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琵琶行》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

《琵琶行》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

甜味剂 点赞 分享
《琵琶行》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

《琵琶行》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 忘归 
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 不发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琵琶行》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