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一派天真 点赞 分享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精选20篇)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初读课文,纠正字音,帮助理解部分词语。大概感知文章内容,并渗透朗读方法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浑然一体,进而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让有限是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在交流中入课 ——引发生命的思索

  1、写“生命”让学生读。

  2、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3、介绍作者

  4、读课题

  二、在阅读中品悟:触摸生命的脉搏

  (一)、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读文

  2、纠正字音,理解词语

  3、感知课文内容

  (二)、深读感受生命的含义

  自由读,读边感受那些地方是你没有想到的?

  1、走进飞蛾

  2、走进香瓜子

  3、走进杏林子

  三、在思考中提炼:聆听生命的拔节

  师:是啊,生命是什么呢?这个一开始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回答出来了么?

  1、学生自由说

  2、师出示

  3、学生读

  四、在标点中抒怀:舒展生命的张力

  师:不同的人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我相信大家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

  总结:谢谢同学们给我的标点赋予了这么多层含义。我觉得你们加的每一种标点都是有道理的,它也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存在,或者是一只小狗,或者是一朵鲜花,或者是一株小草……虽然生命存在的形式不一样,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我要向大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记住,对待自己的生命要格外地珍惜,对待别的生命要心存敬畏。

  五、在生活中追问:走进生命的林子

  师: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窗外杨柳依依,生命就是杨柳那嫩绿的枝条;课堂上看到你们的张张笑脸,生命就是同学们如花的笑靥;听到黄鹂在柳枝间鸣叫,生命就是黄鹂那清脆的歌声。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打开你的记忆,把五彩的生活放进来吧,拿起笔,可以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事,让大家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学生写作、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六、板书

  16、生命 生命

  珍惜 !敬畏!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定“鼓动、跃动”等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含义,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设计】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蕴含深刻,杏林子通过三个事例引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叙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尽可能地扩大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熟悉文本,才能真正立足文本,形成与杏林子的对话,形成与自己已有体验的对话,从而阅读人生,品味人生,提升人生境界。基于此,整堂课的教学教程分三大板块:整体感知──研读揣摩──感悟品读。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生命 生命》。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生:肖伯纳说:生命在我绝不是一截“短的蜡烛”,它是一个辉煌的火把,在我将它交给下一代之前,要使它燃烧的越亮越好。

  生:时间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寿命,然而珍惜光阴,可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生:卢梭说: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

  师:说得多好呀!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2、板书课题、质疑:

  生问:生命是什么?

  生问:为什么韪中有两个生命,去掉一个行不行?

  生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用“△”标出生字新词,借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词的意思,个人有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讨论。

  2、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

  3、师生交流:

  ⑴ 刚才通过学习,你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

  ⑵ 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⑶ 指名轮流读书,互相评议。

  4、默读课文,面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作者是如何谈自己的思考呢?提示学生用抓文中关键词句的方法整理出三点启示:

  ⑴ 对自己负责。

  ⑵ 创造价值。

  ⑶ 为生命奋斗。

  (整体感知很重要,它是感受、体验、筛)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计意图】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书写人生的好文章。本课教学设计,以“感知——理解——感悟”为基本流程,力图体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文本,引导想象,积累语言,引发思考,培养悟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学生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在读中理解与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媒体】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课前,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很多关于“生命”的格言,能交流一下吗?

  2、教师引领: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3、课件出示:

  这就是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致使她有腿不能行,有肩不能举,有手不能抬,有头不能转!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她的作品,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我看同学们读的很正确,也很流利,但你真正读懂了吗?

  3、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你能用小的形式概括出来吗?教师相机板书。

  4、在你的生命历程中经历过这样的事吗?

  5、看来,同学们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三件事太普通了,为什么这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撼?你能读懂这三件事所蕴藏的内涵吗?

  6、用什么办法来读懂?

  (读,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来理解)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

  1、读中感悟第一件事──飞蛾求生。

  ⑴请同学们反复品读,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反复诵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⑵教师抓住重点语句点拨:“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飞蛾。挣扎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饱受病痛折磨得杏林子会怎样想?

  ⑶再读课题。

  (在学生品词析句的时候,相机导读。)

  2、读中感悟第二件事──砖缝瓜苗

  ⑴我们抓住了第一件事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懂了这件事所蕴藏的内涵,会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件事吗?小组交流

  ⑵教师相机点拨: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引导质疑:是否前后矛盾?前边说茁壮生长,后来怎么说仅仅只活了几天。

  ⑶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棵________的瓜苗。

  ⑷在和病魔作斗争得作者会怎样想?

  ⑸再读课题:

  3、读中感悟第三件事──倾听心跳:

  ⑴你有过静听心跳的时刻吗? 当时什么感觉? 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会给作者强烈地震撼?

  ⑵教师点拨: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糟蹋”这里是浪费的意思。这句话是作者在静听心跳后产生的生命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只属于自己,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可以……也可以……强调的是人生态度,前者是负责任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⑶拓展:

  杏林子的事例。

  ⑷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颗______的心。

  ⑸再读课题。

  4、学习文章的开头结尾:

  ⑴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用一个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⑵作者最后回答了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你认为最后一段哪句写得最好,最精彩,读给大家听,能讲一讲吗?举个例子说说。

  ⑶读了最后一段,我想让同学们用画表示出来,你想画什么?

  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这篇文章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列举三个事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2、同学们,请大家拿好笔,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写你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与思考。可见配乐。

  3、生生交流。

  4、教师:同学们,无论是卑微的生命,还是尊贵的生命它的内涵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教学反思】

  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化的,同一篇文章,学生的理解往往各式各样。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文本给读者留下了不确定的空白,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空,进行再创造。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

  教学《生命,生命》过程中的研读赏析部分,通过学生朗读感知课文,选读语言材料,寻读品味语言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读书的过程,得到过程中的求知之乐。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达到原有要求的顺畅,而且要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不同来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如对课文第二个事例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文章的语言很精练,富有韵味,单纯朗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语言的品味。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对生动优美的语言进行感知和品味,提出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如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合作讨论选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充分体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层次和阅读体验。

  华罗庚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过去,使学生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一是失去梦想和激;二是失去了积极的态度;三是失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四是失去了活泼开朗,封闭了自己。新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独立阅读、自由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特别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所以,在体验反思阶段设计了这个话题: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交流讨论,轻松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第三层次是知识的拓展延伸部分。重要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所以设计的这个话题:由生命你联想到什么?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成为学生心灵放飞、创造性地展示自己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与智慧综合生成的生命活动过程。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问题去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主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宝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1、以多媒体播放小草破土而出、小花渐渐开放、小鸡破壳而出、小鹿出生后顽强站立的画面。

  师:从这组画面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

  ⑴ 小草从地里钻出来需要有巨大的力量。

  ⑵ 小鸡在蛋壳里长大后要想从壳里出来也要用很大的力气啄碎蛋壳才行。

  ⑶ 我从看过的资料上知道小鹿要想活必须在出生后40分钟内站起来才行,而且只能自己站起来,要不就不能活命。

  2、师:在我们这个有着众多鲜活生命的星球上,许多生灵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示着一个崭新的生命的开始,它们透着一股子顽强不屈的巨大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所写的有关生命的文章。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刘侠,12岁的时候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师: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恶化到什么程度?她的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吗?

  生:她瘫痪在轮椅上。

  师:是的,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变而呼吸困难,一度有生命危险,全身的关节也已经损坏。轮椅上的杏林子在膝盖上架上小木板,用两个手指夹着笔写作。在这种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求生的意志。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震撼!板书题目,指生读题。

  3、师:既然生命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力量?(生体会到这两个词在读时要一声高于一声,语气渐强)

  再指读,齐读课题。

  点评:首先,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生命,再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理解课文 

  1、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那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作者从三个事例中讲出了对生命的感悟: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自己的心跳。

  师:这三个事例你最喜欢哪一个?找出来默读,在读后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生默读。

  2、感悟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生:我喜欢第一个事例,因为一个小小的飞蛾在被人抓住后能拼命地挣扎,希望逃脱,可以看出它很想活命。

  我也喜欢这一段,因为小飞娥被抓住后并不甘心等死,而是积极求生,可见它对自己的生命多么爱惜。

  生:我喜欢第三个小事例,因为作者从自己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还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伟大。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不能随便地糟蹋它。

  生:我喜欢第二个事例,因为一个弱小的瓜苗却能顽强的生长在砖缝里,随只活了几天,但那顽强的生命力让我难忘。

  师:你们说得真好,一个小小的生命同浩瀚的宇宙想必是渺小的,但我们并不能因为生命的弱小而去忽视它、糟践它,而是应该……

  生:爱惜它。

  点评: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事例,自读自悟,理解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 

  3、指导朗读:

  师:在课文里作者写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话语,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它的意思的同时练习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书勾画并练习朗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虽短暂,但只要我们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就不是白白度过的。(生读)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句话我把“于是、一定、白白流失、光彩有力”慢读、重读。(生读)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发现,请在小组里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

  师:大家不但说得好,读得也棒,我真为你们高兴。

  点评: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生命的话题有点深奥,老师没有拽住生命往深处讲,而是让学生品读课文,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自己体会: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处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三、扩展交流

  师:“一例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人生名言。

  师:我们从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警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与伟大,那么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感动生命的故事。

  生读自己搜集到的感悟生命的故事。

  师:生命决不是短暂的蜡烛,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应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让生命活出光彩,活出价值。

  点评:在品读发现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积累,上完一节课,学生积累了很多名言、故事,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学积淀就会厚实起来。 

  四、课堂总结

  【点评】

  这节课的课堂思路清晰,教师用足了教材,用好了教材:

  首先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让学生从从初读课文中感受生命,“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生命是墙角砖缝中昂然挺立的小瓜苗;生命是小飞蛾险境中的挣扎。”学生概括的特别好,然后又联系生活实际,往外拓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效果很好。

  第三是在朗读发现的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语言,上完一节课,学生积累很多名言、故事,日积月累,学生的文学积淀就会厚实起来。

  第四是在品读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生命的话题有点深奥,老师没有拽住生命往深处讲,而是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什么是意义的人生,这样处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总之,这堂课让学生充分地读,阅读课应该是书声朗朗的。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情,读的训练有层次性,教师指导学生初读时要求理解内容,知道写什么,再读时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品读时体会感情,读出情,读出味。并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凭借课文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如网上的材料,各种书籍、报刊中的相关资料等,寻找有关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进行交流,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求异思维。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5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充分阅读文本,从抓关键词入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握主旨,感悟生命。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师点拨引导。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我们做个游戏,请大家双手抚胸,双眼合闭,静心感受或聆听自

  己的心跳。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是的,活着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2、说话练习:

  ⑴ 出示图片:(破蛹而出的蝴蝶、嫩芽、出生的婴儿、跳跃的火苗、绽开  

  的花朵、可爱的小狗……)

  那生命还是什么呢?请看图片说说你所看到的或者你的感受。+

  ⑵ 除了这些,生命还是什么?

  3、师总结导入: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命,才有了这丰富的世界。生命, 

  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外艺术大师都为此不惜努力,为探索它的真谛而历尽艰辛。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更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揭题,板题)

  4、作者简介:

  杏林子,中国台湾女作家,1942年生,12岁罹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到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辍,她一生著有40多部著作,被誉为“中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1983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中国台湾100万残障朋友服务,无私奉献她的爱心。1980年曾当选为第八届“中国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她病逝后,家属依照她生前的遗愿,把她的躯体捐献给医院,供“类风湿性关节炎”教学研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努力把课文读通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想一想:文中的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反馈:

  (1) 大家在读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难读的字词句?(交流,抽读,正音。除了注释中的相机理解:骚扰、震撼、糟蹋)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骚(    )扰         小憩  (   )          茁(   )壮            

  糟(   )蹋 (   )      庸(    )碌(   )      辜(     )负

  昂(   )然挺立      肃(   )然起敬        擎(  )天撼(   )地

  (2) 文中哪几件事情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要求学生概括成四字标题) 随机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讨

   三个事例各是从什么角度对生命进行全面而又深刻的思考?

  提示:生之欲望、生命力、生命

   引发了作者哪三个方面的思考?(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分析)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精读课文,感受生命

  1、这是三件及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重点读读最后三段,找出触动自己的句子来谈一谈感受。

  提示:⑴ 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⑵ 生命是短暂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我们却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创造 

  无限的生命价值,是生命穿越时空,成为永恒。

  2、教师小结:

  西塞罗曾经说过:“了解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杏林子就是一个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她的生命是美丽的。她曾能说过:“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同学们,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当生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所要面对的就是在自然法则允许的时限和条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无论构成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希望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生命无悔。

  ★思考题: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提示:这是一种修辞——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五、拓展升华

  1、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这一话题。请大家从社会、生活、历史或文学作品中找一找能引起对“生命”这一永恒主题的思考的例子,拿起笔,写一写。

  出示: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___而美丽。

  示范:非典时期,白衣战士们众志成城,抢救病人,把生命置之度外。我感受到,生命因______奉献_____而美丽。

  2、总结概括:

  师: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每当夜深时,我合上眼睛,眼前总会浮现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昏暗的灯光下,发出内心的《呐喊》;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普鲁斯特从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唯一的安慰。这是一群孤独的人,这又是一群灵魂饱满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青春的生命不必像他们那样有太重的负荷。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枯萎,别让我们的精神之花凋谢。

  六、作业

  1、积累生命的警句:  

  2、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 -------读《生命 生命》有感。

  3、课外拓展阅读:(长期作业)

  张晓风的《敬畏生命》                   蒙田的《热爱生命》

  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杏林子(中国台湾)

  事例                                 思考

  飞蛾求生----生之欲望           意义

  瓜苗破土----生命力             价值

  静听心跳----生命               珍视、奋斗

  小中见大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义务教育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以“生命”这一专题分别从“谁都有生活的权利”“用爱心证明生命的意义”“用勇气面对生活中艰难险阻”等主题反映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生命生命》是第三篇课文,作者是中国台湾作家杏林子。课文开头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接下来的内容却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等几件小事的描述与感悟中,表达了作者“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是那么短暂、脆弱、有限,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感受一种坚持、顽强、力量,作者号召每个人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本单元主要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词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本课层次较清晰,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词之上,培养语感和积累语言。

  由于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文章表达也较直白,学习中,学生对文章大意和词语的理解不是难点,难点在于对“生命”的话题,学生思考少,理解薄,感悟浅,更难于理解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对生命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联系生活实际、换位体验,补充文本空白,引导情感朗读,理解重点词语等多种方式,架起学生与作者,与文本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对生命的理解意不在深,更重要的是在四年级学生幼小的心中种下一棵正确的对待生命的种子,让孩子们能够永远追逐阳光,绽放最美的生命之花。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的句子,懂得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四、教学难点:理解三个事件蕴含的道理,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准备:课件(词句、图片、资料)、纸条、黑笔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利用查字典等方法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概括小标题。初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概括标题。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了解作者,初步感受主题。

  1、简单了解作者。

  2、初步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全班交流: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

  (三)认读生字,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1、易读错音:不能动弹(tán)     糟蹋(tà) 听诊器(zh?n) 震撼(hàn)

  2、易写错字: 骚扰   欲望    震撼    糟蹋

  3、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写了几个事例,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飞蛾求生

  (2)瓜苗生长

  (3)“我”听心跳

  2、概括主要内容。

  (五)熟读课文,想一想生命是什么?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从三件事中具体感悟着生命的内涵。下节课,我们就深入交流。

  (七)作业:1、找作者的相关资料。2、熟读课文。3、复习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19、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我”听心跳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段。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初步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思考生命。

  1、作者资料引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出示杏林子两段话,感受她对待生命态度的变化。

  2、提出问题,了解内容:

  提出本课学习的问题:是什么改变了他对待生命的态度?让我们走进《生命生命》

  这篇文章。浏览课文,想想这篇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例?

  (二)深入学文,感受生命。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自学画批。

  绝望中的杏林子看到怎样的生命?请你默读第二自然段,想想飞蛾是怎样求生的,画出重点词语。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反馈交流。

  ①抓重点词语,感悟飞蛾极力求生的表现。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展开想象理解挣扎、鼓动、跃动等词语,体会句子表达,指导朗读。

  ②凸现环境描写,体会飞蛾对生命的珍爱。

  飞蛾在什么处境下还如此珍爱自己的生命呢?读语句,近义词选择。

  (困境、逆境、险境、绝境)

  ③体现个性阅读,总结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如果老师想请男生、女生和我来读这部分,你想怎么安排。说说你的理由?

  ④抓表达规律,积累语句,指导背诵。

  (3)总结、过渡。

  2、放学”第三自然段。

  (1)发现规律,自主学习。

  请你自学小瓜苗这部分内容,你觉得瓜苗部分同飞蛾部分作者在描写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你感受到瓜苗有着怎样的生命?

  (2)深入体会,提升感悟。

  ①体会环境恶劣。

  ②读出顽强表现。

  ③抓表达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抓“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部分:

  层层剥笋,初步感悟句意:

  它只活了几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读,突破理解难点:

  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会……即使它的生命只有5天,它要……即使它的生命只有2天,它也一定能……

  此时此刻,我们再看,加上了“即使”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④师生共读,积累语句。

  (3)小结过渡:

  3、“导学”第四自然段。

  (1)走入杏林子内心世界。

  (2)体会其对待生命的态度。

  (3)小结过渡: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杏林子深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4、“研学”第五自然段。

  自读最后一自然段。重点研究体会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的含义。

  联系上文研究。

  联系资料研究。

  朗读提升感悟。

  积累背诵。

  (三)回归整体,理解生命。

  1、回顾全文写法

  2、动笔写下感受

  (四)感情升华,回味生命。

  1、带着理解读题目。

  2、作业布置:背诵课文。有条件的同学,阅读杏林子的《生之歌》这本书。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3张。

  1、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2、杏林子头像。旁边配文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 ,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以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她的<生命.生命>.

  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反复两次。)是啊!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

  作题目呢?(在课题下画上“?”)其实这是作者在思考。

  3、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读出思考。

  4、过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

  二、理解课文: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

  1、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3个事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每个事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读后交流:

  (1) (飞蛾 挣扎着鼓动双翅求生), 师边板书边总结:“求生的飞蛾”

  (2)(砖缝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师边板书边总结:“生长的瓜苗”

  (3)(我静听自己沉稳而律动的心跳)“律动的心跳”

  2、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指名说──齐读)生命仅仅就是这些吗?让我们再次去品味文本,相信大家对生命有进一步的感悟。

  三、精读体会:

  (一)、我们先来看看飞蛾求生这件事。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师:同学们都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想到什么?

  2、瞧,这只飞蛾在骚扰着作者,从“骚扰”一词中体会到什么?读句子,读出讨厌。(生读,齐读)

  “一只飞蛾不停的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3、正是因为这只飞蛾很令人讨厌,所以“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便不能动弹了”,你体会到什么?后来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读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着翅膀。(生读)

  可是这只讨厌的飞蛾,它竟在【课件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这是一个感叹句!要读得有力。

  4、在杏林子手中挣扎的飞蛾仿佛在对自己说什么?(这小小的生命也是要求生的。读: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对杏林子说什么?

  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让作者非常敬佩。此时,【读: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5、飞蛾令作者震惊了!震惊什么?板书:求生的欲望

  6、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让大家感受到你的震惊!

  小结:飞蛾求生的努力抗争,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她发出这样的感叹―――生命生命。

  (二)飞蛾求生让我明白了生命是一种抗争,那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又能给我们关于生命什么的思考呢?让我们走进香瓜子。(请默读第三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体会到什么?

  2、它这样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是为了什么?结果怎样?为了几天的生命。为什么活的时间这么短,它还要生长?

  3、作者连续用了两个相似的词语“竟然”、“竟”。你体会到什么?(没有想到的。出乎意料。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读出相关句子。(竟然冒出一小截瓜苗、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4、.就是这颗小小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竟然发芽了,而且还长出了一截小小的瓜苗,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师:读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你们的不可思议。(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3.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小小阴暗潮湿的墙角,一小截瓜苗在迎风舞动,杏林子就坐在墙角,注视着这株小小的瓜苗,她在感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4、是啊,这个时候的杏林子还仅仅只感到不可思议么?还有什么?(敬佩;震撼;感动。)

  5、让我们感受到你惊讶中的震撼!(学生齐读句子。)我相信这粒香瓜子也一样写在了大家的心中。齐读。

  5、虽然瓜苗只活了几天,但它依然向我们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板书(顽强的生命力)带着感受,读课文题目――生命生命。

  (三)看到飞蛾努力求生,瓜苗不屈生长,这时,杏林子想到了自己。齐读第四自然段。你想到了什么?

  1、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齐读,这句话讲了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能找出两个关键词吗?(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

  2、怎样叫“白白地糟蹋”?(揭示理解方法:联系生活一讲就明白了)

  3、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待生命都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可以,也可以(

  4、那作者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句。【一切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比较句子:

  我要对自己负责。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下定决心)该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  齐读)

  5、作者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走进本文作者杏林子,看她是怎样对自己负责的。(介绍杏林子其人)

  课件出示:【杏林子头像及文字】

  杏林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杏林子十二岁的时候,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叫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关节坏死,从十二岁患病到六十一岁去世,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她腿不能动,腰不能转,臂不能抬,头也不能随意的转动,就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作了整整五十年,想到了吗?杏林子说地震有五级之分,我的病痛也有五级之分,小痛,中痛,大痛,剧痛和狂痛。在他患病的五十年的时间里,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她都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

  读了杏林子的介绍,再读这句话,【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老师再读:你仿佛听到杏林子在说什么?

  我想到了生命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想活下去才能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能做出有意义

  虚度光阴来浪费自己的生命。

  不能够白白的糟踏生命。

  6、同学们,杏林子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飞蛾一样脆弱,但她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像香瓜子一样顽强,哪怕仅仅只能活几天,也会顽强的活着。杏林子的病情一天天恶化,但她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唤着――生命生命

  正是因为知道生命的不易,所以,杏林子对自己的生命格外的——珍惜;珍爱。(板书:积极的生命观)

  四.引领正确的价值观:让生命光彩有力

  1、过渡:同学们,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所以,课文最后她深有感触地说道──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理解:“生命短暂”、“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有限的生命”: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人的寿命再长,不过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什么又是无限的价值?(生答)

  2、【课件 手】知道这是什么吗?

  这是一双手。这是杏林子的一双手。我们这篇文章就是杏林子靠着这样一双手,坐在轮椅上,趴在膝盖上写出来的。在杏林子患病的五十年时间里,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手写下了四十多本著作,杏林子成为中国台湾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听了这些,你想说什么?

  是啊,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杏林子)却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他活得光彩有力。

  让我们记住她的这句名言,读:除了爱,我一无所有。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心上,再来一次: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来举例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相机进行朗读训练。

  课件:【虽然生命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是啊,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他活得光彩有力。

  小结:是啊,同学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我们都可以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我们都将活得──光彩有力。

  五,生活如此美好,让我们走进生活,让我们从画面中去感受生命吧。

  【出示多媒体课件: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1、“我从劳作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呢?

  2、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生命一定有了许多的感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来,提起笔,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交流,点评。(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积极性。)

  六、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现在能回答了吗?她在强调什么?她想提醒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擦去问号)

  小结:这些都是你们对生命的感悟,带着你们的感悟,再读课题  ―――生命 生命。

  最后,请大家把你们的感受融入文字中,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拿起书,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

  板书:

  生命 生命

  求生的飞蛾 求生的欲望

  生长的瓜苗  顽强的生命力

  律动的心跳  积极的人生观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

  1. 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 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 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内涵,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

  1. 揣摩词语的表现力

  2. 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1. 投影展示文字(背景音乐《命运》响):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杏林子[中国台湾]《自己创造美丽人生》

  2.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在别人看来,她是个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她的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他自己却声称“活得十分富有”,为什么呢?因为她拥有一个丰繁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构成这个天地的,是她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她并未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放弃生命,相反的,是对生命更强烈的呼唤。她曾经在一篇文中写道“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她就是杏林子。她的文章《生命,生命》就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态度。

  3. 出示文题、学习目标:

  文题:生命,生命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当众发表意见的能力

  3)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畅谈对生命的感悟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听录音(或泛读、指读)

  2. 指读书下注释。

  三. 研读、赏析

  1. 导读:下面我们就对文章的一些精彩内容进行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加以更深的理解。

  2. 自读、讨论:

  1) 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作者从中分别感悟出什么?

  2) 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

  3)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4) 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3. 归纳总结:

  1) 三个事例(见表格)

  表达方式序号 记叙(事例) 议论(感悟)

  事例一 飞蛾求生 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事例二 瓜子抗争 那一股足以惊天憾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事例三 聆听心跳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随文评点“对自己负责”的含义。)

  2)三点

  思考一: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思考二: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思考三: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

  3)略

  4)略(可讨论自己所熟知的名人名言)

  四.总结全文:

  一节课结束了,但我们的生命依然漫长,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话,她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五. 拓展训练:

  1. 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2. 自找有关研读生命的文章,更深层次上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写出体会文章。

  板书设计 :                    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             应当珍爱生命

  瓜子抗争             让人生更有意义

  聆听心跳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 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1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自主学习:

  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读几遍就读几遍,达到目标为止.

  2,小组合作学习,抢读生字生词卡片,比一比谁认识的生字又快又多,请优胜者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全班交流:

  请一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识字成果,再请一个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小组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指读: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出示思考题:

  ①,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 去掉一个行不行 为什么

  ②,作者列举了哪三个事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

  ③,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

  2,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①,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

  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②,小飞蛾在险境中,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从生命诞生这个角度说明,生命力之强大."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③,三点思考:

  第一点思考: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点思考:回答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第三点思考: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四,教师小结

  正是由于为生命而奋斗,所以才勇敢地活了下去.12岁就患了类风湿关节炎的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虽然病情恶化了,仍然忍着病痛,强烈地呼喊着:"生命,生命".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

  1,朗读课文.

  2,自主品读:

  轻声吟读,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反复读.

  二,研读与赏析

  1,师:文章之所以如此地震撼我们,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是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下面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看看三个事例分别抓住哪一个关键词,侧重哪一个方面,三点思考分别提出了哪三个要求.

  2,学生讨论明确:

  飞蛾生之欲望——生命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生命的价值

  心跳生命——珍视奋斗

  3,讨论加点词的作用: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 为什么 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②,"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③,"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擎天撼地"本来形容力量巨大,这里指小瓜苗在没有生存条件下,竟然冒出了一截,充分表现了小瓜苗的生命力."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肃然起敬"表达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一种崇敬,在这里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④,"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⑤,"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 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体验与反思

  1,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2,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四,拓展阅读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老师向大家推荐我搜集的第二则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五,作业

  1,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2,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3,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做一做笔记.

  板书设计

  19,生命生命

  飞蛾:挣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惊

  香瓜子:砖缝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给我震撼

  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0

  一、谈话导入:

  2、无独有偶,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在12岁的时候就染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的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面对病魔的挑战,尽管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她忍着极大的痛苦,强烈的呼喊着——生命、生命!

  二、新受:

  1、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名篇《生命生命》,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反复两次。)是啊!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 作题目呢?请同学们捧起书,齐读课文第一句。

  3、过渡: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们却很少去关注它,思考它。作者在思索:“生命是什么?”我们也在问:“生命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感悟去思考。

  4、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几个事例,每个事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能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吗?(飞蛾挣扎着鼓动双翅求生), 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求生的飞蛾”,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生答(砖缝中的瓜苗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师:边板书边总结:作者是从“生长的瓜苗”身上知道了生命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谁,干什么?生答(我静听自己沉稳而律动的心跳)师:边板书边总结:“律动的心跳” 作者是从自己的心跳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

  5、作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事例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你能回答了吗?(生命是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指名说──齐读】

  6、生命无处不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注意:你能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出示多媒体课件:劳作的蜜蜂、出壳的小鸡、搬运食物的蚂蚁、盛开的鲜花、千手观音图。)

  师:“我从劳作的蜜蜂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你呢?

  7、揭示并过渡: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告诉了我们生命是什么(擦去第一个问号)。是啊,生命无处不在,然而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却常常忽略了生命的存在,所以作者被求生的飞蛾震惊:暗示读:『出示:我感到一股――鲜明!』也被顽强的种子折服:暗示读:『出示:那小小──生命力啊』更被自己的生命震撼,〖出示: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于是,作者开始了对生命的思考。

  8、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在感受深的地方作上记号。

  9、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1)我读懂了“我的心跳就是我的生命”。

  (2我读懂了“我可以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也可以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

  (3)我读懂了“我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

  10、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齐读,这句话讲了我们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能找出两个关键词吗?(好好地使用、白白地糟蹋)

  a 给“糟蹋”换种说法(浪费、不珍惜)

  b 怎样叫“白白地糟蹋”?(揭示理解方法:联系生活一讲就明白了)

  c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们飞蛾是怎么好好使用生命的?香瓜子又是怎样好好使用生命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有关句子)

  【揭示方法,承上启下: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方法,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灵活运用,明白了吗?

  11、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待生命都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可以,也可以。那作者究竟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句。】

  d 对自己负责是指什么?(好好使用生命)

  比较句子:我要对自己负责。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你发现了什么?(作者下定决心)

  该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

  12、作者这样说了,她是这样做的吗?让我们走进本文作者杏林子,看她是怎样对自己负责的。(介绍杏林子其人)

  杏林子也曾经有过美好的童年。然而在12岁那年,她不幸患上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硬化,这意味着她的一生将失去行动的自由,只能在轮椅中度过余下的光阴。但是坚强的杏林子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四十多年来,只有小学学历的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坐在轮椅上写下了80多部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她组织成立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中国台湾100多万残疾人作出了贡献。她离世之后,家人根据其生前遗愿把躯体捐给医院供医学研究。她有一句名言: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师:杏林子就是这样对自己负责的,她深深地珍爱着自己的生命。(板书:珍爱)

  让我们记住她的这句名言,读: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把这句话深深地刻在心上,再来一次:除了爱,我一无所有。

  13、过渡:同学们,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所以,课文最后她深有感触地说道──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1)、理解:“生命短暂”、“无限的价值”、“活得光彩有力”。

  “有限的生命”: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谁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对比: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人的寿命再长,不过七八十年光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短暂。所以,生命是有限的。)

  “无限的价值”: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也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来举例说一说。【提示:你了解的科学家、运动员、航天员、普通劳动者】

  课件:虽然生命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是啊,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他活得光彩有力。(板书:光彩有力)

  14、小结:是啊,同学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地使用自己的生命,不仅使自己活得充实、也给他人带去方便、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都可以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我们都将活得──光彩有力。

  小结学法: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了吗?

  15、这段话写得多好啊,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好它呢?请大家一边练习,一边揣摩。

  三、感悟升华

  16、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对生命一定有了许多的感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7、同学们,你们课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现在能回答了吗?她在强调什么?她想提醒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擦去第二个问号)

  齐读题目:

  是啊,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生命是宝贵的,要热爱生命,读课题──生命生命;

  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生命,读──生命 生命;

  生命可以创造无限价值,要好好使用生命,读──生命生命;

  课文留给我们对生命无尽的思考(板书:……)同学们,带着深深的思索,再读──生命生命

  18、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吟咏生命的诗歌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配乐:师生朗诵)热爱生命

  我望着蓝天,热爱生活,彩霞是那样的绚丽。珍惜生命。

  我望着大地,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万物都充满生机。 亲爱的朋友们,

  小鸟在蓝天上飞翔, 让我们抖开腾飞的双翼,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拥抱美好生活,

  生活是这样的多彩, 充实人生意义!

  生命是如此美丽。

  人生的分分秒秒,

  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意图】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生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深奥,他们对生命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与作者和文本的真实对话,充分理解作者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三个事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课件。2、收集杏林子的资料。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5人)

  二、导入:刚才同学们交流了珍惜生命的名言,相信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生命是一个神圣的话题,生命是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入《生命生命》去寻求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齐读

  2 走进作者—杏林子

  师:你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她吗?

  (课件展示)

  三专题研究,感悟体验。

  1这篇课文就是她其中的一部作品,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翻开课本63页,结合你的预习,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从哪些事例中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生命其实就是求生的飞蛾、生长的瓜苗、律动的心跳》

  2、学习第二段:求生的飞蛾

  过渡:同学们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首先走进第一个小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奇迹。

  要求:自由读第二段,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学生交流

  (1) 作者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用笔在文中勾出有关的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我忍不住放了它。)

  (2) 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它有一种求生的欲望?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那样鲜明!

  (3) 抽生读句子,生谈感受。体会到飞蛾求生欲望的强烈。

  (4) 那么哪些词语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呢?(挣扎、极力、跃动)

  (5) 生通过朗读把这种欲望表达出来。生再读句子。注意重音、语速。

  (6 把“跃动”换为“跳动”行吗?(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而跃动表示心情急切,更能表达求生的欲望。)

  生再读句子,读出飞蛾心情的急切。

  (7) 读了句子,你还有什么话对飞蛾说吗?

  引导学生说出飞蛾对生命的珍惜。

  (8) 小小的一只飞蛾懂得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它的“挣扎”,是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

  (9)让我们带着对飞蛾热爱生命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句话。

  平均寿命只有短短九天的飞蛾,竟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这就是——(生齐读)生命 生命

  3、学习第三段:瓜子砖缝生长。

  要求:小组合作

  动物有这么强烈的求生欲望,及其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那么植物呢?

  ⑴ 请同学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植物有生命吗?从哪些语句看出?(那小小的种子里……生命力啊!)

  ⑵ 它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力?

  ⑶ 那植物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竟使……活了几天?)

  ⑷ (出示句子)请同学们齐读这句,思考:种子的生命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⑸ 在有限的生命中,它生长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没有……没有)

  ⑹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它又是怎样对待自己有限的生命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更能体现瓜子生命力顽强,它也珍惜生命。

  ⑺ 此时,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小的嫩瓜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生齐读句子。

  ⑻ 是啊,种子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有限的生命里,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能不屈向上,茁壮成长。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⑼ 拓展:如果你们也生存在一种恶劣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环境恶劣,困难重重,但瓜苗仍然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就是——(生齐读课题)生命 生命。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动植物都懂得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人类呢?

  ⑴ 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感悟自己生命的存在。

  ⑵ 生谈自己的感受。

  ⑶ 带着你的理解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作者对待生命是怎样的态度,用笔勾出有关的句子。

  ⑷ 生汇报,出示句子:

  我可以……也可以……

  ⑸ “可以好好使用”是一种什么态度?“白白糟蹋”又是一种什么态度?理解“糟蹋”

  ⑹ 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怎样的生活态度或方式才算是好好使用?那白白糟蹋呢?

  ⑺ 那你们觉得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命?

  ⑻ 这种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而不负责的态度会受到他人的鄙视。让我们用这两种态度再读这一句。前半句读出负责的态度,后半句读出鄙视的态度。

  3 倾听沉稳心跳。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高兴、自豪、激动……的读)

  生命属于我们自己,每个人对待生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糟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在“白白地糟蹋”自己的生命?(生说现象)

  所以,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这就是:生命生命

  四 反复诵读第五自然段,拓展延伸,感悟生命的真谛。

  1、读中理解,层层深入。

  (1)师过渡:生命每个人都有,只要好好地使用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请默读最后一段,找出最能体现这篇课文中心的句子。(多媒体)

  这里面有一对词,很有意思,一对反义词“有限”——“无限”……

  (2)引导理解“有限”、“无限”,联系杏林子来理解,杏林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她创造无限的价值。例如杏林子虽然去世,但她的作品、人品还在,对社会作出无限的贡献。

  (板书:有限  无限)

  2、拓展延伸。

  (1)师过渡:像杏林子这样,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创造出无限价值的,还有许许多多。

  课件出示(图片)雷锋,张海迪,杨正权,蔡老师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这个时刻受到死亡威胁的年轻姑娘自学完成了从小学直到硕士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大量书籍,并自学十几种医学专著,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 杨正权   生活简朴,却为社会各界投资,其中我们学校就是收益的一分子。他同时还是我们学校的名誉校长。

  蔡老师已经退休,但是她仍然热爱着教育事业。

  (2)引导学生说话:他们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向他们学习,也使自己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呢?

  生自由汇报。

  (3)通过同学的交流,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白白浪费、糟蹋自己的生命,一定会好好珍惜生命,我把最后一段变成了诗的形式,自读,表达出你对生命的热爱、珍惜。

  虽然

  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

  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

  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

  更加光彩有力。

  五、升华情感,书写生命感言。

  1、师: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深深的感悟,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下生命的感言吧!

  出示:生命是______________。(注意写字姿势。)

  2、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

  3、回顾课题,加深理解:现在,如果让你给题目加个标点,你会加什么?(生各抒己见)

  师:是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是值得歌颂的,带着你们对生命的感叹,读——(生齐读)生命 生命

  4、师总结:你们知道老师会给它加个什么标点吗?(板书……)因为生命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写不完的诗,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生命深深的思索,再读——(生齐读)生命生命

  是啊,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生命是宝贵的,要热爱生命,读课题──生命生命;

  生命是短暂的,要珍惜生命,读──生命生命;

  生命可以创造无限价值,要好好使用生命,读──生命生命;

  课文留给我们对生命无尽的思考(板书:……)同学们,带着深深的思索,再读──生命生命

  5、课文学到这里,请同学看预习单中你提出的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用你的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已经解决了。

  6、最后,让这首《生命的挑战》鼓励、激励着我们一起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四、布置作业:

  1、课外推荐读物:

  杏林子:《向命运求索》《和命运较量》

  海伦凯勒《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 、把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生命生命

  求生的飞蛾

  生长的瓜苗      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律动的心跳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用心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重点)

  2、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难点)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材分析】

  本文选取了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的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三件寻常小事,从动物、指物、人类自身这三个角度,对生命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思考。作者以“生命,生命”为题,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教学设想】

  〖学法指导〗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蕴涵深刻。杏林子通过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尽可能地扩大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熟悉文本,才能真正立足文本,形成与杏林子的对话,形成与自己已有体验的对话,从而阅读人生,品味人生,提升人生境界。基于此,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三大板块:导读感知内容及写法──自主研读──感悟品读。

  〖媒体设计〗

  幻灯显示部分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伴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一个崭新的生命就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了。同学们,在你们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肯定遇到过许许多多不同形态的生命。你们知道生命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吗?(生发言:动物、植物、微生物……)生命的存在并不陌生,但要想真正了解生命的内涵,就得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香港女作家杏林子从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身上,强烈地感悟到了生命的律动,并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作者简介一生朗读注解

  三、学法指导

  幻灯显示学习三步骤:

  1、感知整篇。

  2、自主研读。

  3、感悟品读。

  四、研习课文

  第一教学板块:感知整篇

  1、学生自由大声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2、请把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朗读出来:

  第一段:“夜晚,我在……极力挣扎”;

  第二段:“墙角的砖缝……小瓜苗”;

  第三段:“许多年前,有……单单属于我的”。

  3、刚才读的都是叙述事例部分,也应把作者对生命的感受部分读出来;男生齐读第一个事例,女生齐读第二个事例,一生读第三个事例;全班齐读“生命的感受”部分;师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

  4、读完后,用一句话谈谈阅读感受。

  师总结:作者通过三个事例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5、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思考?用文中语句回答。

  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第二板块:自主研读

  1、什么是研读?带着研究性眼光揣摩课文。

  2、研读时要注意两个问题:多问为什么;多揣摩关键性语句。

  研究性阅读就是自主性阅读,老师不定阅读目标,阅读哪些句子,而要完全根据你们的理解和需要。如果哪句子不明白,要提出问题,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也可抓住关键性语句谈谈自己的阅读心得。

  3、自主默读课文,圈划批注研读课文。

  问题导航:

  1、为什么小飞蛾的挣扎会使作者强烈、鲜明地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

  提示: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它极力挣扎。其实这种挣扎几乎是无用的,假如“我”想弄死它,它是绝对逃不了的。但虽是无用挣扎,也要挣扎,可见小飞蛾有强烈的生之欲望,无论怎样,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这是一种珍惜自己生命的力量。作者从小病魔缠身,生命也如险境中挣扎的小飞蛾一样脆弱,但她没有颓废反而珍视生命,“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飞蛾也罢,作者也罢,这种生命力量都是让人震惊的。饱经忧患的心愈温厚了,作者“忍不住放了它”!

  2、为什么作者认为小小瓜苗会有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为什么她会肃然起敬?

  提示:“墙角的砖缝”、“坚硬的外壳”、“没有阳光”、“没有泥土”──可见生长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但小瓜苗“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这强烈的反差使作者不禁为它高唱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心得感受:

  (课后总结)

  生1:我觉得作者对生命有很深很深的悟解:从一只小飞蛾的身上,写出了飞蛾虽小但有一股生命力在挣扎;从一棵小小的瓜苗中说明冲破坚硬的外壳,不屈不挠地茁壮成长的精神和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作者又从听自己的心跳,说出对生命的看法与对待生命及人生的态度。作者道出了人生哲理,并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

  生2:生命!这个平凡而又特殊的词常在我耳边回想,自从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常常在想,生命到底是什么?许多人为了生命而战斗,而也有些人想把自己的生命从肉体内释放出来──也就是死亡。我觉得那些人真是没出息,他们连飞蛾、香瓜子也比不上,因为飞蛾不会因自己快要死了而放弃求生的欲望,而在作者手中不停地扑翅,似在求生,又似在对作者抗议,它好像说:“你无权控制我的生命。这生命是属于我的!”作者又似乎感悟到了这些,就把它给放了。大家都知道瓜子味道鲜美,是可口的零食,但是谁又知道瓜子竟有这擎天撼地的力量,它从一个阴暗的砖缝里挤出来,不知花费了多少力量,它怎能不知自己的生命就快结束了,但是它还是为了能在这美好的世上活几天,而不是呆在瓜子壳白白地浪费生命,它最终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连瓜子这些植物都懂得珍惜生命,要让它过得有意义,不能白白地虚度年华这些道理,难道我们就不行吗?朋友,珍爱身边每一个生命吧,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吧!

  生3:作者因为得了类风湿关节炎,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作者很有可能会感到活着是一种负担,还不如死去。但是当作者发现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当她看到一颗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泥土的砖缝中茁壮生长时,当她亲耳听到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声时,作者没有轻生反而更加珍爱生命,应许自己活出有意义的人生。当一只几乎无法逃脱死亡命运的小飞蛾,在你的指间拼命挣扎,想要改变命运的时候,你还会轻生吗?当一颗失去了阳光、泥土的小瓜苗,在砖缝中长出来,长得昂然挺立的时候,你还觉得生命没有意义吗?当亲耳听到自己的心跳沉稳而有规律,丝毫没有想要暂停,而是在不停地跳动,跳得越来越有力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资格对生命说“死”?!作者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于是,他才会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勇敢地生存下去。

  第三板块:感悟品读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生1: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生命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珍贵。人要活得有意义,这样就不会白白浪费和辜负生命。生命活得有无意义关键在于人们的选择。在人生道路上有两种路:一种是弯弯曲曲的;一种是十分平坦的。大多数人会选择平坦的路,而平坦的路是没有多大人生意义的一条路。正是在崎岖的路上磨炼出了许多成功人士;不过假如有人选择崎岖的路却又怕困难,他就会一事无成。人生定要活得有意义!

  生2:看着花开花落、生死别离,我常疑惑地想:生命是什么呢?去年,我家一棵发财树的叶子已掉得七零八落了,“垂丧”着头,生命的心率渐渐地慢了下来,它没法活了,我们就把它移到阳台上,任它自生自灭。过不了几天,这棵发财树竟然长出了新枝绿叶,最后茁壮成长,昂然挺立!看着它那强烈的生命力,我目瞪口呆,深深地感到这里蕴含着一种追求生命的欲望。有的人执着于生命轰轰烈烈地干了一番大事业;有的人却认为生命是唾手可得的,就庸碌一生。生命随时随地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应当在这有限的生命里发挥出可贵的生命价值。这样,生命就会发出灿烂的光辉……

  生3:当我把手放在胸前,感受着“扑通、扑通”的心跳声,它是那样的亲切与舒服。我仿佛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手中不停的跳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记得人们常说:“一个人出生的年代不能选择,但走什么样的路却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啊,当我静听着自己的心跳的频率时,我似乎有些觉悟。这单单属于我的生命,正等待着我好好使用它,填补着它的空虚。从前,我们总是难以把握机会,因为犹豫、拖延的毛病;我们容易满足现状,因为没有更高的理想;我们不能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然而,等你醒悟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人生有多少时间是经得起浪费与糟蹋呢?难道你要真的要任它荒废,庸碌一生吗?不,我决不!我会力争朝夕,我会对自己负责,我会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我,独一无二地活在这个世上,我就不让“与别人没什么不同”的自己存在,我要真正活出自己来!我会向着自己的目标,专心致志的努力,朝气蓬勃地生活,为我的生命而顽强地拼搏,努力地奋斗,直到永远,永远!

  生4:生命,是我们呱呱坠地时的代名词;生命,是命在旦夕的人最想挽回的东西;生命,是世间所有的东西。我认为,人世间到处都是生命,到处都有求生欲望。用炸药炸掉的大楼,发出巨响,在我眼里,那是大楼在结束生命时发出的痛苦的呻吟;一只灯泡不再发亮,在我眼里,那是灯泡在结束生命时闭上明亮的双眼……生命属于人们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去珍惜它。对于生命,我有很深的感受。那次是在我三岁时,我住院了,并动了手术。虽不是大手术,但对我来说,这是我三年生命中的一次痛苦。我有了悲观的心理,我怕我打了麻醉药,进了手术室,会永远也出不来,醒不来了。因为这样,使我开始惧怕医院与医生。但最后,我苏醒了,年幼的我觉得这就是重生,开始感到生命对我的意义。其实生命就是一次心灵的选择,若你漫无目标,你就会选择庸碌一生;若你有远大志向,你就会选择有意义地过一生。法国的蒙田就说过:“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能活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

  五、课堂总结

  最后让我们齐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段名言作为这堂课的结尾:

  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拓展阅读:

  (长期作业)

  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张晓风的《敬畏生命》

  蒙田《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新语文读本

  写一篇读后感。

  3、熟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背诵。

  【教学反思之阅读教学下的体验】

  本课设计在朗读、质疑的基础上侧重于体验感悟。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对话活动,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来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学生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师生共同开拓的自由创造空间中,如何做好师的引导作用,是颇见教学机智及功底的。诲海无涯,吾当皓首穷经!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3

  【设计简说】

  《生命 生命》一文从寻常生活小事入笔,引出对生命的思考,文章浅显易懂,易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试图从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发,循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夯实阅读基本功”、“研探领悟,激发主题探究欲”、“拓展导学,引导学生求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爱生命的人文熏陶。

  【教学过程 】

  一. 以文本为例子,夯实阅读基本功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景:尝试用激昂的音乐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可以用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音乐旋律迸发出的坚毅、顽强的生命力中去感受生命、珍视生命。

  2.导入  新课。生命,是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中外艺术大师都为此不惜努力,为探索它的真谛而历尽艰辛。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今天,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更是饱蘸着作者生命的汁液,从心灵深处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珍爱生命的故事。

  杏林子,本名刘侠,中国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强忍病魔的折磨,笔耕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中国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中国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议,使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全身心的投入课文,去体验、领悟。同作品、同自己的心灵对话。

  (一)美读。【叩击心灵,感知大意】配乐朗读,便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 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同时,感知整体结构是前叙后议。

  (二)精读。【领悟内容,解读文意】方式采用四部曲: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组——同桌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师生研讨)。设计的问题组如下:① 文章前半部分是记叙,叙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②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③ 三个事例有三点思考,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④ 用心体味、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畅谈你从中得到的教益。

  (三)品读。【品评词语,咀嚼警句】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仅仅活了几天”、“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等,品味、分析,为学生积累词语和妙句做准备。

  (四)赏读。【整体回味,领略精妙】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赏读,回味全文,体验作品的精妙。 

  二、以文本为靶子,激发主体探求欲。

  利用课后同题文章《生命 生命》(美国 克伦•沃森)给学生搭建合作探究的活动平台。可围绕以下思考题来阅读、讨论。 

  1. 思考问题:两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 美国 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同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内容都是感悟生命,都是选取生命中的寻常小事。

  3.美国 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同课文相同之处有哪些?

  提示:(1)课文选取三件事,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选取一件事。(2)课文在记叙的基础上,以议论形式揭示题旨;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主要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显现主旨,结尾言尽旨远。

  三、以文本为引子,引导学生求发展 

  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疾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人士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①听朗读录音: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安排学生课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讲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③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事迹。课外阅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秋天的怀念》等。

  【板书呈现】

  叙述                               议论

  小事

  飞蛾的求生欲                       生命的意义

  珍惜

  香瓜子的生命力      思考          生命的价值       

  自己的心跳                         生命的把握

  铺垫                              感悟

  设计人:强瑶琴

  芜湖县方村镇埭南中学

  2004~2005年度

  中 学 语 文 新 教 材

  点拨—创新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设计简说】

  《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教学过程 】

  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  :《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感悟意蕴美

  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

  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

  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有声有色的渲染、极其夸张的点画,和盘托出了人与生机勃勃的自然的无比亲和——情与景相生。

  各种称谓,写得也格外亲昵。“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与这些极富人情味的景物和诗、欢笑、唱歌……亲昵的称谓、关爱的眼神、温馨的话语、发自心底的赞美。这都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舒心惬意!——物与我相忘。

  (二)美读。品析想像美。让学生一边美读,一边想像,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而后诱导学生找出想像奇特的段落和句子。

  点拨:“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恣肆的文笔,奇特的想像,情如泉涌而又不乏韵外之意,透露出的是自然与人的敦厚之情及作者对自然的顶礼膜拜。这些美的想像,发掘出了人性中善的因子,达成了自然之景与人之性灵的完美沟通,创设出了使人陶醉的意境。

  二、发现美,积累美。

  (一)研读。探究语言美。本文简约流畅的文笔,形象明丽而又毫无修饰痕迹的语言,清爽的笔调,同作者笔下描写的自然之景一样淳朴清秀。指导学生用心研读,并潜心品味个别妙句。

  点拨:“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文句不作雕饰,信手拈来,却又自然恬静清新。“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写得无拘无束,不求节律韵调,却又别有一番动人的韵致。“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这些行云流水的、娓娓道来的似聊天般的文字,淡而有味,纯而含韵,意蕴深邃,质朴中蕴涵着无尽的隽永。

  (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围绕“美”点来积极地赏析。哪怕是一句一词的品析,也是最美的心声。

  点拨之一:如我认为文章美在“作者回归大自然同时被大自然同化”。举例:作者走进山林的一段,“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枝,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上远水”。辛弃疾词中也曾说过“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 

  点拨之二:

  文章美在人称转换:文章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充分。 简析: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所以视大自然为朋友,人称的变换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童话世界。这样倍感亲切、动人,使作者的孤独之旅成为欢欣之旅。 

  三、思考美、延伸美。

  (一)推荐一些美文,如《囚绿记》片断,与学生一起赏析。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动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1.品意境;2.品语言;3.品美句。让学生畅所欲言,继续完善自身。

  (二)拓展延伸。设计“假如你是               (景物),请与游人互诉心声”。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景物,然后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注意:审题角度,不是以游人的视角写景物,而是从景物的角度让它与游人互诉心声,实际上景物与游人已经成为朋友,运用拟人,抓住特征写。以写作促阅读、求发展 。

  【板书呈现】

  1.“美”的情景设计

  

  

            

  2.“美”的流程图

  意蕴美        景          情         意和境相谐

  想象美        树          人         情同景相生      

  语言美        清新        流畅       物与我相惬

  设计人:闻道春

  芜湖县方村镇埭南中学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4

  《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地研究课文。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改变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关键词,深入细致地研究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可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准备、交流。

  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准备投影仪,多媒介体课件。(如有条件的话,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大屏幕投影: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今天,我们要借助散文《生命 生命》,再次感受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

  学生交流后,教师可补充:

  [参考资料]杏林子,本名刘侠,中国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中国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中国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生命之歌》等。《生命、生命》一文,选自《可林子作品精选》。

  三.(一)整体感悟

  1. 教师范读课文或(有条件可制作朗读课件)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 请学生放声自由读课文或模仿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读课文过程中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二)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问题:

  1. 作品《生命 生命》讲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

  2.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3. 三个事例、三点思考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锻炼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上问题,在学生读文后,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发言,同学之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点拔、引导。

  [教师小结]

  1. 三个事例 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 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

  主题词分别是a、生之欲望。 b、生命力。 c、生命。

  三点思考 主题词分别是a、意义。 b、价值。 c、奋斗。

  2. 说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更何况人了。学生谈不透时,教师可引导: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为什么不举狮子,大象等庞然大物、只说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这样排序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 三个事例分别侧重于生命自我珍视,生命的诞生和生命活动。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对生命的三点思考:a、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b、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c、珍惜生命、时间,不懈努力。 举例要切合课文内容,例如雷锋的例子切全第二点思考;张海迪,桑兰等又较切合第一点思考;而作者杏林子,张海迪又较切合第三点思考。

  (三)自主质疑 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教师可参与讨论,适实指导。(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点拔、明确。

  问题探究:(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大屏幕投影问题:

  1. 课文中先说小瓜苗“长出小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后边却说“它仅仅活了几天”两者是否自相矛盾?

  (引导回答时,有两个切入点(1)为什么能“茁壮成长”?(2)为什么死了?)

  2. 作者开头写小飞蛾的例子,强调其“小”,什么目的?

  (任何再小的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3. 如何理解“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短暂的人们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尽量多做有于益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事,使生命更有价值)。

  4.“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有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表现了作者有怎样的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具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鼓励学生各抒已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完善)。

  四。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同题文章《生命 生命》(美国 克伦沃森)。

  思考问题:两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读文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进行比较,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要求回答“为什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借此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 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

  2.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注重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结合。沃森的文章文学色彩比较强。

  五.反思、小结:身患顽症的杏林子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学习这篇文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从中受到什么教育?(鼓励学生多结合自己的实际共同探险寻人生的法宝,教师多给予激励性评价,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童趣》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2)过程和方法

  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这样由浅入深逐层渐进。

  3)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把文言文学活显得尤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所以教师没有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所以课堂生动活

  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 导入  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导入  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 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二、课文学习 分层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比如:项为wei 之强jiang 鹤唳li云端 ……

  [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如:使之/冲烟/而飞鸣

  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

  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如学生找到描写童趣的句子:“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教师就趁机指导落实“素帐”“ 徐喷以烟”“ 冲烟”等语义……)

  小结:

  要求用“把 想象成 ”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

  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附:板书设计 

  物 外 之 趣

  细察 想象

  夏蚊成雷 群鹤舞于空中

  冲烟飞鸣 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二虫斗草间 二兽斗林间 怡然自得

  癞虾蟆 庞然大物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

  [在不知不觉中,课文内容已基本能当堂成诵。]

  三、体验生活 引发联想

  你在童年时代有这样的体验吗?

  方法:首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奇特而丰富:天空白云朵朵,犹如草原上的羊群;夏夜萤火虫飞舞,这是仙女的小灯笼……)

  [这个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设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审美态度。]

  四、拓展延伸 思维扩散

  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 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如: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四 、教后随记

  反复诵读课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文言文,教师更应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童趣》诵读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一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初一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

  二读课文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

  三读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四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尤其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

  五读课文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在上面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点训练要求是不难的。

  诵读是直接感知课文语言和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之后再与学生交谈“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你还能通过细听来领略物外之趣吗?”等这些话题就显得水到渠成。

  七年级语文(上)教学计划(教师中心稿)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4-01-01

  黄朝亮

  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   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   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教课书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挺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 ,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 ,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 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 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感受生命的美好,懂得珍惜生命,初步了解生命的价值。

  2、学习从文字中读出画面,读懂作者内心的阅读方法。

  3、认识“骚扰、动弹、不屈向上、茁壮生长、沉稳、震撼、糟蹋”等词,理解意思。

  【教学重难点】感受生命的美好,懂得珍惜生命,初步了解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质疑导入

  1、了解作者杏林子,导入课题。

  2、读课题,质疑:

  大声读读课题,读着读着你有什么问题?(生命是什么?为什么要重复两次?)

  二、整体感知,疏理事例

  是呀,关于生命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有的甚至需要我们去思考一辈子。今天这节课我让我们共同走进杏林子写的一篇散文《生命生命》,我们一同来思考生命是什么?

  1、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⑴ 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全文,读不好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⑵ 边读边想:课文关于“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2、检查反馈:

  ⑴ 同学们都会读课文了,老师已把难读的词打在了大屏幕上了,谁能做小老师带着大家念:骚扰 动弹 挣扎 震惊 砖缝 竟然 冲破 不屈向上 听诊器 沉稳震撼 糟蹋。

  ⑵ 那课文讲了几个事例呢?

  你可以用上屏幕上提供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事例。

  随机整理概括标题:

  事例: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感受:心脏跳动

  三、品读赏析,体验感情

  (精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用心去读读课文中的事例,看看哪个故事最能感动你,看看哪个句子,哪个词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2、学习第二段: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⑴ 你感到它的生命是怎样的?

  ① “脆弱”──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读好)

  ② “顽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⑵ 移情体验,体会顽强:

  ① 现在你就是那一只飞蛾,想象一下,那只捏着你的手会有多大,再想象一下,那个伸手来捉你的人会有多大?

  ② 感觉到攥着你的手越来越紧,你们这渺小的飞蛾,如果此时要你开口说话,你会说什么?

  ③ 情境对话:你放弃吧,因为你是那么渺小。

  飞蛾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我即使弱小,但也要活下去,渺小生命对生的渴望)

  ⑶ 指导感情朗读:

  就是一个这么渺小,这么脆弱的生命,却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难怪我会感动震惊,忍不住放了它。也难怪作者会一连用了三个!,你能把这三句感叹句读好吗?

  飞蛾的生命是渺小,但它用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告诉我们,它决不轻言放弃,这就是生命生命。

  3、学习第三段: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⑴ 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会是怎样的?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哪里感受到的?冲破 坚硬 没有阳光 没有泥土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⑵ 这小小的香瓜子在没有任何营养的情况下,能冲破坚硬的外壳是多么不容易啊。但仅仅只活了几天,你觉得它的努力值得吗?

  ⑶ 练笔:如果我就是这株小瓜苗,会想:

  ⑷ 评价交流

  ⑸ 瓜苗用它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

  ⑹ 指导朗读。

  ⑺ 再读课题:

  香瓜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就算只能活几天,也要让这几天的生命焕发光彩,这就是生命生命。

  4、初步解疑:

  同学们,读到这你或许对杏林子为什么能勇敢地活下去的原因已经有所了解了?能谈一谈吗?

  如果说前连个故事,是杏林子亲眼看到的,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悟,那么第三个故事就是杏林子亲身感受到的生命的律动,相信那会让我们对生命体会更深刻。我们下节课去学习。

  【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生命生命

  心脏跳动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6

  生命生命

  无锡市张泾中学  浦健

  [教学目标 ]

  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 。

  “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

  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

  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设计思路]

  1.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个蚁穴被大火团团围住,里面成千上万的蚂蚁为了活命,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蚁球,滚向火海,随着劈哩啪啦的声音,外层的蚂蚁纷纷死去,蚁球也越来越小,但它们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滚动,直到变成一个小球,但终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会选择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感受生命的可贵。

  (有声有色的画面,导语 的设计,渲染了氛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热情,触动了他们对生命开始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实施以下的教学环节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指名学生朗读课本,读时以适合本课的轻音乐相配。同时要求大家思考:

  1、请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对生命的初步理解。

  2、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最有启迪或感触?

  (音乐是最好的催化剂,在它的熏陶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真切的感知,这也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情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用简洁的比喻句概括,可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

  三赏读课文,感悟生命:

  1、师:同学们,刚才在朗读后,大家谈了自己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那么作者有没有在文章中告诉我们她对生命的一些思考、理解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他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文章的最后两节,并指名学生示范朗读,然后齐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因此,朗读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他们读中感悟。学生有了心得,朗读的感情也更充沛、真挚。)

  2、作者的这些对生命的感悟是由什么引发的?具体在哪些语段?

  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在文章的1、2、3节。学生体会朗读时的感情、语调,然后分角色男女生朗读1-3节。

  (初一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体会作者由小事引发深刻思考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3、小组讨论: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它们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从作者对生命的呼喊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巡回指导:三个事例内涵的辨析,意思的深浅;学生谈感悟时应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在这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产生了更多火花,相互的交流,也训练了口语的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难点 也得到突破。另外,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具有人文性,教师应适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成他们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可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4、如果时间允许,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己还有不理解的地方。

  四 拓展练习,加深感悟:

  学完文章,我们感觉到,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生活中的种种生命现象,用心灵去体验它们对生命的珍视、渴望,我们就会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你在生活中还见到哪些类似的现象,你的想法是什么?

  仿照作者这篇文章的结构形式,由生活中的事例引发思考,请你就生活中见到的其他类似的生命现象,写一段文字。要求:先描写现象,再写感悟,字数100字左右。

  (“学以致用”,这道写作训练题,就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从中得到新的体会与认识,达到一堂课的目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五 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今天,我们一起乘坐作者的生命旅车,经历了一次探究生命的情感之旅,旅程已接近尾声了,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旅途中你最大的收获吗?

  学生回答,归结板书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能珍惜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顽强地翻越生命中的一座座山峰,我们一定能见到自己生命的大海。

  [资料链接]

  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但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作业 设计意图]

  课外阅读田彩虹的《生命的问句》,这是一篇与课文的思想主题相近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训练,拓展延伸课堂的内容,有利于新课教学目标 的巩固。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7

  3、生命  生命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阅读课文时,能手脑并用,及时划出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由事悟理”的写作思路。

  3、了解比较阅读的一般方法,在实践中体会“比较是最好的鉴赏”。

  4、因文悟道,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进而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时,除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还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处理句内停顿、正确处理轻重音等朗读技巧层面的指导。这是因为,有效的朗读不仅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感知课文,拉近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的语感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2、相机组织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的讨论建议抓住以下两点:①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哪一方面?对人生的三点思考分别侧重哪一方面?设计这一讨论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由“所见”到“所想”、“所悟”的思路。②组织学生开展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克伦·沃森一文的比较阅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面对的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对比较阅读还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比较”的切入点作必要的指导。学生在研讨过程中,如果能对比较阅读有所了解,能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发表自圆其说的观点,那么,应视为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学法

  1、  掌握一些用普通话朗读的技巧。

  2、通过划、注关键词语,快速筛选有效信息,把握文章思路。

  3、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表达完整。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以两教时安排本课教学。第一教时侧重指导学生研读课文,第二教时侧重课文与课文练习二所附文章的比较阅读。

  (一)   导入  课文,引起注意,催动兴奋: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面对一件事、一种物、一个景、如果能静下心来,细加咀嚼、品味,说不定能有一种别样的感悟。比如,人体自身坚硬的牙齿,往往早早掉下,于是制造假牙成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个行业,而柔软的舌头却能与人的生命共始终。这看来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人却因此引出了对“刚”与“柔”辩证关系的哲学思考,发出“至柔者至刚”的感慨。

  要求学生说说类似的体悟事例,先小组交流,再推选代表课堂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导入  新课。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本,走近作者。

  先教师范读,在范读课文后三节时,语气语调应有从舒缓到略显高亢的变化过程,以反映作者经历了凝重的思考而顿悟的心路历程。再学生仿读,这既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需要,也是让学生在情感上走近作者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圈划“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常常想”“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心跳”“给我极大的震憾”、“有意义的人生”、“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绝不……绝不……”等词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明确:呼唤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抒写自己“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价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的人生感悟,这是全文的重心所在。

  (三)   品味课文,探究研讨,走进文本

  分组品读课文,并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筛选归纳共性问题后板书:

  1、对待“骚扰”“我”的飞蛾,“我”由“原想弄死它”到“忍不住放了它”,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是什么?

  2、写小瓜苗是“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却“仅仅活了几天”,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第二段文字中,“竟然”、“竟”、“仅仅”等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第三段中,“沉稳”一词能换成“沉重”或“稳重”?为什么?

  5、概括三个事例并归纳其各自蕴含的意思。

  6、三个事例中,其中两个都涉及小生命,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7、作者静听心脏的律动,引出了对生命的哪三点思考?这三点思考呈怎样的关系?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讨,然后课堂发言,最后或由学生、或由教师归纳明确:

  1、促成变化的关键在于“我”感受到了飞蛾的“生之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惜的,飞蛾如此,何况人呢?全文所写的是生命本身,作者开笔就扣住了题目。

  2、这样写并不矛盾。这从小瓜苗恶劣的生存环境(砖缝中、没有阳光、没有泥土)可找到答案。也正因为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而小瓜苗却能生长出来,让人不能不被它的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

  3、“竟然”、“竟”的运用,反映小瓜苗出乎意料的生命力。

  4、这是一组近义词,以置换辨析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实践。此时心脏跳动的声音,是通过听诊器传递的,因而用“沉稳”一词是准确的。也不能以“微弱”一词置换,除了声音由听诊器传递而已不能称“微弱”外,“微弱”如与心脏跳动对应使用,指的往往是生命重危的迹象。

  5、本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一个事例:小飞蛾的“生之欲望”感动了“我”;第二个事例:石缝中的小瓜苗的诞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力的强大”;第三个事例: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使“我”陷入对生命、人生的沉思。

  6、在人类眼中,小小的飞蛾实在不屑一顾,一粒瓜子,同样微不足道。飞蛾所表现出来的对生的渴求,瓜子的萌芽吐叶,这里“形体”与“精神”,“形体”与“力量”构成巨大的反差,而这一巨大的反差,又成为震撼人们心灵的根本原因。作者这样安排,正反映了构思的巧妙。

  7、第一点思考是“必须对自己负责”;第二点思考回答了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已将信念付诸行动,为生命奋斗,“勇敢活下去”。这三点,呈层层递进关系。联系到作者自小病魔缠身,在长期同病魔作斗争的同时,还笔耕不辍,在文学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的这一番体悟,更值得我们每一个健康的人咀嚼、深思。

  (四)   跳出文章,拓展思维,陶冶情操:

  可以围绕以下若干问题展开:①试就作者的三点思考,从生活中找出一两个相应的例子。②我该怎样做,才算珍惜了自己的生命?

  关于上题①有:与第一点思考相应的例子如:欧阳修在已经名扬天下的情况下,仍旧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别人问其原因,他回答说是“怕后生笑话”;日寇侵华期间,梅兰芳息影舞台,蓄须明志等。与第二点思考相应的例子:雷锋只活了22岁,却发挥了无价的生命价值;张海迪高位截瘫,自学成才;

  关于上题②,要求谈出真实感受是关键,努力避免套话,大话。

  设计以上教学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是打开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设计这样的发言环节,也是为学生们展示自己学习本文所得提供了一个舞台。

  (五)   比较阅读,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如果说前四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进行“理解性阅读”的话,那么本环节实质上已深入到“鉴赏性阅读”阶段,当然,由于鉴赏主体是七年级学生,因而,活动的展开必须与他们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相适应。

  1、根据要求速读克伦·沃森一文;

  ①概括该文写了哪一件事?

  ②被“踩入沙土里的”蜜蜂,经历了怎样的奋斗过程?划出相关词句。

  ③“我”跪的动作,反映了怎样的内心感受?

  2、两文比较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①教师提示:在思考“为什么”时,可从语言、构思、主题等多个角度入手,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比较,陈述理由。

  ②学生交流。侧重从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表达清晰完整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发言,而将见解的深浅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发言的第二因素。另外,从学生个性兴趣角度看,有的人喜欢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文章,有的人喜欢文学色彩比较强的文章,应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谈课文,教学设计时重点思考之处及其理由是:

  1、强调朗读。读是感知课文的第一步,同时,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检测学生感知、感悟课文程度深浅的尺度之一。读的形式的单一甚至缺失,是相当长时期内语文教学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读应该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2、略读训练是一种略去或绕过文章中的某些次要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技能的培养训练。本文教学设计反复要求学生通过圈划关键词句以快速筛选有效信息,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正是体现了略读训练的落脚点。

  3、尝试同题文章的比较阅读。“比较是最好的鉴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的鉴赏能力,是“课标”提出的明确要求。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文学鉴赏可以说还处在尚未入门的阶段,因此,如何确定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学设计将评价学生的鉴赏深浅程度放在次要的位置,也是基于激发兴趣的考虑。如果现在就将鉴赏的要求提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视鉴赏为畏途而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则可谓“欲速则不达”了。

  五、教学资源汇编

  (一)   背景知识:见课文有关注释。

  (二)   练习题设计及答案:

  1、同桌两人课文朗读练习:

  2、将自己对本文两篇文章的初步鉴赏所得写成文字,在课后作进一步交流;

  3、搜集古今中外歌咏生命、礼赞生命、思考生命的文章或警句格言,办一期以“名人眼中的生命”为主题的墙报。

  (三)   相关资源:

  保尔·柯察金关于生命的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转引自[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生命是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再板书:生命)

  指名读课题“生命 生命”

  一起读。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文中的作者,指名读。

  生:杏林子,中国台湾女作家。她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与病痛做斗争,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出版了四十多部剧本、散文集。创立了“伊甸(拼音)残疾基金会”,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残障人士。

  师: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与病痛做斗争的人有这样的生命奇迹呢?这堂课我们将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打开课文,89页,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读之前,听清楚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

  2、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课件不出示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来听?)我读题目和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发现错误之处举手纠正。(不能添字漏字……)

  (请一个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读得真好!声音响亮,咬字准确,希望呆会同学读的时候也能注意去这些要求。

  (再请人读下文)

  3、交流讨论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师:刚才大家读得认真,听得也入神,你能用一二句话来概括一下文中的事例吗?

  生:“作者被飞蛾所震惊了。”

  师:那是因为作者看到了?

  生:飞蛾拼命挣扎。

  师:浓缩成四个字吗?

  生:飞蛾求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把长课文读短,短到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了不起的阅读方法,能学着他的样子来概括一下吗?

  (赶紧默读三,四自然段,默读有助于思考)

  生:瓜子抗争。

  师:真会动脑筋。

  生:瓜苗破土

  师:挺贴切的。

  师:第四自然段作者在干什么?

  生:静听心跳。

  (好的,行。也行,再动动脑筋,能举手是好样的,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三、精读2~3自然段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请你认真读读这两个故事,用心去品位,看哪个句子让你有所感触?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反馈,随机点播:

  句子一: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学生读完句子说出感受的:

  生:我从句子中体会到了飞蛾很想活下去,它会不断地挣扎。

  师:老师听懂了,你说飞蛾有一种强烈的求生欲,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挣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师:你真会读书!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一个挣扎让老师感受到了求生的迫切,还有其他的词语吗?

  生:我是从极力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师: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把你的感受融进朗读吧。(生读)

  师:还有其他的词语吗?

  生:我是从跃动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的:表达心跳急切,更能表达“求生的欲望”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

  师:你能来读一读吗?把这种体会读出来。(生读)

  师:当作者看见手中极力挣扎的飞蛾,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被震撼。

  师:弱小的生命不轻言放弃,这种震撼强烈吗?

  分析:结构相同的句式,使语气更强烈。

  师:除了语言标点也能传递情感。连续的3个感叹号,是作者对飞蛾强烈求生欲的惊叹。这一次大家肯定能读得更好。

  师:弱小的生命不仅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我们,读第二自然段。

  师:小结:是啊,作者被这个小生灵顽强的求知欲所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句子二: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

  生:我从“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中体会到它的生长环境很恶劣,但生命力却很顽强。

  师:越恶劣,越能感受──生:生命力顽强。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呢?

  生: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生有感情朗读)

  师:这颗小小的种子心里在想什么呢?它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生:即使环境在恶劣,我也要发芽!

  生: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也要活下来。

  师:虽然它的生命短暂,但也要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一起再来念。(生读)

  师小结:即使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四、结合杏林子的生平,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师:如果说逆境中的“飞蛾求生、瓜苗破土”让作者看到了强大的生命力,那么“静听心跳”则是作者亲身感受到的生命律动。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1读)。

  师:在普通人的眼里“飞蛾求生、瓜苗破土”是多么平常的事,往往会视而不见,为什么杏林子会为它多感动。学到这里,我想有必要让大家再回顾一下杏林子的一些资料:

  杏林子,中国台湾女作家,12岁时就患上了罕见的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差不多全身关节都损伤了,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部剧本、散文集。她的一生有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在与病痛做斗争,一颗热情的心还激励着她致力于慈善事业。

  1、结合材料请你来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师:同学们,当我们再次读到这些信息,你的心中,是否会涌起一丝感动呢?再来读4自然段,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内心(2读)

  师: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杏林子不放弃生命,就算得了重病,也不放弃。

  生:她很顽强,虽生重病,却坚强生活着。

  2、师小结:

  杏林子正是用她饿整个生命历程来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珍惜生命?

  生:珍惜一分一秒。

  生: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让她白白溜走。

  生:在课堂上珍惜一分一秒。

  ……

  五、课外拓展,书写生命感言

  师:象杏林子这样用行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的人还有很多。你知道有这样的人吗?

  生:雷锋就是这样的人,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生:张海迪,身残志不残。

  生:桑兰,虽然瘫痪,却把别人捐给她的东西捐给了别人。

  师:谁能简单介绍下。

  (一生简介)

  师:感谢你让老师也认识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还有吗?

  生:海伦·凯勒也是身残志不残。

  师:老师也想介绍给大家一个,他的名字叫贝多芬,谁能介绍下?

  (一生简介)

  师:他们,以及许许多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书写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警记: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学了课文你对生命有什么思考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生: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不应该白白浪费,要好好利用。

  生:让我知道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种子强大的生命力,更何况我们人呢?我更要好好珍惜生命,不能白白流失,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生:我们要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彩!

  师:希望你牢记在心,可以把它做为座右铭,希望他伴随着你成长。

  师:学完这节课文,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我们的爸爸妈妈曾经读过这句话,老师也是伴着它长大大,希望以后它还能够伴随大家的成长。

  出示:

  保尔·柯察金的明艳,师生合作读!

  师:希望同学们珍惜生命。对自己负责!下课……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19

  [教学设计a]比读设计

  创意说明:比读,即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式的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其内容主旨、写作特色即能豁然明朗。这种设计要求教师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对文章要有一种先行的体验。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整体理解。

  第一部分——“事”

  三个事例,三种感触:

  ①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下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

  ②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

  ③“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

  第二部分——“理”

  对生命的总体思考:

  ①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②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情。

  ③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是我可以利用今天。

  ①我不能样样胜利,但是我可以事事尽力。

  二、阅读中国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

  作品《敬畏生命》,将其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1.粗略感知——用一句话概括两文对于生命的共同认识。

  (填充式表述:“的生命是美的。”)

  例:努力的生命是美的。

  执著的生命是美的。

  拼搏的生命是美的。

  ……

  2.深入探究——比较两文在内容、形式与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1)都有珍重生命、不懈努力,好好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的意思。(2)题材都是谈生命.都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断、小事物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3)写作手法很相似。都是从“我”的认识和感受来写的;都是以小见大,从细微的事物中引出人生的哲理,表达方式的运用也均是以记叙为铺垫,以抒情议论为高潮。(4)两文对生命的本质,都有较深刻的认识。(5)语言风格相似。(6)两位作者都表现出积极的生活态度。

  不同点:(1)主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文章选材有所不同。(3)作者的心路历程有所不同。

  3.延伸思考——我们应当怎样看待生命,怎样才能不辜负生命?

  4.积累警句——将课内外关于生命的哲理警句摘录下来。

  例: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杏林子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于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

  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张海迪

  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海涅

  [教学设计b]片断仿写

  创意说明:本文先写了三种生命现象,每个现象后面都有作者从中引发的感触,最后用两段文字从总体上抒写对于生命的思考。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这些“理”就相当于全篇或全段的“主题词”。用片断仿写的方式学习本文,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写作特色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步骤:

  一、掌握特点。

  熟读课文之后,帮助学生发现课文的结构特点:全文的结构是由事到理,前面列举那些生命现象的三段文字也分别都是由事到理。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可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朗读,女生朗读“事”,男生朗读“理”。

  二、发现生命。

  口头讲述在你身边发现的种种生命现象,谈谈你从中引发的感触。

  三、思考生命。

  片断仿写:仿照课文的结构特点(生命现象十主题词),由你所发现的几种生命现象抒写你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教学设计c]发表宣言

  创意说明:作者在最后两段文字中抒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恰如一份生命宣言,是作者向生命发出的真情告白。学习本文,可让学生以作者的口吻来发表这一份生命宣言(可以创造性的扩展表达),还可以让学生发表属于自己的生命宣言。这种发表宣言的学习方法,既能尽量让学生零距离地真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又能将作者的这种思想情感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熟读课文,理解内涵。

  二、以作者的口吻发表其生命宣言。

  先小组讨论,根据课文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集体拟定这份宣言,再由各小组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公开宣读。

  三、发表属于自己的生命宣言。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积极的人生态度、个性化的宣言,要求深入的思考,力求有独到的见解。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背景资料

  杏林子(原名刘侠),中国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岁罹患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掇,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得到鼓励,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1983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得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中国台湾l00万残障朋友服务,将她的爱心奉献出来。

  课文扩读材料

  我很重要

  毕淑敏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粟。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

  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合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强度降临于他们的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全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离去,孩子就失去淳淳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并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

  我很重要。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我很重要。

  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许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但我要说,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使用建议:毕淑敏以其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触,从亲情、友情、事业这三个内容层面,向我们剖析了其个性意识复苏的流程和个体生命闪亮的意义:我很重要。

  与《生命生命》一样,本文也是一份响亮的生命宣言。在内容和思想情感方面,它们有着如下共同点:

  ①都讴歌了生命本身的美好、力量与价值。

  ②都表现出一种珍爱生命、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

  ③都展现了一种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的心理历程。

  ④都表现出对生命过程的重视与奋斗的决心。

  ⑤都表现出对宇宙间每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无论这生命是怎样的卑微与渺小。

  教学《生命 生命》,可以将这篇文章作为辅读材料,增进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使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教育他们热爱生命,欣赏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篇20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1—15页。这篇文章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严肃思考。作者以羸弱的生命之躯开拓了光荣的事业,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的好材料;作者告诫广大读者珍惜自己的生命,让一生过得有意义,肯定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棵宝贵的种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情感,揣摩语句,体验情感。

  2.分析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3.细致地研读课文的细部,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多读课文以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2.学习从小事感悟出深刻道理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情感的熏陶感染中,激发主动进取的精神,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认识文章所表达的强烈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和理解人生。

  3.感悟人生,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3.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2.分析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3.细致地研读课文的细部,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突破

  1.朗读训练可以对学生逐步地提出要求,从读准字音、找准节奏等一步一步地来提出要求。

  2.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要结合具体事例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等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

  2.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做好充分预习。

  2.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3.查阅有关生命的资料或名言,做一些思考。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设置话题,导入新课。 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论话题,随老师进入新课。

  2.检查预习。 2.做字词练习加以巩固。

  3.整体把握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

  4.朗读训练。 4.朗读训练。

  5.深入理解文章。 5.深入理解文章。

  一、设置话题,导入新课(约  分钟)

  二、检查预习(约  分钟)

  三、整体把握课文(约  分钟)

  四、朗读训练(约  分钟)

  五、深入理解文章(约  分钟)

  本课总结

  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情感,揣摩语句,体验情感。这是文学性作品学习的重要方法,本文的学习就可以通过反复朗读加以理解,品味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情感:人要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将目标、信念付诸于行动,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让人生更有意义。

  材料体现中心思想,不同的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中心思想,但所有的材料都必须为中心服务。本文即以三个材料从不同的方面对生命的内涵进行阐述。另外细致地研读课文的细部,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旨对文章的理解也很重要。

  通过本文的学习,在情感的熏陶感染中,激发学生主动进取的精神,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板书设计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去世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全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生字词练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骚扰(    )  庸碌(    )  辜负(    )  茁壮(    )

  小憩(    )  糟蹋(    )  擎天撼地(    )

  (2)解释词语。

  小憩:________ 糟蹋:________

  庸碌:________ 擎天憾地:________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题目《生命  生命》,作者为什么用这样两个相同的词作标题?

  3.读课文填写下表。

  答案与提示:

  1.略  2.用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  3.见板书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遭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探讨与反思

  1.在教学中,宜以导读的方法来整体感知内容,同时也要理解语句,并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2.分析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这主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着手。

  3.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印证,进行挫折教育。

  补充资料

  1.关于作者

  杏林子,本名刘侠,一九四二年生,祖籍是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人。十二岁患类风湿节炎,至今与病魔纠缠未休,然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一九八○年当选中国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一九八三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散文奖。更创办伊甸残障基金,身体力行,为残障朋友服务。XX年2月8日不幸去世,享年61岁。

  在她的一生中,她克服重重困难,在有时握笔都困难的情况下出版了40多部文集,如《杏林小记》、《生之歌》、《心灵品管》、《行到水穷处》、《真情是一生的承诺》等多部作品。作品中处处流露对人、对社会的关爱之情,讴歌天地间种种的美,抒发她对生命的欣赏与喜悦,以过人的毅力和爱心,在繁杂晦暗的社会中透出温暖的亮光。

  杏林子女士在她的和《好生好死》一文中说:“有一日,当我离去,请勿用挽联把我包围,请勿用鲜花将我堆砌,请勿用歌功颂德的文字追悼我,请勿用眼泪和哭声埋葬我,我已前赴一个神秘的约会啊!我多么希望你们欢欢喜喜,如同我的欢喜一样……”

  2.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居里夫人(法国)

  今天乃是我们惟一可以生存时间。我们不要庸人自扰——或为未来的漫无目的而苦闷,或为昨天的过去而伤怀——而使它成了我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地狱。

  ——富兰克林(美国)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美国)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冰心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