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仰面清风 点赞 分享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微信扫码分享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精选14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1

  设计意图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所以我以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主线设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词句的朗读,去感受想象法布尔在具体的情境中迷恋昆虫的样子,让学生去自主结构文本,填充文本的空白和盲点。

  教学过程

  一

  师:同学们上节课读了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结。谁愿意读课题。

  生:“装满昆虫的衣袋”.

  师:读课题的时候应该突出哪两个字?

  生:装满。

  师:为什么要突出这两个字?

  生:装满这两个字说明法布尔装的昆虫多,所以要突出。

  生:法布尔的衣袋天天装得满满的,可以看出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

  生:法布尔不仅喜欢昆虫,还对昆虫非常着迷,不然他的衣袋为什么要装满昆虫哪?

  师:说得好,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迷恋昆虫,所以衣袋装满昆虫。能不能把课题在读一遍。

  (学生读课题,把装满两个字独得重重的)

  (为什么要让学生读课题,主要是因为学生上节课已经读了课文,读课题是要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前理解,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以便下一步教师的教学)

  二

  师:课文写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具体的语句中感受到的,自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要读出你自己的理解。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教师不时的表扬读书做记号的同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师:谁愿意说一说,课文的那些地方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生:“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你能不能把这一句读一读。(学生读,但没有读出法布尔此时兴奋的心情)

  师:同学们,这只虫子是法布尔用了几天的时间找到的?

  生:三天。

  师:这三天法布尔是怎样寻找纺织娘的?(学生读第三节)

  生:法布尔是花了三天的时间在田野里寻找。

  师:同学们注意,当法布尔找到虫子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用了一个“终于”。

  师:你们知道终于这个词说明了法布尔捉到虫子之后,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

  生:非常兴奋。

  师:能想象出他当时的样子吗?

  生:法布尔可能会跳起来!

  生:法布尔可能会大喊起来!大叫起来!

  师:我想法布尔一定非常兴奋,毕竟这是他辛辛苦苦捉来的漂亮虫子。现在同学们知道该怎么读“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这一句了吗?自己先试一试。

  (三四个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把法布尔当时兴奋的神情用自己的朗读表现了出来。)

  师:我们一起读一起感受法布尔此时兴奋的心情。(学生齐读)

  师:法布尔捉到了漂亮的纺织娘多高兴呀。谁愿意读第三节。

  师:法布尔用了三天的时间捉到了纺织娘,他天天趴在田野中,不累不饿吗?

  生:因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他已经忘了饥饿。

  师: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首先还是他非常喜欢昆虫,如果不喜欢,他也不会对昆虫着迷的,更不会三天的时间里趴在田野里捉虫子。

  (教师在学生没有读好“妈妈我在这哪!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这一句时,并没有进行简单的示范,而是继续让学生读书,抓住“终于”这个词,去体会想象法布尔捉到虫子时兴奋的心情,着力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填补。在学生解构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自然要然纸上,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图像,建立了言语图式。)

  (三)

  师:课文展还有那些地方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生:课文的第四节。

  师:为什么会是第四节?

  生:老师您看,法布尔在放鸭子时不是逮甲虫就是静静的看小动物,他对昆虫多着迷呀。

  师:你们知道静静的观察是怎样的观察吗?

  生:一动不动的在那儿看。

  生:非常仔细的看,专心致志的看,心中只是想着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师:同学们那叫什么吗?

  生:(异口同声)着迷。

  师:一起读这一节,好吗?

  (学生齐读第四节)

  (这一节虽然不是课文的重点,但是静静的看恰是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表现,而且法布尔不是一般的看,是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看,这种着迷已经不同于原先第三节,他在兴趣中带有了一些理性,为下文的法布尔虽然被父母责骂仍观察昆虫,做了有力的铺垫。虽然不能向学生点明,但学生通过读书是可以感受到的,这是文章的期待性结构,它需要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用自己的想象来填补。)

  装满昆虫的衣袋(四)

  师:法布尔喜欢昆虫,常常静静的观察昆虫。课文中还有写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地方吗?

  生:“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这些句子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十分迷恋。

  师:同学们一定知道敏捷是什么意思,在这里仅仅是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吗?

  生:不是仅仅写法布尔捉虫的动作快,还说明法布尔对昆虫越来越敏感了,他对昆虫越来越迷恋了。

  师:是呀,我们在田野中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昆虫,为什么我们没有想法布尔那样,还是因为我们没有像法布尔那样对昆虫十分着迷。同学们知道怎么读"荷!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一句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读,读出了法布尔此时欣喜的心情)

  师:第五节中有一个词“欣赏”,你们看一看能不能换成看哪?自己读一读“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然后告诉老师。

  生:不能换,因为是仔细的看欣喜的看。

  生:当然不能换,法布尔在包这个小虫子的时候,一定是小心翼翼满脸微笑,他太爱这个小虫子了。看不能表达这个意思。

  生:欣赏是美美的看,法布尔已经把这个小虫子当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了,他太爱这个小虫子了,法布尔真的着迷了,看就没有这个意思。

  师:是啊,小虫子在法布尔的心目中以不是一个小虫子了,这时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你们能想象出法布尔包这个小虫子时的样子吗?自己边读边想象,一定能读出其中的精彩来。

  师:你来读,其余的同学跟着他包小昆虫。(这个学生读时,其余的学生就像当年的法布尔一样,欣喜的包着虫子。又找了几个同学读,都能读出法布尔当时包昆虫的样子,很好地体会出了法布尔这个细小的动作中传达的对昆虫的迷恋。)

  师:法布尔太爱昆虫了,同学们那不能把第五节完整的读给大家听。

  (配乐读第五节)

  师:今天的法布尔过得高兴极了,但回到家之后又非常难过。同学们注意这一次法布尔是难过极了,知道“极了”是什么意思吗?

  生:难过到了极点,他都哭了。

  师:法布尔为什么这么难过?

  生:父母的责骂,父母的不理界。

  师:我们读一读父母的话。知道怎么读吗?

  生:突出父亲的责骂,母亲的责备。

  师:自己读一读六七节,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读。)

  师:父亲的责骂还可以理解,而母亲最疼爱自己的孩子,他也责备他。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这么难过了吧。能想象出法布尔扔昆虫时,复杂的心情吗?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生读第九节)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

  生:老师,法布尔不是对昆虫着迷,而是痴迷了。

  师:为什么说是痴迷吗?痴迷和着迷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

  生:课文中的法布尔对昆虫爱的都有些傻了呆了,连父母的责骂都不顾了。

  生:法布尔经常躲着父母,玩那些没用的玩意,要知道如果被父母看见一定会挨打。这不是痴迷吗?

  师:法布尔为什么要躲起来偷偷的玩?

  生:(异口同声的说)对昆虫痴迷!

  师:法布尔虽然是躲起来偷偷的玩,但仍然是兴致勃勃,自得其乐。读一读第10节,感受一下。

  (学生读)

  师:躲起来偷偷的玩,虽然是躲,法布尔仍然是玩的非常开心。躲字应该怎么读?

  生:读出法布尔高兴的样子。

  生:读出躲中蕴含的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生:读出法布尔虽然躲,当玩的十分开心的样子。

  (学生读)

  (五)

  师:同学们现在是否明白法布尔雕像上的衣袋为什么鼓鼓的。

  生: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生:这两个鼓鼓的衣袋是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象征。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十四课学的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吗?你们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能成为昆虫学家吗?

  生:因为法布尔就像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一样,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生:法布尔的坚持成就了法布尔。

  生: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虽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甚至还遭到了父母的责骂,但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爱好,所以成为了昆虫学家。

  师:我想,法布尔如果在父母的责骂中选择放弃,不能坚持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许就不能成就昆虫学家的法布尔。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决不能清言放弃。更要想想我们的衣袋又装满什么哪。

  生:老师,我们的衣袋里装满的是知识。

  生:我们的衣袋里要装满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精神。

  师:同学们再把文章读一遍,让法布尔的两个高高鼓起的衣袋,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2

  设计的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3、感悟与“训练”并重

  读着《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并对自己兴趣执着、坚持不懈地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中的关键词句去体味语言、感悟文字,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这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明白白的 “着迷”——“迷恋”——“痴迷”为线索,对法布尔从小喜欢小昆虫展开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因此,第一课时,只是拎住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紧扣“迷”字展开故事的读与悟;第二条线索是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人,这和我们的《习作1》教学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因此,第二课时我抓住的是这一条线索,重点学习的是课文所写到的两件事,并且让学生知道写人应该用典型的事例来写,不要面面俱到。

  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加入一些学法指导,大体的路子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完后让学生概括一下大意,知道课文选择了哪件典型的事,然后让学生紧扣“迷恋”找出句子,画出其中的关键词,对关键词展开理解、感悟,最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的段落。在教学中,我仅仅是抓住了两个重点的段落:一个是“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其中“三天前”“经常”“终于”这三个词是关键词,可以知道他执着寻找,找到纺织娘很不容易;“谁”“歌唱家”是次要的,但也能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情感。接着出示法布尔回答妈妈的话是让学生作一个比较:他不顾父母的担心,不顾自己辛苦的付出,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真的是痴迷了。第二个重点段落是“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其中“难过极了”“很不情愿”“心爱的小宝贝”“放”是关键词,一方面是情感的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对上文作出理解,感悟。但缺憾的是:如果有学生能讲出法布尔怎么捉小甲虫的过程,从他捉的熟练程度上来理解他对昆虫的热爱,那就好了。学到这里,接着由学生自己说出感悟的词语、段落,目的就是升华主题,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列举了两个小故事:一是面见皇帝,辞去高职,宁愿和昆虫为伴;二是临死前希望投胎转世能继续研究昆虫;两位名人对法布尔的评价,接着直接解决课后思考题,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但缺少的是,没有将“兴趣”一词作强调,因为,这篇课文也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兴趣,并坚持不懈地追求,才会走向成功。二是没有布置学生课后去阅读《昆虫记》,深为遗憾。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3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身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身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身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假如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身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局部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身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身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假如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假如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誊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身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干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考虑: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家长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家长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家长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家长当时的态度和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假如是你的家长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身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和他与家长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家长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喜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示(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示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胜利,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沛表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家长责骂,不情愿地扔掉小宝贝

  着迷抓“纺织娘”,终于找到了雕像上的衣袋也是鼓鼓的

  捉甲虫放进包上装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4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当学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采用变序设计,立体解读文本,第一段并不需过多地讲解,只是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这部分语言比较简洁概括,为学生自己创生语言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迷恋”这个词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一环节,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在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6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

  1、学们把手放进衣袋,说一说你的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一个人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你们觉得奇怪吗?

  这个衣袋里装满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装进衣袋?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3、介绍法布尔。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了?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准生字音。

  莱昂溪纺厉垃圾

  (2)认清生字形。

  比一比,组词

  3、指明学生回答提问,因为他十分喜欢昆虫。

  4、检查学生词语。

  学习了生字,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些词语。你能读好这些词语吗?

  出示词语:

  纵横笼罩穿梭蠕虫闪烁厉声兴致勃勃

  裤兜殿堂垃圾圣莱昂纺织娘鼓鼓囊囊

  (1)请你读一读,带领大家来读。

  (2)自读课文来理解一些词语。请你来说说你会的词语。

  5、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6、检查课文朗读。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文章主要介绍了法布尔十分的喜欢昆虫。列举了一些例子。

  指明学生来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并且来说说他们读的好与差的部分。

  请你再来尝试读一读,读出语气。

  三、总结

  1、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生字词,还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吗,请你来谈一谈。

  2、指导学生写字。

  莱,草字头加个来。

  溪注意一点。

  厉注意写法。

  3、学生描红。教师从旁指导。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介绍法布尔列举事例走进科学殿堂

  装满昆虫的衣袋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理解,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

  (他是个对虫子特别着迷的孩子)

  2、板书着迷,你来说说什么样子叫着迷呢?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你特别着迷的呢?

  过渡:是啊,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二、精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请你来找找从那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个名副其实的昆虫迷呢?。

  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

  A、从捉纺织娘

  B、捉小甲虫。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他着迷的精神来。

  ①、影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读第三自然段,从那个词我们最能看出法布尔的着迷呢?圈出终于。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妈妈,在这儿呢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来。

  ②、读一读第四节,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更加能了解到法布尔对昆虫非同寻常的感情啊。

  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只小甲虫的故事,指明学生朗读5、6、7、8、9、五段,从这五段中,你觉的法布尔仅仅还是对昆虫很着迷吗?请你来找一个更合适的词语能说明法布尔的心情。。

  板书:迷恋

  ④、投影出示6、7、8、9三段

  这时候法布尔的心情不同的,请你来划一划,找一找。请你来说说有什么不同呢?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A、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指明学生读。男女声来读一读。

  B、当父母责骂你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来说说。我们的小法布尔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指名学生来读一读第九段。

  C、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可见啊,他确实是非常的迷恋昆虫的啊

  D、齐读6到9自然段。

  3、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

  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①、请你再来读一读课题,思考一下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呢?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

  生动形象的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②、教师板书: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三、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读一读课外资料。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像对他说一说的吗?

  板书:15装满昆虫的衣袋

  入迷

  迷恋(执着追求,坚持不懈)

  痴迷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现(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观察、殿堂、责骂”等含有生字的词语的意义。

  3.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丰满、真实的形象,初步感知“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词句,在品味、朗读、想象中建构学生心中的“法布尔”形象。

  预习安排:

  1.查词典理解“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的意思;

  2.搜集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冲突。

  1.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法布尔有了怎样的印象?

  2.整体感知

  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到怎样的程度了呢?请快速地读一读书。

  师相机形成板书

  抓纺织娘

  捉甲虫被责骂

  3.设置冲突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什么叫痴?(如痴如醉,忘了自己)什么叫迷?(着迷,入迷)痴是什么偏旁?说几个含有病字头的字。

  ■你想说什么?

  ■痴迷成这样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抓纺织娘”这件事情,读读2、3两自然段,看看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法布尔说,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

  (二)、触摸细节,引导体验。

  学生阅读思考,接着开始交流。

  1.触摸抓“纺织娘”的细节,体验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

  先组织学生自由谈感受,然后引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相机切入对“那”的理解。

  ■我也来读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一只会唱歌的虫子!”

  ■聚焦“失误”——“那只”不能说成“一只”。

  ■想象说话

  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是怎样的一只虫子?

  三天前,那只虫子在哪里?法布尔在做什么?两天前?一天前?

  ■朗读。

  ■过渡:一个“那”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的那份抓到纺织娘后的快乐。让我们分角色地来读读,表达你的感觉。

  ■情境朗读。

  第一、二两组朗读第二段,两位学生各自学着爸爸或者妈妈一起呼喊(比如这样喊——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一生读法布尔的话,其他学生读剩下的部分。

  ■总结(引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过渡: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雕塑家呢?

  为什么要将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请学生默读“捉甲虫被责骂”这一部分,边读边看看法布尔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捉虫子,被责骂”的细节感悟,体验法布尔对小虫子的“迷恋”。

  先请学生自由说,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切入下面词句中的一个展开教学。

  (1)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你看到了怎样的小虫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动作?

  ■动作这样敏捷,你想说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敏捷呢?

  ■朗读。

  ■过渡:法布尔高兴极了。他(导读)——

  (2)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想象说话

  法布尔一边将小宝贝放进蜗牛壳,一边会对他的小宝贝说些什么呢?

  ■除了将蜗牛放好,他还做了什么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他还要捡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

  他在想着……?

  ■过渡:就这样想着,开心,可是回到家却……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3)理解责骂,体验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我听到了爸爸在骂他。

  ■我听到妈妈也责备他。

  ■法布尔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过渡:

  (4)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他的眼泪是怎样的眼泪呀?法布尔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和小甲虫怎样告别呀?

  ■读。■过渡。

  (5)可是母亲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想对法布尔说什么?

  (三)、联系“衣袋”,升华体验

  1.过渡: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2.升华:在你看来,这鼓鼓的“衣袋”装的是什么?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8

  之五

  佚名

  实小网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痴迷、鸟栖虫居、鼓鼓囊囊等。

  3、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喜欢昆虫的两件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法布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的生活环境(1)

  法布尔凭借对昆虫的着迷,进入了科学的殿堂。(11)

  3、理清课文条理:

  一(1)二(2-10)三(11)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生活环境(1)

  对昆虫着迷(2-10)

  走进了科学的殿堂(1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八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现(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父母责骂,不情愿地扔掉小宝贝

  着迷抓“纺织娘”,终于找到了雕像上的衣袋也是鼓鼓的

  捉甲虫放进包上装进

  对昆虫的痴迷―――――――――――――→进入科学的殿堂

  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9

  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设计

  [文本解读]:《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一件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发了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件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父母却不能理解他。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因此,在学习这样有情有趣的文章时,教者应该引领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基本格调和根本思想。一是需要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空间,并期待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眼中的伟大科学家法布尔;二是需要营造师生与语言文字本身对话的氛围,做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既要和法布尔一同体验捉虫的快乐与兴奋,又要从法布尔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关于成长的启示;三是需要形成有效、实在的师生对话的场景,需要师生在这些特定的、未知的场景中碰撞、交锋、展示。

  [教学目标、教、学法]“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复述、背诵。”事实上,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已经能够借助阅读搜集处理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课程标准》语)再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本课在教学时拟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朗读中识字写字(读正确),在朗读中感受、理解(读流利),在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读出感情)。为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简化为: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的引导,无论是学生的探究,都应该依据文本的语言材料,都应该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全课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形式丰富、个性纷呈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1)读正确——走近法布尔;(2)读流利——走进法布尔;(3)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整篇课文的教学可分成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读正确——走近法布尔;第二课时,读流利——走进法布尔,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教学流程]:一、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交流识字情况,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3、展示读书情况,组织读书交流、比赛。[如果说,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字符号构成,那么,实施正确地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口,运用准确的语音、停顿和语调,把这些鲜活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现实的有声语言,从而完成书面符号的“语言化”。通过朗读,一方面,需要朗读者具有相当的识字量并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主动识字,快速扫除生字障碍,同时养成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朗读者需要快速进行意义组合,需要了解每个字的意思,并在最快时间内,将线形排列的单个文字,按照词、词组、意群等语义单元进行意义组合,直至将文字符号组合成语句。这既是对文字符号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又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实际操作;这既是学生接触语言本身很重要的心智活动过程,又是在语言实践中进行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1、静读文本,引导质疑。重点讨论两个问题。①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②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

  2、浏览文本,组织交流。①着迷————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②迷恋————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③痴迷————这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3、精读文本,揭开“迷”底。重要语句提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三天前————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4、延伸文本,拓展阅读。①关于法布尔;②关于《昆虫记》。[小语专家高万同老师说:“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内隐的、润物细无声的语言习得过程,又是学生吸钠与发展语言,并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我以为,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理解为三重境界:一是要借助流利地朗读使自我成为作者的代言人为作者代言,做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二是要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要充分感受文本的语言信息,做到口诵心维,一面是文本的丰富内涵对自身的熏陶感染,一面是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独特的多元的反映。就《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而言,我们期望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又让学生与小法布尔一起沉浸在昆虫的世界,沉浸在美好的童年之中;既要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智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又要使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有所感悟思考,得到思想启迪。而这既是对学生理解文本难点、重点的合理分散,又是借助阅读实践,对文本重难点的突破。]

  三、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1、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段);

  2、赏读,(法布尔坚强、勇敢的语段);

  3、创造读,(在文本的诵读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影子,即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感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得到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借助品读、赏读、创造性的朗读,试图为学生建构一个使心灵共鸣的感情场,并期望在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语言材料进行艺术性地再创造。实践证明,当文本的语言材料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真正与自己的已知经验相融合,就可以达到心领神会的境地。而自己朗读出的语句也就能真正打动自己,感染他人,在自然与不自然间,学生的情感世界就会升华,就会在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创造的激情与冲动,就会从自己的角度将文本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韵美给表现出来。语文教学的真谛应该如此,我以为。]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

  湖塘桥中心小学期    蒋欣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的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句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我上的是第一教时,教学目标主要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知道法布尔是一个“昆虫迷”。教学中我立求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在整体上,教学中为提高实效,改变按常规“平推”的教学流程,从突破教学重难点出发,科学剪裁,合理地实施教法,落实评议基本功训练,体现语文学科“文”、“情”、“趣”合一的特色。其二朗读时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

  教学过程:一开始就示课题,读题。请学生说说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引出法布尔,并用自己的话介绍法布尔。再用“课文就给我们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观察昆虫的趣事”,让学生打开课本,初读课文。这样的设计紧紧围绕重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接着让学生按要求读课文,然后检查自学情况。在检查时,我从一组词语入手“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虫居”让学生找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读句子,并说说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并用图出示这优美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因为这段说到有许多小动物跑来跑去,所以顺利成章地引出“文中写到了哪些小动物”,为下面理清课文条理埋下伏笔。接着用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抓哪些小动物的经过呢?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学生在归纳这两件事的时候,可能说不完整,可能段落找不全,我也不急于求成。例如第一件事,法布尔为了捉纺织娘,结果忘记了回家。先让学生用听老师读,想象画面等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举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走入文本,正确流利地朗读。然后我作适当的指引“纺织娘是捉到了,可法布尔却忘记了

  ?”让学生填空,全面地了解第一件事情。再请学生迁移读法,用“再现情境法”朗读第二自然段。整个这件事的教学我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找、读、思、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朗读

  “法布尔为了抓小甲虫,遭父母的责骂,但丝毫没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这件事时,要求略有提高,要学生完整地叙述这件事。此外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先让学生理解“责备“、“责骂”的意思,接着提示学生这是一般的批评吗?学生立刻从“怒气冲冲”、“厉声”感知父母的批评是严厉的。最后请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七、八自然段,水到渠成。

  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第一范文教学更要灵活多变,要让学生更自由、更生动、更主动、更活泼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更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装满昆虫)

  此问转载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11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对大自然的热爱.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体会文中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明白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的道理,融会贯通,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之间架一座桥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用口袋来装昆虫的怪人,他是谁

  生:法布尔.(板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以及你们课后所查的资料,你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过度:法布尔真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要想对他了解更多,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童年与众不同的生活,体会他那份对昆虫的痴迷.

  二,精读课文

  1,出示要求:用心读一读文章2——10自然段,看看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你的感受体会写下来.

  2,学生自读批注,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讨论交流,(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一 a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三天前就注意到了,这声音,这纺织娘的叫声在法布尔听来是那么动听,那么美妙,(点击红字)真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啊,而现在——(引读)这"终于"二字在你们朗读中显得那么有分量,谁来对终于说点什么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为了一只纺织娘,在花园里整整守了三天.让我们给想象插上翅膀,这三天,他是怎么过的啊 ]

  b,难怪他会这样跟妈妈说——出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①指名读,这可是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呀!出示:"妈妈一看,儿子的手中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多么可爱的纺织娘,读出对它的喜爱)

  ②再指名读,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呀!一起读.

  ③你们可都是昆虫迷了,这小小的发现都能高兴成这样!

  读读这句话(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 a,出示:他把鸭子……五彩缤纷的蠕虫……

  ①是啊,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他的身边围绕着的已不再是鸭子,而是——还可能是什么

  ②是啊,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他想要去细细观察的可就是奇妙的水世界了,这里有……有……有……

  多么惬意的生活呀,你来读.

  多么可爱的水底小精灵呀,我们一起来!

  (点回)过渡:再齐读这句话.还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吗

  b,出示:"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动作之快,这可都是练出来的呀!谁来读

  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小甲虫,在法布尔眼里却是那么漂亮,它长什么样 (点击 图片)

  再出示:这只小……还要蓝.

  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发亮呢!

  再指读:比蓝天还要蓝,蓝得耀眼呢!我们一起来.

  怪不得法布尔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点击红色句子)——

  c,所以——"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从(点红字)"放进""包上""装进"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对昆虫倾注了全部的情感.)谁来做一回法布尔,把你的喜悦传达给我们每一位同学 瞧你高兴的样子(或得到这些小宝贝),仿佛得到了稀世珍宝一样.我们一起来.

  ②这些可都是珍宝,你会怎样对待这些心爱的宝贝呢 拓展训练:"他把这个小宝贝( )地放进蜗牛壳里,( )地包上树叶,( )地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d,说法布尔是昆虫迷,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啊,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让我们也来感受他的喜悦,齐读5,6两小节.

  三,可是,法布尔眼里的宝贝,在父母眼中又是什么呢

  正因为他只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这回父母是忍无可忍,同学们尝试读读父母的话,等会把父母的话再次对着法布尔说一遍.

  ②指三名同学分角色读.

  ③父亲不理解儿子,可母亲也不理解你,母子连心啊.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出示:"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能否把(点)"放"换成"扔""丢" 为什么 (抓住"难过极了""刷刷地""很不情愿""放"等词,指导朗读,体会法布尔的不舍与无奈!)

  ④父母叫他扔,他却是放,一个放字,可见法布尔是多么不舍得呀.他只想对小宝贝们说——

  ⑤可父母的不理解,面对他们严厉地责骂,他放弃他的好朋友昆虫们了吗 (没有)

  如放弃的话,他可不是昆虫迷了.他甚至对昆虫的迷恋是有增无减啊,抓住一切机会对昆虫进行观察研究,请看这些小资料,(出示)等下我请同学选择其中一条感兴趣的来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是啊,此时此刻,法布尔对昆虫已不仅仅是着迷,而是越来越迷恋,越来越痴迷!

  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仅仅是装满了昆虫吗 你们能不能用这样一句话来说一说

  出示:"法布尔高高鼓起的衣袋里,塞满了许许多的昆虫,还塞满了( )"

  (无奈的眼泪,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当昆虫学家的愿望,童年的快乐……)

  师:多少迷恋,多少眼泪,多少执着,多少梦想!也正是这种执着,这种痴迷将法布尔引进了可许的殿堂,让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昆虫记》.(板书)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

  师总结:只要你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我相信你们终有一天也会登上科学的高峰.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更多科学家的故事,那么就请你们走进我们的阅览室,那里有你们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四,布置作业

  观察一种昆虫,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描写细致入微;表达准确生动.)

  板书设计: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法布尔 昆虫迷 《昆虫记》

  昆虫学家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法布尔住的那个小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甜滋滋:形容有甜味或感到幸福愉快。

  厉声: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

  裤兜:裤子上的口袋。

  (3)字形分析。

  (4)描红。

  (5)练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

  各自轻声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填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字词。

  2.课文的第二段包括哪几个自然段?(2-10)

  二、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读全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

  (1)各自轻声读全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层写什么。

  (2)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教师叙述法布尔的父母寻找孩子的急切情况,着重引导学生从捉纺织娘的事例来体会对昆虫的入迷程度。

  (3)第二层

  读第二层,

  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4)说说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写的。

  (5)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6)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

  (7)画出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8)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做到流利、正确、有感情。

  2.仔细阅读6-11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

  第三课时

  一、提问

  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为了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多少时间?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听。

  4.先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详写法布尔捉一只小甲虫情景的略写拣许多贝壳等的句子,再分别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石子、贝壳等)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4.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对昆虫的喜爱)

  5.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6.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朗读。

  7.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要点:一个人所以能够有成就,与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紧密相连。

  (着迷)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写的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方面?

  (对昆虫非常入迷)

  2.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四、讨论

  1.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2.“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的方法吗?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13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今天讲的课文是《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读熟课文,认识生词。本节课我设计的是以学生自主在课本做标记为主,同时讲一讲昨天晚上布置的一个短文的题目《我与法布尔》。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自由读书,然后请几个人展示读,之后才是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做标记。我没做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去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简单写写自己的理解。最终的结果不是很好,学生找到的句子很少。

  吸取了前一节课的教训,上第二节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的中心:主要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接着直接提出要求:找出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并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学生相对来说容易去找。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比较典型的句子,如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法布尔不见了。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

  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句子虽然找到了,但理解时,学生却不会抓住关键词去分析。只有两三个学生能根据重点词理解,如有学生从“三天前”知道了法布尔观察的时间很长,通过“敏捷”这个词懂得了法布尔经常去捉昆虫。我以这两个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分析内容。通过具体指导,有的学生找到了“暮色笼罩了田野”,知道这里指时间很晚了,法布尔为了捉昆虫却还没回家;“欣赏”证明法布尔对待昆虫就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放进”“包上”“装进”一系列动作体现法布尔小心翼翼地对待昆虫,生怕有一点伤害;“鼓鼓囊囊”说明法布尔捡到的东西非常多,他对什么也很感兴趣;“心里甜滋滋的”对法布尔的心里描写,捡到宝贝后的喜悦心情;“放进了垃圾堆”其中的动词“放”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不舍,还有可能还想拿回来等等。

  以前上课,虽然有时也引导学生这样去一边读书一边做记号,但总归不是经常运用,因而有的学生似乎不太适应。包括有的较好的学生,这节课的表现都不是很积极。本来是两个任务的,最后一项讲评昨天晚上的作业《我和法布尔》一点儿都没涉及。也说明,学生对于这样去读书还不熟练。课下的作业是让学生整理课堂上讲到的句子,目的是想让他们巩固一下。以后还得继续用这种方法,力争使学生真正能自己读书,能从书中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而这个课题就突出地显示了法布尔的与众不同。课前学生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在本子上对这篇课文提三个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是:“为什么要在衣袋里装满昆虫?” “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

  的确,看到这个课题便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地表现了法布尔对待昆虫的极其喜爱的态度。说到虫子,一开始很多学生表示出了“不喜欢”,甚至说“恶心”(特别是毛毛虫之类的),我这样说:“可是法布尔却跟你们不一样,他非常喜欢小虫子,课文哪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

  学生很快找出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这一句。我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个比“着迷”还要“着迷”的词语:“迷恋”、“痴迷”。应该说,“迷”是全文的线索,是通篇的灵魂。因此,教学本文我紧紧扣住“迷”字展开。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讲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二是法布尔在放鸭子时捉到了小甲虫,后来受到父母的责骂,却依然迷恋于昆虫。引导学生体会时我抓了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纺织娘和小甲虫的语句,从而来体会在法布尔眼里这些虫子是多么漂亮,很多学生也不由得喜欢上了这两种昆虫;二是描写法布尔如何对待捉到的小虫子的语句,体会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珍爱。尤其是课文的用词非常精确,通过抓关键词、换词比较等方式感悟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甚至是痴迷。

  课文中还写到了法布尔受到了父母的责骂,我让学生联系课文谈谈自己对法布尔的父母的看法。大约一半的学生表示理解法布尔父母的做法,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考虑(这部分孩子平时属于“听话型”的);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支持法布尔父母的做法,理由是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从“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可以看出(这部分孩子是属于“有主见型”的)。到底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说话有理有据的,我在课堂上也没有说法布尔父母的做法是对是错,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对于法布尔来说,“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已经达到痴迷的地步了。

  我想,学生在课文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布尔对待昆虫的痴迷之后,课前提出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篇14

  授课教师

  孙俊 年龄 32 授课班级 五(1) 教学内容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分析 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主要通过“找纺织娘”,“捉小甲虫”这两个典型事例来突出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痴迷,描写具体而生动。本文通过描写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写作特色鲜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预设 备课理念 一、 游戏导入,初识人物 1、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1823年12月20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他从小就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孜孜不倦地观察他们,研究他们,执着地与昆虫相伴了一生,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著作——《昆虫记》。 2、他是谁?这段描述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板书,读:法布尔 4、关于法布尔,你还了解些什么?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简要地告诉大家。 5、课件呈现法布尔雕像。(特写镜头为两个鼓鼓的衣袋)揭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到了“鼓鼓的衣袋”,清楚地画下来。 2、巡视,板书生字新词:鸟栖虫居、蠕虫、蜗牛 3、检查生字词,正音,解词 4、交流文中直接描写“衣袋”的句子,引导体会蕴含在文字中的感情。 5、黑板显示以下三段文字: 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6、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相机出示“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 7、区别三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指导读好三个词 (1) 因为喜爱而入了迷,这是——(着迷) (2) 深深地爱着,遇到阻挠也决不放弃,这是——(迷恋) (3) 迷恋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这是——(痴迷) 8、齐读三段话,小结:透过这三段话,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但是,光有这些叙述是不够的,要想真正打动人心,必须要有典型生动的事例。 9、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装满昆虫的衣袋”,主要写了哪两个典型事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0、交流,指导概括小标题。 (1) 找纺织娘。 (2) 捉小甲虫 三、理解品味,感悟“痴迷” 1、从两件事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看哪些具体的描述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圈点,批注。 2、交流指导品读“捉小甲虫”(对“满载而归”的“甜”,“无奈地扔掉小宝贝”的“难过”等内容,交流中作略处理) 3、重点品读片断(一) 课文第四自然段 (1)“嗬!真漂亮!”(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惊喜、赞叹、喜爱,感悟“痴迷”) (2)“……放……包……装……好好欣赏。”(用推想法引导进行品读) a、仔细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b、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对这个小宝贝说些什么? c、小结:当你想到了这些,眼前的这一段文字就变成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我们才品出了文章的味儿。 d、指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品读“找纺织娘” (1) 自由交流,引导点拨 (2) 重点品读片断(二) 课文第三自然段 a、品读“终于”,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寻找时间长;收获的不易;找到后的兴奋……) b、语言渲染,激发情感 整整三天了,法布尔一直在苦苦寻找。也许,他从清晨一直找到了傍晚;也许,明月星光下,他还在静静地守候,细细地寻找。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只会唱歌的虫子!假如你就是法布尔,你兴奋吗?自豪吗? 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找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c、创设情境,个性化朗读 (师扮演母亲)描述: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妈妈忙完了一天的农话,正要回家,突然发现法布尔不见了!妈妈边跑边呼喊:“法布尔,孩子,你在哪呀!” 妈妈都急坏了,快回答我—— 也许你在离我很远的地方,远远地告诉我—— 也许你突然从我身边的草丛里冒出来—— 也许你还会手舞足蹈地告诉我—— d、小结: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但不同的朗读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痴迷。 5、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1) 速读补充材料,交流: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材料一:(为研究昆虫,一生清贫,无怨无悔) 一天,法布尔来到皇宫,与许多科学界名流接受皇帝接见。尽管谈话只有五分钟,他却觉得十分难挨。一般人把与皇帝交谈看作无上的荣耀,可法布尔却只想尽早离开。他拒绝担任教育王子的宫廷教师,婉言推开了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他说:宫殿虽然比我的农舍富丽堂皇得多,但乡下的空气要比那新鲜得多!我宁愿终身和昆虫为伴! 材料二:(与昆虫相依相伴,今生长相斯守,来世相约再见。) 为了钟爱的科学,法布尔终生贫困。1915年5月,91岁高龄的法布尔在家人的扶持下,坐在椅子上,最后一次巡视他钟爱的“荒石园”……临死前,他看到阳光下飞舞的小虫子还恋恋地说:“希望投胎转世后,我仍能继续研究你们。” (2) 深化认识:这是一种怎样的痴迷(感人,执着,令人不可思议的……) (3) 小结:正是这种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引读课文最后一段) (4) 读达尔文对法布尔的评价——“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读鲁迅对《昆虫记》的评价——“一部有趣、有益的书。” 四、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1、当我们再次面对这尊雕像,面对两个鼓鼓的衣袋,你觉得这两个鼓鼓的衣袋里装满了什么?(梦想、痴迷、向往、留恋、奥秘……) 2、交流:课题好在哪?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再读课题。 五、 作业布置 1、欣赏《昆虫记》片断。 在池塘的深处,水甲虫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以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羌虫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羌虫,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 2、观察一种昆虫活动,记下来,准备交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由“着迷”到“痴迷”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