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通用4篇)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篇1

  师:四年一班的同学们,准备好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这节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请闭上眼睛,听一听,想一想,老师描述的是个什么地方。

  师(诵读):山清水秀、杨柳依依、细雨蒙蒙……,同学们,听出老师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了吗?

  生:是乡下。

  师:对了,老师描绘的,就是农村风光。来,一起轻轻地读一读。

  生:山清水秀、杨柳依依……

  师: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这就是乡村,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

  师(板书课题):一齐读课题。

  生:乡村四月。

  师:轻一些,慢一些,再读。

  生(轻轻地,慢慢地):乡村四月。

  师:再轻一些,再慢一些,读。

  生(更轻,更慢):乡村四月。

  师:了解一下本课的诗人。(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 “永嘉四灵”。

  师:好了,同学们,翻到课本108页,先把这首诗和书下的注解自由放声读三遍,开始。

  生齐读。

  师:如果能自由读我想效果会一样好。

  师:好,谁愿意来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读诗。

  师:我们班的同学读得很好,缺少的是一点勇敢,谁愿意再来试一下?

  生读诗。

  师:读得多好啊,一齐来读一下。

  生齐读诗。

  师:真不错。诗中有一个字是多音字,(板书:了)怎么读?

  生:l-i-ao了。

  师:对了,读作liao,再读。

  生齐读。

  师:本课一共有两个生字。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字。(出示:蚕)读作什么?

  生:蚕。

  师:观察一下这张图,这就是蚕。一种普普通通的小动物,看看,这个蚕字,你怎么记住它?

  生:天上有个虫。

  师:是天上吗?

  生:天下。

  师:对了。我们古人是这么说的,说蚕,天虫也。就是说蚕是天底下最好的虫子了,人们喜欢把蚕和桑连在一起说,因为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最后织出来的是丝绸,这样老百姓就有穿的了。所以蚕桑还有插田就成老百姓生活当中的两件大事。有人用蚕字编了一幅对联,考考你们。鸿,别出了上联,鸿是江边鸟,谁能用蚕字对出下联。

  生:蚕是天下虫。

  师:答对了没有。看一下答案。蚕为天下虫。对了,一齐读一读。

  师:蚕字看起来简单,写,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蚕字该怎么写呢?仔细看一看。

  师播放习字视频。

  师:写得漂亮吗?

  生:漂亮。

  师:太漂亮了。同学们,只要你认真写,你能写得跟他一样漂亮。提起字,在书后的生字表蚕字的旁边,把这个字工工整整的写两遍。

  师检查。

  师:我看到了,一些同学的字写得可真工整,尤其是第一笔写的是一横,而不是一撇。写完了吗?

  师:好,下面就该读诗了,读诗啊,讲究读准节奏,老师把诗的节奏划出来了,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诗。

  师:好,同学们,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词,叫作诗中有画。(板书:画)

  师:说的是一首好诗,你读着读着,就会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轻一些,慢一些,再读。

  生齐读。

  师:再轻一些,再慢一些,读。(播放音乐)

  生再齐读。

  师范读。

  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个绿色的世界。江南乡村,那一个绿色的世界会展现在你的面前。同学们,你能在江南乡村的哪些地方发现绿色?

  生:山上。

  师:山是绿的。

  生:田野。

  师:田野是绿的。

  生:草原。

  师:应该是草地吧,那草地上的草是一种怎样的绿?谁能说一说。

  生:是碧绿的颜色。

  师:还有吗?

  生:嫩绿。

  师:草地上的草一片嫩绿。你们还能在哪儿发现绿色?

  生:路旁的树上。

  师:春夏之交,最绿的应该是柳树了,见过柳树吗?

  生:见过。

  师:柳树地枝条,

  生:长长的。

  师:柳树地枝条长长地从树上垂落下来,一阵风吹过,它会,

  生:随风飘动。

  师:这绿色的丝带从树上垂落下来,不正是诗人写的一首诗吗?

  生:《咏柳》。

  师:对了。碧绿,读。

  生: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好,你还能在哪儿发现绿色?

  生:田园。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绿绿的蔬菜。

  师:还有哪儿是绿的?

  生:灌木林是绿的。

  生:绿得像一块翡翠的湖水。

  师:说得真好。我猜你一定说的是这幅画。(出示图片)

  师:看,碧绿的湖水上面有什么?

  生:鸭子。

  师:不对吧,是白鹅。白鹅伸长了脖子在哪儿……,它白色的羽毛浮在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在水里……,好像有一首诗也是这么写的吧?

  生:《咏鹅》。

  师:一起来读一下。

  生: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好了,同学们,在乡村,山是绿的,水是绿的,草是绿的,树叶也是绿的,乡村四月,到处都是绿的,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

  生:遍。

  师:对了。(板书:遍)一个“遍”字就能表现出一个绿色的世界。好了,江南乡村,除了绿色,还有没有别的颜色呢?

  生沉默。

  师:绿遍山原-白-满川,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对了,诗中有一个词,白满川,川是什么意思?

  生:平地。

  师:平地怎么可能是白色的呢?见过这样的景色吗?

  生:没有。

  师:这可是江南乡村独有的景色,想看吗?

  生:想。

  师出示图片。

  师:大片的平地反映出天的颜色,就变成了明亮亮,白晃晃的了,这大片的平地是什么?

  生:是水田。

  师:对了,同学们,江南乡村有绿色的山原,白色的水田,再加上无边的细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板书:山水画)一起来,边想像这美丽的画面,一边诵读一二句诗。

  生想像画面读诗。

  师:同学们,江南乡村除了这些山山水水,还有没有别的画面呢?

  生:众鸟往天上飞,水鸟在水里叫。

  师:哦,好,同学们,我们读一下诗的三四句,你就会有发现。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生读诗。

  师:有什么发现乡村四月的田野里还有一种美丽的画面?

  生:农民在辛苦地干活。

  师:对了,才了蚕桑又插田,同学们见过采桑吗?这里有一幅采桑图,画的就是古时候我国农民采桑的情景。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描述这幅画吗?

  生:人们有的在树上采桑,有的在地面树下接着从树上掉下的桑叶,有的提着罐子,有的在树下休息。

  师:观察的真细致,连树下休息的人都能看到,不过注意,他们背上背着的是竹筐。这就是江南乡村的采桑图,除了采桑的画面,在无边的田野上你还能看到什么图画。

  生:农民插田的情景。

  师:对了,同学们,在农忙时节,我们的农民就在桑园里、田野里忙个不停,这是另外一幅图,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采桑图。

  生:插田图。

  师:好像都不够全面。

  生:劳动图。

  师:好不好?

  生:好。

  师板书:劳动图。

  师:同学们,这诗中有的是无数美丽的画面,下面让我们边想像这美丽的画面,一边朗诵这首诗。谁来试一下?

  生边想像画面边读诗。

  生齐读诗。

  师:这诗中除了有一幅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呢?读一读诗的一二句你就有发现。

  生读一二句。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声音。

  师:这诗里面原来还有声音呢?子规认识吗?(出示子规图)就是这种鸟,它又叫杜鹃,好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生闭眼。

  师:闭上眼,我们仿佛已经来到了江南的乡村,这里有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歌声(播放布谷鸟声音)……,歌声是那样清脆,是那样悦耳,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我们屏住呼吸,继续听,我们听到了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草丛中,池塘边,小溪旁,树林里……

  师:同学们,你从哪儿能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

  生:池塘边有青蛙的歌声。

  生:布谷鸟的叫声。

  生:小鸟的叫声。

  生:夜莺的歌声。

  生:朗朗的读书声。

  师:好了,同学们,你们听到的声音,诗人们也听到了。(出示诗句)读。

  生: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生: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生:斜光照墟(xū)落,穷巷牛羊归。

  师:乡村四月,到处都有声音,这无数的音符凑到一块,组成了什么?

  生:一首无名的歌。

  师:说的真好。这就是美妙的音乐,同学们,边想像这些声音,边读这首诗。

  生读诗。

  师:同学们,这诗中除了有图画,有音乐,这诗中还会有什么呢?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还能有什么发现?

  生:诗中蕴含的大自然的美。

  生: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静。

  生: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一颗心。

  生:我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绿。

  师:好,同学们,这诗中真的蕴含了很多的东西。江南乡村的景色,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是那样的美。读着这首诗,我们不知不觉地就能陶醉其中,仿佛已经来到了江南乡村。清晨,烟雨蒙蒙,勤快的姑娘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中午,布谷声声,忙碌的农民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散学的儿童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可爱的娃娃们在睡梦中伴随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同学们,这田园生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它究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

  生:简单的快乐,辛苦的幸福。

  师:简单的快乐,辛苦的幸福,说得太好了,我建议同学们给她鼓鼓掌。

  生鼓掌。

  生:这是一种没有烦恼而且快乐的生活。

  生:安静宁静简朴舒服的生活。

  生:充实朴实而又快乐的生活。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体会把这首诗背诵下来,行吗?

  生:行。

  生齐背全诗。

  师:那我要问同学们,诗人翁卷写下这首诗,又是出于什么的原因呢?他为什么写下这么美展现给我们大家?

  生:因为他了解这种生活。

  生:因为他羡慕这种生活。

  生:因为他很热爱乡村四月,而且,他也知道了农民的辛苦。

  生:因为他怀念这种生活。

  师:好了,同学们,正是因为诗人了解、热爱、怀念这美好的田园生活,正是因为他饱含了这种深情,才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啊。(板书:情)

  师:同学们,乡村生活的乐趣,可远远不止这些,想去看一下吗?看,那边就来了放风筝的孩子。读。

  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放学了,去放放风筝,想不想去?

  生:想。

  生: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座莓苔草映身。

  师:到小河边去钓鱼,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事。

  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到菜花地边去追一下蝴蝶,多么开心呀。

  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师:好了同学们,乡间有这么多快乐的事情,学了这首诗,你有没有什么愿望?

  生:去乡村体验一下。

  生:回家乡去体验下农民的生活。

  生:回家乡跟农民伯伯一起种菜。

  生:想体会像农民一样的生活。

  生:想去乡村四月游玩一次,而且也体会一下农民的辛苦和汗水。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你想欣赏田园的风光,你想体会乡村的生活,我都能体会,那同学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一首小诗,写出来呢?好,请打开你带来的练习,请根据本课学习的知识,还有自己记忆当中的画面和音符完成。

  生完成课堂练习。师巡视。

  师:好了,同学们,我知道,你或许有很多的话想要说出来,很多的情感想要表达,时间关系,最后,让我们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用声音表达出来。一起来,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诗。

  生齐背全诗。

  师: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篇2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

  3.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想外出旅游吗?

  生:想!

  师: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乡村四月风光影片。)

  师:(欣赏完影片后)你们觉得这里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里很美。

  生:我觉得这里很迷人。

  师:乡村的景色确实美,不过乡村的四月更美,今天我们就随同诗人翁卷一起走进田园,走进《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课题:乡村四月。)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知欲望。外出旅游这一导入使学生跳出了枯燥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本课内容奠定基础。

  二、方法指导,匠心独运

  师: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生:我认为应该把字音读准确。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节奏来。

  生:还应该读出感情来。

  师:老师觉得如果再做到声音响亮会更好。下面咱们就带着这几种好方法来自由朗读这首诗。(生自由读诗。)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经验来总结如何读好古诗,与其说教师是在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不如说是在教给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毕竟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你读得不仅流畅,而且声音很响亮。(再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努力!刚才两位同学读得都很流畅,看来大家确实用心去读了。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仔细听,老师读到哪里会稍作停顿。

  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生回答师在哪里有停顿。)

  师:对,老师就是按2、2、3的节奏停顿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节奏再来练习朗读。(生练习朗读。)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既然大家都想读,那么想读的同学就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众生起立齐读。)

  评析:巧妙设计诵读方式,使孩子诵读古诗兴趣盎然,感受到诗词的韵律美。

  三、品析诗句,循循善诱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和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认真研读古诗。

  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思考:

  1.诗人在乡村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用上你平时积累的好词,把诗句的意思说具体。

  (生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真投入,谁能来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

  生:诗人在乡村看到了山原。

  生:诗人看到了乡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生: 诗人听到了杜鹃的叫声。

  (师板书:山原、闲人少、子规声。)

  师:谁能结合平时积累的好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碧绿染遍山野,水田一片亮光;杜鹃声声啼叫,雨如烟雾朦胧。农历四月的乡村,闲散人很少;才忙完养蚕采桑,又要忙插秧。

  生: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秧。

  评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自读自悟的学习情景中,让学生读得充分,感悟自然深刻。

  (一)品读美景

  师: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齐读前两句诗。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说具体吗?

  生: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师:听得出,你很会读诗呀!如果让你选择两种颜料来描绘脑海中的图画,你会选哪两种?

  生:绿色和白色。

  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颜色呢?

  生:因为山川和原野都是绿的,水色是白的。(师用绿色粉笔板画山川、原野,用白色粉笔板画水田。)

  师:瞧,四月的乡村,山陵是绿的,原野是绿的,还有绿的——

  生:还有绿的草。

  生:还有绿的树。

  生:还有绿的枝叶。

  师:展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一个“绿”字,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到生机勃勃。

  生:我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

  师: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所富有的生命力,就带着这种感受来读读第1句。(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轻轻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你们的眼前出现画面了吗?

  生:出现了。

  师:这是一种鲜明的绿,谁能读出柔美的绿?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让绿色布满整个山原吧!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听到了杜鹃鸟的声声啼叫。第几句写出杜鹃的啼叫?

  生:第2句。

  师:我们来齐读第2句。(生齐读: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细雨不停,子规不歇,望着笼罩在雨中的山川绿原,我们忍不住感慨,四月的乡村——好美啊!

  师:用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吧!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读出了乡村景色的美,语速再慢些更好。谁还想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四月的如诗如画。

  评析:古诗是祖国文化的瑰宝。仅靠语文课堂上的那点时间,完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是远远不够的。结合课外知识的积累,搭建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更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大知识量。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不仅注重了指导朗读,还重视了知识迁移,从多首诗句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从而感受乡村的美丽景色。

  (二)品读人勤

  师:绿绿的山陵、原野,映入我们的眼帘,蒙蒙的细雨,沁入我们的心脾。多美的景色啊!(板书:景美。)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我们来齐读第3、4句古诗。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说具体?

  生: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干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生:乡村里的四月,闲着的人很少,都在忙碌着农活,刚刚干完了养蚕的活又要去插秧。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农家劳动是繁忙、紧张的?

  生:“闲人少。”

  师:闲人少可以怎么理解?

  生:就是忙人多的意思。

  师: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他们忙插秧、喂鸡、喂鸭、翻地……

  师:说明这里的人怎么样?

  生:说明这里的人很能干。

  生:说明这里的人很勤劳。(板书:人勤。)

  师:从哪一句式也能看出这里的人很勤劳?

  生:从“才了……又”看出这里的人很勤劳。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模仿着诗人用 “才了……又”这一句式,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谁想来试试?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翻土又种瓜。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喂牛又放鸭。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耕田又种菜。

  师:大家说得真不错,说了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诗人一句都没用,却用了“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是主要农活。

  师: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信你试试。(生自由读。)

  师:谁想把这两句读给大家听?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你读出了乡村四月人们的忙碌。

  评析: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终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又教给了学生作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作诗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 方为“明”师之道。

  四、拓展延伸,积淀文化

  师:孩子们,张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吧!此时此刻你们就是诗人,行走在田间小径,面对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又怎能不诗兴大发;又怎能不陶醉其中呢!就带着这种感受带着陶醉之情来齐读《乡村四月》。(生带着陶醉之情来读诗。)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能熟视无睹?带着敬佩之情再读《乡村四月》。(生带着敬佩之情来读诗。)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赞美之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生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听过吗?

  生:没听过。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曲《乡村四月》。

  (课件播放《乡村四月》歌曲,与学生共同唱古诗。)

  师:大家唱得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评析:此处设计可见教师良苦用心,教师动情描绘,创设出良好的情境,激发出学生参与诵读的热情。尤其是层次渐进,梯度训练,使学生的激情得到释放,如同惊涛拍岸,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古人吟唱“阳关三叠”的效果。别出心裁的唱古诗设计更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节课的教学再次达到高潮。

  总评:

  《乡村四月》是一首田园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一、以读为主,使学生读出韵味

  语文教学注重以读为主,古诗教学中的读更为重要,只有进入诗歌意境的最高层次的读诗境界,才能领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重对学生读诗的训练。从大的环节上看是分为“初读——按节奏读——品读——带着感情读”等有层次的、递进的读。在读的指导上做到了“自由读,力争读正确、流畅;按节奏读,读出诗的韵律;想象画面读,读出诗的情感;创设情境读,读出诗的意境”。在读的过程中,做到了学生读得形式多样、读得层次分明、读得情感酣畅。整节课,通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读出了感觉,读出了魅力。还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来引导学生读出了味道,读出了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感悟诗情,促学生想象画面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通过氛围的创设、情感的铺垫,引生入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乡村的美景,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意,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想象勤劳忙碌的人们,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让学生通过想象感悟诗意,学生学得自然其乐融融。

  三、重视学法,让学生习得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学法指导,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仅让学生实践感悟,还帮助学生提炼方法,授之以“渔”,举一反三。

  本节课教师随时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初读之前,让学生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怎样读古诗比较好。这样联系已有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读诗该注意的问题,在初读时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学生在品读古诗之前,让学生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认真研读古诗,并提示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盲从,学得自然扎实,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品读古诗的时候,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总结出了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授之以“渔”,并将学法应用到了实践中去。同时,还注意抓住语言点来训练,通过作诗让学生感受田家繁忙、紧张的生活,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篇3

  文言相柔   辉映课堂——《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清  韵)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课

  【教学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 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 抓住重点词,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 感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流程】【课前欣赏】播放江南乡村四季景色图,配以一曲优美的《云水禅心》,引领学生感受江南乡村的美丽与美好。

  师: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美  喜欢)

  是呀,这么美的乡村四季,有谁见了会不喜欢呢?

  知道吗,这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正是来自咱们可爱的家乡,来自咱们江南一带的美丽乡村!

  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其实,咱们乡村处处有美景!

  一、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导】有人说“江南”的同义词是“沉醉”!因为江南的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月,都是那么的令人陶醉!现在虽是四月,可它却还是农历的二月之末。那江南的乡村四月又是如何的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乡村四月”(板书)(学生读题)

  这是一首诗歌,作者是南宋诗人翁卷先生,对比李白、杜甫、白居易,他显得有点陌生。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这位翁卷先生吧。

  (课件出示翁卷的资料)——指生读一读。

  【渡】翁卷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离咱们这儿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让我们跟随诗人一同去感受他那儿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出示全诗(同学自个儿练读)

  2、读准“了”的音。(课件展示)

  3、指导读通诗句

  同学们,古诗跟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有韵律的。七言绝句讲究前四后三的节律。

  (课件出示标“|”的全诗)哪位同学来展示展示你有韵律的朗读。

  4、师生多形式合作读诗(掌声合作愉快!)

  5、通晓诗文

  同学们,读诗这么多遍,你知道在诗人翁卷的笔下都描绘了那些景物吗?(用“—”标画出来)

  师相机板书:山原  子规  川  雨

  诗中除了写景,还写了什么?(人)

  三、品读诗句,感受景美

  【渡】这山原,这子规,这川,这雨,构成了乡村四月一道亮丽的风景。

  风景在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示一、二句诗)瞧,风景这边独好!请你亮出自己的嗓子,好好读一读吧!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透过文字能读出画面,会读诗!就该这样读诗!

  * 品读“绿遍山原”

  “山原”是什么?(山陵和原野)

  师:“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平地小山,小山平地,交错着,绵延着,这就是——(生:山原)(师边说边画示意图)

  诗人说“绿遍山原”,这是怎样的绿啊?

  初春:草色遥看近却无

  晚春:树头花落未成阴

  四月:草木成荫满目翠

  师:就是这样的绿。我们来到山间,看啊,山间的原野怎么样?——绿了!往山脚下看,怎么样?——绿了!往上看,山腰怎么样?——绿了!再往上看,山顶怎么样?——也绿了!这座小山怎么样?——绿了!那座小山怎么样?——也绿了!这片原野怎么样?——绿了!那片原野怎么样?——也绿了!是啊,一座座小山绿了,一片片原野也绿了。这就是——绿遍山原!(给示意图着色)

  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绿绿的山原给展示出来?(指导朗读)

  师:在这一片绿色之中,诗人还看到了一种耀眼的色彩,那是什么?(白色)

  诗人说“白满川”。这“川”让我想起了两个词“一马平川、川流不息”。这“川”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解“川”意)

  这里的“川”指的又是什么?(平地——是稻田啊!)

  师:适逢农历四月,乡村的人们已经在翻耕好的田里灌满了水,即将准备插秧了。水田被天空的亮光映照着,显得怎样?——白亮亮、白茫茫。(出示课件)看啊,就是这样的白亮亮、白茫茫,诗人称之为“白满川”!

  师:是呀,乡村四月,到处都是青山,到处都是白水。绿得鲜亮,白得耀眼,绿白辉映,令人陶醉!美吗?谁能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诗?(课件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

  【渡】知道吗,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这样的白水,往往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课件出示乡村烟雨)那细雨绵绵的,像什么?(牛毛花针青丝轻尘烟雾。。。)就是这样的细雨,轻轻的,它飘落在你的脸上,抚摸着你的脸颊,轻吻着你的额头,惬意至极。就是这样的细雨,密密的,它飞舞着,飘洒着,整个乡村都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难怪诗人会说“雨如——(生:烟)”再读轻些,“雨如——烟。”

  师:这般的乡村,这般的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听(播放子规声),这是什么声音?它在歌唱什么?

  师(染情导读)孩子们,看啊,那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看着这样的美景,置身在这样的蒙蒙细雨之中。我真想高歌一曲,直达胸臆,又想静静的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以表示我满心的愉悦!难怪诗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课件: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结语】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朦胧的乡村画卷。诗人竟用寥寥数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四、品读诗句,感受人忙

  生活在这里的水乡人家,他们此时又在干什么呢?咱们看看去。(课件出示鸡群乡村)

  咦?人都哪去了?怎就不见一个人呢?小朋友,请你告诉我,村子里的人都干什么去了?(生:蚕桑  插田)

  你知道什么是“蚕桑”吗?养蚕要做些什么?

  你知道水乡人家是怎么养蚕的吗?咱们去见识见识吧。(课件出示养蚕画面,师简介:采桑——给桑——“上山”——收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尘泪始干)

  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怎么样?(繁忙辛苦)

  是呀,多么繁忙而辛苦啊!这边要忙着蚕桑,那边又要忙着插田!

  你知道什么是插田吗!(播放插田图)这就是插田。你们插过田吗?老师可是拔过秧,插过田,割过稻子,种过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感受五个字——实在是辛苦!看到这幅画面,不禁让我想起杨万里的《插秧歌》(课件出示)

  孩子们,读了杨万里的《插秧歌》,我们更加明白种田怎么样?——辛苦!粮食怎么样?——来之不易!因此,请记住:(师)谁知盘中餐,(生)粒粒皆辛苦!

  师:就是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既要忙着蚕桑,又要忙着插田。(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

  师:这边人们要忙着——(生:蚕桑)   那边又要忙着准备——(生:插田)

  这边刚忙完了——(生:蚕桑)     那边有忙着开始了——(生:插田)

  今天刚忙完了——(生:蚕桑)     明天又忙着开始了——(生:插田)

  你看,乡里人家,这边要忙着蚕桑,那边又要忙着插田;今天要忙着蚕桑,明天又要忙着插田。孩子们,蚕桑辛苦吗?插田辛苦吗?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课件展示)

  读: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就是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三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三个字?(才了又)

  读:才了蚕桑又插田(感受乡村人家的繁忙与辛苦)

  师:四月的水乡人家,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链接农忙谚语)

  三月雨,贵似油;

  四月雨,好动锄。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早,小满迟,

  谷雨种花正当时。

  一句一句的读,你读懂了什么?

  师:趁着这美好的时光,乡里人家忙完了蚕桑,又要插田,忙完了插田,又要忙着栽瓜点豆,这样的乡村四月,如此繁忙,人人不得闲。难怪留守家里的只有那群老母鸡、大公鸡。所以诗人会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课件出示)在范成大的笔下,没有直接写闲人少,但同样可以感受到乡村四月的繁忙与辛劳。(读《四时田园杂兴》)

  五、再读诗句,感悟诗情

  【渡】这样美的乡村,这么忙的人们,组成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四月。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吧!   (播放《乡村四月》的视频)

  师(导读):孩子们,让我们怀揣着对乡村四月,乡里人家的热爱与赞美,请亮出你的嗓子!读!——(全诗)

  师(导读):多么动听的诗歌啊!此时,如果你就漫步在这乡村四月的小路上,看到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你要赞美这里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你要赞美这里繁忙勤劳的乡里人家。那就把你所有的感情都融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文字中!读!——(全诗)

  【结语】江南乡村的四季风光,总是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翁卷的笔下,江南乡村是如此之美,如此之忙。可在孟浩然的笔下,江南乡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请读读他的《过故人庄》。(课件展出)这乡村美吗?人们忙吗?(恬适、娴静)

  六、拓展读师,课外延伸

  【结语】其实,这样的田园诗歌还有很多。光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就有60首。他以“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划分为五组,每组12首。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田园乐》。以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等诗。课后,请同学们找出的诗读读,相信你对田园诗一定会有更多的了解和收获。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山原    川

  子规    雨           (美)   热爱

  闲人少   蚕桑插田    (忙)   赞美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篇4

  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其中一首——《乡村四月》。(师板书:乡村四月)

  生:(齐读课题)乡村四月.

  师:课题中的四月是指农历的四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来认识一下作者——翁卷。

  一、自读自学,感音韵,明诗意

  师:同学们,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说说学习古诗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要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

  生: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问同学,问老师。

  师:下面,请你们根据这些方法,先自学自读古诗,然后和同桌一起讨论,说说读懂了哪些诗句,再将不清楚的地方与同桌一起讨论。

  (生自学古诗,师巡视视导。)

  师:谁能给大家读读这首古诗?(指名读)指导读准诗人名——翁卷。

  (再指名读,生评价。)

  师:这位同学刚才读的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有感情。

  生:刚刚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好,字音读的很准。特别是“蚕,桑”这两个平舌音,他读的很准。

  师: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这位同学确实读的非常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蚕桑。(生齐读)

  师:来我们看一下这两个字,“蚕”字上面是个……(生:天)下面是个……(生:虫)对了,上“天”下“虫”就是“蚕”。那么蚕吃什么呢?

  生:桑叶。

  师:对了,那么请你观察一下这个“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桑”字上面因为有三个“又”,这个“又”的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不能写成捺。

  师:对,这三个“又”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

  师:谁还能给我们读读这首古诗?

  (指名读,生评价。)

  生:这位同学把那个“了”字读的很好,在这里它读“liao”,这是一个多音字。

  师:是了。在这它是什么意思?

  生:结束。

  师: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liao)”,我们一起来读读。

  (学生试读)

  (师引导读准节奏)

  师: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答案的呢?

  生:看书下的注释。

  师: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雨如烟”。

  师:谁理解了?

  生:就是说雨下的很小,濛濛细雨一直下,天空朦朦胧胧,看上去就像有烟雾一般。

  师:作者寥寥几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同学们,再读诗句,看看你能看到什么?

  二、潜心会文,感诗情,悟意境

  (一)感悟“景美”

  生1:我仿佛看到了到处草木茂盛,一片葱郁。

  生2:我好想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

  生3:我仿佛听见鸟的叫声。

  师:请看屏幕上的图,再读诗句第一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山原?

  (生口头回答填空:-______的山原)

  师:“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

  生:山林,原野……

  (课件演示,感悟意境,诵读诗文。)

  师:诗人用哪个词写出了这样的意境?(绿遍)

  (看图诵读诗句:“绿遍山野白满川”)

  师:除了绿还有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这个白色是什么?

  生: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白满川”。)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幅美景(多媒体出示田野风光),哇,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这样的景,这样的人,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四月图”。

  师:山原,水田都笼罩在雨中,这是怎样的雨啊?

  (生口头回答填空:的雨)

  (播放子规的叫声,看图认识子规。)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两句诗吟诵一下。

  (生有感情朗读)

  师: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子规的叫声,闻到了青草的芳香,感觉我就如同在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之中。(师板书:景美)

  (二)感悟“人美”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四行诗。

  (生自由读)

  师:说说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里的人们都很勤劳。

  生:我感觉他们都很忙碌。

  (师板书:人勤)

  师:你从哪读出人们忙?

  生:闲人少。

  师:都在忙,闲人少,说明很忙,是吗?来,这行诗谁来读?

  (生试读)

  师:闲人少,反过来说就是……

  生:忙人多。

  师:忙人多,他们在忙些什么?这首诗写出他们在忙些什么了吗?

  生:他们在忙着养蚕,种地。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蚕桑”,“插田”。

  师:谁来把这句话连起来解释解释,“才了蚕桑又插田”,他们在干嘛?

  生:刚刚把蚕喂完桑叶又去插田了。

  师:哦,刚刚把蚕喂了桑叶后,就去插田了,种田,插秧了。让我们把这两句一起读读。

  (生齐读)

  师:农历四月人们还会忙些什么呢?

  生1:采茶。

  生2:种菜。

  生3:养鸡,养鸭,喂猪。

  师:哎呀,可以做的事很多很多,那么,我们就学着诗人的样子,试着把这些“忙”写进诗里。

  (屏幕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生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生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种瓜又点豆。

  生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鸭又种豆。

  生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牛又种瓜。

  师:噢,一件事做完了,又接着做另一件事了,一件接着一件事,真是忙个不停啊!他们这么忙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生活。

  生:为了养家糊口。

  师:你想对这些忙碌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你们真是太勤劳了。

  生:我也要向你们那样,勤劳的生活。

  师:让我们带着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赞美,再读读诗句。

  (生齐读)

  三、整体回顾,背古诗,升情感

  师:再读诗句,你觉得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你又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这是一幅景色迷人的农耕图。

  生:我觉得能生活在那样的地方真是太美了!

  生:我觉得要是能再那如诗如画的地方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幸福的情感,再次走入这迷人的农耕图,试着将诗句背出。

  (配乐背诵,三遍。)

  师:读完诗,你觉得翁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

  (师板书:热爱)

  四、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段话,或一首小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