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京洛风流 点赞 分享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精选15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1

  ☆大自然是一本色彩艳丽、内容丰富、奥妙无穷的教科书,走进大自然,我们能够感受欢乐,学习知识,锻炼体魄,开阔胸襟,陶冶情操,激发起探索兴趣——这就是本课要告诉我们的。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完成填空练习,再联系自己生活经历,回答问题,体会诗人是怎么表达这个意思的。

  祖国敞开了(      )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      )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      )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      )的课本。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比喻?这一句和下文有怎样的联系?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      ),松柏的(      )。

  用(      )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      ),沃野的(      )。

  这一小节写了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诗人这样写,要告诉我们什么?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      ),

  生活里洋溢着(      )和(      )。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      ),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    )吧,

  (      )无限的风光,(      )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      )吧,

  奔向(      )的大海,(      )少年的胸襟!

  这两小节说了什么?请画出其中把事物当作人写的词语和句子,想一想,说一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     ),

  给你们送去(      )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      ),

  给你们留下(      )的黄昏。

  这一小节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早晨和黄昏的?诗人这样写,要告诉我们什么?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这一节和第一节一模一样,在修辞方法上叫做反复。想一想,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这样结尾。

  ☆ 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山川河流,森林草原,树木花草,鸟兽虫鱼,朝晖夕照,云卷云舒,风霜雨雪,潮起潮落……都是诗人歌咏不迭的对象。现在请同学们朗读以下几首诗歌(转载于《现代儿童诗精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把喜欢的句子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并写出句子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哪些方面写的,用什么方法写的,自己读了有怎样的感受或联想。最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请贴

  关登瀛

  春天的嫩叶,

  一只只毛茸茸的手掌;

  秋天的红叶,

  一张张金黄的请贴。

  春天请你去播种,

  秋天请你去收获。

  而冬天的雪片呢?

  送你一篇圣洁的童话,

  赠你一片冬天的山野。

  童话

  郭风

  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想到:

  “我长大了,

  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

  那时候,我会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谈话!”

  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道: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马上问道:

  “可是,你会比我好吗?”

  “我长大了,会有一顶”

  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

  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的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我的朋友爱画画

  朱效文

  我的朋友爱画画,

  走到哪,画到哪。

  画了小树、楼房,

  画了白云、红霞,

  还画了我的像,

  跟我的模样一点不差。

  他是谁?你猜不上。

  告诉你吧,他呀,

  就是我家门前的小河,

  流到哪,画到哪。

  七彩的虹

  蓉子

  接到了太阳国王的大扫除的命令,

  小雨点们就都坐上飞跑着的乌云,

  赛跑着离开了天上的宫廷。

  他们给稻田和小河加足了水,

  他们给肮脏的山谷洗过了澡,

  就又来洗净了清道夫永远也扫不完的城市,

  也洗净了闷热的飞满了尘土的天空。

  太阳国王为了奖赏他们真能干,

  就送给他们一条美丽的长彩带,

  那就是挂在明亮的雨后的天空中的

  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彩虹。

  蘑菇

  林良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唱歌的小河

  黄清波

  小河很喜欢唱歌,

  一边走,一边唱,

  碰到了大石头,

  歌声更加嘹亮。

  从山上唱到海边,

  一点儿也不休息,

  他喜欢在高低不平的路上,

  张开喉咙大声唱,

  他说:

  平坦的道路,

  唱不出好听的歌声!

  我是草莓

  [美国]库斯金

  我喜欢生长,

  生长真叫人喜欢。

  叶子软软的,

  太阳暖暖的。

  我熟了红了圆了,

  就有人把我扔到了篓子里边。

  做草莓不是总那么好玩。

  今天早晨他们

  把我放进冰淇淋,

  我冷得直打战战。

  九月

  [俄罗斯]伊·托克玛科娃

  夏天要走了,

  秋天要来了。

  太阳不再那样晒人,

  它藏起来了。

  小雨像刚上学的小孩,

  还有点害怕,

  歪歪斜斜,

  在窗上乱画。

  我来了

  张秋生

  春天,用第一个小嫩芽

  说:我来了。

  夏天,用第一个小花蕾

  说:我来了。

  秋天,用第一张飘落的叶

  说:我来了。

  冬天,用第一朵洁白的雪花

  说:我来了。

  ☆有一个同学写了一首诗,请你读一读,说一说这首诗写了哪些事物?是怎样写的?表达了什么感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春到校园

  青岛唐山路小学六年级一班  张祺

  春到校园,

  迎春花绽开笑魇。

  光闪闪,金灿灿,

  告诉我们,美好的时光黄金不换。

  春到校园,

  小蜜蜂飞舞花丛间。

  嘤嘤嘤,嗡嗡嗡,

  告诉我们,酿造甜蜜要珍惜时间。

  春到校园,

  微风轻拂我们的耳畔。

  柔柔的,悄悄的,

  告诉我们,创造未来要珍惜今天。

  啊,春到校园,

  春天到了我们身边!

  简评: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描写出了迎春花、蜜蜂、春风等春天事物的特点,并通过想象告诉我们要珍惜春天珍惜美好时光。文笔清新活泼,思想健康积极。      

  (指导点评教师:朱维山)

  发表于2005年3月28日《作文周刊》小学高年级版

  ☆读了别人的诗歌,我们了解了描写景物表达感情说明道理的方法。为了提高读写诗歌的能力,我们还应该练练笔。这次,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给课文补充一到两个小节。写完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听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修改满意了抄写到本子上给老师看。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2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  绚丽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黄昏  胸襟

  (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      )  绚丽(      )  喧闹(      )  胸襟(      )  包蕴(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第一节,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4、指导朗读:大自然对少年朋友是那样友好,大自然中隐藏着那么多的秘密,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收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2、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1、这首诗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喜欢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吗?把我们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一处景物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3、收集描绘大自然的诗歌,写在或剪帖在积累本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3

  师: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啊,谢谢你,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讨论: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木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当我们倚靠在大树旁,不就是“休”字吗?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写道: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曲春天的歌。

  生:我也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蝌蚪才是音符呢,小河哗啦啦地往前跑,像在唱着一曲古老的歌谣。空中,小鸟在赛歌,那是民族唱法,“自在娇莺恰恰啼”嘛;林间,野兽在狂吼,那都是摇滚。(生大笑)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美术课本。它色彩鲜明,线条多样,层次丰富。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是画上的景观。

  师: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诗:云是天空的画。

  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童话书。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书。一年四季,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

  师:好浪漫的想象啊!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是神气而又美妙,打开它,你就会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它还会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甚至是舞蹈课本等等。就像我们心中各有一种大自然的色彩一样,我们只要用心阅读,也同样会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大自然课本。

  娓娓地叙,淡淡地笑,这样恬淡从容的氛围,真实朴素的课堂,却让多少思绪飞扬,让多少心灵共舞。这样的课堂就如每天的生活一样自然。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表示这样呢?虽然身处小小的教室,但老师和同学们已经从生动的诗句中,体察到了大自然的“宽广”“辽远”“生命”。这样的课堂,老师能以“学生”为中心真实自然地教学,轻轻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既而打开了孩子们手中的大自然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4

  教材简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此诗,试图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平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习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习,并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习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平平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选文。

  1、选读:很多作家、诗人都很善于感受,也很善于用贴切、自然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看老师补充的两首诗歌《庭院里的“舞会”》和《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一起读,讨论:庭院里的“舞会”和海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庭院里的“舞会”

  树叶喜欢跳舞

  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

  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

  羞羞答答对风儿说

  从树上飘下来

  吹吧吹吧,就请您

  寻找舞蹈的场所

  当本次舞会的伴奏

  庭院说:快来吧

  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

  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

  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

  环境优雅而舒适

  风儿又吹:呼,呼,呼呼

  舞池平坦又宽阔

  树叶又接着跳慢四步

  风儿说:快来吧

  哎呀,风怎么不守纪律啦

  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

  一吹起迪斯科

  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

  就像浑身着了魔

  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

  自说自话地跑进舞池

  和树叶一同跳起了舞

  海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到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2、交流:

  ①庭院里的“舞会”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②海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他又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

  3、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了,就能有独特的体验,并且能产生许多联想。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5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初读感知

  1、(板书“课本”)师:对于课本,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里有什么吗?

  2、师:对呀,不打开课本,我们就不能够学到里面那丰富的知识了。

  3、师: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愿不愿意?(生:愿意 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4、(生齐读课题)师:看到题目,你希望知道些什么?(要求生把问题写在堂上笔记本或书上)

  5、师: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人孙友田所描绘的画面。(师配乐朗读)

  6、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

  7、师:有谁来读读第一小节?(师相机纠正,带学生字词,其他小节同法)

  8、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本那么特别的课本里面究竟有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找到的事物)(生汇报)

  9、师:大自然这课本可真棒!朋友们,听呀!连祖国也在召唤我们呢!(师导读第一自然段)(小组读,个人读,师相机指导朗读)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不仅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从直观到形象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必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细读欣赏,感情课文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响应了祖国的号召,去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看同学们都响应了祖国的号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你看到了什么?(回顾第一节课,汇报:翠竹、松柏、鸣禽、野花、山水、天空、大地。师以图画形式把他们所说的画在黑板上)它们有什么特点?

  3、师:你听到了什么?(生:鸣禽,风声,青山和绿水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用上形容词(悦耳、动听……)

  4、师:你闻到了什么?(花香、草香、水果香……)从文中哪里知道有这些香味儿?(野花、沃野、丰收……)

  5、师小结:是呀,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看到了挺拔苍劲,看到了丰收景象;

  是呀,我们听到了大自然,听到了声声鸟语,听到了动人旋律;

  是呀,我们闻到了大自然,闻到了阵阵花香,闻到了郁郁果味。

  6、师:多美的大自然,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来自由朗读第二节。(个人汇报,师指导:假如你现在就站在那么美丽的大自然中,你心情觉得怎么样?对,就用那感觉来读)

  7、师:太棒了,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又提高了,好,下面咱们来赛一赛,看那一小组读第三节读得最好,只有一分钟时间酝酿酝酿噢!(师找出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

  8、师:听着同学们那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也跃跃欲试,请允许我也来读一读,可以吗?(可以)谢谢!(师范读,齐读)

  9、师:同学们,这么好的诗,来个男女对唱,怎么样?(好)(男生:青山…… 女生:绿水……)

  10、师引读第五节。师:去吧,…… 生:给你们……  师:去吧,…… 生:给你们……)

  11、 师:我觉得大自然是一本音乐书,它让我听到动人的旋律。你呢?你觉得大自然这课本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生自由发挥)

  12、师:多美的图画,多好的课本,我们一定要(师指题学生读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嗯,那怎么打开呀?请同学们找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一同去发现,探索,看看要怎么样才能打开这课本?从文中找出来。(生汇报,师板书)

  13、师小结:是呀,要想“饱览”无限风光,尽享大自然无私的给予,就必须不怕险阻,勇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奋勇“前进”。只有勇于探索,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我们才能找出大自然的奥秘。同学们,祖国敞开了……(学生续读)(教师要饱含激情,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指出与第一小节的感情不同之处)

  14、尝试堂上有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画一个太阳,太阳上写篇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大自然”处是一本书的形状)

  云锦  云锦小鸟   云锦

  这里画翠竹  云锦    云锦这里画松柏

  蝴蝶

  花………………朵(五颜六色)

  野……………………………………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6

  体验诗歌意境 开启审美视角——《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片段及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次第、有序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诗歌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全诗看,作者神思飞扬,但又似散实聚,关键是作者写作中处处彰显、开拓“去”这个动作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意义内涵。

  在教学中,针对诗歌语言含蓄、凝练,跳跃性强的特点,我着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感受诗歌意象的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致力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鉴赏力。下面我结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两个教学片段谈谈我的体会。

  片段一:

  (一)解读绚丽自然——打开的课本里都有什么?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朗读,大胆地想象,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范读,生倾听)

  师:孩子们,你们都在哪儿呢?

  生1:我仿佛来到了果园,看到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2:(急切地)我还听到了欢声笑语,扭头一看,原来是农民伯伯正在兴高采烈地采摘水果。

  生3:我看到了浩瀚的大海,蔚蓝色的海面一望无际,不时有海风吹来,岸边的椰子便纷纷落下来。

  师:好一场美妙的“椰子雨”呀!(生会心地笑)

  生4:我还闻到了野花的香味。   (课堂上小手如林)

  生:……

  师: 同学们心中的画真是绚丽多姿!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这些整理了一下,你能把这一幅幅画读出你的理解吗?

  课件出示词语: 挺拔的翠竹     苍劲的松柏

  丰收的果园        浩瀚的大海   

  片片云锦       阵阵微风

  沃野     鸣禽        野花         

  (生自读词语)

  师:这么带劲哪!能让大家分享你的朗读吗?(指生读)

  师:(生1读后)你听得很认真,你怎么评价他的朗读?

  生2:他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读“丰收的果园”时,我眼前仿佛都有无数的果子在晃动。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生读)

  师:是呀,这一个个词语,与其说是词语,不如说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瞧——

  课件片段:一只小黄雀站在繁花满枝的杏树枝头,小巧的爪子紧紧地抓住枝条,随着阵阵微风,惬意地荡着秋千,哼着欢快的歌曲,似乎有满肚子的开心事要告诉大家。

  ( 师手势)生读

  师: 美吗?从哪儿感受到自然之美?

  生:就是说小黄雀都象我们小孩子一样在荡秋千,还哼着歌,我感到小黄雀十分快活。

  生:连小黄雀也在尽情地享受着,看出大自然的确是那样美丽。

  师:孩子们,你能否也调动所有的智慧,词汇,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最美的语言介绍你最喜爱的一处景色。

  (生思考)

  生1:我喜欢“挺拔的翠竹”。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竹子,每一根竹子都挺直了身躯,拼命向上生长,似乎都伸到了云端。低头处,一个个笋娃娃也前赴后继地生长起来了。

  师:说得好!你不光注意了竹的外形,更感受到了“竹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意志力。

  生2:我从“鸣禽”和“野花”身上闻到了浓郁的自然的气息,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一样,正热情地挥舞着手臂,冲着我们跑过来。

  师:多么惹人喜爱的小精灵呀!请你读出它们的形象来吧。(生饱含深情地读)

  师:其实这一幅幅美景就在诗人所写的一节节诗歌中,现在请孩子们从2、3、4、5小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来美美地诵读。

  (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师:多么动情!谁先来试试?

  生1:我想朗读第2节。(读罢,其余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师:(故作疑惑状,走到另一生前)你为什么鼓掌了?

  生2:他的朗读让我有了用手亲自去描绘的冲动。

  师:你能否通过朗读把你的冲动表达出来呢?(生读,语速稍快)

  师:后一句读得很快,有什么原因吗?

  生2:我恨不得马上用绚丽的色彩把它们都画下来。

  生3:(激动地)我想读第三节。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生:我认为和鸣禽、野花一起联欢很愉快,很放松,所以我喜欢这种和谐的画面。

  师:请你读。(生读)

  师:采访一下,你都怎么和他们联欢的呀?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我感觉此刻我正漫步在森林里,林地里长满了各色的野花,摇曳的花朵散发着醉人的芳香。小鸟在头顶盘旋,唧唧的叫声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生脸儿红红的,越说越激动。)

  师:你动情的描述也把大家都带到了自然之中了。孩子们,这些自然的精灵都积极的想和我们互动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回应一下呢?

  (生恍然大悟,捧起书齐读第3节)

  师:我还没欣赏够呢!

  生:我更喜欢第五小节,因为从小到大,我就特别喜欢看天上的云彩。

  (生读,声音渐弱)

  师:你自个先读醉了,都不搭理我们了。

  (生吐吐舌头,听了老师委婉的批评,不好意思的笑了)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眼前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碧蓝的天空中飘满了各色美丽的云彩。

  师:都有怎样美丽的色彩?

  生:我能用学过的课文中的描述来回答吗?(师点头示意)

  生:“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北大荒的秋天》

  (其余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背起来。)

  师:(含笑地)从你们陶醉的眼神里,周老师似乎也在跟你们一起享受这道视觉的盛宴。

  师:喜欢这一节的孩子,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声音来描绘这美的画面,好吗?

  (师生共读)

  师:此刻,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就像电影一样不断地在我们眼前浮现出来,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把它们定格在脑海中吧!

  生:(情绪激昂地)齐读2-5节。

  反思:

  诗歌本质上是抒情的。这种抒情的特性使诗歌忌讳记叙过程和说明因果,它的词、句之间联系松散,画面景物之间有时不用词语粘接,诗行里有跳跃转换,形成艺术空白。这需要通过想像完整地把握诗意。另外,诗之美不仅仅是语言,还有韵律、色彩、语调等语言之外的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完整把握诗歌的困难。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大胆地舍弃了原有的逐节教学,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化跳跃松散为连贯流畅。先通过老师范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获得初步的感性体验,然后顺势将分散在2-—5中的诗歌意象抽取出来,形成一幅完整的画卷。这就避免了对诗歌画面的肢解。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与诗歌意象进行深层对话,力图将浅层表象变为学生的深层积淀——“孩子们,你能否也调动所有的智慧,词汇,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最美的语言介绍你最喜爱的一处景色?”又一次极具“挑衅”的问话,不自觉成了供学生进行反思、质疑、批判、创造的“抓手”。 学生自我开掘,畅所欲言。诗中的声音、色彩,成了学生感受得到的声音、色彩;诗中的早晨、黄昏,成了学生曾经走过的早晨、黄昏;学生的主观意识深深地沉浸到作者描绘的客观景物中,并借助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使之更丰满、更厚实、更鲜活。在语言积淀的过程中让学生积蓄情感,为教学内容向纵深处延展作了良好的铺垫。在深入体会了诗歌意象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抛出一个诱饵——“其实这一幅幅美景就在诗人所写的一节节诗歌中,现在请孩子们从2、3、4、5小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来美美地诵读。”非常恰当地引导学生将刚才曼妙的想象和激昂的情感带回文本,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大自然的课本中潜心涵咏,凸显了教学指导的深度和层次感。

  片段二:

  (二)开拓“打开”内涵——大自然的课本教给我们什么?

  师:同学们,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

  生1:我感到很幸福。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太美了。

  生2:我感到很快乐。

  生3:我会感到我们的生活非常美好!

  师:是呀!它用心的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使我们的——

  课件出示: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生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们在自然生活中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有的只是与鸣禽、野花联欢的快乐。

  生2:我们走进自然,便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让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师:是呀!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温馨、幸福,甚至健康,这个大自然不愧         

  是————(指课题)

  生:绿色的课本。

  师:那这课本里的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画卷,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我们该如何去打开大自然 

  这本绿色的课本呢?(板书)

  生1:用眼睛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景。            (板书:发现)

  生2:用耳朵去倾听自然天籁般的交响曲。         (板书:倾听)

  生3:用鼻子去呼吸清新的空气,花草的芬芳。       (板书:呼吸)

  生4:深入自然,用心去感受自然的温馨。            (板书:感受)

  生5:还可以用——双手去描绘,用双脚去攀登。 (板书:描绘、攀登)

  师: 难道你不怕爬山涉水的艰辛?请孩子们读读第4节,说说你的感受、体会。

  生1:打开“绿色的课本”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有困难,有阻碍!但是我们

  要勇于攀登,敢于前进,就可以尽情的欣赏到美丽的风光。

  生2:胜利属于坚持到底的人,“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倘若有机 会亲临长城,我也绝对不会在攀登中止步的。

  师:说得多好呀!正应了诗人的那句话:“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勇于攀登,我 们才能饱览——

  生:无限的风光!

  师:只有敢于前进,我们才能奔向——

  生:浩瀚的大海!

  师:如此方才能显示出我们少年的——

  生:豪情和胸襟。

  师:让我们把体会送进去,男女生合作读读。(生合作读)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捧起书,让我们一起读。(生齐读第4节)

  师:此刻,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还想说什么?

  生1:我想感谢自然,因为是她给了我许多亲近她、了解她的机会。山的高远,海的包容,草木的荣枯无不在启迪着我们。

  生2:我也要感谢自然,她用无私的付出教会我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感恩。

  生3:自然不仅带给我们美景,更通过许多自然现象让我们明白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我们当然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去了解自然,去竭尽全力去保护她。(掌声)

  师:为你们的思考喝彩!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一起把这首诗铭刻在脑海里吧。

  ( 师生一齐背诵)

  反思:

  方智范教授认为:“采用体验性学习方法,能体现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见《人民教育》2004年第2期)鉴赏即鉴别、欣赏。审美鉴赏力是对所感知、联想和想象的美的事物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优秀的诗歌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的使命,并启迪真理。学生在体验了诗歌的情感之后,还应进一步反复品读,悟出诗的“弦外之音”“象外之境”。

  在学生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说什么?”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就这样,学生的审美从“体验”层次顺势上升到“鉴赏”层次。诗中满怀的豪情、宽广的胸襟,成了学生正在扬起的理想风采——“绿色”虽然还是“绿色”,“课本”虽然还是“课本”,但“山已不是原来那座山,水也不是原来那个水”。“绿色”、“课本”已经有了新的更深的含义,这是师生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义。学生在这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别人的态度来反观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别人,用作者的诗情来体悟人生;也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学生的阅读心境一下子与文本的语境打通、连接甚而同化。正因为跟学生的个体生命体验相关,就避免了被动的强加,从而形成对话和个体感悟,实现了内在主动性驱动下的学习活动。这种不设“围场”的课堂其实就是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让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课堂又何尝不是呢?虽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们却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 ,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

  作者地址: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     周胜华 (邮编:400700)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8

  教学重点: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气息与美丽。初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之美。

  一、 课前的领悟感受。

  开学伊始,即带领学生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

  二、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自己假期去贴近自然的'感受。

  三、 揭题,感受题意与文题之美。

  1、 对于“课本”,你有何理解?他有什么用处?

  2、 大自然又怎会成为绿色的课本呢?

  四、 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

  2、 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

  3、 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4、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5、

  五、 再读课文,把握整体。

  1、 细读文章,

  2、 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些什么?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 有感情地读读这些词,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再读课文,找找文章希望我们如何去打开这课本呢?

  六、作业 布置:熟读课文并试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9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走进自然,如课本所言,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怎样的清明与浪漫:绿色的山野,绿色的空气,绿色的心情。人应当是自然的人,自然中的人也才是真的是人,几分闲适,几分悠然,任清风拂面,任思绪随风而起…… 

  可我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中有多少自然的画景与声响呢?忙忙碌碌,重复的生活,书本成了自然的全部——这还是自然的吗? 

  我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田野的肥沃”;领略“丰收的果园”,“珍奇的鸣禽”,“野花的烂漫”的景象。一组组生动的动态画面,把大自然鲜活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于是诗人所描写的这些语言文字就转化成了画面,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不仅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从直观到形象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必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0

  师:齐读课文,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受到了自然现象的启发。

  师: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究竟是本什么课本呢?

  生:当我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之时,就会想起“木”字。当我登上山峰,倚靠在大树旁,就想到了“休”字。所以,我认为大自然是本具有丰富知识的语文课本,

  生:我认为大自然也是音乐课本。小燕子、小蝌蚪┉┉都是音符。哗哗的流水、枝头的娇莺┉┉都是优秀的歌手。

  生:我认为大自然更是美术课本。它色彩明丽,多姿多彩。河流、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栩栩如生,构成了一幅活的画。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使老师眼前浮现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集。春天的绚丽,夏天的火热,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一一展现在眼前,金色童年的幻想尽在其中!

  师:你真棒!多么浪漫的想象啊!

  师:同学们,大自然鬼斧神工,神奇而又美妙!你打开它,就会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她也许还是数学课本、体育课本┉┉愿我们心中都拥有一本绿色的大自然课本。

  〖评析〗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追求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以朴实无华的言语循循善诱,让多少学生的思绪飞扬,让多少学生的心灵共舞!这样的课堂教学,如同我们每天的生活一样自然。大自然本是一本无字之书。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把身教室的学生,引领到了广阔无垠、充满生命活力的大自然之中,从大自然中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获得了真知。课堂上,老师实现了角色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真实自然地教学,从打开孩子们手中的大自然课本入手,继而也就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

  转载自妙桥小学博客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11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走进自然,如课本所言,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怎样的清明与浪漫:绿色的山野,绿色的空气,绿色的心情。人应当是自然的人,自然中的人也才是真的是人,几分闲适,几分悠然,任清风拂面,任思绪随风而起…… 

  可我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中有多少自然的画景与声响呢?忙忙碌碌,重复的生活,书本成了自然的全部——这还是自然的吗? 

  我在教学中通过计算

  机技术,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田野的肥沃”;领略“丰收的果园”,“珍奇的鸣禽”,“野花的烂漫”的景象。一组组生动的动态画面,把大自然鲜活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于是诗人所描写的这些语言文字就转化成了画面,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不仅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从直观到形象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必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12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电子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之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之一

  4、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金蝉脱壳》,很显然,主题就是“亲近自然”。那么,这篇课文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我想,它就是一个倡议,吹响了向大自然进军的号角。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涵丰富而又明快生动。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大自然的迷人、神奇形神毕肖,而“去打开”的渴望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高林生老师提出,要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让精读精起来。落实到这篇课文上,我想可以这样处理:

  关键词一:课本

  为什么大自然是课本?我想学生会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答案。比如,大自然有许多的植物、动物,有许多自然景观等等,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知识。除此之外,大自然还教给我们什么呢?丰收靠耕耘创造,花鸟是那么的和谐,攀登才能会当凌绝顶,孜孜以求才能融会贯通……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五下的习惯是“多种渠道学语文”,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因此,大自然是我们的课本,而且是最广博、最形象的课本。

  关键词二:绿色

  为什么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这里,我想我们可以借鉴周益民老师的教学设计。抓住一个“绿”字做文章。为什么不是别的颜色呢?我的答案是,绿色象征着生命和活力,所以作者说是“绿色的课本。”在这里可以让学生去讨论一下,为什么要用“绿色”。

  弄清楚了以上两点,我想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就让孩子们“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13

  一、揭题导入,初读感知

  1、(板书“课本”)师:对于课本,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里有什么吗?

  2、师:对呀,不打开课本,我们就不能够学到里面那丰富的知识了。

  3、师: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愿不愿意?(生:愿意 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4、(生齐读课题)师:看到题目,你希望知道些什么?(要求生把问题写在堂上笔记本或书上)

  5、师: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人孙友田所描绘的画面。(师配乐朗读)

  6、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

  7、师:有谁来读读第一小节?(师相机纠正,带学生字词,其他小节同法)

  8、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本那么特别的课本里面究竟有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找到的事物)(生汇报)

  9、师:大自然这课本可真棒!朋友们,听呀!连祖国也在召唤我们呢!(师第一自然段)(小组读,个人读,师相机指导朗读)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不仅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从直观到形象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必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细读欣赏,感情课文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响应了祖国的号召,去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看同学们都响应了祖国的号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你看到了什么?(回顾第一节课,汇报:翠竹、松柏、鸣禽、野花、山水、天空、大地。师以图画形式把他们所说的画在黑板上)它们有什么特点?

  3、师:你听到了什么?(生:鸣禽,风声,青山和绿水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用上形容词(悦耳、动听……)

  4、师:你闻到了什么?(花香、草香、水果香……)从文中哪里知道有这些香味儿?(野花、沃野、丰收……)

  5、师:是呀,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看到了挺拔苍劲,看到了丰收景象;

  是呀,我们听到了大自然,听到了声声鸟语,听到了动人旋律;

  是呀,我们闻到了大自然,闻到了阵阵花香,闻到了郁郁果味。

  6、师:多美的.大自然,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来自由朗读第二节。(个人汇报,师指导:假如你现在就站在那么美丽的大自然中,你心情觉得怎么样?对,就用那感觉来读)

  7、师:太棒了,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又提高了,好,下面咱们来赛一赛,看那一小组读第三节读得最好,只有一分钟时间酝酿酝酿噢!(师找出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

  8、师:听着同学们那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也跃跃欲试,请允许我也来读一读,可以吗?(可以)谢谢!(师范读,齐读)

  9、师:同学们,这么好的诗,来个男女对唱,怎么样?(好)(男生:青山…… 女生:绿水……)

  10、师引读第五节。师:去吧,…… 生:给你们…… 师:去吧,…… 生:给你们……)

  11、 师:我觉得大自然是一本音乐书,它让我听到动人的旋律。你呢?你觉得大自然这课本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生自由发挥)

  12、师:多美的图画,多好的课本,我们一定要(师指题学生读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嗯,那怎么打开呀?请同学们找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一同去发现,探索,看看要怎么样才能打开这课本?从文中找出来。(生汇报,师板书)

  13、师:是呀,要想“饱览”无限风光,尽享大自然无私的给予,就必须不怕险阻,勇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奋勇“前进”。只有勇于探索,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我们才能找出大自然的奥秘。同学们,祖国敞开了……(学生续读)(教师要饱含激情,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指出与第一小节的感情不同之处)

  14、尝试堂上有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画一个太阳,太阳上写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大自然”处是一本书的形状)

  云锦 云锦小鸟 云锦

  这里画翠竹 云锦 云锦这里画松柏

  蝴蝶

  花………………朵(五颜六色)

  野……………………………………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14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文中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的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学生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引导质疑,读题后,你有何疑问呢?(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疑问,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边读边做标记,读完后可四人交流。)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提醒学生读准“览、芬、馨、襟、昏、瀚、耘”均为前鼻音)

  4、指名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听老师范读课文。

  2、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这节写了谁去召唤谁呢?(是祖国召唤孩子们,是作者在召唤孩子们。)

  (2)、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祖国对孩子们的召唤呢?(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3)、自由读。(要读出深情地呼唤、深深地期待的语气,体现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与期盼。)

  (4)、指名读,加深理解。

  3、学习第二至五小节:

  过渡:在第一节,作者深情地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1)、自由读第二至五小节,思考并讨论:怎样做,才能打开大自然的绿色宝库呢?

  (2)、小组讨论,并做好交流记录。

  (3)、交流汇报:

  a、首先要用明亮的眼睛去看,去发现。去看那大自然的神奇与秀美。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果园丰收的场面、和那人们在田野里辛勤耕耘的场面……都是那么美丽!练习用赞美的语气,朗读第二节。

  b、我们不仅要仔细发现,还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那动听的声音。读第三、四节,结合插图,理解“温馨”、“浩瀚”、“胸襟”,并想象大自然充满的奇趣。

  c、大自然的美丽真是无处不在,它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去赞美。深情地朗读第五节。理解“明媚”。

  (4)、根据板书,小结。

  (5)、感情朗读第二至五小节。

  4、学习第六节: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节主要讲的什么?

  (2)、这一部分总结全诗,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迷人的课本,照应诗歌第一部分,思想情感进一步升华,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3)、自由练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首诗紧扣文题,一气呵成,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收集描绘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诗歌。

  附板书:

  看:翠竹松柏

  1、去打开大自然   果园沃野……    神奇美丽

  绿色的课本 听:鸣禽、野花的声音  勇于探索

  山、水的声音……

  赞美:绚丽多姿、气象万千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解题,质疑。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  生齐读题   

  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

  1) 指名读并适时纠正读音 

  2) 开火车读

  3)齐读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

  强调诗歌朗读时节奏、停顿的把握

  3、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了哪些景物呢?

  (2)、师读课文,学生划出有关语句

  (3)、交流

  师随机点生回答,: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4)、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你能形容这是个什么样的大自然吗? 

  (5)、大自然如此美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4、完成质疑问题一

  (1)、是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板书:(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齐读课题

  三、写字

  课后生字字形分析、描红

  四、总结。   

  大自然是那样的美丽,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可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我们要怎样去打开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呢?我们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板书】       

  4、(祖国号召我们)去大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后反思】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大意。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现代诗,很适合于朗读。在教学时我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指导、强调诗歌朗读时节奏、停顿的把握,并随机通过评价及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读通课文,读好课文。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去领略课文所描写的大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迷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了情感基础。

  但是这节课上,我还存在着许多的遗憾。如教学的多个环节没有被我很好地连贯起来。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单一。引导不够,太过注重自己的讲授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读写练习题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