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甜到心口 点赞 分享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在校园开展爱科学月活动之际,我们五年级正好教学第六单元学习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雷暴的秘密,诺贝尔发明固体炸药的事迹,谈迁用二十多年时间撰写《国榷》的故事,从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下面就教学《天火之谜》教学情况作一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秘密。
      学生对于科学家一向有崇拜之心,但可能距离相对遥远,课文就提供了一次走近科学家的机会,让学生从细致的描写中去领略科学家的可贵精神。教学此文,我把“风筝实验”作为重点,从中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集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并能当堂复述实验的过程。而文中对实验前后有关事宜的描写,则起到了烘托作用,在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朗读、想象、体会。
      在我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后,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的就是那只在雷雨中颠簸的风筝,它凝聚了富兰克林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勇于探索。这时,《村居》里儿童在春日里快乐放飞风筝的情景也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因此,我决定就用这首诗作为课文的导入,在学生朗读此诗后话题一转:“:一直以来,风筝是欢乐和自由的象征,而今天我们课文中出现的一只风筝却非同寻常,(版画风筝)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呢?”(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做了著名的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也引出了课文的重点“风筝实验”。
在简单复习第一自然段“天火”的可怕之后,以引读的方式带出第二自然段,重点让学生领悟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也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阅读练习中过渡句的寻找准确率不高,作文训练中还没学会合理地用上过渡句)来设计的。课文条理清楚,也要求全文复述,所以我在教学3——4自然段时,先要求学生较快地默读,既而思考:这个谜是怎样一步步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在指名回答后相机板书:观察    推测    实验。
这样对学生在课后复述进行了提纲性引领。教学第三自然段抓住“不仅……就连……也……”的一段话,指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对他的不屑一顾、怀疑。)既而想象说话:人们对富兰克林的冷嘲热讽、取笑。但学生的回答几乎都只是人们对他的否定,对于“讥讽”理解得不够到位。我在自己班里对到位。我在自己班里学生提出了提前阅读《拓展阅读》的要求,学生对富兰克林的出生、背景等有了一些了解。这次上课,学生对这些不够了解,感觉设计上可以再细化一些,可以简单介绍背景资料,说不定学生对富兰克林面对重重压力下的决心和信心理解就要深刻些。
      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我花最长时间进行教学的段落。
      首先请同学自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富兰克林是如何做实验的?再要求
      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一方说一方提醒。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让他们对整个实验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接着,我让学生交流:“在实验中,你读懂了什么?”大致围绕以下几个点—
      a  实验条件:天气、器材
      b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