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藤田初恋 点赞 分享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3、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相当丰富。在课前预习设计上我并没有让学生的情感有所侧重,而是就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进行收集。课堂上,学生收集的丰富的课外资料超出了我的想象。课外资料阅读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当大,精神营养丰富,道德质地醇厚,感情成分饱满,适合时代需求,使孩子们真正感受假、丑、真、善、恶、美,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进步意识,提高学生素质。
但是教学只有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才能发现理论与实际的磨合口。课上完,细节的思索却不断。
1、孩子对香港的过去和一分钟的体验了解甚少,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缺乏收集资料的渠道,所以在设计导语的时候我穿插了很多的课外资料,加深孩子对香港的印象。所以上课时是否会感觉课堂上教师的导语过长,教师的语言过多?
2、对于文本的理解真的非常难,作为教师,我都读了教下10遍。我想,逐字逐句推敲反而会破坏文本的整体意味。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我认为对香港过去的痛苦和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能有迷糊的印象就达到了我想要的目标。因此,我重点抓第2、3小节,用板块对比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目标设计,是否会浅化了文本的意味?
3、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对于课外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并让学生在资料上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略读课文,注重能过的是方法的积累,用资料来冲击情感。我想,我们还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不同的尝试。这种没有情感指向性的材料收集尝试会不会让学生的情感寄托有所偏差?

《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怀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但语言凝练,语句含义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初读反馈,几乎一无所知.课前预案推翻,以"读"为核心,重新作了尝试.
1,初读降低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口.
2,轻声细读,用更精练的词语概括每一节的内容.倾听,等待——升旗,自豪——联想,屈辱——迎接,展望.这样一来,诗歌的线索就非常明了,为理解诗句降低了难度.
3,精读感悟."让我拉住你的手"——拟人化,亲切动情."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激动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欢乐"——联想到屈辱的历史,如今的扬眉吐气尤显珍贵."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表达对香港回归的欢迎祝福.
4,联系实际,补充资料,进一步深化主题,激发爱国情怀.
反思:古诗还在积累,现代诗的熏陶几何时已了无踪影.回忆自己年轻时对诗人的崇拜,几本诗集视若珍宝,晨起背诵,路上反思,那种热情历历在目.诵诗对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特别有帮助,有时感觉孩子们的语感不好,是否能多引进一些诗歌读读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后一分钟》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