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契合伴侣 点赞 分享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38

  链接古今文化 构建立体语文

  ——寓言《滥 竽 充 数》教学设计

  浙江奉化市实验小学   郭昶

  教学背景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XX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 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 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 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 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 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 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什么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2. 再读课文。课文虽然简短,但要真正读通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 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 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 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怎样充的?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 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 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 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 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 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 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 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5、链接成语故事,拓宽阅读视野。从教学时间看,阅读《鱼目混珠》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从收效看,学生只是又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从课末学生显示出的良好的学习情绪看,新的阅读材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刺激,而网站的推荐更使得课堂教学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门,使课已尽而学未尽。

  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但从中也发现,这些链接材料均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虽然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但学习中的主动性却不强。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在课内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等量的学习时间内会学得更丰富,学得更主动,使“链接拓展”式教学风汇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学习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教学设计刊发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中)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2、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是要败露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意思,体会用法。

  3、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则故事的内容,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迟早是要暴露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板书课题,齐读。

  你见过“竽”吗?出示图片,简要介绍。

  理解“滥”。出示字典上的3种解释,学生根据解释扩词理解。

  二、学习故事

  1、过渡:那么滥竽充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出示要求:读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句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接下来,请同学看大屏幕出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并交流。

  a、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理解“总是”,并造句。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用笔画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的的状态的。(装腔作势)

  b、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指名交流。

  用“不要……而要……”造句。

  c、最后,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走了,为什么?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指名说。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你能说说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四、拓展

  1、出示文言版《滥竽充数》,学生对照课文理解意思,朗读并背诵。

  2、选择“滥竽充数”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滥竽充数:1、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里欺骗别人。

  2、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3、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a、做买卖要按质论价,讲究信誉,不能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          )      

  b、不懂就是不懂,不能混在大伙里面滥竽充数。(            )

  c、班长小红谦虚地说:“这次我们被评为文明班级,都是全体同学干出来的,我不过是滥竽充数,挂个名而已。” (               )

  d、农贸市场有一些经营者把烂鱼放到鲜鱼里滥竽充数高价卖掉。                                                                   

  (        )

  五、小练笔

  1、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注意写清楚南郭先生的心理变化、动作等方面。

  2、学生思考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时,首先从课题入手,理解"滥"和"竽"的意思,然后围绕“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说明了什么”这三个问题展开,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过于啰嗦,一个问题重复了好几次,耽误了时间,使后面的拓展和续写环节时间赶得太急。课堂上引导性语言和评价性语言太贫乏。

  真诚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促进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谢谢!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3

  南郭先生走出王宫后,一边走一边想:要是世界上有后悔药就好了。他垂头丧气的走着,一位和蔼可亲、白发飘飘的老爷爷迎面走来,问:“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南郭先生把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老爷爷说:“你以后可不能这样,看你现在这个样,那我帮帮你吧。来我给你一白两银子,去开个肉店吧。”

  南郭先生的羊肉店开张了,还在门前挂了一个羊头,表示他的羊肉正宗。这样干了有一个多月,他的日子就一天天地好了起来,可是他却觉得这样做生意太辛苦了,赚得钱太少了。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鬼主意,狗肉和羊肉看起来差不多,而价钱可便宜得多,我何不将店里的羊肉改成狗肉呢?就这样,南郭先生的店门前依然挂着羊头,可店内却卖起了狗肉,据说,挂羊头卖狗肉这句话说的就是南郭先生。

  这样又过去了一个多月,南郭先生还不满足,他又在狗肉的身上打起了主意,能不能把一只狗肉卖到两只狗肉的价钱呢,这点小事可难不倒聪明的南郭先生,他找来水枪等工具,拼命地往狗肉里灌水,就这样,他的腰包一天天的鼓了起来。

  那个曾经帮助他的老爷爷很高兴,以为他是块做生意的好材料,便来向他祝贺,可是无意中却发现了这个秘密,就毫不留情地训斥道:“我本以为你会悔过自新,诚信做人,可是象你这样,岂不又是在滥竽充数吗?”

  南郭先生听了他的话,满面羞愧,心里想着:“原来我犯的是同一个毛病啊!”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4

  下面我就陈老师上的这节《滥竽充数》谈点个人的感受,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陈老师上的这节课,环节清楚,设计精巧,讲练恰当。她从课题入手,环环相扣,注重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观,纵观整节课,我觉得有如下一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陈老师上课时语言精练,简洁明了,语速适中,富有启发性和亲和力。比如“大家来读一读好吗?”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共同走进文本,和学生一起学习,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二、教学目标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认识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老师对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点拨,逐步地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

  三、设计表格,化繁为简。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填写表格,这个教学环节 使学生既理清了的条理,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

  四、陈老师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文本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例如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南郭先生逃走以后怎么样了?面对齐宣王,南郭先生是怎么想的?面对齐泯王,南郭先生又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续编故事等,这些问题和环节的设计,点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体现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的课堂魅力。

  五、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例如,在弄清了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之后,陈老师点拨、引导,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滥竽充数这样的事情。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举出了一些新鲜生动的例子。使学生懂得做人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做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六、课件的使用,起到了直观形象生动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动画的欣赏,充分照顾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策略。

  总之,我觉得陈老师这节课,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方法适当,手段新颖,匠心独运,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2.学会畅所欲言地表达,引导学生在交流、辩论过程中逐步澄清认识,明白道理。

  3.会读会认本课字词,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寓言,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掩耳盗铃》,知道了寓言是用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教训,课后你还收集了哪些寓言故事呢?

  生:我回家看了“亡羊补牢”。

  生:我还知道“班门弄斧”。

  生:“叶公好龙”、“杯弓蛇影”。

  生:“滥竽充数”。

  师:你看过“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不能给大家讲讲呢?

  生:滥竽充数就是讲……(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讲述故事)

  师:你很不错,能够把自己看过的故事记在心里,并且大大方方地讲给大家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认准生字“滥、竽”,课件展示竽的图片,了解“竽”是古代一种竹制的乐器。

  [复述故事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连词划出生字。

  2.小组交流自己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并想办法记住。

  3.集体检查:

  投影生词――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装腔作势     腮帮   挨个    溜走

  师:你认为读好这些生词需要注意些什么?

  (给学生自己读的时间)

  生: 我们小组的同学在读“滥竽充数”的时候“充”的音发不准,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充发音时要把口圆起来,不要发“称”的音。

  生:装腔作势的作是作业的作,不要和做事情的做混了

  生: 挨个的挨是一声的,不要读错。

  学生开火车认读生词。

  [识字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三)品读中感悟寓意

  1.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学习问题

  请4个同学分别读四小节,想一想《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有什么疑问。

  师: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能留在吹竽队充数?

  生2:南郭先生是怎样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生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2.四人一小组讨论问题。

  3.交流思考题:

  问题1:

  学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人多南郭先生不会吹,也不会发现。

  问题2:

  (1)学生读课文,教师投影出示:

  “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a学生边读边表演这句话。

  b师引导:哪一个词概括了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队伍里充数的?学生找出“装腔作势”。

  c(出示插图)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样装腔作势的?学生看图自由说并朗读此句。

  (2)齐读第二小节:

  (3)过渡: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被人发现,后来为什么要逃走呢?

  [通过对“装腔作势”的理解突破课文教学重点,体会人物侥幸心理]

  问题3:

  (1)齐?⊥踅写刁牡娜艘桓龌灰桓龅卮蹈?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2)仔细观察一下图,看看南郭先生逃走时的样子,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情,用“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开头,说一段话。

  (3)交流。

  4.揭示寓意:

  师:学了寓言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生:有的时候我没有背过课文,最怕老师一个一个的检查了。

  生:我去学钢琴,每次老师都要单独检查,如果我没有练好就很怕去上课。所以我总是抽时间练好琴,不做“南郭先生”。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

  (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师:南郭先生没有真才实学,不会吹竽,所以只好逃走,那后来怎样了呢?请你根据课文所表达的寓意展开想像

  生1:后来,人们都知道了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是个骗子,齐泯王知道后大怒,抓回南郭把他关  进牢里。

  生2:南郭先生逃到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没听过吹竽的声音。于是南郭先生就吹竽给国王听。南郭先生便又装模作样胡乱地吹起竽来。那国王眯缝着双眼,装作懂音乐的行家,还不时指指点点地称赞:“好!好!”(续编的故事保持了寓言的风格,说明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教师总结:同学这节课不仅读懂了寓言故事,而且还知道了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样混日子,要做有真才实学、有本领的人。

  〖教学反思〗

  1.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本课复述故事、续编故事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还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以后生发出来的想像,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真切地感受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3.三年级识字教学以养成主动识字习惯,逐步提高主动识字能力为主,因此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造自主识字机会,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适当点拨、有重点地指导认字,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效的认字、记字方法。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背景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2002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竽有眼儿,还有什么乐器有“眼儿”?“眼儿”就是小孔)

  2.再读课文。课文虽然简短,但要真正读通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怎样充的?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话还会被判个欺君之罪,看来没有真本领,不懂装懂、以假乱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时,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

  关于《韩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00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自我谦虚)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对文中的“装腔作势”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内化为语言的倾吐,这一手段的有效运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与想象,又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铺垫。

  3、链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点。以“注释”为引发点,链接文言文的阅读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在教学中以发展语言为目标,开展“对应——理解——复述”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接触文言文的同时,更扎实地掌握了本文的语言,使“链接”形散神不散,目标明确集中。

  4、链接语言材料,切入实际运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运用。在教学中,阅读理解带有“滥竽充数”的句子,架起了学生理解寓意与运用成语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一“桥梁”拓宽了对“滥竽充数”的内涵,丰富古义,也为学生运用成语写句子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运用的难度,从教学效果看,学生用“滥竽充数”所写的句子用词贴切,内容具体、丰富。

  5、链接成语故事,拓宽阅读视野。从教学时间看,阅读《鱼目混珠》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从收效看,学生只是又阅读了一个故事,对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从课末学生显示出的良好的学习情绪看,新的阅读材料给了他们一个有效的刺激,而网站的推荐更使得课堂教学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殿堂的门,使课已尽而学未尽。

  多途径的链接为学习打开了一扇扇窗,但从中也发现,这些链接材料均来自教师的课前预设,虽然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但学习中的主动性却不强。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前展开预习,开展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活动,在课内进行充分交流,这样,学生在等量的学习时间内会学得更丰富,学得更主动,使“链接拓展” 式教学风汇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学习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1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二

  南安市洪濑中心小学 陈秋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2、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你能说几个喜欢的成语吗?(学生交流)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着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成语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简单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2、解释成语。(课件随机出示)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老师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道理。(以小组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齐宣王喜欢怎样吹竽?

  齐湣王喜欢怎样吹竽?

  不同喜好

  结果

  说明了什么

  道理?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

  4、南郭先生就是钻这个空子来参加吹竽队的,当初他看到这个告示会怎么想呢?

  5、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充数的, 而又不被发现?

  出示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6、指导朗读。

  师:正是这样,让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混了一次又一次,但他混得了一时,混得了一世吗?结果怎样?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7、南郭先生听到一个个吹竽的消息时,简直吓呆了,吓得怎样?

  8、谁来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给你的启示?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列举生活中“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寻找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拓展延伸

  续编故事: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让学生懂得:没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数是*不住的。

  2.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

  3.能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 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 (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 蒙混进去 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 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读通古文,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对应的古文。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设想: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练习题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掌握滥竽充数的几种意思,从而把课文学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掩耳盗铃》,谁说说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2、师:什么叫寓言?

  3、师: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篇《滥竽充数》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要求)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解词语“竽眼儿”。

  4、再次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老师读,学生思考课文中都讲了谁,他们有什么喜好?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理解词语“排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样吹竽的?

  2、看图,图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们觉得他的样子可笑在哪?

  (不会吹、装腔作势、照样子学、作假)

  3、随机问: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要装腔作势的混在队里充数?(女生读课文)

  5、你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待遇?

  6、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却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还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这是为什么?

  (会作假、在三百人的乐队里、齐宣王选拔人才时制度不严格)

  7、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生读课文。

  2、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南郭先生很会作假,又能获得高待遇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词语“只好”。

  3、你能把“偷偷”换个词吗?

  4、教师小结: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当真相暴露时,他只好夹着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课题,理解寓意

  1、理解“滥竽充数”

  2、用“滥竽充数”造句。

  3、全班齐读。

  五、拓展练习,升华寓意

  1、我会说。

  2、我会提。

  3、我会选。

  六、了解出处,古今对照

  1、寓言学懂了,你们知道他出自哪吗?(介绍韩非子)

  2、我们这节课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3、跟着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

  4、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然后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会怎样?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      爱听合奏  混

  南郭先生

  (没有本领)

  齐闵王      爱听独奏  溜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1

  1、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看图写词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

  4、学生较对并订正。

  二、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理解“竽”

  3、学生猜想,教师简介“竽”

  4、解题

  三、初读课文

  过渡:那么课文讲了谁滥竽充数呢?

  1、全班齐读课文

  2、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

  2、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1)齐读句子

  (2)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

  (3)看图片说句子。

  (4)谁能来模仿一下他的样子?

  2、过渡: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3、思考讨论。

  4、小结。

  五、学习3、4自然段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弄虚作假,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乐队里吗?

  1、出示小组学习单

  2、交流汇报填表

  3、小结

  4、练习巩固“滥竽充数”的意思

  六、明寓意

  1、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人会怎么说?

  2、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

  七、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

  2、总结全文

  板书: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湣王 一一听之 逃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正确地理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二、过程和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讨论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队里成功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查资料。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 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说明了什么: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成语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谁说说你所 知道的成语故事。问题的设置,引出所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和视频,以此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学主题。

  新课教学:

  一、揭题解题

  1、揭题:滥竽充数

  2、教师简介“竽”,课文出处,寓言简介。

  二、初读课文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读破句。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学生反馈:指名读,齐读。解释字词。

  三、问绕问题,自学课文

  1、教师朗读,让学生回答问题。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吹竽队里,而又不被发现的?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

  (1)讨论交流: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出很会吹的样子,居 然得到很高的待遇。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2)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齐宣王喜欢讲排场,叫三百人一齐吹竽。 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过渡: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充数能够长远的呆在吹竽队里吗?

  (3)下面请看后面两段。在文中找找,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齐湣王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地吹。)

  (4)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 南郭先生见此景,他想:_____ 于是他_____

  (5)小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齐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吹竽。 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 不例外,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了? 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

  五、课后延伸 作业

  续写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8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三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

  2、借助拼音,全班齐读。

  (二)、通读全文

  1、请同学们各自放开声音朗读课文。

  2、还想读吗?不想读的同学听别人读,想读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其他的同学可以随时加入。

  3、默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

  4、师板书

  (口述: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后来齐湣王继位,他怕败露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三)、精读课文,感知寓言

  1、是什么原因让南郭先生混过了一次又一次呢?

  a、“每逢吹竽……混在队里充数”

  ①、理解“装腔作势”。②、他为什么要装腔作势?又是怎样装腔作势的?

  ③、播放课件。④、咱们也来演一演双簧。⑤、指导朗读。

  b、“讲排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排场?②、指导朗读。③、你想对齐宣王说什么?

  2、指导背诵

  老师这儿有一、二自然段的动画片,只是还未配音,谁愿意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据画面变化来朗读,可不能光盯着书本读!)

  3、南郭先生凭着“装腔作势”钻了齐宣王讲排场的空子,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下场如何呢?(播放课件)    4、看屏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此时的样子吗?

  5、此时,他会又想些什么呢?    6、指导朗读。

  7、看着这位狼狈而逃的南郭先生,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呢?小组讨论,然后写在黑板上,大声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听。    8、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话?

  9、用屏幕上的句式说一说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尽量用上黑板上用得好的词句。

  10、《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广泛,看看屏幕上的句子,你会使用今天你们刚学到的成语吗?

  11、南郭先生就这样偷偷地逃走了,他逃走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续编这个故事。可以讲故事,可以画连环画,可以表演。

  六、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混           逃

  (学生板书)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识写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没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教育学生学习要扎扎实实。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ppt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激发兴趣:看《滥竽充数》动画片。

  2、揭示课题:这个动画片讲的主要内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滥竽充数》。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1、找生读文,检查预习状况。

  2、有不理解的词吗?生生间解决。

  3、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识认。

  三、师生合作探究,体验感知人物。

  1、出示自学提示:你研究的是哪个任务,他是怎样的人,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2、分析研讨:

  a:齐宣王

  (1)、你从哪看出来的?

  (2)、什么是待遇?

  (3)、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拥有很高的待遇?

  (4)、南郭先生应该受这种待遇吗?

  (5)、齐宣王为什么没发现,问题出在哪?

  (6)、指导朗读。

  b、南郭先生

  (1)、出示句子(南郭先生……充数)

  (2)、自由朗读。

  (3)、表演“装腔作势”。

  (4)、自由体会读。

  c、齐湣王

  (1)、出示句子。(齐湣王……听)

  (2)、引读:难怪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溜走了。

  (3)、不溜走行吗?为什么?南郭先生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三、结合板书,学生自悟寓意。

  (1)、你有什么话要对文中的人物说吗?

  (2)、结合寓意,体会读文。

  四、联系实际,谈谈滥竽充数。

  举例说说生活中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南郭先生不得不逃走后,事情会就此结束吗?后来还会放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以“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为题,续编故事。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篇15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9

  作者:沈小伟    文章来源:马小在线    

  人物:齐宣王[齐缗(min)王]、南郭先生、大臣二人、乐队8人。

  第一场

  大殿上

  (解说:从前,齐国有个大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这天早朝,他们又议论起组建吹竽队的事。)

  大臣甲:大王,我们齐国乃是当今第一强国,我们的竽队应该是天下第一!

  大臣乙:对。我建议组建一支百人大乐队,以显我大国之风采。

  大臣甲: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

  大臣乙: 要这么说,二百人也不足以显示我齐国之强大,我看,应该再加50人,二百五,多么强大的阵容,多么……

  齐宣王:(很生气)什么二百五,太不像话了! 来人那,宣本王旨意,立即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队,以显我大国之威。

  众人齐(磕头):大王圣明!

  (画外音:大王有旨,为显我大齐风采,立即组建三百人吹竽队,有此才能者快来报名啊,待遇从优,名额有限,来晚了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呀!)

  南郭先生上,边走边叨咕:我的名字叫南郭 ,好吃懒作不干活,听说大王要建竽队,这可是个大好活。那位说了,您会吹竽吗?要说吹竽我不会,拍马吹嘘(嘿)还差不多。不过人多容易混,滥竽充数我有辙!怎么个混法,那我可不告诉你……

  (拿出竽,往竽眼里塞东西。)

  (画外音:您还别说,南郭先生还真有办法,这往竽眼里塞的是什么东西呀?)

  南郭:嘿!这是谁呀,怎么都给我说出去啦

  抱着竽见大臣甲(鞠躬):大人好!

  大臣甲(傲慢的):干什么呀?

  南郭:我想参加吹竽队,您看……啊(递上银子)

  大臣甲 :啊( )…… 啊( )……哈哈哈,行啊行啊,(很神秘的)您一定吹得棒极了,是吗?

  南郭:那当然了!(南郭先生走下)

  大臣甲:(洋洋得意的)谁来不是来呀。(回转身)启禀大王,三百人乐队已招齐,请大王御览。

  齐宣王:(高兴的)好,好,马上召见!本王要立即听他们演奏!

  (乐队九人上,南郭居中)大臣甲:奏乐!(音乐起)(一声尖利的声音,十分刺耳)(众人停,只有南郭仍在装腔作势的吹奏。)

  齐宣王:(大怒)什么人,吹出如此刺耳的声音,还不给我拿下!

  大臣乙(抓住南郭的脖领)大王,就是他!他用这样的声音刺伤您的龙耳,真是罪该万死!

  齐宣王:哼,好大的胆子,推出去,杀!(众人齐):大王圣明!

  南郭(浑身发抖):大……大……大王,小民冤……冤……冤……冤枉!

  大臣甲:你欺君枉上,罪该万死,还有什么冤枉的!快推出去,杀!

  齐宣王:慢,让他说,看他还能说什么!

  南郭:大王圣明!大王容禀。刚才小人正在吹竽,忽见大王头上紫气东来,祥云缭绕,小人知道这是上天的旨意,预示着我们齐国繁荣昌盛,预示着大王万寿无疆,小人看了,内心无比激动,再也无法控制对大王的无上敬仰之情,所以才吹奏出如此高亢嘹亮的乐音,以示对大王的无限祝福,祝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宣王:(疑惑的)果真如此吗?

  南郭:大王您二目放光,明察秋毫,小人怎敢欺骗大王呢?

  齐宣王:量你也不敢!

  南郭:(指着大臣甲)可是他,竟然同着大王的面,诋毁大王,灭我齐国国运,损我大王威名,小人蒙冤事小,大王威名受损事大,此人不杀,上天不容,上天不容啊!

  齐宣王:大胆贼子!竟敢欺骗本王,犯上作乱,来人那,推出去,杀!

  大臣甲:小人冤枉,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齐宣王:南郭先生,心怀本王,忠信可嘉,赏绸缎十匹,升为竽队队长!

  众人齐:大王圣明!

  南郭(转身指挥竽队,得意洋洋)奏乐!

  音乐起,南郭回到队中,装腔作势的吹竽。齐王大声喊好!

  解说)从此,南郭先生步步高升,成了齐宣王眼中的大红人,可是,几年之后,齐宣王死了,它的儿子齐缗王当了齐国的大王,这天,齐缗王召见南郭先生,

  南郭:大王找我有什么事吗?哦,我明白了,您一定是想组建一支更强大的乐队,这是完全应该的,以您的威望,建一支四百人、不,五百人的乐队,那才合适呢。我马上就去……

  齐缗王:不,我不喜欢合奏,我喜欢听独奏!

  南郭:*吃惊的)啊!您,您,您喜欢 ……独,独奏?啊!独奏好啊,独奏清新、悦耳,独奏最能体现我们齐国的和平、安宁,您真是圣明之君啊!我,我马上就去叫人……

  齐缗王:不必了,你不是竽队第一高手吗?你吹给我听就可以了。

  南郭:啊,我,我,我不行啊……

  齐缗王:什么?你不行!你怎么了?啊!

  南郭:(吓的坐在地上)我,我,我……

  齐缗王:你不是挺能吹的吗?吹!

  南郭:(哆哆嗦嗦的)我,我,我,吹……(抱起竽吹起来)(音乐起,堵塞物纷纷飞出落下)(众人大笑)

  齐王大怒:啊!你这是吹竽吗?(众人安静)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滥竽充数,欺骗先王,还敢邀功请赏,实在可恶! 来人哪,推出去,杀!

  南郭:大王,您是圣明之君,明察秋毫,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齐缗王:哼,你欺骗先王在前,戏弄本王在后,你还有什么冤枉的?来人,杀!

  (面向大家):南郭不学无术,欺上瞒下,死有余辜,希望大家不要学他,我们要实事求是,齐心协力,把齐国的事情办好!

  (众人齐)大王圣明!大王圣明!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充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