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黄河象》教学案例

《黄河象》教学案例

一梦入混沌 点赞 分享
《黄河象》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黄河象》教学案例

这篇课文讲的是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现的。科学家依据大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教学片段:
学习第7、8自然段。
    默读思考: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现并挖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黄河象化石的发现和挖掘以及命名的过程是真实的,而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形成过程则是作者想象出来的,通过读文,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推向的合理性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读文,边读边画,并进行交流。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生)假想的根据: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
(生)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这些是作者进行合理推想的依据。那么,作者在文中都作了哪些合理的想象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
(生)一群大象,在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的从远处走来了。
(生)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
……
是啊,这些细节描写既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又没有失去它的合理性,科学性。那么,如果不是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小组合作交流。
(生)可能是一只调皮的小象离开了妈妈,偷偷的跑道和边嬉戏,布身陷进了淤泥。而这只公象义无反顾的冲进河里,用长鼻子奋力一甩,把小象卷上岸,可是由于用力过猛,它深深的陷在淤泥里,再也没能上来。
(生)可能这只大象是象群的首领,在一次迁徙的途中遭遇了危险,这只大象光顾着指挥象群离开,自己不小心陷进了又软又烂的淤泥里。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也很丰富,请加入一些细节描写把你的推想写出来。
案例分析:
以上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他们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描写细节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而在让学生思考还有那些可能时,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合理想象的能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黄河象》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