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狂想曲 点赞 分享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2、 利用电脑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对郑和及其远航的历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及问题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

  2、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教学难点:

  利用网络帮助自己的阅读理解,汇报学习成果。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二、默读“第一次远航”部分,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第一次远航”的?(生答师板: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三、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认真读课文,并运用网络帮助自己阅读理解。

  四、交流学习收获。

  五、拓展延伸:通过上网,了解其他几次远航的相关信息。

  六、小结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2

  今天上午我执教了《郑和远航》这一课。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这节课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扣题眼、突出重点:

  本课的题眼应该是“远航”。何为“远航”?课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说明。“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规模之大”这一环节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先计算:

  我们的教室长约10米,宽约8米,教学楼每层楼高约4米,学校的师生员工大约1000余人,算一算,每艘宝船相当于我们的教室多少间?相当于我们的教学楼多少层?需要几艘宝船就能装下我们全校的师生员工?

  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后加以比较,在语文课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既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规模之大”。在感受完“规模之大”这一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次远航除了“规模之大”之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想体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并不是件难事,这样就能把郑和远航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体会。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三、围绕线索、达成目标:

  本文按照“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来写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这个问题可以从“战胜凶险”这一环节中得以解决。除了书上所说的遇到的凶险外,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他们还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凶险?这里的凶险不外乎人为的和自然的两种。这样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四、钻研教材、深度剖析:

  本文的写作线索很是清晰,但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去钻研教材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1)郑和为什么要远航?

  (2)郑和为什么能远航?

  (3)郑和远航为什么能成功?

  (4)郑和为什么能得到世人如此高的评价?郑和为什么要远航?

  这是个历史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历史背景:郑和为什么能远航?

  (1)跟当时明朝的经济和科技有关,从“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这句话中得以体现;

  (2)政统人和,“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

  除了受皇帝的派遣,还有老百姓的支持“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航行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会遇到哪些困难?自然的和人为的;此外还要了解国外的情况,要得到国外人的认可;

  (2)“友好交往”也是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郑和得到了世人如此高的评价,那他有没有“过”的一面呢?这就是我下面所要谈的一点。

  五、辨证思考、引导质疑:

  本文都是赞扬郑和的一面,那我们辨证地思考,他究竟有没有“过”的一面呢?历史地看,应该有他的“过”,这节课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辨证地、历史地看待问题,让他们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政治家、历史家、哲学家。

  六、利用网络、深化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牵涉到很多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学生在课前搜集大量的跟本课相关的资料,但并不是搜集到的资料都能为本节课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中加以筛选、加以整理,最终为本节课服务。这就培养了我们学生搜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信息化的社会,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深化课堂教学。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11

  《郑和远航》网络学案设计

  横山中心小学  包长虹

  教学要求:

  1、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2、利用专题学习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对郑和及其远航的历史有一定了解,逐步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及问题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郑和的若干次远航的历史。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

  教学难点:

  利用网络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

  网络环境,了解网站结构,进入网站并注册

  学习过程:

  一、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1、 欣赏影片,导入课文。

  从这段录像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请大家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两个问题:

  ①、郑和几次下西洋?课文着重写了哪一次?

  ②、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意义?

  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可以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相关资料,如课文录音等。

  2、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 精读课文1-5小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①、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的呢?请听课文1-5小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②、听懂了第一次远航的详细介绍吗?谁来说说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的?

  ③、指名回答,师生小结。

  ④、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介绍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几个方面?为什么?

  ⑤、指名说具体的一个方面,并讲清为什么?

  ⑥、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吗?

  ⑦、刚才,我们集中阅读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详细经历,领略到郑和场帆远航的壮观,途中与各国友人的友好交往,并一次次战胜凶险,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详写的部分。

  4、 略读课文第6小节。

  ①、指名读第6小节。

  ②、很明显,作者只详细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历,而其余六次仅作为略写。

  5、 激发感情,明确意义。

  那么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产生了什么深远意义呢?

  (1)  指名回答。

  (2)  有感情地齐读第7小节。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节。

  6、 学生质疑

  读完课文,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二、延伸拓展

  1、那么你还想知道有关郑和远航的哪些问题?思考一下。

  2、学生思考,提出问题。(3、4名)

  3、介绍网站栏目。

  你们的这一双双小手都代表着一个个问题,一个个地提问太费时间了,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老师提供了一个专题学习网站:《郑和远航》专题学习,网站里有很多文章、图片资料,设置了这样几个栏目(介绍栏目),同学们的问题就可以发布到“学习讨论区”,让大家一起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之前,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你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更利于你解决自己或别人的问题。

  4、教师示范如何发布问题。

  在问题是:后面输入问题:三保太监郑和他有后代吗?然后点击“添加”问题就发布成功了。我们在回答问题时,可以这样做:首先将鼠标移到你感兴趣的问题上,然后单击就出现了新的窗口,将其最大化,在“我的看法”这个方框中,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示范。

  大家打开专题学习网站,去解开你心中的谜团吧。

  5、学生发布问题并有目的地浏览网站内容,教师巡视(配以轻音乐)

  (这一过程真正体现了网络环境运用于语文教学的优越性,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6、交流汇报。

  同学们,借助专题学习网站,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同学交流,包括(学习方法、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式、研究的成果等),师生评议。

  三、总结。

  1、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汇报,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自己的学习报告,发布到“学生作品”专栏上去。

  (介绍学生作品栏的使用)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还利用网络了解了有关郑和及其七下大西洋的更多历史,懂得了郑和为了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交往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同学们也一定注意到这篇文章很注意详略,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略写了其余六次,那我们平时在写活动时,也要注意详略。如:写一场乒乓球比赛,七局我们就不要全部详写,可以详写一场比赛,其余的略写。当然,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有问题才有进步,课后同学们如果有什么新的问题或见解及发现,欢迎大家将其发布到专题学习网站上,共同交流。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4

  教完了《郑和远航》,我觉得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非常重要。

  老师揭示了课题以后,让学生质疑问难。“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激发。提了许多问题。如“郑和远航的时间、地点、天气、环境”“郑和几次远航?到过哪些地方、国家?遇到了哪些困难?有没有取得成功?”“郑和远航的意义何在?”等等。学生有许多的问题迫切希望得到解决。就在学生的热情高涨的时刻,老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个个踊跃发言,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基本在学生的预习中得到了解决。

  在检查学生的课文朗读和字词理解方面也很好地体现了这堂研究课的目的。学生通顺、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读,没有课前认真的阅读是办不到的。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也很到位,说明课前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独立完成的。所以,我认为在预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与学情分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理解郑和的伟大之处。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将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等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智能目标: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2、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方法: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文本主线

  1、 复习并相机出示文本中的语句: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 从文中哪一部分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呢?从而引出“扬帆启航”这一部分的教学。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合作探究,精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划出能够体现远航的规模之大的有关语句仔细品读,试着体会远航规模之大。

  2、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读体会,在自主交流中相机播放(视频)启航场面,感受规模宏大;点击宝船图片,品味宏伟壮观;播放扬帆启航小电影,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

  [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规模之大、宏伟壮观、威武豪迈”的感悟。]

  3、回归文本,赏读课文,在朗读中再次感悟“扬帆启航”那宏大的规模和气势。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

  (一)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合作学习。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视频),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 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3、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3、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这两部分的学习研讨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组织全班交流:

  a、友好交往部分突出三个环节:

  1、他们惊叹不已,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2、作者在这里为什么没有把人们的惊叹不已具体写出来呢?(详略得当)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b、战胜凶险部分扣住三个重点:

  1、出示语段: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视频)

  及时评价指导朗读。

  2、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网上冲浪)

  3、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难道不想赞一赞郑和吗?

  再次指导朗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动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综观这一部分的教学,既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引导、启发、组织等细微末节,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使得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五、练习巩固、网上冲浪,反思学习。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那学生学习是否有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因此,我在网站上建立了“网上冲浪”,编制了富有个性的作业: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四、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感情朗读并讨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2、总结,出示作业超市:

  (1)进入专题学习网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

  (2)出刊电子小报

  (3)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相互交流。

  [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专题网站的有效利用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附:1、板书设计:

  26郑和远航

  威武豪迈 扬帆启航

  亲切真诚 友好交往

  镇定自若 战胜凶险

  名扬海外

  [我认为这一板书设计从文字上看简洁明了,紧扣文意;从形式上看互动交融,寓含文意;从媒体运用的角度看,与课件演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6

  一、目标点击:

  1、会写“码、遣”等几个生字;会认“诡、魁”等7个生字。理解“魁梧、派遣”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郑和下西洋这一史实。(重点)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难点)

  二、文本解析

  1、解题:

  “郑和”,人名,中国明初航海家。“远航”,是远程航行的意思,这里指郑和七次受命出使西洋。文章的标题点明了主要人物和事件。

  2、简介郑和:

  郑和(1371-1435),明代官宦、著名航海家。他本姓马,回族,云南昆阳人,“郑”是赐姓。因郑和小字三宝(一作三宝),所以世称三宝太监。他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航海史上的壮举,比哥伦比亚和达。伽马的航行早半个世纪。

  3、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具体生动介绍了郑和第一次西洋远航的情况,同时简要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

  4、课文结构:

  全文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1-5):详细介绍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3)交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地点、人员及船只数量、大小、配备和出发时的壮观场面。

  第二层(4)写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各国君臣百姓的反应及所进行的友好交往,送行人群欢呼、祝福。

  第三层(5)叙写郑和远航中所遇到的“凶险”和他们战胜“凶险”的情形。

  第二段(6-7):交代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三、重点筛选:

  1、形近字:码——蚂  遣——遗  器——嚣  拳——劵  赠——增

  撕——嘶  范——犯

  2、近义词:率领——带领  配备——装备  魁梧——伟岸

  威胁——威吓

  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3、反义词:先进——落后  魁梧——瘦弱  炫耀——谦逊

  凶险——平安

  4、重点字词解释:

  迎风招展:随着风舞动。配备:本课指成套的设备,装备等。魁梧:身体强壮高大。威胁:用威力逼迫同贺使人屈服。镇定自若: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不变常态。袭击:比喻突然打击。俘虏:打仗时抓住的敌人。化险为夷:化解危险为平安。扶老携幼:携,携带。搀着老人,扶着孩子。惊叹不已:已,停止。不住地惊讶赞叹。严阵以待: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5、重点词句理解:

  a、“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句中的“当时”不可或缺,道理何在?所谓“最先进”具有时间限制,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今日先进,明日就算不上了,“当时”限制规定了时间,表意十分准确。

  b、“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前进,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一句用了两个成语,以“镇定自若”表现郑和的遇险不惊,临危不惧,以“化险为夷”表现郑和指挥有方,转危为安,不经航海技术高明,而且有着不同寻常的胆识和气魄,体现了人物精神。

  c、“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起航’。”这一句充分展现了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的风采,显眼的动作、响亮的命令把郑和作为全队指挥的形象表现得更加威武雄健,充满了自豪、信心和力量。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一句是对郑和远航的评价之一:规模组成一个庞大的船队,人员众多,物品丰富;时间,七次远航前后二十八年;范围,涉及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广的范围,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所以“顶峰”之誉不为过。

  四、拓展延伸

  1、收集有关郑和的其它资料。

  2、根据“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为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郑和塑像前瞻仰,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找一找辛巴达的航海故事读一读。

  5、了解古代中国和国外友好交往的故事之一——丝绸之路。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名言诵读:国家欲富强,不能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  ——郑和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在1492年,一位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而我国早在明朝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去过那儿了,而且比哥伦布早80多年,这位航海家就是——郑和。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学习有关郑和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解字义,组词描红。

  2、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精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郑和远航的意义。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9

  在自主中实现自悟——听《郑和远航》有感

  5月9日参加了崇川区的“紫琅之春”教研活动,下面谈一谈听了跃龙桥小学李春宝老师执教的《郑和远航》的感受。

  首先可以说李老师的文本关过得好,对文本的定位把握准确,教学重点突出,这篇文章就是在表明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课始,李老师出示了一段世界航海家日志里的描述郑和远航意义的文字,这段文字用得非常妙,达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围绕这段文字设计的三个问题引起全文,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学、自悟、自我升华,目标明确而集中。

  接下来,李老师安排的自读自学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基础上独立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无论何时何地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而这堂课,李老师的读为本,引导学生潜心读书。这堂课中的读有三个特点:一是读的目的性明确,有初读,有研读,有深读;二是读的时间充裕,“时间是学生最大的资源,空间是学生发展最大的舞台”,李老师在让学生围绕三个问题自读自学时,没有怕冷场,而是留足了读的时间,让学生读通、读懂、读透;三是读的层次感强,在理解海面上“风浪险恶”这一部分内容时,李老师先让学生各自读,初步感知内容,然后再出示海浪冲天的画面,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情,最后又通过师生互读互比互评,进一步体会出古代人民顽强探索的民族精神,学生也正是在这反复朗读中感受课文,或领悟主旨,或品位意韵,或体会情感,享受语文学科独特的魅力。但是有关读还想说一句的是李老师在读“风浪险恶”这部分时底气可以再足些,再充满自信些,应该给学生做个好样,用不着那么羞涩而谦虚地说一句“老师读得没你们好”。

  最后还想提一提的是李老师在总结全文的时候,出示了郑和气宇轩昂的雕像图,并配上凝重的音乐,又一次让体现我国古代人民顽强探索精神的郑和走进了学生的心田。“面对郑和的雕像,你想跟他说些什么呢?”这是让学生再次深入体悟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实现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是作为一种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求得发展的感悟和提升的过程。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既统领全文又升华感悟的问题,是可圈可点的。但遗憾的是学生在回答时仅是蜻蜓点水,教者也没有继续引导,就简单收场了。从最后一问学生的作答中,似乎让听者感到教学效果被打折了。

  一堂课难免挂一漏十,感谢李老师提供了这一课例,因为在他的这堂课的教学中,让听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读、自学实现学生自我感悟、自我升华,这也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今天的正确方向吧。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感受郑和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2、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诵读,体会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设计理念

  实实在在真语文,尊重学生的感悟,注重学生朗读,注意学生的表达,这是我设计此课教学所追求的!

  四、教学具准备

  PPT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些什么?(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以及郑和七次下西洋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的贡献,而重点就在于郑和的第一次远航。今天我们就主要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分层概括,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内容可以分几层,每层又说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每一层的内容用一个词概括,指名板书,其余的学生在书上写,要求把字写端正。

  (三)分层学习,品味感悟

  1、扬帆起航

  过渡:1405年7月11日,受明朝皇帝派遣,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使西洋。

  (1)自读1、2、3自然段,找到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先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2)指名交流。

  引导:当学生说到宝船时,出示宝船图片,生看图感情朗读。

  2、友好交往

  过渡: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带着神圣的使命,开始了与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

  (1)自己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次交往是友好的。

  (2)指名交流。

  (3)郑和第一次远航,到过许多国家,交往是友好的,场面是热闹的,虽然这一自然段前后不到十句话,但却仿佛让我们穿越了历史时空,看到了大明使者郑和的谦逊有礼,看到了老百姓的热情好客,听到了他们亲切友善的话语。请看:(出示想象说话题)

  A、老百姓交换物品时说的话。

  B、郑和与造访国国王说的话。

  引导学生联系书上的语句展开想象。

  (4)学生练说

  (5)指名说。

  3、战胜凶险

  过渡:郑和作为使者,将友好带到了各个国家,可以说这第一次航行是友好的航行,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海上的凶险大多来自于风浪。

  (1)(出示语段)自读,你从哪些词可看出风浪的险恶。

  (2)指名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

  (4)面对险恶的风浪,郑和是镇定自若的,面对海盗的袭击,郑和更是指挥军队严阵以待,将海盗一一俘虏。因此,船队一次次化险为夷,保证了航行的顺利,也圆满地完成了明朝皇帝派遣的任务。

  五、对比学习,掌握方法

  过渡: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其他六次却一笔带过呢?

  1、生思考。

  2、指名交流。

  3、小结:详略得当,突出重点,避免罗嗦,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要注意这一点。

  六、布置作业(略)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9

  一、提挈中心,由表及里。

  1、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奠基人。课文有一段话总地概括了郑和下西洋远航的情况与意义。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2、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①指名读句子。教师圈划“大”、“长”、“广”、“ 顶峰”。

  ②“顶峰”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采用变序手法,先抓住文章的“纲”,纲举目张。让学生整体感知郑和远航的情况和意义,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点带面组织开展教学,使后面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二、以点带面,体会中心。

  (一)解读“规模大”

  1、导语:(指小黑板)为什么说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呢?我们首先学习体会到郑和远航的“规模大”,请大家默读课文,围绕这问题思考,圈圈划划,作批注。

  2、交流: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

  ①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学生说体会。点拨“人山人海”,指导朗读。

  ②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学生说体会。指导朗读。

  ③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学生说体会。

  点拨: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要点:a、这些船大,雄伟壮观,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

  b、船上有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

  c、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等。

  点拨:船如此装备齐全、华丽雄伟,又如此多,可见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加以具体说明的?(列数字)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出示三张图片。指名读指导朗读。

  ④补充比较:

  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了。他的船队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组成。

  1519年8月10日,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五条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环球航行。

  提问: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朗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从支点出发,引领学生自主读文,自觉与文本对话,抓关键句、重点词体会感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之大。】

  (二)解读“时间长”、“范围广”

  导语: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时间很长、范围很广?

  交流出示: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③,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①学生说体会。

  ②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中国太仓到非洲东岸,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航海事业,他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为一位顽强探索的伟大航海家。

  ③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三)解读“和平之旅”

  导语: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那么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友好交往的呢?

  1、请大家读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君臣、各国百姓、各国商人交往的,划出有关语句,重点词语。

  2、交流讨论:

  ①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君臣交往的?

  生读有关句子,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想象:郑和向国王“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会说些什么?然后指导朗读。

  ②郑和是怎样与各国百姓交往的?

  生读有关句子,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想象:当地百姓看见宝船,“惊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指导朗读。

  ③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商人交往的?

  生读有关句子,说自己的体会,点拨“乐意”、“赠送”。

  3、补充:

  ①麦哲伦的环球旅行,他的根本目的是帮助西班牙国王打通前往东方香料产地的另一条航线,因此他一上岸就宣布西班牙占领菲律宾。然后他就出头帮着一派当地人去打另一派,然后他就被打死了。

  ②哥伦布的航海探险的目的西方探险家一样,目的无非是为了一个“钱”字。在西班牙女王与哥伦布签订的圣大非协定中可以看出,哥伦布将拥有新发现领土全部财物的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税;对于同领土进行贸易的船只,哥伦布享有投资取得八分之一股份的权利;哥伦布还享有新领地的商务裁判权,其后代世袭其一切爵位、头衔和权利。哥伦布是殖民统治者,他远航是军事殖民行动。为了慑服海地岛上的印第安人,哥伦布进行了九个月的征服战争。在短短的几年中,印第安人累世积攒起来的黄金很快被西班牙殖民者榨取一空。你感受到什么?

  4、提升:读了上面两段文字,你对郑和远航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体会和平之旅)

  【郑和远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谊之旅,必须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在想象中体会,在对比中领会。】

  (四)解读“凶险之旅”

  导语:郑和远航是一帆风顺的吗?看看郑和在第一次航海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郑和又是如何克服的?自由读圈划有关句子。

  交流讨论:

  出示: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把惊心动魂的场面表现出来。)

  ②郑和是怎样对待这样凶险的困难的?

  出示: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①指读。

  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郑和从容镇定、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富有智慧……)

  ③练习朗读。

  过度:郑和还遇到了什么困难?郑和又是怎样克服的?

  ①交流:遇到海盗,郑和用得当的办法制服、俘虏了海盗。

  ②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郑和不怕艰险,机智勇敢……)

  补充:

  资料1:郑和三次远航都来到了锡兰山,锡兰国王是一个凶暴贪婪的人,第一次他就想加害郑和,劫持郑和船队,郑和隐忍了。第二次郑和带去了丰厚的礼品,但锡兰国王仍然傲慢,心怀叵测。第三次锡兰国王向郑和勒索金银财宝,命令士兵偷袭郑和船队。郑和拒绝了锡兰国王的无理要求,锡兰国士兵就把路堵死,不让郑和他们走。郑和临危不惧,认真分析敌情后,率军队袭击王宫,擒拿了锡兰国王,才得以胜利返回船队。

  资料2:郑和第四次远航在印度洋里遇到了飓风的袭击,船员们被掀得东倒西歪,船有的断杆,有的漏水,有的被打散,船员们都很恐惧、绝望,但郑和沉着镇定,鼓励船员和士兵不要畏惧、退缩,终于度过了危机。

  小结:在七次航海过程中,郑和遇到了无数自然和人为的艰难险阻,海上航行,充满了凶险,但他都凭着智慧和勇气一次次过关斩将、化险为夷,表现出顽强的探索精神。

  【郑和下西洋的艰难是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材料外,通过补充资料来强化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郑和在航海过程中遇到的自然、人为造成的艰险,进而深刻体会郑和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

  (五)解读“顶峰之作”

  1、出示小黑板,因此,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顶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呢?

  3、补充:郑和率船队下西洋远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到达美洲)早了87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早了114年。

  三、总结全文,领悟中心

  导语:郑和远航,人们是怎样评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预设朗读导语:

  ①郑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铭记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读……

  ②中华民族,依靠顽强的精神,开辟了到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600多年的郑和,他率领船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多了不起呀,让我们一起读……

  【设计渐进式朗读,凸显文章的中心,呈现教学的高潮,将学生的情感升华与迸发。】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要想深入地了解郑和远航的故事,请阅读《伟大的航海家》一书,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2、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 “战神凶险”三个标题,复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语文教学的一个潜在的要求就是要建立宽泛的语文,构建大语文环境,顺应学生的情感和知识的渴求,由课内延伸课外,由读一篇到读整本的书。】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10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板书

  扬帆起航

  第一次远航 友好交流

  26 郑和远航 (详写) 战胜凶险

  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11

  一、提挈中心,由表及里。

  1、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奠基人。课文有一段话总地概括了郑和下西洋远航的情况与意义。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2、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①指名读句子。教师圈划“大”、“长”、“广”、“ 顶峰”。

  ②“顶峰”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采用变序手法,先抓住文章的“纲”,纲举目张。让学生整体感知郑和远航的情况和意义,牵一发而动全身,由点带面组织开展教学,使后面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二、以点带面,体会中心。

  (一)解读“规模大”

  1、导语:(指小黑板)为什么说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呢?我们首先学习体会到郑和远航的“规模大”,请大家默读课文,围绕这问题思考,圈圈划划,作批注。

  2、交流: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

  ①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

  学生说体会。点拨“人山人海”,指导朗读。

  ②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学生说体会。指导朗读。

  ③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学生说体会。

  点拨: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要点:a、这些船大,雄伟壮观,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

  b、船上有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

  c、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等。

  点拨:船如此装备齐全、华丽雄伟,又如此多,可见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加以具体说明的?(列数字)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出示三张图片。指名读指导朗读。

  ④补充比较:

  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从西班牙出发了。他的船队由三艘大帆船和87名水手组成。

  1519年8月10日,葡萄牙的麦哲伦率领五条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环球航行。

  提问: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朗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

  【从支点出发,引领学生自主读文,自觉与文本对话,抓关键句、重点词体会感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之大。】

  (二)解读“时间长”、“范围广”

  导语: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时间很长、范围很广?

  交流出示: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③,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①学生说体会。

  ②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中国太仓到非洲东岸,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航海事业,他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为一位顽强探索的伟大航海家。

  ③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三)解读“和平之旅”

  导语: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那么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友好交往的呢?

  1、请大家读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君臣、各国百姓、各国商人交往的,划出有关语句,重点词语。

  2、交流讨论:

  ①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君臣交往的?

  生读有关句子,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想象:郑和向国王“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会说些什么?然后指导朗读。

  ②郑和是怎样与各国百姓交往的?

  生读有关句子,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想象:当地百姓看见宝船,“惊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然后指导朗读。

  ③郑和是怎样与各国商人交往的?

  生读有关句子,说自己的体会,点拨“乐意”、“赠送”。

  3、补充:

  ①麦哲伦的环球旅行,他的根本目的是帮助西班牙国王打通前往东方香料产地的另一条航线,因此他一上岸就宣布西班牙占领菲律宾。然后他就出头帮着一派当地人去打另一派,然后他就被打死了。

  ②哥伦布的航海探险的目的西方探险家一样,目的无非是为了一个“钱”字。在西班牙女王与哥伦布签订的圣大非协定中可以看出,哥伦布将拥有新发现领土全部财物的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税;对于同领土进行贸易的船只,哥伦布享有投资取得八分之一股份的权利;哥伦布还享有新领地的商务裁判权,其后代世袭其一切爵位、头衔和权利。哥伦布是殖民统治者,他远航是军事殖民行动。为了慑服海地岛上的印第安人,哥伦布进行了九个月的征服战争。在短短的几年中,印第安人累世积攒起来的黄金很快被西班牙殖民者榨取一空。你感受到什么?

  4、提升:读了上面两段文字,你对郑和远航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体会和平之旅)

  【郑和远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谊之旅,必须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在想象中体会,在对比中领会。】

  (四)解读“凶险之旅”

  导语:郑和远航是一帆风顺的吗?看看郑和在第一次航海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郑和又是如何克服的?自由读圈划有关句子。

  交流讨论:

  出示: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把惊心动魂的场面表现出来。)

  ②郑和是怎样对待这样凶险的困难的?

  出示: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①指读。

  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郑和从容镇定、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富有智慧……)

  ③练习朗读。

  过度:郑和还遇到了什么困难?郑和又是怎样克服的?

  ①交流:遇到海盗,郑和用得当的办法制服、俘虏了海盗。

  ②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郑和不怕艰险,机智勇敢……)

  补充:

  资料1:郑和三次远航都来到了锡兰山,锡兰国王是一个凶暴贪婪的人,第一次他就想加害郑和,劫持郑和船队,郑和隐忍了。第二次郑和带去了丰厚的礼品,但锡兰国王仍然傲慢,心怀叵测。第三次锡兰国王向郑和勒索金银财宝,命令士兵偷袭郑和船队。郑和拒绝了锡兰国王的无理要求,锡兰国士兵就把路堵死,不让郑和他们走。郑和临危不惧,认真分析敌情后,率军队袭击王宫,擒拿了锡兰国王,才得以胜利返回船队。

  资料2:郑和第四次远航在印度洋里遇到了飓风的袭击,船员们被掀得东倒西歪,船有的断杆,有的漏水,有的被打散,船员们都很恐惧、绝望,但郑和沉着镇定,鼓励船员和士兵不要畏惧、退缩,终于度过了危机。

  小结:在七次航海过程中,郑和遇到了无数自然和人为的艰难险阻,海上航行,充满了凶险,但他都凭着智慧和勇气一次次过关斩将、化险为夷,表现出顽强的探索精神。

  【郑和下西洋的艰难是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材料外,通过补充资料来强化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郑和在航海过程中遇到的自然、人为造成的艰险,进而深刻体会郑和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

  (五)解读“顶峰之作”

  1、出示小黑板,因此,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顶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呢?

  3、补充:郑和率船队下西洋远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到达美洲)早了87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早了114年。

  三、总结全文,领悟中心

  导语:郑和远航,人们是怎样评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预设朗读导语:

  ①郑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铭记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读……

  ②中华民族,依靠顽强的精神,开辟了到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600多年的郑和,他率领船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多了不起呀,让我们一起读……

  【设计渐进式朗读,凸显文章的中心,呈现教学的高潮,将学生的情感升华与迸发。】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要想深入地了解郑和远航的故事,请阅读《伟大的航海家》一书,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2、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 “战神凶险”三个标题,复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语文教学的一个潜在的要求就是要建立宽泛的语文,构建大语文环境,顺应学生的情感和知识的渴求,由课内延伸课外,由读一篇到读整本的书。】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12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分清条理,能讲述课文大意,知道课文详写第一次航海经历,略写后六次。明确中心段落。

  [设计理念]:明确高年段学习目标,不逾越,不饱胀,认真落实好第一课时目标。强化初读,引导把握课文大意。

  [设计思路]:导入,初识郑和——初读,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再读,理清条理——回归整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

  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在郑和右边板书:远航。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简单出示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情况。

  练读词语。(出示)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镇定自若、雄伟壮观、奔腾咆哮、波峰浪谷、码头、仪器、派遣、双手抱拳、赠送、撕裂、范围

  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

  “扶老携幼”借助场景描绘。

  “惊叹不已”迁移旧知识,练习说话。

  “镇定自若”“雄伟壮观”观察插图理解。

  3、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再读这组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来,读出画面的气势。

  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这就是学习,不仅能正确的读出,还能读出画面,还能想到同类的其他词语。但,学习,还远远不止这些,我们还要把词语放回到课文里,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谁能回忆刚才你读到的课文,告诉大家,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西洋的险恶)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写西洋的险恶的呢?谁来读读这段话。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了这段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西洋的险恶,除了风浪的险恶,还有什么险恶?

  再读读这组词语。

  4、指名读。(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述什么的?

  文中哪个自然段是直接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的呢?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读,评价。

  读了这段描写,郑和的宝船船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规模宏大)

  规模宏大:是一般的大吗?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引导用上第二组词语中的雄伟壮观和浩浩荡荡。

  读出这种气势来。

  5、观察文中的插图,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四、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郑和七次下西洋课文主要写了哪一次?能把课文分成两段吗?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意义深远。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五、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引导概括,第一次远航,其他几次远航,远航意义。)

  2、强调远航意义。

  3、谁能在黑板板书的提示下,用简洁的话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

  扬帆起航

  郑和远航    第一次  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共有七次远航,意义深远

  [教材简解]: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是其中的一个,它足以令世人骄傲。课文《郑和远航》主要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我国古代出色的航海技术。像这样大规模的航海,是历史上所罕见的,那课文是怎么来记叙这样的事件的呢?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课文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至三自然段为第一层,写1405年7月11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受皇帝派遣,第一次率船队出使西洋时的壮观场面。(扬帆起航)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郑和与所到的亚非各国人民进行了友好交往。(友好交往)第五自然段为第三层,写郑和在航行中多次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等凶险。(化险为夷)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13

  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让学生理解要读的内容,带如何让学生读懂,引导他们进行思索,着非常重要,再语文教学中每天是我们都必须注意的。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要主动的去学,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设疑,造成学习的阶段目的,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1、 欣赏影片,导入课文。从这段录像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两个问题:①、郑和几次下西洋?课文着重写了哪一次?②、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意义?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可以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相关资料,如课文录音等。2、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 精读课文1-5小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①、            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②、            那么,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历的呢?请听课文1-5小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③、            播放课文1-5小节录音。④、            听懂了第一次远航的详细介绍吗?谁来说说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的?⑤、            指名回答,师生小结。⑥、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介绍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几个方面?为什么?⑦、            指名说具体的一个方面,并讲清为什么?⑧、            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吗?⑨、            刚才,我们集中阅读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详细经历,领略到郑和场帆远航的壮观,途中与各国友人的友好交往,并一次次战胜凶险,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详写的部分。那么郑和七次率船队远航,产生了什么深远意义呢?(1)  指名回答。(2) 有感情地齐读第7小节。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更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14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一起来认识明朝一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他的名字叫——郑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它的名称叫——郑和远航。

  二、感受人物形象(配乐)

  1、今天,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郑和35岁时第一次远航时的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郑和的神情。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他呢? (学生畅谈)

  出示:神采奕奕、胸有成竹、仪表堂堂、气宇不凡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真了不起,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有的词语你们已经说到了,有的还没有说,来,一起来看看吧!

  这就是一位率领着一支庞大舰队的航海家,这就是那位信心满怀的航海家。(出示:第三小节)同学们,你能读出他的英雄气概吗?自己练一练

  2、指名读

  a、 这么威风的郑和,谁来把它读出来。

  b、 郑和的身材真魁梧呀!谁能把郑和的号召传得更远一些吗?(这样的号召,我想不仅中国的人民能听到,连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听到。

  c、 同学们,如果能加上一些动作就更好了,大家一起来。

  三、感受航海之最

  1、 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奇迹,书上有一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的评价。请看,(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a、 顶峰是什么意思,那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达了当时航海事业的最高峰那是因为——引读。

  2、 质疑: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能称得上到达了“顶峰”呢?(出示问题)

  请大家独立阅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读完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①学生读文   ②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a、 时间之长

  ① 指名交流(1405~1433 长达28年,七次,三十多个国家)

  师:这么长时间的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出海七次,一共到了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最后一次远航,已经60多岁了,鬓发全白了,就在这次归途中,郑和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是否和老师一样的心情,沉痛而又敬重,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小节。(出示第六小节)

  b、 范围之广:

  郑和远航前后一共到过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家该是一个多大的范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郑和从苏州刘家河出发,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往南到达 爪哇、苏门答腊,再往西到达古里,前3次到达古里就返回了。后四次则横渡印度洋,到达了阿拉伯及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等国家。)(配乐解说)

  郑和远航历经28年,率领舰队航行了10万多里。几乎跨越了半个地球。这些在当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比世界航海家哥伦布还早80多年。他开创了航海事业的先锋。此时此刻,我门不得不再次骄傲的说: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c、我们已经了解了郑和远航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那么它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自读1~3小节。找一找,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船队的规模之大?

  1、“.随行————27000多人。“

  老师告诉你们。我们国际部从小学到高中共计约( 2700人 )。27000多人就是它的( 10  )倍。

  2、“每艘宝船————那么高“

  前几天,老师请季钰姗测量了一下我们教师的长与宽。请季钰姗来告诉大家这所教室的长与宽。(宽7米,长9米)150米就是相当于9个教室这么宽。

  3、“穿上有9根 ————23百人驾驶“

  4、“60多艘——

  同学们,这就是宝船。多么雄伟壮观呀。透过这些宝船,大明王朝的雄厚实力,依然清晰可见。让我们骄傲的来 介绍一下这支船队。(齐读第二小节)

  5.600年前的明朝就具有如此规模的船队。真让人叹服呀!让我们再次骄傲的说:(出于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15

  佚名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 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 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作业 :抄写词语,扩展练习1组词,根据本课写一则读后感。

  板书: 郑和 第一次 扬帆起航 友好交流 战胜凶险

  远航 二——六次 开拓 探索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

  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魁梧扶老携幼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四、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写一则读后感受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16

  一、看拼音,写词语。

  mǎ tóu    pài qiǎn    cí qì    bào quán

  (   ) (    ) (   ) (    )

  zèng sòng   sī liè    fàn wéi   xuàn yào

  (   ) (    ) (   ) (    )

  二、给加粗字注音。

  桅杆 笔杆 乘坐 紧挨 挨打 魁梧 俘虏

  鬓发 满载 监狱 太监 载歌载舞

  二、填字成词。

  扶老( )幼  惊叹不( )  严阵( )待

  奔腾咆( )  化险为( )  规模( )大

  狂风呼( )  名( )海外  波( )浪谷

  四、选择上题中的词语填空。

  1、哈尔威船长以他的大智大勇,使人们(    ),他自己却以身殉职。

  2、那股偷袭的匪徒,看到这支(    )的队伍,犹豫了一阵以后,调转马头跑了。

  3、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所画的那幅《故乡的回忆》使得周庄(    )。

  4、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说得头头是道,使得在场专家也(    )。

  五、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1、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出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奔腾咆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浪扑向船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______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文中第一次远航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部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_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郑和,中国_______初____________家,佛教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三宝,他因此被封为“______________”。他在28年间,率领船队出洋_____次,前后到过________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一直到达______洲东岸,直到三年后才回到祖国。

  3、你还知道的古今中外著名的航海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现新大陆的是意大利航海家_____________,第一次完成环球旅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_______________。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篇17

  ★ 学什么

  导学提示:郑和下西洋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不仅体现了我国高超的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国与国的交往,打开了崭新的一页,每个

  炎黄子孙都会因此而骄傲。学习生字,理解新词,有感情地根据“扬帆远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课文。

  ★ 怎样学

  一、 读文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扫清障碍

  把你不懂的词语划下来,然后借助词典理解词义。

  三、仔细推敲

  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旁边标出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 测一测

  一、 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遣(      ) 魁(      ) 夷(      )  拳(    )

  遗(      ) 魅(      ) 姨(      )  券(    )

  缰(      ) 俘(      ) 乘(      )  撕(    )

  疆(      ) 浮(      ) 乖(      )  嘶(    )

  二、词语世界(把词语补充完整)

  雄伟(  )(  ) 浩浩(  )(  )  扶(  )携(  )

  (  )(  )自若 化险(  )(  )  (  )(  )摸摸

  严(  )以(  )    万里(  )(  )  人(  )人(  )

  三、句子平台(在课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1、 。

  2、 。

  五、 课文传真(先按原文填空,然后按你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朗读。)

  1、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别 ,这些大船又叫“ ”。每艘室船长 ,宽 ,有 那么高。船上有 振桅杆和 面风帆,可以乘坐 ,需由 人驾驶。船

  上配备着 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

  2、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 ,先 ,希望 。各国君臣看见 ,使者的 ,没有 ,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 ;老百姓听说 的船队来了,也都 ,

  争相 。

  3、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   。狂风   ,海水 。巨浪   ,仿佛   。面对 ,郑和总是 ,指挥船队在       ,一次次   。

  4、郑和远航, 之大, 之长, 之广,达到了       的顶峰。它表现了 ,也开阔了   。

  ★ 再提高

  相关链接

  郑和航海知识小考察

  从 年 月 日起, 朝的 率领船队先后 次远航,最远曾到达 。关于郑和远航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请写在下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郑和远航》网络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