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甜生软语 点赞 分享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微信扫码分享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精选15篇)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1

  在本文学习接近尾声时,一名学生发生了一点错误,却让我们收获了许多,我称它为“一个美丽的错误”。

  (教学片断)

  师:法布尔高兴而归,却受到了父母的责骂,心中难过极了,请周浩为大家朗读一下第九、第十自然段。

  周浩:“……很不情愿地把自己的小宝贝丢进了垃圾堆……”

  (一个字读错了,还没有等我说出,学生们发言了。)

  生1:读错字了,不是“丢”进垃圾,而是“放”进垃圾堆。

  (意思是一样的,情感却是不同,应该让学生好好体会呀!)

  师:读正确是应该的,但是这儿用“丢”也不错呀!

  生2:不能用丢,因为“丢”是我们把自己不用的东西“丢掉”,一点儿也不可惜;可是当时的法布尔不同,他舍弃的是自己心爱的小宝贝,他不想伤害它,如果是“丢”进垃圾堆的话,小甲虫就会受伤,为了不伤害小甲虫,法布尔把小甲虫“放”进了垃圾堆。

  生3:我补充。法布尔是不会“丢”掉小甲虫的,因为它是法布尔好不容易得到,又十分珍爱的宝贝,法布尔是不会伤害小甲虫的任何地方的,“放”进垃圾堆就更加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还十分珍爱!

  生4:法布尔喜爱昆虫,虽然父母责骂,但是他能在外面欣赏、观察,因为课文后面也说“背着大人…躲起来偷偷地玩。”我猜想他是把小甲虫先“放”在垃圾堆的,说不定他还会去捡回来的!

  (这就是学生的想象力,同年龄的孩子真是心有灵犀呀!)

  师:如果正如王乐(生4)所说,法布尔又会怎么做呢?

  生5:法布尔会等自己的父母吃过晚饭,忙其他的事情时,自己再偷偷跑出来,并迅速地跑到垃圾堆,把小甲虫捡回来,偷偷地饲养着。

  师:既然法布尔这样在乎,他是去把小甲虫“捡”回来吗?(我特意突出“捡”)

  生6:应该是把小甲虫“拿”回来!

  师:真得吗?

  生7:不对,应该是“捧”回来,把小甲虫“捧”回来。(多传神的一个字呀!让我不得叫绝!)

  师:为何用“捧”最好呢?

  生7:因为小甲虫是法布尔心爱的小宝贝,十分珍爱它,“捧”回来就更能体现法布尔的细心呵护!

  生8:“捧”回来更能反映法布尔珍爱小甲虫,对昆虫着迷,对待昆虫比任何东西都好。

  师:是呀,书中的一个“放”,同学们说得一个“捧”,无一不是法布尔的心声,他爱昆虫,不会伤害他们的任何一个地方,甚至看得比自己还重要!同学们能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精业求精,一点也不比法布尔逊色,是因为你们爱语文呀!我为大家高兴!

  反思:课前备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父母对法布尔的责骂,并且分角色读好父母的对话,而课文的第九自然段只是要求学生读一读,再稍微说一说就收场的。

  但是,学生的一个错字:“放”读成了“丢”, 引导学生探讨之后,让学生与法布尔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走进了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与法布尔同乐同悲。这样的课堂“错误”让我班的学生收获了很多。

  这个不经意的错误,学生收获这么多,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权。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课堂中“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权,尊重并珍视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要,并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

  二、抓住资源的有效价值。教育不在于告诉学生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老师顺学而导,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有平台,学生在反复的感悟、讨论和老师的引导下,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使法布尔的形象逐渐清晰,更能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2

  师:我们仔细读读课文第七、八小节。

  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父母是最疼爱自己孩子的,可法布尔的父母却如此责骂法布尔,你同意他父母的做法吗?我们来进行一次小小的辩论,好吗?

  (学生兴趣很高。)

  生:好的!

  师:那我们同意的举右手,不同意的举左手。

  小手像竹笋般都举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同意组的发言:

  生:因为父母认为发布尔不务正业,是“学坏”。

  生:父母担心孩子不能健康成长,是要教育,发布尔一直不听话,父母是要骂小孩子,我也经常被我爸爸妈妈骂。

  生:发布尔家里条件很差,撑破了衣袋还要浪费钱。

  生:对,家里很苦,他是要认真放鸭子,那些都是没用的破玩意儿,

  生:父母都有父母的道理,他们骂他肯定是有理由的。

  不同意组的发言:

  生:我觉得父母不应随便骂小孩子,这是发布尔的爱好。

  生:难道大人说的就有道理,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

  生:父母要理解孩子,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要培养,要支持。现在的父母都要送孩子去学这样,学那样,发布尔要是生活在现在,那多好啊!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理解父母的做法,也很同情发布尔的处境,是啊,面对父母的阻挠,发布尔仍痴迷着他最爱的昆虫。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对于也是孩子的学生们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这篇课文还要学生们学习发布尔对科学执着的精神。教学这一片段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发布尔的父母为何责骂发布尔?让学生就这个问题来回答。但,在此片段中,教师没有这样做,而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所以,在三个方面做了努力:

  一、与文本对话,体会文本。教师让学生仔细地去阅读文本,阅读文本是学习语文的前提所在。只有通过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我们说,要进行“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所谓对话,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对话,可以与文本对话,可以与他人对话。学生只有通过全身心的阅读,才能找到文本中存在的“自我”,才能对课文的体会有滋有味。

  二、 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搭建宽松的平台。学生的快乐来自于自信,知识增长于体验。采用小小辩论的形式,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一下子拉近了与法布尔的距离,发布尔的事仿佛就是自己所经历的,或正在发生的事,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你说你的想法,我谈我的感觉。发布尔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也突现出来了。这样的情感,这样的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了。

  三、建立和谐的课堂结构,注重师生的平等。

  读完课文,教师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对于学生的回答也能作出恰当的点评。亲切的语调,平等的相处,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还学生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宽阔的“舞台”,倾听学生的“真情告白”,没有去做学生的主宰者、支配者,还学生以主人的身份,使学生真正喜爱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成长的地方。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让窗里窗外的人都能驻足欣赏……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3

  教学目的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趣。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

  2、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

  准备:字典,小黑板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垃圾 纺织 殿堂 责骂 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

  2、同桌互相批阅,写的好的送一张笑脸给他。错的很快更正三遍。

  二;学习课文 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3、出示句子;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4、默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中还有哪句话和这句话意思相近?课文中还有哪些带有“迷”字的词语?

  5、指名读自己找出来的句子。

  6、观察开头、结尾的特点,并分别读一读。

  7、讲解;这篇课文首尾呼应我们应该在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效果。

  8、出示课文中带有“迷”字的词语。(着迷、迷恋、痴迷)

  9、借助字典,了解“迷”的意思。同时教师出示:

  “迷”的意思是:(1)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2)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3)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4)使看不清,使陶醉。

  10、四人小组讨论;以上三个词语中的“迷”字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应该是第几种意思。

  11、交流自己的意见。

  12、再用“迷”字的其他意思各组一个词。根据其它意思我们把法布尔称为什么迷?

  13、指名发表自己的观点。

  14默读课文,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都说明法布尔对昆虫很着迷?

  15、四人小组学习课文。并在组内讨论交流所画的句子,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读好写法布尔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句子,体会他的感情。

  16、全班交流。

  17、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体会感情。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多次提出“把衣袋塞的鼓鼓的”你认为为什么要这样写?

  2、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讲解:课文是用一个人的特征为题,回忆学过的课文或写作的时候,还有别的命题方法吗?

  4、小结:用人名或动物名为题;用事情为题;用地名为题;用人物语言为题。

  5、指名分别举例说明。

  6、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的 收获。

  四:课内外积累;

  1、介绍《昆虫记》这本书以及法布尔生平,了解法布尔精神。

  2、搜集自己喜欢的昆虫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着迷

  5、装满昆虫的衣袋 迷恋 捉纺织娘 捉甲虫 昆虫迷

  捡贝壳 石子

  痴迷

  教后记;

  教学思路;

  1、围绕中心句,从“迷”字入手紧紧扣住“着迷、迷恋、痴迷”通过质疑、讨论来学习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两件事。

  2、运用画、议、读的方法感悟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对昆虫的痴迷。

  3、通过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来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

  4、通过查找资料,听教师讲解,丰富积累,增长见识。了解名人的生平,学习名人的精神。

  教学效果;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由于是周一,学生状态不佳,参与面不广。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4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6

  《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着迷的故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对某一事物痴迷,可把人引向成功之路。

  根据本文的特点和课后练习的提示,教学本课应努力处理好 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引导感悟痴迷。

  如前所述,“迷”是这篇课文的灵魂。课文主要描写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一天傍晚,法布尔抓住纺织娘;一是有一次,法布尔捉“小宝贝”。作者重点描写的捉“小宝贝”的情况。教学时。宜重点抓住这一自然段,从人物的心情、动作等方面,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程度。其一,可以引导学生从第一到第九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句。你看,捉到了昆虫,“高兴极了”,“满载而归”,“心里喜滋滋的”;被迫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眼泪是“刷刷地往下掉”。在法布尔的心中,昆虫的确是“心爱的小宝贝”。其二,应该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动词,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如第九自然段中的“放进”一词,看上去平常,实质用得准确传神,且用换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其用得精妙恰当。其三,还应当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责骂。在一般的情况下,就一般孩子而言,父母不允许捉昆虫,孩子便自动放弃了,而法布尔在如此情况下,仍然“兴致勃勃地挑拣”,“躲起来偷偷地玩”,其痴迷程度便显而易见了。

  二、     激励执著追求。

  法布尔何以成为著名昆虫学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给予了明确答复:“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研究昆虫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大体相似。法布尔如此,其他人又有多少可以例外?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亦即执著追求换来的。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获得成功的奥秘,并由此及彼,由人及已,数说古今中外像法布尔这样执著追求的成功者,亦可谈谈身边的人和事,看看班上有没有这样的“迷”,并自觉地以他们为榜样,激励自己执著追求,迈向成功,获得鲜花。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装满昆虫)

  此文转载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5

  【教材分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旨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部分,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说明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另一件事是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第三部分写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充满着兴趣。文中人物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在语文学习中,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联系上下文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感悟难以体会到位,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法布尔对昆虫无比痴迷的情感。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莱、栖、蠕、兜、痴”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昆、纺、察、骂、毒、垃、圾、殿”等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纵横、鸟栖虫居、痴迷、蠕虫”。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知道怎样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故事,想听吗?故事是这样的:又有一只金布甲倒下了,笼子里出现了他的尸骸。我知道其他的幸存者,迟早也会这样死去的。从六月初到八月中旬,我的实验室迎来了二十五只金布甲,可是到现在为止,只剩下了五只雌性的金布甲,其余二十只雄性的金布甲全部死掉了。他们的死亡症状一样,全部被剖开了腹部,掏空了内脏。谁是罪魁祸首呢? 同学想知道答案吗?那就快来读读这本书吧。(出示《昆虫记》)  

  同学们,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吗?

  生:法布尔。

  师:是的,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出示课件),他用一生写成了这本《昆虫记》,这本书曾经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多次重印,在生物界和文学界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法布尔的故事,相信学习了今天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他为什么能写成这本书了。(出示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带着你的情感去读。

  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想知道些什么?

  生:衣袋里为什么要装满昆虫呀?

  师:哦,而不装其他的东西呢?这个问题有价值?谁还有?

  生:谁的衣袋里装满昆虫?

  师:这问题你有答案吗?

  生:有,是法布尔。

  师:有答案就不用再问了,对不对?

  生: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叫“装满昆虫的衣袋”?

  师:我发现你很会动脑。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课件出示)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师: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先读词语,看准字形再读。(出示词语)

  生齐读:昆虫纺织观察责骂中毒垃圾殿堂

  圣莱昂鸟栖虫居蠕虫裤兜痴迷

  着迷着急  鼓鼓囊囊

  师:“栖”这个字,容易读错,注意它的读音。

  3.检查课文朗读。

  师: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请同学起来读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请你来评价一下。(课件出示)

  生1: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

  生2: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生3: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师:谁来简单地评价一下这几位同学?注意先说优点,再提建议呀。

  生:陈禹彤第一句读得声音很大,而且还比较有感情。高一飞读得没有感情,丁相栋读得不是很熟练。

  师:读得没有感情没有关系,我想等咱们细细地学完课文,你读得就会有滋有味地了。同学们看这儿,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纵横”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说小溪很多,有横的,有竖的。

  师:你理解很到位呀。那么猜一猜“鸟栖虫居”的“栖”是什么意思?

  生:栖是栖息,也就是住的意思。

  师:是的,联系上下文你就能猜到这个字的意思。(出示意思)这个字是指鸟停留在树上。在这儿指居住、停留的意思。“蠕虫”是什么?你见过蠕虫吗?

  生:见过。

  师:任致宇见过,你来说一说。

  生:就是在水底一“固泳”一“固泳”。

  师:那叫“蠕动”。刚刚他说了一句“在水底下”,我发现任致宇很会读书呀,看文中的蠕虫就是生活在水底下。其实蠕虫的种类有很多(出示图片),这就是生活在水底下的蠕虫,看了之后,你有什么词语想形容一下它?

  生:恶心。

  师:看了之后害怕。还有吗?

  生:五彩缤纷。

  师:在法布尔的眼里也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词语“兴致勃勃”,你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找近义词来解释,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呀。

  生:很高兴,兴高采烈。

  师:兴指的是兴趣,兴趣怎样?

  生:很有趣。

  师:兴致高昂,对这件事感兴趣。词语咱们解决了,再读课文你会读得更棒的。

  (二)整体感知

  1.师: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从文中找个词来说一说吗?快速浏览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你要找出准确的词语。

  生:痴迷。(师板书)

  师:你还能找到哪些词来说一说呢?

  生:迷恋。(师板书)

  生:坚持不懈。

  师:这是你读书之后,法布尔给你留下的印象。我发现你的读书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你能从文中再找个词吗?

  生:细心。

  师:老师还找到一个词,是着迷。(板书)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师:同学们,看这儿,法布尔对昆虫的感情从着迷,到迷恋,到最终的痴迷,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的?现在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生:第一件事是说法布尔捉到了歌唱家。第二件事是法布尔放鸭时去捉昆虫,他父母不让,但他不放弃。

  师:我发现你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抓住主要内容,干什么,结果怎样。概括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请坐。谁还再来说一说。

  生:第一件事是失踪捉纺织娘,第二件事是抓甲虫被父母责骂。

  师:我发现你的水平更高了,你把这个故事内容直接概括成小标题了。咱们将掌声送给他好不好?

  生鼓掌。

  师:咱们一起去看一看,作者到底是怎样通过这两件具体的事来写法布尔的。

  三、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一)方法导学

  1.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法布尔对昆虫很着迷,你能不能从第一件事中找一找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告诉大家好吗?(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画一画,简要地写出你的感受。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的“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我从他傍晚去捕捉昆虫忘了回家,可以看出他对昆虫很着迷。

  师:这就是他的感受呀。你作批注时,就可以将这个感受写在这段话的旁边。谁还找到一这个地方了,来补充一下。

  生:我从“傍晚”一词,看出如果他不喜欢昆虫就不会去捉了。

  师:你是想借助关键词来说吗,那就把你的语意表达清楚。端起书来说。

  生:我从“一天傍晚”这儿知道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因为如果他不想知道那个昆虫是什么,就不会在傍晚了还去找。

  师:暮色笼罩了田野呀,他都忘了干嘛?

  生:忘了回家。

  师:干什么去了?

  生:捉纺织娘去了。

  师:对呀,这不就是你的感受吗?把这个感受连起来,写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尤其刚刚没有找到的同学。

  生写批注。

  师:谁还有?

  生:从第3自然段的“三天前”,可以看出,虽然事情过去了很长时间,但他还是放在心上,念念不忘。

  师:由此可见,他对……

  生:对昆虫十分着迷。

  生:我从他“终于”找到这位歌唱家中的“终于”,看出了他对昆虫的痴迷,因为他找了很久了。

  师:(出示课件)看是这句吗?这两位同学找到了这两个关键词,看,如果老师把这两个词去掉,你看哪一句更好?自己读一读。

  生:我觉得还是加上这个关键词的句子好,因为第二句去掉关键词,读起来感情不够深刻。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就是去掉“终于”感情色彩就不丰富了,如果加上“终于”就能看出法布尔找了很久,还能看出这中间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之类的。

  师:你的见解非常独到。你们看,咱们用这种去掉关键词语的方法,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两个词特别的重要,这种词就叫做什么词?

  生:关键词。

  师:对呀,找到关键词,然后揣摩一下关键词,你就会发现我们就更能了解人物有特点了。

  自己再去读读这句话,从这两个“关键词”中你还能读出什么来,在旁边做一下批注。

  生读书做批注。

  师:你从这两个关键词中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谁来说一说?

  生:可以看出,法布尔捉这只虫子费了很多的功夫,因为在这么多草时找一只小虫子会很麻烦,所以我觉得他对这只小虫子很痴迷,很想捉住它。

  师:老师发现你用了想象的方法去揣摩的这个词语,是不是?想象他遇到了很多麻烦。这是一种好方法。

  生:法布尔一直记着自己三天前的发现,而且从“终于”可以看出他一直在找,从草丛中去找一只像蚂蚱那么小的东西也不好找,所以能够看出法布尔真得很迷恋虫子。

  师:由此,能看出法布尔有怎样的特点?

  生:坚持不懈。

  师:想到一个词语。

  生:锲而不舍。

  师:老师就写锲而不舍吧。(板书)这就是你的感受,你可以把这个词写在你的书上。有些同学已经写上了。谁还想再起来说一说?

  生:如果去掉那个“三天前”的话,“就”也得去掉,要不句子就不通顺了。

  师:所以你同意这两个关键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这句话呀?

  生朗读。

  师:听你重读了“终于”,我听出来了困难重重。谁再来读?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一句呀?先自己试一试。

  指名生朗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不仅困难重重,而且你特别喜欢这位歌唱家,是吗?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是呀,我终于找到这位歌唱家了,当我找到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会怎样对自己的妈妈说呢?(出示课件)自己试一试。

  生朗读。

  师:真替你感到高兴。谁再来挑战?

  生朗读。

  师:挺兴奋的,如果声音高昂一些会更好。

  生朗读。

  师:从你表情当中可以看出来,你真的很高兴。自己读一读吧。

  生自由朗读。

  师:从你们的表情和声音中,老师能体会到你们的高兴。其实,只要将自己想象成法布尔,你就会读得有感情了。咱们将2、3自然段,边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二)学法总结

  师:放下书,同学们,回想一下,刚刚咱们学习第一件事情的时候,用了哪种阅读方法呀?

  生:抓关键词,再找一句子,理解他的意思。

  师:不仅要找出关键词,还要揣摩,并且怎样呢?

  生:想象,当时法布尔的心时在想什么?

  师:这样朗读得会更有感情。还有吗?

  生:将感受写在书上,做批注。

  师: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刚刚我们收获了一种阅读方法,接下来写写生字吧。

  四、写字练习

  师:同学们,看一看本课的一类字有哪几个比较难写,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提醒一下同学们。

  生:“殿”和“察”比较难写。“殿”可以记住左边是一个“尸”,里面的“共”可以看作是柱子,右边中“没”有的“没”的右半部分。

  师:你告诉了我们怎样记住这个字。刚才提到“察”,你觉得这个字哪里会出问题?

  生:象“夕”这一部分,容易少写一点,变成“夕”。

  师:你看看这个字怎么写漂亮?

  师板书,生书空。

  再写写“殿”字。

  师:先把本课的生字描红,再在本子上写两遍。

  生描红,写字。

  展示有进步同学的字和存在问题的字。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6

  之四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本课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常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词

  (1)法布尔住的那个小村子是什么样子的?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甜滋滋:形容有甜味或感到幸福愉快。

  厉声:说话的声音非常严厉。

  裤兜:裤子上的口袋。

  (3)字形分析。

  (4)描红。

  (5)练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层次。

  各自轻声读全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填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3。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字词。

  2.课文的第二段包括哪几个自然段?(2-10)

  二、讲读课文

  1.第一段。

  (1)读全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全文想一想: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

  (1)各自轻声读全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层写什么。

  (2)学习第一层

  指名读。教师叙述法布尔的父母寻找孩子的急切情况,着重引导学生从捉纺织娘的事例来体会对昆虫的入迷程度。

  (3)第二层

  读第二层,

  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4)说说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写的。

  (5)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6)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

  (7)画出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8)指名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做到流利、正确、有感情。

  2.仔细阅读6-11自然段,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

  

  第三课时

  一、提问

  1.这篇文章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为了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他花了多少时间?

  3.第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听。

  4.先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详写法布尔捉一只小甲虫情景的略写拣许多贝壳等的句子,再分别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

  课文里指的是什么?

  (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石子、贝壳等)

  2.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

  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3.“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4.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对昆虫的喜爱)

  5.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6.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朗读。

  7.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要点:一个人所以能够有成就,与他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紧密相连。

  (着迷)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写的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方面?

  (对昆虫非常入迷)

  2.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四、讨论

  1.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2.“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的方法吗?

  板书: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7

  《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捉小甲虫”这个典型事例来进一步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

  2、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并从法布尔的成长故事中受到启发。

  3、学习选择典型事例并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将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重点:

  通过学文了解通过文章是如何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你看,多的满出来,溢出来,读出这种感觉,齐——

  二、回顾。

  1、同学们,小时候的法布尔,特别喜欢小虫子,所以老是将衣袋装的满满的,但文章中并没出现喜欢、喜爱这一类词,而是用了个迷字,文中出现了三个带有迷字的词语,就是他们——

  2、出示:着迷、迷恋、痴迷。齐读

  3、读得很响亮,但没有把迷的程度的不同读出来,你看,一开始是着迷,后来是离不开它恋上了它,到最后是迷到了极点、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了。程度越来越深,读。

  5、那课文通过写哪两件典型事例来反映童年时的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的呢?第一件是——指名说。第二件一起说(学生可以复述段意或说小标题:抓纺织娘、捉小甲虫。老师板书。)

  三、细读捉小甲虫

  (一)理清层次

  1、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抓纺织娘这件事已经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捉小甲虫的事情,来研究作者是如何把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写具体、写生动的?好吗?

  2、老师告诉大家,课文的5——9小节就是写了法布尔捉小甲虫的经过,那文章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5-9小节,呆会用见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3、学生反馈

  看出来了吗?文章先写了什么?指名说——这么长的一句话,要把它写下来,那一定累得够呛,能不能浓缩成一个字。 板书  捉  接下来写的内容你也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根据回答板书: 骂    放

  (二)学习捕捉

  1、同学们,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文章的第五小节具体描写了法布尔捉小甲虫的情景,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昆虫的深深的迷恋,请同学们认真地读第五小节,要用心读,要读得入情入境。呆会儿我就要请同学来读,看你能不能读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自己练一练(出示:有一次——好好欣赏。)

  2、学生自学

  3、交流

  ①感受到了吗?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出示有一次——高兴极了)

  指名读

  你读得不错,尤其是把法布尔捕捉时的迫不及待的样子读出来了。(板书   捕捉)

  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

  读得太带劲了,同学们要这么读的话,小甲虫一定被吓走了,在心里激动地说。指名读 

  不错,但要像同学们刚才那样重重的一扑的话,小甲虫会受到伤害的,所以要——学生说   后面哪个词就是说动作要又快又灵巧——敏捷  来一起读。

  ②你把捕捉时的迫切读得很棒,不过,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你看,法布尔当时在观察周围的一切,在进行地毯式的搜索,猛然间,小家伙出现了,就像从天上掉下了一个大馅饼,这个意外发现让他惊喜不已啊,这种感觉还不够。再来。齐读

  ③捉住了它以后,法布尔就细细欣赏起来,他比——比蓝天还要——,法布尔——高兴极了。

  同学们,你们想看看这只漂亮的小甲虫吗?

  出示甲虫图  赞叹什么? 

  是呀,看到这么美丽的一个小家伙,法布尔的心情是多么的高兴啊。你们读出法布尔欣赏时的那份喜悦了吗?再读   (板书   欣赏)

  感受到喜悦了,不错,同学们,他看的时候是那样的入神、专注,我觉得欣赏时的专注入神读得还不够。再读。

  是呀,这样的一个小东西,法布尔是越看越喜欢、越看爱看  

  ④他还要把它带回去好好地欣赏呢?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把这个——好好欣赏

  (引读)他把它放进——怕伤害了它,还要给它——再——

  是呀,这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法布尔那小心翼翼呵护的样子。来     读

  5、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的捕捉小甲虫的画面,就是围绕法布尔发现时的惊喜,捕捉时的迫切、欣赏时的喜悦,呵护时的精心,把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之情表达了出来。

  6、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你们的朗读把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段话在本文中是最浓墨重彩的一个片段,字里行间深深地透露着他对昆虫的迷和恋。老师告诉大家,这一段的直接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板书),而且在描写的过程中,为了强调突出法布儿迷恋昆虫的特点,作者分了四个步骤一层一层写的是那么具体,写的是那么细致入微,这就叫——具体描写(板书)语文中还给他一个专门的术语叫——细节描写(卡片读)。

  (二)责备

  1、学习语言文字

  (1)、法布尔捉住了小甲虫,还捡到了许多东西,心里是——甜滋滋的,注意,要甜在心里头,可回到家后,他却——难过极了。因为他遭到了——出示词卡   父亲怒气冲冲地责骂,父亲是怎么责骂他的?男生读出来。

  (2)他还遭到了母亲的母亲——责备。母亲是这样的责备?  厉声  女生做一回母亲,来厉声责备一下。来试一试!

  (3)此时的法布尔难过极了,只好——把它——(引读)出示

  2、揭示写法

  同学们,你们把父母的责备读得太棒了,但是老师有个疑问,它既然是写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干嘛要把父母责备时的样子和语言写得这么具体?你们好好讨论一下看。

  是呀,父母的责备从另一面衬托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板书侧面)

  3、同学们,你们看,描写捉小甲虫这件事中,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地描写他捉小甲虫的情景和侧面描写父母的责备,把这件事情叙述得生动而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迷恋昆虫世界的小法布尔。板书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详略

  1、其实,文章除了写捉小甲虫,还写到了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好多事情呢!写他以后每次放鸭,仍然——(引读第10小节)

  2、引读第四小节 

  他一定还会在父亲叫他放鸭子的时候,去水边——去静静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看——看——看——

  3、(板书——)同学们,如果把这么多事情统统写出来,写得都像捉小甲虫那么具体,你觉得怎么样?

  4、所以,文章没有写得面面俱到,为了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作者选择了最典型的事例捉小甲虫来进行具体描写,其余的就概括的写了。

  —板书: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

  5、总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不仅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还掌握了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那就是要运用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写。

  四、拓展,巩固写作方法

  1、今天,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篇非常有趣的儿童习作,题目是出示并齐读——《可爱的“小馋猫”》。从这个题目中,你能一下子就看出人物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馋    可爱)

  2、对呀,那课文选取了哪件典型事例表现出了小表弟又馋又可爱的特点的?同时写这件事的时候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捉小甲虫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看看我们同学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有所发现。请同学们读课文,你可一定得好好的读书啊。

  3、学生汇报

  看出来了吗?课文选取了哪件典型事例表现出了小表弟又馋又可爱的特点的?(“偷”吃肉  ) 

  写这件事的时候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捉小甲虫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3、说得非常准确,拿起笔来,把你认为正面描写的内容用(   )括出来,侧面描写的地方用(   )表示出来。边默读边做记号。

  4、交流

  (1)同学们,找到正面描写的内容了吗?指名答    出示“果然——似的。

  找的很准,我刚才看到百分之九九的同学都找了这一段。

  (2)那你从这段内容中感受到了什么?怎么会有这种感受的?好好地读读文字,呆会儿请同学来交流。

  (3)学生交流

  第一部分    出示    果然——里去了。

  学生讲述

  师结:是呀,你看小作者抓住了表弟闻到肉香找肉吃时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馋还很可爱。

  第二部分    出示    他见——了下去。

  师结:一连串的动词,把表弟以手代筷偷吃一块肉的情景写得非常形象。

  第三部分   出示    紧接着——似的。

  师结:一个生动的比喻简直将他的馋样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4)同学们,你们看,这一段正面描写中,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了小表弟偷肉吃时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出了他又馋有可爱的特点。

  (5)文章除了正面描写表弟偷肉吃的情景,还写到了谁呢?一起说

  (6)出示侧面描写的内容

  你说说看,为什么要写这些?

  你为什么这么说?具体地说。

  说得不错,看来描写捉小甲虫这件事的写作方法同学们已经完全掌握了。

  五、方法运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选择典型事例并运用具体和概括、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那老师也要提前布置给大家一个任务,请你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人,然后选择典型的事例并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来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在下次的作文课上来完成。

  板书           抓纺织娘                

  装满昆虫的衣袋          捉     发现      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

  着迷 迷恋 痴迷 捉小甲虫       捕捉

  欣赏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呵护

  骂

  放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9

  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  杨仕中

  在指导学生研读第二个事例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时,有这样两个教学片段印象颇深。

  [片段一]

  生1:(读)“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我从“敏捷”看出法布尔捉小甲虫的动作非常地快。

  师:还能从这一段文字中体会到什么?(学生短暂沉默)请大家注意第一句中的“掠”字,把它和法布尔的表现联系起来。

  生2:“掠”说明小甲虫飞行的速度很快。但就是这样,法布尔还是看清楚了把它的样子,要不,法布尔不会发出“嗬,真漂亮!”的赞叹。

  师:你把甲虫的“掠”和法布尔的语言联系起来,分析得有道理。就是说法布尔有

  生2:敏锐的观察力。

  生1(突然受到启发似的):小甲虫从法布尔眼前一晃而过,但法布尔一下就捉住了它,小甲虫飞行的速度快,法布尔扑、捉的动作更快。

  师:你是把甲虫的“掠”和法布尔的动作联系起来,从这可以看出法布尔还有

  生1:敏捷的身手

  师:那么,法布尔为什么会具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身手呢?

  生3:我想这是法布尔平时经常观察、捉小动物锻炼出来的。

  师:能从上文找到依据吗?

  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可见,法布尔对昆虫多么的迷恋。

  [片段二]

  生1:(读)“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我从“眼泪刷刷地往下掉”感受到法布尔当时一定非常难过、伤心。

  生2:从“很不情愿”我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恋恋不舍。

  生3:从“心爱的小宝贝”可以看出法布尔把昆虫看成了自己的至爱。

  (正当老师要进行小结时,突然又有一生的小手高举起来)

  生4:我觉得“放”这个词也用得很好。

  师:哦,说说理由。

  (生一时语塞)

  师:(灵感突来)不用“放”,能用“丢”、“扔”、“抛”这些词吗?

  生(异口同声):不行!不行!

  师:那你们觉得用“放”好在哪里?

  生4:用“放”让我想到法布尔的动作一定是轻轻的、慢慢的。

  师:也就是小心翼翼。

  生5:写出了法布尔的不舍放弃。

  生6:写出了法布尔想不放又很无奈的心情。

  ……

  师:一个“放”字,就充分表达出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装满昆虫)

  此问转载

  [反思]

  上面两个教学片段中,教者引导学生通过对“掠”、和“放”的咀嚼、品味,真切地体会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如果说“掠”字的教学在教者的预设之中,那么学生对“放”字的独特发现和感受则完全在意料之外。教师凭借灵活的课堂机智,收获了生成的精彩。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秋”、“春”的无限就蕴藏在“一叶”的有限之中。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正是自然流淌在课文的语词句段之中,所谓“一枝一叶皆关情”,就像这篇

  课文中的一“掠”一“放”。

  叶老说过“一字未忽宜,语语悟其神”。经常如此咬文嚼字,学生不仅可得到扎实的语感训练、学会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还将领悟见微知著的生活哲理。

  要想收获无限的精彩,就让我们从关注“一枝一叶”做起。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9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干获得胜利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同学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俺发现俺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俺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俺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家长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他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经常忘了周围的世界.家长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俺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三、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俺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四、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同学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同学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同学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发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同学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同学充分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掌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时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时发展。

  2、教会同学考虑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俺只教会同学阅读与考虑。”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同学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考虑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身的考虑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同学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同学的灵性!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10

  之三

  作者:秦洪

  一.教学目标 :

  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

  1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11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认识了一位昆虫学家,他叫什么名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法布尔的故事。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呢?我们先观察一下法布尔的衣袋(出示塑像)。请学生说说法布尔塑像的特点。

  3、过渡:法布尔的衣袋总是鼓鼓的,装满了许多好玩的东西,如果我们把喜欢看球赛的人叫球迷,特别爱读书的同学我们称他书迷,你觉得法布尔该叫什么迷呢?

  二、初读课文

  1、请你快速的浏览课文,划出文中带有“迷”的词语和句子。

  读后交流、板书:

  着迷

  迷恋

  痴迷

  2、同学们,课文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这三个词语的,你觉得他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交流体会:他们都带有“迷”,但三个词语迷的程度是越来越深的。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个故事

  1、过渡: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法布尔的童年,去读他的童年故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3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说,相机板书:抓纺织娘

  2、从法布尔抓纺织娘这件事情中,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法布尔着迷于昆虫?

  重点体会词语:三天 终于

  指导朗读

  3、那是一只什么样的纺织娘呢?(出示投影)你觉得它怎么样?书上是这样描写的,指导读此句。

  4、抓到了又会唱歌又很漂亮的纺织娘,法布尔心情怎

  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导读书。

  学习第二个故事

  1、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对昆虫非常着迷。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迷恋越来越深了!让我们再来读读他的第二个故事。

  快速浏览5—11自然段,用笔画出表示法布尔感情变化的词语。请同学板书(高兴极了 甜滋滋 难过极了)。

  2、交流:是什么让法布尔高兴极了?阅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抓小甲虫

  3、虫子怎么样?找出句子读一读。

  法布尔把这只小甲虫称为什么?他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宝贝的?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9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今天完成了领导布置的任务——上一节研讨课,现在的感觉一阵轻松,轻松当然不是来自于自我感觉的良好,而是自己从紧张到平常的一个转变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来自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让我对这些孩子看到了希望吧?!

  今天的学生应该说是给足了我面子,课后统计了发言的人数,占班级的一半,这是前所未有的。看来我一开始对他们提的要求开始有效用了:不管是对是错,一节课至少要发言一次,让大家知道你在思考。从这一点来说我感觉到:孩子其实是很听话的,因为这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他们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而我也在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和他们贴近,让他们觉得上语文课很有趣。今天因为有听课的老师,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自己的准备充分了,所以我能用自己的语言、情绪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跟着我走,进入了文本的世界中去。备课是花了心思了,找出了以前的听课记录,汲取别人之精华,搜索了网络上的有关教案,进行参考,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估计精心设计。

  今天的课堂没有用多媒体(呵呵,也就是说没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但是我从来就不认为没有电化教育的课堂就不是一堂现代化的好课(是不是有些张狂?当然我不是说我的课好),但是我觉得一堂课要体现一个理念,要有老师自己的理解和特色,在课堂上要认准一个目标,有重点地训练。

  我不记得是哪个特级老师说过的(好象是殷特):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在一节课上给学生一个知识点,那么这个老师就很了不起(大意好象是这样的)。你想啊,一个学期有多少的语文课?我们小学六年要上多少的语文课?而我们要让孩子掌握的知识点或者说学习的方法有多少呢?这样一比,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平时的课堂其实很多时候缺少了一种思考,缺少的是一个目标。课文读过去就算了,字会写就行了,那么除了这些,语文还能给孩子一些什么呢?一种思想、一个习惯、一种能力……或许还有更多,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地训练的,或者说是熏陶更恰当一些吧?

  所以,今天我这堂课,我要让学生学会感悟,要会钻进文本,要会咬文嚼字,那么我把重点放在了感悟上面,通过字、词来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所以我花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默读体会、写批注、同桌讨论,然后交流,内化、朗读、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当然我还用了自己夸张的表现,用了我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小的圈套,挖掘课文的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比如“法布尔听见父母的喊了吗?为什么?”孩子说没有听见,因为他研究昆虫聚精会神呢!正确,你很聪明!孩子说听见了,继续追问“那为什么不回答呢”?学生一想,因为他怕把虫子吓跑了!哎呀,你也很聪明,会想啊!孩子别提有多得意了!(其实,自己看见他们这么投入地钻我的圈套,我更得意啊!)越是聪明的孩子越会往里面跳,而他们越跳进去越会觉得“哎,语文真有趣,怎么怎么说都对啊,怎么说都可以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他们学会说自己的理解而且自圆其说,这也是一种本领。

  我觉得语文课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要让学生自己乐于说自己的感受。有文学评论家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是一个评论家,我们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和理解,那么我们就更能够引导他们走进语文的世界。让他们感觉到语文其实很简单,语文其实很有趣。那么这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让他们少写一些作业也没有关系了,他们喜欢语文、会用语文就可以了,你上课也会觉得轻松了,如果有一天他们说的滔滔不绝,你只有点头的份了,那就是你省心了,你成功了。那这样的课堂是我向往的,也是我所追求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如果说第一堂课是在教给他们方法,那么第二课时我是准备实施演练了,同一课内容,同样的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多说一点,让自己轻松一点。但在备课的时候我做到一点:如果学生说不上来我怎么说?

  我一直都很崇拜于永正老师的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走遍天下。所以我也学着这样(当然我没有这样的功力啊!)。还记得以前上课师傅郭小磊常常批评我的:“备课从来只备条条框框,上课学生答不上来你怎么办?”所以,现在备课我的大体思路先确定,然后我要准备我的“救场”——如果学生不能反应过来我怎么引导。

  所以,随着自己对教材把握是深入,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课堂情况的预先估计,冷场的情况逐渐好转了。但是,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就希望学生能掌握的全面,以至于最后有一个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仓促了。

  当然,凤凰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全体老师都对我的课进行了研讨,大家给予了肯定,对我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在磨练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成熟! 

  (第一范文 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装满昆虫)

  此文转载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1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这是课文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构想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读完这一切,我们真的想说: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呀!

  在教学时,我努力想把一个真实的法布尔全面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本课,我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使师、生、文本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其二,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听一段录音:《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螳螂捕食蝗虫

  2、听了这个片断,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

  3、你们对法布尔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已搜集了很多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对法布尔的事迹有了大致了解。)

  4、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资料的获得有多种方法:到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等。)

  5、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

  指名读、齐读课题

  (通过《昆虫记》中的一个片断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富有诗意的语言和他敏锐的观察力。当学生互相交流了搜集到的关于法布尔的资料后,对法布尔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进行评议,评议重点是生字字音是否读准

  3、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本环节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自学、学生之间的评议及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1、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对小时候的法布尔有哪些了解?谁能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

  2、通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法布尔会有更多的认识。

  (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对法布尔有了初步了解,对课文大致内容有了整体感知)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1、自由读2、3段。

  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说明:依据学生当时的读书感受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教师结合重点做相机的调控。师生共读、共议。交流的重点内容及过程如下:

  生:我觉得法布尔观察昆虫很着迷。我是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生:我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师: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师:你们的描述让老师好像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从学生读书的语气中可以听出他们对“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都有了较深的感悟。)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和你们一块儿读了,行吗?(学生很高兴)

  师读第二段,加上录音(呼喊的声音):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

  生读法布尔的话“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住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师:这只虫子真可爱!三天前,你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来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原来是它呀!你是怎么找到这位歌唱家的?

  生:我在草丛中趴了三天,才抓到了它。

  师:看来,找到这位歌唱家可真不容易呀!难怪你这么高兴呢!

  生练读法布尔的话。(学生一个个兴高采烈,有的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好像真的捏着那只好不容易捉来的纺织娘。)

  (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学生练读2、3段

  齐读2、3段

  师: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出示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采用变序设计,立体解读文本,第一段并不需过多地讲解,只是当学生通过这件事更深地了解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后,再读第一段,实际上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印象进行了归纳,但一切又尽在不言中。)

  2、法布尔的故事可多啦!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师相机指导: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珍珠一般的“宝贝”。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我想改一下:“……打算回家再好好欣赏这小小的甲虫。”因为我觉得小甲虫怎么能比作珍珠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夕阳快下山时,法布尔口袋里装着放甲虫的蜗牛壳,欢欢喜喜地赶着鸭子回家了。

  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自读最后一段。

  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师补充资料:法布尔受到国王接见时竟觉得国王和大臣都很像鞘翅目昆虫。

  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第一句话。

  (这部分语言比较简洁概括,为学生自己创生语言提供了较大空间。教学中,通过资料的交流,使学生对“迷恋”这个词有了深刻印象的感悟)

  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听一段《昆虫记》的录音——花金龟的内心世界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师:(配乐)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在音乐声中,教师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这一环节,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五)、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再读课题,文章为什么要取这个题目?

  2、如果要你为法布尔设计一个雕像,你准备怎样设计?

  (教学首尾呼应,形成情感体验的“磁场”,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齐读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4、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在教学中力求多角度拓展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1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一件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发了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件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父母却不能理解他。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因此,在学习这样有情有趣的文章时,教者应该引领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基本格调和根本思想。一是需要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空间,并期待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眼中的伟大科学家法布尔;二是需要营造师生与语言文字本身对话的氛围,做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既要和法布尔一同体验捉虫的快乐与兴奋,又要从法布尔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关于成长的启示;三是需要形成有效、实在的师生对话的场景,需要师生在这些特定的、未知的场景中碰撞、交锋、展示。

  [教学目标、教、学法]“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复述、背诵。”事实上,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已经能够借助阅读搜集处理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课程标准》语)再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本课在教学时拟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朗读中识字写字(读正确),在朗读中感受、理解(读流利),在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读出感情)。

  为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简化为: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的引导,无论是学生的探究,都应该依据文本的语言材料,都应该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全课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形式丰富、个性纷呈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

  (1)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2)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3)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整篇课文的教学可分成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第二课时,读流利——走进法布尔,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教学流程]: 一、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交流识字情况,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3、展示读书情况,组织读书交流、比赛。[如果说,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字符号构成,那么,实施正确地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口,运用准确的语音、停顿和语调,把这些鲜活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现实的有声语言,从而完成书面符号的“语言化”。通过朗读,一方面,需要朗读者具有相当的识字量并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主动识字,快速扫除生字障碍,同时养成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朗读者需要快速进行意义组合,需要了解每个字的意思,并在最快时间内,将线形排列的单个文字,按照词、词组、意群等语义单元进行意义组合,直至将文字符号组合成语句。这既是对文字符号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又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实际操作;这既是学生接触语言本身很重要的心智活动过程,又是在语言实践中进行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1、静读文本,引导质疑。重点讨论两个问题。①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②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

  2、浏览文本,组织交流。①着迷————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②迷恋————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③痴迷————这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3、精读文本,揭开“迷”底。重要语句提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三天前————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4、延伸文本,拓展阅读。①关于法布尔;②关于《昆虫记》。[小语专家高万同老师说:“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内隐的、润物细无声的语言习得过程,又是学生吸钠与发展语言,并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我以为,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理解为三重境界:一是要借助流利地朗读使自我成为作者的代言人为作者代言,做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二是要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要充分感受文本的语言信息,做到口诵心维,一面是文本的丰富内涵对自身的熏陶感染,一面是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独特的多元的反映。就《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而言,我们期望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又让学生与小法布尔一起沉浸在昆虫的世界,沉浸在美好的童年之中;既要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智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又要使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有所感悟思考,得到思想启迪。而这既是对学生理解文本难点、重点的合理分散,又是借助阅读实践,对文本重难点的突破。]

  三、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1、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段);

  2、赏读,(法布尔坚强、勇敢的语段);

  3、创造读,(在文本的诵读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影子,即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感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得到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借助品读、赏读、创造性的朗读,试图为学生建构一个使心灵共鸣的感情场,并期望在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语言材料进行艺术性地再创造。实践证明,当文本的语言材料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真正与自己的已知经验相融合,就可以达到心领神会的境地。而自己朗读出的语句也就能真正打动自己,感染他人,在自然与不自然间,学生的情感世界就会升华,就会在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创造的激情与冲动,就会从自己的角度将文本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韵美给表现出来。语文教学的真谛应该如此,我以为。]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篇15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观察、殿堂、责骂”等含有生字的词语的意义。

  3.在学生脑海里形成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丰满、真实的形象,初步感知“法布尔精神”。

  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词句,在品味、朗读、想象中建构学生心中的“法布尔”形象。

  预习安排:

  1.查词典理解“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的意思;

  2.搜集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置冲突。

  1.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法布尔有了怎样的印象?

  2.整体感知

  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到怎样的程度了呢?请快速地读一读书。

  师相机形成板书

  抓纺织娘

  捉甲虫被责骂

  3.设置冲突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什么叫痴?(如痴如醉,忘了自己)什么叫迷?(着迷,入迷)痴是什么偏旁?说几个含有病字头的字。

  ■你想说什么?

  ■痴迷成这样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抓纺织娘”这件事情,读读2、3两自然段,看看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法布尔说,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问他。

  (二)、触摸细节,引导体验。

  学生阅读思考,接着开始交流。

  1.触摸抓“纺织娘”的细节,体验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着迷。

  先组织学生自由谈感受,然后引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相机切入对“那”的理解。

  ■我也来读读——“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一只会唱歌的虫子!”

  ■聚焦“失误”——“那只”不能说成“一只”。

  ■想象说话

  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是怎样的一只虫子?

  三天前,那只虫子在哪里?法布尔在做什么?两天前?一天前?

  ■朗读。

  ■过渡:一个“那”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的那份抓到纺织娘后的快乐。让我们分角色地来读读,表达你的感觉。

  ■情境朗读。

  第一、二两组朗读第二段,两位学生各自学着爸爸或者妈妈一起呼喊(比如这样喊——法布尔!法布尔!法布尔!),一生读法布尔的话,其他学生读剩下的部分。

  ■总结(引读):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过渡: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雕塑家呢?

  为什么要将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请学生默读“捉甲虫被责骂”这一部分,边读边看看法布尔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捉虫子,被责骂”的细节感悟,体验法布尔对小虫子的“迷恋”。

  先请学生自由说,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切入下面词句中的一个展开教学。

  (1)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你看到了怎样的小虫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动作?

  ■动作这样敏捷,你想说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敏捷呢?

  ■朗读。

  ■过渡:法布尔高兴极了。他(导读)——

  (2)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捡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想象说话

  法布尔一边将小宝贝放进蜗牛壳,一边会对他的小宝贝说些什么呢?

  ■除了将蜗牛放好,他还做了什么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他还要捡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

  他在想着……?

  ■过渡:就这样想着,开心,可是回到家却……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3)理解责骂,体验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我听到了爸爸在骂他。

  ■我听到妈妈也责备他。

  ■法布尔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过渡:

  (4)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流,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他的眼泪是怎样的眼泪呀?法布尔一边流泪,一边在心里和小甲虫怎样告别呀?

  ■读。■过渡。

  (5)可是母亲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想对法布尔说什么?

  (三)、联系“衣袋”,升华体验

  1.过渡: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象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2.升华:在你看来,这鼓鼓的“衣袋”装的是什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一个美丽的错误——《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偶得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