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温柔眷恋 点赞 分享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1

  一、古诗导入,试想画面。

  1、课件出示古诗《村居》,指名读,让学生说说诗句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让远离农村的学生对农村景色有个初步的印象。)

  2、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学习的这首词也和农村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清平乐  村居》,师介绍作者辛弃疾)

  3、其实“村居”就是指“农村人家”的意思。读了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想到农村,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二、疏通文本,自主解疑。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你们的描述让老师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生自由练读,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指导读准“翁媪”(wēng’ǎo)和剥(bāo)。

  (2)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老师有个建议,你们看,这首词描绘的乡村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得轻柔、舒缓一点。

  生再次按要求练读,师提醒学生注意词尾“小、草、好、媪”“东、笼、蓬”的押韵。

  2、默读全文,自主释疑。

  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首词读正确了,真好!学贵有疑,大家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

  (1)词句和插图结合,理解“翁媪”,并知道 “相媚好”所表现的就是这对老夫妻感情的浓厚与缠绵!

  (2)老师记得生活中“无赖”的意思是“赖皮”啊!在词中怎么是顽皮、天真呢?我不理解。谁能告诉我?

  学生讨论理解“无赖”。

  (3)师介绍“吴音”的意思。

  (4)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 “醉”。

  我们已经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意思,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把你的理解读进去。

  三、品评诗句,生成画面。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用寥寥的四十六个字就将一幅安宁祥和的乡村生活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词,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指导学生用语言生动具体地描述:(根据学生的叙述,用课件相机展示画面。)

  1、风景图

  看到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扩充画面:你看到的溪水是什么样儿的?水面上还长着什么?水面下还有什么……)

  2、相媚图

  猜猜看,如此恩爱的老夫妻,他们可能在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3、大儿锄豆图,二儿织笼图。

  看到儿子劳动的场面,老夫妻俩会怎么说?(体会大儿、二儿的勤劳)

  4、小儿剥莲图

  (1)引导学生抓住“卧”,理解小儿的天真、淘气,以及自由自在的快活之情。

  (2)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儿是非常的顽皮,拿起笔,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小儿剥莲蓬的样子!(注意观察小儿的动作、神态)

  四、体会意蕴,定格画面。

  1、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2、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

  3、现在你觉得“醉”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一背,读出我们对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农村生活的安宁、详和,更深切地懂得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渴望。)

  五、拓展建构,走近作者。

  这首词带给我们的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辛弃疾一生给我们留下了600多首词,有爱国词,乡村词等,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乡村词)。

  (课件出示辛弃疾的另外三首词:《西江月》、《菩萨蛮》、《破阵子》)同学们,相信你们读了这几首不同题材的词,你会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对词这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希望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入课文

  1.同学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有人说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2.听。放舒缓的田园音乐,学生体会音乐的意境。(板书:村居)

  3.音乐结束,谈谈看到“村居”二字会想到什么。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题目为“村居”的宋词。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今天我们学习的词也有一个词牌,通过我们的课前预习,它是——(学生齐答:清平乐)(师板书)

  3.齐读课题,引入新课:我们看看辛弃疾笔下的村居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课件,自由读文。

  2.指名读,及时正音。

  3.出示生字词 ,查字典,解释部分词义。

  4.再次出示词,齐读。引导学生想象词句所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初解诗意

  1.会美景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仿佛看到了什么?青青草和青草有什么不同,怎样读出这样的感觉?把美好的感觉送到里面读一读。

  想着刚刚所说的画面,再读课文。

  2.析人物

  师:这首词中有美景,还有不少人物,谁能说说有哪些人物?

  生:有一对老夫妻、大儿子、二儿子还有小儿子。

  师: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呢?

  生各抒己见。

  师:作者辛弃疾最喜欢其中的谁呢?

  生:小儿!

  师:为什么?出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谈“无赖”,品“卧剥”。

  师:以前见过“无赖”这个词吗?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我觉得不是讨厌的意思,是顽皮的意思。

  师:为什么你这么想呢?

  生:因为小儿没有坐着剥莲蓬,而是卧着的。

  师:“卧”是怎样的动作?送进去读一读,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真乃无赖也。我们送他一个成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一起读出小儿的无赖。

  四、入诗境

  1.抓词眼,品味“相媚好”和“醉”。

  师: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读着读着就不由得产生了感慨,我们给这幅画送一个字,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是哪一个字呢?

  生:美。

  生:爽

  生:醉

  师:对!所有的景物都汇成了诗中的一个字醉啊!(板书:醉)我们都醉了,难怪辛弃疾会醉,在沉醉中,在陶醉中他又听到了什么呢?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师:谁“醉里吴音相媚好”呢?他们说些什么呢?“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翁会对媪说些什么,媪又会对翁说些什么呢?

  生:这对老夫妻带着醉意,在亲热的聊天。

  生:老爷爷在夸赞老奶奶呢!看看,我的老太婆多么能干啊!给我生了三个儿子。

  师:老头子,你也一样能干!

  生:老太婆,你那双手多灵巧啊!你看起来一点也不像70岁的人。

  师:老头子,你就会夸我!你也不老!

  生:老婆子,来 !咱们再喝几杯。

  ……

  师:这么大年龄了还亲亲热热的,难怪辛弃疾也不禁羡慕啊!要把他们写进词里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着他们如此的恩爱,诗人被这情感动了,于是更加的陶醉了,让我也醉了。(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2.研读描写三个孩子的话语。

  师:老公公、老婆婆可没光顾着夸对方,他们还看到了三个儿子呢。说不定他们此时正在夸赞三个儿子呢。大儿子正在干什么呢,书上是怎么说的,我们想象一下大儿子在怎样锄地,一边锄一边在想什么吧!

  生:大儿子在豆地里锄草

  师:多么懂事的大儿子呀,难怪夫妇俩会那么安心地坐在门前乐享晚年女呢!

  师:除了一个勤劳的大儿子还有——

  生:中儿正织鸡笼。

  师:用一个成语形容二儿子编鸡笼的样子。

  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灵手巧。

  师:他一边编鸡笼肯定一边在想,想什么呢?

  生:我要多编几个,拿到集市多卖几个钱,让父母高兴。

  师:多么孝顺的孩子,老两口会心的笑了。他们不止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相媚好的恩爱中,更是陶醉在孩子们的孝顺的表现中啊。(板书:安)

  师:小儿子在哪儿呢?读出来。

  生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这个顽皮可爱的小无赖,难怪会最喜呦,不仅自己快乐,也让老夫妇俩快乐,让辛弃疾快乐,让我们这群读词的人们也快乐!(板书:乐)这最中可有醉呀。(师指板书醉字)

  五、悟诗情。

  1.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生:一个和谐、幸福、快乐的家庭。

  师:这是一幅多么安乐的乡村田园图,诗人此时已经完全被陶醉了,忍不住走上前去“老公公,老婆婆,你们住在这么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怎么还会这么快乐呀?”

  师模仿老爷爷的口吻: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呀!一家人和和美美就是最大的幸福呀!(板书:安居乐业)

  师:看着这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诗人陶醉了。此时他醉在田园。陶醉的同时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3.介辛弃疾。

  师:我们来看辛弃疾的一些简介。

  听古战场厮杀的音乐,体会破阵子所表现的气魄。

  出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词的意境。

  4.同是“醉里”,却意义不同。当他征战沙场,他最渴望的是什么?当他身在田园,他最渴望的是什么?同是醉里,虽然所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却是是相同的,那就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板书:居危思安)指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感受,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

  六、内化情。

  师:让我们怀揣这份美好的情感再次走进《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世界。

  配乐朗读。

  师:听着同学们用心的朗读,老师仿佛感到和谐的村居生活就像文章中的小溪一样在我们心中流淌,永远地流淌。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现在安宁快乐的生活。                  

  七、延伸情

  村居的和谐与美好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想把它变成我们笔下的作品吗?我们可以根据词的下阕描绘的景象,编成一个小故事,也可以拿起画笔画下这美好的村居生活。

  八、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醉

  安居乐业   居危思安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3

  教学

  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 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3. 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教育。

  教学

  重点

  1.正确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2.披文入情,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有感情地吟诵课文。

  教学

  难点

  入情入境地走进村居,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农家生活的祥和安宁。

  课前

  准备

  学情

  分析

  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

  一、生字新词我自学

  1.划一划: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

  2.查一查:查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练一练

  (1)我来写一写本课的的生字:

  (2)比一比,再组词。

  媪(       )    莲(       )             bō(       )

  剥

  温(       )    链(       )             bāo(       )

  (3)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

  吴音:                        相媚好:                         

  无赖:                        卧剥: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

  1.读一读: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想一想:这首词主要讲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的意思。

  三、积累资料我先行

  1.了解词的特点,收集几个词牌名写下来。

  2.收集辛弃疾的资料,读读他的生平。                                                                                                    

  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农村的风景不是很熟悉,可能从没有觉得乡村风景是美的。因此,本文的教学主要通过带领学生诵读感悟辛弃疾笔下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农村生活,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感悟身边的美。这是学生正式学习的第一首词,因此,初步了解词,感知词韵美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要点。

  教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课前谈话:同学们,节假日,有没有到乡下玩过呀?乡下的农村生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农村里还能听到什么?(家禽的叫声),能学一学吗?

  师:阡陌交错、田舍相映、竹木扶疏、鸡犬相闻。农村的田园风光,吸引着许多文人吟诗作画。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也写了这样一首词。

  ——想了解吗?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

  一、激趣导入

  1.辛弃疾所写的题目叫(板书)村居(指读题目)。看到村居,会让人不由得想到哪首古诗?会背吗?

  2. 背得真熟练!(出示古诗)这首诗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村居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1】题目。(板书)清平乐,是词牌名,一种吟唱的曲调,所以,这个字读yue。——指读课题。

  【预设2】句式。词,每行字数不一样,有长有短,也叫长短句。

  【预设3】词,分成两段。准确地说,分为两阕,上面一部分叫上阕,下面一部分叫--下阕。(敲击屏显)

  3.指着大屏幕。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词——(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旧知引新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并自然地导入课题。把发现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发现,从而感知词的特点。

  二、初读古诗

  (一)出示目标1

  学习目标1:学会词中的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诗词。

  (二)简述目标:学习词,首先要读通、读顺、读准。

  (三)检测预习

  1.生字正音

  课前都预习过了,这首词中有三个生字,(点击出示翁、锄、莲)。 在读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翁”是后鼻音(weng),老翁、渔翁、(柳宗元笔下的)孤舟蓑笠翁。】跟“翁”相连的这个字谁会读?咱们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看图(点击出示翁媪头像图),你理解翁媪的意思了吗?(这是一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我们从他们的外貌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小结:利用插图,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辨析多音字

  留意了吗?这首词中还有多音字呢?“剥”,这儿读——,这是一个动作,你会做吗?哎,像这样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就叫---,生活中我们会剥花生,剥---。把“剥”放到句子中来读一读。

  3.整体读词

  现在,谁能连起来把整首词读一读。

  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注意读好上下阙之间的停顿。

  【设计意图:正音,扫除阅读障碍。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大致体会词的韵律、节奏,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三、品读感悟

  (一)出示目标2

  学习目标2:正确理解词的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感悟景之美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村居,感悟辛弃疾笔下独特的田园生活。(视频或课件中有流水声、鸡犬相吠、荷花,音乐渐渐低下去。)

  (1)整体感知:你看到了怎样的乡村景色?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春风和煦,矮小的茅屋前,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阳光明媚,照得小溪波光粼粼,溪旁的小草也越发绿意盎然。在这里,辛弃疾只用了9个字,就展开了如此美妙的乡村画卷,谁来读一读。

  (4)读有韵味:古人读诗诵词都讲究抑扬顿挫,示范读加手势,声音拉长。还有谁想读?读得抑扬顿挫,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板:景美)景色可真美呀!

  【设计意图:追求诗词学习的人文性和个性化,反复诵读,把握词的意象,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受到美的熏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感悟人之和

  1.提示任务:

  任务提示:

  圈一圈:词中写了哪些人?

  想一想: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在旁边写写批注。

  过渡:这样一幅美丽迷人的乡村景致图,怎能少得了人呢?默读整首词,圈一圈,想一想,词中写了哪些人?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在旁边写写批注。

  2.自主阅读

  3.展示交流

  我们一起来交流,词中写了哪些人?(ppt圈出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预设1】翁媪

  (1)   交流感受,走近翁媪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指名说。还有谁也对翁媪印象深刻的?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2)融入情境,想象练说

  ①自由练说

  就在这暖暖的夏日午后、在这低矮的茅屋前面,老两口就这么坐着,笑着,喝喝酒、聊聊天,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屏幕出示)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老伴呀 ,(        );老奶奶听了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         )

  在位置上先练练,也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交流提升

  其实,他们是不可能像我们这样用普通话交谈的,他们是用----,(变色:吴音)对于吴音你有哪些了解。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一带和江西、南通部分地区都说吴音,我们这儿说的就是吴音,你们能用我们的方言来说一说吗?(老奶奶:老它簿;老爷爷,老头子)

  看着眼前这美好幸福的画面,不由得让老师想起了一句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3)情趣共生,动情吟诵

  同学们,一辈子相知相守,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呀,这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谁来读。

  喝喝小酒、唠唠家常,多亲热呀,这就是词中的----(变色:相媚好)我们一起笑盈盈地把这种幸福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预设2】三儿

  (1)师生对话,体会大儿的辛勤劳作

  如果你就是大儿,我想问问你。

  师:大儿啊,大热天的你还在锄豆,快回家休息吧?

  师:多懂事的孩子啊!家里其他人呢?

  评价:看来你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是顶梁柱啊!就请你来读读大儿的这个词句。

  (2)放飞想象,描摹中儿的神态动作

  大儿锄豆,二儿织笼,真是“村庄儿女各当家。”

  (3)品词析句,感受小儿的烂漫情趣

  ①体会“无赖”背后的喜爱

  (可爱)文中哪个词给你这样的感受?说说你对“无赖”的理解。

  在生活中,当我们调皮捣蛋时,爸爸妈妈也许会叫你——(小捣蛋、小鬼……)这些词啊看似批评你,其实包含了无限的喜爱。

  ②感受“卧”背后的恣意

  我们一起看图,你看小儿是什么样的姿势呢?

  画面中的小儿是俯卧,累了他会打个滚儿,还会怎样卧呢?侧卧、仰卧、横卧,想怎么卧就怎么卧,那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喜欢小儿吗?谁来读读?

  (4)教师小结,提升人和的内在意蕴

  翁媪相媚,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剥莲。看来,这村居不仅景美,而且板书:人——和。

  【设计意图:此处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言到象,再到意,知文对事,从词所描写的人和事的画面,触及人物内心的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深刻地理解文本。

  四、拓展延伸

  (一)出示目标3

  学习目标3:走进村居,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1.交流感受:

  这样的村居有如画的风景,有美好的劳作,有温馨的相媚,还有和谐的家庭,用心读读整首词,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说此时你的感受。

  2.相机板书

  好、美、乐、幸福、美满,所有的这一切,辛弃疾就用一个字把它们都融合在一起了,那就是---板书“醉”

  3.溯源求本:谁醉了?为什么而醉?

  【预设1】词中人物

  翁媪为何而醉?老两口“醉”在儿子的勤劳里,醉在子女的孝顺里,醉在小儿的天真活泼里,醉在这恬静的风景里。

  【预设2】学生自我

  你们醉了吗?为什么?一醉风景优美,二醉夫妻恩爱,三醉儿子勤劳,四醉小儿无赖。

  【预设3】词人

  田园风光让人陶醉、天伦之乐让人陶醉、丰衣足食让人陶醉。那词人辛弃疾呢?他又为何而醉呢?

  相信大家阅读这段文字后就会豁然开朗了!征战沙场二十多年,40多岁的辛弃疾来到这儿,看到眼前的一切,他会想些什么呢?词人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渴望生活幸福安宁。他不仅因美丽的田园风光而醉,更因安宁和平的田园生活而醉!是啊,村居叫人 “沉醉不知归路”!

  【设计意图:1.“一切景语皆情语”,引导学生联系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来体会词人寄托其中的情感,对于诗歌的理解由表面而深入。

  2.扩充阅读容量,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广度。要起到的效果是以点带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学生逐步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

  (二)低吟浅唱

  1.指名配乐吟诵。

  过渡:望着眼前这令人陶醉的一切,他不禁吟诵起来(指名吟诵)

  这也是天下所有人心向往之的境界,让我们一起吟诵起来,增加点难度,不看大屏幕,试着背背。老师来起个头。

  2.师生沉醉吟唱。

  同学们已经知道, “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它代表一种可以吟唱的曲调。虽然词牌清平乐已年久失传,但是我们大家依然可以用唱的方式来还原词的魅力。(点击音乐)咱们就唱起来吧。

  【设计意图:吟诵是对诗词的整体感知、深入体会及把玩品味。吟唱是在此基础上的更进一步。在低吟浅唱间,古典诗歌的形象美,意境美,声律美,情感美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吟唱也可能是古典诗词的一种契合的教学方法。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中沉醉了一回!词,真是一种精巧美好的文学,它有一种魅力,有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好词,千百年后仍然能使我们为之感动、陶醉!

  六、检测完善

  默写整首词,写在先学提纲反面的田字格里。写的时候注意书写的格式,题目写在第一行的中间,每行开头空两格,上阙和下阙中间空一行。

  板书设计:

  26.清平乐  村居 

  景美    人和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芭。

  2、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3、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

  4、古代的词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5、齐读课题,读到“村居”,你会想到什么?

  二、读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

  3、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正音“剥”、“媪”)

  4、男女生赛读,齐读。

  三、读懂

  1、投影“村居”的残缺图

  2、读诗想象:图上缺什么?

  3、用自己的话补充图意。(师随机打出相应画面)

  “翁媪”

  “茅檐低小……

  “溪上……”

  “最喜小……” “卧剥”

  “大儿锄豆……

  “二儿……”

  4、随机理解:

  相媚好、吴音、除豆

  5再读课文,对照图,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无赖(读句和看图结合起来理解)

  醉  (醉什么意思?谁醉?为什么而醉?)

  四、读好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男女对读

  五、背好

  1、方法:一边读词,一边看图,眼珠移动。

  2、尝试记忆

  3、指名背

  4齐背

  六、说好

  此时,你看着图,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想法。

  七、欣赏

  古词今唱《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5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有了房子,有了家,心里才安稳,才能安居乐业。

  二、认识词牌名

  词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课件出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词中“破阵子”是词牌名,想一想该如何读好这个词牌名?

  1.教师范读词牌名后,让学生跟读

  2.词牌名有时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师放音乐(一段描绘古战场厮杀的音乐)。

  从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词牌名——“破阵子”

  下面我们再听一首乐曲(一段舒缓,轻柔的乐曲)。谈谈你的感受。这可能是那一种词牌名?(“清平乐”)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牌名。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音乐的欣赏对比,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词牌名的作用,它表现了整首词的意境。)

  三、初读词,体会韵味

  1.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谁给我们背背这首诗?(学生背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孩子们天真无邪放风筝的情景,那么辛弃疾给我们带来的《村居》这首词描绘的又是一番什么情景呢?

  2.出示课件 <<清平乐村居>>.

  教师讲述:词一般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我们有时候也叫上片、下片。上阕和下阕之间,老师以空行为标志,这就相当于我们平时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一样,读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词的教学以前很少接触,这里一方面介绍了词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对下面的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3.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师对重点字句作相应指导。

  理解“吴音”、“翁媪”;读好“媪”、“剥”

  1.指导朗读。(古人吟诗,往往加上动作,上阕拍手读,下阕踏足读,师范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双人齐读)

  (设计意图:采取形式活泼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词的节奏,体会词的韵味。)

  三、细细品味,理解词的意境

  1.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这首词,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学生自由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视频画面,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⑴.“大儿锄豆溪东”读到“锄”字,你想到了那首诗?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觉带到词中读读。

  ⑵.“中儿正织鸡笼”师引导学生看图,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织鸡笼的样子。(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⑶.“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重点理解什么叫“相媚好”。

  他们可能在说什么?他们是如何夸赞对方的呢?

  出示句式“翁对媪说(            ),媪对翁说(           )”学生自由练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一方面更进一步了解了“相媚好”的意思,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⑷.“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可以改成什么字?(体会“卧”字的妙处。)你是如何理解小儿是如何卧的?(写出了小儿天真烂漫的特点)

  理解“无赖”的意思。

  ⑸.“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指导读好“低小”

  引导学生想象“溪上青青草”的样子。

  2.把几幅画面拼成一幅完整的画(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再仔细看看画中缺少了什么?(师放课件“溪水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这溪水是怎样流的。在水声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全词。

  3.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却用了三个“溪”字,重复吗?为什么?

  4.看图,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的感受?(美、醉)

  5.假如你就是词人,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四、介绍词人及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写作意图。

  1.介绍辛弃疾。(爱国词人,早年上过战场,后因小人陷害,回到江苏上饶,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看到了这样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他不禁又想到了战火纷飞的北方战场。)

  2.此时此刻,辛弃疾最渴望的是什么?

  (安定的生活,幸福的家庭……)

  3.再读《破阵子》,作者征战沙场,最渴望的仍是什么?(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4.国泰民安,安居乐业,“醉“在村居,这才是所有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板书

  23.清平乐 村居

  醉里吴音……      安居乐业

  醉

  醉里看剑……      居危思安

  教材简析: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词的开头两句是环境描写,接下去便写人。6个短句,共描写了5个人。先写老俩口,接下去以轻快的笔锋,勾勒了大儿、二儿的劳动情景,最后是一个生动的农家小儿的特写镜头。全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和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都鲜明地勾勒出来,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可供开发的文本资源非常丰富。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体验和领悟教材的精华,并对学科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的策源地,通过激活教材,使教学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确立的新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从“三维目标”出发,是“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理解并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法学法】

  1、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首先,“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让学生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2、告诉学生,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画的。板书课题,指出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过渡: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教学以画导入,伴以琴声,创设了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然后以起名作引,并说出理由,可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对课题的理解。 )

  二、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1、听说学校电视台要招几位主持人,今天我就来选一选,然后推荐给学校电视台。大家有信心吗?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学生评价、打分。

  2、告诉学生窍门(假装只告诉刚才指名读的学生一人,其实大家都听到),古诗词的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词的节奏。比如第一句“茅檐/低小”,停顿的地方,读时要做到“停而不断”(老师范读),而不能……(举反例)学生再次自由读,再指名刚才那名学生读,学生再评价、打分。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可以自己读,同桌互读,找自己的好朋友读。)

  (设计意图: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

  三、合作探究,质疑探索

  1、通过刚才的朗读,对这首词你理解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2、学生交流:

  着重理解:

  ⑴ “醉”字的似醉未醉,“吴音”的伲哝细软,想象“翁媪”会谈些什么?

  ⑵ “无赖”一词的意思,感受古今词义的区别和小儿的天真可爱。其他地方则相机点拨,一带而过。

  (设计意图: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的。因此,教师不多作讲解,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着力感受吴音的特点,白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小儿的调皮、可爱。教学节奏张弛结合,从而实现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

  四、感悟词境,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配乐,学生想象,问:

  你好象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准备后,指名学生说。此刻学生仅会简单翻译一下。

  2、教师点拨:

  古诗词语言含蓄,有许多想象的余地。你能不能通过想象,使它变得更加具体呢?比如“几杯酒下了肚,老俩口的话也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当然,你也可以描述乡村的景色,还可以说说大儿,中儿,小儿……

  学生边低声吟诵,边想象。再次指名学生说说好像看到了什么。

  3、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因此,教师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让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的恬静、和谐,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交流辛弃疾其人其作,推荐学生课外阅读。

  结束语:

  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以一课引一串,以本课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打开学生的诗词的认识之门,树立大语文观。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近辛弃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补充课题,生读题。)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预设:(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剥莲蓬(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 ——剥香蕉,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énɡ,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文中的插图。看着这幅图,你读懂了词中的哪几句?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美丽的村居图)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幽静的村居图)你在用心感受,请你读出村居的幽静。(幸福的村居图)你就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7、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你想给这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题目?(农家乐,世外桃源,温馨;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唱《最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多好啊!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无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无忧无虑?(无赖)

  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卧)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天真活泼)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

  “无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4)听到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问:“白发谁家翁媪?” (师生对话)

  “老伯贵姓?你们住在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们怎么会这么快乐和满足呢?”

  8、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村居。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

  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

  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平乐 ·村居》(齐读词)

  3、这使许多人“醉”了的村居,走过800多年的风雨,清清新新地走来了,能试着背一背吗?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近词人。

  1、辛弃疾一生很多时候都在醉,真可谓“但愿长醉不复醒”,我们再来看这两首词,他又是怎样的醉呢?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醉?

  (2)补充材料:

  辛弃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无法有大的作为,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长达二十余年。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3)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4)我觉得他的这首词最能表达他因何而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因何而醉?一个字——愁。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6)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7)一个满怀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7岁的辛弃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几声杀贼,在铅山含恨辞世。

  五、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8

  【目标预设】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词意,想象词中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读词,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2、喜爱宋词。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

  【设计理念】这首词由景见人,因人及事,以事传情。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以明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田园美景。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

  【设计思路】

  本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词。真切地领会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预设流程】

  1.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3.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4.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5.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6.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1、师板书“村居”。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诗《村居》以及田园生活画面。

  2、师小结:同学们能联系生活浮想联翩,老师真佩服你们。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村居”不是诗,而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师板书“词”。和“诗”一样,“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说白了,“词”就是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配乐而唱的诗,因先有乐,后有词,所以也称“曲子词”。《村居》就是这首词的题目,而为“村居”所配的乐曲是…师板书“清平乐”,师:谁来读一读?生读。师点拨乐的读音。“清平乐”也就是词牌名。词牌名很多,也很美,比如 “虞美人”、“满江红”等都属于词牌名。那么,认识了词,再让我们响亮地读一读这首词的全称吧!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读:《清平乐 村居》。

  3、师:了解了课题,接下来我们应该解决什么?生:作者。

  师:你说得真好!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生:辛弃疾。师板书作者。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所查阅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生介绍,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词人。(播放画面)

  4、师:接下来,我们将轻松地走入课文,去用心品读这首清词丽句。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师: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响亮。生放声读文。

  2、师正音。一生读文,其他生在心中跟读。

  师:这首词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要略有停顿。细心的小朋友们,我们从诗与词的

  外形上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生:诗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而词句字数或长或短,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调押韵。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有趣吧?

  师:谁再来展示读一读?生读,注意上下两片之间的停顿。请男女同学分别读上、下两片。生再齐读。师板书剥。读bao音是指去掉外皮或外壳。比如,去掉香蕉皮就叫剥香蕉;去掉大蒜皮则称为剥大蒜;去掉桔子皮就称为剥桔皮;去掉莲蓬的外皮就叫生:剥莲蓬。好,齐读。生齐读。生书写“剥”字。

  师:再请生读课文,看着屏幕读。一生读。师强调“蓬”作为韵脚的读音,这是古诗词中和仄、押韵的需要。应该读蓬音。如:“小、草、好、媪;东、笼”。生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1、师: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观察画面边思考每句话都写了什么。生默读。师:好,这首词写得朴素易懂,请联系插图说说哪些话你自己就读懂了。

  生:无赖。师板书无赖。师:联系生活,说说你对无赖的理解。(生:活泼可爱)再读读感受小儿子的天真可爱。

  师:文章中哪句能看出小儿子的天真可爱?生:卧剥莲蓬。

  师:他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生:躺着、趴着、打滚等。

  师:这一个卧字真是神来之笔呀!那么诗人是怎样点评这个小儿子的?生:最喜。

  师:你知道这“最喜”是什么意思吗?生:最喜就是最可爱,最讨人喜欢。

  2、师:还读懂了哪些诗句?生:锄豆就是在豆田中锄草。织:用竹条编织鸡笼。

  师:请你读一读相关词句。生:“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师:请你点评一下这两个儿子吧!生:这两个儿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啊!

  3、师:谁还想说你读懂了什么?生:翁媪(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

  师:现在,老师把两位老人家请出茅屋。你来对照画面,读词中的句子。生:“白发谁家翁媪。”师:齐读。生齐读。

  师:我们看看这对老夫妻在做什么?生:在聊天。

  师:怎样聊天?生:喝酒、带着醉意,醉就是带着醉意。师板书“醉”字。

  师:请你读出文中的句子。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师:播放词句:请齐读。

  师:那你知道什么是吴音吗?生:吴音(作者当时被贬居住在江苏上饶,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是一种温柔绵软,婉转动听的语言)

  师:哈哈,我们肯定听不懂。

  师:老夫妇不仅喝醉了,而且还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着。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亲相爱亲亲热热的样子。师板书相媚好。

  师:老两口操着吴音相媚好,那你知道他们在用当地方言聊什么吗?生自由想象答。师:说不定看着儿子大了想给儿子说房媳妇呢,也说不定在回忆自己年轻时谈恋爱说的悄悄话呢。

  师:孩子们长大成人已经能帮父母耕田持家,老两口喝点小酒,说说笑笑,享受着天伦之乐。多么温馨幸福的画面呀!虽然生活清贫,但一家五口其乐融融,沉醉其中,就连路过的作者也被深深陶醉。让我们也带着醉意,感受这醉人的生活画面吧!师引读“醉里吴音…”生齐读。

  3、师:还有谁读懂了别人没读懂的?生:茅檐低小就是茅屋低矮小巧。生:溪上青青草就是溪边绿草茵茵。

  师:那么看着那一丛丛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读这句话?生读。

  师:周围绿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样吗?生说:清澈、潺潺、淙淙。

  师:小溪里会有什么?生:有小鱼、莲花和莲叶,并散发着清香。

  师:屋矮檐低,门前溪流潺潺,岸边碧草如茵,清水碧草相映生辉。这么美丽的居住环境多么令人陶醉啊!我们来读读整首词好吗?生齐读。

  四、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1、师:读着看着,看着想着,这首村居就是描写一家五口生活的画面。请默读,想象画面。生默读。

  2、师:假如你就是作者,路过这座小山村,请问,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生:茅屋、小溪。师:书上是怎么写的?生读诗句。

  师:接着你又看到了什么?生: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两口在聊天。师:请你读书上的诗句。生读。

  师:再接着走,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生说:大儿、中儿,小儿。师:请你读读诗句。生读。

  师:好哇同学们,我们随着词人的脚步走走停停,用想画面说画面的办法就能记住整首词。这种学习方法你喜欢吗?生:喜欢。

  3、师:那么细心的小朋友,你一定发现会这首词中有个字被反复使用,是哪个字呢,谁知道?生:“溪”字。

  师:仔细看书这三个“溪”字有什么不同?生说。师板书:溪上、溪东、溪头。

  师: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你想到什么?生:说明这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把周围的景物串连起来。

  师:你真是个有想象力的孩子。三个“溪”字串成了词的脊梁。词人沿“溪”而行,周边的景物尽收眼底,心情陶陶然,脚步飘飘然,怎一个“醉”字了得。

  师: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写好这个“溪”字?生想。生书写“溪”及“奚”字。

  4、师:如果此时,你与词人一道漫步溪边,看到这户人家老人在饮酒聊天,青年在辛勤耕作,小儿在卧剥莲蓬…说不定你也诗兴大发想吟词一首呢!请你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来点评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吧!生:温馨的村居。和谐的村居。无忧无虑的村居。充满亲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温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诗意的村居。清新秀丽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师:村居生活多么安宁和谐!田园风光多么清新动人!用一个字来形容,村居生活怎么样?生:美!师板书“美”。

  师:是啊,村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让我们吟出大词人对村居生活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吧!《清平乐 村居》起!生读。

  五、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师:一首词就是一首歌。学习之初老师就介绍了,词是配乐而唱的诗,那么古人配的是“清平乐”的韵律,而今人则为它配上了现代的乐曲,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喜欢的也可以跟着唱一唱。(播放歌曲)

  六、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师:感受了这首清新欢快的田园小令,再请同学们欣赏这位豪放派大词人的另外两首作品,请看屏幕:自读后,齐读。

  师总结:可怜白发生!同学们,喜欢这位大词人和他的作品吗?生:喜欢!多美呀!词中有画,画中融情,余韵袅袅,传诵不息。唐诗宋词既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记住:腹有诗书,生接:气自华。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清平乐 村居》,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给父母听。

  2、背诵《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词)

  (宋)辛弃疾

  青青草   溪上         景美

  醉     相媚好   溪东     美  情更美     剥   

  无  赖   溪头         人美

  教材简析:《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小令,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觉,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在写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组合成一幅清新的画面,淳朴、自然;在写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悦,接着由远及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真活泼的神态。

  词的上阕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词的上片开篇写景,构成了清新优美的农村环境,为人物出场作了巧妙的铺垫。紧接着描写了白发翁媪醉里欢容,谈笑相悦,其乐融融的温馨生活。词的下片描写老夫妇三个儿子的活动。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篇散文或故事。

  教学过程:

  一、题解。

  “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二、自渎,扫清生字。

  1 、读准字音。

  2 、解释词语。

  三、齐读,指名谈词句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学生评议。

  四、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构思、写法,讨论下列问题。

  1 .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 .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 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课堂作业:

  1 、根据词的意境,画一幅田园景象图。

  2 .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 字的短文。

  附:学生改写的作文

  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小村庄,四周青山环抱。村子里绿树成荫,绿草如茵,五彩缤纷的花儿遍地开放。一条小溪穿村而过,犹如碧绿的玉带。

  一座低矮的茅屋前,一棵大树巨人般挺立着。屋后,一片竹林枝繁叶茂。门前的小溪,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溪水清澈透明,溪面波光粼粼。溪中,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朵朵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婷婷玉立。有的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像小仙女穿着漂亮的舞裙跳起了快乐的踢踏舞;有的含苞待放,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偶尔还有只小蜻蜓落到上面休息。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着。不知是谁家的一对老妇妻,刚喝完酒,带着醉意坐在茅屋前亲热地闲聊。

  放眼望去,勤劳的大儿子正在溪东豆田里锄杂草。尽管他戴着草帽,炎炎烈日还是烤得他大汗淋漓,汗水洒在豆田里,滋润着豆苗。但他看到眼前想到秋天的好收成,锄得更起劲了。心灵手巧的二儿子正坐在门前认真地编织着鸡笼,随着他的手不停地翻动,竹条在他手中飞舞着。惟有最受宠爱的小儿子十分顽皮,正悠闲地独自趴在溪边剥着莲蓬呢。

  好一幅美丽的村居图啊!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通过读懂课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祥和而宁静的意境,感受农家生活快乐、惬意、悠闲、和谐。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古典音乐(古筝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谁来读课题?

  2、正音:乐(yuè)  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印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读感知,诵读正音。

  1、幻灯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同学们注意听了, 老师请一个同学读的时候,你们也要在心里跟着读)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

  3、指导朗读:

  (1)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阕,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咱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出示划分节奏的词)

  (2)此也可以排列成诗的格式来读,你看——(幻灯出示),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来比一比,看谁读的节奏感美。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与句式提示)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及注释,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你从中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这个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读着                   ,我仿佛看到(听到)                   。              

  (自由品读,一边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的画面。)

  生交流(预设):

  ▲感悟人和

  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1)古诗词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豆田里的杂草。

  (2)中儿是指——?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表达训练:如果用上多么......多么 ......这个词,你会怎么夸?

  小儿调皮可爱。

  (1)品“亡赖”

  ①“亡”与现在的“无”同音同义,是古汉语的读法。

  ②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亡赖”是什么意思?(相机板书:亡赖)具体表现在哪里?(卧)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顽皮的小儿子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从剥莲蓬的姿势中可以体会到小儿子怎么样?(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活泼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指导朗读:小儿那无拘无束 调皮可爱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那就把咱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感悟景美

  (1)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茅檐    青青草)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溪边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从你身边流过,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情真

  (1)理解“翁媪”

  “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这老两口在用当地方言聊天呢。

  (3)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相机板书:相媚好)

  (二)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引导学生感受“醉”之“陶醉”。(师:多么温馨、悠闲自在的生活!老两口怎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呢!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它还指什么意思?(陶醉)这老两口为什么而陶醉了?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着首词,其他同学联系上下文一边听一边想。

  (5)交流

  (6)指导朗读: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 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乐朗读整首词。

  四、生成画面,描述词境。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户农家的生活画面。同学们默读这首词,把这些画面在心中理理顺。

  2、交流看到的画面

  师: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出示句式:我看到这样的画面                         ,词中是这样写的                                                。

  ▲风景图

  你先看到了什么画面?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不看书,你能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相媚图

  你接着看到了什么画面?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

  ▲三儿图

  最后你会看到什么画面?

  3、你看,我们用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的内容给记住了。请同学们看着这幅插图,同桌之间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

  4、交流。

  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和谐美满的村居生活  快乐的村居生活  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五、简介作者,深悟词情

  过渡:同学们把作者辛弃疾的感受都说出来了,这户人家住的虽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看到这一家幸福安宁的生活,其乐融融的场景,作者辛弃疾也深深陶醉了,创作了这首词。辛弃疾大家了解吗?

  1、出示作者资料,介绍词人辛弃疾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体会诗人情感:读完这段资料,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如此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

  3、齐诵全词(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吧!)

  4、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那惬意、悠闲、和谐的村居生活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记不住的也可以看着书读。(出示画面师引背)

  六、总结课堂,巩固延伸。

  1、现在这村居生活和谐美好的画面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有感情地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结合词的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 · 村居 

  ~~~茅檐~~~溪~~~青青草~~~(景美)

  ~~~相媚好~~~       (人和)

  ~~~无赖~~~     (情真)

  ~~~醉~~~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

  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一份恬静的田园氛

  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关于辛弃疾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

  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谁来背一背曾经学过的古诗。(课前)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古诗相似的作品:词板书:词

  出示全词:

  1、快速浏览这首词,与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相机介绍词的.别称:长短句、填词、上下阕

  师:乍眼一看,这首词是不是有两个题目呢?

  词牌名!题目读,停顿乐(正音)

  师:看到村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交流)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一起读课题。

  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

  师:是呀,我们所看到乡村生活是一幅多么安宁、祥和画面,那么,词人辛弃疾眼中的村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听录音

  师:我们来读这首词,要求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一)师: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媚,剥(bao),翁媪(理解,生领读)

  (二)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强调停顿,齐读)

  (三)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读出来。

  师: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交流:锄豆图,联系《锄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织笼图,想象鸡鸭成群,联系《四时田园杂兴》

  小溪图,茅檐图,感受屋小草青。想象流水的声音,溪水绕人家。看到的一幅幅画,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读

  卧剥图,想象荷花景,诗句。抓住“卧”(换躺、趴比较),想象小脚丫的动作,想象顽皮的样子。“送给他哪个词?”

  小儿卧在哪儿,观察他的表情。他一动不动,他静静的,他是那么的……你又能送他一个词么?体会自在,认真,理解“无赖”。读

  相媚图,师:这是老夫妻俩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

  师: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师:我们一起读。师:多么温馨的情景,我们再读。

  (重点感受卧剥图,相媚图,感情练读)

  (四)师:你们看,这里有如画的风景,有劳作的美好,有晚情的温馨……你最喜欢哪幅画面?

  师:那我们就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

  师:吟着吟着就产生了感慨,给这幅画送一个字,一句话。

  交流,引导“醉”——谁醉了?为什么醉?(老夫妇,诗人,我们)

  师:真好!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把我们的对这和美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读出来!

  (播放,感情朗诵。)

  三、拓展建构,丰孕画面。

  (一)介绍辛弃疾生平,了解其心境——安居乐业。

  (二)推荐阅读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 

  2、这是一首词,谁来读读课题?

  3、简介词牌名:清平乐,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4、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村居”呢?——是这首词的真正的题目。所以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一起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读到村居我们就想到了农村,能告诉我农村在你的脑海中的画面是什么样子?

  2、辛弃疾笔下的农村是什么样子,打开课本,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要求:要把每个字读准确了,读响亮了。

  3、指名读。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听,在心里跟着读,把每个字读准了。     

  预设1: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

  谁来读一读这个“剥”字?请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叫——。指名读,带到句子中读,连上上一句读,齐读这句。

  预设2:“莲蓬”的“蓬”。平时放在词的末尾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第二声?(同学们,这里是诗词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读起来才有韵味。)

  4、注意了这些字音,谁来把这首词连起来读一读。这次要求看着屏幕读。(屏幕出示)

  5、指导朗读:读通、读正确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顿了,注意“檐”字的声音——稍微的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来,在位置上自己再练一练。大家一起读。

  6、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之处?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一空行,说明它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再次齐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就越有味。所以,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首词。来,再读课题。——清平乐 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还看到了什么?——青青草(板书)。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个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评价: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

  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

  小结: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读。

  3、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啊?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

  预设一、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再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这句话中的“无赖”(板书无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那么在这句话里,你觉得“无赖”是这个意思吗?请你们再去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无赖”呢?——卧。

  卧是什么意思?趴,带进词里读一读,好不好?还可以用哪个字?躺 睡,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

  这里的卧,它有一种姿势,趴着。趴是脸朝下,同学们,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还会有哪些姿势?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再想象,这个小儿还会有什么姿势?

  想想:看看他的小脚丫在干什么?再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脸上笑嘻嘻的,也许嘴里还嘀咕着什么?嘀咕着什么呢?看着他的晃动的小脚丫,看着他剥莲蓬的模样,送他一个成语?小儿真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是啊,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多么活泼、可爱、顽皮的小儿,谁能把小孩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指名读。

  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

  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吴音什么意思?(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读这两句,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板书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把你的理解送到句子中,指名读。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读这句词。

  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

  (二)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读着看着,看着想着,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家五口人生活画面。在你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美 和和美美 美好 团团圆圆 甜甜蜜蜜 快乐)用书上哪个词说?(板书醉)

  2、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

  3、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

  4、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陶醉的还有谁?——作者。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老师朗读,诗人多么渴望过上安居乐业和和美美的生活啊。我相信你们再读这首词一定有独特、深刻的感受,跟着音乐齐读。

  5、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也陶醉了。来,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再次随着音乐师生共同朗读整首词。

  四、练习背诵,升华感情

  1、课文读到这,这首词都能记住了吧?试着背背。

  2、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词中的小溪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流淌流淌。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13

  之四

  天目湖中心小学 尚荣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导入  :

  1、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2、农村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物质条件比现在差得多,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水泥、柏油公路,没有车辆,交通落后,农村成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当时社会动荡,连年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目睹着这一切,他渴望见到农村平静、安宁、幸福的生活。今天,他来到了农村,终于找到了他向往的地方。

  投影“清贫乐?村居”图

  3、图上是怎样的景象,你能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对照画面学生练说)

  4、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准备用什么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清贫乐?村居”。配乐朗读。

  二、初学诗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正音)

  3、集体交流检查,指名同学读文、点评。(指正读音bāo剥)

  4、男女生赛读,齐读。

  5、再读课文,对照图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6、交流收获:(注意学生多元理解)

  “茅檐低小……草”“最喜小……”

  “大儿锄豆……二儿……”

  7、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翁媪”老年妇女

  “卧剥”伏在地上剥东西

  “吴音”吴地方言

  8、对照插图说说整首诗意。

  9、指名学生试说,集体练说。

  10、再对照诗意再现画面,说说你眼前呈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分块品读

  1、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清贫乐?村居”分解图。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来理解、想象、解说。

  3、学生自由选择准备。(想象要丰富)

  4、集体交流。(体会与指导读书相结合)

  (1)小儿卧剥莲蓬。我似乎看到了、听到了……

  (2)大儿锄豆溪东。

  (3)“二儿正织鸡笼”二儿会怎样想……

  (4)“醉里吴相媚好,……翁媪”

  这一对老人会聊些什么?(大儿、二儿、小儿……以后的生活)

  指名读这二句话,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景象。

  四、延伸:

  1、如果我们继续往里走,还会见到什么画面?

  2、同桌互说交流。

  3、指名说。

  4、辛弃疾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品味情感,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小结、作业 

  选择刚才你选择的画面,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词的一般特征。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能借助图画,通过语言文字,边读边想,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

  4、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通过词人的其他词作,培养学生对宋词、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借助图画,披文入境,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景象。

  2、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词中田园生活之美,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播放邓丽君的《水调歌头》,配歌词

  2、能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吗?

  3、对,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诗词往往最能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人们心中的感受,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这堂课,我们再次走进经典文化的殿堂——词。

  板书:清平乐·村居

  4、指名读课题

  5、读着这课题,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村居 课文的内容

  词牌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是什么?

  中间空格、读时要停顿

  6、这首词与我们以往所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出示全词

  字数不同 又叫长短句

  分上下两部分又叫上阙下阙或上片下片

  二、自主初读,感知大意。

  1、自由地读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在阅读时,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无赖”与“喜”矛盾;“翁媪”的意思

  策略:听说过这个词吗?在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个词的?原来是贬义的,现在呢?

  3、正音:剥、莲蓬

  4、指名读这首词

  5、同学们刚才都读正确了,可是读诗词还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我们再来练练

  6、指名读

  7、指导:我听出来了,她读“茅檐低小”时,哪儿停顿了一下?

  而且,她读“茅檐”的’檐”是这样的(范读) 稍微的延长,这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来,跟着老师读。

  8、学生练习,指名读

  9、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辛弃疾的这首词就是一幅村居图。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10、生交流。

  a生活环境的优美:看到茅檐、小溪、青草;听到鸟鸣、流水;闻到荷花的清香、青草的芬芳……

  b人物活动的画面: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过渡:诗歌我们不能只读出大概意思,我们还需要细细品味,品出词中的情,品出词的意境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用心感受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

  1、交流:

  ▲美丽的村居图

  指导朗读:你一定看到了许多美景,请你边想象美景边读这首词。

  师小结:淙淙的流水,流淌着乡村的悠闲与恬静,如茵的青草,传递着夏的信息,阵阵清风,吹来了荷花那迷人的清香,多美的村居啊!我们一起来读。

  ▲幸福的、温馨的村居图  

  指导朗读:请你带这幸福之情读一读。

  哪儿让你感受到幸福的或温馨呢?

  a 翁媪

  师:老两口衣食无忧,老有所养,悠闲地坐在屋前,互相聊着、看着,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大家刚才所说的,都包含在一个词中,哪一个?(相媚好)

  “相媚好”就是写出了老两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指导朗读:好一个相亲相爱,谁来读出老两口的绵绵情意?

  c你就是辛弃疾啊!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大儿、中儿、

  过渡:我们读出了老两口的温馨、幸福,还有谁也让你感受到幸福的或温馨呢?

  b小儿

  引导:能把小儿的幸福说一说吗?

  哪个词看出小儿的无忧无虑?(卧)

  “卧”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一个动作吗?

  俯卧,还可以怎么“卧”?(仰卧、侧卧)

  透过这个“卧”字,你 眼前浮现的小儿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

  谁用朗读来表现小儿的无忧无虑?

  过渡:幸福的老两口,无忧无虑的小儿,只有大儿、中儿最累了,大儿——锄禾日当午……,中儿,虽然还没长大,但也应了一句古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许手都末出了老茧,他们幸福吗?谁能说出大儿的心声?

  点评:孝顺的 孩子、你享受的是尽孝的快乐,你享受的是劳作的快乐。

  指导读,老人醉了,辛弃疾醉了,读这首词的我们也醉了,一起读。配乐 《清溪流水》或者《高山流水》

  ▲你们能用词中的某一个字来概括这幅村居图吗?

  四、拓展

  1、这样一种温馨和谐、自由自在的农村生活让辛弃疾如此的向往,在他的《稼轩长短句》中,也有这样一首风格清丽的词。出示: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指名分别读上下阙

  3、说说读这首词的感受

  4、简介这首词

  a在这首词中,你觉得哪一句词直接点明了词人的心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啊,他多么希望百姓们——能过上一个丰收年。

  这就是辛弃疾,尽管心醉田园,心里想着的却是百姓、祖国。让我们记住辛弃疾,记住这个伟大的词人。愿同学们在诗词的海洋尽情畅游,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下,气质如兰。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辛弃疾的作品,大家可以查看这个网站,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篇15

  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接着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抓关键词,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 想象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段绵长不绝的情,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词,并通过他的词去探寻这位伟大词人的内心世界。(出示:走近辛弃疾)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们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补充课题,生读题。)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四个字:读通读顺。

  二、学习新词,感悟意境。

  1、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预设:(1)翁媪(“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是什么意思?媪呢?翁媪就是指年老的夫妻。)

  (2)剥莲蓬(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把莲蓬的皮去掉叫——剥莲蓬,把花生的皮去掉叫——剥花生,把香蕉的皮去掉叫 ——剥香蕉,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削苹果,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剥削。 “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应念pénɡ,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指名读)

  2、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出来。(生自由读)

  4、人常说诗中有画,你在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5、(出示插图)大家看,这是文中的插图。看着这幅图,你读懂了词中的哪几句?你感受到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美丽的村居图)你刚才一定看到许多美景,就请你一边想象美景一边读这首词。(幽静的村居图)你在用心感受,请你读出村居的幽静。(幸福的村居图)你就带着幸福之情读一读吧。就这样,按照词的韵律,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都送到词中去,就能读得有滋有味。

  6、有的同学说这是美丽的村居,你是从哪句感受到的?(第一句)多美呀!置身其中,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溪水声和小鸟的叫声)那就请你伴着淙淙的流水声读一读。来,大家闭上眼睛,用力吸气。说说看,你闻到了什么?(荷花的芳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送到句中读出来。

  7、这是大自然的清新、秀丽之美,也是田园风光的朴素之美。你想给这幅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命名什么有意思的题目?(农家乐,世外桃源,温馨;最美的风景……)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词中的一个字——醉。那可真是“沉醉不知归路”了,多么宁静优美的村居啊,多么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啊,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起走进这如诗如画、清新恬静的乡村生活画卷中,听听这“相媚好”的翁媪在用吴地方言说些什么呢?

  (1)“相媚好”:什么意思?(想象说话)

  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唱《最浪漫的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多好啊!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相媚好)

  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幸福的老夫妻)请读出幸福之情。(恩爱的老夫妻)请用朗读表现老俩口的恩爱。(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齐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我们再来夸夸他们的三个儿子。

  研读“无赖”:谁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从哪看出小儿无忧无虑?(无赖)

  文中哪个词儿具体表现小儿很无赖?(卧)

  “卧”是什么意思?除了俯卧,还可以怎样卧?(仰卧、侧卧……)

  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

  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自由自在)读出小儿的自由自在。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他?(天真活泼)读出小儿那个天真的劲儿。

  “无赖”读得轻快、上扬,小儿好顽皮呀。他享受着天真无邪的幸福,多让人羡慕。我们都来分享他的幸福。

  (3)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4)听到这些,作者禁不住走上前去问:“白发谁家翁媪?” (师生对话)

  “老伯贵姓?你们住在这低小的茅屋里想必生活并不富裕,你们怎么会这么快乐和满足呢?”

  8、小结: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村居。同学们的心都已和村居相融,那么,请你加进自己想象和感受再来描绘这幅村居图。

  运用想象,同学们把村居图读活了,如果请你用这首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这幅村居图,你会选哪个字?是啊,面对这山清水秀的田园美景,翁媪怎能不醉?享受这温馨、惬意的天伦之乐,他们又如何不醉?

  三、总结升华,背诵课文。

  1、你们觉得这些画面美吗?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些画面对我来说很平常啊,作者怎么就觉得那么富有诗意呢?

  简介作者生平:800多年前,辛弃疾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而且受到了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

  想到在沦陷区度日如年的老百姓,再看到眼前的一家五口,作者真的觉得眼前的画面太美了,太富有诗意了。

  2、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酒不醉人人自醉。此刻,看着这个远离战火、温馨舒适的村居生活,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怎么想?(指名说)

  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这是辛弃疾一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的目的呀!看到这样理想的村居生活,他的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只有46个字的词——《清平乐 ·村居》(齐读词)

  3、这使许多人“醉”了的村居,走过800多年的风雨,清清新新地走来了,能试着背一背吗?大家看,这首词先写景,后写人,先写老,后写小,理清顺序你会背得更快。

  四、拓展材料,走近词人。

  1、辛弃疾一生很多时候都在醉,真可谓“但愿长醉不复醒”,我们再来看这两首词,他又是怎样的醉呢?

  《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醉?

  (2)补充材料:

  辛弃疾受不到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使他无法有大的作为,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长达二十余年。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

  (3)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辛弃疾“看剑”时的心情。(无奈、痛苦、落寞、悲愤等。)

  (4)我觉得他的这首词最能表达他因何而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因何而醉?一个字——愁。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

  (6)由于历史的错位,他那本应紧握宝剑、杀敌立功的手,转而握起了纤纤羊毫,本该用以安邦定国的将相之才,转而在词坛上叱咤风云。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国文学史上从此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他为中国词坛贡献了620多首经典词作。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7)一个满怀豪情的英雄,只能蹉跎老去。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7岁的辛弃疾在病床上大喊好几声杀贼,在铅山含恨辞世。

  五、回环结课,激荡情感。

  800多年里,无数人在怀念着这位旷世奇才。网上有一个专为纪念他而设的网站,就叫: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纪念馆。相信网站的建立者也认为“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诗人一生常醉,但像在《村居》中这样的陶醉实在很难得,那就让我们再随着诗人难得的醉上一回吧!齐背《清平乐·村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