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陌上烟雨 点赞 分享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通用5篇)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及要求:1.认识6个生字(会写,会注音,会组几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假思索.屡屡,遵从.热泪盈眶)

  2.熟读课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谁让你感到骄傲,画出与琳达三代对捐赠眼角膜的不同态度有关的语句和段落,琳达开始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是极力反对的,而她后来的态度又产生了怎样的转变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她态度上的转变呢?

  3.体会父亲的话(在书上批注)

  4.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家庭涌现出这么多眼角膜捐赠者?

  5.老师帮你们搜集的材料。

  (1)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2)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5)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因此对于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

  (6)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她虽然永远离开这个人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但她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目。

  课堂流程:1.导入课文(本文的作者是个不幸的女孩──琳达,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在我的内心一直笼罩着巨大的悲哀与苦痛的时候,父亲却坚决的答应捐献母亲的眼角膜,痛失慈母的我,又会作何反应?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永生的眼睛》

  2.首先展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口头组词)

  3.朗读课文,纠错,正音,解释词语。

  4.探究琳达态度的转变过程

  a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琳达在对待家人捐赠器官的问题上的态度是怎样一步步发生转变的,用笔在课文相关地方做做

  b汇报交流。琳达对待捐赠器官的态度有何变化?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为女儿“骄傲”(主动捐献女儿的角膜))

  c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感悟琳达对捐献母亲角膜的强烈反对

  (1)琳达最初对于捐献母亲角膜的态度是怎样的?(痛苦、气愤、不能接受)

  (2)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琳达的这种痛苦和气愤,请你读一读,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琳达此刻的心情。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课文在这里为什么用的是“哭喊”,而不是“哭着”、“哭闹”?平时我们如果对着老师、长辈大喊大叫,会被认为非常不礼貌,那么从琳达的“哭喊”,你又读出了什么?

  d、面对琳达近乎歇斯底里的哭喊,同学们,我们能责怪她自私,责怪她不懂事吗?是啊,我们不能。因为14岁的琳达实在不能接受医院从她最可亲最可敬的母亲身上取下眼角膜,她想让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完整地离去,这实在是人之常情,我们有什么可责怪她的呢?让我们再来读读琳达发自肺腑的话语。(齐读)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哭喊”,教者先是让学生采取换词的方法进行感悟,再是让学生联系生活

  经验进行感悟,在这样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下,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的是琳达对母亲真挚强烈的爱。】

  5.探究琳达态度转变的原因,感受父亲的“大爱”(从开始时的强烈反对,到后来的主动捐献,琳达在家人捐献器官这件事上的态度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那么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想下列句子的含义)

  1.交流(小组——集体)爸爸坐到我身边,平静地说,“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a你是以怎样的语气来读父亲的这番话的?(平静)你为什么要用平静的语气读这番话,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均予以表扬)

  b、对比不同悟“大爱”:面对捐献母亲的角膜这件事,我的态度是大哭大喊,拒绝接受,而父亲却是平静自然,同学们,请问琳达爱自己的母亲吗?父亲爱自己的妻子吗?同样是爱,为什么表现出来会截然不同呢?

  师引导:琳达心里想的是谁?父亲心里想的更多的又是谁?

  小结:是啊,琳达心里想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母亲,这是一种“小爱”,而父亲心里想的除了自己的亲人,还有那些那些急需人体器官的病人,这是一种――“大爱”。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父亲的大爱之言吧!齐读。

  【截然不同的态度后面反应出的是不同的爱,一种是只爱母亲的“小爱”,另一种是为他人着想的无私“大爱”。设计者在并不起眼的字里行间挖掘出了文本蕴含的深意,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想像:一个盲童因为得到了别人的眼角膜而得以重见光明会是怎样的情景?他的父母家人会是怎样的心情?而作为捐赠者的家人,又有怎样的想法?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父亲的话。

  3、小结过渡(看来,让琳达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父亲对她的影响,那么琳达父亲仅仅是对她一个人产生了影响吗?同样受到琳达父亲深深影响的还有谁?(温迪)

  5.感受父亲对家人的影响(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温迪受到了外公深深的影响?读一读,交流交流。)

  句子一:“我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他跑到外公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句子二:“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句子三:“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的确,父亲的言行,不仅影响了琳达,也深深影响了温迪。在这一刻,琳达深切地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那么,除了眼角膜,父亲究竟还留下了什么呢?请谈谈你的感受。(父亲留下来的更重要的是他那一心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它已根植于后人的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6.、感悟“永生的眼睛”同学们,课上到这里,对于“为什么琳达一家会有那么多人主动捐献眼角膜”这个问题,我想每位同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让我们再次重温琳达父亲那平静温和却又铿锵有力的话语吧。――(齐读)“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身体的一部分捐献给需要他的人,不仅琳达的父亲、母亲做到了,而且连14岁的温迪也做到了。他们的生命虽然永远消逝了,但他们留下的眼角膜,却在继续为别人驱散黑暗,送去光明。所以,他们的眼睛是――齐读课题。永生的仅仅是眼睛吗?(还有琳达一家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同学们,正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上有许多像琳达家人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所以虽然目前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器官捐赠的队伍中来,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18、永生的眼睛

  哭喊反对→遵父遗愿→主动捐献小爱

  痛快答应 不假思索 平静大爱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篇2

  武商希望小学(语文)导学设计方案 (四)年级    第单元   第课       总课时: 课题 18 永生的眼睛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 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重难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探究 方法  自主+合作 课前 准备 ppt 导学过程       导入       导学          导疑       导练             一、 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ppt)

  (1) 详细地复述课文

  (2) 简要地复述课文

  (3) 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

  (母亲——→父亲——→女儿)

  (4) 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四、课堂检测 (ppt)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  )命(  )肿(  )肺(  )访(  )

  组(  )勇(  )敢(  )骄(  )拥(  )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 才华横( )、文( )、回( )、容( )、翻( )、( )思、友( )

  jiāo ( )阳、( )傲、( )花、( )气、上( )、香( )

  zǔ ( )挡、( )织、( )力、( )国、( )成 板书 设计      18 永生的眼睛 突如其来  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    与世长辞  才华横溢

  教学 反思  通过初读课文,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生字词,能基本上熟读课文。 本课 资源 应用             远程资源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篇3

  学案 教案 一、汉字文化五千年,我学我会我流传(读、标、圈、注、组、查) 1、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给每个字组两个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突如其来、不假思索、屡屡、遵从、重见天日(在书上做好批注)。   3、多音字注音:重__(                )                                 __(                )   二、把握文章有整体,概括准确读流利(认真填写,课堂交流)  本文讲的是一家三代人(                         )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   三、边学边思贵有疑,品词品句悟含义。 1、读第5段,划出父亲劝慰“我”时所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批注在书上。)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父亲留给我们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批注在书上)。   3、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把你的理解与体会批注在书上。      4、分角色朗读课文,再说说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做题目?   四、学海无涯天地宽,多读多闻要拓展 1、查阅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      2、读《百合花开》相关课文。   五、读罢掩卷心有感,口说笔记写新篇。    写一篇倡议书或设计一张手抄报,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1、自学反馈 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4、课后检测 课后反思: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4、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5、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6、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课前准备:课件小书签

  教材助读

  送名言: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走进文本::

  前些天,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预习案】(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1、自读。正确、流利朗读诗歌。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再读,边读边画出生词。标出自然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课文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理一理。(完成课后第一题)

  5、思考边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情境,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我的疑问:

  —————————————————————————————

  【探究案】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课时)

  1、穿过时间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琳达的表现,“~~”画出父亲的表现。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小组汇报。

  3、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

  4、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画出爸爸上的话)我们也记住这句话,慢慢的理解、慢慢的体会吧(齐读)。

  二、课文第二部分(第二课时)

  1、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

  2、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你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谈一谈、读一读。

  三、学习并感受“骄傲”

  1、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14岁的温迪都为此而感到骄傲。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多次,这个词就是

  2、默读下文,画出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3、指读四处句子――出示句子――集体读。

  4、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她对妈妈说了什么?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为什么?

  5、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这话是什么意思?追问:还有什么?

  【训练案】(第二课时)

  一、意思写四字词语。

  1、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2、形容十分逼真,像真的一样。

  3、与世长辞。

  4、形容差别很大,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5、形容极有才华。

  6、形容声势极大。

  三、选词填空。萦绕围绕环绕

  1、小温迪的话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2太空系中地球着太阳不停地转着,形成了一年四季。

  【资料袋】

  器官捐献:就是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遗愿或家属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学习多音字:给。

  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 读课文,感知语言。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4、通过学习, 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5、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

  6、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课前准备: 课件 小书签

  教材助读

  送名言:

  毛主席说:“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走进文本::

  前些天, 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预习案】(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1、自读。正确、流利朗读诗歌。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再读,边读边画出生词。标出自然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课文内容按照时间顺序理一理。(完成课后第一题)

  5、思考边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情境,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我的疑问:

  【探究案】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 第一课时)

  1、穿过时间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琳达的表现,“~~”画出父亲的表现。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小组汇报。

  3、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

  4、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画出爸爸上的话)我们也记住这句话,慢慢的理解、慢慢的体会吧(齐读)。

  二、课文第二部分(第二课时)

  1、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

  2、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你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谈一谈、读一读。

  三、学习并感受“骄傲”

  1、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14岁的温迪都为此而感到骄傲。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多次,这个词就是(     )

  2、默读下文,画出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3、指读四处句子――出示句子――集体读。

  4、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她对妈妈说了什么?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为什么?

  5、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这话是什么意思?追问:还有什么?

  【训练案】(第二课时)

  一、意思写四字词语。

  1、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        )

  2、形容十分逼真,像真的一样。(        )

  3、与世长辞。       (        )

  4、形容差别很大,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

  5、形容极有才华。    (        )

  6、形容声势极大。    (        )

  三、     选词填空。 萦绕      围绕      环绕

  1、小温迪的话(     )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2太空系中地球(  )着太阳不停地转着,形成了一年四季。

  【资料袋】

  器官捐献:就是一个人被诊断脑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生前遗愿或家属同意,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永生的眼睛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