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长城教学实录

长城教学实录

天涯浪子 点赞 分享
长城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长城教学实录(通用6篇)

长城教学实录 篇1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生齐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长城

  师: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来概括一下长城。生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交流: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来!把你眼中的长城用课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一下。师出示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师: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谁先来?

  生:第一段(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里。”我读了这句话,体会了长城的长。

  师: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生:13000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你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描写长的这一句。生读

  师: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来,全体男生读。

  师: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生:弯弯曲曲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蜿蜒盘旋

  师:非常正确!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女生读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师: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生:从第二段能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师: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师:(课件出示长城侧面图)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生1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和瞭望口、城台

  师:你能从图上找到答案,真会读书!但你们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生:打仗时用来瞭望和射击用的。城台屯兵(读书镇仔细)

  师: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

  生1:我知道了。当敌人还没有进攻时,可以上面的瞭望口进行清晰地观察,当敌人进攻时,士兵可以躲在城墙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进行还击;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伤亡,。

  师:(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1:长城太伟大了!

  生2:我想到了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太了不起了!

  生3: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

  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

  师: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投影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

  师: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生读:(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交流。

  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咱们三年级两个半孩子的重量的总和。

  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

  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可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师范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群衣衫破烂的劳动人民,扛着巨大的条石,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顶着毒花花的日头,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一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而一些步履蹒跚的人则因为速度慢而遭到更恶毒的鞭打……。许多劳动人民因为苦役而惨死在长城脚下。

  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请你读听得出,你也是在动心动情的读生齐读

  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来

  齐读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再齐读

  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

  师: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长城的风采?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中华瑰宝——(出示课件:展示长城各方位的视频影片)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说

  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如今“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壮语。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放声高歌: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着大海,纵情高呼: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师:歌唱家也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长城的赞美(播放音乐)

  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到网上查阅,老师相信长城的美名一定会千古流传,长城的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是人教学版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长城》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难点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堂实际的效果,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

  1、整节课我预设是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使这句话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基本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入境始与亲”,恰当的运用多种手段,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由衷地关注、全身心地投入,是为了更好的体悟作准备。在教学“远看长城”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结合录象,同时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语文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育,应多把语文和我们情感认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有形的长城的作用是抵御外强,保卫国家主权。课文中长城的知识点学生也许能掌握得很好了,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更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象征,我们国歌中就有这个新的长城,但是我没有利用这个契机,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更与时俱进的爱国情感教育,从而进一步挖掘、引申出文章的更深层次主题——在我们心里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保捍卫、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样才能将课堂提了一个高度,学生胸中回荡的熊熊爱国豪情才根深蒂固,长城的精神才会世代传唱,永放光芒。

  3、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个缺失,就是在学生发言时,我和学生的对话缺少配合。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多读,多说,多思,多写。学生读书后,我应创设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完整地讲出自己的感悟,在学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后我再适时指导,不能害怕学生讲不出而浪费时间。也就是说这种能力的培养既要有方法上的点拨,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实践,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如果不多给学生机会,久而久之就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乐于不善于思考问题而只会坐等教师讲现成答案。这也许就是古人所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吧。

长城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长城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精品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预习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行指导。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

  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2.通过品读 “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借助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绵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涵泳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第二课时(简案)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一、回读全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嘉、隔、慧”三个字的书写。

  2.练习书写13个生字,教师提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及时展示学生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三、拓展延伸

  展示、交流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四、小练笔:赞美长城。

  [课堂实录]

  上课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冰心奶奶说读书好,读好书。你读过什么书?

  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就去游览雄伟的建筑那就是万里长城。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长城,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好,一起读一遍。

  生:读课题

  师: 读得真好,打开书,课文都预习了吧

  生:预习了

  师:先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自己先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课件上的词。

  生自由小声读

  师:这里面觉得哪个词语不太好读需要给大家提醒一下。

  生:瞭望的瞭

  师:对,刚才我听到大家读瞭望

  指导读瞭望

  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

  生:血汗的血

  指导读血

  师:你们发现了吗,第三行的词都含有一个多音字

  指导读词

  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

  生:我觉得屯不好读。

  指导读屯

  师:什么是屯兵?

  生:就是在堡垒里兵都聚集在那儿。

  师:说得很对,屯兵就是兵都驻扎在那,易于防守,这样的地方就叫

  生:堡垒

  师:非常坚固。堡垒的垒怎么写,来跟我一起写,上面的撇折点要写得匀称,下面的土要长才能稳,你看多像叠土成墙的样子

  师:写完垒,我们再一起响亮地读一读这十个词语。

  生读词语

  师:这十个词一会儿学习课文时再边学边理解。

  师:读得非常好,这些词意我们一会边读课文再理解,下面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还做了记号,这说明认真了,思考了,非常好,通过读书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生:我知道了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长城有多长你知道了,还知道了

  生:长城是用石和方砖垒成的

  师:你读书非常细心,你呢

  生;我还知道长城顶上特别宽

  师:你也是细心的孩子

  生:我还知道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伟大的奇迹

  生:我知道长城修在八达岭上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时,是按一定顺序的?你发现了吗

  生:它的顺序是从远到近

  师:从远到近,对了,板书“从远到近”,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第一自然段第一小段话远看长城有个远

  师:这是远,那近呢

  生:……

  师:没关系,细细地找一找

  你找到了

  生:就是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看着非常明显,就是近处看

  师:有道理。还有吗

  生;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近看长城就比远看要清晰一些

  师;多有道理啊,作者是在从由远到近地看长城。(板书)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写了他——你说

  生:还有他想到的

  师:从看到想,咱们就按作者的这个顺序,我们先一起去远看长城,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像

  生读

  师: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很长

  师:很长,就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

  生再读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

  生:……

  师:二十多年有一个叫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我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写长的这一句

  生读

  师:令人惊叹的长,还有谁来读,请你

  生读

  师:真是万里长城万长,全班男同学我们一起读。

  男生读

  师: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

  生:长城是弯弯曲曲的

  师:感受到了它的形状,还有

  生:感觉它很雄伟,像一条龙

  师:你是从这句话感觉的吧,来,就读读这句

  生读

  师:崇山峻岭,那是怎样的山啊

  生:一座座连起来非常高非常雄伟的山

  师:连绵不断的

  生:就是高高低低的

  师:把你的高高低低的再换一词来说

  生:这叫连绵起伏

  师:崇山峻岭还是什么样的山

  生:非常高

  师:高大陡峭,这就是崇山峻岭,这长城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下有气势吧

  生:有

  师:想像一下顺着连绵起伏的山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生:一下高一下低,一下转过来,一下转过去。

  生:非常险要,是悬崖峭壁

  师:还有吗

  生:非常雄伟

  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生:很陡峭

  师:是山陡峭随着起伏

  生:很美

  师:姿态真美啊,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放课件演示长城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盘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一起告诉我

  生:蜿蜒盘旋

  师:对,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再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生读

  师:谁能读得比她更美,更有气势?找个男孩子

  一男生读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师:好一条东方巨龙,我们走近长城好吗?

  生:好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看图,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在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静静默读。

  师:好了吗?

  生:好了

  师:谁上来,指给大家看,带上书

  一生上台:这是一个城台的垛子,主是城台,

  师:同学们,她标的,是课文写的一样吗?这些设置有什么作用吗?你读出来了吗?

  生:射口可以用来射击

  生:瞭望口是瞭望远处用的

  师:查看敌情

  生:城台是屯兵用,

  师:对了,屯兵还可以——

  生:还可以把备用的枪枝放在里面

  师:看书,除了屯兵还可以

  生:互相呼应

  师:你看既能屯兵又能呼应,真是一举两得,还读出谁的作用

  生:垛子可以当防护墙

  师: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同学们读懂了它们的作用,同学们你们看——指着图,从瞭望口建敌情,城墙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难攻

  生:坚固

  生:高大坚固

  师:好词

  生:天衣无缝

  师:想得很周全

  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板书)

  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站的在长城上,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那句话。请你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师:从这句话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时很艰难

  师:修筑长城非常得难,同学们也来看看这句话从哪里你看出了劳动人民难?

  生:我从一步一步体会到的,那时山非常陡峭,他们又要背着山石

  师:多么艰难的一步一步,还有哪读出了难

  生:两三千斤重,我们一个同学才五十多斤,三千斤重,那不累死了

  师:两三千斤重,大概是我们全班五十个孩子体重的总和。多难搬啊,你还从哪里看出了难?

  生:从数不清读出难,下面说一块有两三千斤数,那条石数不清

  师:数不清的条石,多重啊

  生:条石压在肩膀上,山这么陡峭,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师:这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难。你还发现了?

  生:就是陡峭。条石特别重,压在身上就特别大的压力,山还很陡峭很容易滑下去

  师:沉重的石块,还有陡峭的山,真是无法想像的难

  生:没有车,没有起重机。都靠劳动人民的肩膀,十分的艰难

  师:没有车,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多难啊,还有什么地方能读出难?

  生:还从一步一步看出来。两三千斤重就等于五十多个孩子,还有无数双手,无数个肩膀,他们一步一步的修过来,还要接着来铺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抬上这个词可以说明,因为当时没有机器,只能用手,抬上去是很重的

  师:从一个抬字感受到了,还有

  生:还有靠着无数肩膀,无数的手,无数看出很难……很多人为建筑长城付出血汗。

  师:还有新发现吗

  生:我从数不清看出

  师:真是困难重重,来,把我们体会到的送到这句话中。你来读

  生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

  师范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很多人受伤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从陡峭的山掉下来摔下来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最后被压死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他们抬着条石无奈的低着头,我看到了那些人民为了长城都累死在长城脚下。

  师:一块石头那么重,劳动人看到血汗,一块石条这么重,怎么办,

  生:我还看到监工在打民工

  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的劳动,请你读

  生齐读

  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

  齐读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拿起书,自己再读读第三自然段。

  配乐指名一男生读课文。

  师:我们的祖先用,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欣赏媒体——长城

  师:此刻,你面对长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长城我爱你

  生:长城我为你骄傲

  生:谢谢祖先们

  师:谢谢你

  生:长城你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

  生: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师:俄罗斯原总统赞叹说

  生: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工程

  师:以色列前总统说

  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点击屏幕上的网站,这节课就上到了,下课

  [说课]

  附课文:

  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原市制重量单位,1斤等于500克。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学实录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播放音乐《长城长》,学生展示收集资料。

  歌曲中唱的是哪里?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音乐渲染的情境中交流资料,容易使得孩子产生直观而美好的理解,感觉长城不是那么遥远,为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8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提示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放声朗读这篇课文?

  上游生一人一段,正音。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并且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很好。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读了一遍课文之后,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交流)长;高大坚固。

  师: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长城,你觉得应该选哪一句?

  师出示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初读梳理框架,全面感受长城的特点,对培养学生读书及思考的有序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及时鼓励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对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提醒。

  三、细读品味道,积累语言。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谁先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1、交流第一段。

  生:第一段(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里。”我读了这句话,体会了长城的长。

  师: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生:13000多里。

  师(课件展示):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你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描写长的这一句。

  生读。

  师: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五十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26000圈。长吗?来,再读。

  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来,全体男生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通过具体数字更能让孩子清楚体验到长城的长,使教学目的性更强也更有效。

  师: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生:弯弯曲曲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蜿蜒盘旋

  师:非常正确!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抽读)

  【设计意图】此处也是借鉴其它优秀案例,“蜿蜒盘旋”一词处理巧妙,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理解并运用了词语,巧妙降低坡度,吸引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长城的另一种美。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2、交流第二段。

  师: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生: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上铺着……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师: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师:(课件出示长城近景图)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生1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和瞭望口、城台(射口和瞭望口介绍错了)

  其他(摆手):不对不对。

  一生:瞭望口是大的,好用来看的……

  师(引导看课件):这是——射口,这是——瞭望口……

  是的,知道他们的作用就能从图上找到答案。

  你们能说出其它几处具体的作用吗

  生:寮望口是打仗时用来瞭望和射击用的。

  城台是屯兵用的,也可以在里边休息。

  师: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

  生1:在上面的瞭望口进行观察可以随时发现敌情,当敌人进攻时,躲在城墙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进行还击比较安全。

  生2:士兵们可以在城台里休息整顿,不管哪边有敌情都能够快速跑过去,比在山上跑来跑去的方便多了。

  师: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1:古代劳动人民真聪明!

  生2:他们太了不起了!

  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这样……(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以上循序渐进,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理解,智慧的火花碰撞,很自然地理解了设计的巧妙,整个过程生成自然。

  3、交流第三自然段。

  师:千年的岁月,千年的沧桑,长城以它无言的雄姿伴着青山依旧,成千上万的人,登上了长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可以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谁起来交流一下?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那么重的石头抬上去,太艰难了!”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

  (课件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指导读出艰难。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交流。

  师:具体说说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咱们三年级三班全体同学孩子的重量的总和。

  生:(惊奇)啊!

  师: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你想想看,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呀?

  生:要付出汗水。

  生:得需要很长的时间……

  师:是的,再想象一下(范读),还有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烈日下的汗水;还看到了皮鞭……

  生:我看到了有人不小心摔下山崖,头破血流……

  师: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吗? 指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可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再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看看、想想,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配乐)。师范读

  生:有人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死了,一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生:我想到孟姜女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音乐渲染的中进行范读,引导想象,活跃了思维,启迪了灵感。对于教材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

  师:是的非常感人,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这样的故事也不止一个两个,而是当时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当时修筑长城的人十之八九一去不回,与父母妻儿生离死别,

  身心的痛苦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但是相信在座的爸爸妈妈一定有更深的感触——(家长们眼含泪光)

  无数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崇敬再来读读这两句,

  (齐读最后两句)。

  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齐)结晶。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

  四、总结升华

  (配乐播放长城各方位资料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万里长城万里遥,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

  生:长城太伟大了!

  生:我爱你,伟大的人民!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此处借鉴优秀案例,加深了孩子对长城知名度的了解,更加能够感悟出长城的伟大、民族的伟大)

  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

  (齐读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骄傲、自豪:

  (齐)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课后反思:

  这时家长开放日家长来参与听课所执教的一节课。总体来说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效果是不错的。

  由于学生年龄阅历造成的理解力,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及文本本身与现实在时空上距离,要让学生直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比较难的。我想到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直观课件拉近距离,再就是教师要以情激情,使得文本、教师、学生之间情意相连。通过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适时地补充资料,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准确把握;另外我将朗读的训练结合到观察,联想,赞美等几大主线,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解朗读,学生的情感逐渐鲜活厚实起来,想象也非常丰富。从全班同学跃跃欲试的发言中,我看到了,听见了,也感受到了大家成长的喜悦和为民族,为长城自豪的情感。

  原本以为旧教材中属于五年级重点的《长城》,拿到三年级来上有一定难度,但是从课堂反馈看,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而且思维的活跃性,语言表达的感人化和高年级的孩子相比显得更加纯真而自然。好几个家长在课下纷纷说:现在知道语文课的魅力了,我自己也得好好学学了……感觉这次开放课堂比较成功,不过欠缺的是应该尽量给学生查阅一些视频资料,而由于时间仓促,我在准备方面仍显得不够充分。如果能够加上长城各个方位的录像及古代人民修筑长城的影视视频,会更大程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理解。

长城教学实录 篇4

  导入:

  师: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师: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授新:

  1、 齐读课题:《长城》

  2、 出示两幅挂图: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描绘长城的景象。

  不同点:观察点不同,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所以观察到的景物就不同。

  3、 观察第一幅图,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

  生回答,师引导生观察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近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再说说第二幅图上画了什么。

  4、 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回答:第一自然段与图一相对应,第二自然段与图二相对应。

  5、 书中这两个自然段是怎样写长城的?

  “远看长城,……”用比喻的手法,把长城比作蜿蜒盘旋的长龙,可以看出长城很长、气魄宏伟。

  齐读。

  “……”写了长城的构造,从可以看出长城高大坚固;

  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读此段,用画简笔图的形式,弄懂长城的构造:垛子、瞭望口、射口;

  对照图二说说长城的构造,尽量运用书中的语言。

  师对这两段进行写法上的引导:作者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先写了长城的整体景象,再局部描写长城。

  6、 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联想到了什么呢?读读下一段,批划你有感受的语句,多读几遍,再和组内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读批划,交流感受。师巡视指导。

  7、 生汇报,师引导,适时结合课后第三题。

  师注意训练学生抓重点句、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同时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课外阅读;训练学生从内容情感及写法等多角度理解分析课文,读写结合;通过多种形式指导有感情朗读,训练学生通过读的形式理解体会并表达情感。

  8、 除了这些,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生展开想象,比如: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9、 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结:

  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了这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不能不让我们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和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把这篇课文读一读,然后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师引导学生,不但从内容上、情感上谈,还应该注重写法上的收获。

  练习:

  1、 看拼音填汉字

  chóngshānjùnlǐng wānyánpánxuán qìpòxióngwěi níngjié chéngzhuān

  ( ) ( ) ( ) ( ) ( )

  2、 按原文内容填空

  3、 当我看见家里洁净的地板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妈妈( );当我看见( )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妈妈( );当我( )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妈妈( )……

  作业:

  仿写第三自然段。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长城教学实录 篇5

  一导入

  师: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只能看见地球上的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哪同学们猜猜看另一项是什么?

  生:长城.

  师:对,就是代表中华民族骄傲和象征的长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请你用书中的一句话赞美长城.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看来你读书非常的仔细,认真.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请你们从这句话中找出两个重点词.

  生:这两个重点词是"雄伟"和"奇迹".

  师:同学们的反应可真快啊.

  三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长城雄伟的呢?

  生:我从长城的长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师:你是从那些词语感受到长城的长呢?

  生:我从"一条长龙"感受到它的长.

  生:从"蜿蜒盘旋"中感受到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指捉图解释一下这个词吗?

  生:就是长城弯弯曲曲的向山岭中延伸.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

  生:从"一万三千多里"感受到长城的长.

  师:万里长城万里长,一个年轻人走完这一万三千里用了508天.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感受万里长城万里长.

  师:长城真长啊,课文还从那些方面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呢?

  生:从长城的宽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师: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呢?

  生:"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话中知道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比划一下五六匹马到底有多宽?

  生:我认为有第一小组到第三小组那么宽.

  师:看来你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孩子,真不错.

  生:还从高大坚固中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有什么用啊?

  生:抵御外敌.

  师:那是怎样抵御外敌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城的结构.

  生:长城上有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

  生:嘹望口供嘹望用的,射口供射击用的,城台供屯兵和呼应用的.

  师:同学们读课文可真仔细啊.让我们齐读第二段.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是由谁修建的呢?

  生:劳动人民.

  师:对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自由读第三段,看看他们是怎样修建长城的?

  生:他们用手和肩膀抬的.

  生:他们抬着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爬上陡峭的山岭.

  师:两三千斤重有多重啊?

  生:我们一个同学的体重有50多斤,要50多个同学的体重才有一块条石那么重.

  师:劳动人民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抬着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爬上这陡峭的山岭.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从陡峭的山掉下来摔下来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最后被压死了

  生:我看见了他们抬着条石无奈的低着头,我看到了那些人民为了长城都累死在长城脚下。师:一块石头那么重,劳动人看到血汗,一块石条这么重,怎么办.

  生:我还看到监工在打民工.

  师:让我们在脑海中再现当时的情景,齐读第三段.

  师:正是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才有着气魄雄伟的工程,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赞美长城.

长城教学实录 篇6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者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课堂实录

  课前分享资料: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 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生谈感受。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29处的景观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里面,而这29处景观中,仅仅只有一处景观能在太空和月球上看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长城。 师:是的,今天潘老师就要带领你们打开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户──长城。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长城,顾名思义,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第一个特点──生:长。师:来再读一下课题。生齐读,突出了长的读音。

  老师:刚才你们说了咱们国家名胜古迹特别多都感到很自豪,那么也请你们读课题的时候读出这种自豪感。

  生齐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有去过长城的吗?

  生举手。

  师:还不少。不过也有很多的同学没去过,不要紧,老师这里有长城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去过的同学与他们分享一下去过的情景。

  幻灯出示长城图片。

  师:你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能说说吗?

  生:和我记忆中是一样的,非常陡。

  师:非常陡,还有吗?

  生:曲里拐弯的。

  师:很弯曲。

  师:请你说。

  生:像一条巨龙。

  师:还能用比喻句呢。那么课文里是如何来描写长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17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有个重要的要求,要看一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习惯特别好,刚才有个同学读完了以后能够去找到课文里的生字栏,将生字再认读一遍,他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借鉴。那么刚才老师布置了第一项任务读准字音,来同学们试一试:

  幻灯出示词语。

  师:本课会认字有八个,这几个字的字音你能读准吗?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谁愿意读?(学生选读,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师:开火车读,每个词读一遍。

  师:瞭望口这个字音还是容易读错,来再读一下。

  生:齐读。(个别检测读)

  师:字音读准了,是读好句子的前提,那么有哪些句子是你特别喜欢的,来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吧。

  师:因为你喜欢所以读得真有味道。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师:声音真洪亮呀。还有吗?

  师:潘老师怎么抽得都是读得好的。那我再试一下不举手的,请你读一下。

  师:也读得很流畅。还有想读得吗?来这位女生。

  师:太了不起了,挑战了最长最难读的句子。没读好不要紧,一会我们还有机会读书,你一定能读得特别流畅。那么读完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你想说哪个自然段就说哪个自然段吧。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师:说出了长城的长,我先写个长,那我想请你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四个字,考考你们的概括能力。

  生:我选的是一条长龙

  师:好我把长龙写上。谁象长龙?

  生:齐说长城

  师:长城的什么象长龙?

  生:……

  师:老师帮你们想一个,看看怎么样?形象长龙,就这样,我们把每一自然段概括成4个字,谁再来试一试,再说说其它自然段,没关系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帮你。现在有点难度了想一想。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那些劳动人们为了修建长成,他们特别劳累终于把长城建好了。

  师:没有缩成四个字,应该怎么说,想一想。

  生:辛苦

  师:辛苦。这词也不错,来老师写上,还有吗?

  生:劳累。

  师:劳累,好写上。在这自然段还有不同意见的嘛?

  生:没有

  师:你们都同意这一说法。生齐说同意

  师:还有没有说别的自然段的?

  生:我说第二自然段四个字来概括巧妙之作。

  师:巧妙之作。精彩。老师把这个巧妙写上。那么你能说一下是什么巧妙吗?

  生:设计的非常巧妙。

  师:请坐。他的概括能力不能小看呀。

  生:我说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伟大奇迹

  师:太棒了伟大奇迹。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字的词语连在一起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起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长城的样子像一条长龙,它的设计非常巧妙,建筑它的人非常辛苦劳累,它成为世界遗产上的伟大奇迹。

  师:掌声送给他,现在你们觉得概括主要内容还难吗?我们运用词语相加法概括主要内容就特别容易。同学们在刚才你们所读的喜欢的句子里,老师选了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和刚才同学们的描绘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自己读一读,品一品,开始。

  生自读。

  师:你们觉得写的和自己刚才说的区别在哪里?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生:它用了比喻句。

  师:你说说它是怎么比喻的。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

  师:为什么要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我们来想一想。

  生:长城和长龙都是特别长的。

  师:从它的形态来说都很长,还有没有相似的,

  生:中华人民的象征是龙,龙本身特别伟大,所以把长城比喻成龙。长城也表示了中华人民的伟大之作。

  师:能知道这么多,你太了不起了。你是从象征意义上找到了这两者的相似之处。还有没有呀,这个长龙是弯曲的。

  生:长龙是弯曲的长城也是弯曲的。

  师:还有什么相似的。

  生:龙是有龙鳞的,长城的墙砖就像龙鳞。

  师:他观察得更细致了,因为有相似之处,所以把长城比喻成了长龙。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非常得长和弯的特点,用上比喻句多形象呀,老师把这个方法写下来。也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

  师: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读。

  师:真美呀!在这句话里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它用了两个特别好的能够形容长城雄伟的成语,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

  师:你们见过崇山峻岭的景象了吗?

  生:没有。(无人举手)

  展示幻灯,学生看图发出感叹。

  师:把你们的惊叹读出来

  生:齐读崇山峻岭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猜一猜崇是什么意思?

  生:山很高的意思。

  师:你猜对了,那峻是什么意思呢?

  生:险峻。

  师:好!我们就用词语相加法就可以解释这个词的意思。高大而──齐说:高大而险峻的山岭就是崇山峻岭。齐读崇山峻岭。

  师:通过看图和词语相加法,我们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长城就建在崇山峻岭之间,描述一下长城的形态,把你所看到给我们说出来,请你说。

  生:长城很弯而且很长。

  师:长城长而且弯曲,当它遇到山岭的时候就会如长龙一般直冲云霄,来把你们的手伸出来,当它遇到峡谷的时候又会俯身直下,就是这种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状态,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齐说蜿蜒盘旋。

  师:难怪刚才这位同学要说这个词好呀,我们说了这么多,作者仅仅用一个词就描绘下来了,来请同学们读这个词。

  生:齐读蜿蜒盘旋

  师:对,用词准确也是写好文章的法宝呀。同学们请把这段话读一读,去品味一下这长城的长和弯的特点。

  生读。

  师:同学们刚才在你们喜欢的句子里面呀还有这样一句话,展示幻灯,看一看哪个词用得特别好,还能找出来吗?请你读。

  生:写出它有一万三千多里,好在它表示出了长度。

  师:让我们具体知道了它的长度,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一万三千多里,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长城,他用了508天。你们感受到什么?来请你说。

  生:我能感受到长城特别长。

  师:长城太长了,来读出来。

  生读。

  师:还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呢来请你

  生:东头,

  师:东头讲了什么呀,它的起始点。还有一个词请你说

  生:“从”这个字。

  师:讲讲理由,为什么是“从”?

  生:因为从是代表从东头……

  师:心里知道,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么说对吗?因为这个连接词让我们感觉到读起来句子特别流畅。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好好想一想。能感受到吗?请你说。

  生:山海关的关

  师:它只是一个地名,请坐下。想想还有没有呀?

  师读: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多。

  师:为什么用得好呢?

  生:因为这个“多”字显示出长城的长,不只是一万三千公里。

  师:不仅仅是一万三千公里,因不能确定就用了一个“多”,这个“多”字用得非常准确。这种精准的用词呀,在我们课文的其它段落还能发现。请同学们好好品一品。那么在这段话里面还有什么不懂的呢?

  生:山海关和嘉峪关分别在什么地方?

  师:那么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中国地图)山海关有知道在哪的嘛?请你说

  生:我知道嘉峪关。

  师:你知道嘉峪关,那嘉峪关在哪呀?

  生:就在甘肃那一块

  师:你真厉害。山海关,就在河北和辽宁省的交界处,而嘉峪关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在甘肃省。这起点和终点非常远,它们历经了哪些城市呢?请同学们看看这段资料。谁来说一说读完资料的感受。

  生:长城太长了,经过了11个城市。

  师:从这段数据里面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非常得长。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就看这一个段落,还有一个词用得非常好。

  生:远看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从远处看它特别的长。

  师:我们观察景物就要这样,他观察的时候先从远处看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写出事物不同的特点来。同学们你们看到如此雄伟壮观的长城,会发出怎么样的赞叹呢?

  生:长城真长呀

  师:还有不同的赞叹嘛?

  生:这美丽的长城像大海一样望不到边。

  师:比喻成大海不够确切呀,自己纠正过来。

  生:像长龙一样望不到尾。

  师:这样改就好多了。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赞叹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作者赞叹的句子。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看你能问出什么问题来。

  生读,思考。

  生:为什么说它是伟大的奇迹?

  师:它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迹呢?刚才我们已经领略了长城的长和弯的特点,可以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奇迹,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第三自然段

  师:从建筑的艰辛也可以感受到,还有吗?

  生:设计的巧妙

  师:设计的巧妙也能感受到,现在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长城到底巧妙在哪里,设计有什么独到之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设计巧妙的地方,并写出理由来,简单地写,现在开始。画完了和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提升一下你们的认识。来谁愿意和我们大家交流一下。

  生: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师:把你找到的巧妙之处读出来。

  生读。

  师:有两个字发音不准,五六匹马和垛子,请再读一遍。

  生再读一遍,读得很准。

  师:就你找的这句话里面,能感受到设计巧妙吗?说一说。

  生:因为它辅得和马路一样宽。

  师:便于做什么?

  生:打仗。

  师:她揭示了长城的作用是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呀,那么我们想一想,把这个长城建这么宽是为了便于军队干什么呀?

  生:齐说通行。

  师:对通行,这词用得还真好!它比喻成了很宽的马路,马路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师:用最熟悉的事物来比喻,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所要描写事物的形象。好同学们再看一看,你觉得这句话里还有哪个地方写得特好。

  生:应该是十分平整。

  师:平整,让我们知道了这个路面的情况。还有呢,还有哪些词用得特好。

  生:我觉得是并行

  师:并行,什么并行呀

  生: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师:那么这一句你认为好在哪里

  生:我觉得它的好处是,明显地写出了路的宽。

  师:对,用举例子的方法就让我们知道,这个路到底有多宽。好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也来体会一下。

  生读。

  师:找到了巧妙之一了。外观设计得很宽很平整,便于军队通行,还有吗?请你说下巧妙之二。

  生:我画的是城墙顶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个方形的平台,是用来屯兵的堡垒。

  师:(手指板书)请看这个图,你给我们指一下,其它的同学拿起笔,在书上的图中找到堡垒的位置标上。好,指的非常正确。老师把堡垒这个词写到黑板上,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堡垒的垒是上下结构,这三个撇折点,就像三角形一样要把它们写紧凑,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横要拉长一点,这个字才能够特别的稳,垒字就像迭土城墙的样子。学生在书上写,标注在堡垒图中。刚才这位男生请你继续说。这个设计为什么巧?

  生:这个设计的巧是,它们如果打仗的时候那边需要支持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师:可以互相呼应。还可以干什么呀?生:起到一个保护防御的作用。

  师:继续找找巧妙之三。

  生:(同前一位学生一样。)

  师:看一看还有没有新的见解和想法。

  生:我画的是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师:老师现在要考考你,是不是真的都明白了,请你出来把垛子、射口和瞭望口这三个部分在这幅图中标出来。其它同学也是一样,在你们书上的图中标出来。

  师:来请看一下这位同学标的,我把射击口改成文中的词射口,这个射写得有点问题,有发现的吗?

  生:身在做偏旁的时候撇不能出头了。

  师:注意这个字的变形写法。他标的是否正确,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这才是瞭望口。

  师:(师指着瞭望口)他认为这个是瞭望口,而你认为是射口,你有无新的想法了?。

  生:我感觉在打仗的时候枪架在上边的。(坚持将瞭望口当成射口)

  师:可是你的身体就会露出来,他们会更容易找到你更容易射击到你。好好想想射口在哪里才更安全。

  生:那就在堡垒里。

  师:噢!大家都堆在堡垒里射击?结构是否科学呢?请你注意看看图呀,其实老师就没有画射口呀!

  生:就是在垛子下面有一个口。

  师:那就请你把这个画上去吧,老师把射口写成瞭望口。(画射口)发现了没有老师画的射口非常得生:齐说小。师: 如果太大了就会……

  生:如果太大了还没有等你开枪别人就会把你打死了。

  师:对了,所以它的设计特别生:齐说巧妙

  师:我们知道具体位置还知道它为什么这么设计,那你们知道长城是用来干什么的嘛?

  生:我知道这个长城是抵御以前匈奴和外族人的侵略,那时候为了占领土地,我们中华人民必须抵挡这些匈奴所以建起了长城,以防匈奴来攻击。

  师:真是小科学家,知识这么渊博。长城这样设计,是为了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作用。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觉得哪一个词用得特别的好。

  生:齐读

  师:这位女生你说说。

  生:我觉得是脚下。

  师:什么脚下,谁的脚下呀?

  生:是长城脚下。

  师:这告诉我们什么?

  生:不过一百米就来到长城脚下,

  师:这长城脚下好在哪里呀。

  生:没有想好。

  师:还没有想出来,就认为好,不知道原因?好请坐下,长城脚下好在哪里告诉我们什么了,和前面的远看形成了一个对比,这长城脚下就是告诉我们…… 

  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是近看长城。

  师:对!远近结合法写出了长城不同的部位。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从北京出发……

  师:我们的长城非常得高大,正是因为它的高大才能够抵御外族的侵略,才能够保护我们祖国领土的完整,我们能不为它的高大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吗?请读

  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千百年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我们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吗?请读

  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当我们脚踏方砖、用力扶着两百米高的垛子吃力地向前爬时,当我们轻轻低下身来用手摸着射口时,当我们在瞭望口驻足时,你能想到什么?

  生:我可以想到,为我们创造和平生活的人的艰辛。

  师:说得多好呀,说出了作者的感受,读一读。

  生:齐读站在长城,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师:在这句话里有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让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然地想起

  师:自然地想起。作者就和你们一样,当他身临其境来到这长城,就自然而然地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劳动人民。还有哪个词用得好?这站这踏这扶都是什么词?

  生:是动词

  师: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亲临长城自然想起了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他到底想起了劳动人民的什么呢?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这个问题,老师推荐一个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看过是吗?你们还可以找大量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能够帮助你们深入地去探究这个问题。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学要有所获呀,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

  生:写作文的时候还可以用上像一条长龙这样的比喻句。

  生:我的感受是,我为我是一个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

  师:同学们收获真不少,手指板书,这些好的方法呀,就像我们习作的堡垒一样,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方法,相信习作中的困难能够不攻自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长城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