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甜味剂 点赞 分享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精选14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1

  第五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五自然段,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用笔做上记号。

  生边读边做记号。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从“儿子种的花”,我体会出了父爱。因为我发现文中两次提到了“儿子种的花”,就像我上次做了张贺卡给我妈妈,妈妈向亲戚提起这张贺卡,都说“是我女儿亲手做的”,是一个道理,是很高兴,很自豪的。

  师:其他同学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生:有。

  师:你觉得父母说到“我儿子”怎么样,“我女儿”怎么样时,是什么样的神情,什么样的语气?

  生2:脸上带着笑,说起来很得意。

  生3:很欣慰。

  生4:很宠爱。

  师:是呀!同学们都很能体会父母的心。作为一个父亲,高尔基也很爱他的儿子,此刻,也为“儿子种的花”感到高兴和欣慰。

  生5:从“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体会出了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说不出”是因为他太高兴了!

  师: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生5:为儿子的孝顺而感到高兴。

  师:子爱父,父爱子,真是——

  生:父子情深!

  师:我们帮高尔基把他心里的话说出来好吗?

  生5:我的儿子这么孝顺,我老了也有依靠了,我真高兴啊!

  生6:儿子种的花姹紫嫣红,多美呀!

  生7:花终于开了,想想我的儿子,他一定也长高一些了吧!

  师:说得真好!把高尔基对儿子的想念和关心都说出来了!

  生8:我的儿子多像这些盛开的鲜花呀!

  师:同学们简直把高尔基心窝里的话都掏出来了!

  高尔基此刻心里很高兴,这一句中还有一个词能体现这种愉快的心情。

  生默读这一句。

  生9:是“欣赏”。

  师:你明白什么是“欣赏”吗?

  生9:就是心情愉快地看。

  师:恩,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9有感情地朗读。

  生10:我从“瞧——”这句话中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我觉得他太想儿子了,所以看见花就像看见儿子一样。

  师:是啊,睹物思人!

  生11:我觉得是因为儿子很可爱,长得也肯定很漂亮,而花儿很美丽,所以高尔基就想到了儿子。

  师: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美的。

  生12:因为高尔基看到这些花,就想到儿子为了种花顾不上休息,累得满头大汗,花儿就像儿子累得通红的脸了。

  师:是啊,这些花都是儿子劳动的成果。此刻,高尔基的心里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和爱啊!同学们的体会可真深,谁来读读这一句呢?

  生争先举手朗读。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生齐读。

  简析:

  这一教学片段,指导学生从语言感知到内涵把握,并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美德渗透,体现了充满人情味的人文主义教育观。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4、5节;背诵课文7、8节。

  3、能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最后一句话,初步感受“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明白生活中“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名言导入:

  (1)谈话:分别出示2句名言,指名读:

  a、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一门艺术。

  b、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2)知道是谁说的吗?(高尔基)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他的名字。(板书:高尔基)

  学习生字:尔、基

  4、出示课文的第一小节: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句式练习:(   )是(     ),他(        )。

  5、今天,让我们走近高尔基,共同学习一篇和他有关的课文,题目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板书:和他的儿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的录音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种花、赏花、写信)

  2.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号,找出相应内容的小节。

  种花(第二、三节)    赏花(第四、五节)、   写信(第六、七节)

  三、学习课文,理解词句

  (一)儿子的“给予”

  1、仔细读读课文2、3节,想想儿子是怎样留下这美好的鲜花的?用横线划出(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不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2、从这段话里我们读出儿子留下这美好的鲜花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呢?

  只有……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是不容易。

  顾不上:千里迢迢来到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

  一直: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

  学习生字:栽

  3、看提示,想象说话:

  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         ,因为,他心里一直想                             。

  4、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爱,一心想把美好的东西留给他,我们称这种行为为给予。(板:儿子、种花、给予)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我们说有给予就必然有得到,下面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得到”。

  2、学生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 高尔基很高兴地得到了什么?曲线划出。

  (鲜花)美吗?从哪儿看出?

  (姹紫嫣红、阵阵芳香、引来蜜蜂)

  理解:“姹紫嫣红”一词。教学生字:姹、嫣(在字形上都有“女字旁”,在字义上都有美丽娇艳的意思。所以,“姹紫嫣红”就是指各种各样美丽的花。) 紫

  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有的      ,有的        ,还有的       

  3.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                             。

  学习生字“霞、庞”

  试背片段(赏花)。

  4、师小结:(板书:高尔基、得到)

  (三)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除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于是,他把这些感想写在信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封信。

  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填空:看到高尔基的这封信,儿子心里(      ),也感受到了(                 )。

  3、信中“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多么愉快呀!”这句话你们都理解了吗?

  要为他人着想,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

  四、总结、拓展、是呀!奉献比获取更快乐。

  1、齐读全文

  2、学习有关的名言。

  3、在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会让你感觉到很愉快?

  17、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儿子              父亲

  栽花              赏花

  (给予)            得到

  明理            (写信)

  教学反思:

  一、选择

  英国作家斯笛芬生曾说:“文学是‘裁剪的艺术’。”其实细细想来,教学也不正是一种裁剪的艺术吗?教师在认真备课后往往觉得自己所想到的内容样样都好,尤其是苦费心机得来的,要把它一笔勾销,实在觉得不舍。所以在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割爱就成了一大难事。

  就拿本文来说,可说的还真不少。如:高尔基的生平简介、父子情深、生字教学、优美语句的积累等等。于是,我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帮助学生理解“给”与“拿”的辨证关系。在几经选择之后,发现高尔基的生平简介与课文的教学重点关联不大,因此就将其无情地删除。另外,表达父子情深的内容无需单独讲授,可以贯穿于教学重点、难点之中,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了这种筛选,备课的思路也就变得清晰起来。这就和用兵打仗时要占领要塞,击破主力的道理是一样的。

  二、安排

  选择之后的第二件要事就是安排,这时不仅要安排好教学的先后顺序,还要轻重分明,最主要的是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本文的教学主线是帮助学生理解“给予”,因而课文的导入直接就将这个思考带给了学生。在初读了课文之后,我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与他们一块儿解读“给予”,通过细致地学习,学生们知道了“给予”是辛苦的,但却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接着在学习了高尔基的书信后,我让他们畅所欲言,领悟“给予”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道理。最后让学生体验习作,实践“给予”,把生活中的这方面感受写下来,真正地认识“给予”。整堂课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3

  一、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提问:

  师: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间的那几件事?这两件事体现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怎样的感情?(提示可以用字词来概括。)

  生:“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

  生:体现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师:板书“爱”。

  (一)由“爱”切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找画体现父子情深的语句,请仔细的读,用心的想,看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写感受。(提示:读书有问题有想法时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这样你能从别人的发言内中得到启发。)

  3、全班交流。师相机引导

  第二节:“探望”一词,很有深意,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从探望一词我看出了儿子思念父亲。”

  生:“我觉得儿子对父亲有着深深的爱,不然他就不会赶到岛上去看望父亲了。”

  ……

  第三节:你对哪些词体会的较深刻?

  生:找到“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

  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重点词语。

  师;“谁能谈一谈你独特的理解?”

  生:“从这几个词语中更能看出儿子深爱着父亲。”

  生:“读了这些词语我仿佛看见了高尔基的儿子为了让父亲能欣赏到美丽的鲜花而忙碌的身影。”

  ……

  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文字。

  4、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了,他望着满院的亲自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见……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5、学习“春景图”以读代讲。自由读一读老师要看到你那灿烂的笑容、婀娜的舞姿、还有摇头晃脑的样子……    这样的美景使你脑海浮现出怎样的词语来形容。

  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试着练习背诵。

  读第五节  ,  还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他们父子情深?(引导学生练说)

  体会“说不出的高兴”的情感:快乐、幸福、甜蜜

  “多么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你体会到了高尔基怎样的感情?

  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理会想些什么?(自由练说——指名说)

  6、整体朗读第2——6节体会子爱父、父思子。(自由练读——指名读——及时评议)

  (二)学习6——9节

  继续交流:从写信教子中能体会出高尔基爱关心他的儿子。

  1、高尔基的信,把自己读后感受深刻的句子画下来,细心的说一说,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边读边画。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出示:a、我的儿子在岛上种下了最美好的东西——鲜花

  你有何问题?(生质疑,学生解答)

  b.“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别人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呀!”

  引导理解:这里“美好的东西”是指什么?

  生:“我觉得这里美好的东西是指一种关爱,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在何时何地都能去关爱自己周围的人。”

  生:“我觉得这里的美好的东西是指一种帮助。”

  生:“我觉得高而基是想让儿子能够学会奉献。”

  ……

  师:同学门说的太好了,高尔基将这种爱推而广之,是它更博大更广泛。美好的东西已经不再仅仅是鲜花,它还指对别人对社会的奉献、帮助、付出、以及对人的关爱。”

  c.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

  生:“我觉得这里的‘给’实际上就是一种付出,而‘拿’则是向别人索取。”

  生:“我觉得高尔基这位伟大的作家实际上是在教育我们要做一个乐于付出的人。”

  生:“我曾经帮助一位老大爷推车,老大爷连声感谢我,我觉得自己特别高兴;能帮助别人也是无比快乐的。”

  生:“我的理解是高尔基对他的寄予很大的希望他希望儿子能够做一个乐于帮助别人,有益于社会,乐于奉献的人。”

  生:“这不光是在教育他的儿子也是在教育我们。”

  ……

  师:“同学们已经读这位伟大作家的信就让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这封信,仔细的聆听他的谆谆教导。”

  (练读课文,指名读随时评议)

  三、拓展练习。

  想象高尔基的儿子收到来自远方父亲的信,神情、心情会怎样?读了父亲的信又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信。

  1、展开想象进行练习

  2、尝试写信

  3、指名读习作、听、评。

  四、总结全文:

  让“给”永远“拿”愉快这句名言伴随着你走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每一处,伴你一生健康成长。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的父母无私奉献多年,从不以“拿”为借口要求回报你是否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亲身体验一下“给”的快乐。相信你们一定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乐于付出的人。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第14课,了解到了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深入了解高尔基的内心世界,理解他是如何爱自己的儿子的。

  二、研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给课文分了段,知道了课文共分为三部分,谁还记得课文共分说了哪几件事?(板书:栽花赏花写信教子)

  2、学习第二部分栽花赏花

  (1)、细读第2---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感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感情怎样?(板书:父爱子子爱父)

  (2)、高尔基的儿子很爱父亲,你从文中的那些地方体会到的?(出示第二、三段、读、找)师生共同研讨重点词:探望、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3)、儿子种花仅仅是为了玩耍吗?

  (4)、指名读这两段,读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5)、练习说话(出示幻灯片):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跟妈妈回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幸福的笑了,他仿佛看见————

  (6)、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都开了,我们来一起欣赏,读第4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美吗?文中用那个词来形容的?你还能用哪些词来形容?(幻灯片出示词)生读词。

  再用惊喜、赞美的语气来读这一段(集体读)。

  (7)、鲜花中包含着儿子的深情,盛开的花朵就像儿子可爱的脸庞,花间蜜蜂的嗡嗡声就如儿子甜甜的笑声,这时一种真挚深厚的父子情在高尔基心中油然而升,他沉静在幸福与欣慰中了。

  (8)、读第5自然段,(出示幻灯片)

  a、引导学生观察高尔基赏花的表情,想象蜜蜂飞舞的动态画面,从而他的喜悦的内心。

  b、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父亲愉快的心情及对儿子的爱?(出示幻灯片第5自然段)相机指导“欣赏”“儿子种的花”“说不出”“多像”等词。

  c、自由诵读高尔基赏花的句子(第五段)

  体会高尔基此时内心爱子深情地涌动。(师可指导读)

  d、展示朗读:

  在练读中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或感到自己进步的,在班上进行展示性朗读。

  e、相互评读:

  同桌互读,互相发现优点,肯定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3、学习第三部分写信教子

  傍晚满天霞光一片嫣红,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万紫千红的花,想象着儿子可爱的形象,情不自禁提起笔来给儿子写信,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1)、出示第7---9自然段,自由读,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2)、生说句子。

  (3)、共同讨论:

  a、儿子种的花在院子里,父亲为何说在“岛上”?

  b、信中两处“美好的东西”意思一样吗?分别是什么?

  c、“无论……那……”强调了什么?(引导学生体味:给别人快乐,自己也能得到“愉快”)。

  d、“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中“给”、“拿”分别是啥意?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高尔基对儿子一种超越亲情的崇高的爱。

  (4)、看到别人由于得到自己的帮助而愉快时,我们会由衷的欣慰,并且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种满足是永恒的,其中毫无私心,一片真诚纯洁,同学们应该领悟到:(出示幻灯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所取。

  (5)、同桌齐读深入感受高尔基给儿子信的深层含义。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所学到的东西还真是不少,既积累了词语,又练习了说话,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老师希望这句话能成为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的座右铭。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1. 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 激发诵读感悟之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 通过合作学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表达。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二、由“爱”切入,整体感知。

  1、问: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情感关系?

  板书:爱

  2、轻声读课文、思考:

  边听边划出表现父子情深的语句。

  3、学生交流,随机出示语段。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感受子爱父,学习第2、3自然段。

  (1)抓住“只有,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来朗读体会子爱父。

  (2)引读2、3自然段后,创设情景,想象练习。

  临走时,儿子望着,仿佛。

  2、:赏花细节,品味第4、5自然段

  (1) 个别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春景图,其余学生闭目想象;

  (2) 交流所感后,配乐个读比赛,出填空导背;

  (3) 出图练说:进入高尔基的内心世界,想象高尔基边赏花边会想些什么?(点评导读:你们真能体会一位父亲的心,思子心切,见花如见子啊!)

  (4) 过渡:这样的彩霞这样的花,这样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但仅仅是因为花美高尔基才流连忘返吗?(相机板书“栽花赏花”)

  (4)看图练习说话

  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

  (5)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体会父爱子、思子心切、见花如见子的感情。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师述:

  高尔基对儿子的感情仅仅是一种父亲之情吗?不,他将这种爱推而广之, 使它更博大更宽泛。

  请大家读读这位大作家写给儿子的信,感受这位父亲的用心良苦,崇高伟大。

  2、布置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内交流印象最深的哪一句?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想法,也可把搜集的资料灵活地用一用。

  (2)有疑难之处在小组内提出,讨论解决。

  3、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解疑。

  (1)美好的东西--可以是花,能给人愉悦感的事物,还可以是奉献、帮助、付出关爱等。

  (2)花明明种在庭院里,怎么是在岛上留下鲜花?

  (父亲认为鲜花留给了岛上更多的人们,不仅仅是他。)

  (3) 师:这里,高尔基是不是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给别人种鲜花?

  生:(笑,摇头)

  师:那么你们认为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呢?

  生:(一时语塞)

  师:老师倒有这样一次经历:有一次,我班上的一位同学生病了,我特意去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当时,这位小朋友很感动。望着他那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因为我在他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了他鼓励。

  你们也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生: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朋友不敢过马路,我就搀着他一起过。我给了他帮助,感到很高兴!

  生:我给贫困学生捐款。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上学,我也感到很高兴!

  生:今天,我的同桌没带钢笔,我借给他用。我帮助同学解决了困难,我也很高兴!

  生:……(略)

  师:真好!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是在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因此,课文这么说——(引读)

  生:(读8、9自然段)

  师:(出示两句话:

  “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

  请大家读读这两句话,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生:我觉得第二句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生:我觉得第二句强调了“给”。

  师:大家体会得真好!“给”后面停顿一下,更能强调“给”的重要,更能表现出“给”比“拿”愉快。

  请再读读这句话。

  师:你们知道这里的“给”就是给什么?

  生:就是给别人美好的东西。

  生:就是给别人帮助,给别人关心。

  生:就是真诚的奉献!

  生:……

  师:请你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生:(读)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得真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读一读,相信我们的理解会深。

  7、选择练习

  a、代高尔基的儿子写一封回信。

  b、读后感《“给”永远比“拿”愉快》

  《你快乐,我也快乐》

  c、写出最经典的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制成书签。

  四、课外延伸,实践体验。

  像高尔基的儿子一样,去做一些给他人带来欢乐的事,并把做时、做后的感受写下来。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6

  背景: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上海新教材二年级下的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获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意清新,含义深刻,寓理于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力目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的特点,能边读课文边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情感目标:通过诵读感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的教学重点,我把它落实在高尔基在院子中赏花和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个部分;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信中的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在教法方面,随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等新课改精神的深入开展及素质教育的逐步完善,符合课改精神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应运而生。本课通过采用这一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学法方面,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

  实例:

  (一)接触课题

  1.板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以教师提问引发学生提问——看了这课题,大家已经知道些什么?正在思考些什么?谁来说说?

  其间:①抓“和”,明确两个人及彼此间的关系等。

  板书:子、父

  ②简介高尔基及他的儿子

  过渡:一起来看“父子之爱”的具体情况。

  (二)走进文本

  1.组织自读(编好自然段),齐读,初步感知两件事。

  随机板书:栽花、写信

  2.抓住要害,引领研读。

  a.研读第2~5自然段。

  以教师提问诱导学生提问——在读这部分时,大家有没有碰到困难?有哪些困难?谁来讲讲?其间,尽可能处理好以下几点:

  ①了解家乡→意大利的距离。

  ②掌握多音字的念法(标调);留心生字“妻”、“庞”笔顺(书空)。

  ③让开放五官(投入情感、运用想像、结合看图),读好第4~5自然段,同时较准确地理解“全都”“姹紫嫣红”等词义。

  ④比较、讨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与“心里说不出高兴”的异同。哪句更符合事实?为什么?(花→儿子;鲜花的美丽→儿子的可爱;高兴得无法用语言表达)

  随机板书:留下美好被称赞

  b.研读第6~9自然段

  以教师提问鼓动学生提问——读了这部分,谁有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讨论?

  其间:尽可能生成并领会以下几点:

  ①关注“信里说”及“……”,让明白:这不是信的全部,而是选出来的重点内容。

  ②留意引号有多种写法(双、单、半)。此既表示多段连续引用,也为了强调、突出,让更好地引起注意。使用时,要看具体需要。

  ③借助“无论……都……,那……”,让明晓:花是美好的东西,但美好的东西不止是花……

  ④抓住“‘给’永远比‘拿’愉快”(比),让明确:“给”:付出,关心、帮助别人……;“拿”:得到、索取……此可理解为:得到人家的关心和帮助……如是正当的得到,那也是愉快的;要是不正当得到的,比如:借了人家的不还、捡到有用的不交,甚至是骗到的、偷到的、抢到的,那不仅不愉快,而且是可耻的。但不管怎么样,给”肯定永远比“拿”愉快。这是“父”给“子”信中的关键赠言,是值得“儿子”永远记住,并照着去做的至理名言。

  随机板书:(改原“写信”为“赠言”)“给”永远比“拿”愉快!

  (三)揿住要旨

  1.齐读全文;分男女生及指名读第6~9自然段;范读第7~9自然段;齐读全文。

  2.以教师提问激励学生提问——学到这里,特别爱思考的同学肯定还会有问题,谁来证明自己是个特别爱思考的同学?

  3.注重生生对话。必要时,启动以下程序——

  师生模拟“父子”通话,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文本的有关内容、意会赠言的基本意义,并为课后写回信作相应铺垫。

  ①选生拟“父”,师拟“子”——语路参考:好?存活?花开?开得怎么样?看着高兴?其他人?喜欢?如要,愿给?为什么?我?为什么?……

  ②师拟“父”,选生拟“子”——语路参考:劳累?好?信收?为什么要写信?识?懂?不懂?在院中→在岛上?哪句印象最深刻?背?“给”?“拿”?愉快?为什么?记?做?……

  ③让发挥主见,各同桌间相互“通话”。

  4.视情作结:“子”忙着栽花——留下美好被称赞;“父”写信赠言——“给”永远比“拿”愉快。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写好两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课文第四和第五小节;

  3.摘抄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

  4.代“儿子”给“父亲”写封回信(注意信的基本格式)。

  反思:

  课堂上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先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件事:栽花、写信,然后抓住要害,引领研读,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在课堂上,我始终以教师提问诱导、鼓动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发真问,解真疑。师生模拟“父子”通话,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文本的有关内容,同时也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通过这样的课堂对话,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教会了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人。

  但现在想想,当初的预设和实施中有一点被我疏忽了——不管是我拟“子”,还是我拟“父”,都由我主控,这未免影响了学生的更自主发挥。倘若其中一环考虑改由学生主问,那效果也许会更加合理、实在。还有,不管是我问、学生答,还是学生问、我答时,都可动员起更多学生“随便插嘴”,那效果也许会更加生动、自如。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7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可能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读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人性美,树立奉献就是快乐的人生观。

  2.感受文章语言美。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难点:朗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读熟课文。课件展示。

  养成教育训练点:上课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在第二件事中高尔基要告诉儿子什么道理?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3.“给”是什么意思?“拿”呢?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出示课件)

  1.你能在书中找出描写这幅图的段落吗?

  2.读一读,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读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父亲感受的词。

  三、学习第7——9自然段

  1.请大家大声读一读信的内容。边读边想信里高尔基跟儿子说了些什么?

  2.默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两个“美好的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4.背诵信的内容。

  四、课堂拓展

  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留美好的东西

  探望父亲时                       留下鲜花

  ……                            ……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总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将本课的侧重放在教给学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上。“栽花赏花”的教学原本是要略教的,因徐的一句引发了较长时间的探讨。于是“写信教子”便显得时间不充足了。而学生也因紧张和畏惧心理启而不发,致使课堂显得生涩许多。如果能再给孩子们点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可能就不会在联系实际谈时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8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深深的爱和他与儿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这是一篇记事文章,但其中有两个描写景色的段落。而正是这两段景物描写,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为什么会从远方给儿子写去一封饱含深情的信——那么美的景色、看到美景想到了儿子,于是促使他写了这封信。

  高尔基将这种亲子之爱扩大了,变得更广博、宽泛。我指导学生通过4人小组合作学习信的内容,交流从信中读出的体会,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疑难处,大家一起来解决。我在巡视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引导。从而使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给”,永远比“拿”愉快。一些学生举了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上的有关“爱的奉献”的事例,说了自己的体会。还有几个学生并没有真正留心体会自己给予他人美好东西时的快乐。当今社会,每家都是独生子,致使学生自私、贪婪。让他们学会无私,仅凭一两句说教的大道理,想必作用不会太大。那这句话给我的启发是:只要你真诚地付出,别人受益自会回报,那你也将是多么愉快呀!老师认真负责地教育学生,定会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医生妙手回春,救死扶伤,人们称他们为“白衣天使”;父母给孩子无私的爱护,也会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我体会到: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尽我所能,给身边、周围的人,奉献一片爱心,留下美好的东西,才会更加快乐。根据我的理解,指导学生深情导读信的三个片段,创设父亲写信,儿子读信的情景。最终让学生体会“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我力争让每个孩子从心底升腾起一股自发为班级服务的思想,不是有位哲人这样说:播种思想,就会收获行动。让每个学生在老师、同学的关爱中自发自觉做好事,不求索取。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感受,使境界得到升华,这样才能真正理解 “‘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做得好的地方:

  1.我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并理解文本,自读自悟(如你从中读到些什么?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2.教学语言简洁精练、及时总结,培养了孩子“不动笔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3. 激发学生想象说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课文内容得到延伸(如:高尔基的儿子载花时心理会想些什么?来到载满花草的芳草地,想象:所见、所闻和所感。)。

  4.在品读课文开篇采用“直奔中心”式,引领全文,讲读课文。

  5.在“说话训练”环节,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多读、多悟、多想、多说、多体验,使文章中心更加浅显易懂。

  6.在拓展环节——赠送书签时,让学生亲手制作、摘抄、积累名言佳句,并相互赠送。

  不足之处: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才能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感,从而引导好学生。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以发自内心的强烈感受和栩栩如生的理解认同,启发学生进行富有感情色彩的读书,细细品味其含义,领略其精神,师生才有真心的互换,情感的交融,学生也才能更好地进入文学的境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倾注深情,激活了课堂,这就可能有教学的境界美。

  1.在用图片突破重难点时(理解第二个“美好的东西”),应配乐《爱》,突出课文“爱”的主题,掀起教学高潮。版书设计有重复字样(高尔基),应稍作改动。“赠送书签”环节,应就地取材,结合课后第三题的要求:摘抄自己认为值得积累的句子。也可作为书签内容,不要发散开来。

  2.说话训练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心,练习说话,不要偏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主题。

  3.课件出示“作业布置”环节,应及时复习书信的格式,用多媒体直观显现,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减轻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把总结积累的经验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在本文教学之前,我通过对教材和学生做出的分析,做了以下预设:课文中“‘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哲理内涵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基本弄清其含义后,只需联系实际,说说类似情况即可,要求不宜太高,能理解多少说多少,重在有真情实感。照这一目标来说,此难点也算突破,教学任务也算较为完满地完成了。但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经过教学后的反思,我感觉到这堂课的教前预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本完成。可有几个地方还做得不够。

  一是在分析高尔基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还不透。亲子对父亲的深爱还体现得不够,对词句的“抓”还不深,如:学生提到儿子千里迢迢“探望”父亲,我只是对“探望”与“看望”进行了比较,这样对词语的理解是比较浅显示的。还应当深问“儿子是怎样‘探望’父亲的?”这样学生便会从词句入手,从字里行间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儿子以辛勤劳作,为父亲栽种鲜花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二是本课教学看似行云流水,词句抓了,课文读了,情感体会到了,实则浮于表面,学生的情入得不深,入得不透。高尔基对儿子的爱是一种“大爱”,广博、宽泛。教学时体现得不够,理性的分析多了,情感的渲染少了。看来备课时,教材挖得还不够,基本要求达到了,但还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理解状态。

  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美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主题独特、语言清新、文质兼美的叙事性记叙文。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由于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处于第四单元,为了能为解决教学重难点做好铺垫,根据教材体系安排的特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除了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又安排了练习3中散文《幸福》的学习,同时带领学生回顾了四(下)几篇有关爱的主题的课文,如《我不是最弱小的》《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等,有了这些内容的铺垫,第二课时也就是今天的教学设计,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多种形式的对话,焕发真实的情感,使全体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畅谈了内心的独白。

  一、寄情鲜花,畅谈美好的东西。

  对文中表达的深刻情感,教师的讲解往往显得苍白乏力,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验,读中去感悟。“鲜花”是本文的一条红线,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条线索,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展开对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儿子种花时的情景体会到儿子种花的心意,感受其对父亲的深情,二是畅谈高尔基看到儿子种的花全都开放时的多种感情体会鲜花给高尔基带来的美好感受,从而拉近人物间的距离,为后面给高尔基回信打好了铺垫。

  二、读写结合,体现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课标》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曾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教学就是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的第三段,第四段设计了想像说话的练习,拓展思维,积累了语言,为理解下文的“美好的东西”做了铺垫。并设计了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回信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写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不足之处。

  首先,在文中出现了两个“美好的东西”,第二个“美好的东西”在引导理解有些仓促,要是先引导理解为小溪、树林、蓝天、绿草、礼物、美食等这些像鲜花一样美好的物质,再理解为真诚的问候、热情的帮助、衷心的祝福,会心的微笑等或许要合适一些。其次, 在充分朗读课文和体悟情感的基础上,再模拟情景设计学生扮演“儿子”的角色,以说的形式对父亲高尔基表达自己的心声。借助文章蕴涵的父子情,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与文中人物的距离,从而真正深刻领会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

  这只是我一些粗浅的认识,还需要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9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围绕“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的作品。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小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一、以“爱”切入,体会父子深情。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尝试用一个字概括父子之间的感情,学生大都会选择“爱”字,接着朗读课文寻找“爱”的轨迹,圈画描写父子情深的有关语句,交流后整体上初步感受“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事体现了父爱子、子爱父双向的浓浓亲情。而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读好栽花、春景、赏花等片段,并相机切入“高尔基面对这样的晚霞这样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想说些什么?”的语言训练和闭目听朗诵的春天花开情景在头脑中熟记精彩片段的训练。师生及时点评学生的朗读,赞扬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人间最美的亲情。最后教师深情引读“栽花赏花”的整体故事情节,感受那千山万水隔不断的父子情深,体会鲜花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东西和高尔基见花如见子的深情。

  二、以“给”突破,体悟奉献快乐。

  作为大作家的高尔基赏花想着种花人——儿子,并且利用自己最擅长的工具——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不仅言谢、言思子之情,更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这种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启发学生理解两个“留下了最美好的东西”,深入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和含义。然后让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句子,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去证明“给永远比拿愉快”,这的确是谆谆教导,以求“各有所得”。

  学生围绕板书上的“栽花赏花”与“写信教子”,谈“给”的愉快比“拿”的愉快多,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情境艺术的引语,指导朗读这意味深长的信,体悟“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教前的预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不够完美,教学机智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填空:

  xiuxinfangcha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

  赏写只有还没有

  花爱信顾不上一直

  栽收各式各样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11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对话的基础和依据;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要在对话过程中合理调控,认真对待学生这个主体,充当对话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对话的双方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用情感激活情感,用心灵碰撞心灵,并努力用教师的真情打动学生,使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获得心灵的洗礼。在执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我注意了对文本的情感把握、提炼、升华,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文字内容比较简单,但表达的情感却十分真挚。文章讲的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几件生活小事,读后使人感受到了高尔基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全文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学生很容易能体会到文章前半部分中的“爱”—“栽花”中,只有10岁的孩子,却懂得怎样去关心父亲:经过长途奔波来到父亲身边后,“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读到这里,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为了让父亲欣赏到美丽的花儿,心情舒畅。”有的说“为了让父亲不会感到寂寞,有鲜花陪伴。”还有的说“美化环境,使父亲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悟出了这是儿子对父亲的一份爱。

  而对于文章后半部分中的“爱”——父爱子,从“赏花”与“写信教子”都能够体现出来。怎么样让学生感悟到此时父对子的爱呢?如何触动学生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人文性学科,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有效载体。此时我注意发挥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有能力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本课内容简单,事情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这些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让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很容易理解这种父对子的爱。而文章的重点——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所揭示的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文中明明讲的是“栽花”、“赏花”,怎么又变成“给”与“拿”呢?高尔基所谓的“给”,所谓的“拿”究竟指什么呢?对这部分的理解我设计了一座桥梁——用生活来解决,文本来自于生活,也应该回归于生活。我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读过的一些名言警句,如“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再让学生品味课文,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将课堂与生活紧密“链接”,使得学生的情感随之融入课文之中,让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内涵,同时也能领悟到这又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学完了课文,我又进行了延伸拓展。“平时你又是如何爱你的父母,你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吗?”学生反应不一,大部分学生只能回忆起父母对自己的“爱”(生活上的关爱,为人处事的教诲之爱等)。而自己对父母的“爱”少之甚少。沉默了一会儿,我追问道:“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打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绪飘飞。“我要为下班的爸爸倒上一杯茶。”“我要学会自己洗衣服,减轻妈妈的负担。”“我要好好学习,少让父母操心。”“除了自己的父母,我还要关爱更多的人。”……听着孩子们稚嫩而又坚定的话语,我欣慰地笑了,因为我知道,他们已经领悟到爱的真谛了!爱是相互的,而爱的给予者远远要比承受者幸福多了。

  愿世间到处都充满爱!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12

  学习内容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用一至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   习   过   程 一、学情调查     1、认读词语:   妻子    脸庞   姹紫嫣红   欣赏    栽种        2、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默读全文,圈画生字词,说说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哪些生字   的字形需要注意?(我们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默读全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   文章的主要内容)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请你用“        ”画出有关词语。   三、交流点拨 1课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   (                                                            )。 2、高尔基是一个                 的人。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五、达标检测  1、我喜欢的词语有:             2、我喜欢的句子有:                       

  箕城小学语文导学案

  学习内容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的道理。 学   习   过   程 一、学情调查   1、通过收集资料,你了解了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作者是从哪两件事介绍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 二、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 ——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地方来体现儿子爱父亲,父亲爱儿子的?画出   这些语句,仔细品读,在这些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重点品读: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 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给人种各样的花草。 (1)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具体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情?(用笔圈出来) (2)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跟妈妈回家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 (3)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高尔基的儿子对高尔基的孝顺。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1)读完上面的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1)你喜欢这两句话吗,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朗读时眼前出现了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 ◆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1)观察插图,大声读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高尔基思念儿子,充满着自豪,享受着幸福,用笔圈一圈。 (2)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猜一猜,高尔基要对儿子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把上面的话齐读一遍。 (二)合作探究——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细读6——9自然段,重点品读一下句段: ◆“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1)儿子种的花草都在父亲的“院子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在“岛上”? (2)美好的东西在这里指什么?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子,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1)这里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 (2)这句话中“无论……那”在全文中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这里的“给”是什么意思?“拿”又是什么意思? (2)高尔基的这句话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展示交流   1、“给”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 2、至此,你觉得高尔基是一位怎样的人? 3、联系实际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 4、试背课文,交流记忆方法。 四、达标检测   1、默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2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信。   教 后 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13

  教材简析: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他希望儿子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

  教学目标:

  1、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通过合作学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表达并努力实践。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词句,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读懂父亲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明题,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什么时候,你很快乐,心里感到特愉快?”

  2、读句质疑,提炼研读主题:“课文中高尔基对“什么事最快乐”是怎样说的:(出示句子)‘给’,永远比‘拿’愉快。”让学生朗读这句话,之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些什么吗?”然后从学生的提问中提供出本节课的2个研读主题:①谁给了谁什么?②怎么“给”?

  二、品读"栽花赏花",领会“给”意,体会“愉快”,感悟“美好”,感悟父子情深

  1、学习课文2、3自然段,感受"子爱父"。

  (1)、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发现:“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谁给了谁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探望”的?小男孩探望父亲时做了些什么?      

  过渡:“读书时就应该这样,注意一些词语,去想,去发现,去感受,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2)、自由读、悟第3自然段:“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点,再想想,从中你会发现些什么,产生怎样的感受。同学们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3)、课堂交流,谈感受:“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么想的的,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我们来交流交流,好吗?注意,用心听同学的发言,从中你能否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抓重点词句理解:“顾不上、一直、忙着、各种各样”,而且这个孩子“只有10岁”。)

  (4)、整段读悟:“同学们说的真好,能读好这段话吗?”学生读后,问:“读着这段话,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描述画面时,教师注意听,随机引导他们将这段中的每句话联系起来,想像、感悟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对“给”有所领悟。在交流时板书“栽种”一词。

  (5)人物的动作行为往往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小男孩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6)教师小结: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

  2、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感受"父爱子"。

  (过渡): 儿子就要回去了,他望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用“他仿佛看到了……甚至仿佛闻到了……仿佛听到了……”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1)终于,春天到了!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鲜花盛开的画面)“从他的朗读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吗?”

  (2)怎样朗读才能把这段话的意思表现出来?(要读出春雨的滋润 ,花儿的竞相开放,读出高尔基的兴奋、自豪和得意)哪两个字突出地表现了高尔基儿子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令人喜悦的收获?(全都)通过这两个字,你们能想到哪些描写鲜花的词语?

  (3)看图练习说话: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深入研究,体会“愉快”:“读着读着,你觉得高尔基的高兴与我们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学生说议时,根据学生的发言,扣住“欣赏”、“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等词句,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高尔基的“高兴”和“愉快”:“是啊,这么多这么美的花是儿子亲手栽种的,在高尔基的眼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由学生说)在高尔基的心里,这一朵一朵的鲜花,就是儿子——(由学生说)。”

  (5)、感悟“美好”:“读到这儿,你认为儿子给了高尔基什么?”“给”可以理解成哪些词汇?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感悟到儿子给高尔基的是孝心、爱心、幸福、享受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

  三、品读"写信教子",领会“拿”意,体会“奉献”的愉快。

  过渡: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鲜花,一种难言的快乐涌上心头。质疑:儿子把快乐仅仅给了高尔基一个人吗?

  1、教师范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引导学生从高尔基信中“在岛上”一词展开研究)明明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儿子的花草种满了庭院,怎么会说是在岛上呢?从信中,你知道高尔基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2、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想象一下:当儿子知道自己亲手种下的鲜花开满整个小岛,当儿子想象着小岛上的人们一边欣赏着娇艳的花朵,一边翘起大拇指夸奖他时,儿子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情感?你也曾经把“美好的东西”给过别人吗?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想象:高尔基的儿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是会选择“给”,还是会选择“拿”?你呢?你会选择什么?

  3、小结:人生的快乐到底是什么?说说你自己的理解吧。适时扩充一些名言,如: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课外延伸,表达感想

  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感想一定很多,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题完成。

  1、如果你是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写给你的信,你准备给爸爸回信时说些什么呢?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爸爸回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请写一篇读后感。(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呀!)

  3、生活中,你也一定给予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当时你的心情也一定非常的愉快,以“给予是一种快乐”为题,写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

  附:板书设计

  14高尔基

  写                赏

  信         “给”永远比“拿”愉快    花                                  

  教                栽

  儿 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篇14

  智慧小木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开心一练

  一、朋友拉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的假期  (    )的花草(    )的脸庞  (      )的花朵

  探望(      )  欣赏(      )    感到(      )     摇晃(      )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1.把下列句子写具体。

  (            )的花儿(            )摇晃着。

  (            )的彩霞染红了(            )的天空。

  (            )的作家高尔基欣赏着(            )的花朵。

  2.补充词语。

  五(   )六(   )     五彩(      )       五(   )十(   )

  万(   )千(   )    色彩(      )    姹(   )嫣(   )

  三、课文传真。按课文内容填空。

  1.高尔基是一位           ,他的作品有《       》、《       》、《           》等。

  2.课文通过叙述高尔基和他的十岁儿子之间发生的"            "以及"           "的两件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         ,以及高尔基                       拳拳爱心。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

  改成"把" 字句:                                                     

  改成"被" 字句:                                                     

  2.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十分高兴。

  改成反问句:                                                           

  开心阅读

  五、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要是你(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    )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  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你要知道    给  永远比  拿    愉快        

  1. 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 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3. 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       )

  4.儿子留给高尔基的是       ,那是他                                        

  5."'给',永远比'拿'愉快……"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日积月累

  六、读读背背高尔基的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是学习一辈子。

  4.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