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甜到心口 点赞 分享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
1。学生欣赏动画视频引入课题
2.师生共同写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
二、基本部分
1.学生读课文找出生字和分段。师生齐读课文。
2.老师: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速读课文后师生共得出: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
(2)老师: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3)老师: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来原因。
(4)课文中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5)学生读完文段小组互相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展示多媒体:师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老师: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师生共研讨得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老师: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师生共研讨得出: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师生共研讨得出: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地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4,展示多媒体:师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生共思考问题:是什么促使人类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
5.展示多媒体:师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生共研讨问题: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
师生共研讨得出: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老师: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6.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展示多媒体,师生欣赏得出: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从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做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