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

无风无月 点赞 分享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还记得《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吗?那位哲学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为他在最后一课引导学生发现人生哲理的智慧而叹服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中提到的大学者苏格拉底也是一位哲学家。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呢!相传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3、他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弟子的呢?我们从中能获得什么启示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最大的麦穗》,去领略哲学家的风采和智慧。
2、这课的生字很简单,只有一个,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垄
垄的意思是指:田地分界埂子。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讲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读了课文,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部分是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这篇文章的大半部分内容是在讲述一件事: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从摘麦穗的缘由到弟子们如何摘麦穗,直至摘的结果,交代得完整而具体。但作者并非就是为了告诉读者这么一件事,而是利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人生旅途中应如何对待机遇的一个道理,像这样由事及理便是缘事说理的表达方法。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来把握课文。
三、精读体会。
1、《最大的麦穗》这类的文章,主旨在于说理,但却不吝笔墨地要把事情写生动、写具体。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是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来丰富读者的感受,为所要揭示的道理提供有力的支持,使人对文章所揭示的意义深感"言之有理",不觉得空洞。像这篇文章正是这样,当读者为苏格拉底的弟子摘麦穗的故事而感觉生动之时,作者在最后一节借弟子悟出的道理给了读者以感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