: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齐读课题。

  2、师:读准第三个字,是第三声。写法上注意,左边是 “尸”字头、“口”字底。

  3、师:请人解释这个字的意思(分开)。

  4、师:开天辟地,需要多大的力气呀。指读课题,齐读。

  三、检查生字词、质疑

  1、代字入词,分别指读。

  2、出示斧子和凿子图片,请你做做猛劈猛凿的动作。

  3、齐读。

  4、师:通过预习,你会填了吗?指名填。齐读。

  出示:就这样,盘古以他的(    )和(    ),开辟了(    ),化生出(    )。

  5、师:这是中心句,概括了全文。你有何想问?

  生:神力是什么?

  生:世间万物是什么?

  师:一会儿会知道。

  生:他是怎样开辟天地的?

  师:问得很有价值。

  生:他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开辟天地?

  师小结并板书: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又是怎样化生万物的?弄清这两个问题,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今天我们就重点看这两个问题。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哪些部分是写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哪些部分是写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点评:学生提的问题多而杂,教师帮他们进行了筛选整合,选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生:2—6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第7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5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6—7自然段是写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的。

  师:区别在于第6自然段。这段是写什么的?

  生:盘古倒下了。

  师:是呀,意思上和第7自然段联系得更紧密些。

  [点评:面对课堂意外的生成,老师引导学生清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无形中培养了学生根据文意划分段落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

  1、教学开天辟地

  师:请同学分小节朗读2—5自然段。边听边画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生圈画。

  师:能在你画出的句子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语吗?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猛劈猛凿。

  师:能读读这个词吗?再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生:我觉得他是个追求光明的人。

  师:之前的世界是——

  生:黑暗混沌。

  师:从盘古的动作里你感受到什么?

  生:力气很大。

  [点评:应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

  师:是个力大无穷的人。能读出他的力大无穷吗?

  生朗读。

  师:引读第2自然段。

  师:带着你的感受,齐读。

  2、教学对仗句

  师:开天辟地后,天地发生了变化。(ppt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指读,男女生合作读。

  师:天地的变化如此巧妙,文章的用词上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是反义词。

  生:字数相等。

  师:词义相反或相近,字数相等。它们组在一起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齐读。

  [点评:“对仗”的概念是否该名明确地交给学生?另外对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应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从反复的朗读中充分体会,读出美感,读出体会。]

  师:这种结构的句子,文中还有,谁有慧眼?指读。

  3、教学化生万物

  师:天地分开后,盘古罢休了吗?(ppt出示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齐读。

  师:究竟有什么变化?(ppt出示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指读。

  师:此时你觉得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坚持不懈。

  [点评:教学的主问题是“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明确地把它当做主线贯穿,偏离了主问题。在教学时,可否只问一句“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分别从开天辟地和化生万物两部分要求学生默读、圈画,这样教学的线索会更清晰一些。]

  师:是呀,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年,是一万八千年。就这样,他开辟了天地。齐读此句。

  师:他是怎么化生万物的呢?我们合作读过程。(出示图片,生分列,每列读一个变化)

  生朗读。

  师:他将一切奉献给了世界,自己什么也没得到。老师将这个过程改成了诗,配乐齐读。

  生朗读。

  师:能参考图背下来吗?(分别出示图片和填空形式课文)。

  师:背得越来越流利。能发挥想象,他还化生成了什么吗?

  生:头发化生成草地。

  生:胡须化生成树木。

  师:很高大。

  生:骨头化生成高楼大厦。

  师:想象很奇特。

  生:眉毛化生成人类。

  师:盘古还是个怎样的人?

  生:伟大。

  [点评:学生对盘古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体悟的还不深,在此基础上不读不出感情的。]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无私的人。

  生朗读。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力大无穷的人。

  生朗读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并不是盘古带来的,但今天我们仍要学习他的什么?

  生:精神。

  师:对,伟大无私的精神。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为你们推荐几本神话书,课后可以自己去看看,进一步领略神话的神奇和人物的伟大品质。下课!

  [点评:通过一篇文章告诉学生读神话要注意学习的真正内容,并推荐阅读相关书目,都是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板书: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力大

  化生万物?高大

  伟大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3

  学习目标:

  ①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交流课前部分资料: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学生急于展示自已的感受。又能让学生对古代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为学习本课奠定感情基础。)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此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又利用学生的互助互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的自主、探究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盘古的伟大及他所创造的宇宙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想象思维、理解能力,更锻炼学生以自已的感情来指导朗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这样设计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已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已的小伙伴们看。

  如此设计思考拓展,让学生回过头来再次感悟,通过让学生去想,感悟盘古的伟大之处,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成性地应用语言;第二个拓展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并培养了学生的查找资料的能力。)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4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母亲生育了我们,那你知道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吗?

  生摇头

  师:老师告诉你,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知道这个神话吗?

  生:知道

  师: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上可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

  生齐读题目

  师: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

  生拖着读

  师:这样是读不出力量的,你听我读。范读

  生齐读,很有力量。

  师: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师:同学们,课文读过了吗?还想再读吗?

  生:想

  师:那就捧起书,自由自在,痛痛快快地放声读一读。

  生巡视听学生朗读。

  师:看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读书有这样认真、专注的劲,相信你一定能将这篇课文读好。谁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生读

  师:你真小心,一个很容易读错的词你都读正确了,真不错。(板书:混沌)知道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吗?

  生:搅在一起

  师: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天和地搅在一起。

  师:对,天和地搅在一起那种状态就叫混沌,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混沌一团。(板书:一团)

  谁来接着往下读,读完开天辟地的段落。

  师: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开天辟地。

  再指明读,引导最后一句话的读法,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就要读几遍。(板书:化生万物)

  师: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三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几句连贯的话,用上这三个词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生: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师:恩,说的很清楚,一听就明白了。谁再说说看。

  生:这篇课文说了恨久以前,天地混沌一团,有个叫盘古的大神,他开天辟地(学生说这个词的时候觉得不太顺口)

  师:开天辟地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生:开辟了天地,最后他倒下了,身躯化成了万物。

  师:表达真流畅,同学们,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词语不太顺的话,你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说。

  生:这篇课文说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他开辟了天地,很多年过去了,他精疲力竭,最后倒下了,倒下的时候身体化成了万物。

  师:不但说的很清楚,而且还用上文章的一个成语,精疲力竭,看来你读懂了。

  师:同学们,天地是这样由来的,万物是这样诞生的,你相信吗?

  生:不相信

  生:不相信,因为他说大神睡了一万八千年,这怎么可能呢?

  师:是啊,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也觉得不相信,天每天升高,地在加厚,盘古在长高,什么都在变化。

  师:这样的情景太神奇了,看来神话吸引着你,

  生:我也不相信,最后说盘古化成了万物,这是不可能的。

  师:你看,这就是想象,你看古代劳动人们的想象多丰富啊!(板书:丰富的想象)

  师:同学们,这就是神话,他有丰富的想象,他有太多的不可思议,有太多的神奇,他是古代劳动人们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看来人们探索宇宙,探索天地的脚步很早就开始了。

  师:你们都不相信,那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天辟地这个神话,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

  师:自由读,去感受一下。

  师:谁来把这段话读读。

  师:同学们,想要把这段话读好,你只要把这段话读好(投影)

  介绍凿和斧,斧子见过吗?他是用来劈的,区别字形。

  凿子是古代开山的工具,师用说示意凿子的凿法,一下两下。

  自由练。

  师:谁来左右持凿,右手握斧,谁来用凿子凿,用斧头劈。

  一生读。读的不够好

  师:你的力量还不够,看来你开不了天。谁来再开一次。

  又一生读(有点气势)

  师: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凿的,怎么劈的?揭示猛劈猛凿。狠狠地劈,狠狠地凿。谁来

  一生读(比较有力量)

  师:恩,你自由了,你可以看到天地了。同学们,盘古是个大神,力量大不大。

  生:大

  师: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

  生齐读(很有气势)

  师:同学们,你看,多潇洒啊。挥手之间,天地出现。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读过了有什么感觉?

  生:轻的东西往上飘,重的东西往下落,天地就形成了,太奇怪了。

  师: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师引导学生比较。轻而清,重而浊

  师:你听我读,看还能感受到什么。

  师用声音和手势朗读显示区别

  生:我感觉前面轻飘飘的,地好象有点重。

  师: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天和地分开后(出示顶天立地的图)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天和地分开了。

  生:我看到天地分开后,盘古站在天和地中间。

  生:我看到盘古用手撑在天地之间。

  师: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不由地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是的。(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接着往下读。

  师:天每天升高一丈,一丈多高,大概和我们这层楼差不多高,18000年升多高,用文中一个词来说就是极高,地每天加厚一丈,18000年该有多厚啊,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极厚了,盘古的身体该有多长啊,文中也有个词就是极长了,同学们,极高了,极厚了,极长了,天高的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经历了几千万年也倒下了。

  出示第七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师:想说什么吗?

  生:盘古太伟大了。

  师:是啊,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生: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师:同学们,能从这里的某一句或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你觉得盘古伟大吗?

  生:盘古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甘霖,就连身上没有用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生产的雨露,所有我觉得他伟大。

  生: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太阳是给人温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月亮在晚上的时候,也可以给人指路。

  师:是啊,当你抬头望见月亮的时候,那是盘古的右眼在看着你呢?(音乐)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

  因为:

  教师引读。

  师: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啊,想象多丰富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师:你想到了吗?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生自由完成写话练习。

  师:谁来交流一下。

  指明学生交流。

  师:光芒万丈、皎洁明媚、奔腾这样一些词语多准确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啊,我们下课后将他们积累下来好吗?同学们,或许我们认为自己的想象还不能超越古代劳动人们,但只要你敢想,也许一个个神话就在你的心中、口中诞生了。

  师: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

  师: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作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