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郑和远航》 导学案

《郑和远航》 导学案

挑衅炫耀 点赞 分享
《郑和远航》 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

《郑和远航》 导学案(通用15篇)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1

  一、目标点击:

  1、会写“码、遣”等几个生字;会认“诡、魁”等7个生字。理解“魁梧、派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郑和下西洋这一史实。(重点)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难点)

  二、文本解析

  1、解题:

  “郑和”,人名,中国明初航海家。“远航”,是远程航行的意思,这里指郑和七次受命出使西洋。文章的标题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事件。

  2、简介郑和:

  郑和(1371-1435),明代官宦、著名航海家。他本姓马,回族,云南昆阳人,“郑”是赐姓。因郑和小字三宝(一作三宝),所以世称三宝太监。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比亚和达。伽马的航行早半个世纪。

  3、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具体生动介绍了郑和第一次西洋远航的情况,同时简要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

  4、课文结构:

  全文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1-5):详细介绍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3)交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地点、人员及船只数量、大小、配备和出发时的壮观场面。

  第二层(4)写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各国君臣百姓的反应及所进行的友好交往,送行人群欢呼、祝福。

  第三层(5)叙写郑和远航中所遇到的“凶险”和他们战胜“凶险”的情形。

  第二段(6-7):交代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三、重点筛选:

  1、形近字:码——蚂  遣——遗  器——嚣  拳——劵  赠——增 

  撕——嘶  范——犯

  2、近义词:率领——带领  配备——装备  魁梧——伟岸 

  威胁——威吓

  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3、反义词:先进——落后  魁梧——瘦弱  炫耀——谦逊 

  凶险——平安

  4、重点字词解释:

  迎风招展:随着风舞动。配备:本课指成套的设备,装备等。魁梧:身体强壮高大。威胁:用威力逼迫同贺使人屈服。镇定自若: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不变常态。袭击:比喻突然打击。俘虏:打仗时抓住的敌人。化险为夷:化解危险为平安。扶老携幼:携,携带。搀着老人,扶着孩子。惊叹不已:已,停止。不住地惊讶赞叹。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5、重点词句理解:

  a、“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句中的“当时”不可或缺,道理何在?所谓“最先进”具有时间限制,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今日先进,明日就算不上了,“当时”限制规定了时间,表意十分准确。

  b、“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前进,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一句用了两个成语,以“镇定自若”表现郑和的遇险不惊,临危不惧,以“化险为夷”表现郑和指挥有方,转危为安,不经航海技术高明,而且有着不同寻常的胆识和气魄,体现了人物精神。

  c、“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起航’。”这一句充分展现了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的风采,显眼的动作、响亮的命令把郑和作为全队指挥的形象表现得更加威武雄健,充满了自豪、信心和力量。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一句是对郑和远航的评价之一:规模组成一个庞大的船队,人员众多,物品丰富;时间,七次远航前后二十八年;范围,涉及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广的范围,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所以“顶峰”之誉不为过。

  四、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郑和的其它资料。

  2、根据“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为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郑和塑像前瞻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找一找辛巴达的航海故事读一读。

  5、了解古代中国和国外友好交往的故事之一——丝绸之路。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名言诵读:国家欲富强,不能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在1492年,一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而我国早在明朝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去过那儿了,而且比哥伦布早80多年,这位航海家就是——郑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学习有关郑和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解字义,组词描红。

  2、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精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郑和远航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帮扶训练

  1、小对子之间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对子把课文读正确。

  2、对子之间交流不懂的词语、课文主要内容及分段。

  3、小对子一起记忆生字字形。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读出自己喜欢的、印象最深的断落。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分段情况。

  3、说说哪些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重点指导书写“遣、拳、赠、范”)

  五、反馈矫正,达标测评。

  1、完成《达标测评》中的字词部分。

  2、小对子互查,组长反馈课堂学习情况。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2

  本周训练目标: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小标题的提示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会认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并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与重大意义。

  预习板块

  1、卡片交流:对郑和下西洋的了解。                                          

  2、自测一下,这些词语会读会写吗?给拼音加上调号。

  码头   派遣   瓷器   抱拳   赠送   撕裂   范围   启航   惊叹不已

  俘虏   桅(wei)杆  魁(kui)梧(wu)  炫(xuan)耀  珊(shan)瑚  鬓(bin)发

  扶老携幼   奔腾咆哮   镇定自若  化险为夷  严阵以待

  3、写出加点字的意思,说说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                                    

  4、接龙读书(小组接龙读书,纠正、点评、重点句反复读)                                                                        

  赏析板块(先自读课文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重点句子朗读)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

  2、为什么称这些大船为“宝船”?(分别从大小、配备、装载方面回答)

  3、他们在途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4、郑和的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郑和如何面对?

  拓展运用

  1、世界航海家:麦哲伦(1519年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

  2、印尼的学者认为,郑和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特混舰队。而郑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仅有锡兰(今斯里兰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的防卫性作战。郑和在处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动用武力,而且不要赔偿,充分体现了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

  3、小组活动:郑和率领的船队与很多国家进行了友好交往,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项,分角色,加动作、对话来表演,或者进行具体的描述。

  4、郑和经历了重重困难,完成了第一次远航的任务,那么郑和远航有何重大意义呢?

  5、质疑、讨论

  巩固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先自测,然后小组检查,小老师点评)

  mǎ tóu pài qiǎn   yí  qì   bào quán  zèng sòng    sī  liè

  (     ) (      )  (         ) (      )    (       )    (      )

  fàn wéi   hū xiào   páo xiào  jiàn bù   wēi xié    fǔ  lǔ

  (      ) (       )     (       )   (     )   (      )    (       )

  2、课文(  ——   )自然段是写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可以按照      、         、          的顺序记叙课文。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从1405年到1433年的      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   次,前后到过       多个国家。

  3、 按要求写词语。

  (1)形容人物神态的词语。

  (2)形容风浪大的词语。

  (3)形容气势大的词语。

  4、判断,是比喻句的打“√ ”。

  (1)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

  (2)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

  (3)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 ( )    

  课外作业

  1、将成语与相关人物用线连起来。

  两袖清风  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鞠躬尽瘁  梦笔生花   指鹿为马  映雪读书

  李白     刘备     于谦      孙康     勾践      诸葛亮      赵高

  2、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推荐阅读书目: 《郑和下西洋》 、《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与郑和相遇海上》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清脉络,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预学

  一.围绕课题质疑。

  我的问题是:1、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画出生字词,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四.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码  遣  器  拳  赠  撕  范     桅  魁  炫  瓷  珊  夷  鬓

  扶老携幼      惊叹不已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

  共学

  一、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流利,有感情。回答质疑时提出的问题。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课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提示,理清层次。

  第一段(   -  ):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一层(  -   ):扬帆起航。

  第二层(  -   ):友好交往。

  第三层(  -   ):战胜凶险。

  第二段(  -   ):郑和七次远航的意义。

  交流:你学会了什么?展示给大家。你还有哪些疑问?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

  一、 看拼音写词语。

  mǎ  tóu   pài  qiǎn   bào  quán    sī  liè    fàn wéi    zèng pǐn

  (       )  (        )  (         )  (       )  (       )  (        )

  二、 补充词语,解释加点的字。

  扶老携(    ):______  惊(   )不已:______

  严阵以(    ):______  化(   )为夷:______

  三、选字填空。                       四、多音字组词。

  1、遣  遗:(    )忘    派(    )     zǎi (      )    xiāng(      )

  2、拳  券:(    )头    证(    )    载            相

  3、赠  增:(    )送   (    )加      zài (      )    xiàng(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 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二、 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共学

  一、 精读课文1~5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想象当时郑和率队出行的盛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2、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3、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4、 郑和在远航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

  5、 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6、 试着说说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二、 略读6、7自然段:

  1、 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2、 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交流:你学会了什么?展示给大家。你还有哪些疑问?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亲切——(      )    凶险——(      )

  魁梧——(      )    镇定自若——(      )  

  二、词语搭配。

  精神      招展               规模       长久

  彩旗      魁梧               时间       广泛

  身材      顽强               范围       宏大

  三、照样子写成语:

  1、浩浩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惊叹不已:____不已、____不已、____不已、____不已

  3、化险为夷:(互为反义)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按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详细叙述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郑和的七次远航,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也开阔了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4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文章。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些训练”的理念。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走进郑和远航这一伟大事件,让课堂充满浓烈的语文味。感知郑和的勇往直前、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追求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

  出示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    郑和  远航  简介郑和的生平

  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的?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找出生字新词,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

  3、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朗读思考曾提出的相关问题

  5、指名按自然段读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一段(1—5)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

  (1)扬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战胜凶险

  第二段(6—7)简要介绍郑和的七次远航的意义与影响。

  三、紧扣结尾,品读感悟,情文相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间交流。

  (4)交流阅读收获。

  (5)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7、精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来,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2)四小组讨论交流: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

  (3)指导朗读,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4)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郑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用o圈出来。指名回答后读第三自然段。

  (5)此时,人们眼中的郑和是怎样的?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体会“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的内涵。人们对郑和寄予了怎样的希望?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6)体会“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7)指导读图:图上的两个人,谁是郑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会怎么说?

  8、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扬帆启航”的情景。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2、搜集和阅读有关郑和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郑

  和

  远航(规模之大 时间之长 范围之广)

  扬帆启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宝船) 船大  雄伟壮观

  船队  浩浩荡荡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和略写的作用。

  (3)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浏览专题网站,理解和感悟郑和及其远航的经历和历史意义。

  2、过程和方法

  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对郑和及其远航的历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及问题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识重点: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能力重点: 网络环境下学会学习。

  情感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知识难点: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能力难点: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来探索郑和远航的有关资料,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进行交互的能力。

  技术难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体系的形成。

  教学准备:

  网络教室、构建《走近郑和专题学习网站》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4

  《郑和远航》第二教时

  坂上小学   殷玉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点: 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

  教学难点: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伟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看资料)6XX年后的今天,我们为他做了什么?请看大屏幕(6条)

  2、  看了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设疑:郑和凭什么赢得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如此的尊重与敬仰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寻找答案!

  二、学习课文:

  1、  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对于郑和远航评价最高的一句话。(板书:“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2、研读课文:

  规模大:人多、读;船多、大(图片比较理解)朗读;(船队图片),假如你是整个船队的首席指挥官郑和,会想些什么?(相机板书:爱国)郑和就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齐读第三节

  范围广:哪里看出?(1)相机出示路线图(体会国家之多);

  (2)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就与他们友好交往,哪些人?引读

  (3)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就带去信件、丝绸、瓷器,实际上带去了           

  (4)补充:怪不得历史学家这样评价他……(出示)——齐读

  时间长:哪里体会到的?

  航行奇(过渡):自由读;传奇经历有哪些(出示填空:当-----时,郑和凭着-----);3、小结:

  三、学习第6小节

  1、(引述第6节)从……继续了6次,自由读第6节(补充)

  四、学习末节

  1、所以郑和远航,作者给予很高的评价,自由读第7节

  2、你能简略说说吗?3、板书总结

  4、(看郑和记录片),此时此刻,你想对郑和、自己、中国人民说些什么?(出示)

  五、呼应开头:难怪6XX年后的今天……

  六、作业(二选一)

  1、搜集资料,新编《郑和第  次远航》,注意有详有略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规模之大      爱国

  郑和远航  范围之广     不畏艰险

  (创举)  时间之长     顽强探索

  航行之奇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7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志竟成”中的第三课。这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本课一共有7个自然段。全文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第一至五自然段),主要写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是分三层来介绍的。第一层(第一至三自然段),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港码头,郑和受命第一次率船队准备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第二层(第四自然段),写郑和与所到国家的人民进行友好交往。第三层(第五自然段),写郑和在航行途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第二段(第六、七自然段),简要介绍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有过七次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

  学生们对航海比较陌生,因此在授课伊始,首先向学生们出示了有关郑和的个人简介:郑和(1371—1433),中国明初航海家,回族,原姓马,出生于云南,12岁入宫做太监,后被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格强健,聪明好学,机敏善辩。他入宫后又信仰佛教。佛教以“佛”“法”“僧”为三宝,他也因此被封为“三保太监”。进而拓展了有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完成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首先就应该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定的`作用。在讲解课文之前,我进行了范读,纠正学生们容易读错的音,区别多音字,把文章的感情色彩堆出来。学生们在自由朗读课文的时候,也会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体会文章的语言色彩。

  文章课后第三题是默读课文,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这个问题正是和第一段的三个层次一一对应,因此,在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根据这样的三个小标题给第一段分层次。学生们根据小标题很轻松地分析出层次脉络。这样,接下来着重分析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介绍了郑和远航中规模很大的第一方面就是人多,从所携带的水手、翻译、医生和兵士可以看出,明成祖想要和亚非各国友好交往的决心,显而易见,这次航行的规模是很大的。还能够印证规模很大的一个条件就是船只所携带的装备非常的齐全。从第二自然段中的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船只的特别的雄伟壮观。在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之前所讲的有关说明文中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分析“宝船”的规模是很大的。随行的不仅有“宝船”,还有战船、粮船和水船,而且船上还都配有航海罗盘、丝绸、瓷器,可见,明成祖期盼着个和各国之间进行友好往来,拓展本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学生们在分析了扬帆起航这部分内容之后,会举一反三地分析其余的两部分,这样就可以了解,郑和和各国友好往来的具体表现:赠送礼品、交换产品。通过阅读,学生们会很轻松地概括出来,这样也提高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有了之前所讲内容的基础铺垫,学生对战胜凶险这部分也轻松地把握,同时也彰显出郑和所具有的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学生们学习之中,掌握了课文的写作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写作之中,为文章增添色彩。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8

  作者:薛艳

  一、课前思考:

  我们研究的子课题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学期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是“在预习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预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我觉得《郑和远航》很适合上课题课。

  选《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一是我们在期初分析整册教材时,就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上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课。二是我觉得学生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只要一看课题,就很容易的会产生出很多问题,问很多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激发,学生上网去寻找答案去自主探索的热情会高涨,这样,学生一方面在搜索中可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成就感,当然,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容易达到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教案设计:

  (一)、导入  :

  1、老师请大家做个知识竞猜:

  (1)、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2)、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

  2、揭题:

  作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大家都为我国有郑和这么一位著名的航海家感到自豪吧,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彪炳史册的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板书课题:26、郑和远航。

  3、启发学生提问:你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4、同学们在预习中,查找到了哪些资料?请大家作个交流。

  过渡:课文《郑和远航》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请几位同学起来一人读一自然段,大家认真听,认真思考。

  (一方面老师可以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一方面学生能认真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提示: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

  4、指导分段:假如让你把课文分成两段,你会怎么分?请速读思考。

  5、指导理解词语: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写郑和远航,如万里无云,镇定自若等,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6、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三)、总结:我们这堂课初步了解了郑和这个人物,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课文读顺了,词语也理解了。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预习得很充分。

  (四)、布置作业 :

  (1)、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一下,写一篇人物介绍。做得好的同学的材料老师将放到老师的个人网页中的“学生天地”栏目里。

  (2)、继续朗读课文,如果发现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研究,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相信大家会继续努力的。

  三、课后反思:

  1、通过上这堂实验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2、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网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3、这节课我布置有作业 是:(1)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电脑上建个人物介绍文档;(2)继续朗读课文,自主学习,在学习中产生新的问题,然后继续去探究。作业 的布置紧扣课题研究,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作业 ,有的学生觉得很新颖能完成,有的学生是不知所措,因为他们不会处理这种作业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想让学生进一步去认识郑和,还有就是为今后学习作了铺垫。

  现在我们这一课题研究刚刚起步,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只能在网上查找,然后去教室交流。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信息经过处理,在课堂上当堂显示出来给大家看,大家共同解决一些难点、重点。要能达到这种的境界,所以不要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感受郑和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诵读,体会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设计理念实实在在真语文,尊重学生的感悟,注重学生朗读,注意学生的表达,这是我设计此课教学所追求的!

  四、教学具准备ppt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的贡献,而重点就在于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今天我们就主要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分层概括,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可以分几层,每层又说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每一层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指名板书,其余的学生在书上写,要求把字写端正。

  (三)分层学习,品味感悟

  1、扬帆起航

  过渡:1405年7月11日,受明朝皇帝派遣,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

  (1)自读1、2、3自然段,找到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先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2)指名交流。

  引导:当学生说到宝船时,出示宝船图片,生看图感情朗读。

  2、友好交往

  过渡: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带着神圣的使命,开始了与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

  (1)自己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次交往是友好的。

  (2)指名交流。

  (3)郑和第一次远航,到过许多国家,交往是友好的,场面是热闹的,虽然这一自然段前后不到十句话,但却仿佛让我们穿越了历史时空,看到了大明使者郑和的谦逊有礼,看到了老百姓的热情好客,听到了他们亲切友善的话语。请看:(出示想象说话题)

  a、老百姓交换物品时说的话。

  b、郑和与造访国国王说的话。

  引导学生联系书上的语句展开想象。

  (4)学生练说

  (5)指名说。

  3、战胜凶险

  过渡:郑和作为使者,将友好带到了各个国家,可以说这第一次航行是友好的航行,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海上的凶险大多来自于风浪。

  (1)(出示语段)自读,你从哪些词可看出风浪的险恶。

  (2)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

  (4)面对险恶的风浪,郑和是镇定自若的,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更是指挥军队严阵以待,将海盗一一俘虏。因此,船队一次次化险为夷,保证了航行的顺利,也圆满地完成了明朝皇帝派遣的任务。

  四、对比学习,掌握方法

  过渡: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其他六次却一笔带过呢?

  1、生思考。

  2、指名交流。

  3、小结: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避免罗嗦,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要注意这一点。

  五、布置作业(略)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10

  教材简析与学情分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理解郑和的伟大之处。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将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等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智能目标: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2、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文本主线

  1、 复习并相机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 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从而引出“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教学。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能够体现远航的规模之大的有关语句仔细品读,试着体会远航规模之大。

  2、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读体会,在自主交流中相机播放(视频)启航场面,感受规模宏大;点击宝船图片,品味宏伟壮观;播放扬帆启航小电影,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

  [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规模之大、宏伟壮观、威武豪迈”的感悟。]

  3、回归文本,赏读课文,在朗读中再次感悟“扬帆启航”那宏大的规模和气势。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

  (一)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合作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视频),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 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3、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两部分的学习研讨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组织全班交流:

  a、友好交往部分突出三个环节:

  1、他们惊叹不已,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没有把人们的惊叹不已具体写出来呢?(详略得当)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b、战胜凶险部分扣住三个重点:

  1、出示语段: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视频)

  及时评价指导朗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网上冲浪)

  3、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再次指导朗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动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综观这一部分的教学,既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引导、启发、组织等细微末节,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使得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五、练习巩固、网上冲浪,反思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那学生学习是否有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在网站上建立了“网上冲浪”,编制了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感情朗读并讨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2、总结,出示作业超市:

  (1)进入专题学习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

  (2)出刊电子小报

  (3)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相互交流。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专题网站的有效利用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1、板书设计:

  26郑和远航

  威武豪迈 扬帆启航

  亲切真诚 友好交往

  镇定自若 战胜凶险

  名扬海外

  [我认为这一板书设计从文字上看简洁明了,紧扣文意;从形式上看互动交融,寓含文意;从媒体运用的角度看,与课件演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11

  【设计理念】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文章。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些训练”的理念。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走近郑和,走进郑和远航这一伟大事件,让课堂充满浓烈的语文味。感知郑和的勇往直前、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追求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

  出示20__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 郑和 远航 简介郑和的生平

  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的?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找出生字新词,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

  3、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朗读思考曾提出的相关问题

  5、指名按自然段读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一段(1—5)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

  (1)扬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战胜凶险

  第二段(6—7)简要介绍郑和的七次远航的意义与影响。

  三、紧扣结尾,品读感悟,情文相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间交流。

  (4)交流阅读收获。

  (5)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7、精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来,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2)四小组讨论交流: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

  (3)指导朗读,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4)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郑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用o圈出来。指名回答后读第三自然段。

  (5)此时,人们眼中的郑和是怎样的?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体会“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的内涵。人们对郑和寄予了怎样的希望?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6)体会“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7)指导读图:图上的两个人,谁是郑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会怎么说?

  8、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扬帆启航”的情景。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2、搜集和阅读有关郑和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郑

  和

  远航(规模之大 时间之长 范围之广)

  扬帆启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宝船) 船大 雄伟壮观

  船队 浩浩荡荡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知郑和人物形象和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情怀。

  教学过程

  1、603年前,一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船队即将远航,这位航海家的名字叫——“郑和”。

  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壮举即将诞生,它被称为——“郑和远航”(齐读)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郑和,重温这伟大的航海壮举。去了解郑和远航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

  二、读课文,感悟远航

  【课件出示】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读到让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这是一次怎样的远航?你从哪儿感受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一)规模宏大的远航

  生1:规模之大可以从课文的第一小节到第三小节中可以感悟到。随行的人多,有两万七千多人。

  生2:不光随行的人多,而且来送行的人也很多。课文中“人山人海”可以看出规模大。

  生3:还有船多,有两百多艘船只,其中还有六十多艘大船。

  师:课文中说这些船是“宝船”,你能说明理由吗?

  生1:船大。

  生2:船上货物多。

  生3:船上的设备先进。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

  生2评价:“我觉得他‘两百多艘’这个词读得很好,让人体会到船的多。”

  生3评价:“我觉得他‘整齐’这个词语应该重读,这样才能让人感觉到船不仅多,而且排得齐,很有气势。”

  师问生3:“那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吗?”

  生3:“能。”生3朗读

  师:“你们刚才读出的感觉就是第二句中一个词的意思。谁来读第二句?”

  生4读:“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

  师:“是哪个词呢?”

  生齐:“雄伟壮观!”

  师板书:雄伟壮观

  生齐读“雄伟壮观”,师提醒:“雄伟壮观可不是轻轻柔柔的哦,再来读一遍。”生再读,读出了气势。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也能让人体会到雄伟壮观?刚才他读出来了吗?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

  生5评价:“我觉得他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特别是‘六十二艘’、‘宝船’这两个词语让我们体会到了郑和的船队‘雄伟壮观’。”

  师:“我们继续读下去。”

  生6读:“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

  生7评价:“我觉得他把148米,60米,十多层重点读了,让人感觉船很长,很宽,很高。”

  师:“那么长,那么宽,那么高,这就是——”指板书,生齐读:“雄伟壮观”。

  生8读:“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

  生9评价:“他‘九根’、‘十二面’、‘一千多’、‘二三百’重点读了,让人感觉船规模宏大。”师:“这就是——”指板书,生齐读:“雄伟壮观。”

  生10读:“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生11读:“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生12评价:“‘战船’、‘粮船’、‘水船’他强调读了,让我们感觉到郑和的船队种类齐全、规模大。”

  师:“种类齐全、规模大,这就是——”指板书,生齐读:“雄伟壮观。”

  师:“同学们,作者用了大量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郑和船队的雄伟壮观,就让我们把这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遍,感受一下这种雄伟壮观的气势。”

  初步了解郑和其人

  过渡

  师:刚才我们从两个方面知道了郑和远航的规模大,第一就是参与的人多;第二就是远航的船不但多,而且非常大,设备先进,是一艘艘宝船。你们看,连明朝的皇帝也参与了,足见它规模之大啊!如此规模的“宝船”队将扬帆破浪,你能想象出此时郑和的样子了吗?

  生1:我仿佛看到郑和撑着腰,遥望着一望无垠的大海,显得意气风发。

  生2:我看到郑和正和岸上的人群挥手告别,脸上充满了自信的微笑。

  生3:我看到郑和正凝望着海面,默默地思考着什么?

  生4:郑和想到自己下西洋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心里充满了激动和骄傲,同时也感到身上的担子非常重,非常重。

  师:是啊,宝船如此雄伟壮观,规模宏大,那领导这支船队的郑和也一定不同凡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郑和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学生说:自信、矫健、勇敢、坚定等等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握拳、起航、健步、高举、大步等等)

  师:“从‘魁梧’,‘健步’这两个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请你用成语来形容。”

  生:“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3)相机指导朗读

  师: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吗这个人物形象吗?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前面部分

  学生读;让我们一起读出一个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郑和!

  生:“神采飞扬、红光满面。”

  师:你来读;让我们一起读出一个神采飞扬、红光满面的郑和!

  生5:“相貌堂堂,风度翩翩。”

  你来读;让我们一起读出一个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郑和!

  4.下一个句子更加精彩,【幻灯出示】:“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出发了。”指名读,其它同学说说看,你们感受到什么?

  生:这是一支气势宏伟的船队。……

  (二)友好交往的远航

  过渡:师:是呀,郑和远航规模宏大,气势非凡。书必须读进去才能有更大的收获,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深入学习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想想郑和远航是是怎么样的远航呢? [学生自由读,思考。]

  生:我认为郑和远航是友好外交的远航。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次远航是一次友好的远航呢?抓住句子或者词语来告诉大家好吗?

  【多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

  生1:我从“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中看出,郑和先递文书,然后赠送礼品,并且每次都是这样做,这样就打消了其它国家的顾虑了。

  生2:当地的老百姓,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扶老携幼”可以看出他们非常信任我们,“争相”观看也可以看出我们的船队非常友好,非常宏伟、浩大。

  生3:课文中还讲到交换物品,做生意。可以看出友好。

  生4:不光我们向他们赠送礼品,他们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

  ……

  (三)充满凶险的远航

  过渡:师:这次远航不光是和平友好的远航,还是一次……

  生: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

  师: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五小节,说说看都遇到了哪些危险?

  生:两个方面:一个是海浪之险,一个是海盗之险。

  师: 海浪之险,你从课文中哪里感悟到了?

  【出示】:狂风呼啸……这一段话

  自己读读,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非常的凶险?“脱僵的野马”、“咆哮”、“呼啸”……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请大家留心“扑”这个字,为什么要用“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

  反复地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海浪上的凶险。]

  师:除了险恶的风浪,还有什么其它 的危险?

  还有海盗的袭击,面对如此险境,郑和的表现又是如何呢?找出关键的词语来说明。

  生:镇定自若。

  生:化险为夷。

  生:奋勇前进。

  生:严阵以待。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郑和的胸有成竹。

  生:郑和的临危不惧。

  生:郑和的机智果断。

  过渡:师:同学们,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时间里,郑和率领……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师以读带讲第六自然段)

  一、郑和远航的意义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郑和远航,规模之大……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1、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2、拓展

  过渡:师:我们通过深入课文,理解了郑和远航是一次和平的远航,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并且从远航中感悟了郑和谦逊,礼貌的外交风格,临危不惧的勇敢胆识。书不光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会当凌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来,如果你是一位小小的历史评论家,你还觉得郑和远航是一次怎么样的远航,你想来说说吗?[教师板书: 的远航]

  生1:我认为郑和远航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远航,因为课文最后说:“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生2:我认为郑和远航是一次收获的远航,他收获了友好,和平,我还从课外知识中知道,郑和还根据远航画下了许多航海图,而且非常准确。所以他还收获许多的宝贵的航海知识。

  生3:我认为郑和远航时一次生命的远航,因为郑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航海事业。

  师:他是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海上的航轨。

  生4:它还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远航,是扬国威,树形象的航行。

  生5:它是一次次永不停息的航行。

  生6:它是一次次自信的航行。只有强大才能自信。

  师:是啊!强大了才能自信,来我们一起把课文的最后一段自信地读一遍。体会一下郑和远航的伟大意义吧!

  四、升华:

  我们似乎也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的欢呼声中“扬帆启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往”,一次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此时此刻,面对着身着袍衣,手握图卷,神情坚毅,目光坚定,眺望远方的郑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1:600百年郑和就有这样的探索精神,就知道走出去了,我为我们的民族感到骄傲。

  生2:国家强盛了,子民才能自信,自信才能有所作为。

  生3:我也想成为新时代的航海家,去探索大海的奥秘。

  生4:我听说在郑和的航线上,现在还有很多很多的宝贝沉没在大西洋里,我希望自己做一个考古学家,把我们自己的宝贝重新找回来,让它重放光芒。

  生5:我觉得郑和远航,就像一粒粒种子,在异国他乡发了芽,扎了根,开花然后结果了!

  1、评:说得多好啊!郑和远航让中国名扬海外,如今的我们,应努力学习,学习这种开拓进取,勇于探究的精神,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2、人们将郑和的事迹刻在了一块石碑上,这块石碑叫通番碑。一位诗人在参观了通番碑之后,写了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课文学习完了,让我一起来记住这个名字,那就是——郑和!

  记住这次伟大的航行——郑和远航!

  五、课后作业

  搜集资料,做一个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郑和的事迹,介绍他的远航壮举。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 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

  (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五)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六)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教学结束:

  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写一则读后感受。

  2、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14

  一、目标点击:

  1、会写“码、遣”等几个生字;会认“诡、魁”等7个生字。理解“魁梧、派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郑和下西洋这一史实。(重点)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难点)

  二、文本解析

  1、解题:

  “郑和”,人名,中国明初航海家。“远航”,是远程航行的意思,这里指郑和七次受命出使西洋。文章的标题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事件。

  2、简介郑和:

  郑和(1371-1435),明代官宦、著名航海家。他本姓马,回族,云南昆阳人,“郑”是赐姓。因郑和小字三宝(一作三宝),所以世称三宝太监。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比亚和达。伽马的航行早半个世纪。

  3、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具体生动介绍了郑和第一次西洋远航的情况,同时简要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

  4、课文结构:

  全文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1-5):详细介绍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3)交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地点、人员及船只数量、大小、配备和出发时的壮观场面。

  第二层(4)写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各国君臣百姓的反应及所进行的友好交往,送行人群欢呼、祝福。

  第三层(5)叙写郑和远航中所遇到的“凶险”和他们战胜“凶险”的情形。

  第二段(6-7):交代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三、重点筛选:

  1、形近字:码——蚂  遣——遗  器——嚣  拳——劵  赠——增

  撕——嘶  范——犯

  2、近义词:率领——带领  配备——装备  魁梧——伟岸

  威胁——威吓

  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3、反义词:先进——落后  魁梧——瘦弱  炫耀——谦逊

  凶险——平安

  4、重点字词解释:

  迎风招展:随着风舞动。配备:本课指成套的设备,装备等。魁梧:身体强壮高大。威胁:用威力逼迫同贺使人屈服。镇定自若: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不变常态。袭击:比喻突然打击。俘虏:打仗时抓住的敌人。化险为夷:化解危险为平安。扶老携幼:携,携带。搀着老人,扶着孩子。惊叹不已:已,停止。不住地惊讶赞叹。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5、重点词句理解:

  a、“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句中的“当时”不可或缺,道理何在?所谓“最先进”具有时间限制,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今日先进,明日就算不上了,“当时”限制规定了时间,表意十分准确。

  b、“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前进,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一句用了两个成语,以“镇定自若”表现郑和的遇险不惊,临危不惧,以“化险为夷”表现郑和指挥有方,转危为安,不经航海技术高明,而且有着不同寻常的胆识和气魄,体现了人物精神。

  c、“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起航’。”这一句充分展现了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的风采,显眼的动作、响亮的命令把郑和作为全队指挥的形象表现得更加威武雄健,充满了自豪、信心和力量。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一句是对郑和远航的评价之一:规模组成一个庞大的船队,人员众多,物品丰富;时间,七次远航前后二十八年;范围,涉及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广的范围,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所以“顶峰”之誉不为过。

  四、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郑和的其它资料。

  2、根据“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为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郑和塑像前瞻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找一找辛巴达的航海故事读一读。

  5、了解古代中国和国外友好交往的故事之一——丝绸之路。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名言诵读:国家欲富强,不能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在1492年,一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而我国早在明朝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去过那儿了,而且比哥伦布早80多年,这位航海家就是——郑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学习有关郑和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解字义,组词描红。

  2、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精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郑和远航的意义。

《郑和远航》 导学案 篇15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9

  在自主中实现自悟——听《郑和远航》有感

  5月9日参加了崇川区的“紫琅之春”教研活动,下面谈一谈听了跃龙桥小学李春宝老师执教的《郑和远航》的感受。

  首先可以说李老师的文本关过得好,对文本的定位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这篇文章就是在表明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课始,李老师出示了一段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描述郑和远航意义的文字,这段文字用得非常妙,达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围绕这段文字设计的三个问题引起全文,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学、自悟、自我升华,目标明确而集中。

  接下来,李老师安排的自读自学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基础上独立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无论何时何地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而这堂课,李老师的读为本,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这堂课中的读有三个特点:一是读的目的性明确,有初读,有研读,有深读;二是读的时间充裕,“时间是学生最大的资源,空间是学生发展最大的舞台”,李老师在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读自学时,没有怕冷场,而是留足了读的时间,让学生读通、读懂、读透;三是读的层次感强,在理解海面上“风浪险恶”这一部分内容时,李老师先让学生各自读,初步感知内容,然后再出示海浪冲天的画面,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情,最后又通过师生互读互比互评,进一步体会出古代人民顽强探索的民族精神,学生也正是在这反复朗读中感受课文,或领悟主旨,或品位意韵,或体会情感,享受语文学科独特的魅力。但是有关读还想说一句的是李老师在读“风浪险恶”这部分时底气可以再足些,再充满自信些,应该给学生做个好样,用不着那么羞涩而谦虚地说一句“老师读得没你们好”。

  最后还想提一提的是李老师在总结全文的时候,出示了郑和气宇轩昂的雕像图,并配上凝重的音乐,又一次让体现我国古代人民顽强探索精神的郑和走进了学生的心田。“面对郑和的雕像,你想跟他说些什么呢?”这是让学生再次深入体悟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实现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是作为一种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求得发展的感悟和提升的过程。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既统领全文又升华感悟的问题,是可圈可点的。但遗憾的是学生在回答时仅是蜻蜓点水,教者也没有继续引导,就简单收场了。从最后一问学生的作答中,似乎让听者感到教学效果被打折了。

  一堂课难免挂一漏十,感谢李老师提供了这一课例,因为在他的这堂课的教学中,让听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读、自学实现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升华,这也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的正确方向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郑和远航》 导学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