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元气怼人 点赞 分享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14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 ——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学生讨论找角.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 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媒体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媒体应用)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媒体,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马上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 并尝试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媒体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媒体显示)

  3,(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2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说教学难点:

  经历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

    说教学过程

  一、链接生活,引入新知

  1、板书“角”。

  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或者说说生活中你在那里看到角?

  2、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画角: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说说你画的角是怎样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学生指一指。

  接着出示三角尺

  师: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尺,谁找到角了吗?(生找)在大家努

  力下,一下子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生活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么数学上的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让我们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样子。(课件演示)

  学生做完后,教师收集。再评价。

  (二)画角

  1、教师示范画

  师: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但是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样子,还要把它绘画出来。画角,应该画什么(顶点边),对,有什么要画什么?现在老师有个小小请求,请大家指导老师先画一个角。

  师:你们说,我来画,先画什么?(顶点)接着画什么?边,老师把尺子摆好,问:从哪儿开始画?(顶点)对,从顶点开始沿着尺子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好了吗?

  师:你也能像老师这样画出一个你心目中最漂亮的角吗?

  2、学生试着画角。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几个小朋友的作品。(评价生作品)

  (三)、比角

  1、搭一搭

  如果老师给你两根小棒,你能搭出一个角吗?试一试,指出你搭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展示学生的作品.(两名)

  比较两位同学的作品,说出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比一比

  (1)、刚才我们在钟面上找到了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不停地转动,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2)、(出示三个钟面)

  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3、做一做

  (1)、今天老师用图钉作角的顶点,硬纸条作角的边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和老师比一比.再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

  怎样使角变大,怎样使角变小?

  通过做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板书)

  (2)、角的大小变化,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我们在做手工时,合拢剪刀,角就(变小),夏天,打开扇子,角就(变大)。课件演示

  (3)、这里有两个角,你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

  为什么?怎样证明?(课件演示重叠法)

  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七)、剪角

  1、课件:剪一刀,是不是剩两个角?

  2、课件:剪一刀,剩几个角?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通过折角、画角、做角等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如果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做出一个角,能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学具:三角板、吸管、几个大小不同的角等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景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探究法。低年级的学生的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不能很好的有机结合。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引导探究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学生指角时多数是点一下)。

  师:原来同学们心目中的角是这样。(在黑板点一下)这是角吗?看来指角还有很大的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营造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以课本封面上的角为例,质疑:怎样才能正确的指出角呢?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通过指角活动,明确角在学生脑子中的印象。

  (2)观察课本主题图,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四步完成:

  (1)折一折:先让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2)比一比:并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有大有小。

  (3)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折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4)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样,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学生对角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3、实践操作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

  4、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我先借助学具建立出一个直观的角;然后通过游戏活动感受角的变化。具体分两步:

  (1)游戏:谁的手儿巧?

  用吸管折成可以活动的角,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使学生在玩中形象的领会到“角的大小与它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2)游戏:谁的眼力好?

  出示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这样,将难点分散到两个游戏中,使他们能形象、深刻的理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课本练习八第3和第4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说在,因此我的板书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4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④创造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多媒体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教学流程:大家都知道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学生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认识水平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拓展延伸、小结反思。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

  话说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空中晃来晃去,好不痛快,可是手一松,"啪"地从空中摔下来,一下子摔到地上,有两条射线被小圆点扯掉下来啦。

  "这怎么办呢?"小圆点对躺在地上的两条射线说:"不要紧,请圆规大叔来帮忙,请他把两条射线连起来。"这时大铅笔博士出现了,笑咪咪地指着身后的高个子,戴着一顶黑帽子的圆规说:"能是能,不过连起来不见得一条直线,那是怎么回事呢?"小圆点问:"我们试一下不就知道了".把它们连在一起,结果呢?"哎哟"小圆点叫起来"这是什么呀?"这上面还有一个拐角呢?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来了吗?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

  (大部分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特别是配有动画的故事,用故事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地学习)

  (二)观察实践,引讨探究。

  ①情境展示找角课件展示请大家先来看一看《校园一角》图,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角。

  ②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角。

  ③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a、观察一下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b、师:角爷爷今天过生日,客人都是家庭成员,快来帮帮角爷爷,他该欢迎谁呀?

  课件展示:

  c、学生活动汇报交流(本环节通过找角——认角——再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时安排观察对比与发现,用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在找角的过程 中让学生体验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而帮助角爷爷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

  (三)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a、师:刚刚认识了角,那我们再来做一做角(材料提供学具袋里一条绳子,两根硬塑料片,不规则纸片。)

  ①学生自己做角(可自由组合)

  ②摸一摸自己做的角(摸顶点和边)

  ③向同学介绍自己做的角(指出顶点和边)

  本环节充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可自由选择学具做角,三个环节做、摸、说让学生学会认真思考、操作、体验、逐步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b、师:刚才同学们做的角大小都一样吗?那么你知道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吗?

  1、课件展示一大一小两个角,归纳眼观法。

  2、课件展示(角大小一样边长短不同的角)

  a先谁来猜一猜这两个角的大小。

  b、生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借助工具活动角、尺等等)

  c课件展示,这两个角比较大小的方法(重叠比较法)。引导学生归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口的大小有关。

  3、游戏变大变小角。

  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口大小有关,与边长短无关,在教学中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眼观,利用学具观察及电脑动态演示,让学生掌握了角的本质特征,而游戏既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4、画角。

  师:刚才同学们做了各种各样的角,你们能把它的样子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①生自己画。

  ②跟着老师画,一定要强调是从一点起,用尺子用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为一个角。

  ③生自己再画一个,师巡回辅导。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①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②课件展示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四、回顾全课总结:师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跟着老师唱一唱吧,用学生熟悉的《两只老虎》的曲调唱《角,角,角》1 2 3 1 1 2 3 1 3 4 5 3 4 5一个 顶点 两条 边 就是 角 就是 角5 6 5 4 3 1 5 6 5 4 3 1 2 5 1 2 5 1角 的 大小 与 边 无关 *口 大 角就 大用学生熟悉的音乐,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的特点,生活活泼于娱乐与教学之中。 体现了数学与音乐的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5

  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可见,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辨认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

  为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一思想,采用互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媒体演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认一认”、 “练一练”、 “画一画”、“做一做”、“变一变”这几个环节来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旧知导入——利用钟面,初次直观感知角

  利用说一说、画一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让学生初次感知角的存在,然后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联系生活,建立概念

  1、说一说

  我根据教材例1情景中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剪刀、钟面和折扇图片,让学生找角,借助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促使学生从实物图形的认识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

  2、摸一摸

  通过让学生尝试体验摸三角尺上的角,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发现原来角都有两条直直的线和尖尖的点,从而形成对角的特征的初步感知。

  3、找一找

  学生经历了“说一说”、“摸一摸”这两个环节的学习后,对实物角的辨认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就水到渠成了。我利用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自己找到的角来加深对角的特征的感知,同时让学生发现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

  4、折一折

  这一环节通过用纸折角的活动,不仅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还通过把所折的角“印”下来这一过程来完成从实物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的过程,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利用“印”角的过程让学生再一次总结出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为后边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打下伏笔。

  5、认一认

  直接向学生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启发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角,揭示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6、练一练

  我先设计了判断角的练习,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对角认识完成了质的飞跃。然后出示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来数角,在课堂上拓展提高学生对角的认识。

  7、画一画

  在学生逐步建立起了角的表象后,我再利用画角来加深学生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一特征的认识。

  8、做一做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活动角。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出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9、变一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操作活动角得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同时又借助《红角与蓝角比大小》的动画故事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锐角、直角、钝角打下基础。

  (三)总结延伸——儿歌总结、拓展训练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再用儿歌总结本课时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记忆琅琅上口的儿歌的同时,又牢记了角的特征。最后设置一个拓展训练进行课外延伸。

  我想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的分步实施,预期的教学目标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能充分地活动起来,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大部分学生会对角有充分的体验和感受,并形成角的表象。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6

  各位专家领导:

  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角的初步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角的初步认识》是初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今后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基础,因此,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概念性,抽象性和生活性,应着重采用演示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我注重展示与角相关的图片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外,我还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有关角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角的知识。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学法有以下: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

  1.主题图教学。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那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就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齐读: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找角,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三步完成:

  A折角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用正方形纸折角。

  3)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B做角

  1)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做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说一说:紧接着我有组织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4)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5)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C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编儿歌是为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的高昂情绪中学习。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

  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7

  写好说课稿是说好课的前提,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

  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

  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

  探索数学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接着拿走一根小棒摆一摆;再拿走一根。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2、初步认识角:(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3、画角:(1)小组讨论尝试画角。(2)指名说说画法。(3)教师演示正确的画法。(4)学生用老师的方法再画角。(5)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6)集体批改。最后教师小结角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作为角的两条边就画成了一个角。

  画角这位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学生先自学,后师引导,再画再纠正等活动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4、比较角的大小:(1)集体游戏,学生拿出活动角各自做一个角。(2)教师要求如何使它变大变小。(3)教师介绍角的比较方法: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大。(4)同桌之间做比比谁的角大的游戏。(5)指名上台和老师长的活动角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开口程度有关”。

  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5、闯关练习:数学游乐园第一关慧眼识角;第二关猜一猜哪个角大;第三关我会数角;第四关巧手摆角;

  将练习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角的概念,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7、布置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8

  一、设计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数学活动应该是以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或得对数学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设计思路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针对以上思路,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法与学法:

  ⑴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电脑动画演示,突出“角的样子”这一重要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动手操作的方法,感悟由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很多个角,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

  ⑶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室的引导下,能总结概括出与角大小有关的因素。

  ⑷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本课从定理的发现到定理的应用都有意识地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能主动地去观察、猜测、发现、验证,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乐趣。

  2、注重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协作、共同提高。

  3、注重知能统一,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灵活应用。

  三、教学程序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由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导入新课

  1、观看闹钟,三角尺,数学书三种物品,说一说都看到了哪些图形,从而引入角。

  2、观看生活中的物品中的角,感受角的特殊形状。

  [设计意图]好奇心是孩子的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体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先寻找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利用课件显示生活中的物体中的角。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使学生在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再让学生触摸角的各部分,学生可以感觉到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边,然后让学生摸一摸手中的三角板感受角特殊的形状。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共同探索

  1、利用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的实物图,让学生独立找出其中的角,并画出来。

  2、指出一名同学到电脑前展示画的角,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师板书画角。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学写角的记作和读作并说说角的符号像什么。

  4、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对角的组成这个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而给学生出示课件“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这个练习,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各种感官协调下初步认识了角,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1、课件出示:两个角,猜一猜: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2、全班交流汇报,从而总结出:

  A、角的大小区别明显时,直接比。

  B、角的大小不明显时,把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也重合,然后进行比较或用量角器。

  【设计意图】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加强形体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识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环节:动手操作,研究探讨

  1、拿出活动角,拉动角的两边后,观察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2、集体汇报交流,总结出A、两个角,边不一样长,但角一样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B、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

  【设计意图】在比较角的这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体验,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活动角,随意扯动角的两条边,观察角的变化,并在小组讨论。倡导学生在“触摸”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第五环节:拓展运用

  1、数出图形中的角的数量。

  2、动手操作题,用三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角。

  3、拓展提高题,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利用上海南浦大桥、金字塔、中央电视台新闻大厦等图片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争论,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第六环节: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了简洁、明了形式的板书,画出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读作和记作、以及影响角的大小的有关因素。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这篇教学设计,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角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角的特征、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究,并加以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使驾驭课堂生成资源,促进教师教育机智的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能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的早上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学主题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些什么?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片中所隐藏的角。并告诉学生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角,板书出学习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主要包括四个活动:认一认角、做一做角、玩一玩角、画一画角。

  1、认一认角

  首先,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剪刀、吸管、水管,让学生找角,并指给同桌看(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一位小朋友们在自己身边找一个角,用手摸一摸并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就会说出自己摸角的感觉: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时我及时告诉小朋友,在数学的王国里,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两条边。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做一做角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与要求做一做角,然后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做的角,并指名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玩一玩角

  我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游戏1:变角

  要求用身边的材料(如手指、课本或其它学具)一起来玩变角的游戏。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2:谁的眼力好

  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画一画角

  (1)观看视频上角的正确画法。

  (2)请小朋友说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学生动手画角。教师巡视,强调画角时一定要用尺子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学生评价。)

  (4)儿歌总结画角的方法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基础练习:

  1、识角。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拓展练习: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回顾新知,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让学生在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纵观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几点:

  1、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3、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索,正是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10

    说教学内容

  角的表示、角的度量(教材39页—41页)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角的表示方法,会读角。

  2.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读量角器的度数的方法。

  3.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思考、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量角器度量角。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问题1:角由什么组成?

  问题2:两条边是线段?直线?射线?

  师:知道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几张图中共有几个角吧!

  出示数角的一系列图片。

  二、新授

  (一)角的表示

  师:每张图中都有这么多的角,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师:给它们各自取个名字,好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表示一个角,怎样去读角。

  角的'表示方法:

  (1)可以标出三个大写字母,∠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2)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在中间)

  (3)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可以:∠B读作:角B

  (4)为了方便,有时我们可以标上数字,:∠1,读作:角1。

  (5)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随意画几个角,训练一下这三种读法。

  (二)角的度量

  1.引入

  展示图片《比较角的大小》

  个别回答,集体核对。

  师:我们以前学过用米、分米、厘米等计量线段的'长度,大家能不能想出一种合适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2.介绍量角器

  师生同时拿出量角器。

  你看到了什么?这个量角器像一个大迷宫,一点也看不明白,是不是?老师告诉大家在这个迷宫里有4座大城堡: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走一走这迷宫,看看你能找到几座城堡。

  反馈:请找到中心点这座城堡的小朋友,指着它(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内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内刻度线,外半圆的数所在的刻度线称为外刻度线。

  以右边的0°为起点,起点处的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的刻度线。

  3.认识1°角

  课件演示。

  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表示1度。

  4.学习量角

  (1)出示一个直角让学生量

  师: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

  分组讨论,汇报。

  师生共同方法:

  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对点(板书)

  零度刻度线与角的边BC重合---线对边(板书)

  所要量的角的另一条直角边对着90,所以是90°。

  复述量法。

  (2)试一试

  出示40°和140°角

  师:当看另一边时有二个数,应该读哪一个数呢?

  角的一边对着里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内刻度线了

  当角的一边对着外面的零度刻度线,就应当数外刻度线了---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板书)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教材41页“试一试”

  四、

  师生共同回顾本小节所学内容。

  五、作业

  教材46页练习二第4题。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角的初步认识》。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分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日后深入学习角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角”的感知仅仅停留在生活实际上,较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因此教材只是把对角的概念建立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索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将观察、演示、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特征,并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教材变成生动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

  下面,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新颖有趣的课堂导入。因此,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下面就让我们欢迎著名的魔术大师卡卡先生为大家表演!(点击课件)接着,我利用电脑演示了从长方形到正方形,再从正方形到三角形的变化过程,然后去掉三角形的一条边,由此提出了疑问:这还是个三角形吗?学生纷纷摇头,都说不是。我顺势引出了课题: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一起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内容:

  活动一、联系实际,感受角;

  校园中也有这样的新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我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校园里藏着的角,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找找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上台比划角的形状。刚开始,学生会指着某个点或某条边说这就是角,对于学生错误的指角,我并没有急于纠正,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质疑:(边画边问:这是角吗?)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正误,角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和一个点围成的图形。这样,角的轮廓逐步形成,为后面进一步认识角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角;

  我让学生自由地摸一摸身边的角,例如三角板中的角,数学书封面的角,并说说有什么感觉?与同桌的小朋友相互交流。学生在汇报时,说出了角是尖尖的,直直地;这时,我再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课件)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成功地将生活中的角,转化成数学中的角,从而提示出了角的本质属性:(课件)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这样,角的表象顺利形成。

  活动三、小组合作,创造角;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创造一个角。有的小组是利用不规则的纸折出了角,有的小组利用铅笔、吸管等工具创造出了角;还有的小组则用两个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出了活动的角,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兴趣浓厚。

  接下来,我利用活动的角,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新朋友,大点,大点,再大点;小点,小点,再小点。

  游戏的介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有大有小,同时也让“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开的大小有关”这一难点,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紧接着,我又问道: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看了一个故事:红角和蓝角。(课件)

  动画故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在刚才的实验活动中,学生充分调动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活动中抽象出角的表象,在游戏中发现角有大有小,在故事中体验角的两条边可长可短。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让课堂充满神奇地魅力,更在不经意间攻破了本课难点。

  活动四、实践操作,画画角;

  一开始,我并没有讲怎样画角,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画角。然后将他们画的各种角投影在屏幕上,针对他们在画角中出现的问题,我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探讨画角的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课件)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角的画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课件)

  在这里,以学生的自学自误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体验角色小画家创作的快乐,并在提炼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感知。

  三、闯关游戏,巩固新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练习,通过闯关的竞赛形式,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一关,慧眼识角。

  第二关,我会数角。

  第三关,巧手摆角。

  以上练习的设计,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巧手摆角的第二题,(点击课件)思维空间大,摆法灵活多样,较好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总结,完善新知

  课堂最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课件)

  纵观本课的整个教学流程,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此过程中,我对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了充分关注,及时评价。我通过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耕耘中收获。课堂上,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有数学知识,更有对数学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问题深入研究的科学态度,是知识背后蕴藏的更有价值,更富生命张力的东西。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意义就在于创新。但愿,我的课堂,我的课堂教学能带给学生以新的启迪、新的思考!

  我的说课就到这,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12

    说活动目的:

  1、通过实际“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学会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说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

    说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

  (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

  (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

  (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1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

  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

  2、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

  3、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

  二、初步认识认识

  1、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

  2、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读)

  3、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练习。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站起来,摆个有角姿势。

  四、做一做

  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平,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四、画角

  1、角已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来画画角吧。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读)

  2、请你认真看。教师画,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出一个角。(强调向不同方向)

  3、画角时要牢,先画定点再画边,现在请你画角。

  4、展示。

  五、拓展

  1、我们手里都有三角形,请你拿出来,它有几个角?给你一把剪刀,你能让变成四个角吗?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给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摆出角吗?

  六、全课小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2、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篇14

    说教材分析:

  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单元是角的初步认识,为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打下基础。

  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角,能画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数学思考: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情感态度: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说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本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钟面、剪刀、折扇、三角板等实物图形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说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角吗?我们教室周围有角吗?(课件出示钟面、剪刀、折扇、三角板等实物图形)这些物品上有角吗?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找角,指角

  1.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上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二)折角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用正方形纸折角。

  3.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三)做角

  1.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用手感受一下角的尖,两边。(感受角的各部分)

  3.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4.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四)画角

  1.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画出“角”。

  2.全班交流:谁画得对,画得好。

  3.教师示范画角,学生练习。

  (将头脑中逐渐形成的角的几何形体画出来,这是落实角认识的一个关键。)

  (五)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自己尝试取名,再看书认识角各部分名称。(角的认识到此结束)

  三、巩固练习

  1.P45练习十1,2,3

  2.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练习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巩固角的几何表象。第二层次是深层次练习,训练学生思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范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