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夹竹桃》第三课时

《夹竹桃》第三课时

温柔眷恋 点赞 分享
《夹竹桃》第三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

《夹竹桃》第三课时(精选15篇)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1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处理得并不好,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而是急于让他们用双重否定词来造句,结果学生说得并不理想,可见,学生对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这就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给予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问自己:这节课上,我的智慧火花在哪里闪现?其实,这个问题是我需要每节课后、每天问自己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2

  课前交流:

  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北京大学的真实故事:有一年开学了,刚刚考入北大的新生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北大的校园。有一个新生背着沉重的行李累得气喘吁吁,只好把行李放在路边。正巧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经过那儿,他很不好意思地走上前去:“老师傅,能帮我看会包吗?”“老师傅”看了看他那样子,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小时后,那位新生办完了入学手续匆匆地赶了回来,“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看守在行李旁。后来,在开学典礼上,那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看包的那位“老师傅”也坐在主席台上。他是谁呢?

  师:同学们一定还在想刚才故事中的那个老师傅是谁?他就是当时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出示:季羡林照片)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他的原作改写的课文《夹竹桃》,并通过课文一起走近这位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板书课题)

  你们见过夹竹桃吗?老师带来了一组夹竹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出示夹竹桃的图片。

  师:夹竹桃原产于印度及伊朗,后传入我国,是比较常见的观赏植物,它对粉尘和灰尘有较强的吸附力,被誉为“绿色吸尘器”。但是它的叶子、皮、花等都有毒,同学们平时不要轻易地去采摘它。

  仔细观察图片,你能猜猜它名字的由来吗?请仔细观察她的花和叶,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

  生: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它的叶子像竹叶,花像桃花,它夹杂着竹子和桃花的特征,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不知道这项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1:写了夹竹桃的花色。

  师:它的花色很美,吸引了你。

  生2: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读出了它的韧性,你很会读书。

  师:我们课堂上再细细来品读。课文中的生字你读得怎样了?

  出示词语:

  熏透榆叶梅花团锦簇

  凄清玉簪花叶影参差

  荇藻一嘟噜微风乍起

  师:谁愿意读读第一竖排?

  一生读第一竖排。

  师:很准确,声音也很响亮。中间一行,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第二竖排。

  师:最后一个词请你再读一下。

  生读“一嘟噜”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词读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三竖行,谁来读?

  一生读第三竖行

  师:很好,特别是中间的多音字读得很准确。我们把这个词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下。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对字音掌握的不错。看看书后的生字表,观察一下生字的字形,你觉得哪些是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生:“藻”是上下结构。

  师:注意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生:“蛾”是左右结构。

  师:我们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觉得这个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点红“熏”)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生书空,师提醒第三笔是短竖。

  师:拿出笔来,在书上把这个字再写一遍。注意写字的姿势。

  生书写。

  师:生字的字形会写了。看看它的意思,你有没有不太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生:荇藻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老师这里带来了一幅它的图片。

  出示图片

  师:“荇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圆形,浮于水面上,根生在水底,花是黄色的。

  还有哪些词语你不太明白的?

  生:一嘟噜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他的?

  师:“一嘟噜”是北方的方言,比如我们这儿说一串葡萄,那儿说是一嘟噜葡萄。我们这儿农村会有人家晒辣椒干,串成一串,那儿叫一嘟噜辣椒干。一嘟噜就是——

  生:一串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很好。那课文读得怎样呢?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读。

  出示: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听说我们班同学朗读水平特别高,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大胆地表现自己。你想读对不对?就请你好吗?

  生读

  师:对不起,老师打断一下,看清楚了,是“对我说来”。

  生继续读

  师:不错。要勇敢地表现自己,还有谁愿意再来读读?

  生读

  师:从你流利地朗读中老师知道,你课前预习得很充分。

  孩子们,俗话说“学贵有疑”,读了这句话,你心中有怎样的疑惑?

  生:为什么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书:最留恋

  师:你很会读书。

  我们不仅要学会提问,还要学会去解决问题。

  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回答了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你们预习时有没有留心?

  没关系,我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生浏览课文

  生: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们同意吗?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一生读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夹竹桃带给我怎样的幻想?

  板书:幻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文中的韧性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韧性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读书,两位同学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一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想到的是哪些词语跟它意思差不多?

  生1:坚韧

  生2:柔韧

  师:韧性就是柔韧不易折断的品质。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就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你们找到了吗?

  生:第四自然段

  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来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表现中,老师知道,课前大家预习得很充分。我们班同学预习习惯非常好。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在心里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师行间巡视。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轫性?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哪位同学也找到的这句话?请你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你从哪些关键词当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无不奉陪

  师:无不奉陪就是什么意思呀?

  生:坚持到最后。

  师:你读出了它坚持到最后。那无不奉陪是个什么句式?

  生:双重否定句

  师:你还知道双重否定句,了不起。如果把它换成这样的句式,你觉得哪句好一点?

  出示句式比较

  生:无不奉陪语气要强烈。

  师:双重否定的句式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表达的意思也更明确了。

  那能把这句话也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改一改吗?

  出示练习

  生: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无人不激动万分。

  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会尝试用一用这样的句式。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一生读

  师:还有哪些词也体现了“无不奉陪”?

  生:一直

  师:一直、一直。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报春的迎春花一直到傲霜的菊花,它无不奉陪。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

  生:韧性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一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株充满韧性的夹竹桃。

  夹竹桃到底陪伴了哪些花呢?让我们一起去季老的小院看一看吧!

  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为我们来读读这段话。我们班哪位同学读书比较好?推荐一下。

  生推荐一名同学

  师:其他的同学思考:你在季老家的小院看到了哪些花?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果然是我们班的朗读高手。

  季老家小院的花可真多,可以说常见的是应有尽有。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

  一生介绍花名

  师:有这么多花呀。读了这段文字,你心中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1:为什么那么多花不写唯独写夹竹桃?

  生2:为什么写这么多花,不提夹竹桃?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介绍了这么多种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不是跑题了吗?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衬托对比出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真会读书,都知道衬托对比的方法了。

  是呀,作者就是用衬托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上这样的写作方法。

  师:夹竹桃和这些花相比,这点韧性显得是多么的——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生:可贵。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女同学中谁读书比较好?推荐一名。

  生推荐一名同学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夹竹桃?

  生:生命力旺盛的夹竹桃。

  师:你抓住了哪些关键的字词?

  生:一声不响。

  师:一声不响、悄悄地,它在那里默默地开放着。

  你还从哪些关键字词中看出来的?

  生:从“又”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很会抓关键词。

  引读: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

  师:就这样坚持着,向世人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一生读

  师:我看到了一株默默而又生生不息的夹竹桃。

  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和韧性。

  师:从哪些关键的字词中感受到的?

  生: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茂盛、衰败、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孩子们,你们想象一下,伴着和煦的春风,许多花——

  生:竞相开放。

  师:而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盛夏的暴雨,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深秋清冷的凉风,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我们刚才的“无不奉陪”句式是一样的。

  出示句式比较

  师: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生:文中。

  师:显然文中句式表达的意思更强烈一些。

  出示句式练习

  师:老师相信这个练习一定难不倒你们。

  生:小明是个小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师:也希望我们同学,每天都能看一点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刚才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此刻,你喜欢上夹竹桃了吗?

  生:喜欢。

  师:就让我们向它毫无保留地表达我们的爱意吧。捧起书,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

  师:好一群夹竹桃的知己啊!

  自古文人多爱花,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季羡林先生为何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原因。

  出示季羡林的生平

  师:快速浏览这段文字,相信你们对季羡林会有更深的认识。

  生浏览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季羡林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

  师:你读出了他的坎坷经历。

  生:他具有夹竹桃一样的韧性。

  师:是呀,他就像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一样,一路坎坷地走过来,最后坚持下来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他仿佛看到了他——

  生:自己。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相信你会有更深的认识。请男同学来读读。

  出示第四自然段

  男生齐读

  师: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难怪他这样说——

  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女生读。

  女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生写感受,师行间巡视。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此刻的内心感受。

  交流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夹竹桃的韧性。对于一开始有同学提出的,“夹竹桃会引起作者怎样的幻想”这一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的作业。

  出示作业:

  1.背一背: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让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在我们心中开花吧。

  2.读一读:季羡林的原作《夹竹桃的传说》,感受文学大师的优美文字。

  设计理念: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节课,意在从学生的疑问处入手,激发探究的欲望,引领他们品读质朴的语言文字,理解语言,自主释疑。在感受过夹竹桃的“韧性”后,补充作者资料,进一步感悟作者如何写出它的韧性的,并通过此来感受季老那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习得语言。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虽然努力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强势,主体的自主性受牵制,所给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朗读机会虽说很多,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指导是不够到位的,虽然在老师的提醒下他们的朗读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只是语调轻重上的改观,没有显著的进步,也仍未从内心品悟到夹竹桃的韧性。

  其次,整体把握文本的过程被淡化。本课的段落大意提取并不难,经过充分预习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把握,因此我将其安排在检查预习的环节。由于刚由新老师上课,又是第一节,学生似乎有点紧张,发言不够积极,我呢,便在说出“写了夹竹桃的花色、韧性”后掐断,进入字词的检查,本打算权当做了解他们的基点,待抓住最后一节的学习后再借助板书将“花影及引起我的幻想”顺便补充进去,随之小结一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再说,读词语难度系数不太高,可缓解一下学生的紧张情绪。然而,实际的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给人的感觉是没在意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此中的遗憾会给以后的教学以提醒甚至强化。

  再次,正如陈所长提出的,本节课没能从宏观上,把整个单元内容串联起来,足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感受大师语言的平实、质朴,借物抒情写法的独到与精妙。如果课前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或者团队成员能适当引领一下,将单元主题融入本课教学,深入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相信会有别样的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以后的教学,更需静下心来研读文本,真正实实在在走近学生,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将学习到的教学理念切实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不止,反思不断,促进自我成长。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3

  一、概述

  《夹竹桃》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第17课。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课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读写结合,仿编、续编月光下夹竹桃给人产生的幻想,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深层次加工训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能够仿照课文句式,展开想象,练习写话:月光下的夹竹桃还让人产生哪些幻想?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读课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审美情趣。

  (2)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和质疑能力,喜欢自主学习,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喜欢开放式的课堂,比较自主化的学习过程。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的优势,不断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他们对夹竹桃的认识,感受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

  四、教学策略

  1.以感情朗读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圈划出一些重点语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令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b.教师通过对重点词句(如:“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无不”“无日不”)的点拨,加深学生的理解,再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体会。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练习,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课件、打印的拓展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是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夹竹桃课件)

  (二)自读课文:

  看了这些图片,你肯定惊叹于它的美丽,去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你更会深深地爱上它的。轻声读课文,圈画出令你不禁爱上夹竹桃的语句。

  都有哪些语句让你爱上了夹竹桃呢?(指名读)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指名说,出示第六自然段)。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它能引起人许多的幻想,让作者爱上了夹竹桃。那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月光下的夹竹桃又能给人带来哪些幻想?让我们先来见识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三) 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板书:韧性)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三段,拿起你们的笔到书中去划一划吧!划出来后,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夹竹桃的韧性,老师不要你们说,要你们用朗读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

  2、指名读一读。其余学生听一听,看看能不能听出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

  学生1读: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出示课件]

  听出夹竹桃的韧性了吗?能不能向大家说说你是从那些词语听出来的?(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 )你真会听,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默默无闻的奉献,把你的感受读一读吧。

  学生2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出示课件]

  (我从无日不、无不听出了夹竹桃又着顽强的生命力。)你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就是生命力顽强,你也用朗读来表现吧。

  还有同学能读得更好吗?

  3、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依次让学生说说读读些春夏秋三季景色的句子,配套出示课件

  (欣赏春天、夏天、秋天院子里的花的繁荣)

  学生用成语概括。

  4、课文第三小节一百多字,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到夹竹桃,那么,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呢?为什么?(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用意,谁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齐读,并把它改成陈述句,再读。

  5、老师和你们合作,我们来将其它花与夹竹桃对应起来读,突出这种强烈的对比。

  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一年三季,虽万紫千红,却又花开花落。唯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

  6、生活中还有许多如夹竹桃一样的植物可以称之为有韧性,课前老师让大家摘录了一些,给大家念一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它们的坚强,它们的默默无闻,它们的持之以恒,它们的顽强生命力如夹竹桃一样让我们感叹。

  (四)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1、夹竹桃的韧性我们了解了,那么夹竹桃又令作者产生哪些幻想呢?

  闭上眼睛,听录音范读,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配乐。学生发言。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在你脑中产生了哪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有感情地练一练,待会儿老师也给你配上音乐,让大家欣赏如幻美景的同时,也欣赏一下你那美妙的朗读。

  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配乐。

  还有谁愿意读一读的

  配乐齐读。

  3、看了这生动有趣的画面,感受着这美妙的意境,同学们一定也产生了许多幻想吧。(出示)你还把夹竹桃幻想成了什么?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话。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1小节。

  板书:爱

  2、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欣赏“夹竹桃”录象,深化感情。)

  七、总结与评价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课侧重于课文教学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具体内容 评价方式 知 识 与 技 能 1.课文 a.能够通顺地朗读课文,无错字; b.能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能背诵课文重点语段。 a.☆  b.☆☆     c.☆☆☆   2.写作 a.能够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出一句通顺的话; b.能够写出一段话,有一定的想象力; c.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一段通顺流畅的,语言优美的小片断。  a.☆☆    b.☆☆☆      c.☆☆☆☆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a.能够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 b.能够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思考; c.围绕问题,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向老师或同学表达; d.围绕问题,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形成小组意见。  a.☆ b.☆☆  c.☆☆☆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内化与外化 a.能够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b.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学习夹竹桃的坚韧顽强。  a.☆☆☆    b.☆☆☆☆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4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夹竹桃的特点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夹竹桃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语段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并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初步感受夹竹桃的妙处所在 。

  一、揭题解题,激起期待

  1、组织观察夹竹桃实物,结合对夹竹桃叶如竹、花像桃特点的观察,揭题并指导读准课题:(jiā)夹竹桃。

  2、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实在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花,但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老爷爷却对它情有独钟,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夹竹桃的美文呢!

  3、那么,季羡林老爷爷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些什么独到的妙处?课文《夹竹桃》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

  二、接触文本,整体感知

  1、结合题解和设疑,布置自学:带着心中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2、学生反馈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师相机要求说说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段落有哪些,分别都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并适时点拨学生理解“融洽、衰败、韧性、参差、迷离、微风乍起”等词。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部分:(2)写作者家中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奇妙有趣。

  第三部分:(3~5)描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部分:(6)点示了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

  4、指导学生读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2)组织交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读收获的过程中,适时作如下点拨:

  引导学生扣住“容”和“融”二字,感悟夹竹桃花色的奇妙有趣,不仅在于“水火也能相容”,而且红、白花色彼此间更是相互映衬的融和之美,和谐之美——这就是此番景象的奇妙有趣之处。

  (3)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夹竹桃非同一般的奇妙有趣。

  5、要求学生再次整体关注文本,想想文中的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并完成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一、复习导入,再次关注

  板书课题后,组织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用一个词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二、总览全文,引出话题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

  3、在上述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适时点拨读悟。

  (一)对比“万紫千红,花开花落”,感悟“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1、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圈划出表现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词句,对所找句子作小组交流。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夹竹桃与这一段中所描写的十四种花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1)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等词语,对比“花团锦簇”、“满院生辉”、“怒放”等词,感受夹竹桃不事张扬的谦逊;

  (2)抓住“一嘟噜”、“又一嘟噜”等词句体会夹竹桃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抓住“无不”、“无……不……” 点拨学生体味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所传达的正是作者对夹竹桃花期长、特别能坚持的由衷赞誉,并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无不”、“无……不……”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4、小结夹竹桃的可贵韧性,点拨学生理解第三自然段虽不在直接写夹竹桃,却对衬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并感受这种对比衬托在文中的的作用。

  (二)想象“叶影花影,神奇幻化”,感悟“参差迷离,充满幻想”。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圈画描写月下夹竹桃的句子,看看月下夹竹桃能引发怎样的幻想。

  2、要求学生结合所找句子,仔细读读第五自然段,想想:月下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a、读悟月下引发幻想的特定情景。

  抓住“参差”、“迷离”点拨学生感受月下夹竹桃花叶投影的错落有致和扑簌迷离,感受这种特定情景弥漫出的幻化不定,正是文中作者说“我最喜欢月下的夹竹桃”的原因。

  b、解读神奇幻想。

  (1)点拨学生关注这段写幻想的句子,其内容的展开都是启动了丰富的合理想象,这是将事物写具体的一个重要方法。

  (2)指导学生感受这段话中排比的运用,以磅礴的语言气势,渲染了月下夹竹桃花叶影子扑簌迷离,幻化不定的神奇境界。并要求读出这种幻化无穷的气势。

  (3)仿照课文描写幻想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描述月下夹竹桃的花影迷离,充满幻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四、回归整体,感悟赞美

  1、涵咏中心句,深化主题。

  反复吟哦“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夹竹桃”,领会这一句是如此鲜明地揭示了夹竹桃的可贵之处,从而自然体会到季老先生对夹竹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上溯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此时再读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提升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回归文题,升华情感。

  引领学生关注文题,结合对文本的再次总览,领会作者不仅仅在向我们介绍一种植物,更是因有感于夹竹桃的可贵妙处而在传达自己的特定情感,从而使学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和神奇有个心灵内化的过程,文本情感也能得以升华。

  五、课堂延伸,拓展阅读

  (一)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季羡林先生一生学贯中西,他的文章如《夹竹桃》,质朴而不失典雅,被人称为“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期间说:“我梦想,……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二)布置课外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二月兰》。

  六、板书设计。

  花色   奇妙有趣   

  夹竹桃      花期   韧性可贵    

  花影   参差迷离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5

  之一

  作 者:赣榆县柘汪中心小学 王芹

  教学目标 :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像力。

  教具准备:一盆盛开的夹竹桃、投影仪、录音机、轻音乐磁带、课文录音磁带、VCD片、表格。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介绍夹竹桃这种植物。

  [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读中感悟

  (出示夹竹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所见过的花当中,夹竹桃是最美的花吗?它也不是最名贵的花,可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一)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回答(韧性、幻想)

  [自主、合作的学习是现在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注重学生对课文的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学习夹竹桃的韧性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小组内讨论交流。

  2、汇报找的结果。

  3、品味重点语句。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指名读

  <2>圈出“春风、雷雨、清冷”这几个词,说说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3>请你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4>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5>练习用“无……不……”造句。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圈出“春天、秋天”两个词,说说它们告诉些什么。

  <2>请你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用“无不”造句,比较“无……不……”和“无了”两个词的异同。

  <3>练习朗读此句。

  [通过对得点语唏的“找”、“读”、“品”,培养为主的探究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语感能力。]

  3、小结:夹竹桃不管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都能始终如一的开放,它这种精神是不是可贵呢?

  4、自读手段(第4自然段)

  (三)由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2、指名回答,学习二、五两个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1>自由读、指名朗读。

  <2>你看到眼前这盆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实物)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

  [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使学生放任想像的翅膀,使他们敢想、会想、想出奇异,发展创新思维。]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制造月光下夹竹桃的情景)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

  <2>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呢?小组学习,完成表格。

  产生的幻想 幻想的依据

  <3>汇报学习结果。

  <4>你最喜欢哪种样子的夹竹桃,读给你的同桌听。

  [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小组内读、议、填等一系列程度锻炼了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水平。]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在作者家的院子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花,你看――(放VCD片,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师小结课文的写法。

  三、小练笔

  写一种花,突出你最喜欢的一方面。

  [迁移写法,使学生学会模仿课文进行写作,掌握不同的俄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6

  内   容 19.夹竹桃 课 时   第1课时  年  级 六下 主   备  赵静 使用者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课文语言环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 学习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脉。 一、课前预习,课上反馈。 1、搜集有关夹竹桃资料,将搜集到的资料组内交流并填空:“夹”读       ,意思是:          ,因为                             ,所以叫夹竹桃。 2、搜集作者季羡林相关资料,用50-100字在组内交流,组长选择最佳资料课前抄在小黑板上。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3遍。 4、读准下列字音,记住字形。 榆叶梅 熏透 凄清 荇藻 夜蛾 微风乍起 参差 和煦 韧性 写出你读不准的字                                           二、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自学。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四、课堂目标检测: 1、理解文中词语,完成: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凄清(     )参差(     )和煦(     ) 反义词:凄清(     )参差(     )和煦(     ) (2)写出你还不理解的词语                                        2、找出文中描写花多花美的词语,你能再写几个吗?

  学   案                                

  内   容 19.夹竹桃 课 时   第2课时  年  级 六下 主   备  赵静 使用者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妙有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复习回顾。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          )、(            )的花季里,夹竹桃(           )、(               )、(           )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           )之情。 二、合作探究,感受夹竹桃的韧劲及由它引起的幻想 1、默读第2自然段,讨论:这是什么景象?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作者哪些幻想? 3、大声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并做批注。 三、小组合作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四、课堂目标检测: 1、我想它是地图,(                        )。(               )是亚洲,(                       )是非洲,(                      )是大海。(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2、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                   )。(             ),(                   )就是游鱼。 3、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            )。(                ),(               )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4、“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这句话在文中是(            )。夹竹桃妙处除了有韧性,还在于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5、 将“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改为反问句。

  学   案                                

  内   容 19.夹竹桃 课 时   第3课时  年  级 六下 主   备  赵静 使用者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学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一、复习回顾: 1、用文中的几个词或句子形容你印象中的夹竹桃。 2、用一个词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二、整体把握,引出话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 2、自由读第1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会爱上夹竹桃?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三、课堂目标检测: 1、作者写夹竹桃的韧性,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1)、写它默默无闻地开放,“俏也不争春”:(     )一朵就(     )一朵,(   )一嘟噜就(     )一嘟噜。 (2)、写它一如既往地开放,宠辱不惊:花开时既无(                           ),也无(                                   ),总是(                         )。 (3)、写它一连三季地开放,坚持不懈:从(     )季(      )花开陪到(    )季(                    )开放。第4自然段中两次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          )的赞美之情。 2、本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直接而具体地描写了夹竹桃的是第(       )这几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作用是(                                 )。第6自然段作用是(                                     )。 四、迁移应用: 生活中哪些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请仿照作者的句式赞美其中的一种。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7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

  作者: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

  夹竹桃》教学设计十

  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题目,练读)你听说过夹竹桃吗?(了解它不是名贵的花)

  2、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并说说知道了什么。

  3、师小结:(出示句子)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它对于国学大师季羡林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出示后半句)

  4、指名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

  5、到底是什么使夹竹桃变成“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我们一起到文章中看看。

  二、学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 要求:借助课文后面的生字新词,特别注意一组多音字和后鼻音字。大声朗读课文,长句多读几遍,难读的词反复读一读,争取读通读顺。

  (2)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正音。(出示“参差”及它们其它的读音)

  2、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 再次自由朗读,思考:是什么使夹竹桃成了季羡林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根据课文其他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指句回答

  (3) 找出课文中回答这一问题的段落。(出示最后一段)

  (4) 理清课文结构(总分总)

  3、精读课文,

  (1) 看到“韧性”,你想到什么?(板书:生命力强、坚强、永恒……)

  (2) “这样的韧性”是指怎样的韧性呢?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 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段落)

  ①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其他学生思考从哪些具体地方感受到了它的韧性。

  ②    指名回答,扣住关键字词理解内容,并引导读好。

  第一句: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l            你来读一读。

  l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            这样的情景,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接连不断 络绎不绝 前赴后继 接二连三等等)

  l            这就是“韧性”,永远不会凋谢的、永远那么旺盛的“韧性”。谁来把这种韧性读一读?

  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l            读着第二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l            看得出你已经理解“无日不”了,这其实是个什么句式?仔细看看下一句,是否有类似之处?(理解“无日不”和“无不”的双重否定的用法)

  l            自由读一读这两句,看看它用两个双重否定是为了强调什么?

  l            不图一时的辉煌,只求一世的美丽;虽然没有惊艳的瞬间,但永存的是永恒的活力。这就是“韧性”,持久的美丽可能才是真正的“韧性”。

  ③      难怪作者用一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的反问句式,将他对夹竹桃的赞美表达得如此强烈。院子里的那些花又是怎样的呢?作者难道不喜欢它们吗?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的花?

  (4)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      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为什么?

  ②      为什么作者写夹竹桃,却要花整整一个自然段来写其他的花,而且写得那么优美?

  ③      迎春、桃花、凤仙花、菊花、夜来香,如果把它们看作人,那么,正当它们年少时,它们以其娇美与浓香吸引了无数目光,但它们很快会被时光所湮没。而夹竹桃却以它的韧性,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永恒的美丽,难道这不是比瞬间的辉煌更美、更可贵的吗?难怪作者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因韧性而带来的别样美丽。

  (5) 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作业

  1、  夹竹桃不仅以它的韧性吸引了作者,更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幻想。今天,第一项作业,好好读读其它自然段,跟着作者感受平凡的夹竹桃给人的遐思。

  2、  钢笔字。

  四、板书设计: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8

  《夹竹桃》教学设计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9

  夹竹桃》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

  2、认识文章的中心句,理解课文重点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4、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夹竹桃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在生活中见过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出示介绍夹竹桃的文字,强调夹竹桃的花期有4-12个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板题及作者名。齐读题目。

  3、认识作者季羡林先生: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二、            自读课文:

  1、请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做下记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两行词语:融洽    花团锦簇    榆叶梅    鸡冠花    江西腊   玉簪花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荇藻    微风乍起      叶影吹动

  先指名读好第一行,再指名读好第二行,并齐读。

  2)检查课文:

  师过渡: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的花,那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要写它呢?

  a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值得留恋和回忆       齐读第一段

  b那夹竹桃究竟有何值得留恋回忆呢?指名读第二段。理解“融洽”一词。

  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夹竹桃开花的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板:开花景象奇妙有趣

  齐读第二段。

  c过渡:作者说“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指名读第三段。分季节看图,春天: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花团锦簇)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等(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玉簪花、菊花。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指名读,再齐读。

  d看来作者家种常见的花真是应有尽有啊!那么在万花丛中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四段。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夹竹桃开花是怎样的?板:韧性可贵

  e师: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这些。指名读第五段。

  出示:“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指名读。查字典理解“叶影参差”。齐读。

  出示:“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指名读读,说说作者把月光下的夹竹桃花影幻想成了什么?再分“地图”、“荇藻”、“一幅墨竹画”来读句子。理解“荇藻、微风乍起”最后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引发幻想

  是啊,这么神秘又美丽的夹竹桃能不让人喜爱吗?齐读这一段。

  f齐读第六段。板:爱上夹竹桃

  三、理清课文层次。

  按板书分段。一、(1)二、(2)三、(3-5)四、(6)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随季羡林先生观赏了他家里具有可贵的韧性,又能引发人无穷幻想的夹竹桃,相信同学们获益不少。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课后寻找夹竹桃,观察一下。

  教后感:

  《夹竹桃》这篇课文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大作,文章写得优美生动,是一篇很好的,生动的训练朗读的范例,因此我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事实证明,课文的确值得读,应该读,并且应该好好读。也因此在教学中都很充分,但是相对来说忽略了感悟的议,在议的同时,再读读课文的话,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会更深,朗读效果也会更佳。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3、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

  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

  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10

  一堂朴实的语文课 ----听《夹竹桃》第二教时有感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8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现在,许多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我听了陆老师的这节课后,对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多媒体听觉、视觉的刺激,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喜爱之情,但一堂真正的好课是能触动学生的灵魂的。

  陆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朴实”。没有繁花似锦的装饰,有的只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握手。在精读训练中,老师请学生读、思、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而且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感悟。

  想象是一种体验。陆老师设计的小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这一体验。小练习是: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我幻想它是_________,它居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四人小组商量、集体交流,体会到了夹竹桃的妙,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夹竹桃的爱。这一环节的妙就在于,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堂朴实的语文课,同样能引领学生走入语文殿堂,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11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同胞般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七日)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12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          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     教学过程:

  1、          谈话揭题,导入新课。5分

  (1)今天,戴老师看见你们校园里的菊花开得特别漂亮,我好喜欢。能说说你们喜欢些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花儿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看着这三个字,发挥一下想象,你觉得它会是一种什么样子花儿?指名说一说(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 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 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 出示句子1读一读:

  是的,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过渡:这两个“最”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下面我们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

  出示句子2读一读: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 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

  (2、4、5小节)

  (2)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

  (3) 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

  (组织学生讨论)

  3、精讲课文第3节。5分

  (1) 第3小节没有写夹竹桃,它又写了什么呢?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3节课文,指名读,读准“榆、锦、腊、簪的字音。)

  (2) 指名再读,从第3节中找出你最想用的一个词形容以一下我家院子里花的美丽?

  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 你还想用那些词赞美这些花儿?(指名说几个词)

  指导朗读:这么多美的花儿,这么多美的词儿,能不能用你的语言来打动我们的心?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过渡,质疑: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能对比衬托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4、精读第4节。15分

  (1) 出示第4节课文,指名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结合板书突出“韧性”)

  (2) 再读这一节,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句子,指名读,交流。)

  (3) 出示两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句子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读一读,讨论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会“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上面的两个词造句。

  (4) 读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涌动着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敬佩之情……)

  (5) 齐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小结:再读,夹竹桃可贵在什么地方?(韧性)所以作者深深爱上了夹竹桃!(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读出你对它的敬佩 !齐读第4节课文。)

  5、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广玉兰、万年青、香樟……)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首小诗,读一读:

  青松                        竹石

  (陈毅)                      ( 郑燮)

  大雪压青松,               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松挺且直。               立根原在破岩中。

  要知松高洁,               千磨万击还坚劲,

  待到雪化时。               任尔东西南北风。

  结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它还引起了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       爱            

  幻想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1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夹竹桃》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突出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来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一主要问题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为学习内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季羡林先生的经历感受到季羡林先生像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由物及人,感受季羡林先生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的高贵品格。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我检查学生的预习,根据学生的回答抛出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在走近文本时心中会产生若干个小疑问,师生共同解决这些小疑问,那么那个最初抛出的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对夹竹桃的印象)——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对夹竹桃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读有关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此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引领本节课学习的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喜爱夹竹桃?”确定了这节课的主要线路后,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夹竹桃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默默地一年三季开放,花期之长是院子里其他花不能相比的。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课文状物咏怀,季羡林先生喜爱夹竹桃的韧性正因为他自己就如夹竹桃一样富有韧性,坚强不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并及时出示第四自然段重点句子。

  精当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积累内化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学生的探究体验中我又设计了“文中的那些花指哪些花?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两个问题。通过和夹竹桃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夹竹桃默默无闻,韧性强的特点。

  在学生探究体验后,我引导学生读第一个自然段,抛出问题“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学习升华。

  教学时,我以“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经历,你有什么感悟?”这一问题引导。

  新课改要求高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季羡林先生面对挫折不屈服,富有韧性的高贵品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我设计了“我想对夹竹桃说””我想对季羡林说”“我想对自己说”这一练笔训练。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14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季羡林老先生的家,去看看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呢?

  1、请大家打开书,默读第四自然段,找找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反复读上几遍,想想妙在哪里?并写下你的感受。

  2、出示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

  生:我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妙处。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我从“又……又…… ” 感受到夹竹桃妙在好像开不完的。

  生: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持不懈。

  师:一朵花败了,引读——(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引读——(又长出一嘟噜……)

  生说话练习:一串花谢了,(                     );一团花落了,(                  );一簇花枯萎了,(                         )。

  师:此时,你脑子里想到了那些词呢?

  生:我想到的是坚持不懈。

  生:锲而不舍。

  生:不知疲倦。

  生:生生不息。

  生:我还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到了夹竹桃开花时默默的,一声不响的

  师:同学们,然而……却…… 说明还有花开得不是“悄悄地”,不是“一声不响”,哪些花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第三自然段)

  师:自己大声读读这一自然段,找找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些花不是“悄悄地”开的?

  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师:交流一下,哪些词语?

  生交流:报告、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熏透、怒放

  师:这些词语看出这些花开得如何?

  生:这些花开得很热闹、很热烈。

  师:是啊,百花开得是那么热闹、那么轰轰烈烈,来,我们来读好它。

  (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唯独夹竹桃,它——(生接:悄悄地一声不响地,)有人欣赏,它开着。无人问津,它也开着,一朵花败了,引读——(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这样一比,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呢?

  生交流:默默无闻、毫不张扬

  师:来,把你们的感受放进你们的朗读中。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还从哪里读到了夹竹桃的妙呢?

  生:我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特别是“无日不迎风吐艳”可以看出妙在它是常开不败,一直开着的。

  师:“无日不迎风吐艳”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双重否定句。

  师:你能换个说法吗?

  生:日日迎风吐艳。

  生:每日迎风吐艳。

  师:比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意思相同,句式不同,语气更强烈。

  (指导读好这句话。)

  生:我还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感受到了夹竹桃妙在不管是怎样的情况,它一直在迎风吐艳。

  师:昨日,夹竹桃迎风吐艳,今日——(夹竹桃迎风吐艳)明日天——(夹竹桃迎风吐艳)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迎风吐艳)

  师:此时,你又想到了哪些词?

  生:勇敢顽强。

  生:坚韧不拔。

  生:常开不败。

  生:一如既往、始终如一。

  师:是啊,不管季节如何更替,环境如何变化,夹竹桃却始终如一,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中的无不奉陪再次感受到夹竹桃的持之以恒。

  师:“无不奉陪”这又是一个什么句?

  生:又是双重否定句。

  师:换个说法来说说。

  生:全都奉陪,永远奉陪。

  生:奉陪到底。

  师:夹竹桃都在奉陪谁啊?

  生:奉陪百花。

  师:从哪里可以读到?

  生: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师:奉陪了多久?

  生:奉陪了三季,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可以看出。

  师:春花开时,夹竹桃奉陪着,春花落了,夏花开了,引说——(夹竹桃奉陪着)夏花落了,秋花开时,——(夹竹桃奉陪着),从不间断。

  (再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作者一连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了语气,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更好地突出夹竹桃的妙处。

  生:为了更好地赞美夹竹桃。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夹竹桃很多的妙处,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韧性)(板书:韧性)

  (再次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第三自然段,作者用一大段的文字写了14种花,唯独没有提到夹竹桃,这是否是多余的呢?

  生:不是多余,更加写出了夹竹桃的“妙”;

  生:我觉得也不是多余,反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对比。(板书“对比”)

  难怪作者要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换个说法吗?

  生: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师:我们知道,反问句的语气也要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要来的强烈。来,读好它。

  师小结: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显得非常——(可贵)。(板书:可贵)

  师:让我们再次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夹竹桃这份可贵的韧性。

  (师生配合读三、四自然段)

  师:正是因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使季羡林老先生——(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我爱上了夹竹桃

  生齐读这句话。

  简析: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韧性”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是查了下字典,明白了它的意思,但对于它的内涵还没有真正去理解。为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可贵”,使“韧性”在孩子们脑海里变得丰富起来,就设计了以上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先以“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季羡林老先生的家,去看看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呢?”的一句话过渡到对夹竹桃韧性的感悟中来。然后现在老师的“扶”中,从第四自然段中划出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如: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抓住关键的词语“又……又……”、“悄悄地一声不响”,想到词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知疲倦、生生不息、默默无闻、毫不张扬”让学生明白这些是夹竹桃的妙处之一,是夹竹桃韧性内涵之一,最后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放”,给学生时间与机会,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其他的句子,从而感受到“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常开不败、不屈不挠、一如既往、始终如一”都是夹竹桃韧性可贵的表现。

  在这其中,教师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作者的写作技巧。如“双重否定句的使用、反问句的使用都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夹竹桃的”妙”;“对比”手法的运用,反衬出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夹竹桃》第三课时 篇15

  设计理念:

  这节课集中体现了我的这一理念——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

  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都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其实,教语文,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也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

  可是,我们的语文课,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甚至都是一个教法,分析课文内容,二课标上却明明白白写着高年级的语文课,要让学生领会课文的表达方式。

  所以,这节课,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我要达到的目标是:感受红白相映,花色奇妙的情景,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在领会表达上,我要达到的目标是:习得作者的语言。

  当然,人文性与工具性是无法分开的,只有知道作者写什么了,才能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理解语言才能习得语言。

  所以,在学习第一小节时,我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悟出作者语言的妙处,并渗透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第二小节,采取“以读代讲”的方式,言有尽而意无穷,让学生在读中习得语言,并用一个问题,自然而又巧妙地渗透了语文的工具性

  第四小节,在深入理解夹竹桃的韧性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把它的韧性表达出来的。

  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这节课朴实而扎实。

  教学目标:

  1、学会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感知课文,认识夹竹桃的外形特征与内在品性;

  3、凭借语言文字感受红白花开景象的奇妙,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4、领悟表达,体会作者如何写出红白花开景象的奇妙及夹竹桃的韧性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

  2、“夹”字音辨析

  出示“夹”在字典中的字义,学生据以辨析,弄明白,这里是表示搀杂夹杂的意思,应读第一声。

  3、夹竹桃,顾名思义,具有什么特别?(看图)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告知,而是引导。譬如,此环节中,对于“夹”的读音。教师让学生自己辨析,从而得出结论。其中也隐含着一种学习方面,即多音字的读音取决于这个字所在的语境及在这个语境中所表达的含义。)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2、夹竹桃在季羡林心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用书上短语来说。(交流)

  3、出示第一小节,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交流)

  4、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表达吗?(夹竹桃对我说来,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5、交流后,引导认识“欲扬先抑”的手法,并板书。

  6、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花在作者心中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7、交流,板书:有韧性 引起幻想

  8、分别是哪一小节介绍的?

  9、除了这两点,季老先生还写了夹竹桃的什么特点?(交流)

  (设计意图:如果说一篇文章是一件衣服,那么抓住“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就如同抓住了一件衣服的领子,“提领顿衣,百毛皆顺”。对整体感知课文很有帮助。阅读虽不是作文的附庸,但绝不应该让作文与阅读分离。有时,阅读课应该作为作文课的起步。所以在教学第一小节时,引导学生认识“欲扬先抑”的手法,注意,只是引导,不是灌输。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有必要的。)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第二小节,默读文字,思考这景象哪里奇妙、有趣?

  2、指名说

  3、自己练习有感情朗读这段文字,读出景象的奇妙有趣。如何才能读出这份奇妙呢,老师教给你一个方法,要跟随文字去想象,你只有想得奇妙,才能读得入情入境。生自由练习。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配乐。

  5、红白花开乃人间常事,可是因着作者的什么,这景象就显得奇妙,有趣了?

  6、交流,板书(想象)

  7、齐读。

  (设计意图:有些话不说不明,有些话说了也不明。譬如这里的第二小节。看过很多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这景象如何奇妙,可是学生说得再奇妙,也不如作者写得奇妙,不如去读。而读,如何体会奇妙,教师也教给了方法,借助自己的想象,想得奇妙,才能读得入情。但教学到这里,并不是结束。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奇妙,还要思考作者是如何把它写奇妙的。)

  四、学习第四小节

  1、理解“韧性”这个词的意思。

  2、默读第四小节,你从哪句话哪些词真正地读出夹竹桃那份韧性的,圈画并思考。

  3、交流:

  两个“又”,你读出了什么?

  三个“在”,两个“看不出”,你看出了什么?

  “无日不迎风吐艳”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朗读,读出韧性

  “无不奉陪”又是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朗读,读出韧性。

  4、指名读,读出夹竹桃的韧性。

  5、可是,作者是如何写出夹竹桃的这份韧性的呢?这小节的语言很有特点,你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

  7、指导:这小节作者用了许多内在的排比,事实上,作者在写这小节时,反复用了许多相同的字词,而这些字词的反复使用,产生了一种节奏的美,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气势。以诗行形式出现:

  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

  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

  朗读,配乐。

  8、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呢?第三小节,作者花200余字一口气写了14种花之多,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是在浪费笔墨吗?下节课再交流。

  (设计意图:王晓春先生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人家谈生意,我当然也就跟着想生意;人家谈家常,我当然就跟着想家常,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语文课不允许这样,语文课要求你听人家谈生意,想得是“他是如何谈生意的”;听人家谈家常,研究的是“他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谈家常”。这就是语文课的独当之任。所以在感受过夹竹桃的“韧性”后,更不能忽视的是,作者如何写出它的韧性的,并通过此来感受季老那独特的语言风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夹竹桃》第三课时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