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寓言两则》阅读教学设想

《寓言两则》阅读教学设想

挑衅炫耀 点赞 分享
《寓言两则》阅读教学设想

微信扫码分享

《寓言两则》阅读教学设想

《寓言两则》的第一则是《亡羊补牢》,作为成语,这四个字连用,大概是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秋兴》,诗句“惩羹吹齑岂其非,亡羊补牢理所宜”开始的,再往前找,它在《战国策·楚策四》的《庄辛谓楚襄王》里,当楚襄王由于不听庄辛的忠告而被秦军攻下首都被迫流亡时,又把庄辛给找来时问他:“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时,庄辛说:“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因而,在课伊始时,可以以这个故事导入,既拓展文本的外延,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陵君又总是随着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下去国都郢城将会保不住了。(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这时候,庄辛就给楚襄王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学习的寓言──亡羊补牢。请大家认真去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庄辛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楚襄王什么道理。
  在读通课文,解决了字词后,可以让概括主要内容,并联系课文理解课题中的“亡”和“牢”。课文中有现成的词可解释:“亡”──丢了,“牢”──羊圈。
  接着以“当他第一次丢羊后是怎样想问题的?”“第二次丢羊后又是怎样看等这个问题的?”来引导,并利用这些练习的辅助得出寓意:
  庄辛想通过《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楚襄王。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一个同学,因为不认真学习而致使学成绩下降,老师想给他说说《亡羊补牢》的故事,那老师想告诉那个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可以这样小结:这么看来,不管什么事,只要做错了或出了问题,都要(  )。
  所以人们在运用这个成语的时候,常常还这样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当然,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后提出的要求是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作为初始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示范来让学生明白这样才算 “自己的话”
  可以先出示课文的一段话(第一段),然后罗列一些讲法给学生参考:
  1、从前有个养羊人,一天早上,发现自己的羊少了一只。他查了一下,发现是羊圈破了一个洞。夜里,狼从这个洞里钻进来,把羊给叼走了。
  2、很早以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有一天,他发现少了一只羊。原来他的羊圈破了一个窟窿,半夜里狼从这窟窿钻进来叼走了羊。
  3、以前一个人,养了一些羊。一天早上,他在放羊时发现少了一只。哪里去了呢?原来是他的羊圈不知什么时候破了一个窟窿,被一只狼发现了。夜里,这狼就从这个洞里钻过去,把羊叼走了。
  第二个故事《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原文是这样的: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寓言两则》阅读教学设想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