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旧城已冷 点赞 分享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精选4篇)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教材简析)

  1.本篇教材主要通过法布尔捉纺织娘和小甲虫这两件事讲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是法布尔的这种对昆虫的痴迷和对昆虫研究的执着引领他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2.本篇教材的重难点为:抓住重点章节第二段,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从阅读课文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二、 说教学理念

  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精神是以人为本,语文课标也倡导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2. 凸显本学段目标。

  本篇教材是五年级上册教材,课标对这一学段的要求是把握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使我的课堂教学有目标、有方向,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以读为主,组织阅读课堂教学。

  一位著名教育家这样说:“阅读课,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教学我着力体现一个“读”字,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读书感悟,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更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三 、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 抓住重点章节(第二段),关键词句,指导学生精读感悟,真正读懂课文,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的这种执着的精神。

  2. 有感情朗读课文。

  (我依据学段要求,教材特点,确定这样的目标,简单、明确,重点突出,抓住关键性的问题解决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

  四、  说教学过程。

  课标提出,阅读课应加强整合,为此我采用版块教学,体现整体性。

  (一)第一版块:扣题导入,整体感知。

  1. 抓住课题,发问:这篇课文写了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导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这样安排,激发学生兴趣,形成阅读期待,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第二版块:抓住重点章节、关键词句,精读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和执着。(这是我教学的重点工程)

  1.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轻声自读自悟:哪儿可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画出关键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生活体验,用心读,读进去,看看你能有哪些收获,能得到哪些启迪,可以把思考的要点写在课文的旁边。

  (应注意的是,这里应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能真正潜下心来,走进文本中去,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真正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能阅读。)

  2.汇报交流,指导点拨。

  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发现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即使指导点拨,引领学生走向文本的本质内涵。

  (1) 出示: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他,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①问:在法布尔的眼中这是一只怎样的纺织娘呢?

  指导学生抓住“全身翠绿、触角细长”体会法布尔眼里美丽的纺织娘;抓住“三天前、经常、不知是谁”等词句体会法布尔很早就留意这只纺织娘了,已经找了它很久了;抓住“终于”体会法布尔抓住纺织娘时的喜悦的心情。

  ②问: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歌唱家?法布尔称谁为歌唱家?你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③此时,法布尔捉到了这只梦寐以求的纺织娘,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2) 出示:

  “嗬,真漂亮!”

  ①问:这个“嗬”字里包含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法布尔在发现小甲虫时的心情。

  ②读一读。

  (3)出示: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① 问:从这段中,你能看出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小宝贝、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好好欣赏”等词句他会法布尔对这只小甲虫的珍爱。

  ②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一步:你的小宝贝是什么?你怎么去珍爱它?指导学生说一说。

  ③ 法布尔把什么当成自己的小宝贝?你觉得法布尔怎样?你来读一读。

  (4)出示: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① 问:法布尔为什么而难过?从“放”字中可以看出什么?

  ② 读一读。

  (5)进一步:就是这样也没能改变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你觉得他怎样?

  引导学生感悟法布尔对昆虫观察、探究的执着精神。

  (6)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对昆虫进行了40年的研究,又花了30年写下了传世名著《昆虫记》。你觉得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法布尔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研究探索的精神。

  (7)再进一步:此时,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把外在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3.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用真情表真意。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背诵等各种形式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淋漓尽致,进一步感受法布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是因为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痴迷,及他的几十年如一日对昆虫研究的“法布尔精神”。

  (这部分是我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让每一个学生对文本都有个性化的解读,享受学习的快乐,接着是汇报交流,学生年龄、生活积累不足,理解起来有难度,我就抓住重点词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内涵,感受法布尔对小虫子的痴迷,最后我引导学生尽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用真情表真意,把课文读好,让文本的精美的语言文字和法布尔的可爱、执着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灵上,获得思想启迪,形成语文素养。)

  (三)第三版块:赏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生可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也可快速浏览全文。

  (让学生从散状的学习状态回归整体)

  (四)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叶圣陶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从叶老的话中我得到启迪,学习语文就是要在举好一的情况下,能够得以反三。有位教育家还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针对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

  1. 了解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小故事。

  2. 读法布尔的名著《昆虫记》。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段讲给大家听。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着迷 

  装满昆虫的衣袋      迷恋

  痴迷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美观,力求文路、教路、学路三者统一。)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根据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本单元后三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的美和营造氛围,使学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的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是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阅读兴趣法。让学生按照“找重点句个人体会——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和“在文中认识人物——从课外知识中认识人物”两个方法学习全文。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气氛下全面地认识法布尔,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紧紧抓住一个字“迷”、三个词语“着迷”、“迷恋”、“痴迷”,围绕着课文中的两件事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紧扣中心,先让学生学习与课文中心紧密联系的第2、3自然段,感受“着迷”;接着学习第4至10自然段段,感受“迷恋”;最后在交流资料后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感受“痴迷”,使学生认识到法布尔对昆虫越来越喜欢,最后已无法摆脱。采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立体解读文本,又是以“突出重点,紧扣中心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感受着迷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法布尔是个什么样的人?(喜爱昆虫、昆虫迷)然后让学生找出带有“迷”的的三个句子,初步感受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对昆虫是越来越喜欢。接着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通过法布尔童年的两件事走近法布尔,到底他是怎样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甚至“痴迷”的呢?从而进一步认识法布尔。

  (二)潜心会文,体会“着迷”

  1、教学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教学中,我抓住了重点的句段。如: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其中“三天前”“经常”“终于”这三个词是关键词,可以知道他执着寻找,找到纺织娘很不容易;“谁”“歌唱家”是次要的,但也能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情感。接着出示法布尔回答妈妈的话是让学生作一个比较:他不顾父母的担心,不顾自己辛苦的付出,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真的是着迷了。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从此走进法布尔的生活。并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三、品读体会,感悟“迷恋”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可以融入文本进行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课文第三大段我就从这一方面去努力。在教学时,我先学生采用2、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大体的路子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紧扣“迷恋”找出句子,画出其中的关键词,对关键词展开理解、感悟,最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的段落。

  在教学“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这句时我先出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把什么当宝贝,然后请同学们注意法布尔一系列的动作,细细地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仔细听,也许你还能听到法布尔在悄悄地对小宝贝说些什么?通过想象画面,细细品味,是学生感受出法布尔对小甲虫照顾得很周到,精心呵护,很珍惜小甲虫。

  在教学“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我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从“放”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指导读爸爸、妈妈对法布尔的训斥,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法布的委屈。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是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昆虫的迷恋。

  四、拓展阅读,深化 “痴迷”

  在教学此环节时我列举了两个小故事:一是面见皇帝,辞去高职,宁愿和昆虫为伴;二是临死前希望投胎转世能继续研究昆虫。通过这两个故事使学生惊叹于他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痴迷、对科学的执著。接着我又趁机在音乐声中简介法布尔一生最大的成就《昆虫记》以及昆虫史诗对他的赞颂,又使学生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此时,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这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五、升华情感,总结全文。

  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又回到课题,解决了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一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延伸,你从法布尔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最后在朗朗书声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篇3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一件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迟回家,引发了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件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父母却不能理解他。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因此,在学习这样有情有趣的文章时,教者应该引领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基本格调和根本思想。一是需要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空间,并期待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作者眼中的伟大科学家法布尔;二是需要营造师生与语言文字本身对话的氛围,做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既要和法布尔一同体验捉虫的快乐与兴奋,又要从法布尔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关于成长的启示;三是需要形成有效、实在的师生对话的场景,需要师生在这些特定的、未知的场景中碰撞、交锋、展示。

  [教学目标、教、学法]“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复述、背诵。”事实上,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已经能够借助阅读搜集处理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课程标准》语)再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本课在教学时拟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朗读中识字写字(读正确),在朗读中感受、理解(读流利),在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读出感情)。

  为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简化为: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的引导,无论是学生的探究,都应该依据文本的语言材料,都应该依据文本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全课在教学中,力求通过形式丰富、个性纷呈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

  (1)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2)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3)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整篇课文的教学可分成两个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第二课时,读流利——走进法布尔,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教学流程]: 一、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交流识字情况,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3、展示读书情况,组织读书交流、比赛。[如果说,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字符号构成,那么,实施正确地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口,运用准确的语音、停顿和语调,把这些鲜活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现实的有声语言,从而完成书面符号的“语言化”。通过朗读,一方面,需要朗读者具有相当的识字量并能熟练地借助拼音和语言环境主动识字,快速扫除生字障碍,同时养成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朗读者需要快速进行意义组合,需要了解每个字的意思,并在最快时间内,将线形排列的单个文字,按照词、词组、意群等语义单元进行意义组合,直至将文字符号组合成语句。这既是对文字符号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又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连字成词、连词成句”的实际操作;这既是学生接触语言本身很重要的心智活动过程,又是在语言实践中进行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1、静读文本,引导质疑。重点讨论两个问题。①法布尔的衣袋里为什么装满了昆虫?②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

  2、浏览文本,组织交流。①着迷————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②迷恋————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③痴迷————这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3、精读文本,揭开“迷”底。重要语句提示:“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三天前————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4、延伸文本,拓展阅读。①关于法布尔;②关于《昆虫记》。[小语专家高万同老师说:“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内隐的、润物细无声的语言习得过程,又是学生吸钠与发展语言,并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我以为,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理解为三重境界:一是要借助流利地朗读使自我成为作者的代言人为作者代言,做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二是要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三是要充分感受文本的语言信息,做到口诵心维,一面是文本的丰富内涵对自身的熏陶感染,一面是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做出独特的多元的反映。就《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而言,我们期望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又让学生与小法布尔一起沉浸在昆虫的世界,沉浸在美好的童年之中;既要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智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又要使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有所感悟思考,得到思想启迪。而这既是对学生理解文本难点、重点的合理分散,又是借助阅读实践,对文本重难点的突破。]

  三、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1、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段);

  2、赏读,(法布尔坚强、勇敢的语段);

  3、创造读,(在文本的诵读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影子,即对科学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感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得到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借助品读、赏读、创造性的朗读,试图为学生建构一个使心灵共鸣的感情场,并期望在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语言材料进行艺术性地再创造。实践证明,当文本的语言材料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领域,真正与自己的已知经验相融合,就可以达到心领神会的境地。而自己朗读出的语句也就能真正打动自己,感染他人,在自然与不自然间,学生的情感世界就会升华,就会在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创造的激情与冲动,就会从自己的角度将文本的形式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韵美给表现出来。语文教学的真谛应该如此,我以为。]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编了4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装满昆虫的衣袋》、《变色龙》和《金蝉脱壳》。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根据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根据文章表达的顺序给文章分段。本单元后三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让学生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大意,体会人物内心世界”这一目标。《装满昆虫的衣袋》是叙事写人的文章,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法布尔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么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而是记叙了他小时候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的两件事。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所以,   在教学中我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写了法布尔小时候对小虫子着迷的哪几件事,然后再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内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文章的美和营造氛围,使学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魄力。

  《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根据上面的情况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从而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的第二目标也是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自身的阅读体验,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激发阅读兴趣法。让学生按照“找重点句个人体会——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和“在文中认识人物——从课外知识中认识人物”两个方法学习全文。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气氛下全面地认识法布尔,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采用了变序教学法。先让学生学习与课文中心紧密联系的第2、3自然段,再学习第一自然段;接着学习第4至10自然段段;最后在交流资料后学习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这样采用变序设计,能立体解读文本,它是以“突出重点,紧扣中心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为目的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提问导课,直奔主题:

  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小时候的法布尔的了解。然后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走进课文,近一步认识法布尔。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教学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一般运用有形、有声、有情的情境,吸引学生进入课文,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语言训练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情感。

  学习这两句话: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和“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时我让学生想象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从此走进法布尔的生活。并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起学生对话的欲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2、《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可以融入文本进行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课文第三大段我就从这一方面去努力。

  学习这句时(1)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我让学生想一想,法布尔在岸上,还可能干些什么,观察到些什么有趣的自然现象? 体会法布尔生活的无忧无虑和抓紧时间观察大自然。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师出示课件比较句子:他把这只甲虫放进蜗牛壳里……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把什么当宝贝,)

  (3)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指导读爸爸、妈妈对法布尔的训斥,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法布的委屈。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是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体会他对昆虫的痴迷。

  (三)交流资料,感情升华:

  1、带学生走进昆虫世界,并让学生看后谈自己的感想。

  2、请学生交流预习时搜集到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3、出示《昆虫记》的节选—卷心菜毛虫

  4、在音乐声中,教师用充满诗意的小结、饱含深情的话语介绍法布尔的一生,使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有多层面地了解,学习情感体验得到自然延伸。

  这时,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情感得到近一步的升华。

  (四)、拓展文本,追求超越:

  1、出示法布尔的精心独白让学生齐读。

  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去生发,去拓展,去创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学生受到法布尔细致观察、严谨治学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2、作业: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这样的课外作业多角度拓展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渠道,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板书既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着迷”和“痴迷”两个词是本课中心的体现,“三天捉纺织娘”和“衣袋鼓鼓囊囊”是说明文章中心的具体事例。而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是法布尔的成就,他能激励学生细致观察、严谨治学。可爱的甲虫是为了增加板书的美观,再说它也是课文中的“角色”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