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当代神农氏

当代神农氏

战情人 点赞 分享
当代神农氏

微信扫码分享

当代神农氏(精选14篇)

当代神农氏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特别是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

  2、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段落。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前预习 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传说在很古老很古老的时候,草和庄稼长在一起,人们分不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们的祖先炎帝——神农氏(板书)来到了人间。他造了一条神鞭,“啪啪、啪啪”,把地上长的各种树木花草都赶到大地一边,然后自己挨个挨个地尝,选出了人们可以吃的高粱、谷子、豆子和稻谷等五谷杂粮。后来他又发明了耒、耜,告诉人们如何耕种。神农氏的子孙,从此得以生存延续。

  同学们在预习了课文以后,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板书:袁隆平)。人们究竟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预习探究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互检的同时巩固识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3、教师简介袁隆平,初步激发起学生对其事迹敬佩之情。

  4、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5、根据每部分内容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

  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一:奇思妙想;二:迎难而上;三:艰难寻找;四:终获成功。)

  三、合作交流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

  2、小组内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3、提出质疑:

  (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

  (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

  (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四、品读体验

  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4、一起朗读这句话。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以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那么,课文中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下面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引导、重点品读: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3)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师引导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

  (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1)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2)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8、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学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1、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给自己立一句勉励自己的成功格言。如:成功贵在坚持。

  五、作业 以“走近科学家”为主题,要求同学在课外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以学习大组为单位,在班内举行一个交流会。

  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艰难寻找

  当代神农氏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袁隆平) 迎难而上 终获成功

  资料袋

  袁隆平简介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附:读<<当代神农氏>>有感(学生范文)

  《当代神农氏》是我们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这篇虽然简短,但是明确的叙述了“当代神农氏”这个伟大的人物。

  远古时代的神农氏他制造了一根神鞭把人类能吃的食物和不能吃的食物分开了,后来因为人口的增多,人们吃饭成了问题,袁隆平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他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小刀似的稻叶划在脸上,是多么痛苦呀,有一次我在郊区外婆家就不小心摔在稻草丛中了,手上被稻叶划了很多条小伤口.一碰就痛的要命.那时的我发誓再也不碰稻叶了,可是袁隆平仍然在寻找,在成功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从青年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中年人,虽然他老了,可他并没有虚度青春.

  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成功的背后,袁隆平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和时间,他常常是把一分钟当两分钟来用,是呀我们只知成功却不知在成功背后那些发明人员是多么辛苦呀!

  我太佩服袁隆平了,在炎热的夏天,在烈日下辛勤地工作着,寒冷的冬天在凛冽的寒风里寻找着.即使在十年动乱中几乎失去了信心也没有放弃!

  但是命运是会冲着努力者来的,袁隆平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对自己说行,那你就行,说不行,那是你没自信心!

  我真佩服“当代神农氏”———袁隆平!

当代神农氏 篇2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3.学习袁隆平以及怀特森先生共同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有关袁隆平的事迹。二、展示目标(同上)三、学习新知:1、 生速读课文,熟悉内容。2、 概括每部分内容。分四个片断来分析。拟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例如: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       3、设计思考题: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题目将它比作神农氏,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四、学生谈感受。五、作业:练习册内容,.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3. 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展示目标:(同上)三、学习新知: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1、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2)“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3)“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4)“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5)“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2、了解文章结构特点,体会倒叙手法的作用。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四、练习巩固五、作业:积累词句。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当代神农氏                        迎难而上                热爱科学                                                        艰难寻找                献身科学                                                        终获成功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当代神农氏 篇3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写 “神鞭 恶魔 小心翼翼  坛坛钵钵  馥郁  气人心脾  晨曦初露  阴雨菲菲  郁郁葱葱”

  2、读课文,通过研究杂交水稻,体会不畏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应,倒叙等手法对激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4、领会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重点: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并探究四个片段分别从那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探究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并积累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通过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过程,学习他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精神。

  (4)、给文中四个片段拟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理解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水稻的?

  一、国内面临严重饥荒。二、西方断言不成功。

  (2)、研究中遇到那些困难?

  1、条件差  2、西方舆论压力。  3、植株的寻找困难   4、“文革”期间人为破坏。

  (3)、他是怎样对待的?

  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4)、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人类对其赞誉?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总产量的20%。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5)、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1、首尾呼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2、中间四个片段按时间顺序组织在一起。

  3、教师指导

  (1)、通过品味文字来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硬骨头、偏偏”表现他在迎难而上的决心。

  3、“他迎难而上的决心——挖出来”表现对成果的珍爱和成功的喜悦。

  4、“夜色下——抚摸着”表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2)、学习“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这三句话极短却又都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能起到强调作用。

  4、达标测试

  (1)、从那以后,不论是------,或是--------,不论是-------,或是---,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天边,精心培育。

  补充句子,并用带点词语仿写一句话。----------------------

  (2)、仔细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时,---------找啊。”

  1、本段主要写的是----------。

  2、填空后,读读所填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3、读完片段,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并  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下面。

当代神农氏 篇4

  教学要求: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1、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当代神农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

  3、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成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4、那么,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袁隆平)

  5、过渡:人们为什么成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扫请文字障碍。

  2、指名读本文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4、教师简介袁隆平。

  5、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难而上。

  第三部分:艰难寻找。

  第四部分:终获成功。

  三、学习新知

  1、自由读文,思考:袁隆平为什么会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课件出示:

  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⑴、齐读这句话。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成就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⑵、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⑶、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

  (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之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2、过渡:袁隆平凭借着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那么,课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出袁隆平伟大的科学精神呢?请大家找一找,画一画。

  3、课件出示: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⑴、指名朗读这句话。

  ⑵、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⑶、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这一任务的艰巨。)

  4、课件出示: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⑴、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⑵、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5、课件出示: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⑴、你从上面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⑵、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6、课件出示: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⑴、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⑵、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7、课件出示: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

  你体会到了什么?(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8、课件出示:

  不论是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是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⑴、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能够体现出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下那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

当代神农氏 篇5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所选的几篇文章中的人物显然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对科学严谨,执着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却同样令人软佩,让人感动。《当代神农氏》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感人的记叙文。作者用纪实的手法叙述了袁隆平经过几十年的艰辛试验,终于成功地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歌颂了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这种精神,而且要培养他们具备这种高尚的品质。

  学情分析: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材中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广泛的文化积累。所以,自主学习语文,让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骤增 笼罩 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 晨曦初露 阴雨霏霏等词语。

  2、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当代神农氏”——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的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3、合作研读,给文中四个片断拟小标题。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小标题。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主人公对研究成功的珍爱,对科学的热爱。

  自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1、收集神农氏的传说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资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理解生词。

  3、“神农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当代神农氏”又是谁?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赞誉呢?让我们进入到今天的课文学习中去。

  二、小组合作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开头两段对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杂交水稻)是怎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氏”)

  2、熟读课文,学习第二部分四个片断的内容。

  方案一 :

  认真阅读每一个片段,说说每一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片断一:

  (1)  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萌发培育杂交水稻这个惊人的念头的?(国内面临严重饥荒)

  (2)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袁隆平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3)  袁隆平在这样情况下是怎样做的?(决计……,驱走……。)

  片断二:

  (1)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又是怎样对待这个舆论的?(迎难而上)

  (2) “偏偏”和“硬骨头”说明了什么?(迎难而上的决心和这一任务的艰巨)

  片断三:

  (1) 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劳针”充分说明了什么?(寻找工作的艰难)

  (2)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把水稻连根带泥挖出来。”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们什么精神?(表现了科学家们对试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片断四:

  (1) 袁隆平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哪句话最能说明试验研究的艰辛?(开头第一句话)

  (2) “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惊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这个比喻句生动地表达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再现了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

  方案二:

  整体阅读四个片段,归纳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艰辛。(画出相关的词句,仔细品读)

  (1)压力大:国内的饥荒形势严峻;国外科学家的断言。

  (表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不畏困难的决心)

  (2)困难多:西方舆论的压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捞针”;“文革”期间人为的破坏。

  (表现了袁隆平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3)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寻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时间。

  (表现了袁隆平坚持不懈的追求和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了他全部试验成果。

  (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四个片断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在一起的?(时间顺序)

  4、研读后给每个片断概括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文章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再一次对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赞誉,称之为中国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首尾呼应,浑身一体)

  三、总结课文

  1、就全篇来说,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叙述方法?(倒叙)这种写法对于歌颂袁隆平献身科学事业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杂交水稻试验成功的伟大意义)

  2、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怎样的思想感情?(歌颂和崇敬之情)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献身科学;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的追求,发扬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

  四、课后作业

  1、搜集摘录科学家名言。  2、根据研读的收获写一篇学习心得。

  评析:

  本课设计针对自读和小组研读的学习方法,大胆创新而设计。重点部分拟两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课堂的生成,力求适应不同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指导。

  1、设计把握住了课标对第三学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是表达方法。

  2、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能够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

  3、设计在重点部分设立了两种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施。方案一的学法指导虽然精细,但注意不要着眼于支离破碎的分析,而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个整体的粗线条,但如果不仔细地分片段品读课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来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方案,必须借助文中的重点词句,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当代神农氏 篇6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农历七月初九)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祖籍江西省德安县。

  袁隆平的童年正处在中国时局动荡、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8岁的袁隆平随父母从汉口经湖南桃源、湖北宜昌去四川,1939年抵达重庆。先后在汉口扶轮小学,湖南弘毅小学,重庆龙门浩中心小学、复兴初级中学、赣江中学、博学中学读书;1948年2月,袁隆平进入南京中央大学附中读书。

  在求学阶段,袁隆平肯动脑筋,不读死书,善于思索,被老师称为“爱提问的学生”。一次,参观园艺场的偶然机会,引起了袁隆平对大自然神奇的幻想而立志学农。1949年,袁隆平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西南农学院)。

  1953年8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讲授俄语、植物、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课程。1964年2月,与农技干部邓哲结婚。在安江农校长达18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带领学生下农村生产实习,目睹了农村粮食短缺、群众生活困难的现状,决心从农作物品种改良入手,探索科技兴农之路,与饥饿和灾荒作斗争。

  1964年,袁隆平在我国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并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但工作刚刚起步,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避开干扰,依靠社会主义的大协作精神,带领助手刻苦钻研,克服种种困难,经过10年奋战,终于攻克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中的难题。1972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号”,并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育成第一个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左右。由此,袁隆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

  1980年以来,袁隆平又先后育成“威优64”、“威优49”等几个大面积推广的早熟、多抗新组合。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3”计划,袁隆平挂帅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

  1998年,袁隆平主持的长江流域两系法杂交早籼稻选育研究获得突破,育成优质、高产、早中熟的两系早籼稻组合,为解决长期以来长江流域早籼稻米质不好、产量不高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998年,超级杂交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袁隆平出任首席责任专家;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现正朝着百亩示范片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努力,计划到2010年实现。

  由于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从安江农校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工作。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1982年和1985年先后被湖南农学院和西南农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任中心主任。1995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主任。

  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当代神农氏 篇7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教学中从他的科学精神入手,重点体会文章内容,我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讨论,学生对袁隆平有了深入地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四部分定了小标题,迅速抓住主要内容,效果较好。围绕问题学生品读词句,深入品析,从字里行间体会感悟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又是比较成功的。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味人物形象,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能够写出对他的评价。

  《詹天佑》教学反思

  在我的开场白介绍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画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让学生看课件,充分感受詹天佑的伟大和杰出。

  《当代神农氏》教学反思

  “命运,总是朝敢于向他挑战的人微笑。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读完《当代神农氏》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在成功的背后,袁隆平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努力和时间,他常常是把一分钟当两分钟来用,是呀我们只知成功却不知在成功背后那些发明人员是多么辛苦呀!

  学了这篇文章,我更加佩服袁隆平了,在炎热的夏天,在烈日下辛勤地工作着,寒冷的冬天在凛冽的寒风里寻找着.即使在十年动乱中几乎失去了信心也没有放弃!但是命运是会冲着努力者来的,袁隆平终于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对自己说行,那你就行,说不行,那是你没自信心。

当代神农氏 篇8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教学中从他的科学精神入手,重点体会文章内容,我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讨论,学生对袁隆平有了深入地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神农氏 篇9

  一、教学目标

  1、会读写 “神鞭  恶魔  小心翼翼   坛坛钵钵   馥郁   气人心脾   晨曦初露   阴雨菲菲   郁郁葱葱”

  2、读课文,通过研究杂交水稻,体会不畏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应,倒叙等手法对激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4、领会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重点: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并探究四个片段分别从那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探究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并积累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通过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过程,学习他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精神。

  (4)、给文中四个片段拟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理解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水稻的?

  一、国内面临严重饥荒。二、西方断言不成功。

  (2)、研究中遇到那些困难?

  1、条件差    2、西方舆论压力。    3、植株的寻找困难      4、“文革”期间人为破坏。

  (3)、他是怎样对待的?

  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4)、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人类对其赞誉?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总产量的20%。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5)、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1、首尾呼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2、中间四个片段按时间顺序组织在一起。

  3、教师指导

  (1)、通过品味文字来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硬骨头、偏偏”表现他在迎难而上的决心。

  3、“他迎难而上的决心——挖出来”表现对成果的珍爱和成功的喜悦。

  4、“夜色下——抚摸着”表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2)、学习“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这三句话极短却又都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能起到强调作用。

  4、达标测试

  (1)、从那以后,不论是------,或是--------,不论是-------,或是---,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天边,精心培育。

  补充句子,并用带点词语仿写一句话。----------------------

  (2)、仔细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时,---------找啊。”

  1、本段主要写的是----------。

  2、填空后,读读所填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3、读完片段,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并    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下面。

  板书设计:当代神农氏

  赞誉     

  研究背景

  遇到困难  科学品质

  寻找植株

  获得成功

当代神农氏 篇10

  教学要求: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袁隆平坚持不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理解课文中对袁隆平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当代神农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农氏”吗?

  3、教师简介神农氏。(出示课件)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他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因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成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

  4、那么,你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袁隆平)

  5、过渡:袁隆平到底做出了什么贡献,被人们称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扫请文字障碍。

  2、指名读本文词语,并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4、教师简介袁隆平。

  5、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难而上。

  第三部分:艰难寻找。

  第四部分:终获成功。

  三、学习新知

  1、自由读文,思考:袁隆平为什么会被誉为“当代神农氏”?从文中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课件出示:袁隆平先生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迹。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⑴、齐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成就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⑵、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⑶、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之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文本,了解这位当代神农氏请看课文第一部分,请同学们轻声读第5、6、7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词最揪动人心?

  【岌岌可危 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2. 能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吗?(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3.袁隆平为什么而忧?为什么而急? 指名读课文。

  4.出示补充资料。

  令人心忧的饥荒

  1959年,由于在制定国家农业生产计划时出现了重大失误,当年全中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13%;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粮食亩产量深受影响;1960、1961年,尽管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但由于自然灾害加剧,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1961年国家粮食总产量比1959年减少了530亿斤。

  受粮食产量的影响,1959年我国农村、城镇人均口粮供应逐年下降。除了数量有限的大米、面粉,人们吃得更多的是玉米、高粱、红薯干、代食品(糠、藕渣、树根、野菜、芋梗、榆树叶……)。食用油、肉类奇缺,1960年农村户口仅能供应人均每年3斤油,2.4斤猪肉。

  由于供应的严重不足,全国出现大面积的饥荒。据《当代中国安徽》记载,1959年—1960年,中国人口净减少1000万人……

  5.袁隆平为中国大地遭受饥荒而忧,为人民吃不上粮食而急,说明什么?(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6.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评价:你注意了这两个词,所以你读得很好;从你的朗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袁隆平忧国忧民的情怀

  7.直接引读,面对这样的现状,袁隆平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

  四、细读品味

  1.谈话:袁隆平是如何实现他的奇妙构想,成为一个令世界为之称道的当代神农氏的,大家预习过了课文,知道袁隆平的成功是辉煌的,是举世瞩目的,但他成功之路却是——?书上有个词说明他经历了很多困难,是哪个词?。(引导学生说出“百劫千难”随机板书:百劫千难)“百劫千难”是什么意思?(“劫”和“难”都是困难、挫折的意思, “百”和“千”形容经历的困难多)他都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呢?默读课文的二三四部分,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简单写下你的感受

  2.交流,相机出示有关段落

  迎难而上,敢于挑战

  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①外国研究人员的放弃,西方学者的断言,无形中给袁隆平施加了……(压力)(相机板书:外界压力)

  ②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却——(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硬骨头”在课文中指什么?(搞杂交水稻)

  为什么称之为硬骨头?(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

  说的对,知道什么叫 “前无古人”吗?(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

  而袁隆平却决定要——(“啃”)

  ③ “啃”可以用什么词代替?(咬、 嚼) 可以换吗?为什么? (因为“啃”更能体现出困难大,不易克服)

  ④前人没有做过的世界性大课题,西方学者都为之却步,就是这样一块“硬骨头”,袁隆平却偏偏要“啃”,你感受到什么?(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勇于尝试、不畏惧困难)随机板书——、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勇于尝试、敢于挑战

  ⑤ 把这些词读好了,句子就一定能读好,谁来试试?(引导学生朗读)

  评价:老师听出你把“硬骨头”重读了,让我感受到这是迎难而上的袁隆平;重读“偏偏,”这是一个勇于尝试的袁隆平,“啃”这是一个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袁隆平

  艰难寻找,坚持不懈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的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 没找到。

  第二天, 没找到。

  第三天, 还是没找到。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得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

  ①你很会读书,知道抓关键词语帮助理解课文

  ②再读读这部分内容,看看那个词最能表现出寻找的艰难,(大海捞针,随机板书)大海捞针在文中指什么?寻找雄性不育植株就像在辽阔的大海中寻找一根针一样,足以体现出艰难。

  还有那些词体现出艰难,你分析得很好,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下吗?

  ③渲染:老师仿佛看见,炎炎烈日下,袁隆平挥汗如雨,他弯着腰,弓着背……你仿佛看见怎样的情景?(指生叙述)

  ④谁能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读读这部分?

  ⑤烈日当头,袁隆平就是这样艰难的找啊,找啊……(引读)到底找了多长时间?(六年)

  ⑥整整长达六年啊,一年是365天,六年呢?(随即在黑板上板书)2190天啊,历尽千辛万苦,就为寻找一株“雄性植株”,此时,你感受到什么?(寻找的艰难、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随机板书——(坚持不懈)谁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

  ⑦这六年来,袁隆平仅仅在一个地方找?而是——跑遍了半个中国,什么叫跑遍了?(踏遍了每一寸土地,走过了每一个角落,叫跑遍)

  小结:为了寻找一株雄性不育植株,历经2190天,足迹遍布半个中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袁隆平的坚持不懈,让我们和袁隆平一起艰难的寻找(齐读这段话)

  过度:从文章第四部分,你还能感受袁隆平经历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面对的?

  不顾安危,终获成功

  那是一个阴沉的黄昏……污水搅拌成一团

  1. 十年动乱期间,人为的破坏,令袁隆平——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他为什么“痛哭流涕、痛苦不堪”?(“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他的全部实验成果,稻苗被毁坏)板书:十年动乱

  2.这场劫难令每一个人都感到心痛,但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袁隆平的助手保存了四钵稻苗,这是四钵怎样的稻苗(失而复得劫后余生),面对这四钵稻苗,袁隆平……的神态是怎样的?

  夜色下,袁隆平捧着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悲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

  ①通过这个句子,你充分体会到什么?(对稻苗的珍爱,对科研成果的热爱)

  ②谁能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③小结: “十年动乱”期间,人人自危,可是袁隆平一心挂念的只有他的科研和科研成果,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热爱科学)随机板书:【不顾安危】

  过渡语: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袁隆平顶住了西方舆论压力,大海捞针般艰难寻找雄性不育植株,经历了十年动乱的人为破坏,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坚持不懈地追求,终于在1975年成功研制出早熟高产的水稻。

  (二)过渡语:那么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呢?(指读32.32自然段)

  (三)过渡语:袁隆平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他的?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出相关的句子,(随机板书:第五大贡献)

  (四)、总结:培育杂交水稻成功,这不仅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造福人类的奇迹。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切都说明他不愧是——“当代神农氏”

  四、总结全文,了解文章结构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下那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五、布置作业

  整理袁隆平的事迹,积累更多科学家的事迹。准备进行“我最喜爱的科学家事迹交流会”

当代神农氏 篇11

  课题:当代神农氏     主备人: 李   英  时间:5.18        主   备 课 个人备课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3、学习袁隆平的坚持不懈,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2、学习袁隆平的坚持不懈,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 神农氏同学们你们知道神农氏吗?板书炎帝看课件交流神农氏 2、板书当代当代神农氏是谁?板书袁隆平看课件介绍袁隆平以及杂交水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神农氏,走近袁隆平 二、预习交流 1、看课件你能根据意思选出词语吗? 2、课前预习老师布置学习上册《小英雄雨来》给课文加小标题的方法,也给课文加小标题来感知课文,谁来说说你给课文加的小标题。 小结:通过小标题我们知道课文讲述了袁隆平看到祖国大地闹饥荒的情景,产生了研制杂交水稻的念头。他顶着西方舆论的压力,历尽艰难险阻。最终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事。 是啊,袁隆平的成功是辉煌的,是举世瞩目的,但他成功之路却是——(百劫千难),书上有个词说明他经历了很多困难?是那个词?板书百劫千难百劫千难什么意思?(劫和难都是困难挫折的意思,百和千形容尽力的困难多)他都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呢? 默读课文的二三四部分,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简单写下你的感受。 交流相关的语段 出示语段一 他卷起裤腿 ,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 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的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到找。           主   备 课 个人备课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 (1)读一读,这段话中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寻找的艰难?板书(大海捞针)大海捞针在文中指什么?(寻找雄性不育植株)为什么这个词最能表现出寻找的艰难?谈谈自己的体会。还有哪些词体现出艰难? (2)渲染:老师仿佛看见,炎炎烈日下,袁隆平挥汗如雨,弯着腰,弓着背艰难的找啊,找啊。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 (3)烈日当头,袁隆平就是这样艰难的找啊,找啊……这一找整整长达六年,历尽千辛万苦,就为寻找一株“雄性植株”,此时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坚持不懈) 小结:这六年,为了寻找一株雄性不育植株,历经2190天,袁隆平足迹遍布了半个中国,让我们在一次感受袁隆平的坚持不懈,让我们和袁隆平一起艰难的寻找。齐读这段课文。 过度:从文章的二四两部分,你还能感受到袁隆平经历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面对的? 语段二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黄昏,所有搞实验的坛坛钵钵都被砸烂。稻苗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着这种惨状,他痛哭流涕:完了,完了,彻底完了......  夜色下,袁隆平捧着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又悲又喜,像慈母似的抚摸着。 (1)十年动乱期间,人为的破坏,令袁隆平痛哭流涕,痛苦不堪 ,是什么让袁隆平痛哭流涕,痛苦不堪?板书十年动乱(稻苗被毁坏 几乎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 (2)这场劫难令每一个人都感到心痛,但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袁隆平的助手保存了四钵稻苗。这是四钵怎样的稻苗?(劫后余生 失而复得)面对失而复得的稻苗袁隆平的神态是怎样的?看课件 (3)你从这句话中你充分体会到什么?(对稻苗的珍爱 对科研成果的热爱)请深情的读这句话 (4)小结:“十年动乱”期间,人人自危,可袁隆平却一心挂念的只有他的科研和科研成果,你觉得袁隆平是个怎样的人?(不顾个人安危 不计个人得失 热爱科学的人)板书 不顾安危 过度: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可谓困难重重,在袁隆平研制初期,他还遇到什么困难呢?读二部分找出相关段落 语段三 然而,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得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外国许多有过这种设想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不少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 (1)是的就想你分析的那样,外国人员的放弃,西方学者的断言无形中给袁隆平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板书 外界压力 (2)但是神农氏的子孙袁隆平却偏偏要肯这块“硬骨头”, “硬骨头”指什么?为什么称硬骨头?(水稻杂交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大课题,难度非常大)说的好那你知道什么叫“前无古人”吗?(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而袁隆平却要啃这块前无古人的硬骨头。你觉得啃字可以用什么字代替?(咬嚼)能不能换?为什么? (3)前人没有做过的世界性大,西方学者都为之却步,就是这样一块硬骨头,袁隆平却偏偏要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迎难而上 敢于挑战 勇于尝试 敢于挑战)并板书 (4)指导朗读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过度:虽然历经百劫千难,但是丝毫没有阻止袁隆平科研的脚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袁隆平决意要搞这项研究?读第一部分找出相关句子 那是20世纪60年代初,饥饿,像阴天蒙蒙的雨雾,笼罩在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中华大地上。袁隆平看到,在公共食堂的灶台上,堆堆野菜,大锅清汤,岌岌可危的村民住房里,躺着一个个因饥饿患水肿病的大人和孩子…… 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他脑海里突然萌发出一个惊人的念头:培育杂交水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一个黄色的小笔记本上,袁隆平记下了这个奇思妙想。他决计要像传说的神农氏那样,制造一根神鞭,驱走在中华大地肆虐的饥荒恶魔。 (1)看到这样的情景,袁隆平忧心忡忡,心急如焚。他为什么忧,为什么急? (2)他为中华大地遭受饥荒而忧,为人民吃不上粮食而急,这说明了什么?(表想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3)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 (4)引读面对这样的现状,袁隆平脑海里萌发出一个                   主   备 课 个人备课   惊人的念头…… 小结:袁隆平不仅仅这样想的,还顽强的这样做了,经过百劫千难,袁隆平终于在1975年成功研制出早熟高产的水稻。 过度:那么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样的收益呢?读32 33自然段 看课件过度:袁隆平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他的? 总结:培养杂交水稻成功,这不仅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光荣,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造福人来的奇迹,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现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切都说明他不愧是当代神农氏。 (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的成功经历给你什么启示?你有什么话说? (五)布置作业   看课件  1.我会连  中国铁路之父                       钱学森  导弹之父                           朱    德  杂交水稻之父                       詹天佑  中国红军之父                       诺贝尔       两弹之父                           袁隆平     炸药工业之父                       邓稼先 2.收集整理袁隆平的事迹,积累更多科学家的事迹。准备进行“我最爱的科学家事迹交流会”。 板书设计        当代神农氏——袁隆平                      (炎帝)        西方压力    迎难而上  百劫千难   大海捞针    坚持不懈   第五大贡献        十年动乱   不顾安危             教学反思:                

当代神农氏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首篇。

  教材分析:

  本文以《当代神农氏》为题,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及全世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文章讲述了他从1964年到1975年这10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文章从四个方面表现了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学生分析:

  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已经熟悉,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构特点鲜明,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可以概括每个片断内容(或拟小标题),并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总结这四个片断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价值:培养青少年从小立志报国,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精神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学发挥杰出人物的榜样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体现知识传播教育价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查阅资料,对水稻育种知识,袁隆平、神农氏等人物有一个再认识。

  3、体现技能训练价值: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通过四个片断中重点词句理解,来体会如何表达文章中心,同时学习通过几个生活工作片断来写人和倒叙的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等词语。

  (2)学习袁隆平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抓住关键词,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袁隆平具有的科学严谨、执著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怀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岌岌可危、沁人心脾、万籁俱寂、肆虐、晨曦”五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宝鸡是炎帝故里,你们知道炎帝的传说吗?(学生讲有关炎帝神农氏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知道当代神农氏指的是谁吗?(板书:袁隆平)。人们为什么称袁隆平为当代神农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互相交流,扫清文字障碍。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4、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袁隆平的事迹。

  5、教师简介袁隆平。

  三、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2、根据每部分内容。

  3、分四个片断来分析。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

  (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

  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

  四、自主学习,提出质疑

  1、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进行学习。

  2、同桌互相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3、提出质疑:

  (1)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

  (2)学生根据题目讨论、交流。

  (3)反馈学习讨论情况。

  (将袁隆平比作神农氏,是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五、学生感悟

  1、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2、简单谈谈对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读了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原因是什么吗?找出具体说明的句子来。

  4、一起朗读这句话。

  5、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袁隆平是一个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人,他的发明让世界瞩目,让国人自豪。)

  6、你知道“奇迹”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奇迹”: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7、为什么说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迹呢?

  (因为在全世界,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在此以前,没有人取得成功。现在,我们中国的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是出人意料、举世瞩目的,所以称为奇迹。)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收集有关袁隆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本文为什么以神农氏为题?

  2、课文中四个描写袁隆平克服困难,成功为杂交水稻育种的事情,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二、探究学习,理解重点内容

  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那么,课文中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教师引导

  粮食,粮食,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呢?袁隆平,这个普通的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你知道“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3)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什么?

  (“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

  3、重点品读

  “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

  (1)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2)你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

  4、教师引导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1)你从上面的三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2)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一是要体现时间的漫长,二是要体现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来。)

  5、重点品读

  “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

  (1)这句话,表现了科学家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2)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朗读这句话)

  6、重点品读

  “像慈母似的抚摸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7、重点品读

  “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田边,精心培育。”

  (1)你从这个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

  (2)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精神?

  (不论……都……守护、精心。)

  三、总结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1、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伟大精神品质。)

  3、学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对待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3、把袁隆平的事迹讲给父母或朋友。

  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当代神农氏         艰难寻找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袁隆平            迎难而上 

  终获成功

当代神农氏 篇13

  【简介】

  神农氏系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神农氏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过渡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继伏羲氏之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说人物。除了发明农耕技术外,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因为他发明农耕技术而号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则又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

  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为此决心尝遍百草,能吃的放在身体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体右边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

  三湘四水,曾是远古中华民族创始人—-炎帝神农氏的领地。炎帝神农氏在此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田耕的历史转变,实践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跨越。

  炎帝率领众先民战胜饥荒、疾病,使中华民族脱离了饥寒交迫、患病无医无药、颠沛流离的日子。过上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医药,并且能上市场、听音乐、唱丰年的日子。今天,海内外亿万人民皆以炎黄子孙自谓。

  【记载】

  《白虎通义·号》说,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来招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世本·帝系篇》则首把炎帝和神农氏扯在一起称“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汉高诱注《淮南子·时则训》,提到赤帝时又把赤帝与神农氏合起来,说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左传》、《国语》和《礼记》曾提到烈山氏能够播植百谷百蔬。东汉郑玄注《礼记》和三国韦昭注《国语》,都说烈山氏为炎帝。《水经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农氏相并,说谬水西南经过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个洞穴,相传是神农氏的诞生处,所以《礼记》称神农氏为烈山氏。而有关烈(厉、列)山氏称号的缘起,又有二说。《路史》认为,烈山原字当作列山或厉山,因神农氏“肇迹”于列山,故以列山、厉山为氏。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则认为炎帝为人神,放火烧山很猛烈,故为烈山氏。

  《史记·五帝本纪》则隐喻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说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神农氏不事征伐,这与《庄于·盗跖》说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说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会变成炎帝这样“侵伐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战的黄帝,竟然要与他“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外,《史记·封禅书》分列炎帝和神农氏为二人,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主张炎帝、神农氏为二人。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版本一

  太古时候,人们没啥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持生活。有时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中了毒,重时就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对症下药,都是硬挺,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死啦。神农帝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

  有一回,神农的女儿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饭不想,浑身难受,腹胀如鼓,咋调治也不见轻,神农很作难,想想,抓了一些草根、树皮、野果、石头面面,数了数,共十二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地活忙,就走了。

  花蕊公主吃了那药,肚子疼得象刀绞。没大一会儿,就生下一只小鸟,这可把人吓坏了。都说是个妖怪赶紧把它弄出去扳了。谁知这小鸟通人性,见家人咯烦它,就飞到地里寻神农。

  神农正在树下打瞌睡,忽听:“叽叽,外公!叽叽,外公!”抬头一看,是一只小鸟。嫌它吵人心烦,就一抡胳膊:“哇嗤——”的一声,把它撵飞了.没多大一会儿,这小鸟又飞回到树上.又叫:"叽叽,外公!叽叽,外公!"神农氏觉得怪气,拾起一块土圪垃,朝树上一扔,把它吓飞了。又没多大一会儿,小鸟又回到树上,又叫:"外公,叽叽!外公,叽叽!"神农一犯思想,听懂了,就把左胳膊一抬,说:"你要是我的外甥,就落到我的手脖上!"那小鸟真的扑楞楞飞下来,落在神农的左手脖上。神农细看这小鸟,浑身翠绿,透明,连肚里的肠肚物什也能看的一清二楚。神农一出嘴,这小鸟接过量口唾沫星儿咽了。嘿,这唾沫是咋咽到肚里的也看的清清楚楚。神农高兴透了。

  神农托着这只玲珑剔透的小鸟回到家,家里人一看,吓得连连回退,说:“快扳了,妖怪,快扳了……”神农乐哈哈地说:“这不是妖怪,是宝贝哟!就叫它花蕊鸟吧!”

  神农又把花蕊公主吃过的十二味药分开在锅里熬。熬一味,喂小鸟一味,一边喂,一边看,看这味药到小鸟肚里往哪走,有啥变化。自各儿再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十二味药喂完了,尝妥了,一共走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

  神农托着这只鸟上大山,钻老林,采摘各种草根、树皮、种子、果实;捕捉各种飞禽走兽、鱼鳖虾虫;挖掘各种石头矿物,一样一样的喂小鸟,一样一样的亲口尝。观察体会它们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经,各是何性,各治何病。可哪一味都只在十二经脉里打圈圈,超不出。天长日久,神农就制定了人体的十二经脉和《本草经》。

  神农想想,还不放心,就手托这只鸟继续验证,他来到太行山,转游了九九八十一天,来到小北顶(神农坛),捉全冠虫喂小鸟,没想到这虫毒气太大,一下把小鸟的肠打断,死了。神农真后悔,极悲痛,大哭一声。哭过,就选上好木料,照样刻了一只鸟,走哪带哪。后来,神农在小北顶两边的百草洼,误尝了断肠草,死了。到现在,在百草洼西北的山顶上,还有一块像弯腰搂肚的人一样的石头,都说是神农变的。

  为了纪念神农创中医,制本草,人们把小北顶改名为神农坛,并在神农坛上修建神农庙。庙里塑了神农像,左手托着花蕊鸟,右手拿着药正往嘴里送。

  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观看神农坛风光,瞻仰神农塑像。

  版本二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

  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

  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后来,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夏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冷杉,当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后来,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

  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从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气弥漫。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

  版本三

  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野草,喝生水,食用树上的野果,吃地上爬行的小虫子,所以常常生病、中毒或是受伤。神农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动,保障有足够的生活资料。

  神农是慈爱的天神,他长的是牛头、人身,力大无穷,他常常帮助穷苦人家耕种,像牛一样,辛辛苦苦为人类服务。人类跟神农学会了种地,有了足够的粮食,从此不愁挨饿一事。

  可是,不少人吃饱饭之后,常常会生病。有的人患了病,很长时间也不好,只能挺到死亡为止。

  这类事情被神农知道之后,他感到很焦急,他不相信巫医问卜,但他也没有治疗疾病的办法。于是,他便与不少人商讨,怎样才能把人们患的疾病治好,使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他想了很多办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冷冻等等,虽然能使某些疾患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却不理想。

  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有病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

  神医尝百草是十分辛苦的事,不仅要爬山走路寻找草木,而且品尝草药还有生命危险。神农为了寻找药品,曾经在一天当中中毒70次,神农被毒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可是凭着他的强壮的体力,又坚强地站起来,继续品尝更多的草木。大地上的草木品种多得很,数也数不清,神农为了加强品尝草木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工具,叫“神鞭”,也叫“赭鞭”,用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这些草木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或苦或甜,或寒或热,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草木的不同赋性,给人类治病。他在成阳山上,曾经使用神鞭,发现不少疗效显著的草药,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治疗便秘,黄莲可以消肿等等。所以对成阳山,后人管它叫神农原,也叫药草山。

  人类在世界上生活,所患的疾病很多,而神农所发现的草木有治病功效的不多,他为了治疗更多的疾病,便不停地去品尝更多的草木。一次,他在品尝一种攀援在石缝中开小黄花的藤状植物时,把花和茎吃到肚子里以后,没有多久,就感到肚子钻心地痛,好像肠子断裂了一样,痛得他死去活来,满地打滚。最后神农没有能顶得住,被这种草所毒死。神农虽然被毒死,却用他的生命,发现了一种含有剧毒的草,人们给它起名叫断肠草。

  【神农尝百草开创中医药】

  炎帝神农,中华始祖

  三湘四水,曾是远古中华民族创始人—-炎帝神农氏的领地。炎帝神农氏在此始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尝百草,以医民恙;治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剡木为矢,以安民居。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田耕的历史转变,实践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跨越。

  炎帝在率领众先民战胜饥荒、疾病,使中华民族脱离了饥寒交迫、无医无药、颠沛流离的日子。过上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医药,并且能上市场、听音乐、唱丰年的日子。今天,海内外亿万人民皆以炎黄子孙自谓。

  遍尝百草,宣药疗疾

  远古时期,百姓以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动物蚌蛤为生,腥臊恶臭伤腹胃,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寿命很短。炎帝神农氏为“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使百姓益寿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他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识别了百草,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复为“疾病”,故先民封他为“药神”。炎帝神农氏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

  药典巨著,恩泽万代

  经过长期尝百草发明了药草疗疾,炎帝神农悟出了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为“宣药疗疾”还刻了“味尝草木作方书”。这便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发端!神农亲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积累下来许多药物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积累的药物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得到后人的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成为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对中医药的发展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发展丰富,形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中医药宝库。

  旷世经典,仍为今用

  《神农本草经》阐述了药物的三品分类及其性能意义,药物的君臣佐使及在方剂配伍中的地位和作用,药物的阴阳配合、七情合和、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有毒无毒,药物的采造,药物的煎煮法,药物与病证的关系等等,至今仍是临床用药的法规准则。它所记载的365味中药,每味都按药名、异名、性味、主治病证、生长环境等分别阐述,大多数为临床常用药物,朴实有验,至今仍在习用。千百年来,它作为药典性著作,指导着海内外炎黄子孙应用药物治疗疾病,保健强身。

当代神农氏 篇1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特别是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

  2、感受袁隆平献身"水稻杂交"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为了科学研究矢志不渝,知难而上,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能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

  三、认读生字新词。

  1、师:哪些字容易读错、容易写错,请同学们提出来。

  教师提请学生注意这二个字的书写:虐、曦

  注意分清这二个字的读音:焚fen 萌meng

  2、根据意思说出词语:

  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十分忧愁的心情。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烧一样。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历尽灾难后幸运地活下来了。

  各种声音都安静下来。

  四、小组讨论:

  师:给课文的四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勤奋学习,立志攻坚;

  第二部分:反复研究,大胆设想;

  第三部分:苦苦寻觅,苍天不负;

  第四部分:历尽劫难,终告成功;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摘录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3-5句。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师:国际友人是怎样评价袁隆平的?请在课文中划

  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第五大贡献

  二、深读课文,思考:

  师:袁隆平的成功是辉煌的,是举世瞩目的,但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又是充满艰辛的,一路走来,他遇到了哪些困难?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1、难度大--许多外国研究人员都放弃或中断了研究。

  袁隆平知难而上。

  2、时间长--整个研究历时十多年,其中单是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之久。

  袁隆平矢志不渝。

  3、挫折多--"十年动乱"几乎断送了他的全部试验成果。

  袁隆平坚持不懈。

  师:找出课文中那些最让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体会,并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三、讨论交流:、

  袁隆平的成功经历给你什么启示?你有什么话要说?

  四、给自己立一句勉励自己的成功格言。

  如:

  成功贵在坚持。

  五、以"走近科学家"为主题,要求同学在课外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在班内作一个交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当代神农氏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