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18 凡卡

18 凡卡

一派天真 点赞 分享
18 凡卡

微信扫码分享

18 凡卡(通用13篇)

18 凡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的写作背景。

  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写信的内容,想想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思念爷爷;第二层: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受不住了;第四层: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的悲惨生活。

  (1)默读“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的心情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的内心活动。

  ①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①句对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孤苦无依,受尽折磨,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的联想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的联想,围绕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附:板书设计 

18 凡卡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的写作背景。

  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看拼音写词语。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为什么给爷爷写信?为什么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写信的内容,想想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思念爷爷;第二层: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受不住了;第四层: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的悲惨生活。

  (1)默读“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说下去。

  (5)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的心情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的内心活动。

  ①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1句对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再读读这三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孤苦无依,受尽折磨,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的联想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的联想,围绕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结构复杂,教学中可采用扣主线、弃枝叶,确定教学的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段——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让学生讨论受尽哪些折磨?为什么挨打?怎么挨打的?进而体会的非人生活。其次,抓住文中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借助反复的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感情氛围,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情感的贯通,把教学推向高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想象。给爷爷写的信断断续续,信中出现了许多省略号。在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还受了哪些折磨?为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替说下去。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增添悲剧感人的力量。

  探究活动

  三兄弟拜师

  过去,有三个兄弟拜师。先生说:“这样吧,我先考考你们,谁的天资聪慧,善解我意,我就收谁为徒,你们看如何?”三兄弟愉快地答应了。

  这时,只见先生分给三人每人一张宣纸,上面都写着这样两句话:

  一女牵牛过独桥,

  夕阳落在方井上。

  先生说:“这就是考卷,你们自己答吧!”说完再也不作声了。

  老大想,历来都是考官命题举试。一定是命题作文。于是,便写起文章来。

  老二想,测试聪明,不会作大文章,这一定是先生出的对联,便一字一字地对着下联。

  老三呢,却一直不动笔墨,直到先生收卷时,才在纸上写了自己的名字。

  两个哥哥见老三交了白卷,为他感到十分惋惜。

  然而,先生看了试卷后,却宣布收老三为徒。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

  原来,先生出的是字谜。

  一女牵牛过独桥:“姓”字

  夕阳落在方井上:“名”字

  可见,先生问他们兄弟三人的名字,所以先生只收了老三为徒。

18 凡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 凡卡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的写作背景。

  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BR>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写信的内容,想想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思念爷爷;第二层: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受不住了;第四层: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的悲惨生活。

  (1)默读“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的心情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的内心活动。

  ①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①句对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孤苦无依,受尽折磨,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的联想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的联想,围绕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18 凡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8 凡卡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的写作背景。

  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BR>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写信的内容,想想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思念爷爷;第二层: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受不住了;第四层: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的悲惨生活。

  (1)默读“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的心情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的内心活动。

  ①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①句对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孤苦无依,受尽折磨,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的联想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的联想,围绕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18 凡卡 篇7

  凡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小资料】

  契诃夫(1860年~1904年)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他的作品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夕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作品内容深刻、幽默、含蓄隽永、发人深思、独具一格,并擅长运用辛辣的讽刺手段。尤其是短篇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高峰。主要代表作有:《变色龙》、《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泥鳅 是一种体形扁圆狭长的鱼,身长约10厘米多,体色为黄褐色,身上有黑色的斑点,生活在小河、小沟、池塘和水田里。当水干枯时,常钻在泥土中,以昆虫等为食。

  鹬鸟 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鸟,体色多为沙灰、黄褐色、身上有细碎的斑纹。它目光敏锐,奔跑飞快,翅膀又长又尖,能突然飞起,喜食害虫,被人们称为稻田里的朋友。鹬鸟不仅是农业上的益鸟,还是有名的野味,它的肉味道非常鲜美。

  鹧鸪 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雉科动物,头顶为黑色,身上的羽毛以黑色为主,混有许多的卵圆形斑块。鹧鸪以谷粒、稻粒等和植物的种子为主要食物。有时也吃昆虫。它的肉味鲜美,目前饲养鹧鸪已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家庭养殖业。

18 凡卡 篇8

  教学目标1. 反复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2. 学习课文的对比手法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在一起描写的方法。3. 理解亲情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人的意义。说明:本文是表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但文中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差距,所以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训练,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反复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2.难点:学习课文的对比手法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在一起描写的方法,理解亲情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人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有家就有亲人,有亲人,你会感到开心、快乐。《祖父和我》那浓浓的祖孙情,《金黄的大斗笠》那浓浓的姐弟情,弟弟有困难,姐姐会主动帮助他,因为是亲人。所以,当我们心理难过,现实生活痛苦,不开心,一定要告诉家人,可以用写信的方式交流。亲情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人的意义重大,对于一个人是精神支柱。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由发挥想象,用简短的语言将故事补充完整。故事接龙的形式,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初读课文1.朗读书下的生字词和拼音两遍。2.学生按学号每人朗读课文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请同学说说,凡卡在信中讲了哪几件事?”(朗读前老师作适当朗读指导。)3.凡卡在写信的同时还插进去叙述了哪些内容?(回忆了哪些农村生活)一、信的内容是:1.问候爷爷和乡下朋友。2.向爷爷述说在鞋匠铺中痛苦的学徒生活。3、介绍莫斯科见闻,说莫斯科不是穷人的天下。4、哀求爷爷带自己走。二、爷爷守夜美丽的家乡夜景 圣诞节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 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概括文本内容也是六年级学生必须养成的读书习惯。再读课文请学生再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1.文章写道,凡卡把自己的这封信投入了邮箱,可是,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凡卡的这封信能够寄出去吗?

  2. 既然凡卡的这封信最后不能寄出,为什么他还要写呢,他不写行不行啊?

  3. 假如凡卡的这封信能够顺利寄出,爷爷很快就能收到,他的爷爷会来接他回去吗?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关键的词句进行圈划,并将自己的思考在全班交流:1.不能。信封没有写完整。2. 不行。心灵的慰藉,一种暂时的安慰,这是生命的必须。如果有痛苦没有地方诉说,会使我们更加痛苦。所以,凡卡的这封信即便是最后不能寄出,他也要写。最后他能够“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他现实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想念家乡的自由快乐的生活,希望爷爷带他走。3.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不能。爷爷让他在鞋匠阿里亚希涅干什么,爷爷自己是什么状况呢,爷爷能够养活他吗?通过这些追问,学生一方面认识到爷爷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即便是能够把他接回去,在爷爷的主人——日发维夫老爷家里干活,还是一样地会受这样的折磨(而且,爷爷给他的选择是最好的,不管是哪个时代哪种社会,有手艺往往总是生活得比较好)。

    自己的主人是这样,爷爷的主人也会这样,请大家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当时的社会都这样,即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时代,自然地引出对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这个时候介绍作者和背景,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当时的沙俄统治和普通百姓所经受着的折磨和痛苦,从而更加同情凡卡和爷爷,更加憎恨沙俄的统治者和那些欺压百姓的地主阶段。 对于刚进入中学学习的学生,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他们养成圈划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让他们在学习的实践中了解和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课文小结亲情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人的意义,亲情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板书设计写信前:怕信文:挨打挨饿挨冻没法睡(悲惨)写信中:反衬回忆:爷爷守夜美丽的家乡砍圣诞树(快乐)甜蜜的希望——梦写信后:{ 悲惨的命运——现实课后作业抄写书下词语和拼音一遍。 学会正确书写生字新词以及拼音,有助于正确朗读。学会积累生字新词

18 凡卡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

18 凡卡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的写作背景。

  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写信的内容,想想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思念爷爷;第二层: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受不住了;第四层: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的悲惨生活。

  (1)默读“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的心情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感情。

  1.读作者的叙述部分,想想在写信时,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吗?

  2.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从重点词中体会的内心活动。

  ①撇撇嘴,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就戴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①句对诉说自己受折磨情况后的动作描写,突出表现极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说明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快点来接他,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第③句由于写信没有被打搅而满意,寄信也很顺利,心情肯定轻松了许多。所以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孤苦无依,受尽折磨,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的联想中了解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的联想,围绕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附:板书设计 

18 凡卡 篇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的写作背景。

  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看拼音写词语。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 1 2 页  

18 凡卡 篇12

  六年级教案

  22  凡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附:板书设计 

18 凡卡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18 凡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