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案 > 其它教案 >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一梦入混沌 点赞 分享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微信扫码分享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谢朓(tiǎo)
酣(hān)
扁(piān)舟
饯(jiàn)别
校(jiào)书 
蓬莱(péng lái)
二  词语解释: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人(指神仙受了处罚,降到人间)”。性格豪放浪漫。传说“铁杵磨成针”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他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独特的“纵逸”豪放的风格。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
2、写作背景: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李白于上年在幽州目睹安禄山阴谋叛乱之嚣张气焰,忧心忡忡,游历河北河南后,于本年秋从汴州梁园(今河南省开封市)来到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恰遇李华以监察御使来宣城办事,共登谢朓楼,乃作此诗。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这首诗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谢朓楼:在今安徽宣州,又名北楼、谢公楼,是南朝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也是谢朓高斋地。他曾在此送友,后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朝齐代杰出诗人。唐懿宗咸通年间,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书:秘书省校书郎(专掌图书收藏、校勘及抄写事务)省称。叔云:李白族叔李云(华)。
    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诗人李白才高志远,但他的一生却很不得意。唐玄宗天宝初年,他由道士吴筠(y’n)推荐,应诏入京,供奉翰林院。但由于权贵排挤,不到两年便被玄宗“赐金还山”。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使他长期陷于苦闷之中。诗人在饯别族叔李云时,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有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掩抑不住的郁闷与不平。这首诗抒写的就是诗人因怀才不遇而引发的无尽烦忧。
    体裁:因此这是一首借饯别以咏怀的七言古诗。
(二)结构分析:
开头说:以往的岁月已经弃我而去,无法挽留;如今的岁月却只能使人心烦意乱,忧心忡忡。
  接下来却陡然一转,写秋高气爽、寥廓明净的天空,如此壮阔明朗的景色,使诗人不觉烦忧顿释,精神为之一振,“酣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五、六两句又从胸中情转到眼前景。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以谢朓自喻,说自己的诗像谢朓一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可以登上青天揽取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情感转折,正是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所造成的必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为坚持自己理想,保持人格清白,誓不与昏乱现实妥协的决心。
(三)整体感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八下第二单元“诵读欣赏”《诗词曲三首》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微信扫码分享