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温柔眷恋 点赞 分享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通用17篇)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圆明园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组第21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让他们已经具备了理解文章和体会荣辱的能力,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同时也能树立兴我中华的意识,但是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我们的生活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体会当时我们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建筑宏伟、瑰宝、灰烬”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阅读能够背诵3、4自然段,体会圆明园的宏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能够热爱祖国,有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昔日辉煌之景。教学难点是能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同时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利用多媒体让他们更好的体会当时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在师生合作中读懂课文,体会圆明园毁灭价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辅以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课文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相关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杂谈《景阳冈》练习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七、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三、有···还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篇幅较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作者先以优美简洁的文字较大篇幅地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再以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它的彻底毁灭令人爱恨交织。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课前预习课文,能在阅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学习计算机课,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能够独立运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有一定的网络浏览和网上搜索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分析、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及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建《圆明园的毁灭》专题站。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初步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找出不懂的问题。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活动的空间。由于四年级学生已具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课外收集资料的基本能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

  汇报预习情况,确定探究主题

  在预习后,上课开始,我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学生的交流中,充分肯定学生预习成果及课外预习的良好态度。然后,在学生的质疑中帮助学生确定本节课探究的三大主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

  在网上学习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法如下:

  1、自读赏句法。

  学生打开主页的“课文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全文朗读,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点击,戴上耳机,反复自读、自听,也可找伙伴互读、互听、赛读,从优美的句段中去感受、去想象。

  2、赏图、品词法。

  需要了解圆明园总体布局和宏大规模的学生,可以点击“圆明园布局”链接,从中可以看到圆明园的全景图,了解到圆明三园的具体分布情况,感受何为“众星拱月般地环绕”。

  需要探究圆明园景观的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景观”链接,便能欣赏到“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这些迷人的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

  同样,学生通过点击“圆明园收藏”链接,浏览其中所呈现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实物图像,便可感受圆明园何以被称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由于课文中介绍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介绍的内容已消失,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网络优势自读自悟,并以网上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去加深认识,形象地了解、感受。

  交流探究成果,升华学生情感

  汇报交流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对三大问题的理解或读课文后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发挥学生想象,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背诵。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它的美还远远不止文中所描写的这些。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圆明园,当学生在交流“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个问题时,我再一次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游览圆明园的情境。那就是让孩子们点击“更多风光”或“拓展资料”链接,自由畅游圆明园的其他景点,然后学生自由组合,选择最喜欢的文字、图片,制成幻灯片,写上解说词,像小导游一样向大家介绍。学生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自己积累的词句,对圆明园的宏伟美丽进行描述。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对文中“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使全体学生入境入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等综合素养。

  当学生交流圆明园的毁灭后,我播放了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我进一步激情:圆明园的废墟始终伫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这时学生情感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我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蛮,去表达对侵略军的刻骨仇恨,完成了第三大主题的探究。

  开展辩论活动,引导课外延伸

  我们的教学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的40分钟。因此,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主题:“昔日的圆明园是那么辉煌,而今天的圆明园又是这样残破,我们是否应该重修圆明园呢?”课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这个辩论仅仅是个开头。我鼓励学生把这个辩论延续到课外,也可以在指定论坛上围绕“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开展网上辩论会。

  辩论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4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

  二、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这篇课文涵盖的语文的知识点的训练却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把课文学透,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我把课文分成三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三课时是通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说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说说我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这里我就针对我设计的第二课时说一说。

  (一)、说学习要求

  知识点:

  1、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拓展点:

  1、用“有……也有……;有……也有……”的句式训练说话。

  2、学习用一句话概括圆明园的特点,并用具体语句说一说。

  (这样设计,凸显教学训练的重点,合理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二)、说教学环节

  1、说导入:引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物质财富,也为祖国各地的城市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多媒体出示北京故宫等各地景点图片),真是举不胜举。今天,老师还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景观,那就是圆明园。(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情境激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意境。)

  2、说学习内容

  (1)、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圆明园昔日的景观。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理解重点词语:通过课件图片的出示,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辉煌。

  (3)、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也有;有也有。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

  (4)、拓展:请学生先用一个词语来补充下面的句子,并用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出示课件:圆明园是一座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拓展说话,并启发学生用“我来读”或“我来说”为开头回答。)

  3、说小结: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

  4、说板书设计

  圆明园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

  殿堂亭台楼阁

  “买卖街”山乡村野

  辉煌

  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说明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5

  一、解读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了6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朗读法、情境法、拓展法这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境法

  多媒体集文字、声像于一身,它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圆明园如梦幻般的境界里,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播放影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

  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圆明园为何毁灭以及面对这一现实说出你内心的感受。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品词读句,锤炼语言。

  2、熟读成诵,体会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质疑激情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一毁灭你会提哪些问题?"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这样,有利于体现"学由疑开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品读悟情

  今天,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并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这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并画出关键词来说明文物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去体会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再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的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估量"这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拓展延伸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

  2、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面对这一让人心痛的图片,说说此时心中的感受,然后写下来,有机地把听说读写穿插在其中。

  七、板书设计: (图略)

  精当的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思路。本文关键词是"毁灭".我以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惨象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痛惜、愤怒之情。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面对被毁灭的圆明园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贯穿全文,大大的问号正好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考。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圆明园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组第21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让他们已经具备了理解文章和体会荣辱的能力,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同时也能树立兴我中华的意识,但是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我们的生活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体会当时我们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建筑宏伟、瑰宝、灰烬”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阅读能够背诵3、4自然段,体会圆明园的宏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能够热爱祖国,有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昔日辉煌之景。教学难点是能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同时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利用多媒体让他们更好的体会当时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在师生合作中读懂课文,体会圆明园毁灭价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辅以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整体感知、深入体会、谈感受、迁移拓展、作业小结,下面对我的六个环节进行简单的概述。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我将引出一个话题“同学们有没有去北京旅游过呢”这样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这样的导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过圆明园,见过如今圆明园的景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其中激发起大家学习的兴趣,从而板书今天的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环节: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我分成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解决生字词的环节,我会让大家在读后先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为之后课文的梳理扫清文字障碍。然后让学生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中都讲了有关圆明园的哪些?这个问题之所以在这里提出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统领全文框架的问题,因为文章比较短,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通过两三个同学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会同时进行板书的书写: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环节:再次朗读,深入体会。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本环节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先让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基本都可以找出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之所以在这里会问这个问题,是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奠定基础。

  其次,我会接着上面一个问题继续问:“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个问题算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这么问可以引起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接下来,我会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大家阅读2-4自然段,说一说最吸引大家的是哪里,待会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回答的意识,在这里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来体会以下重点词句的含义:1.“众星拱月” 2.体会“有…也有…有…也有”,3.“不仅有…还有…”的句子 4。体会“…不但…还…”,“上自…下至…”。这一部分的学习也是这一节课学习的重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再次,我会按照课文课文的顺序,来进行提问:“这么宏伟,有这么多瑰宝的大园子,他究竟遭受了什么啊?”在大家的回答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来体会“凡是、统统、任意”等词。来升华作者对于毁灭圆明园的遗憾和愤慨之情。

  最后,我会问同学们“化为灰烬”在这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而感情?来用一个问题总结这篇文章主要抒发的.情感。

  第四环节:观看影片、谈感受。我会组织一个影片观看的活动,让大家能够借助多媒体走向150年前的历史,结合当时的环境深刻体会当时侵略者的残暴和祖国的软弱。

  第五环节:迁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所以和大家一起来试着背诵。

  第五环节:作业小结。根据新课标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查阅有关圆明园的历史文献,下一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作业可以激发血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犹如提纯的金,琢成的玉,能够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我的板书以文章写作的线索和作者所表达大感情来设计,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7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8

  一、解读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选自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第七组的21课,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令人深思的精读课文。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描写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以及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是: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二、目标制定: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文中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也比较多,因此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课标要求五年级的学生要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鉴于此,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搜集、向别人请教等等的方式获取大量有关圆明园毁灭的史料。上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因此在初读课文后对课文的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爱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又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了6

  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殿堂、损失、销毁等词语。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①以读激情,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②通过查阅圆明园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第二课时:

  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朗读法、情境法、拓展法这三种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法

  课标十分强调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以读悟情"贯彻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境法

  多媒体集文字、声像于一身,它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圆明园如梦幻般的境界里,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播放影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激发学生的爱憎之情。

  拓展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分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圆明园为何毁灭以及面对这一现实说出你内心的感受。

  五、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学习方法会令学生终生受益。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1、品词读句,锤炼语言。

  2、熟读成诵,体会感情。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程序:

  (一)质疑激情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在学生齐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一毁灭你会提哪些问题?"然后从学生的疑问入手导读课文。这样,有利于体现"学由疑开始",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品读悟情

  今天,教科书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并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语,在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后,再让他们回到课文中,理解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为了突出这些景观各自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练习朗读,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在学生对语言材料理解的基础上,再映出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这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并画出关键词来说明文物多,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激情让他们谈感受:"作为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个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凡是、统统、任意"去体会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学习了课文内容后再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同时让学生说说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在学生说完感受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份感情再一次走进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的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理解"不可估量"这个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拓展延伸

  1、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通过这一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点:我先安排学生进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再回答,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合作精神。

  2、出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让学生面对这一让人心痛的图片,说说此时心中的感受,然后写下来,有机地把听说读写穿插在其中。

  七、板书设计:(图略)

  精当的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思路。本文关键词是"毁灭"我以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惨象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痛惜、愤怒之情。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面对被毁灭的圆明园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贯穿全文,大大的问号正好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考。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9

  一 、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

  二、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这篇课文涵盖的语文的知识点的训练却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把课文学透,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我把课文分成三个课时来上: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一些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第三课时是通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说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说说我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这里我就针对我设计的第二课时说一说。

  (一)说学习要求

  知识点:

  1、理解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拓展点:

  1、用“有……也有……;有……也有……”的句式训练说话。

  2、学习用一句话概括圆明园的特点,并用具体语句说一说。

  (这样设计,凸显教学训练的重点,合理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二)说教学环节

  1、说导入:引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物质财富,也为祖国各地的城市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多媒体出示北京故宫等各地景点图片),真是举不胜举。今天,老师还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景观,那就是圆明园。(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情境激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意境。)

  2、说学习内容

  (1)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圆明园昔日的景观。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理解重点词语:通过课件图片的出示,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辉煌。

  (3)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 ),也有( );有( )也有( )。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

  (4)拓展:请学生先用一个词语来补充下面的句子,并用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出示课件:圆明园是一座( )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拓展说话,并启发学生用“我来读”或“我来说”为开头回答。)

  3、说小结: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

  4、说板书设计

  圆明园

  举世闻名 皇家园林

  殿堂 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辉煌

  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说明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以上是我对《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所作的教学设计,我始终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鼓励创新思维。它最大的特点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0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3、师小结,齐读课文第一段。(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政府的无限憎恨之情。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步作业超市。

  必做题: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选做题: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一堆废墟旁,想象着它昔日的灿烂与辉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组织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写一篇新旧中国对比的小论文。

  3、关于是否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讨论后组织一次小小辩论会。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1

  一、备写电子教案的过程

  第一步: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因此,经过认真研读教材,我结合文本内容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单元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年段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步:广泛搜集,备写教案

  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每个人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都不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先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这一比较权威的网站下载现有的教学设计,然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网站“小学语文”网广泛搜集、整理教学设计,将几份能够落实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浏览,研读,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印象。

  2.对比、研读,进行本土化改造。因为教学对象的不同,学生学情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下载的优秀教案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兴趣因素以及文本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将几份教案中的特色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整理、加工。

  3.朗读课文,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形成完整的教案。于永正老师曾说:读不好课文他是不会进课堂的。可见,语文老师的读对于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会将课文熟读成诵,然后再次研读自己的教学设计,用审视的眼光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重难点的突破是否有新意,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完整的教案。

  第三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将备好的课,与同课头的老师探讨,针对本节课的教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最后经过交流、讨论,形成特色教案。例如:“圆明园毁灭”这部分的教学,刚开始我设计利用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贪婪。在教研组讨论交流后改为利用视频片段使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更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二、课件制作过程:

  在课件制作之前,我首先充分了解了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要求,确定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之后,在网络环境中搜寻资源。例如:视频“圆明园毁灭”的片段是从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截取到的,转换格式之后运用到课件中。又如:“圆明园的景观” 的图片资源在百度搜索之后经过下载运用到课件中。其它资源有的是在中央电教网和三学苑教育网中搜集到的,有的是从现有的课件中整合的。而且部分图片还经过了精心的加工、处理。最后,将整合好的资源打包整理,形成在教学中实用性强,通用性强、独特性强的课件。在搜集整理资源的过程中,我始终把握这样一个原则:课件中的一张图片,一段文字,都是以服务教学,提高教学实效为目的的。

  三、课件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然后展现圆明园部分景观图片。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

  2、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出示文物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

  3、.细读探究第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这时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清政府无能的无限憎恨之情。

  4、多媒体画面定格,出示文字。面对屈辱的历史,惨痛的事实,学生情不可抑。此时,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四、谈体会: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有关圆明园的资源整合起来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通过在网上搜集资源,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和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在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困难,我向比较专业的老师请教学习,掌握了一些制作课件的方法,这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提高。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2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这是“注提实验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中,我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课题、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第一环节,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书写“圆明园” 。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帮强盗给毁灭了。(继续书写课题:的毁灭)再读课题。

  3、读完课题,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变了,再不是课前那样活泼可爱、笑眯眯的了。为什么读了课题,我们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设计理由: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由: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第三环节,初步悟情,直奔情感宣泄处。

  设计思路:

  1、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心里是什么滋味?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把你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2、读到哪一段最让你痛恨、愤怒,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3、齐读、指名读。

  4、从文中文字“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读书方法:把书由薄读厚,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

  设计理由:课文朗读,我没有从技巧上指导,因为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正因为学生有了这种情感,再加上老师在情感的“煽风点火”,这时让学生直奔第五自然段水到渠成,这里正是他们情感的宣泄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寻求恨因,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4)、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设计理由: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 “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就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五环节,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设计思路: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

  2、后面定格,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师:同学们呀,这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设计理由: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泄,每个人不同的文本感悟在这里得到升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是对国人的一阵阵叹息、深思。

  第六环节,悬念设疑,激发爱国情感,引领深读文本。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种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希望大家进一步深读课文,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还有什么?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当这所有的情在课堂激荡时,我们的教师活了,学生活了,文本活了,这就是生命,我们母语的生命,我们语文课堂的生命!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3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七、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三、有···还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4

  一、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训练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指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当年圆明园是怎样的;第五自然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第六单元“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项目的继续。这是教材小修改后所提出的单元训练重点,比修改前的教材要求有所降低,更加符合了学生学习实际。因此本文教学重点可定为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或对侵略者仇恨这一思想内容。

  就教材教学上的难点而言,我认为主要要从课文写作上的特点来分析。就本文标题来说,重点在于“毁灭”。但从写法上看则是按圆明园及其毁灭这两个部分来分别安排材料的。其中对圆明园的辉煌浓墨重彩,而对“毁灭”轻描淡写,给人以教材本身先天不足之势。为此,我以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一先天不足的劣势或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综合上述分析,即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通过朗读、想象、整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抒发自己对圆明园这一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3、自学生字生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导学设计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本文拟安排3课时组织课堂教学。

  教具准备有两项:1、写有重点句子的文字投影片三至四张。2、《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

  第一课时导学设计:

  在检查学生预习并粗读课文后,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三处作者评价圆明园的句子(①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②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 被化为一片灰烬。)作为引导学生朗读相关语段的主线,在朗读中让学生交流、评价、理解,教师相机引导,从而在文章的内容中体会思想。例如,抓住“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可引导学生朗读理解第三自然段,通过重读“金碧辉煌、小巧玲珑”来体会殿堂的宏伟之美,亭台楼阁的小巧之美,体会宫殿建筑的各具风格。通过一字一顿朗读“山乡村野”来体会圆明园既有热闹的街市风光,更有山乡村野的空旷;再用缓慢而舒展的语调读出文中介绍的园中不同特点的建筑之美和漫步园内的感受,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给人以如入仙境、使人陶醉的迷 人景色,体会到圆明园确实是世界园林奇迹,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时在朗读、指导中,力求读的形式多样化,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竞读、评读等,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读来体会文中所包含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的思想。同时,这也为下文的学习作出情感上的铺垫。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朗读指导的效果,我认为相机准备一些文字投影片,以投影的方式加以指导,有力于提高朗读质量。

  第二课时导学设计

  在学生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这一课时我以第五自然段“毁灭”展开、组织了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1、检查第一课时的内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诵三、四自然段。[这一设计在于鼓励学生课前多读,我认为背诵训练不仅仅是课内的事,也不仅仅是课外的事,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同时也能有效地实现 了情感的迁移。学生充分体会了圆明园的美,自然更能激起对侵略者的恨。]

  2、小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把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然后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准备交流汇报①交流读后的感受。(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惋惜,感到难过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等)②交流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这一设计仍然以读为主,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的情感由刚才对圆明园灿烂文化的热爱过渡到对侵略者的痛恨上来。]

  3、投影重点句设疑思考:外国侵略者掠走的是什么,搬运的又是些什么,任意破坏的是什么,毁掉的又是什么?运用反刍的方法速读前文,找出相关内容交流汇报。[这一教学设计从教材写作上的缺陷入手,采取反刍阅读的方法,通过交流江报,可使学生创造性的重组教材,在学生脑海中再现“毁灭”的情景,化先天不足为教学优势,进一步体会了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强化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

  4、观看《圆明园的毁灭》录像资料,然后结合第五自然段让学生进行质疑,如1860年侵略者为何能够在中国如此为非作歹?为什么中国军队不进行抵抗?为什么侵略者敢于销毁罪证?此时教师补充相关的背景材料,揭露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便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并激发出学生对当时统治者无能的愤慨之情,深刻地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起小学生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远大志向。[这一设计较合理地运用了录像资料,并巧妙引起了学生质疑。这一质疑已不同于课始的质疑,不仅能有效的激活的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也有效地促成学生情感上的升华。]

  有关课后练习中的讨论“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以及生字词的强化、好词好句的积累、背诵段落的强化等可放在第三课时进行。

  就整个设计而言,我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 。有效地实现了读与情感体验的统一,实现了读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了读与人文精神的内化。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也增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5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新课标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篇幅较短,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作者先以优美简洁的文字较大篇幅地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再以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与它的彻底毁灭令人爱恨交织。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己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课前预习课文,能在阅读中初步感悟文章内容。但农村学生毕竟视野比较狭窄,语文综合素养不能尽如人意,想象力显得欠缺,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需要有效地指导。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并学会这种阅读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其中学习重点是1、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2、记住屈辱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考虑到本班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际水平,确定本课的学习难点是1、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四、教法的选择

  采用启发式和讨论方法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进入情境,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同时由于本文中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故又采用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句,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启发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同频共振。

  五、学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一边读一边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诵读感悟,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六、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回顾上节课自主质疑的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导入新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营造积极阅读课文的情境。

  (二)、学习“昔日景观”部分

  1、鼓励学生自主读书,了解圆明园,想象画面。

  2、组织学生交流对课文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点拨重点难点问题。

  学习第二自然段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理解什么叫众星拱月,了解圆明园的整体布局。

  学习第三自然段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圆明园中的各式建筑,激起学生的向往和热爱。:

  学习第四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什么叫奇珍异宝,了解圆明园的珍藏。

  在学习完三个自然段后,学生对文本语言有了自己一定的理解和想象,此时补充一些圆明园遗迹、今人根据史书描绘的圆明园画面等视频资料,进一步使学生的认识立体化,通过填空:圆明园是        ,是      ,是      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圆明园的向往。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每学习一个自然段,就组织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对圆明园不断加深认识的同时,情感也一步步得到加强。

  (三)、学习“毁灭”部分。

  由于在上一部分的学生中,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烈的审美情感和向往之情,因此再学习这一部分,学生的愤慨、痛恨很容易激发,所以学习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提问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自主交流中使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振,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使情感得到深化。

  (四)、总结:

  通过为什么把“昔日景观”作为主要内容?和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两个问题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使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产生的情感得到加深,领悟到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以读促进,激发情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⑵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过程】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我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分钟)

  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20分钟)

  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15分钟)

  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2分钟)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出示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 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

  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 没有了什么 "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

  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生齐读.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环节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我本着作业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拓展知识面的观点,因此我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纲",是课文内容的缩影,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情感.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有……也有……

  ……还有……

  不仅有……还有……

  不但……还……

  上自……下至……

  圆明园的毁灭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7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二、教法

  我相信良好的人文知识与良好的工具运用使教学事半功倍这句话。一座已不复存在的园林,它的遗址可以激起人们对它曾经有过的过去的想象,在此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文路,激发感情,受到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课件插图,让学生感其情,了解其物,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3、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适时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明确思路。

  教具准备:投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三、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教学程序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准备用二个课时来完成本课。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了解圆明园当年的景观,课后收集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成因。

  第二课时:剖析圆明园的美与被毁灭的段落,想象圆明园当年的美丽景色,体会中心思想。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分五个环节进行。

  1、复习旧课:

  这节课开始,我让学生谈谈自己收集了解的圆明园资料,说一说曾经的圆明园是座怎样的园林。(历史成因、建筑宏伟、博物馆)这样既复习了旧课,又为理解新课打下基础,更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能力。

  2、出示学习目标:

  ⑴ 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想象圆明园的美丽景色。

  ⑵ 选择课文的中心思想,找出中心句与重点词语。

  3、剖析重点段,展开思维,概括中心: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准备分三步进行教学。

  ⑴ 观察是学生学习的开端。我让学生观察圆明园被毁后的图画,说说从中看到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体会。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再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曾经的美丽景色与收藏。这时学生的情感慢慢变化,为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⑵ 学生齐读与点读第三、四部分,讨论:文中告诉大家圆明园有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后,我板书(有,有,还有……),再让学生讨论:数一数有几个有,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景物壮观、风格各异。朗读这一段。最后我及时小结刚才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

  ⑶ 继续导出第三部分的课件,展示故宫收藏。点读第五自然段,提出问题:侵略者是怎么毁掉圆明园的?找出重点词与句,再男女生分别赛读,根据文章内容与语调变化表达愤怒情感。

  (4),激情导课。在学生已全面理解了第三、四、五部分的内容之后,我播放毁现在的圆明园图片资料,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现在的圆明园遗址是什么样子,配合悲怆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圆明园会被毁灭?”“我们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4、回归整体,提出疑难:

  课堂教学要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剖析重点段后,为了回归整体,我先用投影出示本课的三种中心思想,让学生选择。这样做,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节课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打下基础。然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从读中回归整体。俗话说:会质疑才是会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我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释疑,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5、总结升华:

  总结旨在巩固,贵在升华。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落后就要挨打,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祖国受到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化为灰烬。同学们都戴着红领巾,知道它是纪念与传承无数为了祖国的昌盛繁荣而流血牺牲的先烈们的象征,现在,请同学们集体起立,手抚胸前的红领巾,郑重宣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达到铿锵有力的警示与振奋力量。到这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全部完成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我将每个段落重点的关键词在学生找出后,用红字标识出,起到重点提示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